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教材.docx
-
资源ID:1429339
资源大小:312.39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教材.docx
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管控管控委员会2013年8月目录一、发展基础4(一)园区发展势头良好5(二)新兴产业初具规模6(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7(四)创新环境日益完善7二、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8(一)战略定位8(二)基本思路10(三)总体目标10(四)产业定位及发展思路11三、主要任务12(一)突出创新核心,打造宿迁区域创新高地12(二)突出主导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15(三)突出企业创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4(四)突出创业环境,加快建设创新服务体系26四、空间布局规划29(一)完善高新区总体布局,实现集约高效和谐发展29(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宿迁科技城32(三)夯实产业承载功能,重点推进三大园区建设34(四)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创造最适宜人居环境.35五、保障措施361、加强组织领导362、加大资金投入363、创新人才政策374、加强专利服务375、完善软硬环境38六、进度安排38七、任务分解39(一)园区总体建设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39(一)重大载体和平台建设目标40(三)考核指标目标42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区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科技部有关高新区的发展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型园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位于宿迁市区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的东畔。2001年3月启动建设,2006年5月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10年被省经信委批准为省级新材料产业园和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2011年被批准为省级光伏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并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管控管控体系认证,2012年1月获省环保厅、商务厅、科技厅批复,同意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12年9月获省商务厅、省知识产权局批准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近年来,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建设“六大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按照“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彰显特色、提升实力”的思路,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建设大载体,全力培育大相关相关项目,聚力推进大产业,高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变化,实现了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空间稳步拓展,配套环境逐步优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宿迁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十一五”期间,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以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五年来,累计完成业务总收入355.26亿元,年均增长51.5%;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年均增长61.8%;工业增加值83.97亿元,年均增长46.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6.04亿元,年均增长32.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44.73亿元,年均增长53.3%;工业总产值338.33亿元,年均增长50.7%;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149元,年均增长23.3%o表1十一五时期宿迁高新区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年份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五年平均增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4.530.1846.3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856814923.3业务总收入亿元16.2913051.5财政总收入亿元0.647.16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0.433.26250工业总产值亿元15.211850.7ZDlk产品销售收入亿元14.7812553.3工业增加值亿元4.152846.5工业相关相关项目固定资产完成亿元93732.7自营出口额万美元23501871551.4实际到帐外资万美元35072315.6期末从业人员万人1.593.6217.8(二)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引进中粮集团、中国福马、百威英博啤酒、北斗星通、京东商城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其中上市公司落户企业14家,已培育本土企业上市2家,另有15家企业正在积极培育准备上市。同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拥有秀强玻璃等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个。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13%,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重17.48%。初步建成以南钢金鑫轧钢、中亚特钢、银祥晟华为基础的特种钢铁产业,以翔盛新材料、博迁新材料、景宏新材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以秀强股份、山亿新能源、中节能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强维橡塑、三元轮胎、格林手套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以中粮集团、益客食品、龙嫂米线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产业,优势产业特色逐渐显露。(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拥有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1所,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4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孵化中心1个;引进博士后创业团队6个、国家首批“千人相关相关计划”专家1人、省“双创人才”1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2人。秀强股份已入选省首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并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家电彩晶玻璃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居工业玻璃分技术委员会(SAC/TC447)已获批筹建。高新区共获批实施国家“863相关相关计划”相关相关项目1个,国家“863相关相关计划”产业化相关相关项目5个。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级科技相关相关计划相关相关项目30项,争取国家科技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获省级科技相关相关项目68项,争取省级科技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22个,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级著名商标11件。截止2012年底,宿迁高新区累计专利授权401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四)创新环境日益完善。为大力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宿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宿发(2012)17号),提出市财政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用于研发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推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工业大企业(集团)的政策意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激励企业上市和科技创新。宿豫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宿豫发(2012)16号),高新区管委会也出台了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宿高管(2012)07号),立足人才引进和财政投入,深入实施科教优先战略,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并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政策环境。