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李继燕《拓花亭词稿》研究.docx

    • 资源ID:1438527       资源大小:32.3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继燕《拓花亭词稿》研究.docx

    摘要李继燕(生卒年不详),字骏贻,广东东莞望牛墩人,著有词集拓花亭词稿。该词集清丽优雅,以表现作者真情实意为主。或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的咏物词;或通过游览各地以表达山水之爱的游览词;或和挚友深情告别的送别词;或通过对自然风物的感慨而抒发情感的感怀词;或有表现闺中女子哀怨的闺怨词。词集以平易自然的语言,流畅婉转的风格打造了一种恬静优美,清新悠然的意境。关键词:李继燕拓花亭词稿醇雅清空Abstract1.iJiyan(yearofbirthanddeathisunknown),thewordJunYi,WangNiudun,Dongguan,Guangdong,authoredtheanthology"TuoHuaTingScript".Thiscollectionofwordsisbeautifulandelegant,mainlyexpressingthetruefeelingsoftheauthor.Orchantingwordsthatembodyhumanisticthoughtsthroughthechantofthings;ortourwordsthatexpresstheloveofmountainsandriversbyvisitingplaces;orfarewellwordsthatsaygoodbyetoaclosefriend;orexpressemotionsbyexpressingemotionsaboutnaturalsceneryTherearesorrowfulwordsexpressingthesorrowofthewomeninthesorrow.TheCiPoetrycreatesatranquil,beautiful,freshandrelaxedmoodwithplainandnaturallanguageandsmoothandgentlestyle.Keywords:1.iJiyan,s;nTuoHuaTing,sCiPoemu;mellowempty目录引言1一、拓花亭词稿的内容分类1(一)咏物词1(二)感怀词3(三)游览词5(四)闺怨词7(五)送别词8二、拓花亭词稿的艺术特色9(一)词风醇雅清空10(二)意境开阔深远H(三)语言清新别致12三、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6李继燕拓花亭词稿研究徐高峰一、引言李继燕(生卒年不详),字骏贻,广东东莞望牛墩人。从杜汉雄编辑的望牛墩历代诗文选中大致推断出作者出生的区间为康熙九年(1670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夺得拔贡(秀才第一名),后授遂溪县教谕。专门打理镇县事务,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康熙因其因政绩出色,任其出使吴江,为吴江令。李继燕革除弊政,执法严谨,斥退奸猾为民害者。因任命期间劳心劳力而致病,数年后致仕。返回家乡的途中行经江西,舟车劳顿导致旧病复发而卒,年五十。林诒熊为拓花亭词稿所作的序言中提到:“余友李子骏诒深沉好古,于书无所不窥”。李继燕好读书,每日万卷,寒暑无中断。他曾修葺有一间名为“拓花亭”的藏书阁,藏书阁中收集了各家珍品以及李继燕本人日常创作的手稿。拓花亭词稿因此得名。该词集于清朝康熙年间印刻,分上下两册,共收录词七十四首。拓花亭词稿全集于2016年被收录进地方文献望牛墩历代诗文选。二、拓花亭词稿的内容分类拓花亭词稿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有咏物词;有感怀词;有游览词;有闺怨词;有送别词。按此分类进行深入分析。(一)咏物词在拓花亭词稿中,寄托作者感情的咏物词共有十二首。如点绛唇立冬署中观菊探春慢嘲白菊虞美人槟榔河传双燕剔银橙落花相见欢围扇等。