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关党委2024年党建工作要点(含工作清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docx
-
资源ID:1432429
资源大小:15.3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校机关党委2024年党建工作要点(含工作清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docx
高校机关党委2024年党建工作要点(含工作清单)为做好2024年机关党建工作,根据学校党委总体部署和年度工作要点,遵照2024年学校下达的机关党委重点工作责任书,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机关党建工作要点。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师生”三项核心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着力点,进一步推进“政治型、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以机关高质量党建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二、主要任务机关党委以“强化三个引领、实施三项工程、提升三种效力”为载体,统筹指导各党支部党建工作,全力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一)强化“三个引领”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工作首位,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政治责任,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促发展的作用,以促进党建和业务融合为主基调,在谋划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1.强化政治引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紧密围绕校党委工作部署,强化推进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机关各项工作。突出抓好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宗旨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2.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学铸魂,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读书班、支部书记领题调研、党员干部讲党课等学习制度,切实提高理论学习质量。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招实效。突出抓好青年党员理论学习,通过机关青年读书分享会、青年大讲堂、青年干部培训营等形式,建立青年学习矩阵,全力推动机关青年党员成长成才。3强化制度引领。全力抓党建制度执行,扎实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规程。不断强化纪律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以及机关党委各项制度规定,引导广大党员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红线,推动用制度管人、以制度律己、按制度办事蔚然成风。(二)实施“三项工程”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的工作导向。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支部组织力;加强党支部创优争先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形成党建品牌,以特色化建设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1.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对标“七个有力”和“四强”党支部建设要求,健全完善党支部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提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质量,充分利用智慧党建系统,认真落实“9+X”制度,不断推进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提升机关治理能力、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 .实施提亮增色工程。以“一支部一靓点”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党建创新揭榜挂帅“书记项目”和“党建+”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形成支部特色党建品牌。开展“两优一先“、最佳党日活动等评选,形成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示范亮点。3 .实施提能增技工程。抓好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定期开展党务培训、业务学习,帮助党员干部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三)提升“三种效力”巩固“创新型党委、服务型支部、先锋型党员”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机关凝聚力、服务力和战斗力。1.提升机关凝聚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倾听党员意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建言献策等活动,发挥党员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机关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党员参与度和向心力。认真做好谈心谈话和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排解负面情绪、增进团结和谐、激励干事热情。不断丰富支部文化活动,增强机关活力和凝聚力。4 .提升机关服务力。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学联建联促”活动,通过理论联学、工作联动、难题联解、发展联抓等形式,形成特色化、常态化、长效化联建共建机制,促进机关工作与学院工作互联互通,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不断提升机关服务力。5 .提升机关战斗力。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行动,从宗旨意识、工作作风、纪律规矩等方面深入进行问题查摆。建立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加快机关作风转变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机关。三、有关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6 .加强督促指导。机关党委全程监督指导,积极推广党支部创新举措,搭建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7 .注重宣传报道。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专栏等阵地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支部工作和活动进行及时宣传报道。机关党委2024年支部党建工作清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国正处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跃升阶段,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的重大突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科技、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贯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更加依赖基础前沿领域的交叉、融汇,更加依赖产学研用融通创新、跨界合作。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科技、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链条上环环相扣、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重要环节,虽然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导向,但都是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决定着科技创新的供给质量。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科技、产业创新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创新与优化组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培育土壤、创造条件、提供动力,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科学发现在科技创新链条上是“从O到1”的阶段,其价值导向是“真实性”。科学是指反映现实世界有关物质、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现象相互关联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化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往往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通过观测、假定、实验、验证揭示出自然界固有的,但尚未被知晓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科学家作为主体认识自然界客体的探索过程,其研究目标、方法和路径具有不确定性。科学发现是被验证了的知识体系,包含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等逻辑工具,是“规律”形态的知识生产力。人类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科学发现的主要特征是客观实在性、逻辑完备性、结构完整性和发展动态性。科学理论总是不断地被验证、修改甚至被否定,使得被验证了的科学知识具有累积性。科学革命是科学思想的飞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重大科学发现的产生,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持续积累,历经艰辛的探索过程,才能从量变引起质变。科学发现为技术发明、工程科技、产业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是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源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往往会导致相关领域技术突破的涌现,进而传导到更广泛的工程化、产业创新之中。我们要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学高峰,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强国建设奠定知识根基。技术发明在科技创新链条上是“从1到10”的阶段,其价值导向是“有效性”。技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技术发明往往基于显性或隐性的科学规律,依靠科学发现和经验累积推动。技术革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手段的飞跃,源于人类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科学理论的创造性应用,表现为技术的集群式发明与创新,促进重大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奠定技术基础。技术发明缘起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旨在探究新技术、研制新工具、创造新产品。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技术发明可以反哺科学发现,为其提供实验条件,二者之间是一种“道”与“术”的关系。技术发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导向性、结构规范性和功能变革性。每个时代的技术发明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密切相关。技术发明是工程科技、产业创新的先导。技术发明在本质上就是直接的生产力,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手段。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产生,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产业模式,创造新产品、产生新业态、引发新需求。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迭代升级。我们要加强技术科学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成为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为应对大国科技竞争提供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撑。工程科技在科技创新链条上是“从10到100”的阶段,其价值导向是“实用性”。工程科技介于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社会领域之间,使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经济社会的现实约束下实现实用化。工程科技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是将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的媒介和载体,是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成果的集成转化利用。工程科技以应用为导向,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纵观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正是通过工程科技实现了产业变革。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机械化,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电气化,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信息化,以人工智能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智能化,都是通过工程科技架起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连接的桥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我们要贯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研制、产业发展,努力锻造精品工程,以战略性工程和产品牵引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载体,其价值导向是“先进性”。产业规模、类型、结构和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从需求侧看,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自投资、消费、出口;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自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变革。应以产业创新提高要素供给质量和效益;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制度创新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激发经营主体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最后一公里”。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体现为单个环节“新”,更体现为产业创新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科技的“新”融合。产业集群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空间集聚性,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明确要求“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增长引擎。各地要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牢牢抓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万劲波王雪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