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444470       资源大小:869.79KB        全文页数:1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目录1概述11.l项目概况11.2 项目单位概况11.3 编制依据11.4 主要结论和建议3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42.1 项目建设背景42.2 规划政策符合性5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3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113.1 需求分析113.2 建设内容和规模113.3 项目产出方案124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134.1 项目选址或选线134.2 项目建设条件154.3 要素保障分析505项目建设方案515.1 工程等别和设计安全标准515.2 工程总布置525.3 工程方案525.4 用地征收补偿方案1155.5 建设管理方案1176项目运营方案1276.1 运营模式选择1276.2 运营组织方案1276.3 安全保障方案1296.4 绩效管理方案1327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1347.1 投资估算1347.2 盈利能力分析1387.3 资金筹措方案1398项目影响效果分析1408.1 经济影响分析1408.2 社会影响分析1438.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438.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1579项目风险管控方案1629.1 风险识别与评价1629.2 风险管控方案1659.3 风险分析结论16810研究结论及建议16910.1 主要研究结论16910.2 问题与建议16911附件、附表和附图1701概述1.l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法人: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主要包含灌区调配水工程、取水设施改造工程、渠系改造工程、山坪塘整治工程等。(1)建设规模:设计包含28个小型灌区,总灌溉面积11.66万亩,其中单个灌区最大灌溉面积11804亩,工程等别为IV等,灌区建筑物级别为5级。(2)灌区调配水工程:新建提水管道长3.83km,新建输水管道长128.8km,配套阀井889座,新建流量监测站点4处,水位监测站点4处,灌区信息化1套。(3)取水设施改造工程:改造提水泵站1座和水库放水设施14处。(4)渠系改造工程:改造灌区配套管网和渠道长80km;(5)山坪塘整治工程:整治山坪塘10座。建设目标和任务:灌溉设计保证率大于75%及以上;输配水骨干工程设施配套完整,骨干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8以上。本工程总投资18994.66万元,资金均来自于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自筹。建设工期:工程总工期为18个月,主体工程工期为16个月。建设模式:传统分包模式(平行发包)。1.2 项目单位概况1.3 编制依据1.3.1 文件(1)2022年重庆市泰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泰江区统计局,2023年3月;(2)重庆市第二三产业用水定额(2020年版)(渝水(2021)56号);(3)重庆市黎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泰江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泰江府办发(2021)52号)(4)重庆市恭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黎江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黎江府办发(2022)55号)1.3.2 规程规范(1)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2)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1.560-2012);(3)防洪标准(GB50201-2014);(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17);(5)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1.654-2014);(6)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年版);(7)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1247-2018);(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三)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1.310-2019);(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13)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1.482-2011);(1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50363-2018);(15)灌区改造技术标准(GB/T50599-2020);(16)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17);(17)泵站设计标准(GB50265-2022)(18)重庆市山坪塘整治质量管理技术手册(试行);(19)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21303-2017);(20)水力计算手册(2006年第二版);(21)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1.379-2007);(2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191-2008);(2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1.328-2005);(24)其他相关资料。1.4 主要结论和建议重庆市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位于重庆市黎江区郭扶镇、篆塘镇、三江街道、石角镇、中峰镇、永新镇、东溪镇、古南街道、三角镇、安稳镇的28个小型灌区,总控灌面积11.66万亩。本工程实施后,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排涝标准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节水灌溉面积实现全覆盖,节水能力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大大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满足要求。