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官衙遗址(原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老街》).docx
长沙官衙遗址(原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老街)长沙官衙遗址又一村院正街辕门上先锋厅这是一组与清代湖南巡抚院有关的街名,位于今开福区长沙市青少年宫一带。青少年宫北侧的一条老街名"又一村"。又一村原为湖南巡抚院花园之名。此地明代为吉藩四将军府。署前坪因驻有先锋卫队,后人习称为"先锋厅。一说先锋为清代军事官职"选锋之雅化。北起先锋厅,南接府正街(今南阳街)的一条街,清光绪省城图上作"院正街,即抚院正前方之意。湖南巡抚院的大门称辕门,因此辕门外与院正街垂直的一条街称“辕门上",即今中山路的一段。清顺治十四年(1657)洪承畴经略湖南时驻此地,并建集思堂。署之东有真武宫,明吉藩建。宫前有护国佑民"坊。真武即"玄武,宋讳"玄字,因称真武。道教尊玄武为北方之神。玄,龟也;武,蛇也,本为北方七宿之名。清初,真武宫成为关押"反清复明"人士的监狱,著名学者陶汝鼐即下狱于此。后又因"洞庭举事一案,株连湖湘名士300余人,会审真武宫。相传会审之时,突发雷电,狂风大作,宫内灯烛俱灭。俟洪承畴到长沙才平释此案。康熙三年(1664)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此处遂改为抚署衙门。时称赵青天的巡抚赵申乔亲撰一联悬于大厅,联曰: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经历届巡抚陆续修建,园林渐成规模。康熙年间巡抚周召南建求英楼,巡抚韩世琦又予大修。乾隆年间巡抚蒋溥扩建园林,取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取名"又一村"。清人张世浣又一村赋序中有“蒋溥所创,梁大中丞葺而新之”等语。乾隆帝为"赐蒋溥巡抚湖南"题写御笔,其御碑犹在。御碑通高175厘米、宽97厘米,青石质,题头刻"赐蒋溥巡抚湖南"。碑文刻40字:简畀罗英俊,资时切治安。江湖襟带地,风俗易移难。谷贱筹农苦,棉轻虑岁寒。承流敷渥泽,应似洞庭宽。此后巡抚开泰、范时绶、吴荣光又先后修建了双清亭、丰乐亭和澄湘亭等,又一村遂成为宏大的官署园林。今存三亭民国时重建。1910年4月长沙发生抢米风潮,14日愤怒的饥民聚集抚署门前,锯断抚署前旗杆,将7门大厅一举烧毁。1911年10月22日,长沙起义新军在焦达峰、陈作新的指挥下,攻下巡抚衙门,前坪旗杆上的龙旗,换上了象征革命的汉字大旗。民初政局动荡,园林渐趋荒芜。清朝遗老、经学大师王闿运晚步又一村感叹道:夕照微阴似欲霜,井梧池柳极凄凉。莫言城里秋寒晚,一夜西风万木黄。民国后,又一村先后为都督府、督军署和省长公署驻地。后屋宇残败,基址辟为国术俱乐部。1930年毁于战火。1931年改建为民众俱乐部,省主席何键亲任部长,实际负责的则是总干事竺永毕和秘书向恺然等。当时名记者严怪愚作有又一村民众俱乐部速写一文,据该文记载,俱乐部分为跑马场、儿童图书馆、射箭场、健身庭、高尔夫球场、照相馆、大礼堂、电影院、川菜馆、民众浴室、理发室等12部,"每当夏秋之际,华灯初上时,全市的民众,小孩子们、老人们、青年们、中年们,男人挟了女人,女人吊了男人,一队队、一簇簇,络绎不绝跑到这里来舒舒空气,喝喝茶,打打高尔夫,射射箭,吃吃川菜,总是日以万计"。射箭、打高尔夫球之类对封闭惯了的长沙来说是颇具时尚的。射一箭只要一分钱,花4角钱可玩一次高尔夫球,消费不算高。1938年2月郭沫若在长沙时还特邀田汉去逛过射箭场,留下一段佳话。1938年"文夕大火后,民众俱乐部歇业。抗日战争胜利后辟为中山公园。长沙和平解放初期,中山公园曾是入城解放军的驻宿地。20世纪60年代后,中山公园移交共青团长沙市委管理,改为青少年宫至今。藩正街藩后街藩正街、藩后街为两条平行的街道,位于今芙蓉区,均东起东庆街,西止蔡错中路。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布政使署在浏阳门内,康熙三年部议以布政使司驻长沙,藩司于朋举建。"