在园区硬件环境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相关相关项目建设,基础先行”的工作思路,累计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6.7亿元,基本实现了道路、供电、供热、供气、工业供水、自来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等“九通一平”,完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建设相关相关项目,为高新区的招商引资、相关相关项目推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二、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一)战略定位根据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有关高新区“二次创业”精神,以及省级高新区发展要求,确定宿迁高新区“十二五”及未来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为:成为宿迁乃至苏北地区率先增长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新城区、体制机制创新区。一一率先增长核心区。“十二五”时期,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宿迁市工业经济的主载体,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要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相关相关计划”、“传统产业升级相关相关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相关相关计划“,着力加快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提升配套功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总量“五年翻三番”,业务总收入突破100O亿元,成为支撑宿迁经济快速增长、率先增长的核心区。一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做强产业、创新发展,彰显特色、集聚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打造“六大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坚定不移地推进特种钢铁、纳米材料、镀膜玻璃、功能性薄膜、电子信息等特色科技园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高新技术平台建设,强化高尖人才培育引进,努力把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科技领先、规模集中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创成省级创新型开发区,最终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功能完善新城区。深入实施高新区新城“核心、南进、东扩、人气”四大战略,加快实施以高新区商务中心为核心,把其打造成高新区新城的创业核心区;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进程,逐步把原有的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向南搬迁;加快推进陆集镇区改造和张家港共建园区建设步伐,实现无缝对接;加快推进新城居住小区、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人才到高新区购房居住、工作创业、休闲消赛;深入推进新城绿地、滨水景观等改造工程,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发展,努力把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产业明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城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积极抢抓宿迁市被列为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的契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扩大开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力度,着力在相关相关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相关相关项目帮办服务机制,特别是对涉及土地、资金、用工等各类制约因素破解方面,大胆进行创新创优、先行先试的探索,力争在解决长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方面有所突破,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努力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积累经验。(二)基本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总体要求,集聚创新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占领产业制高点,始终坚持高水准定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完善创新环境,积极集聚科教创新资源,全面有序推进高新区各项工作开展。(三)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围绕打造“六大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将宿迁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活跃、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15年末,确保高新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实现五年翻两番、争取翻三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突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达到50%;创新型企业集群初具规模,年销售超百亿企业达到2家;科技创新投入及产出不断增加,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达到3%,拥有专利授权数达到300件;高新区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较为知名的产品品牌,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创新品牌,力争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20年,高新区将全面达到江苏省乃至全国创新型园区建设的各相关相关项目标,科技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表2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目标体系序号主要指标指标存量(2012年)指标目标(2015年)指标目标(2020年)1高新区生产总值(GDP)13(11乙元500亿元100O亿元2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2.1%3%6%3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36%50%70%4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和上市企业0/22/55/105企业研发总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1.3%2%3%6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22.6%30%50%7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数15108专利申请及授权数312/171500/300800/5009每平方公里营业总收入21亿元30亿元50亿元(四)产业定位及发展思路围绕创建创新型园区的总体目标,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发展要求,以“高、特、新”为核心,将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确立为特色战略产业,力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特种功能新材料生产基地,着力提升宿迁在全省新材料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使新材料产业成为宿迁市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产业、推进自主创新的示范产业;将食品加工产业确立为重点基础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大型规模化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将电子信息产业确立为重要支撑产业,构建高新区电子信息体系,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努力把宿迁高新区建设成为省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的重要基地。三、主要任务(一)突出创新核心,打造宿迁区域创新高地创新核心区是高新区的研发创新高地,宿迁高新区将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将“宿迁科技城”确立为未来的创新核心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把宿迁科技城打造成为集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学习消化吸纳能力于一体的高端创新社区,成为宿迁高新区乃至整个宿迁市的科技创新高地。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打造高新产品高地。密切跟踪当今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促进研发创新成果在宿迁转化,大力推进本土企业由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力争在高新技术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加快由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向研发创新优势转变,实现由产品制造(OEM)向产品创造(OBM)的过程跃升,由“宿迁制造”向“宿迁创造”的目标迈进。加快引进研发机构,打造创新平台高地。