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关于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
-
资源ID:1421904
资源大小:21.3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春季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关于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
春季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学期来师生们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现。在这里,我代表我们X小学向全体获得表彰的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岁月镌刻前行的足迹,奋斗绘就追梦的荣光。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秉承“同心而行,攀登不止”的校训,根植“我们一定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同心而行”的校风、“行而不辍”的教风和“知行合一”的学风。过去的一学期,我们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更加优良的育人环境。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强化师生养成教育,抓实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小红帽队伍建设规范日常管理,引进社团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全面发展。过去的一学期,我们X小学在赵州镇中小学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取得三个单项第一,其中两项破纪录。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国风少年校园成语诗词大会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示范学校。我们成功举办了课间操比赛,充实了我们的课间活动。在刚才的表彰中,我们学校30名教师所教班级科目中27个班级科目取得了进步,5名教师评为“教学标兵”;13个班级中8个班级取得了进步成绩;刚才我们还表彰了两个“优秀团队”,30名卓越学生,26名优秀学生,39名进步学生,3名优秀学生干部,我们将以他们为榜样,迎头赶上,我们一定行!我们X小学的老师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我们X小学的学生们助人为乐的事迹不胜枚举,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回眸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相信明天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借此机会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是坚定。坚定一种信念,确立一个目标。新学期伊始,希望每一位学生坚定“我们一定行”的信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校园活动,都要全力以赴,不断挑战自我。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不负未来,创造和珍惜自己在班级中新的良好形象。第二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希望大家学会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课堂上端正坐姿,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完成作业,自主预习和复习,就从今天开始吧!第三是自信。每位同学都有巨大的潜力,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要充满自信地参加各项活动,相信自己一定行。本学期,学校将会组织课间操比赛、校歌比赛、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自己最闪亮的一面。第四是自爱。培养阳光心态,树立安全意识。教育无小事,安全大于天。我们要高度关注自我的生命,对自我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同学们必须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上楼、下楼、出操、课间活动,上学、放学等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自我的安全防范能力。老师们,让我们同心而行,攀登不止,做好学生成长路上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学们,让我们同心而行,攀登不止,做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的合格接班人。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新的学期,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每人、每天付出每一份平凡的努力,只争朝夕,启动新征程的冲劲,汇聚团队强大的动力,去迎接前行的挑战,跑出X小学2024的新速度。我们一定行!关于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抢抓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扬长与补短相兼顾、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协调、发展与安全相统筹”的工作导向,锤炼巩固提升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关键增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努力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作为产业强市、创新强市,*咬定数字经济关键赛道,把“数实融合”定位为“一把手”工程、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彰显了“*速度”与“*质量”的高度统一。以系统观念推动整体性规划、全方位布局、精细化落子。“数实融合“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离不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的整体协同发展,更离不开千行百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紧扣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规划布局,全面系统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以*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为纲领,构建覆盖经济、生活、政务、治理、数字生态、数字基建的“1+7+N”政策文件体系和“一办六组”协调推进体系。2023年16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22家,实现营业收入3194.36亿元。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4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全省第二)、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培育对象177家(全省第一)、省星级上云企业550家。获国务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督查激励,被*省政府评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成效明显的地方“o以高标强档确保大事大抓、常态常抓、强势推进。把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充分调动部门和基层“两个积极性”,是“数实融合”又好又快推进的重要保障。*将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定期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重点工作推进会,组织各类协调会议百余次,持续释放大事大抓的强烈信号。建立“两评一报”运行监测体系,制定全面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工作评价办法和评价细则,年中、年底开展工作评估评价,常态化开展“短平快”情况通报。将“数字*”建设纳入“强富美高”新*现代化建设年度贡献奖和践行新理念、赋能新发展突出贡献奖,并纳入市委、市政府“担使命、做贡献”季季评,形成考核激励有效闭环。以场景牵引实现深度融合、以点带面、迭代优化。“数实融合”从愿景变为实景,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应用场景建设。*将场景牵引作为重要抓手,抓住经济运行痛点、城市治理难点、要素流通堵点,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通过领导点题、专家提议、群众征集,建立发布数字化转型场景库和年度重点建设场景清单,建立场景应用“红黄牌”管理、星级评定和绩效评价机制,滚动迭代提升场景建设运营成效,持之以恒地精绘“数字百景图”,实现“一景一融合、一景一示范、一年一迭代“。