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黄河文化在鲁西北现代传承光大的璀璨篇章.docx

    • 资源ID:1433988       资源大小:27.3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河文化在鲁西北现代传承光大的璀璨篇章.docx

    黄河文化在鲁西北现代传承光大的璀璨篇章摘要: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是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的璀璨篇章。第一用翔实的史料介绍纪念活动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第二用第一手资料展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的盛况和研创成果,第三分析探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鲁迅活动对于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及深远影响。关键词:黄河文化;纪念鲁迅;鲁西北抗日根据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持续创造沉淀积累集聚而成的大量物质文明和精神力量。黄河九曲十八弯流经雪域与草原,峻岭与平原。在此广袤流域的中华各族儿女于域内创造积累,与域外交流互鉴,黄河文化就在与天地人奋斗不止的千锤万击中英勇铸就。黄河奔腾历经数千年悠久历史,历经中华儿女代代传承世世创新,黄河文化就在历史的沉淀凝聚中壮大而成。她在中华大地上遗留下无数创造性黄河文化史迹,广泛流传着生动传奇般的黄河故事。鲁西北是黄河下游怀抱中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是一个具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进行的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蕴藏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就是鲁西北英雄人民留下的传承光大现代黄河文化的璀璨篇章。一、鲁迅与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一)黄河怀抱中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土她鲁西北是黄河下游一块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土地,抗战初期的鲁西北,系指山东省津浦路西侧,平汉路以东,黄河、卫河、运河两岸与河南、河北省联结的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当时的山东省第四区、第六区(聊城)和第一特派员区及第二区(河北)的一部分以及山东省的其他一些地方,共三十余县。当时也有的称之为“平汉、津浦、黄河为三边的三角形游击区”。这块平原沃野,物产丰富,东依泰沂,西望太行,有山地作依托;腹地纵横有黄、卫、徒骇、马颊和大运河为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鲁西北地区是一块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这里勤劳质朴的人民极具强烈反抗压迫、抵御外侮的革命精神。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华北地下党组织还保留了相当的力量,在鲁西北则以聊城的省立第三师范和山东省立二中为中心,发展组织、积聚力量,其特点是以学校为基地订阅进步书刊,成立读书会,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经赵健民、徐运北、申云浦等同志的组织领导和努力工作,到抗战前,鲁西北的党员约有五百余人,散布在鲁西北各县,多数党员是知识分子,多为师范学校或乡村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大都是小学教员。1936年夏,原西北军爱国将领范筑先调任山东省第六专署专员。在专署任职人员中,有进步的青年大学生张维翰、牛连文、张廉芳和范筑先的长女范晔清等,稍后又来了北京大学学生王化云以及赵伊坪等。1937年4月中共中央联络部的彭雪枫受周恩来之命,来山东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于5月中旬到聊城恢复了赵伊坪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并介绍到山东省委,还介绍张维翰入党,指示他们争取范筑先接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抗战,共同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鲁西北党组织的工作为在鲁西北发动抗战做了政治、思想和干部、组织方面的准备。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共鲁西北地下党组织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拿起武器,发动群众,团结进步人士、知识青年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二)在纪念鲁迅的激情中奔赴鲁西北开辟抗战局面1937年8月,范筑先主动通过张维翰等聘请共产党人到鲁西北协同抗战。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共产党员姚第鸿到聊城,范委任他为专署秘书。10月初,日寇侵入鲁北,占领了德州。范筑先又急忙派张维翰去济南聘请更多的共产党人到聊城协同抗战。中共山东省委派共产党员冯基民、刁子言、解彭年、高元贵、管大同、张舒礼、吕世隆、巩固等十二名同志到六区任少校政训干事。他们大都是留日学生和平津流亡学生。同时第三集团军政工人员训练班挑选了以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学员二百四十名到鲁西北工作,职称是上尉级政训服务员。这批学生大半在平津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后来习惯称这批学生为“二百四”。从10月13日起,这些爱国知识青年情绪激昂慷慨悲歌,高唱大刀进行曲分三批日夜兼程奔赴鲁西北抗日战场。夜里在途中点起篝火,进行激情演讲,表示在民族魂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祭日即将到来之日,奔向抗日前线,以实际行动学习和纪念鲁迅先生。