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运营年度工作报告.docx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运营年度工作报告,(2023年)/前言4综述7第一章政策和标准制定情况10(一)因地制宜,以立法推进产业快速发展10(二)循序渐进,不断推进道路测试监管迭代升级10(三)以终为始,推进混行试点研究混行交通难题11(四)锚定需求,以标准建设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12第二章各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15(一)南沙区15(二)花都区17(三)黄埔区18第三章道路测试推进情况21(一)开放道路和测试里程位居全国前列21(二)测试车型更加丰富23(三)测试场景进一步延展25(四)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水平显著提升27(五)商业化示范应用初具规模28(六)主动交通事故率为零28第四章示范运营工作推进情况29(一)示范运营车型不断增加29(二)示范运营车队初具规模29第五章车路协同工作情况31()黄埔车联网示范区31(二)海珠车城网示范区32(三)花都车联网示范区33(四)番禺车联网示范区34第六章产业活动开展情况36(一)活动助力,擦亮产业建设名片36(二)大赛赋能,推进产业技术进步36(三)实践引领,探索车路协同商业闭环落地应用场景38第七章展望39附件1.广州各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示范运营工作进展一览表42附件2.广州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汇总表43附件3.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大事记57附件4.编写单位介绍62(一)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简介62(二)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简介63综述本报告基于2023年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际发展情况编制而成。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概述广州市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混行试点等政策,以及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标准制定内容和进程;第二章详述广州市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和混行试点区建设情况;第三章对2023年广州市道路测试和商业化示范应用工作进行总结;第四章对2023年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工作进行归纳概括;第五章对车路协同工作进行梳理;第六章对产业活动情况进行介绍;第七章展望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概况如下:政策和标准与时俱进。广州紧随国家政策,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后发布有关道路测试、应用示范运营、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文件,为智能网联汽车落地生根提供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2023年,在产业整体推进方面,开启了产业立法工作;在道路测试方面,更新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在特定场景的道路测试领域进行了政策突破;在示范运营方面,研究制定3项评估政策,1项准入政策。各试点区相关工作推进有序。广州先后设立黄埔、南沙、花都3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发挥各区优势,探索区域政策创新先行。同时,广州基于道路测试工作的坚实基础,在“混行试点”政策框架下,南沙区和花都区于2022年获批成为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黄埔区于2023年获批成为广州第三个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形成了三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局面。道路测试各项成绩位列前茅。2023年度,广州开放测试道路74条,单向里程227.608公里(含高快速一级道路104.913公里),双向里程455216公里,道路测试场景进一步延展,远程测试、编队测试、高快速路测试工作先后开放,示范应用车队初具规模,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指标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最高车型超过400公里,车辆主动交通事故率为零,各项指标增长空前。商业化示范运营工作优势显著。截至2023年底,广州已累计批准6款(5款乘用车、1款载货卡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车型,共部署65辆示范运营车辆开展常态化的商业化道路运输工作,有效运营时长累计8.91万小时,有效运行里程累计233.2万公里。广州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1.4级智能网联汽车挂正式号牌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广州落实“一带四区、区域联动”的产业空间布局,在黄埔、海珠、花都和番禺四个示范区协同构建车联网示范应用环境,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460套路侧设备、897套感知设备、343台计算单元、改造红绿灯96个,完成支持10400台PC5通信和北斗定位车载终端安装,建成完成120个车联网应用场景设计开发,建立了CA认证系统,已为1.4车队开展红绿灯信号上车等服务。产业活动多彩纷呈。2023年,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开展了多项丰富的产业交流活动,通过打造高规格、“展、会、赛”一体的广州汽车活动品牌,邀请一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相关行业专家、企业家共同交流、共研趋势、共谋发展。