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436354       资源大小:22.1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ICS91.120.25CCSP15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XXXX-2024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arthquakedisasterriskassessment(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1 1分类和工作内容2ti)数据调查与收集3tR评估结果35建筑物地震易损性评估3KI基本要求3H0建筑物分类3K2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3K4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3Kb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4KA主要成果46地震灾害风险评估4t1基本要求4Ri)数据调查4IQ人员伤亡评估4R4直接经济损失估计5KS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57评估结果57I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表达形式579地震灾害风险图件的比例尺57。地震灾害防治对策5,.l.lZl,A刖三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44号,联系电话:024-86580139。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44号,联系电话:024-XXXXXXXX。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GB/T19428-2014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18208.4-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T243352009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地震灾害earthquakedisaster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功能的破坏。来源:GB/T18027.12008,5.1风险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注:通常用事件后果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来源:GB/T236942013,1.1地震灾害直接损失earthquake-causeddirectIoss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地震宜接经济损失以及地震救灾投入费用。来源:GB/T18208.42011,3.1地震易损性评估seismicvulnerabiIityassessment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承灾体发生不同破坏程度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普适型数据generaldata采用公里网格(或较小行政区)作为调查单元得到的承灾体数据,包括房屋、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设防状况、土地利用类型等通用信息。地震灾害风险seismicdisasterrisk未来某一时间内,某地区由于地震发生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功能破坏等的可能程度。?7地震灾害风险评估seismicdisasterriskassessment对未来某一时间内,某地区遭受的地震灾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来源:GB/T236942013,1.1,有修改?Q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seismicdisasterriskassessmentfortheregion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典型剖析、抽样预测等方法对给定区域的承灾体(建筑、生命线工程等)群体进行整体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来源:GB/T504132007,2.0.3,有修改4基本要求41分类和工作内容4.1.1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分为以下两类:单体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针对单个承灾体采用详实型(或标准型)数据进行评估;一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以公里网格(或较小的行政区单元)承灾体作为评估单元,采用普适型数据进行评估。4.1.2 根据分类,主要内容及要求见表1。表1不同分类工作主要内容及要求序号工作名称工作分类一级工作二级工作三级工作单体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1地震动影响场生成AB2建筑物地宸易损性评估ABC3生命线工程地震易损性评估AB1地震灾害风险评估ABC注:表中的“A”表示工作内容、详细程度和精度要求“高”,“B”表示“较高”,“C”表示“一般”,具体要求分别在各专题工作中详细规定,“一”表示该工作可不做。45数据调查与收集4.2.1在进行现场资料调查前,应先收集工作区内人口、经济、环境等基本信息,工程结构的总体分布情况,各类建(构)筑物的构造特点及其占比等。4.2.2若所调查区域内、周边地区或同类地区近期遭受破坏性地震,应收集震害调查数据和损失评估报告等震害相关资料,同时应收集不同版本的地震区划图、震害预测、抗震防灾规划等相关资料。4.2.3建筑物基础数据应共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普查数据,并按不同结构类型、不用年代制备成公里网格数据。4.2.4社会、经济和人口数据应共享国务院普查办以及各级普查部门的数据。4. 2.5地震动影响场对应的超越概率水平为50年63乐10%、2%以及100年l%o44评估结果按四个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给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5建筑物地震易损性评估K1基本要求5.1.1 工作区域内量大且面广的建筑物,应按结构类型分类,每类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易损性矩阵,或按群体模拟、类比方法给出群体易损性矩阵。5.1.2 计算分析得出的各类建筑物易损性矩阵应与实际震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别较大时应提供充分理由,否则应参照实际震害资料对易损性矩阵进行调整。片3建筑物分类5. 2.1建筑物可分为重要建筑物和一般建筑物。5. 2.2重要建筑物应包括符合GB50223第3.0.2条定义的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物。5.2.3一般建筑物指除重要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应按一般建筑物进行处理。5.2.4一般建筑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砌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木(竹)结构; 土木/石木结构;混杂结构: 其他结构。54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建筑物破坏等级可按GB/T243352009进行划分,特殊结构类型可参照执行。R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5. 4.1建筑物其调查内容和要求包括: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工作区内的建筑物进行逐栋普查;调查内容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供的普查表进行填写;同一调查单元内属性相同的同类建筑物,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物进行普查,其它建筑物的同类信息可参照填写。5.4.2区域建筑物应按三级工作要求进行,其调查内容和要求包括:基于建筑物普查数据,按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年代制备成公里网格数据;建筑物数据按公里网格(或较小的行政区划)给出建筑总数量和面积,各类建筑数量和面积、设防状况、建筑年代等所占比例;采用抽查方法调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抽查样本应兼顾建造年代、层数、设防标准、场地情况、地域分布及用途等诸多因素合理选取。每种类型结构的样本数不宜少于50栋,对于高层建筑和工业厂房可适当减少。K勺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区域建筑物应按三级工作要求进行,其地震易损性分析可选用下列方法:基于模糊相似理论的群体地震易损性模拟方法;基于实际震害完善的群体易损性模拟方法;其它群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RA主要成果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基础资料调查汇总成果;抽样建筑单体易损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各类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结果。6地震灾害风险评估A1基本要求6.1.1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内容包括人员伤亡评估、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6.1.2 人员伤亡评估主要进行因地震造成的死亡数量的评估。6.1.3 经济损失评估主要进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6.1.4 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主要进行因地震造成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损失、装饰装修损失、室内财产损失。At)数据调查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应调查:一公里网格(或较小行政区)单元内人口总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等;有关经济方面的统计资料,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年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基础建设投资等;各类建筑物的平均重置造价及单位面积平均室内外财产值;以上数据通过共享各级普查办的基础资料。A?人员伤亡评估6.3.1三级工作可以较小行政区、单元小区和公里网格为评估单元给出死亡总数和分布。6.3.2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异和地震易损性、人员伤/亡率、人口分布以及人员在室率等因素进行人员死亡评估。AA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应按不同的地震动强度下给出工作区的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总值,按照GB/T18208.42011第7章执行。6 S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应按表2给出的分级指标进行地震灾害风险等级划分。表2区域地震灾害风险等级分级指标风险等级分级指标(以区/县行政区为估算单元)1级死亡人数2500;或(直接经济损失/区域内上年度GDP)21%2级500死亡人数2100;或1%(直接经济损失/区域内上年度GDP)0.2%3级100死亡人数250:或0.2%(直接经济损失/区域内上年度GDP)0.1%4级50死亡人数0;或0.1%(直接经济损失/区域内上年度GDP)云0.03%5级(直接经济损失/区域内上年度GDPXO.03%7评估结果7 1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表达形式应给出不同超越概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结果; 以区/县为行政单元的地震灾害风险等级; 以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表征的各类承灾体地震灾害风险的比例及分布;各类地震灾害风险图件。70地震灾害风险图件比例尺各类地震灾害风险图件比例尺应满足以下要求:省级行政区不低于1:25万;市县级行政区不低于1:5万。71地震灾害防治对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地震灾害防治对策应确定为:一抗震薄弱环节,应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区域和城市土地利用的防震减灾效能分区,划分为有利建设区、不利建设区、危险建设区三类,提出土地利用防灾规划建议。

    注意事项

    本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