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新能源林光互补光伏电站EPC项目.docx

    • 资源ID:1424571       资源大小:207.61K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新能源林光互补光伏电站EPC项目.docx

    新能源林光互补光伏电站EPC项目技术规范2024.4目录1.总则62 .本工程须遵循的规范、标准及要求62.1 工程须达到标准62.1.1 1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标准62.1.2 2安装工程82.1.3 3光伏发电系统规范102.1.4 4工程通用规范112.2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122.3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122.4 施工质量123 .项目概况133.1 概述133.2 太阳能资源133.3 工程建设条件133.4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143.5 电气设计153.5.1 电气一次153.5.2 电气二次153.6 通信163.7 消防设计163.8 土建工程173.9 生态治理(不在本工程范围内)183.10 总平面布置183.10.1 总平面布置原则183.10.2 光伏方阵布置方案193.10.3 升压站总平面布置193.11施工组织191.1.1 11.1施工道路191.1.2 2施工用电201.1.3 3施工用水201.1.4 4施工建材201.1.5 5施工照明201.1.6 6施工通信201.1.7 7仓库和堆料场211.1.8 8临时房屋建筑和公用设施211.1.9 9其它临时设施211.1.10 0场地平整221.12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221.13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221.14 节能措施221.15 辅助技术方案23(1)环境监测23(2)清洗234 .性能保证235 .总平面布置245.1 光伏场区总体规划及布置245.1.1 光伏场区总体规划245.1.2 光伏场区总平面布置245.2 光伏场区255.3升压站总体规划及布置255.3.1升压站场区总体规划255.3.2升压站场区平面布置265 .4土建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275.1.1 工程范围275.1.2 主要建筑物设计基本要求295.1.3 伏支架及基础要求305.1.4 升压站设备基础要求按升压站相关要求执行。316 .5升压站建筑电气设计31(1)设计范围及内容31(2)供电电源31(3)低压配电31(4)室内照明31(5)通信系统32(6)防雷与接地32(7)室外工程326 .电气技术标准和要求326.1 工程范围326.2 标准和规范336.3 主要设备厂家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34631光伏组件:设备甲供346.3.2 逆变器:设备甲供34633电力电缆主要技术要求:34634电缆接头、终端头:346.3.5 高压开关柜主要技术要求:设备甲供346.3.6 电站主要系统356.4 光伏子方阵设计366.5 场区及升压站方案设计36651场区接线方案设计366.5.2 升压站接线方案设计376.5.3 压站电气设备376.5.4 电气一次设备布置416.5.5 厂用电系统及照明426.5.6 绝缘配合、过电压保护及接地436.6 光伏场区电缆敷设方案456.7 电气二次方案496.8 通信系统方案636.8.2 系统通信646.8.3 光伏场区通信646.8.4 对外通信646.8.5 通信电源646.8.6 配线及接地646.8.7 设备布置656.9 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规范656.9.2 35kV箱变、主变安装方案65692配电装置安装666.9.3 SVG设备安装676.9.4 逆变器设备安装686.9.5 站用变压器686.9.6 高压电力电缆安装686.9.7 升压站及光伏场区电缆敷设686.9.8 二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696.9.9 升压站二次接线706.9.10 升压站站二次回路调试716911接地装置施工(接地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716.10 检查验收项目717 .暖通技术标准和要求727.9 工作范围727.10 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不限于此):728 .水工技术标准和要求728.9 工作范围728.10 给排水设计729 .环保措施技术标准和要求739.9 法规及标准739.1.1 法律法规739.1.2 执行标准739.2 环保要求7393环境保护措施739.4 生态恢复措施749.5 环保技术措施:7510 .设计方面7610.1 施工图阶段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7610.1.1 主要技术指标7610.1.2 工程总平面布置与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7710.1.3 筑、装修及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7710.1.4 系统与监测控制要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7710.1.5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7810.1.6 调度自动化7810.1.7 计量系统7810.1.8 消防监控系统7810.2 通信791021设计依据7910.2.2设计原则7910.3 电气一次(以下方案供投标人参考)7910.5 综合厂用电率79106箱变7910.7 道路7910.8 设计联络8011 .其他设计80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XXXX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EPC工程施工总承包,包括但不限于勘测、设计、采购、供货、安装、施工、服务、验收等全过程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乙方应保证勘测设计方案、设备及材料供货、安装验收等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电网和中国XX的企业标准,并且提供相应服务。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1.3 本工程为总承包工程,工程范围内材料、施工、施工安全由投标方负责。1.4 投标方在工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中国国家、行业标准。木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5 在签定合同之后,甲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或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甲、乙双方共同商定。1.6 本技术规范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7 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2 .本工程须遵循的规范、标准及要求2.1 工程须达到标准2.1.1 国家、行业及XXX新能源有限公司颁布的与本工程有关的各种有效版本的技术规范、规程、设计院和制造厂技术文件上的质量标准和要求适用于本标工程。2.1.2 对不在现行规范、标准范围内的,执行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商定的补充技术标准。2.1.3 本工程须执行,但不限于下列有关规范、标准,若有新的标准则执行新标准,替代原有标准。在工程施工期间,如果有新版本的规范和标准颁布,原则上应执行新版本的规范和标准,特殊情况仍需执行非最新版本的规范和标准的,需征得招标单位或监理人批准。如果本技术规范书同下列标准矛盾,投标方应以书面方式指出矛盾,并由招标方解答。