2023年,在广州举办了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大会、广州汽车电子创新周系列活动、广混测GMOT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州汽车产业影响力。第一章政策和标准制定情况(一)因地制宜,以立法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广州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逐步形成了东部、南部、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10家整车制造企业、4家自动驾驶头部企业,以及1200多家汽车零配件生产和贸易企业,培育了3家新兴出行平台。2023年全年实现汽车产量317.92万辆,增长1.4%,连续5年居全国城市第一;实现规上产值6406.80亿元,同比增长1.6%,具有坚实的汽车制造基础和汽车“智造”优势。为巩固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助力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启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立法课题,由市工信局率队先后前往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立法调研工作。同时,立法工作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立法进程将大幅度加快,预计将于2024年正式出炉立法条文,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法律保障。(二)循序渐进,不断推进道路测试监管迭代升级2023年1月,广州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工作相关指引文件,对2020年发布的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了升级,进一步优化道路测试管理框架,增加高快速路测试管理、远程测试减员化管理等,并在全国首次将平均脱离间隔里程(MDBl)纳为衡量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2023年7月,广州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管理工作指引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将市政道路、普通公路、城市快速公路、高速公路等公开道路按照智能网联汽车的特性进行整合归类为一般测试道路(市政道路、普通公路)和高快速测试道路(城市快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城市。根据不同类型道路的交通风险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升级迭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023年11月,广州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特定场景测试工作政策文件,该文件对特定场景(自动化驾驶1.3级)下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管理进行明确规定。有效衔接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1.3级智能网联汽车申请城市试点的相关要求,为前装量产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工作提供指引。(三)以终为始,推进混行试点研究混行交通难题道路交通领域的“人机混驾”会是一个全新的交通课题,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小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海外知名机构的研究,道路上导入25%的自动驾驶汽车不仅不会改良交通,反而会导致交通状况恶化。因而,智能网联汽车在混行阶段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因此,广州试图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不同比率的智能网联汽车参与道路交通的真实影响,并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自动驾驶车辆在未来大规模地进入交通系统做准备。基于混行交通的验证发展逻辑,2021年7月,广州在全国首提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理念,提出“1+1+N”的混行政策体系,2023年,广州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领域深耕细作,精准定位行业需求,先后在示范运营车辆加装企业资质审核、车载监控设备、一致性核查、车辆定期检验等层面研究制定了监管文件,其中评估政策3项,准入政策1项。至今已形成“3+9”项配套政策,打通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工作闭环。(四)锚定需求,以标准建设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各项标准法规都需要打破传统汽车产业形态进行更新、重组和融合。于行业而言,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发布标准,对于产业初期建设具有重要的探索和指导价值。广州围绕“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启动了多项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单车智能标准建设情况。2023年,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牵头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阿波罗智行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编制5项团体标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载监控设备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平均脱离间隔里程计算方法已于2023年12月28日在国家团标平台正式发布。