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加快构建“464”新格局规划纲要(2024-2030年).docx
-
资源ID:1436115
资源大小:95.04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省加快构建“464”新格局规划纲要(2024-2030年).docx
吉林省加快构建“464”新格局规划纲要(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吉林省发展改革委2024年4月第一章发展基础1第一节基础现状1第二节发展形势3第二章总体要求5第一节指导思想5第二节总体目标7第三节各地产业发展定位8第三章培育“四大集群”10第一节大农业集群10第二节大装备集群14第三节大旅游集群18第四节大数据集群21第四章发展“六新产业”26第一节新能源产业26第二节新材料产业29第三节新医药产业31第四节新康养产业34第五节新服务产业36第六节新电商产业40第五章建设“四新设施”43第一节新基建设施43第二节新环境设施44第三节新生活设施45第四节新消费设施46第六章实施保障48第一节注重总体设计,强化上下传导48第二节注重高位统筹,强化协同联动48第三节注重政策引导,强化机制调控49第四节注重项目支撑,强化谋划实施49第五节注重平台承载,强化要素汇聚50第六节注重六个回归,强化招商引资51第七节注重评估考核,强化效果导向51加快构建“464”新格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构建“464”新格局,引导各地区充分发挥特色竞争优势,实现全省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和区域差异化协同布局,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内容包括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规划基期为2023年,规划期限为2024至203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总领下,“464”新格局逐步完善并向纵深推进,一批立省强省的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项目深入实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扎实构筑,吉林振兴发展进入“上升期”、步入“快车道”。第一节基础现状“四大集群”积厚成势,集群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23年,以“十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大农业集群总产值4235.2亿元,粮食产量达到837.3亿斤,从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4位,农业大省加快向农业强省迈进。以汽车、轨道客车、光电等为主体的大装备集群总产值5707亿元,一汽集团省属口径整车产销量累计完成156万辆和157万辆。全省旅游总收入5277亿元,接待游客3.14亿人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旅游强省、冰雪强省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吉林建设成效突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六新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十四五”以来,全省风光发电装机累计新增812.8万千瓦,新能源产业产值加速向千亿级规模迈进。2023年,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化工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50亿元,以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为主体的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187.6亿元,以健康养生、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为主体的新康养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信息技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为主体的新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新电商产业发展迅猛,2023年,全省网络零售额突破千亿大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30亿元。“四新设施”加快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新基建设施加力布局,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4.7万个,4G网络实现全覆盖,吉林祥云大数据中心完成三期建设,长春市算力中心上线运行。新环境设施日益完善,“十四五”以来,全省建设改造城市水气热管网7263公里,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1座,开工改造棚改区5.96万套、老旧小区3595个,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0.8万个、换电站166座。新生活设施保障有力,建成156个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9个社区老年食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6所、中小学182所,4个国家和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新消费设施提质增效,建成长春万达、长白万巷等一批高效智能便捷的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欧亚超市即时零售实现全渠道数字化运营。第二节发展形势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依然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吉林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吉林全面振兴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擘画了宏伟蓝图。加快构建“464”新格局、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既具有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商品粮基地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科教人才优势,也长期存在着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既面临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机遇、党中央全力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性机遇、深化东北亚经济合作扩大开放的外部性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率先突破性机遇,又需要面对产业链条短、市场主体弱、历史包袱重、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人口结构不优化,以及区域经济不均衡、县域经济同质化、民营经济相对滞后和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等诸多挑战。全省上下要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扬长克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464”新格局落地落实,奋力开创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紧跟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发展绿色化、产业高级化趋势,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统筹优化全省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生产力布局,引导各地区充分发挥特色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464”新格局的引领力和推动力,增强全省一盘棋意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省域高位统筹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和特色优势、在“464”新格局中的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避免各自为战、盲目发展,推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464”新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一一坚持差异化协同布局发展策略。立足中东西“三大板块”差异化资源禀赋条件,顺应区域经济分化和空间极化趋势,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导向作用,注重各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不搞“大而全”“小而全”,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发展,坚持有取有舍、有进有退,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模式,推进各地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形成各有侧重、分工有序、合理布局、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坚持全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策略。立足我省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汇聚更多新质资源,注重发挥规模效应、集群效应,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方向目标,避免分散布局、无序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推进企业和项目在特定区域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着力形成“百千万”现代化产业集群。坚持特色竞争优势发展策略。立足我省产业、资源、生态、科研等方面优势,做足保持优势、放大优势的文章,着力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特色比较优势,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发展,坚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链上,集中力量把潜在的发展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找准“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重构形成最大化的区域、产业特色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区域和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第二节总体目标未来4至7年,全省“464”新格局落地落实并取得重大进展,各地基本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差异化协同的区域经济布局,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建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大安全”战略保障基地基本建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千亿斤,力争形成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等产业规模力争实现倍增,培育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园区和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制造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化大农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相继涌现,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催生。