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1436237       资源大小:506.38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docx

    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送审稿)二O二三年六月-1/1,X刖百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形地貌及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富集,是全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地区和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以川西北为主的生态脆弱区出现土地退化、沙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威胁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四川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以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为维护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但区域沙化土地仍未得到有效根治,局部地块仍呈恶化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于2022年12月,编制发布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为加快推进全省沙化土地治理,确保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科学落地,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要求,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结合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一2030年)部署的任务目标,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1一、工作成效1二、面临的挑战6三、面临的机遇7第二章总体思路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规划目标10第三章总体布局12一、总体布局12二、重点治理区域17第四章主要任务20一、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20二、轻度沙化土地治理21三、土地沙化预防和保护26四、各市州规划治理沙化土地任务27五、适度发展沙产业28第五章保障措施30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30二、严格政策监管,加强资金保障30三、加强科技支撑,深化项目管理31四、加强宣传引导,巩固治沙成果31附件:名词解释附表:附表1四川省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附表2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沙化土地规划范围表附表3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沙化土地类型区划表附表4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治理任务表(按治理措施分)附表5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治理任务表(按市州分)第一章基本情况防沙治沙是大规模绿化全川的难点和短板。我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7.81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详见图1-1。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从规划引领、工程带动、科技攻关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省领导多次对防沙治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若尔盖、石渠等重点沙化县防沙治沙成效,对科学防沙治沙提出新要求,特别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省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强化督查考核,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出重要贡献。一、工作成效(一)坚持工程带动,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工程治沙为引领,通过实施林业防沙治沙试点示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耕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目标任务,治沙成效显著,见图1-2、1-3。据全省连续4个监测期(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数据显示,沙化面积持续净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详见图1-4、1.5,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2004年至2020年,沙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加10个百分点,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26.29万公顷,生态状况整体改善。9801000102o104°106°108o1000l(Mo106o102。108。图1-1四川省沙化土地类型分布图(2019)图1.2若尔盖县辖曼镇文戈村治理前(2008年)、后(2018年)对比图91.4491.38图1-3若尔盖县麦溪乡泽修村治理前(2013年)、后(2018年)对比图单位:万公顷120.0100.080.060.040.020.00.0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沙化土地面积线性(沙化土地面积)图1-4全省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图1-5不同监测期沙化土地程度变化(二)坚持科技引领,探索积累成功治理模式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防沙治沙的关键支撑,组织开展多个防沙治沙科技攻关研究。通过10余年的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全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沙化类型探索积累了以“防风林带+迎风坡沙障林带+生物沙障固沙+灌草种植生态恢复模式”“防风林带锁边+生物沙障固沙+丛植灌木+混播草种生态恢复模式”“工程挡沙墙+丛植灌木+混播草种生态恢复模式,“带状沙障+群团状灌木丛植+混播草种生态恢复模式”“丛植灌木+混播草种生态恢复模式”等10余种防沙治沙治理模式,见图1-6、1-7,为加快推进防沙治沙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图1-6若尔盖县唐克镇“围栏+防风林带+柳条沙障”治理模式图1-7红原县瓦切镇一群团状栽植灌木+条播草种”治理模式(三)坚持多方参与,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动群众的治沙工作思路,引导社会各界和沙区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伟大事业中。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和管护为当地农牧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劳务收入。通过科学有效防治,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二、面临的挑战自然地理条件恶劣。我省沙区多分布于川西北生态脆弱区,气候条件恶劣,植被恢复难度大。