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docx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43基本规定54材料9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15.1 一般规定115.2 作用及作用组合165.3 结构分析185.4 预制构件设计与选用195.5 连接设计235.6 楼盖设计276预制剪力墙结构366.1 一般规定366.2 预制墙板构造376.3 连接设计467叠合剪力墙结构507.1 一般规定507.2 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527.3 钢筋笼叠合剪力墙设计597.4 纵肋叠合剪力墙设计687.5 圆孔板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728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778.1 一般规定778.2 预制墙板设计778.3 连接设计789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819.1 一般规定819.2 结构分析与设计819.3 连接设计8410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9010.1一般规定9010.1 地下室墙体设计9010.2 基础设计93附录A空心墙板构造、标准板型及其截面尺寸95本规程用词说明98引用标准名录991.0.1为规范京津冀地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的标准设防类民用建筑,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1.0.3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precastconcreteshearwallstructure预制剪力墙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及后浇混凝土连接而成的剪力墙结构。本规程中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类型包括: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其中,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2.1.2 预制剪力墙结构shearwallstructurewithprecastconcretewallpanels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剪力墙结构。2.1.3 叠合剪力墙结构shearwallstructurewithsuperimposedconcretepanels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空心板叠合剪力墙、或钢筋笼叠合剪力墙、或纵肋叠合剪力墙、或圆孔板叠合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2.1.4 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shearwallstructurewithsteelreinforcedconcretepanels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板,拼缝位置设置钢板预埋件,型钢和钢板预埋件在拼缝位置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剪力墙结构。2.1.5 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multi-storyprecastconcretepanelstructure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墙板的多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2.1.6 空心板叠合剪力墙superimposedconcretehollowshearwalls空心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简称空心板叠合墙。2.1.7 钢筋笼髡合剪力墙superimposedreinforcementcageconcreteshearwall钢筋笼双面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简称钢筋笼叠合墙。2.1.8 纵肋叠合剪力墙superimposedconcretelongitudinalribshearwall纵肋空心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2.1.9 圆孔板叠合剪力墙superimposedconcretehollow-coreshearwall圆孔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2.1.10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剪力墙板precastconcretesandwichinsulationshearwallpanel中间为保温层、内外侧为混凝土层,通过拉结件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简称预制夹心剪力墙板。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i-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N-轴向力设计值;V剪力设计值;冷-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u-持久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Md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uE-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底部、梁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1.-结构平面长度;B结构平面宽度;Ii-受拉钢筋搭接长度;Z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d-叠合墙钢筋搭接长度。3基本规定3.0.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应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加强设计与项目策划、建筑规划、部品部件的生产与组装、现场施工与安装、监督管理、工程咨询等建造实施主体间的工作协调;2应为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的使用、维护、更换、改造等需求预留便利及可实施条件;3结构设计应与建筑、机电、装修、经济专业及其它专项设计进行协同,加强设计标准化和设计集成等方式和手段的运用。3.0.2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建筑模数及模数与尺寸协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50002的规定;2建筑基本单元和功能模块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系列化的原则;3对建筑系统和建筑部品宜进行集成设计,宜使用通用部品部件和标准接口,宜选用建筑集成部品;4住宅建筑外纵墙门窗洞口开洞宜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协调;外纵墙为壁式框架时,宜采用现浇。3.0.3装配式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形式应满足建筑对空间使用、建筑形态、平面功能布置与组合、立面形式需求,且应满足建筑整体系统集成、建筑功能单元与模块组合的要求;2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适用性、合理性、易建性及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3结构设计应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宜优先选用标准尺寸和配筋构造的构配件、标准化的构件连接做法与构造措施、结构构件与建筑部品的标准化接口及满足标准化生产和施工的其它设计内容。