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防火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
第三篇路基、路面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2.1、 路基横断面布置根据业主要求,本次路基横断面设计参数为:巫溪县红池坝林场花猪槽至马四姑墓防火道路工程K0+000.000-K1+790.413采用公路等级四级公路(1类),设计时速15Kmh,公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实施总长约1.78公里,路基宽度&0m,车行道宽度7.0米。2.2、 超高方式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高程。新硬化路段按超高方式图进行超高,平曲线路基超商过渡段在缓和曲线段或直线段内完成,超高旋转方式为绕路基中线旋转,本次设计公路最大超高4%。2.3、 加宽由于项目主要为解决出行问题,通行车辆为小客车,且车流量小。根据重庆市通组公路管理办法通组公路建设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标准。本次设计项目仅对影响行车视线、半径小于15m的平曲线进行加宽设计,曲线部分加宽长度应与平曲线长度一致,且宽度不小于2m,使加宽过后路面宽度不小于7.0m。并设置加宽过渡段长度不小于IOnU对地形、地貌条件限制的特殊困难路段加强交安设施配套。2.4、 路拱横坡本次路面统一采用单向横坡,横坡2%,朝向边沟或者排水一侧。3、路基设计3.1、 路基横断面型式路基宽8.Om=O.5m(硬路肩)+3.50(行车道)+3.50(行车道)0.5m(硬路肩),路基路拱横坡为2%,其结构型式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3.2、 路基设计3.2.1、 填方略基路基的填方首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路堤填料不得采用有机土,当采用风化严重的软石、粉土作填料时,应采用土质改良措施,低填处要考虑地下水和毛细水的作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路基稳定。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要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60cm,并予以分层压实。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压实。路堤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琉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拗石挤淤等处理措施,确保路堤基底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路基在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必须满足压实的要求。其压实度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新拼接路基宜选用透水性好、强度高、具有良好级配的粗粒土作为路基填料,若采用细粒士作为填料,应满足路基土最小强度(CBR)要求,并加强路基内部(特别是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排水。必要时,可设置横向排水盲沟,排除路基内部积水。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根据近年来实际施工情况,为切实保证开挖台阶的质量,要求台阶开挖宽度突破路基规范所要求的不小于1.Om,而应达到2.0-3.0m,对于加宽拼接宽度小于0.75m时,可采取超挖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工程措施。电对于连接段路堤为切实有效控制新路基的沉降问题,可根据需要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及铺设土工格栅等粽合处治方式,以消减新老路基拼接拓宽的差异变形。3.3、 路基防护工程3.3.1、 路基防护烤工材料要求路基防护采用C20片石碎,片石的强度应240MPa。对陡斜坡上的高填方路基,根据地形条件设置路肩墙、路堤墙、护脚、抗滑齿墙等支挡构造物,以提高路堤的整体稳定性。挡墙应错缝砌筑,为保证挡墙外墙面美观性,墙面片块石缝隙应砂浆勾绫。在地面横坡很陡无法填筑较高路堤的局部路段,因地制宜的设置路肩墙或路堤墙;在地面横坡较陡的填方边坡(ll<2m)无法与地面线相交或延伸很远的路段,设置护肩:在路基填方坡脚伸出较远后有可能不稳固的路段,例如地质情况变化、坡脚地面突然变陡、坡脚位于受雨天径流冲刷的坳沟内等,视情况设置护脚。3.3.2、 路基防护工要求(1)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2)基坑开挖后,若地基与设计要求有出入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及时妥善处理。(3)挡墙基础埋深必须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若地质情况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4)挡墙基础开挖换短,换填完成后应满足挡墙设计承栽力,换填片、块石强度不得低于MU40,换填由深到浅,底层应采用直径60100cm的片、块石换填压实,再采用3060cm的片、块石换填压实,顶层采用直径不大于30Cm的片、块石换填压实。(5)档土墙面侧、背侧颈斜坡度、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士基压实度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上路床030295方下路床30-80>95路上路堤8015093基下路堤150以下2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3.2.2、 挖方路基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挖方边坡坡率表岩土种类边坡高度(米)20>20一般土1:0.751:1.25泥灰岩、泥岩、页岩1:0.1-1:0.751:0.31:1灰岩、白云岩1:0.11:0.31:0.3-1:0.53.2.3、 特殊路基处治1)路基坡挖交界处治对于坡比陡于1:2.5的纵向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错台现象,对于路基填挖交界处,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15)挖纵向台阶。2)新旧格衔接设计本项目利用老路路基较少(仅与S201连接处)。由于旧路路基沉降已经完成,而新建路基沉降才开始就造成了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路面建成后如果处理不当,新旧路基搭接处容易产生裂箕,反射到基层、路面上。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D新老路基拼接处,为确保拼接处的新老路基的拼接效果,应拆除原有公路的防护工程,并清除坡面松土,沿老路坡面开挖台阶,自下而上逐层填筑路基,加强新老路基的整体性。故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弃土或根据业主提供的弃土场弃土,做好环保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病害,弃土场地面坡度大于20%的地段必须挖台阶,宽度在24米。弃土场需修筑护脚及排水沟,部分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弃土场。3.2.4、 2、环境保护(1)路线线形布设时考虑了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及规划的相互配合,尽量少占地、少拆迁,减少工程对景观的破坏。(2)尽量保持巳有水利设施及径流系统,理顺因工程建设而改变的排灌系统,确保水流畅通,减少水土流失。(3)合理设置管涵构造物和平交道口,不因公路建设而给沿线群众过多地带来生产、生活的不便。(4)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工程完工前,做好沿线场地清理平整工作,整饰路容,对巳破坏的地表,要进行重新整平、恢复,公路用地范围应适当栽种树木进行绿化。(5)节约用地措施。根据业主和当地村民要求,设置弃土场。5、路面本路段功能定位为:提高红池坝林场森林防火等级,方便群众出行的轻交通量荷载农村公路,车辆类型以小客车、小货车为主,极少量大货车及大客车,车流量不大。5.1 设计荷载设计荷载:公路一11级。5.2 主要技术指标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面层;自然区划:本路段经过地区属公路自然区划V3区;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8年。路拱横坡:路面设置单向横坡,标准横坡为2%,横坡朝向以将路面排水排入边沟为准,避免对路基的冲刷。