词集中的咏物词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词中的“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作者的形象,心境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对事物状态的描摹,寄托丰富的感情,或表达美好的愿景,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如点绛唇立冬署中观菊:旅宦天涯,北风满地情怀恶。一枝篱落,似解人离索。紫晕轻盈,尚卷临秋萼,情依约,月痕微掠,剪剪霞绡簿。这首词婉约清丽,上阕写作者离家在外只能通过篱落一解相思之愁的苦闷。下片写花萼、菊、月亮这些景物,作者的愁苦思念之情未能消减反而加深。作者游走于整个天涯,呼啸的北风似乎要把思念家乡的情怀吹卷满地。在这个本应团圆的立冬时节,却孤身离家。仅仅一枝篱笆,似乎能稍减作者对家乡的相思之苦。天空中轻盈的紫色云彩,似乎要把花萼卷起。菊的影子影影倬倬像要把云霞剪碎。月亮的痕迹似有似无,而对家乡的情,却一直明朗。明面上写篱笆,花萼等景物,实则通过景物烘托出悲凉萧瑟的气氛,表达作者幽怨愁苦思家的情绪。又如虞美人槟榔:绮窗倦嚼红茸潇,廉幕堆春画。玉壶传泪不堪冰,暗吧同心双结嘱深情。殷红手帕痕犹在,茉莉杳难改。莫教执扇写新诗,待得鸥鸿啼罢雨霏霏。作者从“槟榔”“玉壶”“同心双结”“手帕”“鹏鸽”等意象入手,生动地描摹出思念心上人,盼望心上人归来的焦灼心态。女子依靠在窗边,咀嚼着槟榔,望眼欲穿地看着远方。玉壶在古时候寓意着高冷,冰清玉洁。然而连纯洁的玉壶都蓄满思念的泪水,心心念念的爱人却仍未归家。上阕寥寥数语,情意深切。一位殷切思念心上人的哀怨形象跃于纸上。手帕或许是两人之间的定情信物,上面浓情蜜意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执扇写新诗”,该拿起扇去书写新的诗歌。这里作者的寓意是爱的人可能不会回来,等待的人要学会放下一切,面对新生活。但是“莫教”却表现出女子非一般的执着。纵然等待是漫长的,等待是痛苦的,但我依旧不愿放弃。这首词的意象都有爱情,永恒,纯洁的寓意。而作者利用意象的特质,结合词中的情景,展现了爱情虚无缥缈的无力感。同时又表达自身对追逐爱情中的那份执着的赞赏。再如剔银橙落花:甘道轻离抛掷,便去也,无人惜。万里随风,潇潇过客,浅水萍踪缠值。情投意极,又还似旧时相识。不恨雨浸风觅,只恨东墙南陌、向晓催归,落红无迹。休怨东君沈寂,几回空忆?但目断,平芜草碧。这首词从“抛掷”“随风”这两个字眼入手,描写了花瓣凋落的场景,营造出孤清冷寂的氛围。本该是娇艳盛开的鲜花,此刻却面临被人抛弃,随风而去的悲惨命运。作者从花瓣掉落的场面中联想到自己凋零的心情,心境和场景融合,从而塑造一种悲苦,无人怜惜的意境。看似对落花的描写,实则是把落花的状态和此刻的心境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雨的洗礼,娇艳的花早已没有踪迹。曾经的美甚至还没来得及展示就稍纵即逝,然后便归于无人问津的沉寂。作者通过刻画落花的无人怜爱,无人问津来表达自己愁苦难抒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作者对意象的特质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能够通过意象的表述,寄托自身丰富的情感态度和流露自身哲理性的人生态度。(二)感怀词在李继燕的词作中,对自然风景和事物的感怀是最多的,有二十四首。如明月逐人来春宴长亭怨慢九月一日风雨大作鹏鸽天中秋值风临江仙学监江雨中闻湖齐天乐答饷苏泽堂橘红探芳信探春等。这一类别的词都是作者从日常生活和身边景物这些寻常中体悟出的特别意味。从晴朗风清下的春天之宴感受到春之清爽,或是从月笼轻纱的中秋佳节品悟出独特的情怀,或是从立冬中傲然而立的菊解读出孤高的气节等等,李继燕对日常的所感所悟,统统写在了词集里。又如鹏鸽天中秋值风:天外残钟竹外晴,晚凉卷幔月笼明。碧纱摇影蜻蜓堕,楼角银河淡淡横。分竹簪到茶档。管弦清脆不成声,虚堂剪罢荧荧烛,冷落芙蓉上小屏。这首词是写作者中秋夜的所见所闻。天外的钟声渐渐微弱,已经是傍晚时分。晴天从竹林外一点一点消散。古时有“暮鼓晨钟”的说法:清晨响钟,夜幕打鼓。这里的残钟表明太阳快要下山,中秋夜即将来临。卷起帘幔,可以看到一笼明月高挂。绿色的轻纱随风摇晃,映出的影子好像蜻蜓坠落的样子。天边的月和星组成长长的银河,悬挂在楼宇一角。