布政使署即藩台衙门,藩正街和藩后街因位于藩司之前和之后而分别得名。1903年,省官钱局设于藩正街,成为民国时湖南省银行的前身。1924年前赵恒惕设省政府于此,1938年藩署旧址毁于火。1948年湖南省参议会在此兴建民主新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市人民政府驻地。市政府后门临街为藩后街,又名藩围后。2001年市政府搬迁岳麓大道后,藩司旧址移交长沙市公安局使用。1998年,藩正街拆建为省人民银行银宏大夏和市公安局前草坪。藩后街今犹存。臬后街臬后街原名臬围后,位于今天心区,东起黄兴路司门口,西止朝阳巷。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康熙七年(1668),臬司(按察使)赵冕于司门口西侧建臬台衙门,即原市公安局所在地。此街位于臬台衙门之后,故称臬后街。臬署内之西原有七神庙,建于清嘉庆间。相传唐代七卫士护堤有功,殁而为神。民国时期臬台衙门旧址设了几度司法机关,后改作全省警务处和省会警察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长沙市公安局和国家安全局驻地,今为“沃尔玛”超市所在地。旧时这里店铺云集,以经营京花、戏装、百货批发者为多。著名店铺有大德昌百货批发号、裕厚长、畅记百货庄等。1999年,臬后街拆建为解放西路的一段。盐道坪盐仓街盐道坪位于今开福区如意街西侧。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设驿盐长宝道于此街,故名。又据湘城访古录载:"本长沙府义学所改,初为巡察御史署,再改观风院署,雍正十一年改为盐道署。"光绪二年(1876)王闿运题盐道署联云:资湘北汇总无波,看列城控带黔吴,山水钟奇多将相;纲引东来承旧法,更禺荚旁通岭蜀,倪桑著论待经纶。民国后改作交涉署或外交司。1980年后为农副产品市场。盐仓街则为储盐官仓所在地,位于今开福区,东起三角塘,西止沿江大道(今名湘江路)2011年,盐道坪划入中山西路棚改区,盐仓街则划入"黄兴北路棚改区”。粮道街道门口粮道街位于今天心区,西起中和街,东止黄兴南路。道门口即指粮道街与黄兴路交叉处。粮道街因明朝曾设粮道街门于此而得名,道门口则是粮道衙门的进出口处。又据湘城访古录载,粮道署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驿盐粮储道赵廷标捐建。民国时期这里是著名的贸易市场,以经营鱼肉、家禽、水产著称。附近有饮食老字号德园"、"徐长兴、李合盛等。道门口腊味店远近闻名。长沙地名赋把藩司、臬司、盐道、粮道与德润门(即小西门)、福临街串为一联,甚为贴切。赋日:藩司臬司门口,德润犹新;盐道粮道街头,福临如故。2002年,因扩建黄兴南路步行街,粮道街和道门口均被拆除。府后街县府坪长治路府后街位于今芙蓉区,东起文运街,西止老照壁,因清代此街位于长沙府署后侧,故名府后街。明清长沙城为长沙府12县州的治所。民国时期府后街是书店、文具店等的集中地之一。原长沙电信局大楼亦建于府后街。府后街南侧有县府坪,为民初长沙县知事公署驻地。今南阳街1炸殳原称府正街,1971年并入南阳街。长治路位于府后街之南,东起文运街,西至南阳街(原府正街)。原为清长沙府署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在此设立长沙县知事公署,将原府署大门一带拆除改建,形成两条新街,分别取名为长治路和长康路,取长治久安之意。民国时期,教育局、财政局、保安团等县级机构曾设在此。1924年,著名的菲菲制伞社设于长康路。1938年长治路房屋全被大火烧毁。战后恢复,为农副产品集荟之地。长沙府署早已不存,而府署门联人们仍记忆犹新,联云:大法小廉,宣我上德;湘清岳峻,式是南邦。县正街县正街位于今天心区,东起高正街,西止大古道巷。明崇祯长沙府志载:善化县署明以前在南门外明成化十六年Q480)善化知县盛时将其治移驻此地。街位于县署前故名县正街。万历三十八年(1610)知县唐源撰善化县署门联,并在县署西北角筑"寄思园。联云:春风善也;时雨化之。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踞城,将县署拆毁。