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5篇.docx

    • 资源ID:1420625       资源大小:48.93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5篇.docx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5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为深入了解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市统计局携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了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下:一、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执行情况*市始终认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因此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健全协同创新奖励机制,全力打破界限引进创新性人才,切实发挥出了政府在农业科技研发的主导作用。(一)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奖励机制。2017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奖励办法(试行)(丹政发(2017)1号),给予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给予政策扶持,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产品、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不同等级的一次性奖励。(二)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引进人才队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印发了*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使用与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丹人才(2023)1号),解决了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引进、搭建科技平台、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Q随着农业科技研发相关政策的落实,已为全市引进了6名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充实了农业科技队伍。国家产业(柑橘)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落户*市,涉农科研推广单位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二、农业科技创新进展成效近年来,全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突出关键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农业新品种引进与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大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发生了级数递进。如引进推广的扶麦368、楚襄1号等小麦新品种,解决了全市小麦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的问题,使小麦单产跃上了一个大台阶。引进、推广应用的宜单、蠡玉系列杂交玉米新品种,解决了玉米倒伏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推广中油杂62、大地199等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大分4号、由良、爱媛28、甘平等柑桔新品种,调优了全市经济作物品种结构,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二)农业新技术试验与推广,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针对本市农业生产特点,试验与推广了高效种植模式20多例,其间研究推广了桔一草一鸡循环种养模式,试验示范推广了大棚草莓、设施柑桔、棚架欷猴桃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使全市高效农业面积有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22年底,全市己建设高效农业面积8000亩;培育了8家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家民营农业科技组织;成立了博奥水产品等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十三五以来共组织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3项,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农业新知识更新与提高,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一是切实改进为农服务方式。选派了89名农技干部为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对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与示范;通过广播电视农技服务栏目、开、农技服务免费咨询电话12316等渠道为农民解答各类涉农问题、推介各类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典型。通过十堰市农业信息网、水都网收集与发布各类农业信息,让农民了解最新农业信息。二是认真开展农民培训。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800人次,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80余场次,培训15400余人次。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劳动局、市人事局等部门开展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市的农业技术得到全面普及。(四)实施农业科研与推广项目,提高了农科贡献率。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全市实施的农业科研与推广项目不断增加。市柑桔试验站、市经作技术站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了柑橘害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柑橘采后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柑橘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农科研发工作,并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合作开展的"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十堰市农科院合作开展的柑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农业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农业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全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的总目标来看,全市农业科技发展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一)农业科技创新网络不够完善。一是公共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不明显,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由于科技人员、科研基地的缺乏,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镇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机构改革中被转、并、撒,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未建立,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二是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不突出。全市现有的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科研手段落后,科研设备缺乏,创新能力较弱。(二)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全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上级拨款不足、本级财力有限等方面原因,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资金增幅较小,致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列入全市科技计划的不多、扶持资金不足。从全市近年来的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来看,虽有所增长,但农业科技经费在整个科技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科技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三)农业科技创新设施相对落后。表现在农业科研无基地,农业项目无处落实,部分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实验仪器陈旧或配置不全,导致了对农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无法实施,关键性技术无力攻克,因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偏少,成果档次不高,应用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偏低,不能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四)科研人才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在调研中我们普遍听到,全市乡镇基层的农技干部不仅人员偏少,还忙于承担各项中心工作,使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缺少人去干,加上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迅速,品种、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广大农技人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明显不强,面对农业科技创新有些力不从心。