表12023年广州单车智能方面团体标准推进情况1T/CIVEE001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载监控设备技术己公布12023要求与测试方法T/CIVEE00222023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平均脱离间隔里程已公布T/GDSAE00001计算法20233/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远程功能技术规范起草中4/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站点设置规范起草中5/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标准规范(暂定)起草中车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情况。2023年,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信息投资有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院、广东星舆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编制9项标准规范。在研9项标准涉及车联网标准体系、互联互通、云控基础平台、路侧通信、路侧感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为指导广州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及持续运营提供基本技术规范。表22023年广州车联网在研标准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公布情况1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及运营标准体系指南待公布2车联网先导区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待公布3车联网先导区云控基础平台数据接口规范第1部分:中心子系统与区域子系统待公布4车联网先导区云控基础平台数据接口规范第2部分:云平台与车辆平台待公布5车联网先导区RSU管理技术要求待公布6车联网先导区路侧通信单元技术规范待公布7车联网先导区路侧感知系统技术要求待公布8车联网先导区路侧计算设备数据接口规范待公布9车联网先导区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技术规范待公布第二章各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广州市自2018年开始,积极创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各辖区也积极响应,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示范运营、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规模化、体系化的推进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进展,其中南沙区、花都区、黄埔区获得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和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的授权,积累成熟经验后向全市推广。(一)南沙区南沙区汽车产业基础良好,目前汽车制造业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广汽丰田迈向百万辆产能,以广汽丰田、合创等为龙头的新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发展,自2017年从美国硅谷引进小马智行落户南沙开始,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此后南沙区积极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等产业方向加大政策开放和产业引导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各项工作均呈现全市领先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持续领先”和“一个特色先行”。政策创新持续领先。2023年,南沙区在道路测试先行试点、测试道路全域开放、示范运营混行试点等产业政策落地方向上均保持全市领先;在无人商业化试点领域更是敢为人先,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唯一允许驾驶位无安全员且悬挂正式车辆号牌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商业化运营的行政区域。道路测试成绩持续领先。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全市最长,2022年9月印发关于发布南沙区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分级的通知,成为广州对智能网联汽车实施全域开放的首个行政区域,全区开放测试道路单向里程990.943公里,其中开放的一二三级道路共计里程326.493公里(含快速路),三级其他道路单向里程664.45公里。常态化测试主体和测试效率全市领先,在南沙区开展道路测试的主体有6家,占广州道路测试主体的总数42.86%,取得测试许可的测试车辆总计88台,占全市合规测试车辆总数21.7%,测试里程占全市总里程42.53%o示范运营效应持续领先。南沙区于2022年6月率先获批全市首个混行试点区。2023年共批复2家示范运营联合体的主体资格,55台应用示范运营车辆标志牌和10台商业化示范应用车辆标志牌,合规应用示范运营车辆占全市的56.5%(其中合规示范运营车辆占全市总数的100%),合规示范运营(应用)车辆数量全市领先。车路协同领域坚持特色先行。南沙区重点推进了南沙23路自动驾驶1.4级微循环巴士项目和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首期建设项目,分别从“百姓有感”和“构建新型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总体战略出发,紧抓广州和南沙区的实际需求,推进具有特色的车路协同方案在南沙稳步落地,积极探索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南沙方案二(二)花都区花都区汽车产业是花都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东风日产累计整车销量规模突破1500万辆,成为国内最快达成1500万累计销量的合资车企,花都汽车产业基地被汽车业界誉为国内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完善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零部件产业聚集在国内的优势明显,是广州汽车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州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依托花都汽车产业优势,花都区主动顺应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快促进先进科技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汽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项目,切实推动花都区智能网联汽车新业态的发展和应用,打造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总体呈现几个特点:智能网联产业加速聚集。