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

    • 资源ID:1446455       资源大小:70.45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

    CECSTCECS×××-2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fortheconstructionofsmartstationsforrailtransit(征求意见稿)XXX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fortheconstructionofsmartstationsforrailtransitT/CECS×××-20××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实施日期:202x年X月、日XXX出版社20xx年北京根据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24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本导则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智慧车站系统;5智慧车站功能要求;6智慧车站设施设备技术;7智慧车站数据治理等。本导则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导则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导则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北京交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北京交通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邮编:100044,邮箱:lidw)o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贝能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通信信号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分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誉庞巴迪信号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警视达机电设备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江苏中车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中车智能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罗维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方大智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九壹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李得伟、鲁放、戴智丞、徐恩华、牛晨祎、孙亚洁、王晨旭、姚一帆、胡晓娟、燕翔、马兰、李弘、姜安、邓敏、余信堂、黄展军、魏晓、马凯、彭冬鸣、陈国芳、占三毛、郭蕾、李佑文、陈庆怀、易领兵、王文正、高琳、季景林、秦旭东、尹生龙、蔡昌俊、张洁、刘旭东、韩德志、杨良印、王硕、尹燕萍、范伟、张奔宇、马劲航、凌松涛、崔刚、刘春桃、沈渊、肖绪刚、常界华主要审查人: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智慧车站系统44.1 一般规定44.2 系统架构64.3 软件配置74.4 数据接口74.5 系统安全性85智慧车站功能要求95.1 一般规定95.2 客运服务功能105.3 运控功能125.4 运管功能145.5 运维功能215.6 应急管理226智慧车站设施设备技术236.1 一般规定236.2 电扶梯236.3 AFC236.4 FAS246.5 BAS246.6 监控256.7 站台门266.8 安检266.9 导向与PIS296.10 车站客服306.11 移动操作终端307智慧车站数据治理317.1 一般规定317.2 数据存储317.3 数据共享317.4 数据应用327.5 数据安全34本标准用词说明35引用标准名录36条文说明37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错误!未定义书签。2 Terms错误!未定义书签。3 Basic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3.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4 Smartstationsystem错误!未定义书签。4.1 Generalrequirements(4)4.2 Systemarchitecture(4)4.3 Softwareconfiguration(4)4.4 Datainterface(5)4.5 Systemsecurity(5)5 SmartStationFunction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5.1 Generalrequirements(6)5.2 PassengerServiceFunction(6)5.3 Operationcontrolfunction(6)5.4 Operationandmanagementfunction(6)5.5 Operationandmaintenancefunction(6)6 Smartstationfacilitiesandequipmenttechnology错误!未定义书签。6.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6.2 Equipmentfunction(7)6.3 Facilityandequipmentmaintenance(7)6.4 Airconditioningandheating(7)6.5 Escalator(7)6.6 AFC(7)6.7 FAS(8)6.8 BAS(8)6.9 Monitor(8)6.10 Shieldeddoor(8)6.11 Securitycheck(8)6.12 Guidance(9)6.13 Stationpassengerservice(9)6.14 OA(9)7 Smartstationdatagovernance错误!未定义书签。7.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7.2 Datastorage(10)7.3 Datasharing(10)7.4 Dataapplication(10)7.5 Datasecurity(10)AppendixA:错误!未定义书签。Explanationofwording错误!未定义书签。1.istofquotedstandards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贝!l.o.