灌区管理机构健全,经费足额落实建立健全高效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从国民经济评价计算成果看,该工程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投资、年效益在设定的浮动范围内,各项经济指标仍能满足要求,可见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并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良好的环境影响及社会影响,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着力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逐步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保障我区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得到有效供给。受紊江区水利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编制重庆市藜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受委托后,设计人员开展了野外地块调查、典型调查及走访,走访了涉及片区内相关村、部分农户,充分了解各方的意愿,得到了泰江区水利局及各个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片区布设不同的工程措施。于2023年12月编制完成了重庆市秦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报告的编制工作中,得到了藜江区发改委、黎江区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泰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神农架林区接壤。重庆市藜江区小型灌区项目位于重庆市黎江区9个街镇共计28个小型灌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66万亩,主要通过库库连通、提水串联等方案对灌区工程进行统一调度。工程实施后可恢复灌溉面积2.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58万亩,新增灌面1.75万亩。通过本工程的实施,为灌区内提供可靠的水源,可使灌区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程供水区域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对供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是缓解供区未来用水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重庆市秦江区小型灌区项目的主要任务为:通过对灌区现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完善灌区现有工程体系,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量利用率,从而提高灌区水资源保障程度,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而言,主要包含工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两个方面。2.2 规划政策符合性2.2.1 社会经济概况重庆市黎江区(不含万盛经开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重庆市南部,地跨东经106。23,106。55,、北纬28。27,29。Ir之间,东邻南川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区,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境内东西宽48km,南北长82km,幅员面积2182.14km2.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渝南门户”、“中国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等称号,是重庆主城卫星城市。全区辖5个街道,16个镇,79个居,561个居民小组,302个村,2513个村民小组,区政府驻古南街道。图2.2”地理位置示意图初步核算,聚江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7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6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48.7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38.38亿元,增长1.3%。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78.25亿元,增长4.3%;林业5.55亿元,增长9.0%;牧业20.82亿元,下降2.7%;渔业2.35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1.57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粮食作物植面积88.57万亩,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夏收粮食12.92万亩;秋收粮食75.6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8.21万亩,增长4.0%。油菜种植面积9.75万亩,增长2.1%。全年粮食总产量34.73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小麦产量1209吨,增产0.3%;水稻产量15.51万吨,减产0.8%;玉米产量8.07万吨,增产0.02%;马铃薯产量3.27万吨,增产11.3%;甘薯产量5.76万吨,减产17.0%。蔬菜产量64.18万吨,增产41%;油菜产量1.15万吨,增产2.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39万吨,比上年下降0.6%。其中,猪肉产量4.39万吨,增长0.4%;牛肉产量0.11万吨,下降6.4%;羊肉产量0.18万吨,下降8.9%;禽肉产量071万吨,下降3.1%。禽蛋产量1.30万吨,增长2.0%。牛奶产量0.13万吨,下降2.8%o年末生猪存栏34.08万头,下降1.5%;生猪出栏55.98万头,增长0.1%。2.2.2规划政策符合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关部署。重庆市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的“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关部署,补齐灌区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保隙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水利现代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项目建设是可行的。