10月16日傍晚,当张维翰随第三批学员到达聊城时,范筑先已接到薜复桀要其率部南撤的命令。范决定遵命撤离聊城。张维翰、冯基民、解彭元、高元贵和政训班四十二名学员向范表示坚决要求留守聊城抗战。范给他们留下一些枪支和盘资以表资助,便于当日午夜率部撤出聊城,在途中经共产党人姚弟鸿的争取,决定暂停黄河北岸齐河县官庄观望形势再定去留。10月18日晚范筑先在官庄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行动方针,在会上共产党人批驳过河逃跑的主张,力劝范拒绝乱命,立即返聊守土抗战。与此同时,邵子言等也领导着由聊城撤退到官庄的服务员和新由济南干训班派来的李辉英、金肇野率领的抗战移动剧团二十余人及服务员夏秋水等十余人,于19日夜在黄河大堤上利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对撤退黄河南,还是返回聊城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月夜皎洁,河水滚滚,二百个青年学生争论在黄河大堤上。经过充分讨论同意留黄河北抗日的同学越来越多。范老将军深为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抗日救国的忠诚所感动,毅然决定返回聊城,并亲自和韩复桀通电话,表明决心回聊守土抗战。第二天,就是10月19日,正是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这天,范筑先决然向所部宣布班师回聊布置守士抗日。11月中旬,日寇沿津浦线已进犯至黄河北岸,这时韩复桀再次命令范部撤退。在这关键时刻张维翰、姚弟鸿奉张霖之同志指示,赶到前线对范进行工作。范将军坚定地表示:你们的意见很对!我们是鲁西北人,一定依靠共产党,发动群众,坚持鲁西北抗战。遂于1937年11月19日晚,在专署主持召开军政干部会议,通过了“誓死不渡黄河南”的电稿。即刻拒绝了韩复桀的乱命,以范筑先的名义向全国发出“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的皓电,表达了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次日,全国各大报全文发表,震动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振奋鼓舞了鲁西北和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这标志着鲁西北共产党人和范筑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迅速开辟了鲁西北轰轰烈烈的抗战局面。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鲁西北开始了创立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三)在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纪念鲁迅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的会上做论鲁迅的演讲,指出:我们纪念鲁迅,不仅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锋,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神”。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日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之后,中共山东省委派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赵健民和红军干部洪涛、王幼平,以及一部分党员赵小舟、高境、吴仲昆、李一黎等二十余人来到鲁西北,加强对鲁西北抗战的领导。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在中共鲁西北特委的指导下,聊城政训处把鲁西北大批知识分子吸引聚集起来,培养成为抗战的骨干力量。1937年12月12日由高元贵、巩固、李克恕、宋玉珍、王光涛、杨金栋等在博平举办了山东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一期军事干部训练班,吸收了地方上爱国青年和中小学教员等四十余人参加,学习一个月后分配到县属基层单位工作。1937年12月寿张政训办事处举办一期政治干部训练班,吸收当地爱国青年和小学教师三十多人参加。1938年3月冠县政训处主持举办了两期政训班,受训学员共七十多人,对象是小学教员和青年知识分子。结业后,部分学员仍回乡任小学教员,大部分学员则成为县区各群众团体的骨干。1938年初,北平左派大学教授张郁光、齐燕铭受中共豫鲁联络局派遣,来到聊城协助范将军开展鲁西北抗战工作。张被委任为少将高级参议,齐任范的秘书。范筑先将军又通过政训处积极与中共中央联系,要求中共中央派干部来帮助鲁西北开展工作。1938年3月范筑先亲自给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写了信,中共鲁西北特委写了向党中央的汇报,派成润同志持之前去延安和西安,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等汇报了鲁西北的工作。因去延安不便,伍云甫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代表中央给范筑先回复了一封信,并当即派了一批干部,其中有李松如、董非波、汪毅、许可(女)、何克、杨固(女)、金维(女)、柏洁民、张杨(女)、王小宝等二十余人,他们都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的学生,由胡超仑领队随成润到聊城工作。在派人去西安的同时,牛连文、刘子荣等到武汉向中共中央驻武汉的有关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受到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的接见,并派来红军干部袁仲贤、周紫珊、曹洪胜、杜寿山等和青年干部鞠华(彭雪枫介绍)、大公报记者朱穆之、观察报记者莫循以及任夷(任仲夷)、何方、陈力、黄愈和刘子毅等二十几名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鲁西北工作。1938年3月,鲁西北组织建立起一支由1520岁中学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青年抗日挺进队,共八九十人,这是一个教导队性质的军训组织。1938年8月聊城政治部在齐河县潘店设立前方政治部,先后办了一百多人组成的政工人员训练班,之后又动员了这个地区的中小学生和教员200余人组成随营学校。