康熙十八年修复。修复后的县署由两个建筑群组成,南曰抚循苍赤",北曰乐只堂"。两厢建筑,西有羁4反厅、赞政公署、捕厅、鸣皋别署、玉心池、有斐堂等,原寄思园则改作西书房;东有谷仓、协理公署、寅宾馆、清军所等。民国后,县署房舍一部分归属南区警察署,一部分归属济良所。县正街、府正街亦可入联,长沙地名赋云:由县正府正以来,仁里臻福;出藩围臬围而后,一路吉祥。2004年,县正街与大古道巷作为一条街巷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o2010年划入大小古道巷有机棚改区"。都正街干总巷都正街位于今芙蓉区,南起县正街,北至马王街,因明清都司署设此而得名。清乾隆十年Q740)湘抚杨锡线将都司衙门空署一所,改建为“城南书院",道光二年(1822)才复迁至妙高峰。都司署旧址改建为刘猛将军庙。清咸丰十年(I860)建有詹王宫。长沙餐馆尊詹王为行业保佑神。传说詹王名詹鼠,是隋文帝皇榜招贤入宫的厨师,隋文帝封他为詹王。民国时期都正街店铺较多,有马明德堂卤味店、杨松泰香铺、丁道生草药店、汪鸿泰铁铺、游祥生豆腐店等,还有涵德女子学校、城南一校。街南端设有禁烟勒戒所。都正街东侧有干总巷,为清代干总军营所在地,乾隆九年(1744)建。干总为清代武馆名,职位次于守备。校正街校横街今五一大道与芙蓉路相交处一大片地方旧称“校场坪",旧时是明清大校场所在地。校场撤销后,此地形成校正街和校横街两条道街。大校场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兵道徐学聚所建。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校场原"在小吴门外二里许,有演武厅、将台、走马营24座",后渐渐延及到长沙东面城墙附近。明末,大校场被废弃。清顺治六年(1649)长沙知府张宏猷、总镇徐勇重建。康熙二十八年Q689)知府杨威盛、巡抚兴永朝增建照壁、鼓亭、将台、廊房、中堂及马王庙。长沙自古为军政要地,大校场就是明清两朝军队操演和比武的场地。到近代,昔日古校场又成为实施近代化军事教育的用武之地。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首创湖南武备学堂,不久被迫停办。1903年巡抚俞廉三在大校场旧址上又恢复武备学堂,为湖南新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程潜、张辉瓒、鲁涤平、谭道源等都毕业于该校。1905年巡抚端方将武备学堂改设为湖南陆军小学堂。前后办了5期,唐生智、贺耀组、陶峙岳等都毕业于该校。1917年湘督谭延闿又在陆军小学堂基础上创办湖南陆军讲武堂,不久因南北战争爆发而解散。1922年夏,湘军总司令赵恒惕续办,开设战术、地形、筑麻口兵器等课程。讲武堂学生彭德怀、黄公略、王劲修、唐生明等后来分别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1926年冬,讲武堂旧址上又办起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即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后来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邓华即出自该校。1929年军校停办,校舍移作他用,校场周围民房渐多,形成街道,始有“校正街"、校横街等街名。20世纪80年代修建芙蓉路时,校正街、校横街被拆除。协操坪协操坪为今体育馆路和省人民体场的范围。原是清末新军二十五混成协驻地操坪,故名协操坪。1926年8月14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曾在此阅兵。1939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两次攻占长沙时曾在此地修筑临时机场。1946年,国民政府将临时机场正式扩建为机场。1948年再度扩建,跑道长1500米,停机坪长200米、宽30米,为湖南最早的民用机场。1958年改建成矩形广场,占地5.1万平方米,为省会人民举行大型集会场所,名东风广场。