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加强农业基础产业地位,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水的问题必须首先得到彻底解决。藜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处于重庆市南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灌区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历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少,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灌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无法保证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需要,影响了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不能满足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用水需求。藜江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往往春夏秋旱连冬旱,而尤以“七上八下”的伏旱最为严重,是重庆市旱灾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危害损失大,极大地制约了灌区乃至整个紊江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秦江区小型灌区项目涉及的灌区是恭江区耕地相对集中、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土壤宜种性广。灌区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8%,而粮食产量占全区粮食产量的19.3%。因此,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和连通,是保证藜江区粮食安全的根本工程。小型灌区项目工程建成后,有效灌面将由现在的7.58万亩提高到11.66万亩,灌溉增产效益十分明显,对解决灌区粮食供应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节水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新农业园区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发挥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对加速脱贫攻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纽带和示范作用。(2)是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泰江区小型灌区项目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利用严重滞后,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其特点是以工程性缺水为主,污染性缺水并存。主要表现在:一是病险工程多,配套设施差;二是人畜饮水缺,投资额度大;三是洪旱灾害多发,水土流失重。特别是已成水利工程渠道“跑冒滴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5。水库有水放不出,渠道垮塌到处漏。农民收入少,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搞渠系配套和渠道防渗,水利问题成了灌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大的“拦路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真正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做好水文章,解决水问题,是最受灌区干部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因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势在必行。(3)是加强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了建设山清水秀美好家园,为灌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加强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方面,建设藜江区小型灌区项目,通过农业灌溉节水,合理配置生态用水,并提高用水保证率,促进灌区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以增加蓄水和潜流,保护和改善水质,从而进一步提高灌区用水水平,促进水的高效利用,为灌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秦江区小型灌区项目的建设,对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灌区农村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是强化水利行业监管、盘活灌区水利资产和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对灌区进行现代化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灌区已成水利工程由于渠系损毁严重配套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而灌区工程配套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量水设施精良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有利于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灌区水利资产和自然资源地生产潜力,有利于持续增进灌区的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5)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党中央确立了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勾勒了美好的前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农业始终是重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在河南代表团讲话中又特别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这是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对重农抓粮的再部署,对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再加鞭。