目前,已建成三星级以上场景60个,其中五星场景10个,7个场景入选2022年“数字*”优秀实践成果,数量位列全省第一,1个场景入选全省十佳;4个场景入选2022年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13个项目入选2022年智慧*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项目;1个场景和9个场景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双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坚持扬长与补短相兼顾。作为数字化转型先发城市,*拥有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数字领军企业稀缺,制约着“数实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必须立足城市禀赋,最大限度地发扬优势,补齐短板,才能持续推动“数实融合”向纵深发展。下好数字基建先手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实融合”的基石。*在市级领导小组之下单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作组,制定实施*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按照融合共享、低碳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清单化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算力、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强“数实融合”基础支撑能力。全市累计建成规模数据中心14个,平均利用率81.2%(全省第一),平均运行PUEl.41(全省第二)。建成投用雪浪算力中心,以高性能计算有力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G基站覆盖密度、人均基站数居全省前列,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率先完成CIM.BIM技术和数据标准编制。建成智能网联道路1123公里,实现全域有条件自动驾驶开放,路口平均等待时间缩短36.1%,平均停车次数减少25.5%o*先后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并被工信部列入“2022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O打赢数据治理主动仗。着眼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持续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综合人口、综合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空间地理五大基础数据库,汇聚全市50个部门共220亿条数据,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按需申请使用,全市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已提供对外服务数据接口292个,为37个部门提供137亿条数据。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开放数据集3002类,数据总量2.97亿条,数据开放水平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首创并连续举办4届*省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安全体系获评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优秀实践项目一等奖、“星河”数据安全标杆案例。建强数字经济生力军。聚焦企业、项目、园区、平台、生态,坚持集群化链式发展、市场化主导方向、融合化创新驱动、精准化分类培育,高质量推进“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壮大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地标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规模均超千亿元,物联网、集成电路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城,2023年16月,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0.7%o积极抢占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信息、元宇宙等“新兴赛道”,持续孵化引进优质数字经济企业源头活水,2023年16月,完成注册落地企业508家,建设数字经济园区2233万平方米,开展产学研合作40余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基于技术和产业优势,发展专业化服务,提供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建设综合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海澜智云获评“*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格罗瑞"基于高端纺织业的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获2022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一等奖(全省唯一),帆软软件荣登CloUdloOehina榜首,为全国2.6万家大中型企业8.9万个信息化项目提供商业智能支持。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实干导向、守正创新,把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落实到企业、群众可见可知可感之处,实现企业得实利、群众得实惠、改革增实效。大力优化数字营商环境,让企业得实利。建成“无难事、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服务*50多万家企业,实现政策精准推送、扶持“免申即享”、政企随时互动、问题快速闭环,打通政策落地和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解决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享不到等问题。建成首批20家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深挖院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资源潜力,促进数字化人才供需匹配,更好地服务产业升级。积极试点“算力招商”和“算力券”发放,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优质、高效、低价、安全的算力服务。深入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帮助市场主体获得廉价数据支持,降低数字经济运行成本,被列入国家试点。成立*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发布首批数商和数据产品,率先促成首笔数据产品交易,率先发布首张数字交易凭证,率先采用数据产品交易线上签约方式,率先建设形成数据交易生态,入驻数商超过100家,申请发布140多个产品,数据交易成交金额达1675万元。抢抓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通过创新多维度服务、完善数字贸易政策体系、构建多元生态圈等举措,多点发力推动跨境电商扩优势、挖潜力,近3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超30%,2023年以来,新引育7家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培育100家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支持80家企业免费建站。充分共享数字化转型成果,让群众得实惠。坚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让群众共享数字化转型成果,分享“数实融合”发展红利。全力支撑以“低收入人口数智救助”(3610)和“锡心医养”(332)为代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推动11家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结算,21家医疗机构正式开通医保移动支付。聚焦入学问题,汇聚整合户籍、社保、房产、居住证、出生证、疫苗接种等多部门数据资源,推出“锡学通”入学服务一件事办理,实现手机一键查验。市区375个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妇幼保健院“停车就诊联动”有效解决了就医停车排队难的民生痛点。精心打造数字城市总门户"灵锡''App,已迭代发布5.0版本,为市民“足不出户、掌上办事”大开方便之门,并提供覆盖衣食住行康育娱的数字生活新体验,荣获*市首届民心工程奖金奖,“灵锡”电视版助老便民应用被纳入市“微幸福”民生工程。目前,“灵锡”App注册用户超2000万,实名用户总数超1600万,上线功能服务1078项,其中政务和公共服务超507项,市民使用政务和公共服务超5800万次,极大促进了城市生产生活效率提升。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改革增实效。