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村镇银行简要分析.docx
第一章村镇银行概述1第一节村镇银行概念1其次节村镇银行发展背景1第三节村镇银行发展历程2第四节村镇银行探讨框架2其次章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4第一节政策环境:激励村镇银行快速、规范发展4其次节经济环境:农村经济持续快速,金融服务供需失衡5第三节社会环境:三农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6第四节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村镇银行供应保障7第三章村镇银行市场整体分析9第一节村镇银行市场概述9一、村镇银行数量:增长较快且潜在空间巨大9二、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东部发展快于中西部9三、村镇银行盈利:部分实现盈利,尚未全面盈利10四、主发起人结构: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大型银行谨慎参加10其次节村镇银行的需求与供应状况11第三节村镇银行的产业特性12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12二、村镇银行发展的驱动因素13三、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15第四章村镇银行重点区域运行分析18第一节华东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其次节华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第三节华中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第四节华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第五节西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第六节西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第七节东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状况18第八节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分析18第五章村镇银行竞争格局分析19第一节行业内企业竞争19其次节潜在进入者19第三节替代产品威逼19第四节客户议价实力19第五节小结19第六章重点企业市场分析20第一节西峰瑞信村镇银行20一、公司基本介绍20二、营业模式分析20三、财务分析20四、竞争优劣势分析20五、发展战略分析20其次节XX村镇银行20第三节XX村镇银行20第七章村镇银行发展趋势21第一节村镇银行发展特性分析21一、政策是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1二、政策开启农村经济与村镇银行盈利需求的良性循环21其次节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分析21第三节总结22第一章村镇银行概述第一节村镇银行概念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供应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表1.1村镇银行主要特征类别详细内容性质村镇银行是独立法人,属一级法人机构,区分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规模村镇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业务村镇银行功能齐全,包括: 经营汲取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 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 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服务对象为当地农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供应金融服务服务特点信贷措施敏捷、决策快其次节村镇银行发展背景农村的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状态,仅有两种金融主体:一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由于缺乏竞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很难提高,农夫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意。我国农村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满意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改革特别必要和重要。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银监局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进行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其中村镇银行是最主要的机构。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心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夫工作的战略思想得到充分体现。2008年10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党委会议,明确了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职责以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主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探究和探讨适合“三农”须要的新型金融机构和产品,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加强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在支持“三农”方面的协调协作,加快涉农金融机构改革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多种措施,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推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村镇银行是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敏捷、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应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时村镇银行本身也有诸如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等弱点,而且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威逼,其发展前景不肯定特别乐观,村镇银行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探讨对象为我国新兴发展的村镇银行。在对村镇银行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村镇银行发呈现状,再结合村镇银行发展的时代特殊性,最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进行肯定的预料分析。第三节村镇银行发展历程村镇银行主要经验了试点和推广两个发展阶段,详细内容如下表:表1.2村镇银行发展历程阶段时间事务成果2006年12月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该阶段共成立12家村镇银行试点阶段(占已成立的新型金融机构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数目的50%)2007年10月银监会宣布试点从6个省扩大到31个地区2007年12月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开业2007年12月国开行作为主发起人组建的村镇银行挂牌2008年8月农行发起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村镇银行2008年9月中国民生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在彭州开业推广阶段2009年12月工商银行发起的首家村镇银行在浙江开业截止2010年年底,村镇银行已发展到349家2010年5月国务院发文激励民间资本设立村镇银行2010年6月建设银行发起的首家村镇银行在浙江开业2010年6月财政部宣布对达标的村镇银行进行补贴2010年12月截止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共计349家第四节村镇银行探讨框架本文的探讨思路如下图所示:宏观环境分析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状况分析驱动因素存在问题市场规模及增长市场供求状况市场结构特征市场竞争状况f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图1.1探讨思路影响因素分析其次章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第一节政策环境:激励村镇银行快速、规范发展自2006年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起先,银监会等国家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服务职能,政策设计就已经显示出对村镇银行的偏爱,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同时推出,但经过四年的发展,呈现了村镇银行独大的局面。