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通信网络,5G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覆盖,形成布局合理、安全便捷、智能高效、功能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更新行动成效明显,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量完成。新生活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领域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消费设施体系进一步扩容提质,建成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和现代综合消费体。“四新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体系。第三节各地产业发展定位按照“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各地在“464”新格局中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方向,统筹优化全省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表1各地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464”新格局中的产业发展定位长春市,一主”的核心区,“六双”的引领区“464”新格局的核心区,着力打造“一中心、五高地”:即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高地、生态宜居美好生活高地吉林市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的外廊联动区的主要节点,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和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核心节点“464”新格局的主要协同区,着力打造“四基地、两中心”:即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区域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四平市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外廊联动区和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主要节点,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核心节点“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三个样板区"即新型工业化样板区、农业现代化样板区、开放合作样板区辽源市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外廊联动区和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的主要节点,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的超百亿级集聚区“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四区”:即新兴产业隆起区、特色农业成长区、创业创新示范区、绿色转型样板区通化市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的千亿级制造核心区,长通臼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主要节点“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四高地”:即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区域开放合作高地、绿色发展高地、文旅发展高地白山市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的超百亿级集聚区,长通向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主要节点“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两山”理念试验区、国际康养旅游先行区、吉林东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基地、鸭绿江沿边开发开放新平台松原市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的外廊联动区的主要节点,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的核心节点,“双基地”中的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生态旅游名城、新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区白城市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的核心节点,“双基地”中的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吉林西部发展新引擎、国家清洁能源新基地、吉林西部地丰水美新粮仓、“两山”理念有效转化新示范延边州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的超百亿级集聚区,长通向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主要节点“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开发开放桥头堡、绿色转型引领区长白山开发区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核心节点“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梅河口市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外廊联动区和长通臼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的主要节点,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的超百亿级集聚区“464”新格局的重要协同区,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发合作新前沿、高素质人才集聚新模式、一流营商环境新样板第三章培育“四大集群”坚持不懈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突出集群、规模和品牌效应,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加快全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和各地区协同布局,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方式优化,推进实现扩能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彰显吉林特色优势、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第一节大农业集群1.细分行业领域。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结合各地实际,我省大农业集群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领域,以及全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和发挥农业多功能的新产业新业态。表2大农业集群细分行业领域大农业集群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农业谷物种植(粮食生产)豆类、油料和薯类生产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草种植及割草林业林木育种和育苗造林和更新森林经营、管护和改培木材采运畜牧业牲畜饲养大r"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家禽饲养渔业水产养殖捕捞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性活动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畜牧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副食品加工业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其他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焙烤食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皤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其他食品制造酒、饮料制造业酒的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业烟叶复烤卷烟制造研发、技术推广、水土管理、运输仓储等农业服务业未来健康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产业化2 .发展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达到900亿斤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大农业集群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构建,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局部取得重要进展。到2027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实现1000亿斤,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性耕作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大农业集群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全面展现。