2.1.3.1 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标准(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普通碎用砂、石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及检验JGJ52(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5)预拌混凝±GB14902(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I07(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lO(1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0146(Il)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1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15)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1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OO(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19)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6)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30)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3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1."5210.1(3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3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CJ/T257(3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35)土工试验规程S1.237(3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37)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3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3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8(40)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1.5169(4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1.T5150(4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1./T5144(4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OO1O)1 .1.3.2安装工程(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O35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O229;(4)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5)220OkV75OkV变电站设计规范D1./T5218;(6)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8)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345;(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o(IO)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Il)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1./T5390(1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JT5222(1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1./T5153(14)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1./T404(15)31IO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1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1./T620(18)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1.755(19)110KV75O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1./T5218(20)33OkV50O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1./T549821)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1./T53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1./T5222(23)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50064(24)箱式变电站技术条件D1./T537(2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1./T621(2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9)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30)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UT404(3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32)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33)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34)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35)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1./T448(36)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37)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38)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3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40)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41)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1./T448(42)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1./T5044(43)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1./T5136(44)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1./T5I49(45)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1./T5002(46)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1./T5003(4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48)110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49)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1./T5154);(50)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1./T5219);(5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52)电缆防火阻燃设计与施工06D105(GJBT-972)(53)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DIT5707(54)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T51410-2020(55)电缆防火涂料GB28374(56)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57)XXX新能源公司电缆防火标准(58)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1./T5056(5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I50(6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6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6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6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6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6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O3O3(6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7(6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