加快集聚各类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优先引进对本行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成果与效益显著、研发队伍结构合理、管理管控管控机制创新的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有针对性引进一批机制体制灵活、成果产出快、适应市场能力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类研究机构。将位于宿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苏北工业研究院,整体搬入宿迁科技城。引进或共建对宿迁市产业具有影响力、带动作用明显的国际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或具有世界著名高校背景的研发中心,支持宿迁市企业与跨国(集团)公司等合作在宿迁科技城创办研发中心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与国内外应用型科研院所合作,在宿迁高新区建立分院或分支机构。争取省市和国家相关部委在高新区建立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培训基地等产业创新支撑机构,组建省级玻璃产品检测中心。依托园区内光伏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等,鼓励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鼓励产业界和高校院所的人才双向流动,引导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打造科技服务高地。成立宿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园区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建设各类专业孵化器,高标准做大做强。大力推进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民营孵化器等孵化载体建设,借鉴中关村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创业服务企业的经验,引进建设若干创新型孵化器。同时,以孵化器为平台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成果产业化,促进风险资本和服务机构等的集聚与合作。针对宿迁市科教资源短缺的问题,借鉴常州大学科技园建设经验,探索建立宿迁大学科技园,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多个主体共同创办”的建园模式,由宿迁市政府统筹管理管控管控,统一出台各项支持政策,积极吸进省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入驻,创新体制机制,搭建灵活适用的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实验室平台。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制定并实施宿迁高新区科技领军人才相关相关计划,加强国内外有关人才资源的调研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制定高层次人才招引相关相关计划,重点引进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突出院士、千人相关相关计划等国内顶尖人才,同时鼓励和推荐一批宿迁本土成长型企业家接受培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创新型企业家。加强园区内的创业教育,促进一批专业技术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扩大人才职业化培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努力构建完善以学科带头人、创新型企业家、高新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拓宽融资渠道,打造科技金融高地。整合宿迁高新区现有资产,探索成立具备投资功能的产业投资公司,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和上市融资等方面发挥灵活积极的作用。积极引进和创建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合作社等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贷款信品种,创新担保方式,拓宽抵押物范围。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仓单等质押贷款,探索开展科技成果保险试点,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保险险种。优化新兴产业投融资环境,采取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支持。鼓励和促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大力引进台资金融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各类金融企业。支持设立双方合资的投资基金。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机制创新高地。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探索建立省市共管共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度,优先安排重大相关相关项目落户高新区,推动各项优惠政策向高新区倾斜。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理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对高新区现有组织架构进行完善和调整,在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人才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将经济发展局中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职能独立出来,成立科技局,主要职责是开展重大创新专项的筛选、研究和促进决策,引导跨部门、跨领域和跨区域的联合合作,推进国家标志性工程的开展等。依托招商局实现招商引资管理管控管控工作向招商引智、招商引资综合服务工作转型,完善招商引资转化团队,搭建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管委会着力培养和完善丰富的社会组织载体,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建设,从行政体制上探索改革和示范。成立专业化园区运营管理管控管控公司,可以由管委会自己成立,也可以与国内先进民营专业园区运营公司合作。(二)突出主导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建设千亿级运河产业带为核心,抢抓国家和省市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形成特种功能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力争到2015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1、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南钢金鑫、银祥晟华、中亚特钢、秀强玻璃、山亿新能源、博迁新材料、强维橡塑、翔盛新材料、景宏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引进国内外各类高新材料等相关相关项目,重点发展高强度船用钢、合金钢、复合钢等特种钢材料,平板显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涂膜玻璃等特种玻璃,高性能特种橡胶,反射膜、导电膜、太阳能镀膜、功能性薄膜等特种功能膜材料,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打造分工合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链和产品链。围绕特种钢铁、新型玻璃等主要产业,加强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集聚人才,充分发挥研发机构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100O亿元以上,培育骨干企业20家以上,建成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获批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在骨干企业中建立2家院士工作站,2个特种功能新材料类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重点行业,加快开发新材料产品。根据国家和省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结合宿迁现有的产业基础,同时兼顾与省内周边市县的错位发展原则,高新区在未来几年将重点发展以特种钢材、特种玻璃、特种橡胶、特种膜等为核心的特种功能新材料,适度发展新型轻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材料等。重点支持填补国内空白、市场潜力巨大、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新材料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充分落实、利用好现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开展新材料企业及产品认证,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相关相关项目及示范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资源集聚,加快引培优势核心企业。主动跟踪国内外新材料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建立重大产业相关相关项目储备库,加强对重点相关相关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大力引进央企和跨国企业集团入驻宿迁高新区。引导宿迁市内乃至省内大型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相关相关项目,加快产业化进程,力争在传统优势行业骨干企业中培育出跨行业的新材料企业集团。