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AQ-3059.docx

    • 资源ID:1431656       资源大小:336.29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AQ-3059.docx

    ICS13.100CCSB09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30592023化工企业液化燃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2023T2-20发布Specificationforsafetymanagementofliquefiedhydrocarbonstoragetankfarmofchemicalindustrialenterprises2024-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目次前言H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体要求45 规划布局与总图布置56 设计要求56.1 1工艺56.2 设备66.3 罐区布置86. 4结构及耐火保护96.5 供电安全及防雷防静电接地96.6 自动控制106.7 消防106.8 数字化管理117关键设备及材料采购117. 1采购过程要求117.2物资检验及监造18施工质量管理128. 1基本要求128.2技术准备128. 3材料和设备验收138.4施工质量及验收139试车投用149. 1生产准备149.2 投用前安全检查149.3 投用前检测分析149.4 单机试车149 .5联动试车159.6投料试车1510运行管理1510 .1一般要求1510.2 物料性质指标与控制1510.3 运行维护1610.4 检验检测1610.5 其他操作要求1711 检维修管理1712 应急管理171.1 1一般要求171.2 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应急广播管理181.3 应急响应18附录A(规范性)全压力式液化燃储罐注水系统设计规定19本文件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业务管理、政策法规司统筹管理。本文件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技术归口及咨询。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兰州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如君、于国鹏、舒小芹、赵晓静、杨国梁、李少鹏、韩钧、王占宇、多英全、黄兰、吴昊、褚云、张旭旭、蒋军成、王玮玺、绪军、戴琴荣、吕强、元少啊、李成凯、宗立达、张力、张悦、郑学鹏、曾小军、杨锋、王春领、赵栓柱刘博、王学岐、王振坤、刘永强、郎需庆、杨新和、李文堂、葛保锋、陈红捷、赵凌智、宋斌、庞东、吴惠萍、郑建华、周宁、万收兰、苏苗、王文春、曹颖、洪洋、武铜柱、何龙辉、蔡明锋、王学军、牛来平、娄仁杰、王睿博、王金良。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化工企业液化烧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化工企业厂区内液化烧储罐区总体要求、规划布局与总图布置、设计、关键设备及材料采购、施工质量管理、试车投用、运行管理、检维修管理、应急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化工企业(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厂区内新建、扩建或改建液化煌储Si区及在役液化烧储罐区的安全管理。本文件不适用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天然气液化工厂、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燃储存区、油气田及净化处理厂液化燃储罐区、煤层气制1.NG储罐区、港口液化烧储罐区,以及城镇燃气供应站、1.PG/1.NG加气站等液化燃储存区的安全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0压力容器GB/T3215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GB/T3965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GB/T4213气动调节阀GB/T12337钢制球形储罐GB/T13927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T20322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往复压缩机GB/T20801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5140无轴封回转动力泵技术条件(11类)GB/T25357石油、石化及天然气工业流程用容积式回转压缩机GB/T26978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低温液化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T34875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GB36894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94球形储罐施工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AQ30592023GB5017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5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