80年代后改名省人民体场。游击坪照磨巷游击坪、照磨巷均位于今芙蓉区鱼塘街附近。游击坪西起东鱼塘街,东止尚德街,因清军长协游击署设在此街而得名。游击为清代绿营兵武官,职位次于参军。据湘城访古录载,游击署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游击赵文实捐建。民国初期湘督谭延闿指拨游击署旧址为蔡铐专祠用地。后因军阀混战,无款兴建,久而荒废。据传,一度由蔡铐遗属出售给何键部一团长作私人公馆。后该团长零零星星又将大块空地出售,建成许多自辟门户的居家”。游击坪4号公馆正是位于这一区段的居家之一,时称“朱公馆”,房主为长沙邮政部门负责人朱德明,人称“朱局长”。2010年6月公布为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游击坪旧有半江楼茶馆,小有名气。照磨巷位于鱼塘街北侧,因清代照磨厅位于此处而得名,照磨是主管文书、照刷卷宗的官吏,以照对磨勘为职。巷内有"聚福井,系由"吉府井"雅化而来,2010年6月公布为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2010年11月,游击坪、照磨巷连同游击坪4号公馆、聚福井作为"东牌楼棚改区"的一部门而被拆除,后成为香港九龙仓集团商业开发用地。二府坪三府坪二府坪、三府坪均位于今天心区学院街北侧。据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载,学院衙门左边有一清军厅,原系同知署,同知称二府;学院衙门右边有一粮捕厅,原系通判署,通判称三府。1904年创立的长沙府中学堂位于三府坪,1912年改名为长郡中学。长郡中学内有东汉末长沙太守韩玄墓。二府坪、三府坪的南面为古登瀛桥所在地。长沙地名赋云:游人接贵,学士登瀛;三台并驾,二府连衡。仓后街皇仓湾一仓里稻谷仓今开福区从藩城堤到南阳街口,原排列着一系列带"仓”字的街名,自西往东,依次有:永丰仓、皇仓街、仓后街、皇仓湾、一仓里等。这些街道皆因集中于此的清代湖南皇仓、长沙府仓、长沙县仓和善化县仓而名。皇仓位于原明藩王左右府,即今三泰街和藩城堤一带,亦即原皇仓街所在地。府仓位于今银行大楼之北,即一仓里;善化县仓则位于原长沙武警消防中队之东,即皇仓湾;府仓、善化县仓的位置正好在今五一绿化广场范围内。长沙县仓则位于今东汉名店北侧,其旁便是今日犹存的仓后街。又,今开福区有稻谷仓,西起蔡错北珞,北止荷花池,呈曲尺形,因此处清代亦有长沙县粮仓而得名。明清时,湘米年输出在500万石左右,长沙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圄专遍全国,粮食外调成为湖南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粮食储备更是官府的头等大事。皇仓由经略洪承畴创建于清顺治年间。府仓从雍正五年(1727)至乾隆四年(1739)陆续兴建,共有仓廉16座。善化县仓和长沙县仓也建于雍正五年,共有仓廉8座,乾隆四年长沙知府马金门再行扩建,到乾隆三十年(1765),府仓分拨归并长善两县经营。官仓又分别为贮备仓和常平仓。据嘉庆长沙府志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沙府储谷达6.2万石,定额为1.2万石,溢额率达419%,是湘省最高的。长沙、善化两县储谷定额分别为4.2万石和4.1万石,在县级常平仓中也是最高的。辛亥革命后,皇殿以东的为省仓,皇殿以西的为贮备仓。渐渐省仓空无粒米,改作他用,而贮备仓归慈善总会经理,尚有存米。1938年长沙大火,这两处共计59座仓康荡毁一空。仓后街旧为著名老街,街上的上林寺、兼善堂、南坡儿童医院都颇有名气。仓后街、稻谷仓今尚存,皇仓湾、一仓里则于1999年因扩建五一广场而拆除。宝南街宝南街位于今芙蓉区,南起五一大道,北止中山东路。宝南街之名源于清代宝南钱局。宝南街南端已于1951年修建五一路时拆除,今存炸殳。清康熙七年(1668),驻长沙偏沅巡抚周召南经奏准自铸制钱,于长沙建立湖南长沙府局,设炉20座,开铸重1钱4分的“康熙通宝,背面铸有满、汉文"南"字标志。