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是推动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需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要特点就是统筹建立用水管理、工程建设和管护、农业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机制。通过机制,实现促进农业节水的作用,保障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有效避免了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避免出现“短命”工程,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让农田水利工程发挥长远效益。通过灌区改造和节水技术的推广,灌区干支渠均设置计量设施,满足计量用水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求,提高调度效率,达到自动化管理水平,从而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实施。(7)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将提高灌区内生产力,保证农作物产出。同时对当地的承包大户,企业等,给予其灌排设施、道路设施等方面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支持,帮助其快速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让其反哺社会,带动周边的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共同发展致富,形成良好的循环,积极为“精准扶贫”作贡献、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为保障灌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系统的对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这既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保障灌区社会安定。泰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必将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对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取节水灌溉的革命性措施,既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要求。3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3.1 需求分析灌区大部分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均修建于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已建渠道工程设计标准低,年久失修,渗漏、垮塌、阻水等病害问题突出,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再加上当时渠系配套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制约灌区功能和效益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水源水量不足灌区内各个小型水利设施未联合供水,造成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弃水较多,而一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却缺乏供水。二、水价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设施比较落后,尚未达到自动化管理水平。现有水价大大低于供水成本,灌区内农民用水交费意识淡薄,实际收费远远低于所供水量应征收的水费。三、灌区计量设施不完善灌区干支渠均未设置计量设施,不满足计量用水的有关要求,现有分水闸阀操作方式均为人工手动控制和记录数据,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低,调度效率低下,水量调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欠缺,不利于灌区统一管理。四、灌区改造资金缺乏随着灌区内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已经完善,但灌区内干支渠整体改造所需资金量较大,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导致灌区效益无法充分发挥。灌区内干支渠基本均由受益街镇负责管理维护,由于街镇财政资金,加之灌区一直未收取水费,导致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使得部分渠系长期带病运行、水系未能连通。3.2 建设内容和规模重庆市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工程位于重庆市黎江区的9个街镇的28个小型灌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66万亩,灌区基准年现状渠道因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渠道防渗率和输水能力很低,借水渠道无法运行,可供水量较少,整个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6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58。项目区内有水利设施2544处,多年平均总可供水量4157万m3,P=75%典型年总可供水量3541万11经计算:多年平均、代表年P=75%供需水不足,分别缺水991万n?、1981万11P.中峰片区、永新片区及独立小型片区缺水量较少,通过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解决,而其余三个片区缺水主要是由于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部分水库有余水而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将余水合理利用后,不足的部分将由现有泵站改造来满足。通过库库连通、提水串联等方案对灌区工程对灌区内水利设施可供水量进行时空上的分配来满足灌区需求。工程实施后可恢复灌溉面积2.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58万亩,新增灌面1.75万亩。通过本工程的实施,为灌区内提供可靠的水源,可使灌区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程供水区域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对供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是缓解供区未来用水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3.3 项目产出方案重庆市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是泰江区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保障灌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系统的对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这既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保障灌区社会安定。