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电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docx
福建和盛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第一部分集团背景福建和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盛集团)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9月的福建和盛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4月完成集团化组建。现有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1、能源开发;2、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监理;3、电气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4、电力技术咨询与服务;5、输变电工程融资建设与租赁电力产品和设施;6、物业管理管控管控、旅游业等。集团公司本部现有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股东会贸易事业部租赁事业部副总裁副总裁副总裁投资发展与相关相关项财务管理管控管控与资董事会综合事务管理部其中控股子公司10家,包括福建和盛高电压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和盛正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福建亿力电锅炉有限公司、福建和盛旅游有限公司、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福建兴闽咨询有限公司、北京闽能经贸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市泉港德和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泉州市泉港德和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参股子公司5家,包括大唐宁德发电有限公司(6×600MW)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4X600MW)、上海国电投资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阳光发展(X)O671)等,协议总投资金额已超过100亿元。第二部分战略分析2-1外部环境分析21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电力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历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近期电力短缺情况的加重,以及能源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战略地位的提升,电力产业的发展更受到了多方关注,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政府宏观政策层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为电力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2)经济环境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相关相关计划纲要中指出,“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X)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同时,居民生活质量将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我国的电力发展弹性系数一般在1.1左右,因此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电力消费,从而带动电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2004年初,为实现福建发展新跨越,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两岸和平统一的需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准确定位福建作为长三角与珠三角联结点和两岸三地结合点的作用,凸显台湾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将推动福建省进一步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国家经济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带动电力产业的高速增长。(3)社会环境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交往的增加,我国消费者尤其是青年、中年消费者和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开始追求简便、舒适、快捷的生活方式,电力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的消费受到日益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将极大带动整个电力产业的发展。(4)技术环境分析我国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为电力行业的技术革新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但从行业技术来看,我国的电力行业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电力产业要实现较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实现与国际技术的全面接轨,这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小结总体而言,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电力产业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2-1-2行业环境分析(1)市场发展空间第一,在今后的15至20年间电力行业将保持高速发展2004年初,国家调整了十五规划的电力目标,电力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权威预测表明,2005年我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亿千瓦以上,中国电力工业在未来5年,估计新增装机容量约2.15亿至2.45亿千瓦;据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亿千瓦,其中20032010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5490万千瓦,预计年均投资额6588亿元。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产业,为了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仅发电方面的投资未来5年需要投入超过9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第二,2007年以前,电力行业将经历超高速发展时期由于1999-2002年间我国电力建设的相对压缩,导致2002年下半年以来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电力缺口高达2000万千瓦左右。据专家预测,我国近期出现的缺电现象要到2006年左右才能基本得到解决。另外,地方电网输配电能力“瓶颈”的存在,未来的电力建设也将逐步改变“重发轻送”的做法,保持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同步。因此对于电网建设来说,在2007年之前都将保持超高速发展的状态。第三,电力投资的周期性波动性值得关注根据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周期性,如下图所示:(上图中的红色曲线表示1978-2()02年度我国GDP增长实际曲线,黑色曲线表示依据红色曲线路径模拟出的GDP变化周期及未来预测曲线)结合前面所提到的社会电量需求与经济的发展是成紧密的正相关的,并综合电量需求的历史相关数据,可以判断出电力需求变化过程呈现出一种逐步增长中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如下图所示)。GDP增长型闻T-用电是培长空()因此电网投资亦具有持续增长中的周期性波动特性,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负增长,根据历史经验,一般大约以五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估计到2007年会进入电力投资的低谷期。