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宋代制度变迁与商品经济发展略论.docx

    • 资源ID:1444416       资源大小:15.2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宋代制度变迁与商品经济发展略论.docx

    宋代制度变迁与商品经济发展略论摘要:制度的形成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框架,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因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制度的发展变迁是分不开的。官府产权制度变革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官府管理模式的变迁也为商品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关键词:宋代制度变迁商品经济繁荣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宋代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超过了盛世唐代;人口也空前增多,最多时人口总数突破1亿;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工商业更是发展迅速,汴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城市。总之,宋代创造出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朝代。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的制度变迁分不开的,制度变迁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国家管理制度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激励效应,从而带来了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和以往朝代相比,宋代国家管理采取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官府越来越多地退出商晶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使整个商人阶层开始有了活跃的政治、经济空间。一、宋代管理思想变迁为商品经济提供了发展动力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其主要推动力量是宋代统治者迫名逐利的政治思想。到了宋代,豪强世族制下的贵贱观念已经基本消失,决定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是拥有财富的多少。1.1 宋统治者推崇逐利享乐的政治意识形态宋太祖为稳固赵氏江山所采取的-系列推崇逐利享乐的政策措施,使宋代统治者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式深刻变化。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利”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了从前的要义不要利的政治思想,努力实现义利共生。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实行的“杯酒释兵权”政策,强调“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的政治指导思想,使宋代至上而下开始了一场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变化。根植于每一个朝野官员内心的政治指导思想不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是形成了“好官不过多得钱耳”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1.2 宋代士大夫阶层形成了顺天意谋个利的思想形态在太祖积金、市田宅思想的鼓励下,整个宋代社会的风气趋于逐利享乐之中。广大官僚士大夫阶层本应该是传统等级制度的积极维护者,但在宋代他们不仅身体力行从事商业活动,而且还与商贾关系密切。一方面是官僚士大夫希望财富资产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富商寻求官府权势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士商由于社会地位悬殊差异而造成的隔阂,这也就为士大夫顺天意谋个利提供了可能。宋历来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统治者对臣下的贪污行为多采取了默许乃至鼓励的态度,士大夫也因此贪污起来几乎是无所顾忌,大肆聚敛财富,谋求个人权利和财富的最大化。当大量的财富日益集中在个人手中,提高了士大夫们的消费水平,从而使侈糜之风在贵族官僚、豪门富户中开始盛行,追求奢侈、享乐的观念逐渐为士大夫们所接受。1.3 追名逐利成为市民阶层的风气皇室贵族、官僚、豪门富户中开始盛行侈糜之风逐渐流行于整个社会,以至于处于社会较下层的农民“其服食器用比于数十年之前,皆华靡而不实矣,在统治者重商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市民群众追名逐利也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曾巩就曾怒斥这种风气:”时之人,非皆不知事之本末,势之治乱也。然而举天下之务者,惟利而已。”这种前所未有的自上而下逐利而行的风气,对宋代平民阶层的偏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较之唐代,两宋的市井歌妓更为盛行。但宋王朝接纳了市井文化,将它视为装饰太平的点缀。二、宋代管理制度变迁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1土地私有制度变迁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土地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土地制度在不断变迁,每一次变迁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宋代完全摒弃均田制的残余,除保留小部分国有土地外,其他土地-律归私人所有私有土地产权制得到了完全的确立。元丰五年(1082年),国有土地(官田)仅占全国土地总数的1.37%o宋代国有土地有学田、职田、屯田、营田,其中一些屯田、营田也被国家出售。宋代允许百姓自由开垦土地为永业。宋史食货志载:“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蠲三岁租,三岁外,输三分之一。官更劝民垦田,悉书于印纸,以俟旌赏。”宋代的“不抑兼并”成为国家土地政策。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诱劝石守信等大将“市田宅以遗子孙”,执政者对土地买卖和占有大量土地者采取鼓励或者是默许的方式。士官富姓广占土地的情形在宋初十分明显。“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此外,宋官府还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规范民间土地交易,并收取一定契税。与均田制混合产权制度相比,土地的私有制产权对经济的最大贡献在于土地资源能够在市场的原则下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2.2官府采购制度促进农副产品商品化宋代的官府采购主要采取和买、和汆与人和的方式。