重庆市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必将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小型灌区灌溉改造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对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取节水灌溉的革命性措施,既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要求。小型灌区灌溉改造工程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的“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关部署,补齐灌区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水利现代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因此,小型灌区灌溉改造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项目建设是可行的。4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4.1 项目选址或选线重庆市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主要通过库库连通、管道串联等方案对灌区工程进行统一调度,不涉及新增征地。项目管线采用埋管,均为临时占地,不涉及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泵站、山坪塘和水库放水设施均为改造,不涉及新增占地。本项目管线等不涉及矿产压覆、地质灾害点等,故本工程选址合理,不存在制约因素。4.1.1 管线布置原则(1)根据当前国内外长距离输水工程的经验,选用技术先进、运行安全、造价经济的原则,在设计中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供水的措施以保证供水安全。(3)工程建成后,方便管理单位的运行管理,同时实现优化调度,合理经济运行。(4)输水线路选择应力求顺直、路径短,节省工程建设用地、保证输水顺畅。(5)输水线路尽量结合现有道路布置,既节约用地,又方便施工交通和运行管理。据此原则,本阶段对管线可行的线路布置方案进行比选。4.1.2 梅子桥输水干管线路方案方案一:梅子桥输水干管从梅子桥水库放水设施接出,沿河边布置,在郭扶镇桥坝河水库大坝处转东北向沿S303省道布置经过篆塘镇鱼梁村和珠滩村,在篆塘镇街村穿越G75高速公路后沿S303省道布置,避开篆塘场镇,在篆塘镇陶家村穿越G210国道和泰江河转东北向沿乡道布置依次经过篆塘镇铁马村,三江街道黄桶村、五里村,石角镇双树村,在石角场镇穿越S303省道和蒲河沿乡道布置到达何家岩水库,管道长37km0方案二:梅子桥输水干管从梅子桥水库放水设施接出,沿河边布置,在郭扶镇桥坝河水库大坝处转东北向沿S303省道布置,在郭扶镇垮山村转东北向沿乡道布置经过篆塘镇大坝村,在篆塘镇街村穿越G75高速公路后沿S3O3省道布置,避开篆塘场镇,在篆塘镇陶家村穿越G210国道和泰江河转东北向沿乡道布置依次经过篆塘镇铁马村,三江街道黄梅村、五里村,石角镇双树村,在石角场镇穿越S303省道和蒲河沿乡道布置到达何家岩水库,管道长35.75km。方案三:梅子桥输水干管从梅子桥水库放水设施接出,沿河边布置,在郭扶镇桥坝河水库大坝处转东北向沿S303省道布置,在郭扶镇垮山村转东北向沿乡道布置,在篆塘镇大坝村转东南向沿乡道布置经过篆塘镇群乐村,穿越G75高速公路,转东北向沿乡道布置,在篆塘镇陶家村穿越G210国道和藜江河转东北向沿乡道布置依次经过篆塘镇铁马村,三江街道黄桶村、五里村,石角镇双树村,在石角场镇穿越S3O3省道和蒲河沿乡道布置到达何家岩水库,管道长34.48km。图0方案平面布置图4.1.3 梅子桥输水干管线路比较(1)供水条件方案一线路长37km,方案二线路长35.75km,方案三线路长34.48km。水头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从供水条件来说三个方案都优。(2)施工外部条件方案一和二沿现有道路布置,基本可以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无需另设施工便道。方案三穿越G75高速公路段无现成道路,高差200m,无法布置施工临时道路,管道和建筑材料需人工搬运,施工难度极大。从施工外部条件来说方案一和二更优。(3)工程维护管理方案一沿省道布置,穿过居民区较多,管道及附属设施在人群活动频繁区域,人为损坏的可能性更大。方案二和方案三沿乡道布置,穿过居民区较少,人为损坏的可能性较小。从工程维护管理来说方案二和方案三更优。5)工程投资经估算方案一工程投资4000.85万元,方案二工程投资3865.69万元,方案三工程投资3728.36万元。从工程投资来说方案三最优。6)方案选定提水管线方案比选表表(M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管道长度(km)3735.7534.48供水条件优优优施工外部条件好好难工程管理一般好好工程投资(万元)4000.853865.693728.36经综合比选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互有优劣,方案二总体更优。从工程实用性何施工角度出发选用方案二作为推荐方案。4.2项目建设条件4.2.1 水资源平衡分析4.2.2 .1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分析4.2.1.1.1灌区基本情况(1)灌区概况黎江区小型灌区项目以梅子桥水库等27座小型水库、1座提水泵站为骨干水源,以干管作纽带,通过支管串联起灌区内山坪塘,形成了引蓄提结合、管库塘相连的联合灌溉网络,设计灌溉面积11.66万亩。(2)灌溉面积复核藜江区小型灌区项目现状设计灌溉面积11.66万亩,均为耕地灌溉面积。经现场踏勘,结合灌区现状实际情况,根据灌区各渠道高程对其控灌范围进行复核。经复核,现状有效灌溉面积7.58万亩,均为耕地灌溉面积。4.2.1.1.2灌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灌区范围内土壤类型包括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等3个类型,PH值4.0-7.9,有机质8.7-36.3mgkg,平均水平19.3mgkg,碱解氮19-181mgkg,平均水平112mgkg,有效磷3.3-84.3mgkg,平均水平20.6mgkg,缓效钾67-770mgkg,平均水平3O8mgkg,速效钾47-394mgkg,平均水平117mgkg,土壤监测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合格率为82%o耕地土层厚度30-80厘米,大部分耕地经多年耕作,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相对肥沃,但部分区域为沙壤土,透水透气,保水保肥性差。