鼓励原材料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材料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建立宿迁高新区特种功能新材料创新型企业培育表,确定培育重点,在财政补贴、相关相关项目融资、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相关相关项目的配套能力,打造一批新材料“小巨人二鼓励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联盟,形成以新材料为主体、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围绕创新需求,加快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结合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需求,加快构建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等为主体框架的新材料产业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宿迁新材料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支撑,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围绕新材料产业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进一步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及其分支机构,实行多重优惠政策支持和优胜劣汰机制并举的管理管控管控模式,培育和聚集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完善研发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全方位的研发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集聚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多元化的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孵化器机制,建立促进本土大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面向市场的产业联盟以及联合开发技术的产前联盟。加强新材料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建立重要新材料专利联盟。加快建立新材料检测认证平台,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建立新材料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2、食品加工产业。围绕宿迁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总体优势。发展壮大畜禽加工、油脂加工、粮食深加工、蔬菜水果加工等优势子产业,把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引导食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从养殖、食品加工到食品机械、检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强技术创新,推动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食品加工相关相关项目,加强与大型跨国食品企业的合作,争取在高新区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培育骨干企业10家以上,建成省内外著名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围绕食品存储、运输和深加工方面,在骨干企业中建立2家省级研究中心。立足区域发展基础,打响食品加工品牌。坚持以产品为主体,加大食品开发力度,生产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强的产品。立足宿迁市农产品特色资源,重点发展粮食深加工、油脂加工、畜禽加工、蔬菜加工四大主导行业。优化高新区食品加工企业布局,优化品种和质量,大力支持发展A级绿色食品和AA级有机食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品牌,加大当地品牌的培育与整合力度,突出产品设计与包装,强化品牌延伸与宣传,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省内外知名的畜禽屠宰及深加工、油脂生产、罐头生产加工等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1、畜禽屠宰及深加工。加强禽肉、蛋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一是以中粮肉食(宿迁)有限公司为龙头,扩大肉鸡分割加工相关相关项目开发及产业化规模,加强自动宰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争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工艺布局最优的肉鸡屠宰基地;二是以江苏益客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运作形式,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集饲料生产、种禽养殖与孵化、商品水禽养殖、水禽宰杀与分割、生食储藏与销售、产品研发及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油脂加工。提高油料规模化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提取蛋白产品。以宿迁市春绿粮油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合肥工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解决高浓度谷维素营养油生产过程中谷维素流失问题,提高谷维素含量。3、粮食深加工。提高优质米、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糙米、留胚米等产品比重,加大对残米、碎米的再加工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产品,开发速食米饭、方便米饭、米粥、米粉、米线、糯米制品等产品。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积极研究和推广营养富集、节能增效、清洁卫生的现代配粉新技术。以江苏龙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以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加大高营养银丝米线研发及产业化。4、蔬菜水果加工。鼓励支持宿迁市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冷杀菌和复合杀菌技术、罐头调味技术、产品原料管控技术的研究推广。增加花色品种,积极发展柑橘、桃、菠萝、食用菌以及轻糖型罐头、混合罐头等产品,推动罐头产品向餐饮化、休闲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增强罐头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食品集团在高新区投资果蔬汁、果蔬罐头、脱水蔬菜、速冻果蔬生产相关相关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围绕食品加工骨干企业集团,引导食品加工企业由分散生产向产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将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饲料工业、餐饮业、食品流通业、食品机械工业、食品包装业、食品检测、食品科研教学等组织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围绕高新区食品支柱产业,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规模发展、低成本扩张的思路,鼓励龙头企业建成农、工、贸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形成大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现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不断拓宽加工领域,逐步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推广应用高效分离、节能干燥、食品生物工程、非热杀菌等先进技术,开发健康、营养、保健、方便食品。加快高新技术在绿色无公害食品加工中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使用已经认证和推荐使用的绿色专用生产资料。加强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改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条件,对于宿迁高新区内已经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要提升其产品绿色等级和规模,尚未生产绿色食品的要引导鼓励企业按照标准质量要求向绿色食品生产发展。3、电子信息产业。以高新区现有北斗星通、京东商城等骨干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相关项目;重点发展多系统兼容互用、全息导航地图获取融合与更新、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云计算、物联网、网上商城等行业,使工业和信息深度融合,开展“两化融合”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的“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培育骨干企业达到10家以上,建成具有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有特色优势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以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产业园为核心,以车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3G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汽车信息服务产业关键技术,积极开发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汽车导航多媒体电子和软件等产品。面向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针对特殊车辆监控管理管控管控服务的综合位置信息服务,实现车辆位置查询、远程防盗追踪、轨迹记录、智能调度等功能。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和转型升级,形成以“前装+后装+出口”为业务模式的汽车电子与导航板块布局。力争将产业园建成国内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汽车电子与导航产品自主化研发与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产业。