轻纱的“动”和银河的“静”结合,互为映衬,展现了一幅绝美又灵动的中秋图景。作者拿着响竹来到茶档,听到不知哪里的管弦乐清脆如铃。家家户户的高堂前都燃着蜡烛,烛光把窗户的剪影映得栩栩如生。哪里都是一派团圆的气息,只有那芙蓉花影单影只。对于中秋佳节的描写,历来都是哀怨凄凉的主调居多。而这首词却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中秋月圆的美丽景象,感受到家人齐聚高堂的温馨和浓厚的节日氛围。甩响竹,去茶档这一系列的活动,更给重秋夜增添了一丝俏皮之气。这首词读来心清气爽,让人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最后一句是点晴之笔。“冷落”的芙蓉花在这热闹的氛围中略显突兀,这也正映射出作者的恰逢佳节,身处喧哗鹊徒生的寂寞之感的心情。寂寞的情绪悄然融入整首词,在感受到中秋热闹的氛围之余,也把读者带进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再如长亭怨慢九月一日风雨大作:渐云惨,天愁日暮。喧壁催灯,打窗闻雨,卷迟重茅,满城狼藉。向何许?晓来初往,新折了,桥南树。但野渡纵横,古岸阔,何人归去?鸥鹭,正潮头打处,个个乱飞洲渚。平田渺渺,大都是,变为城橹。便向晚,独自归来,那堪对,灯前儿女?算只有青蓑,难抵窗前秋雨。长亭怨慢,词牌名,又名“长亭怨”。沿用姜夔的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词所选之景为肆虐的狂风暴雨。愁云惨淡,天色将晚,i场暴雨的到来必不可免。桥头的南树已经被折断,那渡口却有来不及上岸的人。任风雨把乘坐的舟船打得摇摇欲坠。词中的“野渡”引用吴潜海棠春郊行:“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川上阕一个“狼藉”,就把暴雨带来的猝不及防完美概括。鸥鹭本正在潮头歇息,被这突如其来的雨吓得四处乱飞。一眼望过去的平田,也因为这场雨,似乎变成破败的城池。此时出现一对男女,他们能够抵挡这狂风暴雨的袭击吗?此时表现出作者的隐隐期待,希望出现一股顽强能够对抗大自然的力量。定晴一看,那对男女身上只有薄薄的青蓑,连窗前的渺渺秋雨都无法抵挡。这首词作者巧用“催”“折”“纵横”“打”“乱飞”等动词,通过观察事物遭受暴雨来袭时的状态,把暴雨来前的阴郁和来时的凶猛刻画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用心观察身边事物,对待生活有自己的态度。如霜天晓角西台晚泊:秋容漠漠,野外垂萧索。欲问人行何处?平田远处飞双鹤。水涸舟夜落,孤松沙岸搁。狼藉牛羊归晚,柴门月,苍茫恶。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上阕意象密集:野外,萧索,平田,双鹤,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下阕意象疏宕:水,舟,夜落。孤松,沙岸,牛羊,柴门,月,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秋夜箫索,野外行人找不到踪迹,只有凄然的呼啸声和乱飞的双鹤。所有景物的挑选都别有用心:一动一静,一近一远。景物的搭配让情境的展现更加生动。下阕的意象看似满当,却错落有致。水池干涸导致小舟停泊在这个深秋的夜。放眼望去,尽是孤清的松树和荒无人迹的沙岸。夜色象征着危险,牛羊群纷纷嗅到不安的气息,跌跌撞撞地往安全的地方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用心观察身边事物,善于运用意象。由此可见,拓花亭词稿的日常景物词语言形象,生动,描绘的画面鲜明,有活力,让人充满诗意的想象。也从此中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用心体会。让读者可以从寻常事物中体悟出不一样的别致风味。(三)游览词拓花亭词稿中属于作者李继燕游览各地山水的词,共约二十首。如满庭芳晓行倦寻芳寒食日湖上有感荔枝香近湘洲珠池名大蓬莱踏莎行避暑白牛湖调笑簪水塘早行等等。山水游览的诗词以作家在旅行,游览中的所见为参照对象,用诗词表达自己对游览风光的欣赏。刘勰在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游览诗词除了是对游览风光的一种文字印记,更是一种情感表现的艺术特征。