这支青年干部力量在鲁西北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创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协助范筑先收编改造游杂武装,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政权。到1938年春夏之交,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1938年5月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将政训处改为政治部,由张维翰任主任、姚弟鸿任副主任、赵伊坪任秘书长,加强中共党组织的建设,扩大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加强抗日政权和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抗日文化教育事业,受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根据地得到蓬勃发展。1938年6月,以范筑先兼校长、张郁光任副校长、齐燕铭任教务长、周子明任训育长的聊城政治干部学校招收鲁西北二十多个县的小学教员和师范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抗日政府和抗日部队工作。每期三个月,共办四期,培养了约有1500多名干部。以袁仲贤任教育长聊城军事教育团对各支队基层军官进行培训,每期500人,共办两期。当时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知识分子大都参加了抗战工作。中小学生、教员、医生等都被动员出来,有的经过训练分配到抗日武装。1938年5月在濮、观、朝边成立的“山东第六区游击第十三支队”仅知识青年就约有七百余名,其中大学生七、八名,小学校长和教员六十多人,支队中下级干部多是知识分子。1938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由延安回山东经过聊城时,转交了毛泽东主席致范筑先将军的亲笔信,离开聊城时,留下一些陕公、抗大毕业生。其中由鲁南临沂的王从化(田兵)担任了范筑先的秘书。另外,邵乳群、高景鲁、温殿卿、史太林(赵明)等许多同志到鲁西北一些单位担任政治工作干部,充实了干部队伍。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精心组织,范筑先将军坚持团结进步无私延揽人才,真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年中成千上万的革命知识分子和爱国知识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鲁迅精神鼓舞下汇聚在泰山以北黄河之滨的鲁西北平原。这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脱下长衫,深入鲁西北广大农村,发动、组织群众抗战,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起了极其重要的先锋桥梁和骨干作用。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日。二、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隆重纪念(一)严肃而充分的筹备工作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在鲁迅精神的鼓舞指引下,与日寇浴血奋战的鲁西北抗日军民迎来了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日。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政治部建立纪念鲁迅先生二周年大会筹委会,对纪念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做了严肃而充分的筹备工作。并于1938年10月9日在聊城抗战日报用显著大字标题郑重刊载聊城文化界准备扩大纪念鲁迅的专讯:“本月十九日为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聊城文化界为使鲁西北游击区民众深刻认识文化导师起见,特召开筹备会,准备印发特辑,搜集先生遗著作展览以资扩大纪念云云”。1938年10月9日抗战日报(星期六)(第二版)刊载征集鲁迅先生著作启事日:“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先生把一生的经历都尽在文化事业上,都尽在青年思想领导上,都尽在民族革命的正确路线上,都尽在我们为纪念他的努力,为学习他的精神,为找寻他斗争的痕迹,为沿循他一半生努力,指示给我们前进的路,特征集他的遗著,无论杂文,小说只要是他先生著的,编的,翻译的,介绍,作叙的,在这鲁西北的游击区里,尽量的搜求来,在鲁迅先生纪念大会上,做个盛大的展览,应征者,概赠本会所刊纪念鲁迅先生专刊,纪念鲁迅先生特辑,鲁迅先生木刻像原书于毕会后,如数归还。望各界同志踊跃参与,於十七号前,寄文化供应社,转纪念鲁迅先生二周年大会筹委会。纪念鲁迅先生二周年大会筹委会启”在1938年10月19日抗战日报(星期三)(第二版)刊载题目为纪念鲁迅大会今晚假政治部救亡室举行各界同胞届时可自由参加的纪念会预告。“(本报专讯)聊城文化界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今晚七时假六区政治部救亡室,举行纪念大会。该会集有鲁迅先生遗著多种,并印有大批鲁迅先生木刻像,各界同胞可以自由参加,届时定有一番盛况云。”(二)庄严而肃穆的纪念盛况1938年10月19日晚,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聊城文化界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在政治部救亡室隆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纪念活动。纪念盛况于第二天即1938年10月20日抗战日报刊载专讯:鲁迅先生逝世纪念会昨晚盛大举行会后成立鲁迅遗著研究委员会通知各县举行纪念鲁迅先生周,报道说:“(本报专IH)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大会,昨晚七时在政治部救亡室举行,到会有,司令部,县政府代表及政干校张校长,齐教务长,周训育主任,教育团袁教育长,各界同胞,自由参加者约四百余人。会场庄严肃穆中悬鲁迅先生遗像,四周遍贴纪念鲁迅先生标语,更有政治部室内壁报纪念鲁迅先生专号。文章漫画,琳琅满目,开会如仪。首先由主席江风报告鲁迅先生史略,先生斗争经过,及我们对先生应有的认识,言语中肯,深刻动人,数百人屏息静听,达二小时许。继由齐教务长报告先生的斗争方法,及斗争精神。