GB50148(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7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1./T5161.15161.17(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7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D1./T5190(73)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74)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2)71号)(75)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的通知(国能安全(2015)36号)(76)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37138-2018)(77)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国能发安全规(2022)IOl号)(78)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1./T5003-20I7)(79)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1./T5162006)、(80)数据通信网关机技术规范(QGDW11627-2016)(81)光伏发电站并网调度信息交互规范(Q/GDW11000-2021)(82)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Q/GDW10131-2017)(83)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年14号令)2 .1.3.3光伏发电系统规范(1)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IEC6I215(2)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IEC6173O.1(3)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IEC6173O.2(4)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8479(5)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一导则SJ/T11127(6)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zTI9939(7)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8)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50866-(9)光伏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61727:2004)GB<20046(10)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29321(Il)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32004(12)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GB/T33599(13)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T50794(14)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O796(15)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O797(16)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2O27(17)光伏发电工程勘察设计费计算标准NB/T32O3O(1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19)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20)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21)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1./T448(2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3)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50057(24)电缆防火阻燃设计与施工06D105(25)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D1./T5707(26)电缆防火涂料GB283743 .134工程通用规范(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1.500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4 .1.4除上述国家及行业颁发的规范、规程以外,检查验收仍需遵照如下图纸、文件:1.经会审签证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5 .批准签证的设计变更;6 .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和技术文件;7 .发包人与承包人、设备材料供货商签订的合同文件中有关质量的条款;8 .发包人与监理人签订的合同文件及相关监理文件;9 .乙供设备的采购订货技术规范书需经甲方审定,技术要求和附件选配不能低于“XXX新能源公司一级集中采购2022-2023年度风电光伏相应设备采购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工程质量验收按照上述多种文件,全面进行验收,一次达标。10 1.5承包人应按合同规定向发包人提交本工程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及适用于本工程的质保手册和质保措施。2.2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承包人应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总体设计,经承包人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提交监理人审查,承包人按审查通过的文件组织施工。2.3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关电力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应按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1./5009)、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以及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文件执行。承包人还应执行发包人有关安全文明样板工地总体策划的要求和标准。本项目设置安全总监1名。2.4 施工质量承包人施工质量除满足相关国标、行标外,还应满足XXXX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系统光伏电站加强质量管控的通知【2022年1月7日下发】的规定。工程应“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方式,按不低于可研设计标准,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准开展设计。工程须按“施工规范、质量一流”进行管控,创建XXX新能源公司“四优工程”。3.项目概况31概述项目名称:XXXX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建设规模:XXXX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总容量为75.3984MWP,交流容量为60MWo光伏电站场址位于一XXXX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总容量为75.3984MWp,交流容量为60MW,总占地面积约为1494亩,共装设110880块标准功率为680Wp的高效单晶硅双面组件。工程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8个光伏发电单元。通过2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新建220kV升压站内。主变规模为1X120MVAo电站以一回220kV线路接入茂家220kV变电站,线路长度约11.3km。(具体接入方式以电网公司最终审批为准,送出工程不纳入本次招标范围,所有涉及升压站内与送出部分相连的工作均由承包人负责。)本项目场址区域现状为低山丘陵区域,根据山地的特点进行开发设计,实现土地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协同发展。本期工程预计2024年底建成运营。