如荔枝香近涸洲珠池名大蓬莱:欲访蓬莱何处?天四倚,尽日碧浪沉沉。江上春寒迟,孤帆罔得珊瑚,尚渍皎人泪。遥望,乐华星晓相对。行更远,似隔断,三千水,倒影楼台。却是海中烟市。宝马争驰,不觉归来堕香饵。冷浸水晶盘里。荔枝香近:词牌名。根据词谱:“帝幸骊山,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荔枝香。”这是作者在游玩广西澜洲岛时被美景吸引,有感而发而写。湘洲岛是火山喷发堆砌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熔岩等景观,所以有“蓬莱岛”之称。又因古时生产珠玉,也有“珠池”的美称。整首词以作者“访蓬莱”统起。上阕意象密集:碧浪春、春寒、珊瑚、统人,营造一种意蕴悠长的意境。下阕意境深远:三千里的海面上,尽是海市蜃楼。骏马在天与海交接处竞相奔驰,颗颗如香饵般的珠玉像是浸在了水晶盘面上。整首词除了饱含作者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外,还突显作者高超的审美。而“宝马争驰”“冷浸”这些极具张力的词,无不体现出景物搭配和作者想象的完美契合。让人对词中美景心驰神往。又如踏莎行避暑白牛湖:一径凌空,数峰悬峭。虬松偃卧枝相扫。崎危绝壁几人行?垂蕤暗澹束烟小。影湖湖心,鱼游树杪,寒光一片收残照,夜深风雨听龙吟,半崖石屋秋生早。白牛湖位于现如今清远市佛冈镇。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避暑胜地。词的上阕描绘了湖边陡峭险峻的山崖。虬枝肆意生长,形态各异。险峻的山崖究竟能否容许人通过?垂下的藤萝暗淡得就像含上一口烟,表现山崖植物不明亮,不鲜艳的特点。这也侧面反映山崖光线灰蒙一片,路况不明。词的下阕则集中描写湖的景色。从鱼游湖心到夜深风雨,寥寥数句就勾勒出白牛湖从浮光跃金到波澜壮阔的景色变化。作者从山崖到湖边,身体力行感受白牛湖的山明水秀的景色。种种意象突出白牛湖是个“避暑”的好去处,为读者打造出清凉静谧,幽静安宁的氛围。再如调笑水塘早行:蛮石清溪侧,马上轻杉寒恻恻。模糊一片烟光白,浅水淙淙数尺,小桥尽出青山隔,惊起鸽鸠千百。调笑,词牌名,即“调笑令”。有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词。辔水塘位于香港新界北区东部的八仙岭郊野公园内。曾经的署水塘是一个风景宜人的水塘,适合观赏,游玩。现如今已经变为一个小型储水库。那是一个清冷的早晨,作者游玩于静谧的水塘。水塘被阳光直射,波光粼粼,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高大的青山阻断了小桥尽头的路,惊得鹏鸽失了方向四处乱飞。蛮石是天然花岗岩石的别称,出现的地理位置大都隐秘,天然,未受到人工改造影响。小小水塘,竟然可以“惊起鹏鸽千百”,说明水塘的清幽安宁。词作并无华丽的修辞和非凡的手法,只是采用最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展现了簪水塘的“隐”和“静”。除了展现作者对水塘风光的享受外,还隐含了对远离尘嚣的向往。由此可见,李继燕的山水游览词不仅可以表达对沿途游览风光的喜爱之情,还夹杂着因风光而生的感悟,甚至表现出作者一定的审美。字里行间都展现出作者对万事万物的有感而知,有感而发的感性态度。(四)闺怨词闺怨词是以抒发女子悲愁哀怨为主要内容的词作。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门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苦生活和哀怨心情的宫怨词。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别离苦情的闺怨词。拓花亭词稿的闺怨词,共约十二首,类别上属于后者。表达作者李继燕对怀春少女,迟暮美人的同情和怜爱。同时也通过描写女子的情感态度表现自身对时光易逝,事物骤变的人生感慨。如满江红见遗镜感念:亦有香车,更不遣,杜陵人的到。春镜里,泪痕难减,绵绡香缰槁。青冢已悲南雁尽,铜驰暗恨随芳草。算年年,依旧把菱花,韶光老。闲庭院,愁偏照,园扇影,嫦娥杳。怕木绵,霞蝶唤回嗔恼。细字芙蓉藏蜜叽,缕裙泄漏鸳鸯稿。正西风,一夜落蔷薇,秋雄扫。作者借用典故,巧用意象,字字妥帖,情感饱满。少女的泪眼婆娑无法阻挡负心之人“香车”的离开,浓情蜜语只剩下悲情的泪痕印刻在镜子上。