袁教育长述说对先生之回忆,更有几位同志沉痛演说。政治部赵秘书长朗诵先生遗著,至礼成即分散鲁迅先生遗像,及纪念鲁迅先生专刊。政治部赵秘书长提议,自明日起,定为纪念鲁迅先生周,并开始分组研究鲁迅先生遗著,大会通过,决议通知各地,一致举行,并印寄鲁迅先生遗著活页。发起游击区创作鲁迅先生所提倡之民族革命的大众文学。创作方法,编定纲领,同时寄发,至十时许,始散会云。”1938年10月21日抗战日报(星期五)(第二版)具体报道了大会盛况,刊载纪念鲁迅先生大会特写,这就是一篇微型报告文学,它生动具体地报道了纪念大会的盛况,精彩地记录下当时纪念会上一些极具抗战时代和历史人物的特殊历史细节,极具革命历史研究价值和现代文学研究价值。1938年10月23日抗战日报(星期日)(第二版)刊载成立鲁迅先生遗著研究小组发动创作民族革命大众文学的特讯。“(本报特讯)纪念鲁迅先生大会,前日盛大举行,已l本报,今该会为执行大会议决事项,特通知各县,一致广大纪念,研究先生遗著,并为完成先生遗志而发动各地同志创作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三)纪念活动取得丰硕的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成果这次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成果。聊城抗战日报从1938年10月19日起连续四天开辟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专刊,发表这次纪念活动期间的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成果共计文稿13篇,绘画作品2幅。这些作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传记,有鲁迅先生传略、语录鲁迅先生语录。这两篇文章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传记以平实而精准的文字介绍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语录以文摘形式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醒世警人之语和惊魄铸魂之思,使读者强烈感受到先生不朽著作思想的光辉。第二部分作品内容是论文,有论文6篇:为什么纪念鲁迅先生、江风:真正的鲁迅、卜丁:怎样纪念鲁迅先生、凡夫:伟大的斗争精神、秋水:纪念鲁迅先生和铲除托匪、商本懋:纪念民族革命的文化斗士一一鲁迅先生。这些论文明确指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鲜明准确地概括论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斗争精神和伟大人格,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指出应该怎样认识鲁迅和怎样纪念鲁迅,以建立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去。这些文章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朴实生动、平易近人、极具战斗性,洋溢着一股清新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尤以为什么纪念鲁迅先生一文颇具代表性。第三部分是文学艺术创作,有散文田间:一段回忆、鲁尘:纪念鲁迅先生、涅玲:纪念鲁迅先生要打死阿Q、诗歌彭涛:纪念鲁迅先生、鲁之华:向伟大的导师学习以及鲁迅肖像2幅,反映出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努力践行鲁迅先生倡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主张。这些散文和诗歌都洋溢着昂扬的战斗激情,充满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忘我战斗的怒吼和呐喊。两幅鲁迅先生的木刻像是抗战日报纪念刊鲜明的报眼,体现了鲁迅先生战斗的艺术主张和对聊城传统艺术东昌木刻的发扬光大式继承和创新。专刊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极具战斗性,而且专刊的形式设计尤具特色,呈现出一派庄严而灵动的战斗意象。由齐燕铭手书题写的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专刊通栏标题端庄凝重,激情飞扬,犹如跃动冲锋的战士;版面的排列好似森严壁垒、众志成城的钢铁阵地;鲁迅先生的木刻画像笔简而意丰,如战斗的旗帜和火炬起到画龙点睛的灵魂作用。聊城抗战日报这些新闻报道、理论研究、文艺创作文献不仅在当时根据地内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中保存着难得的生动的历史细节,原始状态的一手材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丰满了现代黄河文化物质史实和文献史迹,在现代文史学术研究中也具有重大意义。三、鲁西北纪念鲁迅活动在传承创新现代黄河文化上的重要贡献和伟大意义1938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黄河之滨的聊城对鲁迅先生的隆重纪念,是抗战初期华北敌后文化战线上的一次培根铸魂、创新光大现代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事件,在光大创新现代黄河文化上结出了丰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怒吼中的一个高亢音符。这次鲁西北纪念鲁迅活动在传承创新现代黄河文化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是在我党领导和鲁迅精神的激励下组建了一支有正确政治方向的人民抗战武装力量。这是一支由朱德总司令领导的武装战斗部队,他们开展的鲁西北平原游击战为我党我军在平原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根据,积累了经验。历史证明,先进思想是转变精神成为摧枯拉朽社会物质力量的催化剂。历史把知识分子推到武装斗争的第一线,为建立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而斗争。马克思曾经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鲁迅精神的强大力量变成了强大人民抗日战争的物资力量。第十支队,是中共在鲁西北创建的第一支核心抗日武装。这支武装始建于1937年10月间,受到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张霖之和鲁西北特委军事部长王幼平的嘉勉,即派红军干部洪涛任队长,百姓亲切地称其为“洪队”。