50650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T50779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GB/T50938石油化工钢制低温储罐技术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8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GB51156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GB/T51296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HG20231化学工业建设项目试车规范NB/T47018.2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钢焊条NB/T47042卧式容器SH/T3006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SH/T3007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9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3012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T3059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规范SH/T3108石油化工全厂性工艺及热力管道设计规范SH3136液化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D7005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一一工业管道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液化煌Iiquefiedhydrocarbon在15°C时,蒸气压大于0.1MPa的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来源:GB501602008(2018版),2.0.193.2液化石油气liquefiedpetroleumgas;1.PG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经压缩或冷却后为液态的C、C1及其混合物。来源:GB501602008(2018版),2.0.203.3厂区plantarea工厂围墙或边界内由生产区、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区及生产管理区组成的区域。来源:GB501602008(2018版),2.0.23.4防火堤firedike用于常压易燃和可燃液体储罐组、常压条件下通过低温使气态变成液态的储罐组或其他液态危险品储罐组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液体外流和火灾蔓延的构筑物。来源:GB503512014,2.0.33.5罐组agroupofstoragetanks布置在一个防火堤内的一个或多个储罐。来源:GB501602008(2018版),2.0.243.6罐区tankfarm一个或多个罐组构成的区域。来源:GB501602008(2018版),2.0.253.7液化攵电储罐区IiqUefiedhydrocarbontankfarm由液化燃储罐及其泵组、压缩机等配套设施构成的区域。3.8压力式储罐pressurizedstoragetank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罐顶表压)的储罐。注:本文件所涉及的压力式储罐包括全压力式储罐和半冷冻式储罐,不包含覆土式储罐。3.9全压力式储罐fullypressurizedstoragetank在常温下盛装液化燃的压力式储罐。3.10半冷冻式储罐semi-refrigeratedstoragetank在储存温度低于常温且高于储存介质的常压沸点下,盛装液化燃的压力式储罐。3.11全冷冻式储罐fullyrefrigeratedstoragetank在低温常压下盛装液化烧的储罐。注:本文件仅指全容罐和薄膜罐。3.12全容罐fullcontainmentstoragetank由内罐和外罐组成的储罐,其内罐和外罐都能适应储存低温冷冻液体,内外罐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罐顶由外罐支撑,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内罐储存低温冷冻液体,外罐既能储存冷冻液体,又能限制内罐泄漏液体所产生的气体排放。3.13薄膜罐membranetank金属薄膜内罐、绝热层及混凝土外罐共同形成的复合结构。金属薄膜内罐为非自支撑式结构,用于储存低温冷冻液体,其液相荷载和其他施加在金属薄膜上的荷载通过可承受荷载的绝热层全部传递到混凝土外罐上,其气相压力由储罐的顶部承受。来源:GB511562015,2.0.15,有修改3.14操作基准地震operatingbaseearthquake;OBE不会造成系统损坏、不影响系统重新启动并继续安全运行的最大地震。注:该级别的地震作用不会损害储罐系统运行的完整性,能够保证公共安全。来源:GB511562015,2.0.17,有修改3.15安全停运地震safeshutdownearthquake;SSE不会造成系统基本功能失效和破坏的最大地震。注:该级别的地震作用可能会造成装置和储罐的局部永久性损坏,但不会破坏系统的完整性。来源:GB511562015,2.0.18,有修改3.16安全停运震后余震aftershocklevelearthquake;A1.E安全停运地震发生后产生的余震。注:该级别的地震再发生作用时仍不会破坏系统的完整性。来源:GB511562015,2.0.19,有修改3.17紧急切断阀emergencyshutoffvalve安装在储罐底部的液相进出口工艺管道上,专用于防止储罐超装或当罐区内发生火灾、泄漏等事故时,能够快速手动、自动切断和隔离物料的开关阀。