4采取的结构装配方案和技术措施应合理、完整、有效。3.0.4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应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宜选择规则性良好的建筑形体,结构布置宜连续、均匀,结构抗侧力体系应形成连梁和墙肢协同受力的工作机制;采用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建筑设计方窠时,应按本规程的各项规定采取措施。3.0.5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构件宜采用符合模数及模数协调要求的设计尺寸,预制构件、现浇构件应满足生产和施工中采用标准尺寸组合模具和模板的要求;2预制构件宜与建筑围护、机电管线和室内装修等系统中的部品部件进行集成设计,宜采用结构与建筑功能及性能集成的建筑部品部件;3功能复合型预制构件的非结构材料性能及构造措施应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4预制构件尚应满足制作、存储、运输及施工吊装等要求,且应便于施工安装和质量控制。3.0.6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并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与正常使用、建筑装修做法及设备管线设置等的要求,避免产生不利的影响;2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做法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质量可控,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的要求;3宜通过结构整体的设计优化、结构系统与其它建筑系统的设计集成等,实现预制构件连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3.0.7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除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外,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的编制需求和安装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的要求;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加及完善设计内容,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预制构件制作、存放和安装施工的设计说明;2预制构件模板图和配筋图;当选用标准尺寸构件时,应提供标准设计图集的名称、编号、版本号及具体选用构件编号等,应提供构件明细表或索引图;3预制构件连接计算和连接构造大样图;4预制构件安装大样图;5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应对建筑、机电、精装修等专业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和连接件进行综合;6预制构件制作、安装施工的工艺流程及质量验收要求;7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要求。3.0.8预制构件制作详图设计应根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设计深度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工程量统计的需求和安装施工的要求,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预制构件制作和使用说明,包括对材料、制作工艺、模具、质量检验、运输要求、堆放存储和安装施工要求等的规定;2预制构件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图,包括预制构件生产编号、布置位置和数量等内容;3预制构件模板图、配筋图和预埋件布置图的深化及调整;4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内外叶之间的连接件布置图和计算书、保温板排板图等,带饰面砖或饰面板构件的排砖图或排板图;5预制构件材料和配件明细表;6预制构件在制作、运输、存储、吊装和安装定位、连接施工等阶段的复核计算和预设连接件、预埋件、临时固定支撑等的设计。3.0.9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应考虑预制构件现场实施的有关情况,在设计文件提出安全施工、质量控制、工艺保证等方面的施工专项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塔吊和升降机与主体结构附着固定、吊重及吊装方式控制、吊具类型及吊点设置等内容,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2施工采用的爬升架、防护架(网)、卸料平台等设备设施,需要与主体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及防护时,对涉及预制构件的预留预埋、支撑与固定、安装与拆卸及修补等内容,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3应包括对施工现场设置预制构件临时支撑的要求。3.0.10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预制构件现场连接节点的质量检验要求,预制剪力墙构件的现场连接质量应进行施工阶段监测、验收阶段检测两阶段控制;预制构件现场连接节点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墙板的套筒灌浆连接宜满足灌浆饱满度可检测、灌浆质量可修补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施工前进行灌浆工艺评定,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位进行现场灌浆试验;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提供单位应提交所有应用接头规格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并提供接头制作、安装及现场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2)灌浆过程中应对灌浆饱满度进行监测;3)灌浆完成后应对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检测要求及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和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485等的相关规定;2预制墙板的焊接和螺栓连接质量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相关规定;预制剪力墙构件采用焊接连接时尚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3叠合剪力墙内后浇混凝土应进行工艺评定,以保证后浇混凝土密实;后浇混凝土密实性可采用敲击法、超声法等进行检测,必要时可采用钻芯取样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检测要求及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和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485等的相关规定。