市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务农人员的年龄老化、素质明显下降,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高,也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五)科技项目研发创新水平不高。尽管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逐年得到加强,也申报了一批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引进了一些实用新品种和新技术,但是省市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还不够实,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还不够好,自主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还不够多,实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步伐还不够快。四、相关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农业技术事业单位的管理,加大对民营科研机构、专业合作计、星火专家大院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议省、市组织、人社部门要按照有关农业科技人员人事管理规定,根据各县(市)区农业科技单位因人员转岗、退休、辞职等所产生的缺编名额,面向全社会招考高等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予以补充,配足配强农业科技人员。加强农业科技人员教育培训,采取专家授课、横向交流、外出考察、实践锻炼等有效方式,不断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层层落实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制,强化农业科技人员绩效考评,明确各类科技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相关的管理、考核及督察。(二)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根据市场需求和科研条件,制订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持续开展好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Q搭建多种多样的科技合作平台,增加交流合作的机会,积极借助外地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来提升本地科技创新水平。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拓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步伐。重点在创新推广动植物新优品种、实用生产技术、先进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上狠下功夫,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进而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三)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省市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基层农业科技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经费,使县(市、区)尤其是乡镇的农业科技单位能够根据需要逐年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逐步改善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的设备条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涉农专业合作社、涉农民营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其开展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四)建立适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全市已形成柑桔、茶叶、生态渔业、木本油料等五大农业重点产业链,要按照建设绿色低碳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并积极向二、三产业延伸,加快产业化进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基础。要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重新调整和分配农业科技机构和人力物力,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的形成。(五)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制定优患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干事创业。对领办、创办、参与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农业科技人员实行三放宽、三不变的政策,即放宽管理权、放宽经营权、放宽经营项目审批条件,同时大力支持他们向各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其工资、隶属关系、福利待遇不变;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为科技人员干事创业提供资金。农业是一项弱势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各级政府应该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采取重点扶持、扶强扶优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实业家。还要从生活待遇上关心他们,在全社会形成农业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氛围。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助力赋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南通市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农业科技平台,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2021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8%,充分体现了“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为深入了解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我局实地走访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主体和生产主体,向普通农户、家庭农场、规模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14份,了解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一、南通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做法(一)以政策为导向,厚植农业科技创新沃土南通市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南通市“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此外,南通市在财政补贴、金融贷款、农机购置等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也予以倾斜。海安市自2018年开始,把种植大户稻麦良种补贴作为培育稻麦产业重要内容,整合各类资金用于种植大户优质食味水稻良种补贴达970万元,用于种植大户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达861万元。如东县对自走式滩涂贝类采捕机械推广实施实行财政奖补政策,每台补助4万元,全县共补助52万元,通过政策扶持,有效提升文蛤采收的效率,减少了下海人员的数量,为文蛤生产和海洋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通州区全面启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智能绿色装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25.7万元,补贴1296台(套)机具惠及1130个农户。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创新,87.9%的受访者经常关注近年来出台的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83.4%的受访者享受了农机具购置相关补贴政策。(二)以园区为载体,提升特色产业主导优势南通市着力打造产业布局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强、企业聚集程度高的农业科技园区,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总面积达7370公顷,示范区总面积达3.18万公顷,形成了以花木盆景、蚕茧丝绸、海洋生物、优质稻麦、畜禽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园区产业布局。逐步集聚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作用,累计入驻企业110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3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9家,龙头农业加工企业31家,涌现出鑫缘茧丝绸集团、江苏中洋集团、京海禽业集团、双林海洋生物药业等本土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以项目为支撑,农业生产建设提质升级南通市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支撑,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置种质创新、数字农业等专项,近三年共投入1200余万元,围绕品种创制、种苗繁育、农机装备、智慧农业、低碳养殖、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加强育种技术更新与升级。海安市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杨庄数字农业示范村、可视化“透明农场”、寻味海安和村邮驿站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切实带动农民增收。通州区石港镇积极扶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充分依托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渔湾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发黑米蕙仁露酒,开发创意稻麦园5000平方米、盆景园2000平方米、特种水生植物景观带100米。