4总体要求4 .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液化燃储罐区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液化燃储罐区的企业应对储罐设计、采购、施工、验收、运行、检维修等全过程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并开展液化烧储罐区各阶段风险分析,基于风险分析结果和本质安全的原则制定有效防控措施。4.2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液化烧储罐区投用前应按要求接入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43企业应采取物理隔离、电子围栏、人员定位或其他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液化燃储罐区。4.4 液化烧储罐区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文件外,还应符合GB/T20801、GB50160、GB50984、GB50058、SHT3007>SH3009、SH3012、SH/T3059、SHT3108>SH3136及其他有关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4.5 液化燃储罐区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应满足GB36894、GB/T37243中规定的个人风险及社会风险的要求。4.6 新建液化烧储罐应根据生产需要和风险评估,确定液化烧储罐区储罐选型,采用全冷冻式储罐、压力式储罐、覆土式储罐等,并满足以下要求:a) 压力式储罐单罐容量不应大于3000m3;厂区内全冷冻式储罐单罐容量不应大于或等于50000m2,确有需要单罐容量大于或等于5()000m3时,储罐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结构:b) 对于每一种Cz类液化烧,当其年加工量或周转量小于或等于100万吨/年时,压力式储罐总容量不应大于12000相,选用的压力式储罐总数量不应多于6个;c) 对于每一种C2类液化烧,当其加工量或周转量每增加100万吨/年(含小于100万吨/年)时,压力式储罐容量增加量不应大于12000112,增加的压力式储罐数量不应多于4个;d) 当液化石油气类液化烧采用压力式储罐时,每一品种设计储存天数应按照SH/T3007规定的下限值取值。4.7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液化点压力式储罐应减少开口数量。4.8 覆土式储罐的设计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同时材料、制造、防腐保护、验收、检验、监测应满足TSG21等标准的相关要求。4.9 全冷冻式储罐基础、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安全等级应为一级。4.10新建液化烧储罐区的设计应数字化交付。在役的液化烧储罐区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数字化管控措施。4. 11新建液化燃储罐区设计阶段应开展危害分析如过程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IiAZOP)等,分析团队至少包括组长、记录员、工艺设计/技术人员、仪表/设备工程师、现场技术人员、安全工程师等,组长应具备高级技术职称或拥有10年及以上相关领域设计、工程咨询或生产经验,并主持过至少3项相关领域的危害分析工作。5. 12液化烧储罐区的工艺、设备变更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工程设计综合或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应及时对变更内容开展液化是储罐区的危害分析。6. 13在役液化燃储罐区应根据生产运行和设备现状适时开展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当安全风险不可接受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采取措施后仍达不到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应予以停用。5规划布局与总图布置7. 1新建液化烧储罐区规划选址时应根据企业及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类别,结合周边环境、风向与地形等自然条件合理确定。7.2 新建液化燃储罐与相邻工厂或设施、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距离应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7.3 新建液化烧储罐区应在项目前期阶段按照GB36894、GB/T37243开展定量风险评价,并将结果应用于项目规划设计。7.4 现场机柜室的设计应满足SH/T3006的要求;厂区内的人员集中建筑物应评估液化点的蒸气云爆炸危险源(VCE)影响,当需抗爆设计时,应符合GB/T50779的规定。6设计要求6.1工艺8. 1.1液化点压力式储罐的设计要求如下。a) 新建储罐下部进、出物料管道上靠近储罐的第一道阀门应为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不应用于工艺过程控制,应按动力故障关设置,且应设置远程控制功能和手动执行机构(如手轮等),手动执行机构应有防止误操作的措施。b) 物料储存温度小于OC的新建储罐,底部开口与紧急切断阀之间法兰公称压力不应低于PN50,应采用带颈对焊钢制突面或凹凸面管法兰。采用突面法兰时应采用带内外加强环形缠绕式垫片,采用凹凸而管法兰时应采用带内加强环型缠绕式垫片。紧固件应采用专用级。