为指导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提升轨道交通车站智慧化建设统一性、规范性、先进性,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城市轨道交通智裁车站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已运营轨道交通车站的智慧化升级。1.0.3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2.0.1轨道交通智慧车站(smartstationofrailtransit)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客运服务的数字化、绿色化、个性化和协作化以及运营管理的可测、可控、可视的轨道交通车站。2.0.2状态感知(stateperception)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对车站环境因素的获取、理解以及对未来状态的预测。2.0.3车站大脑(brainsystemforstation)以数据驱动并提供车站物理实体和运营过程的全生命周期集成视图的车站系统架构。2.0.4预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pre-diagnosisandhealthmanagement)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健康状态的解决方案。系统具备计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失效可能性及采取适当维护措施的能力,一般具备故障检测与隔离、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健康管理和部件寿命追踪等能力。2.0.5刷脸进/出站(enter/exitthestationbyfacerecognition)通过获取旅客面部信息并对比身份证照片,在票证信息相符、人脸与证件照比对通过的情况下,闸机自动开放进/出站通道。2.0.6业务闭环(Ck)Sedk)OPbUSineSSPrOCeSS)一种较为成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业务流程从顺序变成循环,实现业务流程的规划、设计、实施、执行、度量控制和持续改进。2.0.7无感通行(touchlessaccess)旅客通过站内检票闸机为代表的鉴权通道时自动校验,如果有权限则直接通过,没有阻拦。3基本规定3.0.1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建设和改造,应符合智慧车站状态感知、数据管控、业务闭环、持续进化的基本特征。【条文说明】:轨道交通智慧车站与传统地铁车站在运营管理与客运服务上有几点重要的不同:1、信息获取:传统地铁车站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存在较大时间差,而智慧地铁车站需要实现站内各设施设备和客流的全息实时感知,实时分析车站数据并进行全景管控;2、客运服务流程优化:智慧地铁车站能够将客运服务流程从顺序变成循环,将用户体险带入服务流程的优化过程。3.0.2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0.3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工程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要求的产品和设施设备。3.0.4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规划与改造应根据车站客运与运营管理需求和技术发展现状。3.0.5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内的各项应用系统的接入应与站内各类型设施设备的配置统筹规划,同步设计。4智慧车站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应配置智慧车站信息系统。4.1.2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主要完成车站数据采集、汇聚、分析、预测、控制的功能。4.1.3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宜包括PC端和移动端。4.1.4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满足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的总体要求,与车站运营管理模式相适应。4.1.5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以车站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建设,应符合智慧车站的全部特征。4.1.6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支持WindoWS或1.inUX操作系统,并制定分阶段国产化替代方案。4.1.7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宜采用统一的数据平台,应具有开放的系统接口和较高的集成能力、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4.1.8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的用户应包括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乘客。4.1.9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在失效时不应影响车站既有核心系统的运营方式。4.1.10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采用集成和互联方式构建,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集成三维可视化引擎,具备三维车站空间展示与分析功能;2应集成车站运营管理子系统;3宜互联各类乘客服务子系统,具备乘客无感通行、语音购票、智能信息推送等功能。4宜集成设备维管子系统;5宜集成车站综合视频监控子系统;6PC端和移动端等操作类终端均宜支持不同上述子系统合一设置。1.1.11 智慧车站应实现无线网络覆盖,覆盖区域和场强应满足车站设备状态感知、移动客服机器人和移动操作终端等设备接入的传输要求。【条文说明】:覆盖边缘场强不宜低于105dbm,覆盖边缘场强不低于105dbm的概率大于95%。1.1.12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应包括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设备管理、智慧人员管理和智慧场景应用等。1.1.13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的场景应用宜包括全自动开关站、视频分析联动、客流分析、能源管理、3D全景车站、综合看板等功能。1.1.14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宜基于综合监控系统,具有综合监控系统功能,远期能够替代综合监控系统。