坚持敢为敢闯、先行先试,颁布实施*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在全省首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落地实施,实现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形式向社会提供,为产业发展、行业发展赋能。促进“数字+金融”两翼齐飞,设立数字经济基金22个,基金规模达332.44亿元,投资项目175个,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广“智改数转贷”等产品,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专项融资服务方案。积极推进监管模式创新,“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监督模型荣获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创新运用数字李生技术建设“智慧社区”,为基层治理赋能减负,蠡桥社区试点运行情况被群众杂志专题报道。“基于数字李生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3数字城市创新成果”。创新的涌现使得数字*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分别蝉联“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荣获2022世界智慧城市“宜居和包容大奖”,2023世界智慧城市“使能技术大奖”。坚持当前与长远相协调。“数实融合”是层层递进、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既要立足当前,做好眼下的工作,又要前瞻性思考,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着眼当前,抓效率、促提升。深化“城市数字底座”基础建设,促进数字资源集约增效,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获评“数字*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并在实战中总结形成*市数字底座能力标准规范。拓宽“政务一网通办”服务范围,促进政务服务改革增效,集成全域通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零材料办、秒办秒批7类事项1172项业务办理,电子证照归集数量和种类位居全省第一,调用次数达454万次,制发电子印章1665枚,服务683个使用单位。强化“治理一网统管”核心能力,促进城市运行赋能增效,累计接入数字治理场景12个、市级系统40个、驾驶舱11个、板块应用系统43个。城市生命体征系统完成宏观大屏、工业科技中观大屏、重大产业项目、保安全消防专题、城市之眼、时空地理平台等21张大屏建设。事件协同处置系统打通了12345市民热线、法院执法、智慧城管、网格化等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互通。城市之眼系统汇聚级联了约30万路“雪亮平台”视频图像资源,通过Al算法智能分析,每日可自动发现约500个各类城市治理问题,并自动推送给事件协同处置平台进行分析处置。值班值守系统全面支撑2市6区城运中心,并向镇(街道)指挥中心延伸。优化“办公一网协同”运行流程,促进政府行政协同增效,“锡心办”平台覆盖83家市级机关单位,公文交换系统覆盖市和市(县)区两级199家单位,移动端政务微信实名用户超2.5万人。着眼中长期,建制度、固根本。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建设“长三角未来城市数字法治研究院”,在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地方性法规*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的基础上,迅速推进*市数据条例立法,按照“立法一部、调研一部、预研一部”,滚动推进数字*法治体系建设。强化人才支撑,推进数字领导力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数字经济发展能力、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数字生活创新能力、数字安全管理能力。建立数字产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库,支持院校、企业创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双师制”、现代产业学院等合作模式,实现融合发展和人才双向培育使用。积极开展企业首席数据官培训,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进人才认证,全面对接省级数字化人才职称评定体系,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不断扩大吸引力,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创新人才,积极向产业输送科创人才。着眼未来,打基础、利长远。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发挥*教育和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动构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技能培训、数字产品和信息服务等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相关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公众数字生活、学习、工作和创新的素养与技能。大力繁荣数字文化,促进数字技术和文化深度融合,以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激活文化资源,为长江、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新路径,为优质内容创作生产拓展新空间,推动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探索发展数字文明,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融入数字领域开放合作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数字伦理建设,推动科技向善,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努力建设全民共享、引领未来、彰显制度优势的数字文明。坚持发展与安全相统筹。面对数字时代新的安全风险挑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为高质量推进“数实融合”提供安全保障。用数字化巩固城市总体安全。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城市安全管理和服务模式,高标准建设7个省选规定场景和3个自选特色场景,搭建“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安全管理架构,实现多维数据融合、风险交汇分析、综合研判决策、预警应急响应、高效联动处置等功能,强化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跨灾种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强监测、早预警、快处置”目标。使城市安全管理从“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监管”转变,完成从“看见”到“预见”的进化。全方位织密数据安全防线。健全数据安全标准体系,降低数据安全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地方层面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和风险研判、应急处置机制,从公共数据着手,逐步向其他类型数据拓展。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要求,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坚决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率先实施涉疫数据销毁,被央广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广泛报道。全力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加强隐私计算、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展数据开发利用技术和数据安全相关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数据开发利用技术和数据安全专业人才。综合施策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着力提高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加强对政府部门、关键行业以及重点领域的动态感知,对重大风险提前识别、预先施策。建立网络安全联防联控和攻防应急演练机制,搭建场景化攻防模拟平台,强化网络安全预警和应急预案部署,持续提升防护能力,积极应对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攻击。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网络安全法多维度、多层次的普及力度,提升公众对APP应用、移动支付、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意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