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docx

    • 资源ID:1417302       资源大小:60.02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docx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考点1留【考点精讲】“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即时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日:“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汆。后淮北人饥,匆:请通汆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解析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其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答案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文襄帝以仪同三司的职位开建府署,让他任刑狱参军,经常对他加以勉励。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初,浑喊遣兵马使李朝窠将兵戍定平。喊蔑,朝窠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日:“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1)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支军士私议日:“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2)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有删改)(1)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保留词语: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2)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保留词语:关键词语:译文:解析“摄”,代理;“知”,掌管:“比”,及,等到;“虞”,忧虑。“往”,前往;“察”,考察;“与”,亲附、支持。答案(1)保留词语:朝廷。关键词语:摄、知、虞。关键句式:“宜使(之)摄行军”(省略句)。译文:最好让他代理行军司马,暂且让他掌管军中事务,等到朝廷选任节帅时,就肯定没有忧虑了。保留词语:己丑、南金。关键词语:往、察、与。译文:己丑,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参考译文】当初,浑城派遣兵马使李朝窠领兵戍守定平。浑琳去世以后,李朝窠请示将他的部众隶属于神策军,德宗颁诏答应了他的请求。杨朝晟病情加剧,便召集僚属对他们说:“我肯定不行了,对北方军主帅的任命、人选往往出自本军,虽是顺从大家的意愿,但实在不符合国家的体统。宁州刺史刘南金熟悉军事,最好让他代理行军司马,暂且让他掌管军中事务,等到朝廷选任节帅时,就肯定没有忧虑了。”杨朝晟又把亲笔书信交给监军刘英倩,刘英倩又上报朝廷闻知。将士们私下议论说:“朝廷任命主帅,我们是接纳的,即便是任命刘君,我们也是侍奉他的;倘若从别的军队中任命主帅,那位主帅肯定要率领他的部下过来,我们这一班人就会遭受排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抵制此事。”己丑,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考点2换【考点精讲】“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即时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节选自于湖居士文集)解析所以:固定句式,的原因。明:形容词作动词,明了,明白。成:成功。“所以”为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换成符合古义的词语;“明”“成”为单音节词,翻译时应换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答案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参考译文】君臣上下,对待自己的学习,就像农民有了田地,早早晚晚,不去辛勤耕耘,就得不到粮食,于是有了年底的担忧。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和风俗都高度统一,只是这个原因啊。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日:“(1)朕货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易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营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需替换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需替换的关键词语:译文:解析(1)“但”,只;“恨”,遗憾:“利民”,利于民众,使百姓获利。“进”,进荐;“不肖”,不成才;“利”,好处。答案(1)需替换的关键词语:但、恨、利民。关键句式:“所乏者非财也”(判断句式)。译文: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2)需替换的关键词语:进、不肖、利。译文: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没才能的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参考译文】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壁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这一天,罢免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考点3调【考点精讲】“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即时训练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陈薜,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薜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薜顿首言日:“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节选自宋史陈肄传)关键词语:调整句式:译文:答案关键词语:不佞,没有才能;徒,只;苟,暂且;旷败,失败。调整句式:“何功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有何功”。译文: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参考译文】陈韩,字子华,福州候官人。陈馨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亲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残余的贼寇,贼寇的首领前来投降,陈例认为他是在力量耗尽之后才投降的,最终还是杀了他。端平二年,进京禀奏事情,皇帝称赞他平定强盗的功劳,陈裨叩头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景定元年,被授予福建安抚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1)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日:“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日:“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2)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3)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1)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关键词语:调整句式:译文: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关键词语:调整句式:译文:(3)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关键词:调整句式:译文:解析“病”,生病;“为”,替,给。(2)“还踵”,旋踵;转身;“遂”,于是,就。(3)“所”,地方;“哭”,为动用法,为哭。答案(1)关键词语:病、为。调整句式:“卒有病疽者”(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个生了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吮脓液。关键词语:还踵、遂。调整句式:“遂死于敌”(状语后置句)。译文:他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就在敌人手里死了。