1938年1月在冠县师范讲习所正式成立山东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张维翰兼支队司令,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学珊任参谋长。此外在范筑先部建制下,由共产党直接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有6个支队,共约万余人。与此同时,中共鲁西北特委积极协助范筑先收编改造地方游杂武装(绿林武装、国民党旧军队、地方民团),到1938年秋共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号称10万大军。1938年4月,毛泽东发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大量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凭借以十支队为核心的抗日武装力量广泛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主动打击敌人。在濮县之役经大小十余战,收复濮县城巩固了鲁西北根据地,阻滞了敌人打通平汉与津浦的企图。范率部又收复了东阿县城,截了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汽车队,击毁了敌人汽车数辆,缴获13辆,为牵制敌人配合保卫武汉,范筑先发起了袭击济南的战役,攻占济南西郊张庄机场,烧毁敌机数架,攻占了济南西郊大槐树庄。带着铁路工人,动员了万余群众对津浦路洛口至德州段进行大破击,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至1938年夏,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经过近一年的战斗,到1938年秋,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兴盛局面。政令所及达30余县,其重大意义不可低估。正如当时穆之著文所说:“苏联的军事家对于这个不为日本甚至我们的政府(指国民政府)所关心的区域是赋予了很大注意的。因为这个游击区将给世人证明平原游击战'和'山岳游击战',同样的可能与有力,并且这游击区将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的在中日战争上,发生巨大转移胜负的作用。”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就是毛主席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高度评价。其次是在我藁领导和鲁迅精神的激励下锻炼出一支有先进文化思想导向的革命文化队伍。这支文化武装部队对新文化的创造及其理论经验是和其他华北根据地一起创造了华北根据地文艺的“华北根性”。历史证明,先进思想是催生先进社会文化的原动力。革命知识分子是鲁西北抗战文化的开创者。鲁西北地僻民穷,文化落后,大批文化人和青年学生的到来,推动了鲁西北文化的进步,他们是党的文化政策和新文化事业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在鲁迅精神指引下以崇高的爱国热情在敌后抗战事业中找到了丰富的源泉,创造了抗日根据地的新文化。报纸杂志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鲁西北有新闻报纸四五十份,各县、各游击队差不多都有出版的小型报纸。抗战日报是当时鲁西北最有威信的报纸,是团结鲁西北人民抗战的旗帜,其文风的锋利泼辣在当时国内其他大报上也是不可多得的。陪同美国朋友卡尔逊巡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欧阳山尊当时十分赞赏,认为抗战日报是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期刊有先锋月干1.战线旬刊等,尤以战地文化半月刊值得称道。报载称其为“华北唯一的大型综合半月干厂。1938年7月,鲁西北成立鲁西北政干校印刷部和华北战地文化服务社,出版发行了共产党宣言、论“左”派幼稚病、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以及政治经济学教程、救亡工作的基本知识、游击战术纲要、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歌曲吼声集等三十余种革命书籍,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迅速在鲁西北传播。1937年12月成立的鲁西北抗战移动剧团,他们就像一支活跃在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轻骑兵,经常到抗日前线和南宫、冠县、阳谷等各县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张家店等现代抗战戏剧,向群众教唱救亡进行曲、牺牲已到关头、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他们既是宣传员,又是工作队还是战斗员,他们所到之处用石灰水和锅底灰刷写出抗日标语,战歌飞扬,鼓舞了鲁西北抗日军民的斗志,发展了新的民族文化。在鲁西北发展了新的抗战教育,当时特别发展的是干部教育。政治部以抗大为榜样,创办鲁西政治干部学校和鲁西军事教育团。该校以抗大和陕北公学为榜样,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校风,按照延安抗大的办学方针,把经过短期训练的大批爱国青年,培养成为2000多名政工干部,派往各抗日支队和各县抗日政权、群众团体做政治工作。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和军事教育团为鲁西北培养了一大批抗日政治军事骨干人才。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文化和艺术创造的业绩与经验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鲁西北地区。1938年7月下旬,延安文艺工作组刘白羽、欧阳山尊等奉毛主席的指示,陪同美国驻华大使馆海军武官卡尔逊,从延安出发,经晋绥、晋察冀、冀中、冀南到聊城,他们亲历且耳闻目睹了鲁西北人民抗战的浓烈文化氛围,令其赞赏不已。聊城失陷后,齐燕铭、王式廓等干部到达延安,对解放区文艺工作都做出巨大贡献。众所周知,包括抗战初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内的1937-1942年的华北根据地的文艺经验得到肯定和吸收,促成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而对整个解放区的文艺走向发生影响。