1.1.15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建设宜分为系统开发、施工和测试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根据实际具备的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开发,第二阶段应包括施工和设备安装,第三阶段应包括系统测试和验收。1.1.16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调试范围应包括单机调试、集成子系统调试和综合联调。【条文说明】:单机测试、集成子系统测试和合联调是系统开发和集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测试方法。三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测试阶段和对象不同:单机调试是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测试独立运行的各个模块或子系统;集成子系统调试是在单机调试完成后,测试组装或集成的多个模块或子系统组合;综合联调在集成子系统调试完成后,全面测试整个系统。2、测试目的不同:单机调试是用于确认各个模块或子系统的功能是否正确,排除单个模块内部的错误;集成子系统调试用于验证不同模块或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协调一致;综合联调用于验证整个系统是否满足需求。3、测试内容不同:单机调试是测试各个模块或子系统在单独运行状态下的功能和性能;集成子系统调试是测试多个模块或子系统在集成状态下的功能和协作性;综合联调是测试系统整体的功能和交互性。1.1.17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验收范围应包括功能验收、性能验收、可靠性验收和安全性验收。【条文说明】:功能验收、性能验收、可靠性验收和安全性验收是确保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的验收方法。四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验收的目标和使用方法不同:功能验收旨在验证系统各个模块是否满足预先定义的功能需求和功能规范。通过测试用例和验收测试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预期需求。性能验收旨在测试和评估对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通过模拟真实使用场景,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性能指标。可靠性验收旨在验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可靠的状态。通过压力测试和故障恢复测试,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全性验收旨在验证系统是否满足安全性要求,能否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资源的安全。通过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4.2 系统架构4.2.1 系统宜采用云边端、云边协同架构,实现“中心+车站”部署,且支持降级模式,当车站与中心网络不通时,能够独立运行。4.2.2 系统部署方式可采用B/S、C/S及混合软件架构。4.2.3 系统设计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要求。4.2.4 系统架构宜采用数据感知层、边缘计算层、核心服务层及应用展示层的四层架构,各层级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数据感知层应具备数据采集、协议转换和设备控制功能,支持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转换;2边缘计算层应提供车站级数据的汇聚、计算和处理等服务;3核心服务层应提供线路级或线网级的数据存储、计算、通信等基础服务;4面向乘客、面向车站站务、面向设备运维应用展示层应提供具体的智慧化应用功能,并可视化处理后显示在人机界面上。【条文说明】:数据感知层从当前车站环境接收并采集传感数据并将数据推送到边缘计算层。车站级系统作为边缘计算层,对车站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运算,同时应满足传感数据响应的实时性和网络低负载需求。核心服务层以“云”为中心,负责接收、计算、处理、分析、预测从数据感知层传输过来的实时数据。应用展示层面向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乘客等不同用户提供服务应用,宜采用统一账号管理,支持单点登录O4.2.5 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宜采用BIM展示。4.2.6 系统架构各层级应支持接口开放和不同厂家间互联互通。4.2.7 系统应采用热备冗余架构设计,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等关键硬件设施宜采用冗余配置。4.2.8 系统网络结构宜采用独立网络,应设置基本网络边界设备。【条文说明】:系统网络结构宜采用独立网络使智慧车站信息系统与其他网络互不干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网络配置中,应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基本网络边界设备,防护未授权访问和攻击行为。4.2.9 系统宜根据车站功能需求和发展规划方案提供“平台+移动端”的应用版本。平台端应用应满足兼容性、可移植性、易操作性的要求。移动端应用应具有轻量化、定制化、专用化、灵活和复用的特点。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应用实时对车站进行管理与控制。4.3 软件配置4.3.1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可配置应用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接口软件。4.3.2 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单个模块的故障不应引起数据的丢失和其他模块的使用。4.3.3 应用软件应提供应对系统瘫痪、模块故障等突发状况的在线管理和维护工具,且应支持远程操作与管理。4.3.4 应用软件应提供辅助操作信息和使用说明,可根据用户在系统上的操作状态提供上下文提示信息。4.3.5 应用软件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符合用户操作习惯,且应具有防误操作功能。4.3.6 应用软件可支持移动端安装部署。4.4 .7数据库软件用于对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实时数据的管理与存储,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满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存储要求;【条文说明】: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XM1.