雍正八年(1730),湖南巡抚赵宏恩又奏准开铸"雍正通宝",开炉5座,收黄铜器皿作原料,按铜铅各半配料,时称"黄钱,背面用"宝南"二字作标志,钱局始称"宝南局。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载:湖南宝南钱局在长沙小吴门内,坐北向南,周以墙垣。"墙垣之外的街道始以宝南"名之。宝南局铸钱时停时铸,几次有影响的铸钱生产是:乾隆六年(1741)经户部奏准鼓铸乾隆通宝,重1钱2分,紫铜、白铅、黑铅各占50%、41.5%和6.5%,另加锡2%,时称"青钱。道光二十三年(1843),巡抚吴其睿奏准对文职官员养廉银按钱1千文作银1两搭放制钱。由于银钱比价拉大,交易钱额增多,民间纷纷销毁制钱而改铸小钱。至咸丰五年(1855),大钱在市面难以维持,宝南局遂将回收之大钱改铸成重1钱的"咸丰通宝"。市面私铸小钱者日增。光绪二十二年(1896),巡抚陈宝箴为抑制私钱,改铸重八分八厘的制钱,不搭官俸、兵饷,只供钱庄、铺商兑换。光绪二十六年(1900)机制当十铜元取代制钱。湖南光复后,制钱已少流通,终于1916年绝迹,但宝南街这个街名一直保留至今。宝南街旧有古迹鲁班庙和颜子庙。鲁班庙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泥木两行的神庙。初为接买曹姓房屋园土而建,经道光三十年(1850)、同治二年(1863)两度扩建,形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三进殿宇,整座建筑由山门、戏台、庙坪、五睦堂、观音堂组成,气势恢宏,华丽坚实。尤其是奉祀鲁仙师的五睦堂,宏敞高大,是清代长沙著名古建筑。1922年10月毛泽东曾在此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同年11月在此成立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毛泽东、郭亮当选为正副总干事长。1926年8月,工团联合会改为湖南省总工会,会址仍设在鲁班庙。颜子庙在宝南局后,嘉庆二十二年Q817)宁邑生监颜邦城、颜邦辉等建。颜子庙供奉颜回。颜回为孔子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为"复圣"。鲁班庙和颜子庙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20世纪50年代在鲁班庙遗址上建起了建筑工人俱乐部,开设电影、台球等娱乐项目。90年代后,建筑工人俱乐部变成了手机大市场。火药局制造局巷洋火局火药局位于今天心区,南起和乐街,北止古稻田,因清代长沙火药局设在此地而得名。火药局系清代官办生产铁期口弹药的工厂。咸丰九年(1859)二月二十二日,长沙火药局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二三里内居民无得免者,一时轰击人死者甚众"。制造局巷位于今开福区蔡错北路东侧,因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巡抚王文韶为兴办军事工业在这里设湖南机器机(亦称制造局)而得名。一年后王文韶在日记中写道:”制造局新设汽炉,偕司道往看,机巧不可名状,化工泄漏尽矣。数十年后,洋人伎俩中国尽人能之,庶几可与角胜乎。1877年因财政困难制造局宣告停办,而留下制造局巷的街名。洋火局今名工农街,位于今开福区,南起文昌阁,北止十间头。洋火局之街名源于清光绪戊戌维新年间在这里建立的和丰火柴公司。火柴旧称洋火,洋火局实为“善记和丰火柴股份公司”的俗称。在长沙近代工业中,火柴工业起步最早。光绪二十一年(1895),长沙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巡抚陈宝箴拨工赈银1万两,委长沙土绅张祖同、刘国泰、杨巩筹办火柴厂,实行以工代赈。次年,3位土绅又筹集资金12000两,另招商股8000两,成立了“善记和丰火柴股份公司",厂址设在长沙北门夕国福寺和迎恩寺之间,即今工农街处,正式开工制造火柴。公司有工人1000余人,采用半手工半机械操作,制盒工序全部发厂外承包,公司附近贫民赖此为生者达数千人。