(2)行业竞争态势第一,短期来看,与省电力公司公司之间紧密的利益纽带关系将会保持和盛集团是电力系统内部“主辅”初步分离的产物。之所以定义其为“初步分离”,是因为集团与电力公司之间还继续保持着紧密的利益纽带关系。虽然新一轮改革已初显端倪,即实现主多分离、主辅之间彻底分离,但考虑到其中的若干重点和难点问题(比如人员问题、观念问题等),它的真正到来需要一个过程。第二,长期来看,电力改革的历程预示着电力多经企业完全走向市场是必然放松管制、重组电力工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是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为提高电力工业效率、降低电价、进而增强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共同之路。我国电力改革大致已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几个阶段如下:不难发现,我国电力改革的方向始终是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去思考和实施的,对于正处于改革初期的电力多经企业,虽然目前情况下,对于实现完全走向市场还有着的诸多阻碍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将是必然,由此带来对集团的挑战将不言而喻。(3)行业风险分析行业的潜在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市场风险方面:第一,随着中国入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入WTO以后,中国出现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局面。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己于2004年7月正式出台,规定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进行相关相关项目建设,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政府对重大相关相关项目和限制类相关相关项目进行核准,对其他相关相关项目实行备案制;决定明确提出,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电力及其他行业投资主体(包括国外投资主体)迅速增多,将直接引发电力工程建设等相关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第二,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逐步削减集团现有产业的盈利空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将来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有行业内的,且还有可能较大范围地出现行业外的潜在竞争对手。所以肯定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产业的业务空间被压缩,二是产业的盈利空间被削减。另一方面,电力建设市场的监管力度将日趋严格,特别是工程招投标机制将会逐步规范,从很大程度上也将会削减现有产业的盈利空间。2-1-3外部环境分析小结第一,从宏观形式分析,总体而言机遇大于风险(如下图):政治(P)机遇(0):电力产业战略地位的提升;风险(T)政府宏观调整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像;经济(E)机遇(0):国家经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电力产业的发展和盛集团技术(T)机遇(0):技术革新任重道远,带来相应发展空间文化(三)机遇(0):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刺激电力需求增长第二,从行业环境分析,体现出“在短期内机遇要大于风险,从中长期来看潜在风险较大”的特征:市场空间一一从短期内超速发展向波动性发展过渡市场竞争一一从区域性、行业性垄断向市场化竞争过渡2-2内部环境分析2-2-1相对优势(1)与电力企业的关联关系,为集团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和盛集团是由福建亿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福建亿力电力产业发展公司等11家电力系统企业法人共同出资组建、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与电力企业的关联关系,是集团发展重要依托。可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人才、资金、技术、业务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管控管控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最终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作为能源行业,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电力行业本身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所以“电力系统”的概念深深印在人们心中。故而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电”铺开的社会网络是非常宽广的,奠定了集团公司在“电”方面的资源与能力优势。(2)良好的盈利能力为集团考虑未来的发展搭建了较好的基础平台集团公司通过多种手段,迅速控股、参股和储备了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相关相关项目,现下属控股福建和盛高电压设备有限公司等10个子公司,参股大唐宁德发电有限公司等5个公司,初步形成电源开发、机械制造、电力工程融资建设与租赁、电力高科技产品开发四大核心业务,所投资相关相关项目预期收益可观,同时储备了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相关相关项目,为集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X)4年6月,集团和亿力科技通过股权收购分别获得上市公司阳光发展(0671)19.81%和5.27%的法人股,成为其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开始借助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更为集团的长期发展打造了全新的运作平台。(3)集团化经营管理管控管控体系与内部运作机制基本构建集团公司作为决策中心、投资发展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以产权为纽带,在对现有下属控股子公司10家、参股公司5家实施有效管理管控管控的同时,给予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构建了较为规范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议事规则,集团化管理管控管控模式基本形成。集团公司已完成了子公司管理管控管控合适的合适的方案、经营管理管控管控合同合约合约及其评价考核办法的制订。初步建立了以相关相关项目经理制为主体,强化以经营指标考核为基础,责、权、利合理配置,层层落实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三项责任制为目标的相关相关项目管理管控管控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企业和相关相关项目开发的管理管控管控,集团公司下发了福建和盛集团有限公司领导、部门对口联系工作制度,明确管理管控管控要求,落实管理管控管控责任,实施有效管理管控管控、高效运作,可控在控,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公司自创立以来,高度重视内部管理管控管控与运作机制的建设,先后制订出台一系列内控制度,规范了战略规划、投资发展与相关相关项目管理管控管控、财务管理管控管控与资本运作、人力资源与行政事务、党群工作等各方面管理管控管控。上述集团化经营管理管控管控体系与内部运作机制的建立,为集团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内部保证。2-2-2相对劣势(1)投资规模总体偏小,投资效益尚未完全体现,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集团对外投资相关相关项目因实施时间短,尚未形成良好的回报;与同行业大型企业相比,难以形成规模竞争优势。