(3)关键词语:所、哭。调整句式:“是以哭之”(宾语前置句)。译文: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为他哭泣啊。【参考译文】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生了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就在敌人手里死了。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为他哭泣啊。”考点4删【考点精讲】“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即时训练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削法)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节选自尉缭子)删削词语:关键词语:译文:答案删削词语:夫、也。关键词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臣妾,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妾。译文: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参考译文】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没有过失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1)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2)太祖日:“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节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改)(1)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删削词语:关键词语:译文:太祖日:“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删削词语:关键词语:译文:解析“被甲拥盾”,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寤”,睡醒;“适”,恰好。“特”,只;“就”,寻找;“固”,坚决;“汝留”,将你留下。答案(1)删削词语:而。关键词语:被甲拥盾、寤、适。译文:(太祖)还没到时,(常遇春)因困乏躺卧田间,梦见神仙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喊道:“起来起来,君主来了。"(常遇春)惊醒,太祖恰巧到达,于是迎上前跪拜。删削词语:也。关键词语:特、就、固、汝、留。译文:太祖说:“你只不过是因饥饿来找口饭吃罢了,我怎么能留你呢。”常遇春坚决请求。【参考译文】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容貌奇特雄伟,果敢有力,无人能比,手臂很长,善于射箭。起初跟从刘聚作强盗,察觉刘聚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就在和阳归顺太祖。(太祖)还没到时,(常遇春)因困乏躺卧田间,梦见神仙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喊道:"起来起来,君主来了。”(常遇春)惊醒,太祖恰巧到达,于是迎上前跪拜。当时是至正十五年四月。不久,自己请求作前锋。太祖说:“你只不过是因饥饿来找口饭吃罢了,我怎么能留下你呢?”常遇春坚决请求。太祖说:“等渡过长江,再侍奉我也不晚。”考点5补【考点精讲】“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即时训练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毕l,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IS,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惠,不妄与人交。(节选自新唐书毕a传)增补词语:关键词语:译文:答案增补词语:(毕l)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他)寐,(毕K)不肯息关键词语:然,通“燃”;恤,体恤;工,擅长。译文:(毕晚上燃柴读书,母亲体恤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诫)不肯休息,于是能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参考译文】毕1,字存之,是黄门监毕构的堂孙。毕构的弟弟毕栩,生下了毕凌,毕凌生下毕匀,世代没有官职,从事食盐生意。毕匀生下毕l,毕B很早便失去了父亲。(毕l)晚上燃柴读书,母亲体恤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E)不肯休息,于是能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毕BS)性格端正谨慎,不随便与人交往。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初,其父与宣帝不相能,故预久不得调。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钟会伐蜀,以预为镇西长史。及会反,僚佐并遇害,唯预以智获免,增邑千一百五十户。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1)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阚,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咒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石鉴自军还,论功不实,为预所纠,(2)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它,以侯兼本职。(节选自晋书杜预传,有删改)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阂,俄拜度支尚书。增补词语:关键词语:译文: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增补词语:关键词语:译文:解析(1)“会”,适逢;“省闲”,宫中,禁中,又称禁阚,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俄”,不久;“拜”,任命。(2)“遂”,于是;“坐”,因为;“以”,凭借身份:“兼”,兼任。答案(1)增补词语:(皇帝)诏预以散侯定计(于)省阚关键词语:会、省闺、俄、拜。译文: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皇帝下诏让杜预凭借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课划策,不久又授予为度支尚书。增补词语:(二人)遂相仇恨关键词语:遂、坐、以、兼。译文:(二人)于是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凭借侯爵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参考译文】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赞不和,所以杜预长久不得调升。文帝嗣位,杜预娶文帝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夫人。钟会伐蜀,以杜预为镇西长史。等到钟会谋反,他的僚属官佐都被害,只有杜预靠他的智慧得免于祸,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精于筹划策略,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皇帝下诏让杜预凭借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授予度支尚书。杜预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租税制度,类似这样内可以有利国家外可以安定边疆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合实际,为杜预所弹劾,(二人)于是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凭借侯爵身份兼原来的职务。考点6变【考点精讲】“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绮,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即时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守宗资先闻其(范滂)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南归。解析“犹以利刃齿腐朽”可以翻译成“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句中的“齿”若翻译成“啃”“咬”,就会词不达意,译出的语句也不通畅。答案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土。屡迁兵科都给事中。