材料4.0.1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有关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2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3 预制构件间的现浇连接节点及叠合墙后浇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4.0.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普通钢筋的选用及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钢材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4.0.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ZT408的规定。4.0.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4.0.5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4.0.6预制构件连接件的钢材,以及焊接材料或螺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4.0.7钢筋端部锚固板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4.0.8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HPB300钢筋或Q235B圆钢制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及吊杆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0.9预制夹心剪力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拉结件可采用不锈钢、纤维增强塑料等材料;2拉结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主体结构;3拉结件应满足预制夹心剪力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5.1 一般规定5.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5.1.1的要求,对下列情况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进行调整:表5.1.1房屋最大适用高度(m)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0.2g)8度(0.3g)预制剪力墙结构1201007050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0090叠合剪力墙结构10090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楼屋面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部分及装饰用坡屋顶)。1建筑地上各楼层由预制墙板或叠合墙板组成的剪力墙截面面积小于该层剪力墙截面面积的20%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设计,剪力墙的预制构件及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按表5.1.1中数值降低5m;同时存在多种情况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降低10m;1) 结构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2) 超过50%的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1.2;3)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48间的剪力墙;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30%的剪力墙结构。3装配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不超过地上2层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按表5.1.1中数值降低Iom采用;框支层为3层及以上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按表5.1.1中数值降低20m采用;当仅为局部剪力墙进行转换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按表5.1.1中数值采用。5.1.2 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5.1.2的规定,建筑宽度可按本规程第5.1.5条采用;当建筑高宽比超出表5.1.2中规定时,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表5.1.2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OJOg)7度(0.15g)、8度最大高宽比6.05.05.1.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3确定。表5.1.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装配式剪力墙结构i(m)70>70242570>70242570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装配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度(m)70>70242570>70242570现浇框支框架二二二二一一>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三二三二二一般部位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注: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的规则性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5.1.4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表5.1.4的数值。表5.1.4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预制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60(55)叠合剪力墙结构55(50)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65(60)注:剪力墙中现浇混凝土量大于剪力墙混凝土总量50%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宜取O内数值。5.1.5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建筑平面和形体特征等合理划分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完整,结构单元平面内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宜均匀,质心与刚心的平面位置宜接近,结构单元平面布置尚宜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长度1.不宜过长,平面宽度B(图5.1.5ah)不应过小,且£/8宜满足表5.1.5的要求;2平面局部突出部分(图5.1.5ad)的长度/不宜过大、宽度力不宜过小,lb./Bmax宜满足表5.1.5的要求;3平面不宜设置连续的凸凹,平面局部凹进部位的建筑宽度净尺寸C不宜小于1.1.1 凹进部位的建筑深度净尺寸d与宽度C之比不宜大于2(图5.1.5j);4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形状,不宜采用细腰形平面。