集团若涉足其他领域,对外部竞争环境及关键要素,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管控管控专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主客观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若大规模进入陌生产业领域,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2)资金短缺问题严重电力投资相关相关项目具有投资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集团新开发的大电源点建设相关相关项目需要3-4年的建设周期,取得投资回报更会有一定的滞后。另一方面,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对外投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累计额度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集团目前仅有3亿元的注册资本金,而协议投资金额已超过100亿元。因此,近期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若不能有效解决,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集团必须面对短期资金来源与长期投资回收之间的矛盾,考虑提高现有资金的周转使用效率;考虑通过省电力公司支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加集团实收资本金;考虑利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申请发行企业债券、争取银行信用支持、开发新型信托投资产品等金融手段筹集相关相关项目建设资金和补充流动资金等。(3)人才缺口较大集团公司现有的人员从数量及结构上都难以满足业务拓展和强化管理管控管控的需要,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口。公司目前人才储备,尚不足以支持集团在某个重点行业的发展,更无法支持集团在多个领域全面出击。如何充分利用、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如何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使人才储备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适应等,都是有待研究的现实课题。(4)管理管控管控体制与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集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管控管控框架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实践检验。管理管控管控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集团对子公司的监控体系尚待完善。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集团公司总部作为企业战略规划中心、指挥协调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如何进一步理顺其对子公司的管理管控管控关系、强化企业执行力,是当前的迫切任务。第三部分战略思路3-1指导思想紧紧依托电力,兴办实业,积极发展相关产业,稳步推进产业延伸,谨慎探索多元化。3-2战略路径外延式扩张一内涵式扩张一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扩张相结合战略培育期(2004年2006年):由于资金的优势比较明显,和盛主要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实现外延式扩张;战略整合期(2007年2010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自我积累,和盛的发展将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为主,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实现内涵式发展;战略腾飞期(2010年以后):随着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品牌知名度的建立,该阶段,和盛的发展将充分结合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扩张两种方式,通过“品牌输出”和“管理管控管控输出”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第四部分战略目标4-1总体目标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化:和盛的业务来源实现市场化现代化:和盛的管理管控管控水平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盛的发展区域实现国际化4-2目标分解4-2-1财务目标4-2-2品牌目标4-2-3管理管控管控目标第五部分产业定位能否正确选择企业的产业方向和事业领域,培育持续发展的核心经营能力,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课题。未来几年,和盛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和盛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抉择。因此,和盛必须充分认识环境变化而诱发的企业产业格局可能的转变,前瞻性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的路径,从而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制高点。5-1产业投资策略基于和盛中长期发展现有和潜在的优势,我们认为未来和盛发展的上升空间,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发展方式、产业选择和经营理念上的创新。因此,和盛在产业选择上要突出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策略。“有所为”主要应该紧紧围绕电力产业的发展主线:以电力相关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电力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积极寻求有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路径。“有所不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和盛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对产业进行梳理,剥离不利于核心竞争力培育和企业远期发展的产业;二是在产业发展中不要过多发展不熟悉的行业。5-2产业选择原则和盛未来的产业发展选择,应坚持做与不做原则:5-2-1做的原则,应遵循三个标准:一是关联性标准。即和盛未来的产业选择要与现有的产业和资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二是成长性标准。即和盛未来的产业选择要以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导向,要能够满足和盛做大做强的远期愿望。三是盈利性标准。即和盛未来的产业选择要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要使得和盛投入新产业的回报不低于电力产业投资的回报。522不做的原则,应把握三种情况:一是不赢利的不做。即和盛未来的产业选择要回避投资回报较低的产业,不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收益的坚决不做。二是赢利但投不起钱的不做。即和盛未来的产业选择不仅要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必须是企业能够投得起的相关相关项目,不利于企业现金流平衡的坚决不做。三是赢利也投得起钱但没有人才去做的也不能做。即和盛未来的产业选择要有相应的人才相匹配,没有相匹配的人才的坚决不做。5-3核心业务选择基于上述投资策略和三个标准和思想,和盛应该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明确定位,具体如下:5-3-1能源开发板块毋庸质疑,对电力行业的熟悉和电力人才的相对充裕是和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和盛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积极介入电力能源的开发,并将其发展成为企业的基础产业板块。为此,和盛应以“做强火电,发展风电,开发水电”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行集团发电形式多元化战略,改变单一的发电模式,逐步形成“以火电为重点,以风电、水电为补充”的电力产业多元化格局。一则顺应国家电力结构优化政策,减少污染,利于环境;二可减少对燃料价格的依赖性,利于在未来电力市场中的竞争;三可掌握多种发电技术,形成掌握多种发电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有利于企业的再扩大与再发展。