c) 物料储存温度大于OC,且进出料口在下部的全压力式储罐,容积大于100rn3时应设注水设施(工艺介质有特殊要求不能注水的除外),容积小于或等于100nl3时应经过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设注水设施。注水设施应有防止液化点窜入上游注水系统的措施,注水系统设计按附录A执行。<1)有切水需求的液化烽储罐应采用由自动切水器和污水收集罐组成的密闭切水系统,自动切水器排出的污水应经污水收集罐,闪蒸、分离脱除燃类后再排人全厂污水系统,闪蒸气应排入安全泄放系统。全年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OC的区域,液化燃储罐底部切水线应设置伴热。6.1.2当安全泄放系统出现故障或检维修时,储存有物料的液化燃储罐应保证有可靠的安全泄放措施。6.1.3液化烧全压力式储罐、半冷冻式储罐的罐本体或气相连通平衡线应设有超压安全排放系统功能的泄压调节阀,此泄压调节阀应具备远程控制和就地控制功能。1.1.4 液化烽泵应设置远程停泵功能,泵出口应设置止回阀,并在泵出口设置远程切断阀。1.1.5 液化燃含有易自聚不稳定的二烯燃等物料时,应采取防止生成自聚物的措施。1.1.6 储存易氧化、易聚合不稳定的液化燃时,应采取补氮措施。1.1.7 液化燃管线上用于吹扫和置换的永久性连接点应设双阀,双阀间同时应设置单向阀、导淋和盲板。液化烧管线放空放净处应设双阀或单阀加封堵设施。1.1.8 丁二烯物料采用压力式储罐储存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 储罐应定期检测氧含量、聚合物含量、阻聚剂含量,防止聚合物聚集;b) 控制储存系统中气相氧含量,聚合级不应大于0.2%,工业级不应大于0.3%;c) 管道应减少导淋、盲段等死区;d) 储存周期在两周以下时,储罐应设置水喷淋冷却系统,或者设置冷冻循环系统和阻聚剂添加系统;储存周期在两周以上时,储罐应设置冷冻循环系统和阻聚剂添加系统:e) 储罐及管道安全阀前应设爆破片和压力仪表,储罐的安全阀出口管道应设氮气连续吹扫或采取储罐压力高高联锁氮气吹扫:f)储罐储存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9,并设置高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措施。1.1.9 液化燃装卸应采用具备锁定、防脱落和脱落自封闭功能的专用接头。2. 2设备6. 2.1全冷冻式储罐7. 2.1.1全冷冻式储罐的设计、制造及检验要求应符合GB/T50938、GB/T26978的规定。8. 2.1.2全冷冻式储罐的选材应根据储罐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特性和操作特点等)、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与介质的相容性和物理性能)、储罐的建造工艺以及经济性综合考虑。所用材料应符合材料标准的规定,并有质量证明文件。9. 2.1.3全冷冻式储罐的设计载荷应包括规范规定的在全生命周期内所应承受的载荷及其组合。10. 2.1.4全冷冻式储罐的罐底、罐壁、吊顶或罐顶应进行绝热设计。绝热设计除满足储罐设计蒸发率外,罐底绝热层应满足各设计工况下抗压强度要求。6.2. 1.5新建全冷冻式储罐内罐罐壁高度应满足正常操作和操作基准地震(OBE)、安全停运地震(SSE)情况下液体晃动波高的要求,不应小于以下高度的较大值:a) 设计液位+300mm;b) 储罐最大正常操作液位+OBE工况下液体晃动波高+300mm;c) 储罐最大正常操作液位+SSE工况下液体晃动波高。6. 2.1.6新建全冷冻式储罐不应在罐壁或底板上开孔。7. 2.1.7钢制双壳全冷冻式储罐的设计要求如下。a)内罐和外罐应分别依据最低设计金属温度选材,最低设计金属温度应按最不利的工况确定。b)新建储罐内罐和外罐之间及储罐系统与附属结构间应采用柔性连接。确需设置固定连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连接结构应适应内罐与外罐之间的热胀冷缩和液体静压力的作用;2)连接结构应采取隔热措施;3)内罐吊顶开孔和外罐罐顶开孔之间的连接,应适应内外罐顶之间的相对位移,穿过吊顶的开孔应能自由移动。c) 环梁区域的热工设计应使环梁以下罐底板或衬板的温度不低于其最低设计温度。钢制全容罐的二次隔离层应能够长久有效隔离冷介质对储罐基础的影响,当无法满足此要求时,基础应按照低温工况进行设计。d) 新建储罐基础的允许沉降量要求如下:1)储罐基础沉降整体倾斜差不应大于2倍储罐直径除以1000;2)储罐边缘至中心不均匀沉降量差,不应超过储罐半径除以300;3)沿罐壁圆周的环向不均匀沉降差(周向沉降),每10m圆周弧长内不应大于6mm;4)基础可接受的均匀沉降量数值,尚应根据储罐系统及相邻部件上的管道和结构连接决定。6.2.1.8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的设计要求如下。a) 当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的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一40C时,混凝土构件应采用低温环境混凝±,构件当中的钢筋低于一40C时,应采用低温钢筋。低温环境混凝土和低温钢筋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b) 暴露于大气的混凝土储罐外壁应有防腐性能,穹顶应有防水和防腐性能。c) 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应进行正常操作、停产检修、抗震、火灾、泄漏和施工等工况的设计。d) 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应进行OBE、SSE和安全停运震后余震(A1.E)的抗震设计,OBE工况下所有构件应保持弹性。e) 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钢穹顶设计应进行施工阶段的几何非线性的整体稳定分析。f)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外罐壁泄漏工况设计应计入混凝土开裂后的材料非线性。