3.2 太阳能资源本项目太阳能资源分析以Solargis和NASA数据为基础,并对Solargis与NASA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本阶段暂选择Solargis太阳辐射数据作为太阳能资源分析的基础数据。经分析,本项目所属场区SOIargiS水平年总太阳辐照量为4384MJ/m2。各月水平太阳辐照量在209.5MJm2603.7MJm2之间变化。其中,7月最高,为603.7MJ/m2;1月最低,为209.5MJm2o最高月与最低月相差394.2MJm2,年内变化较大。场区平均水平年总太阳辐照量等级属于C类丰富,太阳能资源稳定度等级属于C类一般,太阳能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3.3 工程建设条件a)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工程区及附近无大的活动性断裂与发震构造分布。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cl.6,本工程场区在11类场地条件下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H类,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为004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为02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参考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NBT350982017)中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要求,本场地属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中表4.1.3要求,本工程场地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3.0m,地基土类型为中硬土与岩石,根据表4.1.1要求,属对抗震一般地段。根据表4.1.3要求,建筑场地类别主要为11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b)据地表调查,场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大型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与岩溶地质灾害分布。不存在可液化土层,现状地质灾害主要为浅表层小型溶沟、溶槽等不良地质现象。在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与场地稳定条件较好,基本适宜本工程建设。C)根据现场平面地质调查,场区地表为第层为残坡积土、层强中等风化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层白云岩。光伏组件:根据场地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建议选取第层、层强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光伏组件基础的持力层,光伏组件基础型式可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在基础持力层选择时,应重视地基土的不均一性可能对基础产生的不良影响,基础埋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场内道路与集电线路:各层均可作为场内道路与集电线路路基基础持力层,在基础持力层选择时,应重视地基土的不均一性可能对基础产生的不良影响。d)根据本地区所处地质环境及类似地区类比分析,场地环境类型为HI类,预测场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IOm,初步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e)场区及附近无天然砂砾料分布。建议本阶段工程所需混凝土骨料考虑就近外购满足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或直接采购当地商品混凝土。O施工开挖过程中,开挖的弃楂有诱发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对弃喳应集中堆积处理,并做好加固支护措施。g)鉴于场区各部位岩土层的分布、深度和物理力学特性等的不同,建议工程施工前对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并加强原位测试工作,查明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对持力层的确定应进一步勘察论证,并根据详勘资料分别确定、优化各光伏组件基础形式和埋深。3.4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本项目本期总装机容量为75.3984MWp,共装设110880块标准功率为680WP的高效单晶硅双面组件。工程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8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由6160块光伏组件组成,单元装机容量为4.1888MWp°每个发电单元配置1台容量为3300kVA的350.8kV双绕组箱式变压器和11台300kW型组串式逆变器,每台组串式逆变器接入20个直流回路。预计电站首年上网电量为7918万kWh,首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1050h,25年运营期内平均年上网电量为7534万kWh,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999h.光伏发电系统(含升压站)设计除应满足相关国标、行标外,还应满足XXX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3.5 电气设计3.5.1 电气一次XXXX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总规划交流侧装机容量60MW,本项目与XXX项目共建一座220kV升压站。220kV升压站拟以1回220kV线路接入至规划的XX茂家二期22OkV汇流变电站,线路长度约IOkm,导线截面为1.GJ-2X300。电能在茂家二期22OkV变电站与其他项目汇流后,一并接至电网XX硒城220kV变电站。工程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8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与1台容量为330OkVA的350.8kV双绕组箱式变压器连接,双绕组箱式变压器分接Il台组串式逆变器。每台组串式逆变器可接入20个回路,每个直流回路由28块光伏组件串联而成。本工程考虑到电压等级与输送距离,为节省一次投资,本期工程选定一次升压至35kV,本期工程共设2回集电线路,每回集电线路输送容量为29.7MW。本工程逆变器选择30OkW型组串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具有体积小、安装及维护方便的特点,直接固定安装于光伏支架上,从而不需占用场区用地面积。每个3.3MW光伏子方阵安装11台组串式逆变器,安装于阵列的靠中间位置。本工程箱式变压器均为35kV油浸式变压器,容量为330OkVA,每一个发电单元设一台箱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采用户外安装,布置于每个光伏发电单元靠近场区道路的一侧,便于安装及集电线路的铺设。本工程光伏场区共分2组集电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集电线路采用35kV直埋电缆敷设的方案。3.5.2 电气二次本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方式设计,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升压站监控和光伏场区监控两部分组成。升压站监控由站控层和间隔层组成;光伏场区监控由场区各设备的就地监控和站控层光伏场区监控系统组成。本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升压站监控和光伏场区监控两部分组成。升压站监控由站控层和间隔层组成,光伏场区监控系统包括并网逆变器的就地监控、箱变就地监控、光伏监控服务器等。升压站内主要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按照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等规程规范进行配置,同时须满足当地电网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继电保护选用微机型保护装置。光伏场区监控由场区各设备的就地监控组成,不单独设站控层,由升压站监控系统的站控层完成对光伏场区设备的集中监控。监控范围包含光伏发电系统及升压变电站电气设备。升压站监控系统与管控中心场站端设备通信,上传监控信息至基地智慧管控平台(华银新能源集控中心)。电气二次主要包括监控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操作电源等主要内容。本工程监控系统要求有带红外线报警功能、有火灾报警功能,并能覆盖光伏全部场区和升压站区域。