具体而言,和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强火电:积极介入福建省的火电建设相关相关项目,确保已开工建设的大唐宁德电厂和国电福州江阴火电厂一期工程一、二号机组分别按相关相关计划建成投产发电。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其它效益有保障、风险不太高的火电建设相关相关项目。发展风电:要加快福建风力发电公司相关相关项目的实施进度,争取使30%股权投资尽快取得稳定回报。开发水电:和盛要采取“走出福建,面向全国”的战略思想,积极开发小水电资源,根据公司的整体安排,加快小水电相关相关项目的洽谈进度,力争在云南、江西等地区取得小水电相关相关项目的突破。此外,近期应加强同电力类上市公司的谈判,争取收购一家电力类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提高集团的社会形象和管理管控管控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地域扩展上,2006年以前以福建电源建设相关相关项目为开发重点,2007年后逐步向国内其它地区和领域拓展。5-3-2电力机械板块随着电源建设相关相关项目的陆续投产,亟需解决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电网建设将成为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将带动电力设备需求高速增长,电力机械制造产业进入了“黄金增长时期”。因此,和盛应紧紧依靠企业电力人才和技术实力相对比较雄厚的优势,牢牢抓住电力设备行业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电力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使其逐步成为和盛的重要利润来源。从产品上讲,和盛将重点从事铁塔、水泥杆、电缆套管等电力设备的生产开发,并逐步占领福建市场,成为福建知名的电力设备供应商。同时,要积极培育和优化电力机械制造产业链,理顺上下游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产供销体系;强化内部管理管控管控,注重生产设备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强集团下属电力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强强联合,与其他优势互补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利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基地和福建与周边省市制造业集聚、整合、提升的有利时机,加大电力相关产品制造企业的重组改造和整合力度,快速发展一批投资安全有保隙、市场容量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产品,以及通过一定程度的扶持、能快速取得较高效益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基础产业及资源型产业领域相关政策,技术及经营管理管控管控的研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业务基础,提供战略性相关相关项目储备。5-3-3电力融资建设和租赁板块电网结构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建设将成为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根据20032010年福建电网发展规划调整合适的合适的方案,福建电网将进一步加强与华东电网的联络,形成各级电网相互配合和衔接,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协调发展,电网结构清晰、合理,实现分层分区运行的现代化电网。集团应抓住机遇,按照省公司部署,积极参与工程融资建设和开拓租赁市场。和盛集团应根据自身的资金承受能力,有相关相关计划建设一些办公楼等小型基建相关相关项目,将其出租给电力企业使用,并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在时机成熟后,可以积极向融资租赁的方向发展,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逐步扩大和盛在福建电力租赁市场的份额。在完成输变电设施投资与租赁实体的组建后,争取2004年当年取得一定的经营收益。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适时介入配、售电业务的经营。2006年以前以福建电网为业务重点,积极拓展华东电网其他地区电力工程建设和租赁业务;2007年后逐步走向全国,条件成熟时涉足国际领域。5.3-4电力高科技产品板块现代电网系统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水平越高。省电力公司提出要把福建电网建设成一次网架坚强可靠、二次保护灵活可靠、自动装置安全统一的现代化电网。集团研发生产的电力相关产品应满足电网改造升级的技术要求,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应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抓住电网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技术合作。通过产业化运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断充实研发、生产及营销力量,提高控股制造产业公司的生产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到2006年底,基本完成厦门科技研发中心和泉州德和工业园区两大科研基地的建设,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电力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5-3-4电力配网板块从2000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电网及农网改造已经铺开。我国的电力配网企业将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显而易见的是,农网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县级供电公司的实力是很难完成的。此外,由于农村用电基础差和与之相对而言借贷资本显得过于庞大导致的还本付息压力使得县级供电公司的经营管理管控管控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县级供电公司纷纷寻求通过改制和吸引外部投资来获得发展。因此,和盛集团应紧紧抓住农网改造和县级供电公司改制的机遇,通过参与农网改造或收购县级供电公司来发展电力配网产业。和盛集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对于尚未进行改制的县级供电公司,和盛可以收购其优质资产,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来分享县级供电企业的收益,并为将来和盛抢占配电市场奠定基础。二是对于已经完成改制的县级供电公司,和盛可以通过收购其国有股权,成为其股东,并逐步通过增资扩股来扩大股权比例,从而逐步实现对福建县级供电企业控制。第六部分战略步骤和盛的战略部署应该坚持“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协同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和盛的战略步骤,使企业成长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分别以2006年和2010年为界,可以把和盛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2006年为战略培育期;2007年2010年为战略整合期;2010年以后为战略腾飞期。(如下图所示)2006年2010年时间战略培育期:2004-2006年,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做大做强能源开发、机械制造、电力工程融资建设和租赁、电力高科技产品开发四大核心业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净资产超十亿元、年创利超亿元,跻身于福建省五十强企业。战略整合期:2007年2010年,瞄准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做好战略、做强实业、做活资本、做新机制、做实管理管控管控、做响品牌”,稳步进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行列。