数据、JSc)N数据等;半结构化数据包括具有一定结构但不完全符合预定义模型的XM1.、JSON等格式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类型的数据,存储在文件系统中。2应具备数据库管理、数据完整性检查、数据安全性检测等功能;3应提供数据库在线监视、管理、统计、维护等工具;4应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适应性,满足数据存储量不断扩充及系统程序修改的要求。5应具备各类数据报表统计的功能,并支持报表管理、生成、导出和打印等功能。4.3.8数据库软件应为半开放式系统,可针对不同用户开放不同的管理与使用权限。4.3.9接口软件应实现在线不中断服务,可根据实际需求转换不同版本和配置的接口。4.3.10接口软件宜具备故障诊断能力和故障自我修复能力。4.3.11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建立完善的软件配置管理体系,每个软件的配置应有详细的记录和文档,包括软件名称、版本号、安装路径和配置参数。4.4数据接口4.4.1 智慧车站系统应提供标准的、可扩展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外部集成、互联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4.4.2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提供标准的、可扩展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外部集成、互联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4.4.3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设置内部数据接口,实现集成子系统的无缝接入。通过内部数据接口传输的信息应在接口分界点保持统一的数据形式。4.4.4 与集成、互联系统的数据接口应详细定义接口所传输的内容,接口信息内容宜包括下列内容:1接口目的;2接口物理特性,包括接口所需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3数据字段和数据结构,包括每个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等;4请求和响应格式,包括请求头、响应头、请求体、响应体等;5数据传输协议,包括HTTPS、FTP、SFTP>SOAP、TCP/IP协议等;6异常处理和错误码,包括错误码和错误消息;7接口版本;8接口文档说明,包括接口的调用方法、参数说明、示例等。4.4.5 与集成子系统的数据接口应具有冗余处理机制。4.4.6 数据接口的传输速率应满足系统应用功能的要求。4.4.7 数据接口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可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和处理,且应满足系统实时性和效率的要求。4.4.9 数据接口应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4.4.10 数据接口应具备安全保障措施,在数据传输时应遵循网络通信协议,并宜满足下列要求:1应加密传输;2应使用数字签名;3应实施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4.4.11 对于数据接口的更新和升级,应进行版本管理,满足不同版本的过渡要求。4.5系统安全性4.5.1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具备数据防泄露、防篡改功能。4.5.2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支持访问控制机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信息和系统功能。【条文说明】:系统应具备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可在用户注册系统账号时,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和角色职责,开放限制性的访问权限。用户登录系统时,需进行身份、人脸认证,严禁假冒他人身份、借用他人账号等情况的发生。对于未授权的访问和操作,系统严禁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若用户需要访问未授权的内容,需提交访问权限申请,系统审核授权后方可继续操作。4.5.4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27001和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安全技术规范GB/T35273-2017的规定。4.5.5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实施安全审计机制,记录所有系统操作和事件,可追踪和调查潜在的安全问题。4.5.6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建立健全的、应对系统故障、安全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响应机制。4.5.7 系统组件应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并进行审查和监控。4.5.8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应建立安全漏洞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满足系统的持续安全性的要求。4.5.9 智慧车站信息系统宜具备灾难恢复和容灾措施,在系统故障或灾害发生时能及时恢复和继续运行。4.5.10 应制定智慧车站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组织、安全培训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4.5.11 应对智慧车站信息系统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重要设施进行物理安全管理。5智慧车站功能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智慧车站宜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闭环。5.1.2 智慧车站应配置感知设备,实现全息感知车站运控信息、识别车站关键设备运行状态。【条文说明】:全息感知是利用传感器、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站设备、环境、客流、人员、周边、业务管理等动态数据的智能采集、BIM三维数字模型的可视化集成、智能分析,构建实体车站的数字挛生。车站运行控制信息包括列车时刻表信息、列车位置信息、乘客薮量及拥挤度信息、故障和维护信息、安全和紧急情况信息、环境监控信息等。5.1.3 智慧车站应具备统一的移动应用门户,包括乘客服务、车站整体运营安全、服务水平、管理、社会协作功能。【条文说明】:社会协作功能具体包括:1提供线路查询及一键购票功能;2购票记录;3站点信息查询及车站信息查询;4客流实况查询;5最佳路线推荐;6换乘指引;7时刻表;8出行提醒及预计到站;9线路/站点收藏;10扫码乘车;11企业宣传;12运营公告;13开具发票;14失物招领;15爱心服务。