在机构设立条件方面,村镇银行明确规定发起人至少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资本力气、管理方式、风险限制、人员管理、社会信誉、企业文化等都对村镇银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主要由非金融机构出资和农夫自主管理,因此没有村镇银行在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从监管角度来说,虽然资金互助社具有自然的农村社区基础,但是作为农夫合作金融组织,其基层性使其风险不易限制,监管成本较大。在同样发展不成熟的状况下,村镇银行管理相对简洁,所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在国家发展战略思想以及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双重刺激下,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愈发主动,体现在:政策发布部门由单独的银监会发展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有利于供应更实惠的发展条件,保障更规范的行业环境;政策内容由行业准入规定向引导行业规范演化,进而转变到多种激励和补助政策。当前,国家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利好。表2.1村镇银行发展相关政策概要时间文件名主要内容政策性质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26.12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看法(银监会发布)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加大政策支持规范类2007.1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银监会发布)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组织和行为规范类2007.6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支配补充协议四;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支配补充协议四(银监会发布)激励香港、澳门银行到内地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嘉奖类27.7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银监会发布)全面反映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00多个县(市)、3万多个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程度、竞争程度以及各行政区划范围内银行业机构网点覆盖和服务状况,为有序引导各类资本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供应了决策依据2008.4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明确对四类新型机构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监管政策规范类2009.6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银监会发布)主动的引导和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持续稳健发展,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活跃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规范类2009.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支配(银监会发布)提出了到2011年底在全国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配,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规划类2010.6中心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方法(财政部发布)规定中心财政对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当年平均贷款余额的2%赐予补贴。嘉奖类2010.9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嘉奖资金管理方法(财政部发布)财政部门对年度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肯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赐予肯定比例的嘉奖。嘉奖类2010.9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嘉奖范围的通知(财政部发布)扩增加河北、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甘肃等10省(区)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嘉奖试点激励类20113关于进一步推动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会发布)接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设立营业网点,渐渐由解决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向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加金融服务功能转变规划类其次节经济环境:农村经济持续快速,金融服务供需失衡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主动的变更,农产品供应实力不断增加,农夫收入快速增长,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以2009年数据为例,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指标表2.22009年农村主要经济指标1数据分析E工工a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8.7%,农村部门贡献3.4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l、39.5%,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探讨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农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总额农夫收入农夫人均生活消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477亿元(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2008年实际增长42%,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农业比重为55.5%,比2008年提高1.6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为4.5%,渔业比重为9.7%,均比上年略有提高;畜牧业比重为27.2%,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增加值925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0%。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81600亿元,增长9.7%:利润总额22400亿元,增长8.2%;上缴税金9500亿元,增长8.4%o县及县以下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210亿元,比2008年增长15.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2.1%,比2008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比2008年增长27.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7%,比2008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8967.6亿元、6740.7亿元和499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25.5%和92.5%。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13.8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7.3%;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92.1亿美元,比2008年卜.降2.5%;农产品进口额521.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0.6%: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由2008年的181.1亿美元下降至129.6亿美元,削减28.4%o农夫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2008年增加393元,实际增长8.5%,增速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93元,比2008年增加332元,实际增长9.4%。食品消费支出1636元,增长2.3%,恩格尔系数为41%,比2008年下降2.7个百分点;衣着支出232元,增长9.8%:居住支出805元,增长18.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05元,增长17.7%;交通及通讯支出403元,增长11.9%;文教消遣支出341元,增长8.3%;医疗保健支出287元,增长16.9%。