战略腾飞期:2010年以后,推进国际化战略,致力于创造国际品牌,不断进取、超越和完善,创建管理管控管控与国际接轨,资产优良、资本高效运作,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型企业,建设一个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第七部分主要策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的管理管控管控工程,需要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要求企业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理清思路,紧紧抓住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并以其为突破口,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切实可行的策略,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从福建和盛的策略选择来看,要精心打造“三项工程”,努力实施“五个创新二三项工程指“人才工程、资金工程和品牌工程”,五个创新指“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管控管控创新和技术创新”。7-1精心打造“三项工程”74-1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才工程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大量占有、优化配置、充分使用了人才,谁就能牢牢把握竞争的主动权。人才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整体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保障。和盛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打造企业的人才工程,实施与集团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战略,系统提升整个集团的人员素质。具体而言,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操作:一是逐步促进人才结构合理化。由于集团成立的时间不长,企业的人才主要以电力方面的技术人才为主,而管理管控管控人才、金融人才、投资人才等人员相对缺乏,人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和盛集团要综合运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多重手段,逐步实现人员结构的合理化。二是采取措施促使人才合理流动。和盛要建立公司人员岗位能上能下的机制,对工作不胜任而又无发展潜力的员工实施及时淘汰,同时坚持对优秀人才的不拘一格地大胆提拔与使用。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活动。以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为牵引,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合理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相关相关计划,按照分层级、分类别进行,为员工潜能的开发,满足实现岗位需求和未来价值提升提供支持平台。总之,随着电力走向市场竞争,员工队伍的素质必须得到更大的提高。和盛集团应积极推进和实施人才战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带动员工队伍建设,实现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7-1-2坚持永续经营,打造资金工程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和盛要实现永续经营,成就百年基业,就必须保持企业血液循环的持续畅通。因此,不断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打通企业财务源头,是和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融资的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控制融资风险,最小化融资成本,从而谋求企业收益的最大化。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各项来源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因此,采取多种融资途径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组合是和盛集团融资决策的重要合适的合适的内容,也是和盛集团进行科学融资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而言,和盛在企业融资策略上应总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企业自我积累,积极拓展集团内源融资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以自有资金为主,借入资金为辅。因此内源融资应成为和盛的首选融资方式。和盛要树立增强自身积累能力的意识,积极拓展企业的内源融资。要提高自我积累能力,减轻企业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方式,增大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在高度重视企业自身积累的同时,和盛集团还应继续大力发展各种直接融资。当前,直接融资主要是指证券融资,即发行股票和债券。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对和盛集团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创新运用多种融资方式,走上市融资多元化道路上市后,和盛集团可以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转增股本以及商业信用等,从而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为和盛的腾飞奠定重要基础。总之,集团要立足于融资方式的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策略,多方面广泛筹集资金,以满足和盛快速发展对资金的巨额需求。7-1-3坚持精品思想,打造品牌工程企业品牌体现了企业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培育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稳定发展。对于和盛而言,由于处于电力行业,而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打造“和盛品牌”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集团已于2004年4月申请注册了“和盛”商标。接下来,企业要尽快制订相关管理管控管控办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管控管控、统一使用。集团公司各关联企业应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向“和盛”品牌集聚,迅速向外辐射,最大限度地扩大品牌内涵,发挥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和盛品牌”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和盛品牌的含金量。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的良好信誉保证了和盛品牌在创立之初就有很高的含金量。在今后的发展中,和盛要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二是提升和盛文化的影响力。对于和盛品牌来说,只有具有了独特的和盛文化,才能使之成为一种市场的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和盛品牌的亲和力,从而提高和盛品牌的影响力,使和盛品牌实现保值增值。三是提升和盛品牌的忠诚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必须不断培养和提升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最吸引客户的是它的预期价值,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是使和盛品牌增值的重要手段。7-2努力实施“五个创新”7-2-1实施观念创新,塑造新型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管控管控、运作的各个方面起着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营业绩的增长,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盛集团要通过实施观念创新,塑造新型的企业文化。和盛的观念创新关键要要做到“三个统一”和“三个强化”:三个统一:统一发展方向、统一企业价值观和统一;三个强化:强化市场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意识。