和买、和汆方法一是直接用钱币向百姓购买,价格-般遵从于市场价格。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在两浙和买绢帛,和买价格为“匹三千”;建炎四年(1130年),“又言绢直踊贵,请匹增为五千足。户部定为六千足。二是先预付钱币,向农户预买。这主要是绢帛的和买中。神宗时期,“京东转运司请以钱三十万二千二百给贷于民,令次年输绢,匹为钱千,随夏税初限督之J这样,广大农户剩余粮食商人到农户家收购粮食则是完全建立在买卖平等的原则上,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所以广大农户欢迎商人的收购行为,并且主动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生产活动,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充分说明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官府支出来扩大有效需求的拉动消费,以刺激生产和投资的作用。2.3禁榷制度变迁促进禁榷产品商品化对重要商品实行禁榷是我国古代经济的特色之一一。从春秋齐国“官山海”到汉武帝的盐、铁,到唐代盐、茶、酒曲的禁榷,历代帝王都对主要商品不同程度上实施禁榷。宋对盐.茶等商品实施禁榷,主要是控制这些商品的流通环节,实行商品专卖,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供给,而不是生产环节。虽然官府禁榷行为违背市场规律,但结果却在-定程度上实现了商品供给的增长和垄断利润的获得。为了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官府尽可能促进禁榷商品的产量扩大。一是强制生产者扩大禁榷商品的产生。“亭户不许别营产业,只煎盐为生。”或“躬亲监守煎炼,尽数拘买入官。”对盐的生产除了进行严格监管外,还制定产量指标。“丁额盐”指标是每丁每年煎盐35石。宋初,陵州大口井的岁额在100万斤以下,大宁监井盐岁额南宋时达250万斤。对于矿山的开采和茶的生产也是如此。二是利用经济手段,刺激生产者主动提高产量。为了提高盐户的积极性,除了征收“正盐”外,还以高于“正盐的价格大量收购“浮盐。对于督产有功的官员也给予升官等奖赏。在超产增价.超产晋官的制度激励下,各种禁榷商品的产品产量出现明显提升。此外,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商业网络不发达的传统社会,商品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边远地方,更是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商品化。官府的禁榷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一问题,减低了生产者的交易成本,减低市场风险,促进了产品的商品化。三、宋代管理方式变迁为商品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3.1宋代官府逐渐由经营者向管理者角色转变在宋代,由于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整个商人阶层的活跃空间日益增大,逐渐弓I起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变化,使得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逐渐地回归到它本来的角色。但在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这种回归只能是有限和相对的,国家基本上还是依靠沉重的赋役系统来解决国家物资需求,实现“食租衣税二尽管如此,为了促进财税征收,宋政府对于财税征收体制还是做了很多调整,使得征收者和完税者有更为明确的制度规章。这一变化反映了政府对商业更加重视的态度,推进商业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宋代的“和汆”.“和买”及其他形式的“官府购买逐步增多,原来一直由国家自己组织“纲运”完成的数量巨大的物资调配也更多地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实现。宋代主要是通过“入中”来解决沿边庞大的军需供给的。至道:二年(996年)以前,“边地市估之外,别加抬为入中,价无定,皆转运使视当时缓急而裁处之。如栗价当得七百五十钱者,交引给以千钱,又倍之为二千。切于所须,故不吝南货J国家给予商人比市场利润高得多的“加饶”调动商人的积极性。3.2宋代官府的禁榷商品越来越多地向社会开放宋代官府垄断专营领域越来越多地向商人开放。唐代就开创了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过渡的先例,在刘晏的官购商销的盐法,就使得国家逐步退出食盐的运输和销售环节。宋代钞盐法的实施也是利用商人销售榷盐的-一种运作方式,官府越来越多地放松了对食盐销售环节的控制,允许商人参与专卖商品的经营。宋代的茶法经常变动,其变动的实质是围绕官府如何引入商人参与经营来展开的。蔡京茶法的改革就是让官府不再直接参与茶叶的产、购、销等环节的经营活动,全部交给民间商人群体来办。在手工业领域中,官营不断减少,民营不断增加,体现了国家更多地退出直接经营的趋势。宋代的瓷器、矿业、纺织等生产领域中,民营都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官营手工业也从唐代后期开始逐步通过“买扑”,“实封投状”的方式转为民间经营。原来的那种工商业者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影响甚微的状况改变了,社会利益呈现多元的分配格局。这意味着社会不同的阶层都获得了较以前更为宽松和广阔的发展空间。3.3宋代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更多地变为间接管理自唐以来,尤其是到了宋代,官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财税制度,原来由官府垄断经营的管理方式也逐渐转为有商人参与的间接专卖制度。宋代推行的商税征收条例,其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征收体系,特别是原来国家禁榷的垄断经营领域让商人参与其中,实现了由直接转变为间接经营管理。这种由原来只考虑官府利益的直接垄断经营形式变为现在既考虑官府利益又考虑商人利益的间接专卖管理形式,最终实现了宋代官僚所说的“富商大贾为国贸迁”的局面。宋代间接管理经济方式的形成和完善,-定程度一上转变和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认同感,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空间,对社会工商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十分有利的。参考文献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中华书局,1986.(元)脱脱,等.宋史(卷175),食货上三M.中华书局,1977.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M.知识出版社,1988.4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s杜建录.西夏经济史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郑岩.宋朝十讲M哈尔滨出版社,2006.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M.人民出版社,1990.

    注意事项

    本文(宋代制度变迁与商品经济发展略论.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