(四)以服务为内核,形成科教宣传良性互动南通市结合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天地”等服务载体,强化产学研在农业生产中的智囊团作用,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进村下田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户面对面交流指导,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2022年,开展“支农强农富农”送科技下乡市县联动重点活动8场,组织专家田间技术服务30余次,接受农户(群众)咨询100O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60余条,发放各类技术手册、宣传资料、农资物品等2500余份。调查显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68.8%的受访者选择向行业部门(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等)请教,76.8%的受访者通过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站接触到各种农业科技推广,66.2%的受访者非常满意当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业。二、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取得成就(一)收获农业新成果,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下,南通市农业科研成果显著,在国家、省屡屡获奖,逐步影响行业标准,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海门区的蔬菜绿色高效生产和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成果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设施西甜瓜新品种及优质绿色简约生产技术集成推广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如皋市的白萝卜高效栽培技术获南通市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通过建立株系圃繁殖原原种,大棚+人工授粉+蜜蜂+防虫网技术,提高原原种的纯度,与甘肃酒泉基地合作繁育萝卜原种,每年提供原种可栽培1120亩。海安中洋集团针对珍稀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种质创新形成6个国家发明专利,发表3篇期刊论文,制定6项国家标准,2项江苏省地方标准。(二)培育农业新品种,转化推广提升效益南通市通过农业项目促进新品种培育,全力打造“通字号”农产品品牌,新品种让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海门区的“海蜜10号”甜瓜参加浙江种业博览会,获得推介品种称号;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展示作物一一西甜瓜获得江苏省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的认定。如皋市伟盛生态种植园引进果树种植新技术,培育九华一号白玉枇杷,果型端庄、果面浅橙色、皮薄、果肉洁白、肉质细嫩多汁、口味鲜甜,采收后销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海安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实施的“水稻冷诱导项目”,试验品种21个,亩均增产10%以上。在通州湾原有的近4000亩面积地块种植“海水稻”的基础上,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院在如东掘苴垦区的4000多亩改良地块也都推广种植了“海水稻”,去年实收测产达606.9公斤/亩。(三)运用农业新技术,机械化水平得到提升南通市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超过200万亩,新增粮食烘干机3300多台(套),实施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超过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过20亿元,新增大中型拖拉机、无人植保机、联合收割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复合式播种机等超过3.5万台(套)。犁耕深翻、高效植保、智能监测、密苗机插、插喷同步、侧深施肥及宽窄行免耕精量播种等生产模式和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粮食品种生产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所辖六个县(市、区)均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调查显示,70.6%的受访者运用了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技术,50.6%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并会继续使用测土配方施肥,70.蜴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并会继续使用植保无人机技术。三、存在问题(一)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有待提升目前,我市缺乏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农业科技平台,农业科研体系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科研联合协作不强,导致突破性的大成果少。由于认识、体制、机制、管理、指导等诸多原因,导致各科研院所、农业高校以及农业企业各主体独自进行研发,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以及缺乏协同创新机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联合创新的协同组织体系,科研系统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缺乏融合衔接,服务支撑难以形成新动力,工作机制有待激活。此外,财政投入到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业集成技术研发资金不足,应用于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重大项目很少,大多数农事企业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难以达到规模效益。(二)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显示,33.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产农机产品性价比不高,31.8%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农机产品质量不高,在实地走访中,有受访者希望能加快研发高质高效农机,实现一机多用。目前,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还较为欠缺,缺少原创型农业创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深加工环节的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研发主动性有待提高。(三)科技创新人才潜力有待挖掘我市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缺少,特别是市场需求大、对农业产业水平整体提升具有特殊贡献的农产品加工、园艺等学科的高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据了解,全市仅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数5人,且都集中在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等传统学科;没有“千人计划”人才,更没有院士。团队建设中,相对较强的主要是蔬菜园林、海洋水产等少数学科团队,而产业急需的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以及对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高技术领域的团队比较弱小,有的甚至尚未组建,所以科技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科技创新人才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四)科技成果转化效力有待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周期性比较长、盈利性较低,现行的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科研和生产还有脱节现象。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竞争意识、市场化机制落后,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转化成果往往费用较高,农民采用成本增加,增加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民使用的积极性,调查显示,在问及当前使用高性能和智能化的现代农机装备存在哪些困难时,41.4%的受访者选择了应用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此外,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素质不高,掌握先进生产实用技术不多,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接受度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认知程度、农业实用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转化推广应用。四、对策建议(一)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大力推动国家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以体系化方式激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打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际,从财政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进行配套整合和适当延伸,使政策更集中、更系统更具有指向性,有效解决后顾之忧。(二)培育支持农业创新主体,加深农业基础科技研究建立农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制度,研究制定认定标准,构建农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库,支持设立农业创新型企业孵化基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创新型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加大科研投入,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尊重农业特点,为关键领域农业基础研究提供长期性、持续性支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牵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建设研究院、组建创新联合体、资助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方式牵头参与农业基础研究。