海拔多在30004500米之间,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季严寒、漫长,年冻土时间达6个月,5°C的积温100o1300C,10°C的积温300600,有效积温只有我国北方典型沙地的1/8至l10o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仍然存在。局部区域草原超载过牧、过度采药,草原生态保护压力较大,部分天然草地呈现退化、沙化趋势。保护与修复任务繁重。我省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全省沙化土地达67.81万公顷,涉及18个市(州)75个县(市、区)。沙化最严重的川西北地区沙化面积达6444万公顷,局部点位仍然呈蔓延扩大态势。治理成效亟待巩固提升。川西北防沙治沙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治理初期经验缺乏、技术不成熟,加之恶劣的气候条件,部分已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成效不显著,亟需开展治理成效巩固提升,保障防沙治沙成果。资金投入缺口大。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可用于沙化土地治理资金较少、同时未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要完成国家规划确定的全省56.95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三、面临的机遇防沙治沙是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为我省推进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机遇。一是国家大力支持我省防沙治沙工作。我省沙化土地治理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等重大上位规划,规划下达全省沙化土地治理任务56.95万公顷,任务量位居全国第七。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研究出台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等防沙治沙地方性法规,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持续开展川西北防沙治沙省级试点工程及其成果巩固工程,足额落实川西藏区生态与保护建设工程省级配套资金,将川西北防沙治沙纳入绿色发展统计指标,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三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现实需求。四川省防沙治沙是落实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现实需要,承载着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等新使命、新任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美丽四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保护优先、防治结合,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的思路,依托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以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争取各方面资金,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引导沙区农牧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对沙区林草植被保护管理。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综合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灌草结合、工程固沙等措施,加快恢复严重沙化土地林草植被。(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沙化土地自然条件,对沙化土地实行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科学谋划防沙治沙布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针对不同沙化程度、类型,明确主攻方向、治理模式和具体措施。(三)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以流域、山系等为防治单元,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科学选用耐瘠薄、抗风沙、耐干旱、耐火阻燃的树种和草种,合理配置植被类型和密度,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等。(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防沙治沙是一项典型社会公益事业,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完善财政、土地使用、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力量以及沙区农牧民广泛参与,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权益。三、规划目标(一)2025年目标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5.00万公顷。沙区林草植被持续增加,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长江黄河上游等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二)2030年目标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含成效提升)任务56.95万公顷,全省84%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重度以上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中度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轻度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沙区林草植被盖度稳定增加,沙化土地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黄河上游等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显著改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基本实现。第三章总体布局按照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要求,本规划范围涉及全省18个市(州)75个县(市、区),涵盖全部沙化土地治理区县,突出重点区域保护和治理。一、总体布局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相衔接,根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分区类型,针对我省沙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沙化危害程度、经济、社会建设能力等现状,充分考虑治理方向的相似性及地域分布的集中性等因素,将四川省沙化土地划分为2大类型区、2大类型亚区、4个防治区,详见表3-1、图3-1。表3“四川省沙化土地类型划分类型区类型亚区防治区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江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沿海沿江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西南高山峡谷沙地综合治理区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102o1040106°100o108°100o102o104o106°108°图3-1四川省沙化土地防治分区图13(一)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本区位于四川省西部(黄河上游四川段),类型亚区为江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划分1个防治区,为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涉及阿坝州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和甘孜州石渠县等2个州5个县。