本工程在光伏场区配置1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监视对象主要包括:箱变、组件和主要道路,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和设计规范的规定。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方式,包括视频服务器、网络存储录像机、安防工作站、摄像机、网络传输设备、电源电缆、光缆等。其中网络存储录像机留有远方监视的接口。本工程关口计量点设在升压站出线侧,最终方案以接入系统报告等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为准。除调度自动化、计量系统、涉网通信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由承包方负责根据电网要求提供外,预制舱及舱内的设备甲供,由发包方负责在XXX新能源有限公司2022-2023年度风电及光伏预制舱设备框架采购合同中根据项目设计需要选配设备供货,安装调试由本EPC总包标段负责。预制舱与外部联接缆线、管道等由本EPC总包标段负责送至预制舱内端子排或联接口。预制舱内和电缆沟内的通信光缆和网线须采用绝缘防火槽盒。3.6 通信本工程接入220kV升压站,按照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本工程电力调度的关系与220kV升压站一致,由湖南省调委托相应地调调度管理。3.7 消防设计本工程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做到防患于未然,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设计,采取“一防、二断、三灭、四排''的综合消防技术措施,立足自防自救。机电系统的消防设计包括电缆、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主变压器等。其主要消防设计原则为:3.8 气设备布置全部满足电气及防火安全距离要求;2)尽可能采用阻燃、难燃性材料为绝缘介质的电气设备;电缆电线的导线截面选择不宜过小,避免过负荷发热引起火灾;3)对穿越墙壁、楼板和电缆沟道进入到其他设施的电缆孔洞,进行严密封堵;4)消防供电电源可靠,满足相应的消防负荷要求;5)设置完善的防雷设施及其相应的接地系统;6)主要电气设备室、疏散通道、楼梯间及安全出口等处按规定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方向标志灯。1)本工程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不设专职消防队,但需配备12名兼职消防人员。初期火灾由站内兼职消防人员自行组织灭火,同时通知当地消防队支援共同扑灭火灾。2)本工程消防总体设计采用综合消防技术措施,从防火、监测、报警、控制、灭火、排烟、逃生等各方面入手,力争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一旦火灾发生也能在最短时间内予以扑灭,使损失减少到最低,同时确保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3)场区内消防通道路宽不小于4m,转弯半径不小于9m,通道呈环形布置,消防车可直达站内任何位置。4)主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并设置。5)根据生产重要性和火灾危险性程度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3.8 土建工程本项目的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综合楼、备品库房、35kV预制舱、二次预制舱、设备基础、光伏组件支架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等。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光伏电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光伏发电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光伏支架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光伏组件支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本工程设计安装110880块680WP的高效单晶硅双面组件,项目总容量为75.3984MWp。电站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8个4.158MWP光伏发电单元。共布置3960套2X14竖向布置固定支架。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光伏电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光伏电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光伏支架安全等级为三级,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规划容量为30500MW的光伏发电站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洪等级为11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cl6,本工程场区在【类场地条件下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推断,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11类,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为004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为0.2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本地区所处地质环境及类似地区类比分析,场地环境类型为In类,预测场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IOm,初步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山势总体走向呈北东向,高程约160.00m300.00m,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山坡地形坡度一般为10°25°。山顶(脊)主要为灌木丛、竹林、杂草等,植被覆盖率较高。坡脚主要为耕地、水田及村庄。本项目支架上拟采用2X14的组件布置形式,为提高优化土地的利用率,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采用抬高固定支架形式。抬高固定支架组件距离地面2.0m。同时,考虑光伏支架使用年限为25年,本工程拟对光伏支架钢结构进行热浸镀锌防腐,热浸镀锌按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3912-2002)的相关要求执行,镀锌层厚度平均不小于65m,局部镀锌厚度不小于55m0本项目逆变器均采用30OkW型组串式逆变器。逆变器拟采用钢构件固定在光伏支架上,不另行设置基础。本项目每个光伏发电单元配备一台箱变,箱式变电站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厚30O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基底设100m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本项目场区排水设计拟采用分片区排水方案,利用场区原有天然存在的排水体系,并结合场区实际地势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集电线路采用桥架敷设与电缆直埋敷设混合布置方式.结合地质条件,光伏电站内的直埋集电线路考虑槽盒或直埋两种敷设方式,电缆周围采取回填干燥砂土防冻,直埋电缆的埋深为800mm,直埋电缆在通过道路和其它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时,采用穿管保护。电缆沟按1:0.5开挖边坡,开挖完成后,应将槽底清理干净并夯实,敷设电缆的上下侧各铺100mm细砂,并在电缆上侧做砖或水泥板保护。电缆采用桥架布置区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架盒放置于桩顶,桩顶需高出地面一定距离,满足现场地形及后期运维要求,桥架桩间距为4.0m。3.9 生态治理(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规定车辆行驶路线、施工器材集中堆放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占地,最大限度的控制对地表原貌的生态破坏。施工结束后,应对22OkV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生活区周围,根据地域条件以适时适地的原则,采取散撒草籽、种植小灌木等措施进行绿化。本工程拟采用光伏发电兼顾农、林业开发的形式,太阳能光伏组件上方接收太阳能实现发电,光伏组件下方可种植耐阴作物,实现一地两用,同时改善生态环境。3.10 总平面布置3.10.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注意事项

    本文(2024新能源林光互补光伏电站EPC项目.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