到203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0o亿斤以上,大农业集群产值达到8000亿元以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基本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基本实现,引领农业强省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表3各地目标指标分解和区域布局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027年2030年全省5452.8628570208090长春市1671.6186020502400现代种业、鲜食玉米、玉米精深加工、肉牛、肉鸡、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长春国家农高区、榆树、公主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榆树、德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德惠市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大豆产业集群、双阳鹿乡吉林市6588601000HOO稻米、白鹅产业、黑木耳、灵芝、肉牛产业、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渔业舒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永吉万昌现代农业产业园、昌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吉林市龙潭区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磐石市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027年2030年四平市520.4565610690肉牛养殖、特色种养、农副食品加工业、杳品制造梨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伊通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双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伊通县国家级稻渔种养示范基地辽源市240260280310柞蚕、食用菌、肉牛、梅花鹿、禽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j造东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东辽县乡村振兴示范县、东丰县梅花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化市432480530610人参、葡萄、稻米、中药材、林特山珍、畜牧业、鲜食玉米、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集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安市山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化县鲜食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通化县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通化县林特产品加工园区、柳河县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辉南县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白山市130.4150170210人参、中药材、食药用菌、蓝辖小浆果、农副食品加工业抚松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人参种业)、靖宇县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源区小浆果现代农业产业园、长白县食药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松原市654.78259501080玉米及鲜食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畜牧业、渔业、食品制造长岭县杂粮杂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前郭县水稻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扶余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扶余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乾安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白城市508570640760玉米、稻米、生猪、肉牛、乳品、禽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渔业吉林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洗南市现代种业产业园、通榆县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通榆县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洪北区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安市白羽现代产业园、镇贲县飞鹤乳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通榆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延边州417.7470530630肉牛、人参、黑木耳、渔业、食品制造敦化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龙井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辉春市生态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图们市畜禽现代农业产业园、延吉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汪清县北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72030年梅河口市220245260300肉牛养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梅河口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 .重点任务举措。深入实施吉林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推进“大产能”“大科技”“大产业”“大经营”“大生态”和“智慧农业”6大工程16项行动。建设中部粮食和农产品生产核心区、东部山地特色农林业发展区、西部生态农牧业发展区,打造中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东中西沿江沿河优质水稻产业带、西部杂粮杂豆和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加快形成“点上率先突破、沿带辐射拓展、面上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引领吉林农业强省建设实现新突破。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十大产业集群”,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万亿级规模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及食品产业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建设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基地,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第二节大装备集群1 .细分行业领域。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结合各地实际,我省大装备集群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领域。表4大装备集群细分行业领域大装备集群一级分类二级分类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后市场服务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设计及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列车运营及运营维保服务商业航天卫星制造运载火箭整箭制造卫星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与服务精密仪器(光电)装备精密仪器光电装备新能源装备风电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农机装备电气装备航空装备医疗健康装备冰雪装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机装备电气装备航空装备医疗健康装备冰雪装备大装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其他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矿山、冶炼和石化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通用装备,金属制品等未来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制造、激光制造未来空间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等高端装备2 .发展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省大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6000亿元,完成重大技术装备攻关60项,自主关键技术供给充分,创新成果持续迭代。到2027年,全省大装备产业集群规模达到8000亿以上,完成重大技术装备攻关120项,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分工协作、企业共生发展的产业生态初步构建。到2030年,全省大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骨干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左右,建成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要素集群、网络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大装备产业集群体系。表5各地目标指标分解和区域布局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027年2030年全省57076480853012000长春市5248.75921775210365汽车制造、商业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精密仪器(光电)装备、航空装备、电气装备、医疗健康装备、智能制造长春高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兴隆保税区,长春德惠、宽城、朝阳、双阳、绿园、榆树、九台、农安、二道、南部都市、空港、大岭经开区,长春皓月产业园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北湖科技开发区、公主岭经开区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027年2030年吉林市83.9105132200精密仪器(光电)装备,汽车制造,电气装备,矿山、冶炼和石化装备,智能制造,农机装备吉林高新区和经开区,永吉、龙潭、船营、桦甸、磐石、丰满、昌邑、蛟河、舒兰经开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吉林(中国一新加坡)食品区、北大湖体育旅游经开区四平市44.5475370换热装备、农机装备、通用装备四平红嘴经开区、四平经开区,梨树、伊通、双辽经开区,四平新型工业化经开区辽源市36.4529514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轨道交通设计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辽源高新区,东丰、东辽经开区,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通化市1.431018矿山、冶炼和石化装备,新能源装备通化医药高新区,集安边合区,吉林辉南、东昌、二道江、通化陆港、通化县、柳河经开区白山市9131830医疗健康装备、冰雪装备、智能制造长白边合区、临江边合区、靖宇、白山、抚松、江源、浑江经开区松原市79.582.5143330.5新能源装备、农机装备、智能制造松原经开区,松原农业高新区、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前郭查干湖旅游经开区、松原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宁江经开区,乾安工业园区、长岭经开区白城市69.771128.5448新能源装备白城、大安、通榆、镇费、跳北、济南经开区,白城工业园区延边州10.7182543精密仪器(光电)装备、医疗健康装备、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辉春边境经合区、辉春综合保税区、延吉高新区、和龙边合区,敦化经开区、图们边合区、安图经开区、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延吉国际空港经开区、延龙图新区(吉林延龙图文化旅游区)、汪清经开区梅河口市172335电气装备梅河口高新区3 .