现有沙化土地面积37.60万公顷,占四川省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5.44%,是全省沙化面积最大、治理任务最重的防治区,其中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0.02万公顷,重度沙化土地面积0.85万公顷,中度沙化土地面积1.66万公顷,轻度沙化土地面积35.07万公顷。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下同)数据,区域沙化土地地类以草地、林地为主,草地面积34.40万公顷,林地面积2.57万公顷。区域概况:本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丘原区域,属高原高寒地区,气候严寒,年降水量多在600800毫米以上,光照强,年蒸发量100o1500毫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植被以高山草甸、高山灌丛为主。主要问题:生态系统脆弱,局部草原沙化、退化、鼠虫危害严重;林草植被盖度呈下降趋势,风沙现象频发,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主攻方向:严格保护现有植被,采取围栏封禁、沙障固沙、灌草结合等措施人工促进高原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实施江河源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好中华水塔。(二)沿海沿江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本区涉及四川大部分市级行政区(长江上游四川段),类型亚区为西南高山峡谷沙地综合治理区,划分3个防治区,为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涉及18个市(州)70个县(市、区)。1、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本区主要位于四川西北部,涉及阿坝州金川县、壤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和甘孜州康定市、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色达县、德格县、白玉县、新龙县、理塘县、巴塘县、稻城县、得荣县等17个县(市),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3.63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4.85%,其中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0.09万公顷,重度沙化土地面积0.88万公顷,中度沙化土地面积6.50万公顷,轻度沙化土地面积16.17万公顷。据“三调”数据,区域沙化土地地类以草地、林地、耕地为主,草地面积14.59万公顷,林地面积8.00万公顷,耕地面积0.53万公顷。区域概况:本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的山原区域,属高原高寒地区,气候严寒,年降水量500900毫米,是我省天然沼泽、湖泊集中分布区。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为主,植被以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灌丛为主。主要问题:草地沙化、草地退化、草原鼠虫害严重,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偏低,水土流失严重。主攻方向: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灌草结合,并辅以土壤改良、工程固沙、围栏等配套工程建设,进行综合治理。修复草原、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2、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本区主要位于四川西南部,涉及雅安市石棉县,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阿坝州马尔康市、小金县、汶川县、理县、茂县,甘孜州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乡城县,凉山州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市、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冕宁县,共计5个市(州)25个县(市、区),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03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8.89%,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积0.37万公顷,中度沙化土地面积2.05万公顷,轻度沙化土地面积3.61万公顷。据“三调”数据,区域沙化土地地类以林地、草地、耕地为主,林地面积2.82万公顷,草地面积1.85万公顷,耕地面积0.87万公顷。区域概况:本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的高山峡谷区域,沙区年蒸发量一般在1400毫米以上,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4倍,土壤类型以燥红土、山地灰褐土、山地褐土为主,植被以稀疏草丛和旱生河谷灌丛为主。主要问题: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水土流失、山地灾害已危及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沙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农林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严格保护现有林草植被,在目前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地区遵循“宜荒则荒”原则,进行封沙育林(草)。在具备治理条件的地区实行“先绿化,后改造,先覆盖,再提高”的治理方针,根据干热干旱河谷造林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实行乔、灌、草合理配置,优先考虑灌木、草本进行覆盖,合理配置乔木,并辅以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进行综合治理。3、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本区主要位于四川东部,涉及成都市简阳市,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合江县、泸县,德阳市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区,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广元市昭化区、朝天区,乐山市犍为县,南充市间中市、蓬安县,宜宾市叙州区、南溪区,巴中市通江县、平昌县,眉山市彭山区、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共计13个市28个县(市、区)。现有沙化土地面积5567公顷,仅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0.82%。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积654公顷,中度沙化土地面积238公顷,轻度沙化土地面积4675公顷。据“三调”数据,区域沙化土地地类以耕地为主,面积4129公顷。区域概况:本区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间的丘陵、低山区域,年均气温多在1618C,年降水量达100O-1200毫米,土壤类型以潮土、冲积土为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为主。