“青冢”指的是昭君的坟墓,是一个别致的专用词。根据杜诗的一条注解:北地青草皆白,惟独昭君堂上草青。周围一片荒芜而昭君的墓却能常青,故名青冢。然而连昭君的墓都能“已悲”,更何况曾经的海誓山盟呢?一年又一年,少女已随时光变妇人,却依旧痴心等待不会归来的负心人。妇人呆呆地望着扇子上的嫦娥画像怅然若失,直到低飞的蝴蝶把思绪一下子拉回。又想起那负心之人,心中满是恼怒。想要忘记他了吧,但缕裙下藏着的鸳鸯手稿表明我始终无法忘怀。西风吹了一夜,我的哀愁和这被吹落满院的蔷薇一样,难以打扫。词的本质特征在于抒情,然而作者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故其他委婉表达。这首词就运用三个层面含蓄地来抒发作者情感。首先借助昭君“青冢”的典故,表现女子对爱人负心离开这一无可改变之事实的伤感。其次,下阕“年年”“韶光老”点明了时间的线索,时光的流逝并不能使思念转移,渲染女子哀伤的情感。最后,把哀愁比作难扫的“蔷薇"借由物来寄托无法排遣,无法消散的情,进一步加深孤苦哀怨的离愁别绪。一位惨遭遗弃却无法忘怀的弃妇形象跃出纸上。再如生查子捣衣:无语倚垂桐,独佩同心结,深院响秋砧。断续梧桐月。忆昨理征衫,潇线重重缀,不合著相思,只悔经年别。上阕运用多个意象,表明词作描写的思妇身份。“同心结”是夫妻间的爱情信物。“梧桐”寓意着忠贞的爱情。捣衣是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布帛铺在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成为“捣衣”。这项民俗多在秋夜进行,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秋砧”。砧声凄凉,悠长,对思念之情起到强化作用往往表现渴望亲人归家的思绪。意象不仅在表明身份之余,还刻画出思妇挂念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惆怅情绪。下阕通过写回忆帮丈夫整理衣衫,渲染思念的情绪。“征衫”一指旅人之衣,二指出征之人的衣物,这里表明丈夫出门远行的事实。表现征人远离家乡的苦楚之情。在不同的秋夜中重复着相同的捣衣动作,诉说着相同的思念。衣衫上的针线一重又一重,年月一岁又一岁,我的爱人还未归家。无尽的思念化作最后一句简单质朴的表达:我止不住这相思之情,只悔恨这么多年的离别时光。又如罗贡曲有感:英著金鹅袖,琵琶捍拔长。撼拢终见拟,持抱枉空房。这首闺怨词篇幅不长,却将独守空房的闺怨妇人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想穿刻有金鹅纹样的精美衣裳给爱人欣赏,却只能在空无一人的房中暗自神伤。弹奏琵琶的拨片已经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灰,远去的心上人却迟迟没有回来。女子日复一日地梳理自己的头发,就像梳理着自己的思绪。等待没有随着时光飞逝划上句号,抱着琵琶独守空房是最终的结局。“著”“见”“抱”这些词精准描摹出女子的行为动作。而这行为动作也正体现女子的心理状态。最后的“枉”,更是给整首词营造出虚空无奈之感。无不让人为爱情的枉然和无可奈何感到悲伤。拓花亭词稿的闺怨词不仅是对弃妇和思妇形象有一定刻画,而且通过多种意象描写,多种氛围渲染中能够感受古时候妇女的鲜活情绪。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些孤苦女子悲惨命运的同情。(五)送别词拓花亭词稿除几类以上三类词外,还有一些数量极少的词作类型,如赠友送别词:水龙吟代别卜算子莱公井在英灵里公题诗云:人物熙熙风景盛,好将隹会入丹青女冠子秋夜得故人书齐天乐甲申二月太恭人七十家燕寄呈座中戚友月夜l怀寄陈献孟摸鱼儿效辛寄迈公共六首。这些词都以清丽的语言表达友情的真挚可贵。如水龙吟代别:鸥鸠古竹叶边,数峰约署黄昏雨。舟行白浪,清风渐紧,几声柔桧。夫岸光柳,山根一片,渡头烟絮。有小舟晚泊,夕阳红隔,浑不见,来时路。又是忽忽过去,拥离鞍,佳期空数,躁春欲尽,荒离残咽,马蹄催曙,阻住征衫。这回归去,怎堪情愫,算重来掩映,桃花寂寂,一廉烟春。李继燕在此词中运用了“黄昏雨”“柳”“小舟”“桃花”等意象,就是想借助意象表达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通过意象寄托自身的感情,紧扣题目“代行”。