重点任务举措。深入实施吉林省现代化大装备集群方案,加快培育壮大吉林汽车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商业航天、精密仪器(光电)装备、新能源装备等“1+4+N”现代化产业集群。把握全国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要战略契机,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大装备集群产业技术创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统筹实施“十百千”亿级重点企业培育、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制造业首台(套)提升等工程,完善我省优势特色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标准体系,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头雁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小而精”“小而专”特色中小企业。第三节大旅游集群1 .细分行业领域。结合各地实际,我省大旅游集群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领域,以及全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和发挥旅游多功能的新产业新业态。表6大旅游集群细分行业领域大旅游集群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冰雪产业集群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休闲农业农特产品乡村民宿森林旅游产业集群森林康养生态观光大一级分类二级分类森林运动旅游购物产业集群旅游商品文创产品都市休闲产业集群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文体娱乐边境旅游产业集群富民兴边旅游名村名镇名城研学旅游产业集群中老年研学亲子研学学生研学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体验旅游演艺影视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体育赛事体育装备2 .发展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涉旅企业达到10万家(户)以上,打造25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0O家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到2027年,力争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形成3个旅游总收入超千亿的市(州)、36个旅游总收入超百亿级县(市、区)。到2030年,全省旅游产业规模超过IloOO亿元。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旅游市场消费更加多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旅游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表7各地目标指标分解和区域布局区域2023年收入(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布局区域2025年2027年2030年全省5277.472001000011500长春市2411.9360050005700冰雪、都市休闲、乡村旅游、旅游购物、文化旅游朝阳区、南关区、净月区、双阳区、九台区、莲花山管委会、长春新区吉林市900.9125020002300冰雪、乡村旅游、都市休闲、研学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桦甸市、永吉县、蛟河市、磐石市、舒兰市四平市227.59328472546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森林旅游伊通县辽源市201.2280415480体育旅游、冰雪、研学旅游、乡村旅游、都市休闲、文化旅游东辽县、龙山区、西安区通化市292.74506501100冰雪、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边境旅游、研学旅游东昌区、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白山市20645010001150冰雪、森林旅游、体育旅游、都市休闲、文化文旅抚松县、长白县、临江市、靖宇县松原市368.1400500570冰雪、乡村旅游、森林旅游、都市休闲、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前郭县、扶余市白城市198.7260500570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冰雪旅游、都市休闲、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森林草原湿地旅游大安市、镇贲县、通榆县、洗南市、洲北区延边州436.072010001150都市休闲、冰雪、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旅游购物、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延吉市、辉春市、敦化市、安图县、和龙市、龙井市、汪清县区域2023年收入(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布局区域2025年2027年2030年长白山开发区21010001150都市休闲、冰雪、森林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区梅河口市100300350旅游购物、生态旅游、都市休闲、冰雪、乡村旅游梅河口3 .重点任务举措。深入实施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行动、城乡景区化行动、森林资源转化行动、体育赛事引流行动、研学旅游促进行动等十六项重点行动。打造1个5000亿元规模的冰雪产业集群,4个1000亿元规模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森林旅游产业集群、旅游购物产业集群、都市休闲产业集群,4个500亿元规模的边境旅游产业集群、研学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以做精东西旅游“双线”为重点,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融合发展,围绕“长白天下雪”和“清爽吉林22。C的夏天”两大品牌,形成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冰雪旅游胜地和避暑胜地。第四节大数据集群1.细分行业领域。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和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结合各地实际,我省大数据集群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领域。表8大数据集群细分行业领域一级分类二级分类数字产品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其他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其他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零售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与媒体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与产权交易其他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2 .发展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大数据集群发展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千兆宽带、5G网络覆盖率和算力规模不断提升,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持续强化,人工智能、光电信息、大数据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大数据集群对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数字红利充分释放。到2027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大数据集群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集群布局更加合理,在电子信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重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效,数字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3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以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显著增强,经济社会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强化。支撑各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大数据集群产业生态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据要素市场有效发展,产业生态更加稳固。表9各地目标指标分解和区域布局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027年2030年全省850127315772182长春市570100012101610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数字产品制造净月区、长春新区、经开区区域2023年产值(亿元)发展目标(亿元)主攻方向和领域主要承载平台2025年2027年2030年吉林市73.798129197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吉林(中国一新加坡)食品区、中国吉林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四平市21.6365192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级电商产业园、时代创投广场、金谷网红大凰辽源市13.37182336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东丰经开区、东辽经开区、龙山区数字电商产业园、西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高新区通化市17.3233046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化陆港经开区白山市3162233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浑江区经开区、江源区经开区松原市25334467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松原经开区、前郭查干湖旅游经开区、松原市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松原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白城市3.9172335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白城市绿电产业园区、白城市工业园区、白城市经开区、镇贲县经开区、通化县经开区延边州6.9253351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延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园、图们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