g) 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在OBE工况下,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应符合GB550032021中5.2.3的规定。h) 混凝土全冷冻式储罐基桩水平承载力计算应计入以下的影响:1)应分析土体叠合效应对基桩的不利影响;2)|当桩顶采用隔震支座时,基桩不考虑承台约束效应且应计人隔震支座在大变形下产生的重力二阶效应对基桩水平承载力降低的影响。i) 当采用高桩承台时,桩基础露出地面部分应按柱设计,基桩不考虑抗震承载力提高且应计入高出地面部分水平力产生的附加弯矩对基桃水平承载力降低的影响。6.2.2压力式储罐6.2.2.1球形储罐选材除应符合TSG21、GB/T12337等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外,对低温低合金钢制球形储罐,还应根据设计条件、材料特性和本质安全等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除球壳、接管、法兰等材料应适用于液化烧介质外,螺柱、支柱等材料都应耐液化烧储罐区的大气腐蚀,操作平台和梯子、扶手尚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防腐措施或选用耐腐蚀材料。6.2.2.2卧式储罐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应符合TSG21、NB/T47042的有关规定。6.2.2.3球形储罐用焊条应进行复验,其中扩散氢含量应按批号复验。扩散氢试验方法按GB/T3965规定进行,应使用水银法和热导法等方法,扩散氢含量应符合NB/T47018.2相关规定。6.2.2.4当液化危中含有硫化氢可能造成应力腐蚀时,新建储罐不应选用低合金高强钢;如确需采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不小于540MPa的低合金高强钢,则液化垃中硫化氢含量不应大于20mg/kg。6.2.2.5对于介质可能含有硫化氢的新建低合金钢制液化燃储罐,应进行焊后热处理。6.2.2.6新建1.PG储罐应按含硫化氢进行设计,当设计条件明确物料组分不含硫化氢时除外。6.2.2.7新建储罐管口采用法兰连接时,应采用带颈对焊钢制突面或凹凸面管法兰。法兰连接结构(法兰、紧固件、垫片)应符合TSG21和相应国家、行业标准要求,不应采用与储存介质不相容的垫片材料。6.2.2.8新建球形储罐壳体开孔应采用整体补强结构。6.2,2.9球形储罐支柱上耐火层不应覆盖通气口。6.2.2.10新建液化燃压力式储罐的设计文件应包括风险评估报告。6.2.3泵和压缩机6.2.3.1液化燃离心泵应按照GB/T3215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轴封应按照GB/T34875设计、制造和检验。6.2.3.2液化燃储罐区离心泵应采用双机械密封,轴封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泵最大入口压力。新建液化烧罐外泵应配置轴温、振动检测仪表和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当安装空间不受限时,在役液化烧罐外泵应配置轴温、振动检测仪表和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当安装空间受限时,应规定振动和轴温检测点,供巡检人员定期检测。6.2.3.3新建全冷冻式储罐罐内泵和罐外泵应选择立式潜液泵。6.2.3.4立式潜液泵应设置轴振动、泵井液位,以及低流量等联锁保护和电机过载保护。6.2.3.5当介质为极度或高度危害时,应选择无轴封泵,并设置相应的轴承状态监测、电流保护、泄漏监测等安全保护装置。无轴封泵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GB/T25140要求。当无轴封泵输送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应选择双机械密封的离心泵。6.2.3.6新建液化燃储罐区制冷压缩机优先选择螺杆式,其设计、制造和检验应符合GB/T25357的相关规定。6.2.3.7新建液化燃储罐区蒸发气压缩机选择往复式压缩机时,其设计、制造和检验应符合GB/T20322的相关规定,并应配置在线状态监测系统。6.2.3.8往复式压缩机应设置排气温度、进气压力、机身振动、润滑油压力等联锁保护。6.3罐区布置6.3.1设备及管道布置液化燃储罐区的设备及管道布置应满足GB50160、SH3012等有关要求6.3.2消防扑救场地当液化烧储罐顶平台高度超过24m时,储罐周围应设置不小于2011×10m(含道路)的消防扑救场地,消防通道、转弯半径、路面宽度等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6.3.3液化烧泵和罐组附属压缩机布置6.3.3.1除工艺操作有特殊要求或受自然条件限制影响等因素外,液化燃泵和罐组附属压缩机应露天或半露天布置。6.3.3.2当液化燃泵和罐组附属压缩机在封闭厂房内布置时,封闭厂房内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除用于收集地面污水雨水的排水沟和排水口外,新建液化燃储罐组不应设地坑和地沟,在役罐组地面设有地坑或地沟时,应有防止可燃气体积聚的措施。6.3.3.3除罐内泵外,液化燃压力罐组专用泵应布置在防火堤外,与液化燃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6.3.3.4新建液化燃泵不应布置在管廊下方,泵体外缘距管廊垂直投影外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o6.3.4管廊布置6.3.4.1新建管廊不应环绕罐组布置,当管廊顶层高度大于6m时不应三面围绕罐组布置。6.3.4.2新建管廊不应沿罐组长边两侧平行布置。6.3.4.3新建全厂公共管廊与储罐间距不应小于7.5m,不应穿越液化烬罐组与其专用泵区之间的区域。6.3.5管道材料及连接方式6.3.5.1液化燃管线的材料选用应满足GB/T20801.2的相关限制要求。