滴滴自动驾驶、禾多科技总部、京东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友智连等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并快速成长壮大,法雷奥抬头显示项目、腾讯云与智慧产业项目、北醒激光雷达项目等成功签约,正在洽谈的多家智能驾驶的龙头项目有望落户花都,花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形成。同时,花都区政府与一批智能网联科技企业和科技大学共同签署花都区智能网联生态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面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智能化设施逐步完善。花都区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交通出行需求为导向,分期推进工信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及住建部CIM平台和城市汽车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花都试点项目,逐步推进道路智能化改造工作。目前,投资约8361万的一期项目已竣工,涵盖区政府和融创文旅城周边区域及联络线,二期项目正抓紧推进,逐步实现全域V2X车联网覆盖,使城市道路具备与人车路-云等部分进行通信的能力,具备协同全息感知、边缘计算能力,达到信息交互、协同感知的目的,为智慧交通应用落地提供可靠支撑。开放测试场景丰富。花都区发布开放测试道路HO条,单向开放里程达244.58公里(其中一级道路9条21.27公里、二级道路32条69.97公里、三级道路153.34公里),双向里程达489.16公里,基本涵盖了城区主要道路。示范运营有序开启。花都区抢抓广州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的重大机遇,编制混行试点总体管理方案等政策保障,成功申报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沃芽科技成为花都区第一家取得示范运营主体资格的企业,投放10台示范运营车辆,商业化示范运营覆盖商圈、酒店、商场、大型居民小区、学校、景点等出行需求场景。(三)黄埔区健全机制,推动道路测试先行先试。自2020年获批成为全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以来,率先成立区一级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区内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已印发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细则,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逐步优化完善人、车、路、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立体的道路评估体系;印发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审批流程,推动道路测试审批工作进一步提速。黄埔区开放测试道路199条(含高速路),单向里程349.659公里,双向里程699.318公里。敢为人先,率先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工作。2022年6月,黄埔区印发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运输(公共交通)领域应用示范运营工作指引(第一版),覆盖自动驾驶网约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共汽车、自动驾驶便民服务车4种车型,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主体及车辆的申请要求,为企业有序衔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技术的持续验证和积累优化提供支撑,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黄埔模式”。2023年2月,已向阿波罗智行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发放1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资格通知书,发放1批50台智能网联示范应用车辆标志牌;11月,向文远和巴士集团联合体发放1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资格通知书,发放1批50台小巴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车辆标志牌。政企合作,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开始,黄埔区在全国率先建设自动驾驶公交应用示范线,目前除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型公交车外,还部署了无人清扫机器人、洗地车、购物车,增添园区无人清洁、零售等服务,在推动多场景示范应用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开通了“初心”红色智慧出行环线,为市民免费提供围绕“科学城会议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自动驾驶小巴出行服务。2022年,推动自动驾驶产业与公共交通产业的融合,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公交企业与自动驾驶企业合作,分别于生物岛开通2条、知识城开通1条、科学城开通1条自动驾驶便民线路,为市民提供体验1.4级别的自动驾驶便民线路服务。车路协同,基础设施不断优化。