年产火柴1万箱左右,每箱售价白银12两8钱,除销本省外,还销滇、黔诸省。此为湖南火柴工业之始,亦为湖南最早的近代工厂。"文革"破"四旧",洋火局改成了工农街。三公里锡庆里三公里位于今开福区,东起松桂园,南止蔡错北路,原长沙公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位于此街。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载,三公里原名三公祠,系祀道光、咸丰年间湖南巡抚骆秉章、张亮基和布政使潘铎而名。三公祠为同治十三年(1874)湖南巡抚王文韶所奏建。骆、张、潘三公因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守住长沙城有功,而受到以后历任湖南巡抚的敬重,方得此礼遇。又,今天心区南门外马益顺巷附近有条叫锡庆里的街道。按,"锡庆二字,系皇帝的赐敕用语。锡,通"赐。"锡庆里"庆何人、何事?清光绪湖南通志载,锡庆里原名三忠里,建有三忠祠。三忠祠为清咸丰六年(1856)敕建,祀创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有功的江忠源(新宁人)、罗泽南(湘乡人)和塔齐布(满洲人)三人。三人后分别官至安徽巡抚、浙江布政使和湖南提督。2002年,三公里拆建为展览馆路(今名营盘路)的一段。育婴街(育英街)育婴街今名育英街,位于今芙蓉区,东起登隆街,西止黄兴南路。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雍正二年(1724)湖南布政使朱钢捐银600两建育婴堂于此,以收养弃婴。乾隆十一年(1746)交长沙府管理。嘉道年间民间捐款、捐物增多,年可收租谷2730余担,房租1380串文。清咸丰进士黄道让题育婴堂联云:眼前有他人子女;背后想自己儿孙。1929年,育婴堂由省区救济院接办,改为育婴所。1933年迁至浏阳门外二里牌糠大坡。这里只留下“育婴堂”的街名。嘉庆年间(17961820)开设的吴大茂针号,最初设在育婴街,前店后坊,手工制作钢针。育婴街旧有正觉庵。20世30年代这里为热闹之区,有同庆园剧院、长沙澡堂等。1971年改名为育英街。司禁湾(师敬湾)、副爷坪(富雅坪)司禁湾今名师敬湾,位于今天心区,南起上黎家坡,北止成仁街,清嘉庆善化县志载,臬司狱、府司狱均位于此,因而得名。民国后改为陆军监狱,仍名司禁湾,革命烈士杨开慧曾关押于此。因为长郡中学与此街相毗邻,后取谐音雅化为师敬湾。副爷坪今名富雅坪,位于今开福区,南起红墙巷,北止东兴园。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抚标中军参将署建于学宫侧。参军署的官弁旧称副爷,此地遂名副爷坪。因街紧邻原长沙县学宫,后雅化为富雅坪。民主东街民主东街位于今开福区,南起学宫街,北止民主后街。1909年湖南巡抚岑春寞在此处长沙县学宫明伦堂设谄议局,湖南立宪派首领谭延闿任议长;民初湘督谭延闿又决定在此建湖南省洛议会大楼,因而此地被誉为湖南近代民主的发祥地。此即街名的由来。又曾名议会东街。议会大楼建筑今犹存,在省总工会院内。大楼1918年落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长沙第一栋西方式议会建筑。大楼工程仿上海太古洋行进行设计。其布局为前后两进,背北面南。前为3层语混结构的办公楼,高14米,门厅、外廊及地下室系现浇钢筋混凝土。1.2米高的花岗石勒脚上砌砖墙带直跺,半弧形窗洞,以花岗石作窗框,木制玻璃格扇,具有浓郁的西方建筑风格。后部的议会大厅兼舞厅系12米高的单层建筑,由12根混凝土圆柱支撑。四面砖墙,轿式屋顶上盖栗色筒瓦。整个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基础坚实,工艺精细。2002年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1926年北伐军进入长沙,国民党省党部驻此,街因改称党部东街。1950年定名民主东街。与民主东街相邻的还有民主西街、民主后街、民主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