6.3.5.2新建储存乙烯、乙烷等C2类液化燃储罐组用地红线边界阀组内的液相工艺物料管道及其组成件的设计温度下限不应高于储存介质的常压沸点温度。6.3.5.3发生液化垃泄漏的管道再次投用前,应按照TSGD7005的相关要求重新进行评估,不满足使用要求的管道应予以更换。1.3.5.4 液化燃管线上的阀门不应采用对夹连接方式。阀门的阀杆应设置防吹出结构。1.3.5.5 低温液化燃管道带有密闭阀腔的阀门应为带有阀腔泄压机构的阀门,泄压方向应满足工艺要求。6 .3.5.6液化烧设备和管线上的DN50及以下的分支连接件应选用支管台或三通连接形式。7 .3.5.7新建储罐下部进、出物料管道上靠近储罐的紧急切断阀的阀体应采用锻件,阀体应进行100%无损检测和100%压力试验。6. 4结构及耐火保护7. 4.1全冷冻式储罐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6.2.1.8的相关规定。8. 4.2全冷冻式储罐地基基础施工图,应进行施工图审查。6.4.3 全冷冻式液化燃储罐首次投用满1年、2年、3年时,应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在储罐运行过程中,发现罐体或基础存在异常现象,应立即对基础进行检测。6.4.4 全冷冻式储罐基础应设置沉降观测点,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测量,及时掌握储罐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如有异常应停止生产,设置安全警戒,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6.4.5全冷冻式储罐地震反应谱按下列要求确定;a)OBE水准地震应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重现期475年)、阻尼比为5%的反应谱表示的地震动,且其反应谱不应小于GB50011及GB18306规定的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地宸所对应的值:b)SSE水准地震应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重现期2475年)、阻尼比为5%的反应谱表示的地震动,且其反应谱不应小于GB50011及GB18306规定的所在地区的罕遇地震所对应的值;c)A1.E水准地震的反应谱加速度值应为SSE反应谱加速度值的一半;d)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应不小于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65%。6.4.6 对处于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隔震系统应进行防火设计。6.4.7 液化烧储罐区,至少以下钢结构构件应覆盖适用于烧类火灾的耐火层,覆盖耐火层的钢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a) 液化燃储罐附属钢结构中支撑液化燃管道和设备的梁、柱、承重斜撑。b) 处于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液化煌管架,其地面以上9m内的支撑管道的梁、柱、承重斜撑,以及下部设有液化燃泵的管架,其地面以上10m范围的梁、柱、承重斜撑。6.4.8 距离压力式储罐、泵、换热器等液化点设备小于或等于30m范围内的新建管廊支架的梁、柱、承重斜撑整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6.5供电安全及防雷防静电接地6.5.1 新建液化燃储罐区消防低压用电负荷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设置双电源切换装置或系统。设有进线、分段电源切换系统的低压配电装置,不能作为最末一级双电源切换装置。6.5.2 5.2新建液化燃储罐区内消防用电负荷及紧急切断阀等的电源电缆在防火堤外时,应采用埋地或充砂电缆沟敷设,确需地上敷设时,应采用耐火电缆敷设在专用的电缆桥架内,且不应与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管道同架敷设。在防火堤内时,应采用埋地敷设,出地面至用电设备的部分电缆,应采用耐火槽盒或保护钢管接至用电设备,保护钢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6.5.3 新建液化燃储罐区应设置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并采用集中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Inino6.5.4液化燃储罐区应装设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6.5.5新建球形储罐罐体的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4处,在罐底处设置断接卡,并应确保柱腿进行防火处理后的电气连通性。罐顶平台的灯具应有防雷保护措施,并符合GB50650的相关规定。6. 5.6新建全冷冻式储罐外罐为混凝土时,罐顶应设置接闪网,从罐顶中心向四周布置成环形网格,环间间距不应大于5%圆心向外幅射接闪线间的角度不应大于10°o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4根,间距不应超过12mo当罐高超过3Om时,应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设水平接闪带,并与引下线相连。6.6 自动控制1. 6.1液化是储罐区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安全仪表系统(SIS)、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GDS)应分别独立设置。2. 6.2新建液化燃压力式储罐液位仪表应按2套连续测量液位仪表和1个高高液位开关,或3套连续测量液位仪表进行设置。