(6)挡墙选用片石混凝土浇筑(以标准图规定为准),片石强度不得低于MU40,水泥标号采用C20,片石硅中片石含量不得超过20%。(7)墙趾处的基坑在墙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坡度5.0%).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8)墙背砂砾石反滤层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到7啖以上方可进行。墙背回填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Cm为宜。墙背填料应符合相关要求,反滤层填筑宽度不得小于30cm。回填与墙体砌筑交叉进行逐层夯实,压实度应达到92%,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9)石料、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片石表面应清洁。(10)基坑开挖边坡坡度允许值:土层1:0.75,基岩1:0.5。(11)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砌筑墙身。(12)挡墙修筑时要保持外形一致,美观大方,以满足景观要求。(13)施工期间应该严格注意施工安全,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若实际情况中存在安全隐患,施工单位要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14)由于本工程存在在原有挡墙上加载的路段,如遇原挡墙出现裂缝及沉降,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15)除符合上述设计要求外,未尽事宜,请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办理。3.4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边沟排水和桥涵组成。并与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定。(1)路面排水:路面、路肩均以2%的横坡排出路面积水。(2)路基揖水:为保证路基稳定,挖方路基两边设置边沟,为保证水流顺利排出路基,要求排水沟纵坡大于0.3%,排水沟中的水一般均巳引入天然河沟或涵洞并排出路基外。砌体用砂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砂浆拌和均匀,和易性好。片块石强度必须达到MU30以上,不能用风化石,砌筑时组砌方法正确,砂浆填塞密实,墙面勾缝牢固。4、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4.1、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本项目为新修公路,项目路基土石方量总体较大,路线附近大多可弃土,以及考虑节约投资,行,通过实缝确定剂用量和适宜的加工温度,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o其技术指标要求分别如表所示:表9.1.1-1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x5s)(0.1mm)4060JTJ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JTJT0604延度(5cC,5cmmin),不小于(cm)20JTJ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r)60JTJT0606运动粘度(135sC),不大于(Pas)3JTJT0625闪点,不小于(r)230JTJ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JTJT0607弹性恢复(25P),不小于(%)75JTJT0662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r)2.5JTJT0661RTFOT后残余物质量损失,不大于(%)+1.0JTJT0610针入度比(25t),不小于(%)65JTJT0604延度(5C),不小于(cm)15JTJT0605面层沥青的基质沥青采用70号A级遒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道路石油渐青70#A级技术要求检险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延度5cmmin,15CC(Cnl)不小于100软化点(环球法)(V)不小于46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创入度指数Pl-1.3+1.0质量损失(汨不大于0.6薄膜加热试验163C5h针入度比(%)不小于65爽度15aC(era)不小于100闪点(COe)(tC)不小于260含蜡量(蒸偏法)(%)不大于2密度15T(g/cm3)不小于1.01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aC)(Pa.s)不小于1805.3 现状交通量及荷或(1)现场调查掌握并结合乡缜、村提供意见该路段平均日交通量如下:平均日交通量车辆类型小货车小客车平均日交通量(辆/日)515<2)荷载各类型代表车辆计算荷载车类别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日均交通量(辆)小货车13.5527.21双轮组5小客车19.327.91双轮组155.4 路面结构组合本项目路面设计设计采用BZZTOO作为标准轴载,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应业主要求采用以下路面结构:上面层:4cm厚AeT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PA-3乳化沥青;下面层: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PA-2乳化沥青基层:20Cm厚5.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5.5 材料技术要求(1)沥青混凝土面层5.6.1 沥膏混合料材料要求1)基质沥青为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及交通使用要求,表面层选择使用聚合物沥青,沥青与面层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基质沥青及非沥青均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及基质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如下表.制备沥青时,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当乳化沥青或特种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t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3)粘层路面面层采用双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必须在两层沥青混凝土问、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间喷洒粘层沥青。其用量参照下表实施。渐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下卧层类型乳化沥青规格用量(1.m2)新建沥青层PC-30.30.64)沥青庄面层(1)粗集料沥青面层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煤、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100%破碎机制砂组成,细集料不能采用石屑,严禁采用山场下脚料。其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门0-200,1)表,1.9.2中砂级配和细度模数要求。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IT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常温20高温24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15视密度(tm3)不小于2.6吸水率(%)不大于2.2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掺加抗剥离剂后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12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31号料0.6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盛)不大于2号料0.83号料1.0软石含量(%)不大于3石料磨光值(BPN)不大于422)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应按表“乳化沥青的品种和使用范围”进行选用。