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巴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2)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变通词语: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变通词语: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解析(1)“以为”,认为;“弛”,使动,使松弛;“中国”,中原(古今异义词);“利”,对有利;"出”,出京任官职;“引疾”,托病辞官。(2)“生灵”,百姓;“既”,已经;“嚣然”,忧愁的样子;“安能”,怎能;“胜”,承受。答案(1)变通词语:中国。关键词语:弛、出、引疾。关键句式:“()出为湖广参政”(省略句)。译文: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后托病辞官回家。变通词语:生灵、千万虎狼。关键词语:既、安、胜。关键句式:“生灵困于水旱”(被动句)。译文: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危害成千上万百姓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参考译文】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后托病辞官回家。后又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被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批复。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着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危害成千上万百姓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实词推断方法与技巧】一、字音推断法如果在文中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中义解样不通时,就可以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推断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同音通假求得本字。例句实词推断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不。二、字形推断法在文言文中,形声字、会意字占总字数的80%左右。其义符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句实词推断冀得一归觐“觐”字较生僻,但从这个字的构成成分大体可“猜”出与“见”有关,借助上下语境,可推断这里是“拜见父母”的意思。三、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阅读中完全可以借此来推断词义。例句实词推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两句话句式整齐,且前后语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义推断出“以”的含义。四、语法推断法即借助语法结构规律来推断同性,进而推知其意义。例句实词推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中“渔樵”作谓语,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五、联想推断法常用的联想法有课文联想法和成语联想法两种。例句实词推断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籍,登记。公仰视木顾使者日。顾:回头看。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顾,回头看。若济大水有舟楫也。同舟共济:济,渡过。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屡试不爽:爽,差错。六、语境推断法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例句实词推断“以公少年易之”中“易”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需',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七、猜读推断法在上述几种方法难以奏效时,可采用“猜读法”,但这里的“猜读”不是瞎蒙乱猜,而是根据语境作出合理的推断。例句实词推断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句中赵颍昔为太守今为民,且年已八十,可知“致仕归。仕”应为“退休”之意。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得分意识文言文翻译题只要掌握好方法,有得分意识,相信文言文翻译拿高分不是梦。1 .强化人物意识一理清人物关系和人事关系在翻译句子时,学生容易把人物的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名字当作实词或虚词来翻译,理解失误致失分。另外,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之后再出现就只提名而不提姓。有时在行文当中,根据人物的表述,也会换成“名”或“字”来代替人物,例如鸿门宴当中的“不然,籍何以至此”的“籍”是项羽的名,学生如果缺乏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物,就会造成理解障碍。要实现文言文的高效复习,应强化人物意识,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句子的翻译。2 .强化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补充省略的成分,如量词、主谓宾等,也可以通过语境突破翻译句子当中一些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的大意。因此,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3 .强化采分点意识关注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古今异义词:区别、析分。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把它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拆分开来当成两个词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2)多义实词:语境确定。多义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3)活用实词:注意译法。要按照它固有的格式翻译。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以用一个与“认为”或"以为”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使动用法要按照“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与“使(让)怎样”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特殊实词:穷则思变。所谓特殊实词,主要是通假字和偏义复词。这两类词在考试中不常出现,一旦出现,总有其特征可寻。翻译时,如果按照该字的一般意思翻译实在翻译不通,就要变通思考它是否为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似字上考虑。找出本字后再翻译,如果觉得这样翻译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你译对了这个“分点”。偏义复词一般由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的语素(字)组成,当你按惯常逐字翻译后,总觉得别扭,发现与语境很“龊第”,就要变通思考它们是否为偏义复词。而当舍去一字不译只译另一字时,觉得很顺畅,那就说明你判断准确并翻译到位了。当然,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需要较敏锐的语境把握能力。对于疑难实词,要加大临场推断力度。可以综合运用邻字推义、字形推义、对文推义、语境推义等多种推断方法。4 .强化连贯意识一活用六字口诀翻译句子时,如果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词语搭配、语句不顺畅的现象,就要根据留、换、调、删、补、变六字口诀等翻译技巧,让句子更加通畅合理。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贼,请于鼎。持不可,日:“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谐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铢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日:“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参考译文:元末,方国珍在海上起兵,朝廷不能控制他,不得不授予他很高的官位。方国珍成立庆元府府署,寻找人才为自己所用。