意在用意象代替自己,替好友送行。在中国古代描写送别好友的诗词中,大都采用凄凉,萧瑟的意象来表达。用衰败,哀伤的事物,试图传达作者对朋友离去的感伤。然而李继燕却不同,他选择用清丽的意象代替,用灵动,有生气的事物去渲染朋友离别的情绪。反其道而行之,不刻意渲染悲伤气氛,反而使离别更加深刻。怀念故友,是古诗词常有的类型,李继燕的词中也不例外。词中用“灯花”“画屏,,“啼鸟,,的意象,把收到故友书信的喜悦景物意象中,营造一种思念的氛围。又如女冠子秋夜得故人书:灯花红穗,簌簌芙蓉双坠。画屏前,石蜜香犹浅,芭蕉绿未干。三年秋梦绕,今夜玉台边,为报啼鸟早,几莺眠。作者没有用大喜大悲的气势意象来表达收到故友书信时的心情。反而采用温和雅丽的意象,淡化思念和喜悦之情。烛光把灯花的影子拉长,香气萦绕在画屏前。作者慢慢翻开故人寄来的书信,三年的思念和牵挂仿佛糅合在一起,随着石蜜香一起悄悄弥漫在整个房间。这样借助景物意象的特性来烘托自身的情感,令人深刻感受到这份友情的隽永。由此可见,作者擅于使用清新自然的意象来表达与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用意象烘托情感,更能凸显情感的隽永。三、拓花亭词稿的艺术特色李继燕生活在有“康熙盛世”之称的鼎盛时期,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在这个时期,诞生和继承了不少诗词流派。例如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以钱谦益为首的虞山派。浙西派以“风雅”闻名,虞山派以“怀古”为特色。李继燕的词作颇受各大家的影响。林诒熊为拓花亭词稿所作的序言中写道:“咀征含宫,酝酿风雅,于惊欢以为白石玉田复出。“从中可以看出,李继燕的词作风格尤其受浙西派的风格影响。这使得李继燕的词作风格多着眼于眼前景物和自身情绪变化,没有大开大合的跌宕起伏。拓花亭词稿着笔于清新自然,景情相融的自我风格表达,这使得拓花亭词稿大都呈现一种清幽的意味。现就以词集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一)词风醇雅清空浙西词派认同姜夔词风的醇雅,风格清空。因此,尚醇雅、主清空,乃是浙西词派理论的核心。朱彝尊在乐府雅词跋中说到:“词以雅为尚。”E词要淳朴雅致,清丽空明。而林贻熊给拓花亭词稿作序时,这样评价李继燕的词作风格:“咀征含宫,酝酿风雅,于惊欢以为白石玉田复出。”“时有神悟心解,出于诸谱之外。”由此可见,李继燕的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浙西词派的影响,体现了醇雅,淡远的创作风格。而李继燕的“雅”,主要体现在选择高洁,清雅,淳朴的意象来突显创作风格。如凄凉犯桂花:无管镜匣秋香早,雕阑玉桂风飕,汉宫乍起,同心髻维。一枝斜插,宫恩正恰。记昨夜铜盘腻蜡。簇钗边,金园翠匝,须影埋苏合。谁赋江谭恨宝袜,衣单梦残金鸭,旧游未减,趁清辉马啼争踏,影堕银河,问园扇秋光怎答?怕铜铺一夜露湿,冷潇榻。这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词。整首词运用清新的意象,典雅的句式,表现出桂花的特性。银镜中映出花早开的身影,影影倬倬,仿佛能从镜子中闻到花香。桂花落在华美的栏杆上,一时间竟不知道哪个更美。上阕通过盛开,飘动等姿态突显桂花的娇艳,表现了桂花清雅的特质。下阕通过“衣单”“银河”“圆扇”等意象,衬托出桂花清可绝尘的特质。这首词所选择的描绘对象非常精妙。桂花本就有高洁,清雅的象征,结合词作风格的清新空明。既能体现桂花的品性,又能体现李继燕词作风格的“雅”。如归国谣丹顶鹤:云寂寂,清浅蓬壶天外隔,瑶台一夜秋无迹。何年丹鼎无消息。闲依立,喳无顶染灵砂涩。词中的“云寂寂,清浅蓬壶天外隔,瑶台一夜秋无迹。”描写云雾寂寥,天空清明的开阔景象。寥寥数语,便将辽远的气息从字里行间传递到我们面前。而后的“闲依立,峭无顶染灵砂涩。”则突显丹顶鹤高傲不可侵犯的神秘形象。鹤在过往的诗文是高洁,不可侵犯的象征。结合先前对天空的描写,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丹顶鹤所代表的高远寓意的敬仰和追求。作者借由对丹顶鹤的描写,突显词作高雅的创作风格。再如浣溪沙雁来红:小院秋深蝶懒园,玉钗瑶瑟悄无欢,一枝肠断最堪看。又是几番无消息,潇湘归去雨中寒,雁来红簇曲阑千。