华北根据地的文艺经验具有起源意义,解放区文艺由此具有了深刻的“华北根性”。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的光辉业绩、丰富经验以及理论创造应为解放区文艺“华北根性”最初的源头之一。再次是在我党领导和鲁迅精神的激励下造就了一代有坚定革命人生方向的青年运动先锋队伍。历史证明,先进思想是凝聚先进人才,引导社会人生潮流的指南针。奔赴鲁西北抗战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强意志,他们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革命烈士吴洪渐说出了平津流亡学生的心声,他说:“'九一八,日本侵略者从东北撵我们到关里,现在又从北平撵我们到山东,我誓留鲁西北抗战,再不南去!”他们就像一团团火一样,点燃群众的觉悟,吸引和组织人们汇入抗战洪流。鲁西北到处闪烁着他们战斗的身影,发挥着青年运动的先锋作用。1938年11月聊城政治部秘书长赵伊坪在其家信中谈起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情况时说:“我住的这个裕鲁当时早就关闭了,现在是我们政治部的机关。政治部有一千多工作人员,有留洋的、有大学生、中学生,都是知识分子,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有许多女同志是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来的。大家都是为国家。这里有卅几个支队,有五六万人。有很多学校,每一个学校有上千的学生,有很好的报纸,有很好的杂志。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官兵生活一样,每月拿很少几个钱作零用。就是当总司令的也不能比别人多拿。几十万老百姓都组织起来了。”在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极端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挽救祖国危亡,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和伟大的革命主体工农民众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中共鲁西北特委极端重视对革命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培养。当时发展党的工作,首先主要是在革命的知识分子中间进行,像张郁光、齐燕铭等都是1938年春先后在鲁西北入党的。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张郁光、姚第鸿、吕世隆、何方等在鲁西北为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的英名和事迹永活在人民心里。而大批的知识分子在鲁西北为民族解放的斗争烈火中,锤炼成坚强的革命领导干部和革命的专门人才。鲁西北在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的做法,和其他根据地一起给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总结经验制定方针政策提出青年运动方向的正确纲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依据。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在长期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中指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这是毛泽东对知分子问题上历史经验的宝贵结晶,为中国知识分子怎样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仍然闪烁着革命真理的光辉,对当代中国青年仍然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对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正是传承光大和创新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其所蕴涵的精神品质,对激发聊城人民为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与光大黄河文化强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对其精神内涵的发掘,将其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使之具有新的时代意蕴与文化价值,让黄河文化焕发出永恒的魅力与新时代的风米。Thel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YellowRiverCultureinNOrthwestShandongPresentedintheGrandcommemorationof1.uXunintheAnti-JapaneSeBasesofNorthwestShandongin1938Abstract:ThecommemorationofMr.1.uxunintheanti-JapanesebasesofnortHwestShandongin1938wasagloriouschapterIntheinheritanceofmodernYelIowRiverculture.ThebackgroundandreasonsoftheeOmmemorationwithdetailedhistoricalmaterialsarefirstintrOducedinthearticle,folIowedbytheprimarysourcesofthegrandoccasionandachievementsofthecommemoratIonof1.uXunintheanti-JapanesebasesinHorthwestShandong,andconcludedwiththeanalysisofitshistoriCalsignificanceandfar-reachiRginfluenceontheInheritanceofthemodernYelIowRiverculture.Keywords:YellowRiverculture;Commemorationof1.uXun;anti-JapanesebasesinnorthwestShandong

    注意事项

    本文(黄河文化在鲁西北现代传承光大的璀璨篇章.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