(三)培养农业科技高端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智力支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优化农业科技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吸纳更多人才来通开展科研工作。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的福利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科研活动的工作环境。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力度,定期举办农业科学知识宣传活动和农业技术培训,调查显示,53.2%的受访者最需要加强生产技术类(农产品技术、科学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培训,33.1%的受访者最需要加强公共政策类(三农政策、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培训。(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一体化科企融合组织模式,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体系,建立一批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培养职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团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涉农科技领军企业要广泛联合,围绕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攻坚,在种子、农药、机械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动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摸清沙洋县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创新成果,于4月中旬开展了农业科技创新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主体一一政府、科研部门(一)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1.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在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指导下,依托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沙洋县在五里铺镇火龙村建设高油酸油菜种子繁育基地100O亩,收获华油H2133种子15万斤,可种植大田20余万亩,弥补了沙洋县高油酸油菜种业研发和制种领域的空白。开展优质油菜品种筛选,推广种植华油杂62R、华油杂5R、华油杂115R、华双5R等一批抗根肿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有效地解决了我县油菜生产根肿病问题。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同时也成为“华西牛”全国四大育种基地之一,成为继“夏南牛”之后我国培育的第二个肉牛新品种。2 .优良品种普及围绕全县农业产业链建设,重点打造油菜种业产业,拓展谋划开展优质水稻种业。一是加强高油酸良种繁育和种子产业化生产。依托傅廷栋院士专家团队,由荆品油脂有限公司为主体,实施高油酸油菜种子资源筛选、新品种(组合)试制和试验示范,做好品种储备,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立足沙洋,面向国内油菜优势制种产区,科学规划和建设稳产、高质、保供的高油酸油菜良种生产基地,在2023年底,确保良种繁制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种子产量达到20万斤以±o并加快种子繁育基地基础条件建设,完善种子播种、收储、精选、包装、仓储、检验等设施装备,健全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高油酸油菜新品种的登记备案,打造荆门沙洋高油酸油菜种子“芯片”产业,实现高油酸油菜种业产业化,确保本地和对外扩展用种需求。二是拓展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范围。建设新品种品比、筛选、鉴定试验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在曾集镇张池村、拾桥镇五八村分别建设优质稻、双低油菜品种品比试验基地,面积200余亩,每年可开展水稻新品种品比40余个、油菜新品种30余个,筛选可推广应用品种2-3个;在马良镇北港村、李市镇刘巷村开展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示范等工作。三是建立企业优势产业自主品牌。鼓励和引导洪森、楚稻香、荆品油脂等龙头企业开展香稻自主品牌品种筛选和推广,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选育和繁种基地。3 .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生猪养殖主推异位发酵床,蛋鸡养殖主推皮带传输+末端改造,肉牛养殖主推场床一体等养殖新模式;水稻种植推广水稻轻简化直播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施肥、撒药、撒饲料等方面推广“无人机飞防”技术,减轻农户体力消耗且降低成本;推广“稻-再-油菜用/肥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上,采用北斗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测。4 .农业装备设施水平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8.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67373台,配套农机具66543台、联合收割机4722台、插秧机16823台、无人机180台。智慧农机应用稳步发展,全县安装北斗监测终端的农机具共有1200台(其中拖拉机907台,收割机47台,打捆机151台,高速插秧机61台)。插秧机保有量在全省位居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88.23%o5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探索发展新特林产品,在沈集镇姚坪村支持造林大户引进建设果冻橙基地100亩,研究果冻橙种植技术并推广;在沈集镇乐山村支持造林大户引进建设樟树基地100亩,研究樟树种植技术并推广;推广水稻高效新品种鄂香2号,该品种早熟,产量高,成熟期一致,商品性好,品质优;利用沙洋县特有的长江流域的中华刺嫉原生水产养殖资源,已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专家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将依托后港镇两岸明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中华刺纵繁养科技成果转化,填补全国无中华刺纵规模化繁养的空白。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沙洋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250万亩以上,通过宣传秸秆禁烧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22年秸秆直接还田面积76.2%以上,预计秸秆直接还田量约85万吨。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沙洋县是畜牧养殖大县,年产生畜禽粪尿约226万吨,商品有机肥原材料十分丰富,沙洋境内现有有机肥料生产厂家11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2022年全县使用商品有机肥7万吨。大力推广“中稻-再生稻-绿肥”种植模式。沙洋县是再生稻种植大县,绿肥种植有很大发展潜力,2022年绿肥种植面积7万亩,其中:油菜绿肥示范面积1万亩。(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2019年至今,先后争取油菜产业项目资金8038万元。其中:2019年-2022年,我县连续四年承担油菜轮作项目,争取资金合计5250万元(分别为1500万元、1350万元、1200万元、1200万元);争取2021年省级菜籽油产业链建设项目资金318万元,争取2022年油菜产业集群项目资金2000万元;争取市级“一壶油”产业链项目资金170万元;争取2021年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用于冬种油菜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资金300万元。在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全县优质油菜播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在播面积达78万余亩,其中高油酸油菜面积达21.8万亩,占油菜总播种面积的27.9%,位居全省第一。(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农机适用性方面一是农机适用装备结构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机械多,畜牧、养殖、加工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低端机械多,高端机械少等。二是农机推广人员后备人才不足。根据市场调研,我县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配置断层现象突出,从种植业人员看,年龄多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小学居多,高中中专屈指可数,大专更是凤毛麟角;从农机操作手看,“70后”、“80后”占主流,操作手的初中学历占大多数,中专、大专十分稀罕。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奇缺,智能化、高端化、大型化农机缺人动,坏了不会动、不敢动的尴尬时常显露;后备专业性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不少已经不能胜任高负荷强度的农机实地指导工作,严重影响了农机适用性和推广使用。2 .种子振兴方面一是育种技术落后,带动能力弱,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农户种植意愿不高。二是许多人对育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种业发展需求。3 .农药化肥施用减少及地力提升方面一是基层技术力量欠缺,人员少,人员年龄老化,影响先进技术推广。二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施肥机械先进性有所缺乏。三是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掌握不到位,应用不力。