他听说詹鼎有才干,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俘获后,没有办法,因此为他尽心尽力做事,担任庆元府都事一职,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事时,有人犯法,(方国珍的弟弟)交给詹鼎惩办此事,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事的妻子收受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许可,说:“现在方国珍想发动起义,应当任用天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律,怎么能让妇人来干预政事呢?”没有应允。平章事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狱,半年后才释放出来。詹鼎再次被起用,担任上虞制。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边防军事,屡次违反规约。詹鼎在庭内会见众官员,拉来一个驿丞,因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并杀了他。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发抖,跪着行走请罪,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站不起来,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直身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堆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儿就判决完了。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皇上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没有谁为他谋划,詹鼎就替他草拟奏表谢罪,言辞谦恭、巧妙。皇上读完奏表后,说:“谁说方氏手下没有人才啊?这样的人可以用来使他活命了0”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又召方国珍为右丞,詹鼎也被传召到京师。1.掌握实词举、习、莫(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今方氏欲举大谋举:不习边事习:莫为计莫:答案:发动通晓,熟悉没有谁(每题I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可知,方国珍是想起义,“大谋”在这里指“起义”,“举”与“起义”搭配,故“举”解释为“发动”。可联想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习”,“习”意为“熟悉,通晓”,代入题中,句子可译为“不熟悉边防军事”,语意通顺,符合语境。“莫为计”中的“为计”可理解为“出谋划策”,“莫”作主语,应译为“没有谁”。2 .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答案:(詹)鼎被俘获后,没有办法,因此为他尽心尽力做事,担任庆元府都事一职,有廉洁的名声。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答案:詹鼎在庭内会见众官员,拉来一个驿丞,因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并杀了他。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答案:皇上读完奏表,说:“谁说方氏手下没有人才啊?这样的人可以用来使他活命了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句采分点:“为所”,表被动,翻译时要译出“被”字;“因”后省略了宾语“此”,翻译时要补出;“之”“其”都是代词,指方国珍;“廉”,译为“廉洁”;“名”,译为“名声”。每点1分。句采分点:“会众于庭”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于庭会众”,译为“在庭内会见众人”;“引”,译为“拉”;“责以不奉公”为状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为“以不奉公责”,译为“以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斩”,译为“杀”;“之”,代词,译为“他”。每点1分。句采分点:“上”,译为“皇上”;“是”,译为“这样的人”;“可以”,古今异义词,译为“可以用来”;“活”,使动用法,译为“使活”;“孰谓哉?”应译出疑问语气。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日:“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其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日:”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日:“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日:“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日:“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日:“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日:“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日:“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参考译文:景公把平阴和藁邑赐给晏子。晏子推辞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人力已经十分困乏了;(国君)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以及打扮宫中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国君)还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使他们接近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上面的官吏!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就算了。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晏子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先考虑国君,后考虑自身,先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奉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不想富有和显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晏子回答说:“国君促进渔业、盐业的买卖,对关市盘查但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人就处罚,如果是该处罚的人就免去处罚。像这样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国君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之后,派人去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去问小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欺凌我们了。”3 .掌握实词辞、治、度(3)(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晏子辞臼辞:吾君好治宫室治:安国而度家度:答案:推辞修筑考虑(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晏子“不接受”景公的赏赐,这里的“辞”应理解为“推辞,拒绝"。“治”与“宫室”连用,应为动词,“宫室”是建筑,“治”在这里译为“修筑”。结合语境,晏子的这段话是在说身为臣子,应该以君王、国家为先,先考虑君王、国家,再考虑自己。“安国而度家”说的是“国家安定了,再考虑自己的家庭”。“度”在这里应读作“du6”,译为“考虑”。4 .掌握虚词以、焉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4)(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以:词(把依照,按照)寡人无事焉焉:词(不译的样子)答案:介把语气不译(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景公以平阴与藁邑禄晏子”,“禄”是动词,有“赏赐”之意,“以”在这里是介词,译为“把”。“寡人无事”句子结构完整,“焉”位于句尾,是语气词,没有实义。5 .明确文言翻译要点(5)(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以及打扮宫中女子B.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C.然则曷以禄夫子那么我用什么赏赐你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