质量应符合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乳化沥青的品种和使用范围品种代号适用范围乳化沥青喷洒型乳化沥青PCR粘层、封层拌合型乳化沥青BCR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PCRBCR碳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T0653篇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5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60T0651针入度(100g,25C,5s)0.Imm40120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r5053T0606延度5tC),不小于cm20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贮存稳定性Id,不大于%11F06555d,不大于%55T0655注: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tC.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Id。个别情况下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句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指标技术要求视密度(tm3)不小于2.5含水量量)不大于1<0.6mm(%)100粒度范围<0.15mm(%)90100<0.075mm(%)757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附注:亲水系数宜<0.8。5)注怠事项(1)在拌和楼生产沥青混凝土时,沥青由于粘度较大,泵送时间较长,易造成热料仓等料,导致矿料过热,进而使得混合料出料温度偏高,同时还将影响拌和楼混合料产量。解决的方法:在供给沥青前提前3060min用导热油对管道进行预热。(2)某些拌和楼沥青称重系统常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设计值与实际配给值不一致,后场技术人员应该密切关注,以沥青实际配给值为准,对生产配比进行适当调整。(3)实际生产时,应确保冷料进料速度与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热料仓矿料时基本一致,以避免热料仓矿料级能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实际生产配比。< 4)拌和楼生产沥青混合料通常使用矿粉,但在沥青混凝土中仅使用水泥或者消石灰,因此必须事先与拌和楼管理人员办调水泥添加事宜,一般不宜使用粉料回收仓作为水泥贮存仓,生产过程中禁止将回收粉料回收到水泥贮存仓中。(5)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或设计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 6)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7)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睑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8)浙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65195t,沥青温度不高于150,混合料出厂温度不高于1601。< 9)沥青混合料在运揄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其中上层沥青混合料的残余孔隙率要求大于3%,且指标技术要求石料冲击值(%)不大于20抗压强度(Mpa)不小于120附注:对沥青的粘附性,可为采取掺抗剥落剂后的技术要求。(2)细集料沥青面层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奈质、并有适当级配的100%破碎机制砂组成,细集料不能采用石屑,严禁采用山场下脚料。其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4)表4.9.2中砂级配和细度模数要求。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脸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8坚固性(3mm部分),不小于%T0340含泥量«0.07511rn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T0345细集料的级配应满足下表所列的级配要求。本工程不使用天然砂。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机制砂)的级配要求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0(3)矿粉矿粉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憎水亲油的岩石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等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禁止使用回收粉尘。其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下。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视密度(tm3)不小于2.60坚固性(>03mm部分)R)不大于12砂当量(%)不小于60棱角性(%)不小于-15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料含量大于75%或小于50%时,其压实作业应遵守技术规范中关于填石路堤或填土路堤的要求,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路床面100Cm厚度内不应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8)路基施工季节性强,应避开多雨的季节。填方与挖方,挖方与锚杆,填方与构造物等方面协调和配合是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和工期的重要因素。所以事前的整体施工顺序与详细的计划和施工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较为充分的周密施工组织在本道路上尤为重要。9)为确保挡土墙施工质量,必须按照设计图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其基础必须满足挡土墙基底应力要求;施工开挖时视实际地质情况作相应调整。10)路基开挖中地质情况与设计有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调整边坡坡率和必要的档防设施。11)未尽事宜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其他技术规范要求执行。5.6.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材料要求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32.5的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集料基层/底基层集料的级配的颗粒组成范围层位通过下列箍孔(mm)的质量百分比(%)液限一塑性37.531.5199.51.752.360.60.075%基层/底基层100101006863858223216288150-3<28<9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9.5mm31.5mm、4.75mm9.5mm、2.36mm4.75mm和。2.3611m四种规格备料。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5%: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5%;含泥量应不大于3%,4号料中0.07511m通过率应不大于20%(宜不大于18%);碎石中小于0.611rn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9的规定。