黄埔区于2020年8月启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面向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项目”(下称“一期项目”)。一期项目在黄埔区科学城、知识城及生物岛区域范围内133公里城市开放道路的102个路口和路段,规模化部署了1318个Al感知设备、89个V2X路侧通信单元等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支持对城市道路的标识标线、车辆通行等进行全息感知。项目还通过地图APP实现覆盖区域内具有黄埔特色的围栏播报、信号灯态读秒以及拥堵点的视屏查看等服务,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高效通行,助力提升各有关部门的数字化感知基础能力,赋能“智慧城市”建设。2022年6月,黄埔区启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智慧+'车城网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称“二期项目”)建设工作,以实现构建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智慧+”车城网生态系统为目标,助力黄埔区在“十四五”期间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将黄埔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首个车城融合的新型智慧交通与数字城市标杆。目前二期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第三章道路测试推进情况(一)开放道路和测试里程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度,广州开放测试道路74条,单向里程227.608公里,双向里程455.216公里,其中二级道路单向里程57.14公里,三级道路单向里程65.555公里,高快速一级道路单向里程104.913公里(南沙港快速全长65.293km,从埔高速(一期)全长39.62km)o120单位:公里104.913图12023年广州开放测试道路等级和单向里程情况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已开放797条测试道路(含南沙全域开放,累计单向里程1623.5公里,双向里程3247公里),开放南沙港快速全段和从埔高速一期等2条高速(单向里程104.913公里)。开放测试路段涉及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黄埔区、南沙区、海珠区等6个行政区。图2全市累计开放各等级测试道路占比情况截至2023年底,15家企业累计测试总时长超过91.83万小时、累计测试总里程达1718.84万公里,其中2023年累计测试时长超过41.41万小时,累计测试总里程超731万公里。图3各年度累计自动驾驶里程与总里程占比情况2023年度,广州已开放道路测试企业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占比表现较好,有7家企业旗下测试车辆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占比超过90%,其中安途智行表现最好,达99.75%o表32023年自动驾驶里程占比排名前十位的测试主体一览表测试企业2023年开放道路总里程(km)2023年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总里程(km)自动驾驶里程占比安途智行89899.2638389672.424999.75%如祺出行264536.0398261286.030798.77%小马智行1493041.9191472788.11798.64%文远知行456300.2866448901.796698.38%小马慧行3069.564082979.4917997.07%小马智慧物流87321.6624582824.8587394.85%百度阿波罗3186141.7422947679.18592.52%小鹏智行184071.2783159686.790386.75%广汽研究院164655.8957126836.201577.03%沃芽科技705320.2579427286.541560.58%(二)测试车型更加丰富2023年,测试车辆新增92台乘用车、10台厢式运输车、5台重卡,共计107台。乘用车在各种车型中新增数量最多,占比75.18%,厢式运输车为2023年新增车型。1009080706050403020100乘用车10厢式运输车卡车单位:辆图42023年新增道路测试车型车辆情况截至2023年底,在广州开展道路测试的车辆累计415辆(含1.3级智能网联汽车10辆),涵盖了乘用车、巴士(中巴、小巴)、环卫洗扫车、厢式运输车、重卡等多种测试车型。其中乘用车312台,中巴10台,小巴57台,环卫洗扫车20台,厢式运输车10台、重卡6台。小巴物流车清洁车卡车5%6%75%乘用车中巴2%2%图5广州市累计授权测试车辆车型占比情况(三)测试场景进一步延展截至2023年,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313辆车获得一般道路三级测试许可,285辆车获得一般道路载客测试许可,55辆车获得一般道路远程测试许可,同时2023年还陆续开放远程载客测试、编队测试、高速公路测试等新的测试场景。1 .远程载客测试顺利落地2023年10月,小马智行2款车型22台测试车辆率先取得远程载客测试许可,自获得许可至12月底,测试车辆在开放道路累计测试里程43.75万公里,其中自动驾驶里程43.15万公里,占比98.65%o图6小马智行投入远程载客测试的车型2 .发放首批编队测试牌照2023年U月,小马智行5台三一半挂卡车获得了广州智能网联汽车编队测试资格,在南沙公开道路上开展道路测试工作,成为本年度唯一一家获得编队测试资格的企业。图7小马智行半挂卡车获得广州编队测试资格3 .高快速路测试场景首次开放2023年11月底,广州将南沙港快速路和从埔高速路(一期)作为广州首批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道路,总长104.913公里。作为连接广州主城区和南北郊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两条高快速测试道路将南沙区、番禺区、黄埔区的测试区域进一步连网成片,充分延展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长度和场景广度。12月5日,广汽研究院和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埃安牌昊伯1.3级智能网联汽车率先在上述路段开启道路测试工作。图8广汽联合体的昊粕1.3级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开展路测工作(四)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水平显著提升平均脱离间隔里程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关键衡量指标之一,是评判自动驾驶技术进步的重要参考。