雁过无声,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萧瑟时。“悄无欢”“无消息”“肠断”这些冷清的词表现秋来去无声的孤冷气质。作者没有一味用凄惨的意象堆砌来塑造秋的冷,而是采用“雁”这一高洁的意象。通过雁去雁飞,秋天的孤冷也就增添多一丝雅洁而不可亵渎之美感。(一)意境开阔灵动明代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说意境:“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词作也不外乎如此。李继燕词作中意境的表现就是运用清新客观的“象”结合主观深远的“意”。看似写景物,实则写情意。通过清幽雅丽的景物描写,绘制出绝美的风景和独有生气的氛围,从而营造了开阔灵动的意境。如三台令江村春望:芳瓷芳瓷,藉地乱红如潇。绿裙搭皱宫纱,日晚晴拖断霞。霞断霞断,江岸短亭烟远。所选之场景为春天的江村美景。停雨片刻,满地的狼藉。姑娘的绿裙因狼狈躲雨而搭皱起一团。“乱”和F卷皱”可以看出方才雨势之大。下阕美景依旧。视野缓缓从地面转向天上,云霞被拖动拉长了身影,远远望去像天际的分割线。从对雨后地面的描写到天边云霞的描绘,叙述视角的展开,让整个画面增添生动之气。整首词就像一段灵动的短片,可以看出意象的不拘泥,从而形成开阔的意境。如月夜咏怀寄陈献孟瘴云如墨,地断重溟。龙背铭金,光能射日,每天风海涛,幽嚏怨乱,则不堪怀。然美人芳草之思,咫尺天涯未远。爱有闲情之赋,正无子夜之歌。词按新腔,裁成散套。但此中无珍珠喉红牙板,无可舆者,用贻诸同志,倘旗亭绮席间一遇,周郎推敲疵类,勿徒晒为冷板髡生活尔。天上的云稠密得就像漆黑的碳墨,地崩山裂宛如幽冥之境。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金龙,身上的光芒能够射穿太阳。这是作者在一个月夜时刻的壮阔幻想。“如墨”“重溟”“铭金”“射日”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意象,渲染出一种生动,震撼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让人不由得对月夜之神秘产生更多的遐想。稠密的云被风搅乱,天上犹如海面,波涛汹涌。月夜的忧思就和这动乱的云一样,翻滚不息,难以消散。寥寥数语,一个暗藏玄机,万物潜伏的月夜之景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首词体现出一种开阔灵动的境地,也表现作出作者高超的想象力。如传言玉女游电白阳泉:野寺浓烟,掩映壁山如峭。一池波暧,对文鸳碧瓷,纱窗宛转,闭得和风依10,圆珠遥迸,玉莲开后。竹径嬉游,凭雕阑,障绮袖,晚凉新浴。有香残豆蔻,春融赋也,暗把小红挑逗。楼头龙,云卷博山烟瘦。这首诗写作者游览广东省电白县阳泉的情景。野寺的滚烫浓烟,池水的碧波荡漾,纱窗流转,豆蔻香残。三言两语,四五个意象堆砌,就呈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阳泉美景图。意象加上动词的搭配,静态的词句有了动态的功效,美景仿佛在眼前流动,让人从冰冷的句中形成对景色的美好想象。意象的运用,为整首词营造出极具生气又灵动的意境。(三)语言清新别致林诒雄为拓花亭词稿作序时提到李继燕的语言特色:“只求文藻之工,不复精研声律。”拓花亭词稿在表达手法上不过多采用华丽的辞藻修饰,而是以朴素的文字准确生动描绘对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旨在用简洁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突出事物最本质的特点。情感的表达上,不追求曲折,晦涩的隐喻,而是要求直抒胸臆,率性自然。如侧犯永泉寺蔷薇:野云四合,夕阳十里红尘近。春近,对竹院梢,头腾杳粉。红铅露暗洗,块蝶遥相趁。闻称,空试影,清泉艳妆褪。桃烟杏雨,半湿春风。愁闷损,渐牵衣新,刺正红润。拟向纱厨别藏娇,恨谁问?落尽一庭芳信。词中的上阕先是写竹院的香味扑鼻而来,然后蝴蝶对蔷薇的竞相追逐,最后写清泉和蔷薇花的争奇斗艳。词中平铺直述,简洁的表达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蔷薇的“香”和“艳”的本质特征。词的下阕写崭新的衣裳和红润的蔷薇互为映衬,此情此景,又该和谁欣赏?