主要问题: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河岸两边过度垦殖、不合理的耕作等因素导致土地沙化,林地、耕地地力衰退,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农业、林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加强耕地保护,提高植被固土固沙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同时配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适宜地区可结合区域产业布局,提高沙化土地利用率。二、重点治理区域按照“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治理思路,将我省川西北地区22个沙化重点县纳入重点治理区域,包括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5县和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17县(市)(见图3-2)。区域沙化土地面积61.23万公顷,涵盖了全省80%的中度以上沙化土地,90%以上的轻度沙化土地。表3-2重点治理区域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防治区州(县)合计沙化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重点治理区域61229451236581575172821072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小计375954350705165688515167阿坝州阿坝县43964396若尔盖县722025751365108037142红原县389538274425松潘县8026797155甘孜州石渠县2874352769989959477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小计236340161660650078767905阿坝州金川县770053982301壤塘县41623671491九寨沟县83718371黑水县426826431087539甘孜州康定市72495925128539雅江县1700017000道孚县2395799812784炉霍县8424623791甘孜县62143818233264色达县14149573435364880德格县110701087012575白玉县52276481784098新龙县623662896432970432理塘县2501711927102581927905巴塘县42144214稻城县85833559499925得荣县4631283341图例省会地市县省界地巾界江河淑沙地生斑保护性我类M黄区It同”地生6保非修一县界内南高山帙谷沙地(«令治星类型费区水系!4隼抄化Ue<MJIM坐蛛系:CGCS2000国家大地坐bfiS肃1:3,500,000图3-2四J11省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域分布图第四章主要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纳溪区、罗江区等26个县(市、区)沙化土地以预防保护为主,若尔盖县、石渠县等49个县(市、区)沙化土地以综合治理为主。到2030年,规划完成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任务7.99万公顷,轻度沙化土地治理任务48.96万公顷。一、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治理对象:危害程度较重的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范围: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和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的18县(市)。治理任务:到2030年,规划完成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任务7.99万公顷,包括极重度沙化土地968公顷,重度沙化土地14365公顷,中度沙化土地64608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4.91万公顷,20212022年已完成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lo万公顷。治理措施:主要采取围栏封育、设置沙障、栽植灌木、播种牧草、人工施肥、鼠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后期管护等技术措施。治理目标:持续减轻沙化程度,提高林草植被盖度,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4-1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统计表单位:公顷防治区州(县)中度以上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2021-2022年已治理计中度重度极重度计中度重度极重度计中度重度极重度合计799406460814364968491253954086179681178022291570源生护区河地保更黄沙态修小计201961285872667212410797943597254384128124961阿坝州若尔盖县1174849056789547219309240735443953092124954红原县553701834160187007松潘县4444002727000000甘孜州石渠县8349787247705130484428601036103600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小计59744517507098896367153156142588965569389416669阿坝州金川县184118410011311131000000壤塘县39339300241241000000黑水县1300761539080047732300000甘孜州康定市1059102732065163219053352760道孚县127756571207853584270430358720炉霍县3043040018718700474700甘孜县19171853640117811393900000色达县67323440329204137216219750233374515880德格县1608575098534500000白玉县327932790020152015000000新龙县267222629043201642116162259066766700理塘县10473765019278966436438411568961026101709稻城县401939942502470245515053353300得荣县26826800165165000000二、轻度沙化土地治理针对危害较轻的轻度沙化土地主要采取沙化草原治理、沙化草原自然修复、沙化耕地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方式进行治理。到2030年,规划完成轻度沙化土地治理任务48.96万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30.09万公顷。(一)沙化草原治理治理对象:毒害草、鼠虫害严重,需要人工促进修复的轻度沙化草原。治理范围: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和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的22县(市)。治理任务: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草原治理任务15.38万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沙化草原治理9.69万公顷,20212022年已完成沙化草原治理任务2.78万公顷。治理措施:主要采取人工种草、草原改良、补播草种、鼠虫害防治等措施。