四是一些地方高标准农田改造不够,不便规模作业进行测方精准施肥打药来减少用量。4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使用和转化方面一是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接受能力差。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常年在家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对于农业技术了解不够全面,接受能力也较弱,无法在农业生产中结合新型技术进行推广、使用和转化。二是资金不足。难以大力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使用和转化。三是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于农业技术推广而言,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也需要提高农村农技人员的待遇和对他们的管理水平,要不然,很难让农业技术进行高效的推广、使用和转化。5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一是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分层分类培养的培训体系不完善。二是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领军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的普及率不够,实施农业经理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人才计划力度不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足。(四)相关建议1 .健全完善以农技推广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涉农民营科技企业、全民事业性农业技术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科研条件,制订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能力。2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体现岗位绩效和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的激励机制,重奖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激励科技人才不断创新创业。3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启动农业科研专项,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引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使农村科技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得到增加。4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重点加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主要农作物栽培模式的研究,做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加大现有技术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力度;加强高新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提高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畜禽疫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开发,完善畜禽疫病防治技术体系;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快速繁育技术和科学饲养技术。5 .抓好农村教育,培育新一代知识型、科技型、外向型农民,通过组织年轻农民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农业中等专业学习和“绿色证书”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军,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扩散提供有效阵地和有效途径,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二、农业科技创新生产主体一一企业、科研机构(一)农业企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1 .全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32家。2022年新增沙洋天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湖北楚玉莱信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农发集团强强联合,组建成立了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楚玉有限公司。2 .洪森年产50万吨智能化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粮食加工产能50万吨;荆品油脂年产20万吨高油酸菜籽油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争取2022年国家江汉平原油菜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奖补资金2000万元,支持荆品油脂等企业发展发展优质油菜全产业链。争取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奖补资金400万元,支持沙洋县农服优质粮油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田间地头“保鲜工厂”。3 .洪森、楚稻香、龙池、共发、纪龙五家企业加入“京山桥米”协会和产业联盟;湖北尚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16类产品新获“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全县共有17家企业47类产品获得“荆品名门”授权;“沙洋县油菜花海获“2022湖北最美油菜花海”称号,“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荆星”初榨浓香菜籽油获“2022湖北菜籽油特色品牌”称号,并登录CCTV-17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播出;“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荣获2022年第四届广州世界农业博览会金奖。(二)在生产经营和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企业规模偏小现状依然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偏少,不少企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4 .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较为普遍。农业龙头企业中除了少数几个大企业外,普遍存在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技术上还依靠着传统设备和经验,企业普遍缺乏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经营人才、科技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5 .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难于解决。许多成长性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规模偏小,有效抵押物不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融资比较困难。6 .政策资金扶持受益程度非常有限。受我县经济实力不强,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受益程度非常有限。(三)相关建议1.持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沙洋县海莲食品有限公司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省级优质稻米产业链、省级菜籽油产业链各至少1家企业入围实施;争取2023年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再次在我县实施。8 .继续加大农业品牌建设,组织湖北钟氏食品有限公司、沙洋县海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认证“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湖北农博会、等大型农业展会。同时依托湖北油菜花节等节庆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推介农业企业和农产口口O9 .优化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科技开发创新中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扶持力度。如:争取生产项目资金,金融贷款补贴优惠,科技创新人才奖励,组织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研发实习基地场所等。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四)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年监督工作计划,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业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组于3月4日至12日对我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专项调研的基本做法对我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专项调研,主要目的是督促自治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贯彻落实好20*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工作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落到实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覃瑞祥副主任为组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沛为副组长的专题调研组,成员包括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3月4日至8日,调研组赴贵港、玉林市及其部分县(市)开展了调研。调研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5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