液化烧压力式储罐应设置高液位报警、低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和低低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应联锁关闭储罐进料紧急切断阀。6. 6.3当有可靠的气源时,新建液化燃储罐区的储罐紧急切断阀应选用气动紧急切断阀:当无可靠气源时,紧急切断阀应采用配置蓄能器的液压执行机构。7. 6.4新建罐区压力式储罐紧急切断阀的阀体应采用火灾安全型,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机构及电气元件(如电磁阀等)应设置防火措施。泄漏等级应至少达到GB/T13927中I)级或GB/T4213中V级的规定。8. 6.5新建罐区压力式储罐的紧急切断阀及储罐本体仪表应采用耐火电缆。仪表接线箱应安装在防火堤外。9. 6.6液化燃储罐区应按照GB/T50493的要求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10. 6.7新建罐区压力式储罐的紧急切断阀应设现场操作开关,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手动关闭紧急切断阀。现场操作开关应设置在防火堤外,且距离紧急切断阀、泵的距离应大于15m。6.7 消防6.7.1液化燃储罐区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系统及移动式灭火器等设施,并处于可用状态。消防系统的设置情况应满足GB50160、GB50974等规范的相关要求。6.7.2用于保护液化烧压力式储罐、钢制外壁的全容罐、液化烧泵及压缩机等火灾危险性高的工艺设备的水炮,应确定水炮射流不被遮挡。当射流被管廊、其他设备等遮挡时,应采取高架遥控炮、调整水炮位置等措施确保水炮可有效覆盖被保护设备。6.7.3距离液化燃压力式储罐、泵、换热器等液化烧设备小于或等于30m范围内管廊上的液化烧和其他可燃易燃介质管道,应在消防炮的覆盖范围内。6.7.4 全冷冻式储罐采用钢制外壁的全容罐时,消防设计要求如下:a) 罐顶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41.min-m2,罐壁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2.51./minm2;b) 罐顶物料进出口阀门、安全阀、泵口法兰等重要阀门和设备法兰口处应设置水喷雾保护;供水强度不应小于20.41./minm2;c) 储罐的移动消防冷却用水量不应小于801.s,覆盖范围应覆盖罐顶;d) 储罐应在罐内泵出口平台设置火焰探测器,其报警信号应联锁启动相应储罐的水喷雾系统;罐外泵设置水喷雾系统时,应在泵出口附近设置火焰探测器,其报警信号应联锁启动相应水喷雾系统;e) 相邻储罐的消防设计应满足GB51156的相关要求。6.7.5 新建液化堤泵区应设置火焰探测器。新建液化烽压力式储罐应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6. 7.6液化燃储罐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满足GB50116的相关要求,储罐区四周道路路边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并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系统。6.8数字化管理6.8.1 新建液化燃储罐区数字化交付应符合GB/T51296相关要求。数字化交付信息应满足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质量要求,其内容应与交工资料所对应的部分一致,接收方应提供数字化交付策略和交付基础,协调和管理工程数字化交付工作,验收交付方所移交的交付信息。6.8.2 8.2数字化交付信息应定期维护,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数字化信息。6.8.3 新建液化烧储罐区应对火灾探测器、雨淋阀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等关键设备及消防设施实时采集相关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6.8.4 新建液化燃储罐区应依托园区或企业自建的虚拟现实(VR、MR)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开展火灾模拟救援、消防预案动态化模拟等工作。7关键设备及材料采购7.1采购过程要求7. 1.1对液化烧储罐区的A类、B类物资招标采购时应采用综合评标法,评分标准应包括技术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业绩等权重,技术标权重在整个评标中占比不低于60%。A类、B类物资如下。a)A类物资包括:高强钢储罐罐板、低温容器用9Ni钢板、低温容器、气化器、换热器、In类压力容器、全冷冻液化烧储罐、全冷冻液化烧储罐罐内泵、全冷冻液化烧储罐罐外泵、蒸发气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紧急切断阀等。b)B类物资包括:管道及管件、阀门、换热器配件、机泵、电机、压力仪表、温度仪表、液位仪表、减压阀、除A类物资以外的压力容器及其用钢板等。7 .1.2采购方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供方具有良好业绩和质量保证体系,交付物技术要求及供方质量保证责任、产品包装与运输、验收等相关要求。8 .1.3供方应具备相应产品的生产经营资质证书,并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1.4供方应完全响应设计技术文件要求,如有技术偏离应得到设计书面

    注意事项

    本文(《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AQ-3059.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