治理目标: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提高草原生产力,有效防治草原鼠虫害,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表4-2沙化草原治理任务统计表单位:公顷防治区州(县)沙化草原治理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2021-2022年已治理合计1538009689427846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小计1052036559921299阿坝州阿坝县131913191319若尔盖县17246105986950红原县114811481148松潘县23911470480甘孜州石渠县830995106411402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小计48597312956547阿坝州金川县1619995278壤塘县1201738147九寨沟县25111543148黑水县7934870表4-2沙化草原治理任务统计表防治区州(县)沙化草原治理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2021-2022年已治理甘孜州康定市177810930雅江县51(X)3134333道孚县2401470炉霍县139139139甘孜县114570457色达县172010570德格县326120041867白玉县1445388810新龙县868953390理塘县357835783578巴塘县12647770稻城县10686560得荣县38230(二)沙化草原自然修复治理对象:毒害草、鼠虫害较轻,具备自然修复能力的轻度沙化草原。治理范围: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和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的22县(市)。治理任务: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草原自然修复任务31.76万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19.25万公顷。治理措施:采取禁牧、轮牧、草畜平衡等措施,减少人为破坏,促进林草植被自然恢复。治理目标:草原得到休养生息,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表43沙化自然修复任务统计表防治区州(县)沙化草原在然修复任务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合计317610192553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区小计216128130193阿坝州阿坝县26821648若尔盖县3508118940红原县24341496松潘县49623049甘孜州石渠县170969105060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小计10148262360阿坝州金川县34332110壤塘县22391376九寨沟县53063261黑水县16421009甘孜州康定市37142282雅江县103706372道孚县487299炉霍县282173甘孜县24291493色达县35982211德格县68304197白玉县3038918674新龙县1866811471理塘县72754470巴塘县25711580稻城县21711334得荣县7848(三)沙化耕地治理治理对象:风沙危害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沙化耕地。治理范围: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和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的11县(区)。治理任务: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耕地治理任务0.60万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沙化耕地治理任务0.39万公顷,2021-2022年已完成沙化耕地治理任务580公顷。治理措施:符合国家政策的,依法依规有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未退耕的沙化耕地,在冬春季推行免耕留茬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复耕复绿,减少起沙扬尘。治理目标:改善沙化耕地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耕地稳产、高产。表44沙化耕地保护任务统计表单位:公顷防治区州(县)沙化耕地治理任务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2021-2022年已治理合计60403927580盆地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小计28321953580成都市简阳市371371371泸州市合江县228209209遂宁市船山区4362680安居区80490蓬溪县2711670内江市资中县2431490宜宾市叙州区10056180资阳市雁江区1981220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小计320819740攀枝花市仁和区12457650米易县6003690盐边县13638400(四)水土流失治理治理对象:江河流域周边,因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沙化土地。治理范围: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和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的27县(市、区)。治理任务:到2030年,规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1.21万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0.75万公顷,20212022年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0.27万公顷。治理措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和增强区域水土保持功能。治理目标: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农林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表4-5水土流失保护任务统计表单位:公顷防治区州(县)水土流失保4户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2021-2022年已治理合计1211075012764盆地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计867583156成都市简阳市102102102泸州市合江县61370遂宁市船山区131800安居区21130蓬溪县74450内江市资中县62380宜宾市叙州区2821730巴中市平昌县685454资阳市雁江区66410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计1124369182608攀枝花市西区51310仁和区11864000米易县5603440盐边县11964160阿坝州马尔康市95580小金县268922862286汶川县51310茂县81500甘孜州泸定县113690丹巴县217813530九龙县2061270乡城县656403296凉山州会理市10486440会东县9115600布拖县89550金阳县262626美姑县74450冕宁县33200三、土地沙化预防和保护根据四川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泸州市纳溪区,德阳市罗江区、广汉市、绵竹市,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广元市昭化区,乐山市犍为县,宜宾市南溪区,南充市蓬安县,眉山市彭山区,阿坝州理县等12个县(市、区)虽无沙化土地,但仍有部分区域出现土地沙化趋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广元市朝天区,南充市间中市,巴中市通江县,雅安市石棉县,眉山市青神县,凉山州西昌市、德昌县、宁南县、普格县、雷波县等14个县(市、区)沙化土地呈现沙化程度轻、面积小、分散等特征。规划期内,上述26个县(市、区)以土地沙化预防和保护为主,依法依规对现有林草植被进行管护,充分发挥自然恢复作用,减轻沙化趋势,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四、各市州规划治理沙化土地任务到2030年,全省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56.95万公顷。其中,“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35.00万公顷,20212022年已完成422万公顷。表46全省规划治理沙化土地任务表单位:公顷市(州)级单位治理任务20212030年“十四五”期间20212022年已治理合计56950035000042197成都市473473473泸州市289246209遂宁市10136220内江市305187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