图5.1.5结构单元平面示意表5.1.5结构单元平面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抗震设防烈度1./B/BmaXUb6度、7度(0.1g)5.00.352.07度(O.15g)、8度4.00.301.51.1.6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宜连续、均匀、完整,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K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宜充分利用建筑围护墙及功能空间不易改变的建筑分隔墙、楼梯间及电梯井道周边墙体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横墙及内外墙间应有直接、可靠和足够数量的连接;2高层建筑应合理布置内横墙和内纵墙,内横墙间距不宜大于15m;3剪力墙应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墙肢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墙肢尺寸自下而上可均匀渐变;4剪力墙在底部加强部位不应采用错洞墙,结构全高均不应采用叠合错洞墙。1.1.7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当有多层地下室、抗震计算中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在地下一层顶板、且首层结构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时,主楼地下室结构可采用装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室墙体采用叠合墙板或预制墙板时,墙板间宜采用整体式接缝;采用结构自防水措施的地下室外墙尚应满足建筑防水及抗渗要求;2地下一层与首层结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地下室其它楼层结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一层;3仅地下室布置的结构墙体,应综合地基基础与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条件及标准化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叠合墙板或预制墙板及连接做法;4当地下室的混凝土墙需要转换时,宜满足下列要求:1) 框支结构宜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地下室结构宜现浇;2) 仅有局部混凝土墙转换时,可设置在地下一层,框支柱、框支梁及周边楼板应现浇,以下各层相关部位的构件宜现浇。5人防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当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规定时,也可采用叠合墙;6地下室楼板可采用叠合板或现浇板;当采用叠合板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整体式接缝,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地下一层顶板及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且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2)地下室其它楼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且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1.1.8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二级且建筑高度大于60m、三级且建筑高度大于70m的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剪力墙;2二级和三级且墙肢轴压比不大于0.3、四级的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采用预制墙板和预制型钢混凝土墙板;预制墙板部件及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3叠合剪力墙结构符合本规程第7章的有关规定时,可用于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1.1.9 装配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与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技术配合使用,结构转换层不宜超过2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转换层及以下楼层的框支框架和周边楼板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2结构转换层及以下楼层的剪力墙:一级剪力墙应现浇;高层建筑的二级剪力墙宜现浇,三级剪力墙可采用预制构件;多层建筑的二级和三级剪力墙可采用预制构件;3结构转换层相邻上一层的剪力墙:二级剪力墙及建筑高度大于70m的三级剪力墙宜现浇,其他剪力墙可采用预制构件;4剪力墙预制构件及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1.1.10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同时具备第13款的情况时,应补充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同时具备第1、3款或第2、3款的情况时,宜补充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宜符合本规程第5.3.1条的规定。1建筑高宽比超出本规程表5.1.2中的规定;2结构底部加强部位采用预制剪力墙构件;3预制剪力墙构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存在小偏心受拉墙肢,且墙肢的平均拉应力大于tko1.1.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墙肢。当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存在小偏心受拉剪力墙时,墙肢的平均拉应力不应大于A,现浇剪力墙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的要求,预制墙板、叠合墙板及连接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构件配筋设计,并应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配筋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取大值;2应根据剪力墙配筋设计结果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验算墙肢底面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和竖向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3预制墙板、叠合墙板及连接的配筋构造应满足本规程的有关要求。1.1.1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楼层处预制墙板部件的顶面宜设置连续的水平现浇带,水平现浇带的高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在屋面及立面收进的楼层、楼梯间和电梯井道墙体采用预制墙板部件的楼层宜设置封闭的现浇圈梁,现浇圈梁的高度宜取楼板厚度及20Omm的较大值。独立设置的水平现浇带和现浇圈梁的配筋宜满足表5.1.12的要求,当水平现浇带或现浇圈梁与连梁合并设置时,尚应满足连梁的配筋及构造要求。表5.1.12水平现浇带和现浇圈梁配筋要求抗震等级四级、三级二级水平现浇带底部加强部位最小纵筋(根数,直径)2根,12mm2根,14mm其它部位最小纵筋(根数,直径)2根,IOmm2根,12mm现浇圈梁最小纵筋(根数,直径)4根,IOmm4根,12mm箍筋最小直径(mm)68箍筋最大间距(mm)2001501.1.1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特点进行结构选型与组合。