2023年广州市发布的道路测试指引文件,正式从政策层面引入“平均脱离间隔里程”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评价指标之一。2023年,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数据不断攀升。智能网测试车(乘用车)在一般测试道路(含一二三级)的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最高的一款车型达401.91公里,相较于2022年度最高车型的51.43公里提升了近7倍。为进一步精确对比,选取一般测试道路三级道路的平均脱离间隔里程进行分析统计,平均脱离间隔里程大于100公里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测试车型有5款,其中文远知行2款、小马智行2款、安途智行1款,5款车型中最高平均脱离间隔里程达562.47公里。一自动驾驶总里程T-脱离间隔里程图92023年部分车型一般测试道路三级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情况(五)商业化示范应用初具规模2023年,广州共有110辆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商业化示范应用,为人们从生活区到商圈、写字楼、地铁等地提供出行服务,打通居民智慧出行最后“一公里”,成为黄埔区、南沙区、海珠区道路上一道风景线。其中,百度阿波罗联合体投放乘用车50台、文远知行和广州巴士集团联合体投放小巴50台,小马联合体投放乘用车10台。截至12月底,累计示范应用里程已达194.68万公里,其中自动驾驶里程182.68万公里,占比93.8%o图10从左往右依次为文远联合体、小马联合体、百度阿波罗联合体旗下投入商业化示范应用的车辆(六)主动交通事故率为零2023年,经广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查询责任交通事故认定记录,在广州开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车辆主动交通事故认定记录为Oo第四章示范运营工作推进情况(一)示范运营车型不断增加2021年7月,广州启动“混行试点”工作,成为全国唯一允许改装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商业化运营的城市,2023年,新增示范运营车型1款,为小马智行的丰田赛那。截至2023年底,广州共认定批复6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车型。南沙区注册企业获得认定批复合计5款车型,花都区注册企业获得认定批复1款车型。(二)示范运营车队初具规模截至2023年底,小马智行和小马慧行联合体(下称小马联合体)、如祺出行和小马慧行联合体(下称如祺联合体)、沃芽科技等企业申请了示范运用活动。3家运营主体(联合体)累计投放65辆示范运营车辆,有效运营时长累计8.91万小时,有效运行自动驾驶里程累计233.2万公里。2023年3月,小马联合体获得广州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资格,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投放33台运营车辆在南沙开展示范运营活动,服务面积覆盖南沙区803平方公里,乘车注册用户同比增长94%o有效提升了南沙居民日常出行体验。2023年3月,如祺联合体获得广州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资格,并因此成为国内首个以专有RobotaXi车队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示范运营的出行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如祺联合体Robotaxi车队示范运营车辆22台,已为广大南沙区的市民提供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网约车)示范运营服务超过2万小时,自动驾驶运营里程60余万公里,覆盖南沙区500多个站点。2023年3月,沃芽科技在花都区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投入10台运营车辆,筹备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工作,充分利用滴滴网约车平台网络优势,从真实的用户日常出行场景出发,结合出行热门路线及需求站点,在花都示范运营区域内覆盖热门商圈、酒店、写字楼、重要景点、大型居民小区、学校等目的地。通过滴滴自动驾驶运营商业化实践,积累Robotaxi运营认知,基于运营情况不断迭代版本,提升自动驾驶用户体验,为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做好充分准备。图114款开展示范运营的乘用车;左侧两款为小马联合体投放;右侧上1款为如祺联合体投放,右侧下1款为沃芽科技投放。第五章车路协同工作情况截至2023年底,广州车联网先导区涵盖的黄埔、海珠、花都和番禺四个示范区的整体建设接近完工。(一)黄埔车联网示范区黄埔示范区一期已经建成102个车联网路口,二期拟新智能化改造230个路口,涉及科学城组团区、知识城北片区、南部组团区、东区产业组团与云埔片区、东区产业组团、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以及连接科学城和知识城的主干道等区域,共布设238套边缘计算单元RSCU、233套路侧通信单元RSU、2050套感知设备,采集437公里高精地图,策划建成集海量车、路、云、图、城的基础设施数据,打造智车精管、智城联动、智行便民三大类应用。图12利旧杆件点位安装图Tir图13新建杆件点位安装图(二)海珠车城网示范区完成琶洲中区约4公里11个路口示范道路多功能杆部署、回传光纤链路及配电线路敷设等工程建设。于阅江中路和会展东路交叉点位部署路侧感知设备2套,含边缘计算单元1台,激光雷达2台、毫米波雷达3台、摄像机7台。协调利用交警信号灯杆实现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挂载安装。图14阅江中路和会展东路交叉口2套感知设备安装图完成阅江中路、新港东路共11个路口RSU设备安装,实现试点区域V2X网络部署。改造阅江中路和会展东路交叉口、阅江西路和磨碟沙路交叉口2个试点红绿灯信号机,通过在路口信号机加装信号机学习器设备读取灯态信息。(三)花都车联网示范区花都车联网示范区覆盖道路约35公里,涉及34个红绿灯路口,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建设、应用平台建设,目前已部署路侧通信单元RSU74套,路侧感知设备、计算单元88套。图15花都汽车城片区点位分布项目包含1个交通基础平台及3个应用平台,已完成系统功能开发、测试、部署、调试等系列工作。