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对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目前农户的贷款需求已不再是购买维持简洁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部分农夫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成为专业户和生产大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有着很强的季节性,且数额较大,超出一般农业生产的数倍。然而我国农村目前的金融供应存在不足。我国农村金融供应渠道大体上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四个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一一农户服务的。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二元理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把工业而不是农业看成经济快速增长的工具,由于利润的导向,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金融供应主体都主动边缘化。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与供应的失衡是经济环境的一大特征。第三节社会环境:三农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等问题的凸显,三农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心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夫工作的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关乎大局。当前,从党中心国务院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立足于金融视角,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服务于三农建设的举措,与当前大力发展“三农”的社会需求高度契合,是大势所趋。第四节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村镇银行供应保障我国进入了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国家提出的“新五化”战略目标中,信息化赫然在列。农村信息化也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几年,农村基础网络建设规模加大,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体现在电视、电话村村通的目标接连实现,信息传输网络覆盖范围逐年扩张,电脑下乡渐渐普及等多方面。“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呈现蓬勃朝气。农村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村镇银行开呈现代便捷的金融服务、与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沟通、便利金融统一监管等供应了技术保障。专栏1手机银行服务“三农”前景广表与当前自动柜员机、转账电话等自动服务终端在“三农”市场大张旗鼓的宣扬和推广相比,手机银行略显滞后。不过,随着3G服务的兴起、手机银行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机银行与“三农”市场的距离渐行渐近,不再遥远。可弥补农村金触服务不足有数据显示,移动金融服务的客户群正大幅增长,消费行为也从固定地点消费模式向各种不受地域、时间、固定通讯线路限制,可随时进行金融交易的模式发展。毋庸置疑,手机银行的出现,正变更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农村地区来看,金融成本过高和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始终是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与传统银行服务相比,由于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解决建立网点的成本和处理小额交易的成本两大问题,降低低收入人群和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并保证获得供应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因此,其特殊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伴随着我国移动通信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银行已成为继ATM、网上银行、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推出丰富的增值服务。与其他金融服务相比,手机银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运用便利。手机银行通过无线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干脆完成各种金融理财服务,其主要功能包括账务查询、自助级费、银行转账、手机支付等。通过手机银行服务,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电话以平安的方式运用银行业务;二是运用区域广泛。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广泛,手机银行在网络覆盖到的地方,都可以供应服务;三是平安性好。手机银行可以对发出的信息进行加密,即使从空中拦截信息,也无法得到用户的关键数据。只有银行可以将数据进行解密,即使是包信运营商也无法解密所传输的数据;四是可以进行二次交易。手机银行可以利用短信的方式,即运用户关机,再次开机后同样可以收到银行发送的确认恳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消费进行确认,从而实现二次交易。先行试点小额支付业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同样面临金融网点少、业务覆盖率低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极至2010年10月末,我国仍有2430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有139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5.7%,分布在10个省(区、市)。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从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状况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9亿户。同时,正在推广的3G网络信息传输速率可达2兆每秒,无线通信中的数据加密技术逐步成熟,我国基本具备了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从以下两方面加速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探究与实践。大力开发手机支付功能,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逐步进行业务推广。国外不少发达国家时下最流行的手机小额支付,会很快在国内出现。商业银行应不失时机的选准切入点和商业合作伙伴,进军小额支付市场,如在购买饮料食品、小额交通费支付、限额内购物等方面。在手机银行市场培育期,出于对新业务的怀疑和平安性的担忧,用户更情愿尝试小额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应首先选择部分地区(如已开办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广东、江苏等地)进行小额现金业务试点,并随着用户市场的开拓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留意平安问题,探讨制定配套监管制度,加强手机银行风险防范。从技术角度来看,手机银行的平安性要高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其他电子渠道,但是这不能成为手机银行高枕无忧的理由。放眼将来,平安问题仍旧是阻碍手机银行发展的一大障碍。从业务角度看,手机银行所实行的业务创新模式很大程度突破了传统银行监管的制度约束,极易产生新的业务风险,因此须要建立新的监管制度和技术框架来约束。在对手机银行的监管中,对客户资料的保密规定,手机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建立,手机银行存取款和转账限额的规定以及防止手机网络病等和反洗钱等规定,都须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支配。第三章村镇银行市场整体分析第一节村镇银行市场概述一、村镇银行数量:增长较快且潜在空间巨大2007年3月,我国的首家村镇银行成立,当年设立村镇银行19家,在随后四年,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四类主要的农村银行数量如下表所示:表3.12007年-2010年农村银行数量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20071711383481920082216349659120094319630561482010852232646349由上表可得,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呈现了消退的趋势,其数量渐渐剧减,相比之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村镇银行的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这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的农村的发展活力,相比于其他银行具有较大的优势。