由于受丘陵山区地形限制,土地后备资源十分贫乏,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发为宜耕地更少,加之作物立地条件差,开发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耕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耕地的补充非常困难。4.2.1.2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分析4.2.1.2.1 参证站的选择灌区水源工程河段无水文测站,在本区域内的蒲河上有石角水文站。由于工程所在流域与石角站以上的蒲河流域在自然地理、气象、水文特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本次径流计算采用石角站为参证站。现将石角水文站基本情况简述如下:石角水文站始建于1958年6月,位于重庆市藜江区石角镇桃花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8、北纬28。561流域集水面积707km2,海拨248m(85基准基面),基本断面距河口距离9.8km。该站建于长江二级支流、豪江一级支流蒲河上,为区域代表站,国家基本水文站。该站测验河段较规则顺直,顺直段长约600m,断面形状呈U型状,河床为砂砾,卵石组成。基下50Om为卵石浅滩,为低水控制,基下120Om处弯道,为中、高水控制。当水位在237.30m237.70m时,受下游人工修砌石坎影响,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反曲。该站属山溪性河流,洪水涨落急剧,漂浮物多,经常受上游桃花电站开启闸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低水水位流量关系较稳定,中高水水位流量关系常出现绳套型曲线,故每次洪水应施测其全过程,才能满足定线要求,施测流量任务较为艰巨。该站测验项目有:降水、水位、流量、洪水预报,承担着向国家防总、长江委水文局、三峡梯调中心、市水文局、黎江防办等单位的实时雨水情报汛的任务。石角站为国家基本水文站,测验精度较高,本次收集到经过整编的19662018年逐月流量资料。4.2.1.2.2 径流特性设计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径流的年内变化与降雨一致。每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降雨增加,径流也相应增大,4月为汛前过渡期,59月进入主汛期,径流量显著增加,但本流域常发生伏旱,伏旱期径流显著减少,10月为汛后过渡期,降雨减少,径流也逐渐减少,11月至翌年2月很少降雨,径流主要由地下水补给,12月是径流的最枯时期。据石角站1966年4月2018年3月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2.5m3s,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丰水期(410月)径流占多年平均径流的82.73%,枯水期11次年3月仅占多年平均径流的17.27%,12月径流仅占全年的4.75%,在盛夏伏旱期也常有小流量发生。径流年际变化较大,最丰水年(1982年4月1983年3月)平均流量20.2m3s为最枯水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平均流量3.79m3s的5.3倍。石角站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见表4.2-1。石角站径流年内分配表表4.2-1项目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月12月1月2月3月年平均Q(m3s)12.121.829.921.414.612.511.78.605.543.723.624.5812.5分配比(%)7.9614.719.614.49.918.217.955.653.762.532.223.11一4.2.1.2.3径流系列三性分析(1)可靠性分析石角水文站属国家基本水文站,测站的推流精度较好,水准基点及基本水尺按规范要求设立,高程经多次校核无变动,历年水位过程连续完整,测站资料经整编、审查、刊印,故资料成果可靠,可用于设计。(2)一致性分析石角站控制流域面积707km2。水文站测流期间,蒲河流域内陆续新建了万盛汤家沟水库(坝址集雨面积22.0k11?,总库容1120万11P)和青山湖水库(坝址集雨面积40.3km2,总库容1205万11?)、巴南下涧口水库(坝址集雨面积18.5kn总库容1154万11P)、藜江黄沙水库(坝址集雨面积27.4k11?,总库容1120万11?)等4座中型水库。这4座中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较小,总库容不大,主要用水户位于蒲河流域内,大部分水量仍然会回归蒲河流域,对石角站测流影响较小。经过调查石角站以上蒲河流域下垫面因素变化较小,无较大分流和引水工程建设,因此,测流资料具有一致性。(3)代表性分析根据石角站1966年4月2018年3月共52年(水文年)径流系列的分析,系列中包括了丰、平、枯水年或年组。其中,1972年1977年、1982年1984年(1983年为平水年)、1998年1999年、2014年2016年为丰水年组,1969年1971年、1978年1979年、1985年1990年、1993年1994年、2000年2001年、20092013年为枯水年组,其余年份丰、枯交替,大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有24年,小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有28年。又据年径流累进平均曲线逆时序累进平均,当系列长度达到25年(1990年)以上时,其均值的变幅明显变小,与长系列均值变幅在3.0%以内,故认为该系列代表性较好。4.2.1.2.4径流计算(1)石角水文站径流计算将石角站19662018年的年径流系列按水文年4月次年3月,丰水期4-10月,枯水期11次年3月分别进行统计,经频率计算,采用PHI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多年平均流量12.5m3s,多年平均径流深558mm,成果详见表4.2-2。石角站径流年内分配表表4.2-2项目多年平均流量(m3s)CvCsZCv各频率设计值XpP=5%P=IO%P=25%P=50%P=75%P=90%P=95%水文年43月12.50.292.019.017.314.712.29.908.147.19410月17.70.342.028.625.721.317.013.410.69.0911次年3月5.210.303.08.117.306.104.984.073.423.10(2)灌区水源工程径流计算灌区水源工程为梅子桥等27座小(二)型水库,本阶段根据参证站石角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拟采用流域面积和降雨综合修正的水文比拟法,来推求各水源工程坝址径流。灌区水源工程面平均降雨采用藜江气象站面平均雨量,为1040.1mm,根据实测资料,石角水文站年平均1015.4mm,故本次设计工程流域降雨修正系数选取1.0243«根据各水源工程坝址集雨面积,与石角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707km2,得到坝址面积修正系数。根据综合修正系数,移用石角水文站设计径流至钟灵水库坝址处,采用水文比拟法转换得各水利工程多年平均来水量、P=75%代表年来水量和P=95%代表年来水量见表4.2-3o重庆市秦江区小型灌区项目骨干水源来水量表4.2-3序号灌区名称水源工程名称集雨面积(km2)正常库容(万m3)多年平均来水量(万m3)P=75%来水量(万m3

    注意事项

    本文(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