水不大于7%)(10)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普通沥青混合料:初碾温度不低于i3or,终压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90t,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5(C°(Il)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分幅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维;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nU(12)压路机应视施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调整碾压工艺,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13)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8、施工注意事项1)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占地范围内的耕植土、腐植木,水塘的淤泥,挖除树根和竹根等。2)路基施工时,应做好场地排水工作,避免因路基排水不畅导致既有路基含水量较高,形成透析等现象,若发生此类情况应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3)开挖土方不应使用爆破施工。开挖石方爆破作业应以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为主,以保证挖方边坡坡面稳定、美观,严禁采用大型爆破和洞室爆破。路基开挖时必须准确测定出设计边坡线,以坡口线由上而下开挖,严禁进行掏挖或平口抬炮施工而影响边坡稳定,特别是深挖边坡应严格控制其坡比和平台宽度。当路堑的开挖线距边坡的设计线两米时采用光面爆破:若采用预裂爆破,则应合理布置预裂孔和主爆孔位置,各预裂孔的角度应与设计边坡坡度一致。预裂孔应先于主爆孔之前同时起爆,以保证其良好的光面效果。在爆破之前应由施工单位作具体的爆破组织与技术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4)在填方施工中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填方范围内不能有坑由积水,盲沟进出口不得堵塞。软基路堤施工应控制填筑速度,避免过快的填土加载造成地基失稳破坏。软弱地基土不宜直接碾压,应铺上50Cm厚的填料后进行碾压,避免地基土结构破坏。5)路堑墙和在土基中开挖基坑的其它挡土墙均应跳槽开挖,分段修筑。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失稳病害。墙背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性填料并夯实,同时设置泄水孔和隔水层。6)半填半挖路基和斜坡路堤要在除去覆盖土层的基岩上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3m,并向内倾斜24%的横坡;填筑时按错台高度分层填筑并压实。7)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当石料含量为5075s时,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400三石铺后碾压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不同粒级的碎石以及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正式拌和以前必须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应有瓶盖,防止雨淋。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相互匹配,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拌和机的产量宜大于400th,如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过小,在摊铺机播铺混合料时,应采用最低速度掩铺,减少摊铺机待料的情况。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二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拨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18t以上重型震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应避免纵向接缝,基层宜整幅摊铺,严格遵守试验确定的碾压机械组合和碾压便数,底基层应达到97%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对于基层应保证达到98%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确定)。3)养生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成型24小时候后,宜采用150g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土工布可重复利用。对于基层,也可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沥青乳液的用量按0.8l.Okg/m:选用,宜分两次喷洒。第一次喷洒沥青含量约35%的慢裂沥青乳液,使其能稍透入基层表层,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如不能避免施工车辆在养生层上通行,应在乳液分裂后撒布38mm的小碎石,做成下封层。在无上述条件时,也可用撒水车经常撤水养生,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潮湿,应注意表层情况。水泥稳定粒料成型后严禁复压及开放交通。基层的养生期不宜小于7d,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除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应先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宜在下封层铺设后的1030d内开始铺筑沥青面层的下面层。6、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饮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2)混合料组成设计水泥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缓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试验中所用的各项材料必须为施工中实际使用的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7%,7天龄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应23.5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本次设计按5%计量,实际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5%,7天龄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应N2.5Mpa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本次设计按4%计量,实际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轧在底基层、基层施工前应铺筑不小于200米的试脸路段来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控制参数及修改、补充施工组织方案。试验段养生达到规定龄期时应进行钻芯实险检测,验证能否满足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如不能应重新铺筑实验段。应对试验段各项控制参数及施工方案进行总结,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施工。(3)施工注意事项1)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七以上,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保持一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均采用集中厂拌,基层采用水泥稳定土摊铺机摊铺,底基层采用平地机摊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基层压实度298%,底基层压实度297机为减少基层、底基层的开裂,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上述按重型击实试脸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决不能让基层暴晒变干开裂,养生完成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2)集中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路基、路面、排水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路基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