当采用预制墙板与预制叠合墙板的组合时,建筑最大适用高度宜按叠合剪力墙结构采用;预制、叠合及现浇剪力墙在材料选用、结构性能、质量标准、偏差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宜相同或相近,工程做法及构造措施等宜相互协调。1.1.14 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综合考虑正常使用和施工阶段的要求及特点,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5.2 作用及作用组合5.2.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等确定。5.2.2 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过程中的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的动力系数可取1.2o5.2.3 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脱模吸附力应按生产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05.2.4 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在进行持久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的验算时,外叶墙板的自重及温度、地震、风荷载等作用效应,应作为荷载通过拉结件传递给内叶墙板;拉结件验算中作用标准值的取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外叶墙板自重标准值应取混凝土与全部外饰面材料的自重标准值之和;2外叶墙板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宜采用建筑围护墙的局部风荷载,并宜分别考虑风吸和风压作用,体型系数可按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金属与石材幕墙技术规范JGJ133等的有关规定采用,但分别不宜小于-2.0和1.0;3温度作用可包括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内外表面温差及外叶墙板内外侧温差作用;外叶墙板内外侧温差作用标准值可取5,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内外表面温差作用标准值应根据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实际状况计算,且不宜小于25;4地震作用应分别计算外叶墙板面内、垂直于外叶墙板表面的水平地震作用及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应考虑动力放大,动力放大系数可取5.0;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取不低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65%o5.2.5 叠合板预制底板应进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施工阶段验算,施工活荷载应按施工允许状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1.5kNr2;2地下一层顶板的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宜小于5kNm205.3 结构分析5.3.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编i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规定的结构分析方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分析方法;2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静力方法;内力计算中宜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5;3结构进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可采用静力分析方法,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宜满足下列要求:1)对剪力墙和连梁的刚度应折减,刚度折减系数可分别取0.85和0.4;2)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0;3)混凝土和钢材可取材料强度标准值。4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时,可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5.3.2 结构分析在确定计算假定、计算模型建立与简化处理、计算参数时,应与结构布置、构件类型及连接方式、连接节点的实际受力状况相符合,计算结果应经过分析、比较和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可靠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53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对叠合楼盖和现浇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平面内为无限刚性。5.3.4 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1/1000;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l120o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l1200o5.3.5 预制构件在脱模、起吊、运输、安装等制作和施工阶段应进行承载力和裂缝控制验算,结构重要性系数YO可取0.9o5.3.6 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宜按非组合受力墙板设计,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可做如下简化处理:1外叶墙板的刚度可不计入结构整体抗侧刚度;2外叶墙板的混凝土及附着于外叶墙板上的建筑装饰、保温层的自重之和宜按线荷载作用于内叶墙板;3保温层厚度不大于120mm、外叶墙板厚度不大于70mm时,可忽略外叶墙板及保温层的荷载偏心对内叶墙板产生的平面外附加弯矩。5.3.7 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存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装配形式或预制构件连接类型等超出本规程规定的情况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2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等进行补充计算,构件、节点和接缝的非线性特性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或试验研究进行确定;3对新型或复杂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和构造做法等,尚应进行试验验证研究,并宜采用有限元等方法分析。5.4 预制构件设计与选用5.4.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应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方法,宜选用通用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板、楼梯等预制构件类型应选用标准尺寸的通用构件,剪力墙、楼面梁、悬挑板等预制构件类型宜选用标准尺寸的通用构件;2预制构件应采用标准化的配筋构造形式及做法,并宜与标准化的预制构件连接、构件与部品接口进行设计协调。