图3.12007-2010年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对比二、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东部发展快于中西部经过四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地区分布特征比较明显,整体并不匀称,突出表现为东部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相对富有地区优于相对贫困地区。在推广阶段成立的172家村镇银行中,东部地区11个省市设立66家,中部地区8省共设立46家,西部12个省份共设立60家。3虽然试点是从中西部起先,但是资本的逐利性使之自然向东部经济发达的地方流淌,中西部缺少投资动力。但值得留意的是,社科院金融所中国村镇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在盈利实力方面并未显现优势,反而要落后于中部地区。缘由可能在于东部地区金融机构众多,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有限,由于村镇银行自身规模小,经营受限制较多,因此,与其他大行相比,其本身的竞争实力也存在很大劣势。三、村镇银行盈利:部分实现盈利,尚未全面盈利目前村镇银行已经部分实现盈利,但离全面盈利还有距离。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从机构类型看,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1家;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84家,东部地区34家;从经营状况看,己开业机构实收资本47.33亿元,存款余额131亿元,贷款余额98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多数机构已实现盈利,其中2009年累计盈利4074万元。4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村镇银行追求盈利是最终目的,但在短期内追求盈利并不现实,没有优良的业务就追求盈利是不行能的,必需有效限制风险和成本,才能在发展较慢但是持续发展的农村地区实现最终盈利。专栏2村镇银行盈利测算有人简洁算了笔账:一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假如每年的股东分红达到10%,各项管理费用(人员、房租、交通、系统运行)是200万元,即每年要创出400万元的毛利。依据存贷利差4%5%的水平来计算,至少须要发放贷款0.81亿元;假如考虑到部分呆账,则可能须要0.91.1亿元的贷款规模;依据75%的存贷比例,则至少须要1.21.46亿元的存款规模,每天须要汲取存款3340万元。现在开办的村镇银行每天吸储也就在10万元上下,要实现村镇银行的盈利可能至少须要三年时间。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起初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别亏损20万元和30万元。2008年10月增资扩股至3000万元,2009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1595万元后,才首次实现税后盈利270万元。四、主发起人结构: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大型银行谨慎参加截至2009年末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中,主发起人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总共仅有30家,其余80%以上的主3数据来源:网易财经4数据来源:银监会负责人就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至2011年工作总体支配答记者问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其中又以城商行为主,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动性不高。截至2010年6月,五大行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9家,其中,工、建、交行分别发起设立2家、2家、2家,对农村市场较熟识的农行发起设立3家,中行则尚未涉足村镇银行。缺乏基层网点的政策性银行国开行较为主动,现有8家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底,外资银行已经设立了40余家村镇银行,超过中国村镇银行349家的10%,远超其在中国银行业2%的市场份额。其中最为活跃的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其旗下的村镇银行已达到10家,总网点数量已经达到16家之多。汇丰的主动可能更多是出于布局中国大陆的战略考虑,而非看重村镇银行本身的盈利性。汇丰发起成立的村镇银行无一例外都由汇丰独资全部,其主要动因是以村镇银行规避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限制,因此难免遵从资金逐利性,难以实现支农惠农的目的。城商行等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做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热忱比较大。截至2010年6月末,区域性银行机构发起设立175家村镇银行,占全国总额的82%o城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的动机更多的是希望实现跨区经营,扩大业务范围,甚至相当一部分机构和个人是看中了金融牌照这一稀缺资源,距离金融支农的目标尚远。其次节村镇银行的需求与供应状况目前农村金融仍旧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方面,为农村供应主要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实力和水平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农村人均拥有机构网点、从业人员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仍旧较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相当低。金融机构供不应求的问题特别突出。依据银监会更新的2007年度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特点有:一是贷款供应者类型与需求差距大,农户贷款供应者特别集中,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农户数占全国获得贷款农户的比例高达98.7%;二是农村人均贷款水平与城市差距仍旧很大,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人均贷款额在7700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均贷款额为3.5万元,农村贷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三是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机构数量极低,有8901个乡镇只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零金融机构”乡镇仍有2868个5;四是金融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差距较大。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至2011年工作总体支配中,银监会提出2009年至2011年,全国35个省(区、市,西藏除外)、支配单列市共支配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从目前状况看,到2011年底,离1027家的目标还差500多家,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仍有2312个6。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突出冲突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以保持。第三节村镇银行的产业特性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村镇银行属于新兴产业,仅有四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投资于该新兴产业的公司为数不多,且盈利实力较弱,各公司均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在市场方面,目前村镇银行的市场增长率较高,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多,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市场中的产品、服务等策略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同时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获得难度较大。基于村镇银行现阶段的各种特征,与下表中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发展规律相互比照,认为村镇银行正处于产业的初创期,具有广袤的发展空间。表3.2产业生命周期特征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市场增长速度比较缓慢高于GNP的速度增长,但渐渐减慢与GNP增长速度相当需求下降,市场萎缩增长的可预见性现状只满意小部分需求,增长潜力难预料大部分需求被满意,需求上限起先清楚增长潜力可很好确定增长潜力明显有限顾客的稳定性顾客以很少的信任运用该产品有肯定的信任,缺少品牌忠诚对该产品已形成品牌购买倾向,新进入者很难获得高额利润极稳定,顾客少有寻求其它供应者的动机产品系列的拓展性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系列快速扩展扩展减慢或停止不盈利产品渐渐退出市场,产品品种削减竞争者数篇首入者的高边际利润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地位,边缘的竞争者被淘汰。