图16花都车联网云控平台(四)番禺车联网示范区番禺车联网示范区坐落在广州番禺区汽车城内,覆盖面积约20平方公里,道路里程为47公里。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包括79个车联网专属站点以及1套车联网云控平台,具备100O0+智能网联汽车接入的能力。图17番禺车联网示范区云控中心番禺车联网示范区设计了主干道应用区、快速路应用区、低密度应用区、智能网联测试区和互联互通测试区,可支持DAY1、DAY2的应用场景,并支持定制化场景,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定制化安全、效率服务、场景功能验证、法规一致性测试及自动驾驶准入考试等服务。图18番禺车联网示范区功能分区目前,番禺车联网示范区已经初步建成,进入调试运营与功能测试验证阶段。示范区支持的主要场景中智能网联半封闭测试区域,初步具备测试能力,正在做测试能力验证以及测试认可等工作。信号灯数字化等数字道路数据,已经开始为广汽研究院的1.4车队提供测试服务。下一步,将同交警、整车厂、关键零部件厂商等进行深度合作,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开拓创新应用。注:本节中提到V2X(vehicletoeverything)是指实现车辆与外界车辆、行人、云端、基础设施等通信的技术。RSU(RoadSideUnit,路侧单元)是车路协同系统实现道路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设备,承担着道路与车辆、平台之间通信的重任,是实现智慧交通的重要通信设备。RSCU(RoadSideComputingUnit,路侧边缘计算单元)是指在移动网络边缘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为移动网络提供互联网技术,从而为用户提供超低延时和高宽带的网络服务解决方案。第六章产业活动开展情况(一)活动助力,擦亮产业建设名片2023年,广州会同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电子产业联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等单位,共同举办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大会、广州汽车电子创新周系列活动(含世界汽车电子大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等活动),打造高规格、“展、会、赛”一体的广州汽车活动品牌,邀请了一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相关行业专家、企业家共同交流、共研趋势、共谋发展,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提升“智车之城”影响力。(二)大赛赋能,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为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营造以赛事促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汽车电子产业联盟等主办的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广州)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从第二届开始,大赛正式升级成为混行运营测试"GuangzhouMix-transitOperationTestn(广混测GMoT),通过模拟真实混行运营场景,考验参赛车辆真实上路、处理复杂路况的能力。赛事搭建了科学且完善的评价体系,从经营、技术及服务体验三个维度去评估和展示参赛主体的出行服务能力。相较于第二届赛事,第三届赛事无论从参赛阵容、评价体系、参赛时段、参赛路段等都具有较大的提升。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汽研究院、小鹏智行、如祺出行等5家企业参赛,赛事规模和影响力达到新高度。表4GMoT大赛榜单奖项维度奖项设置第一届第二届综合奖项“GM0T-广混测”综合大奖小马智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运营能力“GM0T广混测”最佳运营奖小马智行广汽研究院技术实力“GM0T-广混测”最佳技术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服务体验“GM0T-广混测”最佳体验奖广汽研究院文远知行观察员“GM0T-广混测”优秀观察员奖不适用(第二届增设)小鹏智行广混测GMOT赛事的连续成功举办,有助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面向1.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阵容强劲、体系完整、影响力广的专业技术赛事,对宣传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积极效应。图192023广混测GMOT赛事参赛车队蓄势待发(三)实践引领,探索车路协同商业闭环落地应用场景如何让车联网建设真正落地实施,为产业赋能,加速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先进技术赋能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动广州打造技术领先、应用丰富、产业集聚的万亿产值智车之城,成为车路协同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2023年,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目录的通知,经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市工信局制定了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目录(第二批),并于12月1日进行了公示,目录公布了网联自动驾驶网约车、城市公交车联网功能优化、园区物流优化、V2X协同驾驶交通优化、自动驾驶小型专用服务车辆、自动驾驶接驳车、网联自主泊车、自动驾驶专用车、高速路口车联网快速通行、干线物流智能驾驶重卡等10个场景,为车路协同商业化闭环应用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支撑。第七章展望使命如炬,初心如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和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以及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提升。推动智能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