5.4.2 预制构件应进行规定设计状况的设计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2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3对短暂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在生产、运输及施工阶段的裂缝、变形及承载力进行设计控制,设计中应综合利用预制构件的构件性能、生产工艺、成型方式、支撑及防护措施等条件。5.4.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配筋设计应满足结构受力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宜满足生产加工和安装施工中对配筋标准化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构件的配筋宜采用成型钢筋骨架、焊接钢筋网片、焊接钢筋笼等钢筋制品,对钢筋直径、间距等的设计选择应满足钢筋制品的要求;2预制构件、叠合构件、现浇构件间应进行配筋构造的设计协调;3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预制构件在生产及现场安装连接施工中的钢筋允许偏差控制标准、检验与验收标准,并应在工程中严格执行。5.4.4 小偏心受拉墙肢的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及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直径宜分别不小于16mm12mmIOmmo5.4.5 预制构件的钢筋端部宜采取下列措施:1叠合板预制底板外伸连接钢筋的端部宜采用带900或135°弯钩的形式;2梁纵向钢筋端部宜采用螺栓锚头、墩粗、锚固板、带90°弯钩等形式;3预制墙板内的分布钢筋及构造钢筋端部宜采用带90°弯钩的形式,外伸连接的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宜采用U形封闭的形式。5.4.6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在平面布置及构造设计中,应与机电设备、室内装修等专业进行设计协调;宜采用集成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部件表面不宜为水电管线设置需要装修封堵的凹槽;2埋置在预制构件内的水电管线、孔洞、插接线盒的布置范围、位置和尺寸等,应与预制构件及其连接的钢筋、连接件、拉结件、预埋件、施工吊件及支撑件等进行协调;不应采用截断预制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及连接钢筋的做法,不应采用可能导致预制构件的连接件、拉结件、预埋件、施工吊件及支撑件等失效的做法;3剪力墙厚度小于30Omm时,强电和弱电配电箱、消火栓等不宜设置在剪力墙内;当需要埋置在墙板构件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不应放置在短肢墙剪力墙内及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区;2)管线布置宜分散,应避免或减少管线对墙体与楼板连接处产生较大削弱。5.4.7 住宅建筑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时,外墙宜采用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外叶墙板、保温层及连接件的耐久性能应与内叶墙板相同,保温性能的设计标准宜适当提高;预制夹心剪力墙板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叶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最大厚度处不宜大于100mm;外叶墙板的宽度可大于内叶墙板的宽度,单侧超出的尺寸不宜大于30Omm;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40,且不应低于C30;外叶墙板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与外叶墙板一同成型的建筑装饰线脚,突出墙面尺寸不宜大于50mm,且应计入外叶墙板的厚度;2)外叶墙板内应配置单层双向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4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有洞口的外叶墙板,在洞口边应配置加强钢筋:每边不应少于2根,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宜为50mm100mm;3)外叶墙板厚度应满足拉结件锚固的要求,可在拉结件布置区局部增加外叶墙板厚度,且不应影响建筑外墙保温性能;4)外叶墙板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采用反打石材、瓷板和面砖的饰面做法,不应小于15mm;对采用涂料或清水混凝土的饰面做法,不宜小于20mm;对有凹凸造型的饰面做法,从混凝土凹进处的表面计算,不应小于15mmo2保温层的厚度宜为50mm15Omm,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宜大于0.040W/(mK),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烧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Bl级的要求,保温层设计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外叶墙板在风荷载、地震及温度作用下形成的垂直于墙面的压力宜由连接件全部承担;当需由保温层材料承担部分作用时,应对保温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设计要求;2)保温层与内叶墙板、外叶墙板间的界面宜满足在自重、温度、风、地震作用下,外叶墙板与内叶墙板间的相对变形要求;3)在保温材料拼接贯通缝的内外两面宜粘贴防水胶带,必要时尚应对保温材料采取防水包覆处理。3内叶墙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且应符合本规程第六至八章的有关规定;4外叶墙板、保温层和内叶墙板间的拉结件可作为专项设计内容,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拉结件的选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 拉结件的材料宜选用统一的数字代号为S304xx、S316xx的奥氏体型不锈钢材料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同一构件内拉结件的材料应统一;2) 不锈钢拉结件宜采用桁架式、针式、板式及夹式拉结件等形式,不同形式的拉结件可组合;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结件宜采用棒状、片式拉结件等形式。5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应根据构件的重量、尺寸及重心位置、建筑饰面等确定吊装方式、吊具形式、吊点数量及布置、安全保护措施等;构件吊装中宜保持与地面基本垂直,在安装固定过程中应避免向建筑外侧倾斜。5.4.8重量或尺寸较大、形状复杂或吊装要求高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内埋式吊件或吊环的方式;内埋式吊件宜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等标准产品,应根据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规定等进行设计选用或验算,吊装时应要求采用与内埋式吊件配套的专用吊具、吊架等;当采用吊环时,应采用HPB3OO钢筋或Q235B圆钢,吊环可按表5.4.8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吊环锚入构件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小于30/,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或设置附加锚固措施。2应按吊装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验算吊环应力,每个吊环可按2个截面计算;对HPB300钢筋,吊环应力不应大于65N/mm2;对Q235B圆钢,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