用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干扰展现蔷薇花本质特征和作者本真情绪的紧紧相依。再如绮罗香秋雨:月冷银床,花涵宝露,向晓欲迷鸳瓦,几度暝濠,闲傍小楼初下。似连云,乍织千丝,障秋雁,断行相讶。最凄然,绕壁虫声,这番凉雨闹清夜。长门凝望更久,赢得苍苔径早。秋光难画,紫桂叶深,谩整军翘相亚。为浓妆,搭起晶狼,溪万斛,夜珠无价。记喃哺,锦幄宵温,小窗人共话。上阕最后一句“最凄然,绕壁虫声,这番凉雨闹清夜”,本就是“最凄然”,但作者并没有用繁复晦涩的词调去表达,而是平白叙述寻常事物。深夜墙壁上传来的虫声,半夜还没暂停的凉雨,平凡之物循循而来,反而彰显“凄然”之感。往下写卷帘看雨,屋中喃喃细语的场景。既然雨未能停,虫声难断绝,倒不如卷起窗帘一起看雨聊天。作者对“最凄然”到“锦幄宵温”的情绪转变,更是全用白描手法。感情真挚细腻,用于朴素自然,全无造作之态,全词散发自然之美。四、结语拓花亭词稿共收录词七十四首。咏物词有十二首,感怀词有二十四首,游览词有二十首,闺怨词有十二首,送别词有六首。词作意象清丽,语言简朴,意境深远,为我们展现数百年前的风土人情,农耕图景。作者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跃然于纸上。作为东莞第一本词集,加上时间和地方的限制,拓花亭词稿的内容和手法无疑存在着稚嫩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感受到突破时间限制的力量。我们可以从中更贴近作者,更贴近那个遥远的时代。参考文献1杜汉雄.望牛墩历代诗文选M.广东.地方文献,2016,55-692李继燕.拓花亭词稿月夜l怀M.刻本朱墨套印本.清朝康熙年间,1622-17223刘载熙.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唐圭璋.全唐词M.上海.中华书局.2009,22-235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T56彭静.北部湾部洲岛地名文化研究A.广州:民族研究所,2012.7曾懂.乐府雅词M.辽宁:辽宁出版社,1997.8江苏地方志委员会.明代藏书家朱承爵IX1.江苏地方志,1999.9张其渔.东莞诗录M.广电旅游出版,2016.致谢时光匆匆,转眼便过。我的大学生涯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陈如碧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对我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陈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如果没有陈老师对论文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我相信我论文进展不会如此的顺利。陈老师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我向陈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和最深切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同学许多的宝贵建议,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会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这里请接收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要感谢亲爱的家人,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我往后的征程一片坦荡,星光灿烂!最后再一次对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及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注意事项

    本文(李继燕《拓花亭词稿》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