和盛要塑造有利于公司战略实现的企业文化,就要正确处理“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共性与个性,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抓好企业形象等外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重塑,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障集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而言,和盛集团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企业的管理管控管控制度和行为,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使员工对企业具有信任感和安全感,产生亲和力;二是大力宣传公司的战略目标,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并通过目标分解,使员工拥有主人翁意识,同时充分赋予员工完成目标工作的权力,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建设;三是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特别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传递公司的理念和必胜的信心,引导和推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四是建立多种渠道,着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对企业价值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能力,使企业理念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7-2-2实施体制创新,完善公司治理传统相关相关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和盛应积极实施体制创新,解除企业的体制性障碍。从和盛的实际来看,体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企业产权结构的变革;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企业活力的基本前提。和盛集团应当加快这方面的改革,将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产权结构的变革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要积极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使企业成为社会公众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合适的合适的内容,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环节。和盛要在产权制度改革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责权体系,从而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权利制衡机制,提高公司效率,实现公司经营目标。7-2-3实施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传统人事管理管控管控,制定集团公司的人才战略和规划,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管控管控;及时动态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部署,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为实现公司整体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改变传统单一的人资管理管控管控模式,创建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以价值为支撑、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资本、技术、管理管控管控、信息等要素在分配中的作用。(2)建立健全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市场开拓与营销机制集团要以开拓四大核心业务市场为重点,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建立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开拓新机制;完善市场开拓与营销的综合信息系统,形成自下而上的反应灵敏、运行可靠的信息网络,实现市场开拓、营销、服务的可控在控;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市场开拓和营销队伍;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制订与实施一系列配套考核、奖惩办法,使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市场开拓、资金回笼、优质服务等业绩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组建企业战略联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加入WTO后,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竞争趋势已经形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集团可以通过在国外设立全资子公司、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国际特许经营、BOT模式、海外生产等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跨国经营,使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势,更多地来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为了更有效降低成本、改善竞争地位,在短时间内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集团公司要抓住各种机遇与大型知名企业形成各种形式的企业联盟,如市场营销型联盟、价格联盟、采购联盟、技术联盟,强强联手,共谋发展,最终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目标。通过上述工作,推动集团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建立,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7-2-4实施管理管控管控创新,整合内部资源企业管理管控管控是科学,是艺术,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需要不同的管理管控管控思想,所以需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博采众长,创造出适合公司和经营环境特点的管理管控管控观念、管理管控管控思想和管理管控管控方法。就和盛集团而言,实现公司在管理管控管控上的不断创新,目前需要在即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将创新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管控管控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管理管控管控制度和流程是规范企业管理管控管控行为的重要基础。因此,和盛集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行政管理管控管控制度、财务管理管控管控制度、投资管理管控管控制度、战略管理管控管控制度、人事管理管控管控制度等关键制度在内的系统的制度体系。并加强制度的学习和贯彻力度,从而增强企业的执行力。二是理顺母子公司关系,打造科学管理管控管控模式。管理管控管控模式是规范管理管控管控和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根据和盛的战略目标,要建立管理管控管控现代化的企业集团,适合和盛特点的管理管控管控模式是集团管理管控管控的关键。因此,和盛要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要求,理顺母子公司关系,通过有效的学习与探索,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管控管控模式。三是加强企业知识管理管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