行业起先集中。新进入者已基本很较少吸引竞争者的数量快速增加少,而且不受欢迎。竞争者接着削减市场份额不稳定稳定性增加稳定,少数企业限制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分布绝大部分行业份额极少数竞争者手中竞争性质有限竞争,企业关注产品改进而非竞争上竞争被市场的快速增长所掩盖竞争达到顶峰新格局的形成,竞争者倾向低度竞争进入难度进入简洁,无限制者较困难,市场力气已经产生,但不是很强困难。市场领导地位已经确立市场萎缩,很少有新进入者投资需求渐渐投资支持新产品资本需求达到高峰以投资保存生存实力很少投资,甚至变卖部分资产换取现金利润与现金无利润,现金流为负盈利,现金流仍为负盈利下降,高投资水平意味大量正现金流利润很低,现金流少二、村镇银行发展的驱动因素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缘由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支持。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构的试点叩响了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大门;从连续四年的中心一号文件中也可以明确看到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主动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以及银监会颁布的一系列支持规范村镇银行建立及运行的若干看法及通知等。同时,有关监管部门即将接连颁布一系列货币政策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包括存款打算金、利率管理、支付清算、会计核算和征信系统,实行差别利率的政策,允许村镇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依据需求进行调整。(2)地方政府激励。地方党政人士认为,设立村镇银行,首先可以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资金实力,缓解因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造成的资金短缺压力;其次,有利于削减由于不规范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三,增加农夫、乡镇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最终,不允许异地借贷的政策规定,可以有效削减县域资金外流数量。(3)商业企业、金融机构占据新兴市场、获得利润的主动主动性。众多专家看来,农村金融业务的发展与中国农村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农村金融市场在很多金融领域仍旧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面对如此迷人的大蛋糕,国内外众多企业都摩拳擦掌跃跃一试。不仅国内金融机构在农村进行布局,境外金融机构也主动参加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与建设。例如美国国际集团、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先后向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申请。澳新银行对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的收购,荷兰银行入股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的建立,都为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开了先河。(4)三农的实际需求。首先,传统的农业生产贷款(家畜、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需求存在。其次,由于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新型贷款需求产生,这部分的农夫对资金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春季和秋季需求数额最多),且数额较大,超出一般的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数倍,此为新式农业贷款需求。再次,乡镇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乡镇企业立足于当地农业资源的开发,农村金融贷款需求、传统农业生产贷款需求、新型农业贷款需求、乡镇企业生产贷款需求、城镇科教文卫建设贷款对资金的需求也具有季节性,由于其市场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正规机构对其发放贷款的风险也较大,所以其自身面临的资金缺口较大。第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也须要大规模的资金,从而对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国外胜利模式的参考。孟加拉人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琅银行,通过建立给穷人贷款的银行体系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金融理念,使商业银行贷款给弱势群体以摆脱贫困、摆脱弱势地位成为可能。他创建性的设立了“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还款机制,让难以供应抵押担保物的农夫有机会获得贷款,同时将银行的外部监督转化为小组成员的内部监督,降低了格莱琨银行的监管成本,调动了借贷者还款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从而成为乡村银行胜利的重要因素。凭借以上模式,格莱琅银行的还款率高达99.89%,远高于世界上公认的风险限制最好的其他商业银行。此外,其他多家境外银行在发展村镇银行方面也具有丰富的阅历。这些对于激励我国发展村镇银行,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具有主动的借鉴意义。图3.2村镇银行发展的驱动因素三、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1)极易偏离办行宗旨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供应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胜利,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定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夫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峻缺乏的状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既定经营理念,它们会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在此状况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行避开地在村镇银行重现。依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截至2010年11月,我国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425家,资本总额150亿元,汲取存款607亿元,发放贷款536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85亿元,占比35%,中小企业贷款277亿元,占比52%,农户贷款占比远低于中小企业贷款。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发展也呈现“不村镇”的趋势,例如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一一惠民村镇银行总部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但2008年末在县城设立支行之后,工作重心也起先向县城倾斜。(2)筹集资金困难重重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袤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是农夫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肯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夫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实惠贷款。(3)风险限制任重道远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一一农业,弱势群体一一农夫,农业和农夫对自然条件的依靠性很强,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状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峻的风险隐患。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夫得到了很多实惠,因而也使一些农夫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靠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夫的“救助”。以村镇银行来说,他们认为在村镇银行获得了贷款就等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可不用考虑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