以京东商城(宿迁)信息科技园为核心,围绕全国客服中心、信息研发处理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物流管理管控管控中心等四大中心,加快推进京东商城电子商务整体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解决商品交易中的海量数据计算及利用、商品精细化管理管控管控等问题,打造集信息展示、电子交易、电子结算、贸易融资、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商务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全省信息服务业示范区,提高宿迁电子商务发展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度。专栏1宿迁高新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以京东商城(宿迁)信息科技园为核心,创建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营造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积极构建和完善交易服务、支撑服务和衍生服务等服务体系,打造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建立同城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IT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或商家提供在线供应链管理管控管控;在全市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型产业中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综合竞争力。专栏2宿迁高新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工程支持京东商城(宿迁)信息科技园成立产学研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创新环境,在电子商务聚集区形成创新激励效应、创新溢出效应、创新学习效应、技术积累效应及创新成本和风险降低效应,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技术应用与商务模式创新的有效结合。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解决商品交易中的海量数据计算及利用、食品冷链物流、商品精细化管理管控管控等问题。应对大数据的挑战和机遇,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链、商务地理信息系统、商品服务追溯系统Q强化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高新区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展以北斗为核心的多系统兼容互用、全息导航地图获取融合与更新、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位置服务系统及终端性能的测试监测与评估等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加密与认证、信用管理管控管控和供应链与物流等关键技术和环节,研究制定物品编码、电子订单、信息交换、业务流程等电子商务关键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完善电子商务产业统计体系,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监测系统。(三)突出企业创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集聚政策、平台、人才、相关相关项目等资源,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力争形成由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相关项目。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把“引高引新”放在第一位,围绕有科技创新能力、有主导拳头产品、有强大吸纳和辐射效应的相关相关项目为目标,集中精力,突出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相关相关项目,快速集聚一批高新科技相关相关项目、新兴产业相关相关项目、主导产业链相关相关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展创新驿站试点工作,积极融入国家创新驿站工作体系,增强技术相关相关项目的承接能力。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和战略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开展专利分析、产业研究、相关相关项目规划等推动高水平相关相关项目引进的各项工作。紧密跟踪国际前沿动态,抓住跨国公司部分高端价值环节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关注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积极争取引进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和区域营销中心。每年力争新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相关项目不少于10个,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大力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进一步加大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尽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旗舰型的科技企业,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鼓励大型企业积极“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力争通过海外上市等手段吸纳国际资本,抢占产业制高点。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级各类科研相关相关项目,申报国内外专利,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的制定,鼓励宿迁本土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提升宿迁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和影响力。着力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相关相关计划相关相关项目,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的创新型企业,促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高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引进培育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科技咨询、信息情报、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梳理国内外先进专利成果,选取适合在宿迁进行产业化的技术相关相关项目在高新区落地,并提供中试和推广等服务。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将企业创新需求、资金配套、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四)突出创业环境,加快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整体推动宿迁高新区创新环境建设,构建知识、人才、资本、商务环境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多元创新主体合作的局面,全面打造宿迁“创新极二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宿迁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强重点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力度,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创业孵化的核心区。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一批功能定位明确、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管理管控管控咨询、知识产权代理等中介机构,为共性关键技术转移、扩散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加快建立“创业导师”制度,组织园区内外的成功企业家提供包括技术、管理管控管控、财务、人员等方面的创业管理管控管控指导,为创业期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工落实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进观念创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树立“一个领军人才和一个优秀团队可以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理念,实施“以人引项、以项带群”和“科技领军人才”相关相关计划,突出引进海内外创业领军人才和由技术领军人才、经营管理管控管控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等组成的综合型团队,积极营造科研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公共服务、风险投资、产业集聚、人居生态等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创业生态”环境。创新高层次人才引培养激励制度。参考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做法,在落实宿迁市“1+6”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在宿迁高新区实行人才特区政策,在资金奖励及财政扶持、股权激励、人才兼职、居留与落户、医疗住房、配偶安置等方面全方位实行特殊政策支持。对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相关项目、重大建设工程相关相关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探索由宿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关相关项目统筹资金给予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