5.1.4 智慧车站宜提供3D全景车站展示服务,构建智慧车站运行可视化平台,实现车站运行状态全方位信息呈现、自动化运行等功能。5.1.5 智慧车站应具备多专业的联动功能,包括全自动联动、半自动联动和手动联动。5.1.6 智慧车站应具备对系统采集、计算、运行产生的数据进行业务化梳理和智慧化应用的功能。5.1.7 智慧车站宜实现运营评估、策略修正、持续进化的能力。5.1.8 智慧车站应具备完善的事件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事件记录、事件查询、导出功能。5.2 客运服务功能5.2.1 智慧车站应向旅客提供地铁运营时刻信息、列车满载率信息、实时资讯信息、停车场信息、路网客流信息、与站前广场信息联动等资讯服务。5.2.2 智慧车站应在车站出入口、站厅收费区、换乘通道、站台等区域部署显示屏,并于部署位置显示对应的车站运营服务信息,通过站内广播实时播放最优的进出站及乘车方案。5.2.3 智慧车站应向旅客提供车站、车内乘客招援救助服务,呼叫中心服务,可提供站内智能机器人、舆情监控服务等咨询服务。【条文说明】:城市车站建设常见的舆情危机类型,如地铁的运营需要耗费大量成本投入;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交通拥堵、车辆改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居民出行不便;周边环境卫生明显恶化、噪音、粉尘污染严重;改变工商户环境,降低群众生活质量:群众意见增多,影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地铁所带来的治安问题、施工事故问题、原住居民转移、多处拆迁、供水供电的暂时性切断等问题。5.2.4 智慧车站宜提供智慧问询服务,实现智能面部识别、肢体语言识别、表情感知识别、语音识别、智能翻译等功能。5.2.5 智慧车站应设置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增设自助服务设备,实现票卡信息查询与分析、异常票卡的自助处理、车站运营信息自助查询与问询、现金及非现金票务、电子发票等功能。【条文说明】:智能客服中心除兼具传统票亭的票务处理功能外,乘客可在无人值守时通过自助服务设备实现线路查询、票务处理、人脸注册、票据打印等功能,智能客服中心支持远程招援,实现与车控室直接通话,引导乘客完成自助操作,减少客服岗的工作量,逐步实现一体化无人票亭。5.2.6 宜具备语音识别技术能力,提供语音购票能力。5.2.7 智慧车站宜具备智能进出站服务,支持基于视频人脸识别乘客行为的主动服务及“刷脸支付”功能。【条文说明】:主动服务指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在乘客未表达服务需求前提供服务咨询。5.2.8 智慧车站宜建立快速绿色通道,实现特殊乘客/认证乘客快速进出站。5.2.9 智慧车站应提供智能安检服务,实现无停留检测、远程控制、分级报警、分类识别等功能。5.2.10 智慧车站宜具备智慧安防功能,并符合以下要求:1智慧车站宜设置禁限带品智能识别设备,实现对通过X光机物品的快速智能分析、识别与报警,检测时间不大于200ms。2智慧车站宜设置智能人脸识别安检门,实现分类人体安检,设备具有声光、图片多重显示方式,指导安检员进行乘客分流和安检。5.2.11 智慧车站应设置站内电子导向牌、路网及广播、站内微导航、站内外导航一体化等智慧导航服务。5.2.12 智慧车站智能导航功能宜包含自助导航、智能移动终端引导、移动机器人引导等服务。5.2.13 对于换乘车站的智慧车站换乘通道,宜安装智能导航灯带,引导乘客快速换乘。5.2.14 智慧车站应提供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停车位导航、车位预约、缴费等功能,优化停车流程。5.3 运控功能5.3.1 智慧车站应具备自动识别乘客状态、站台及站厅客流数量统计分析、客流密度分析、电梯及扶梯口等客流拥堵分析、短时客流预测、预警评估和联动控制的功能。5.3.2 智慧车站应提供各种模式下的联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正常模式下的早间启运、晚间停运、客流高峰、客流拥堵;灾害模式下的车站公共区火灾、车站非公共区火灾、突发恐怖袭击事件、车站发生水灾;故障模式下的车站运行暂停、车站疏散、车站运行重新开始。5.3.3 智慧车站应支持根据视频识别大密度人群区域及预警信息,提供决策建议、业务及实现对各类状态分析,包括聚集、滞留、混乱、站台门夹人、电扶梯异常事件等。5.3.4 智慧车站宜具备对预先设定的可疑物品进行识别并报警的功能,如非法物品;5.3.5智慧车站宜具备对预先设定的设备状态进行识别并报警的功能,如AFC闸机是否正常、扶梯运行的上下行方向,和运行状态(停止、运动)等;5.3.6 智慧车站应对车站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监控范围应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火灾报警、门禁、站台门、自动售检票、视频监控、广播、乘客信息系统。5.3.7 智慧车站宜具备多专业数据集中监控和共享功能。5.3.8 在异常状况发生下,系统联动控制等功能应立刻发出告警并及时定位。5.3.9 智慧车站应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密度阈值的情况下设置告警模式。5.3.10 智慧车站应对客流密度设置分级告警,并以文字和图像/颜色的形式区分程度和优先级。5.3.11 出现客流密度告警时,智慧车站宜支持根据视频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立刻将告警信息和画面推送至指定终端,并进行风险评估,实现安检集中判图功能联动处理管控。5.3.12 智慧车站应监测车站分区实时客流、分区累计客流,并提供客流数据车站画像。5.3.13 智慧车站应自动识别预先设定场景下的乘客拥挤度,并依据系统提前设置的阈值给出告警提示。5.3.14 智慧车站宜具备智慧开/关站功能,实现一键开启/关闭车站服务设备设施。【条文说明】:智慧开关站实现早间自动开站和晚间自动关站功能,包含各设备系统开关站前的设备自检、开启前确认、开启等相关工作,通过提高运营人员远程操作业务比例,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降低运营人员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智慧开/关站功能联动设备应包括通风空调、照明、电梯扶梯、管理卷帘门、视频监控CCTV、广播、乘客信息服务、自动售检票等。5.3.15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宜根据车站客流密度、车站状态优化行车间隔,实现智能调度。5.3.16 智慧车站宜采用BIM、数字挛生等三维可视化手段展现车站整体空间结构和车站设备布局,并应符合以下规定:5.3.17 站上展现车站整体结构布局、车站各专业系统机电设备布局;2如果设备处于异常状态,应进行维修维护提示;3宜在三维车站视图上显示相关区域的客流密度,流速,以热力图形式展现客流现状及变化情况;4火灾模式下,宜采用三维可视化手段显示车站整体结构和乘客疏散路线;5应根据车站应急预案配置方案,在三维车站视图上显示相关应急预案。5.3.18 智慧车站应具备智能化环境控制功能,根据站内环境指标,进行运行模式智能优化,对站内的温度、湿度、照明、风量等指标进行实时调整。【条文说明】:车站智能环境控制包含乘车环境控制和行车环境控制。乘车环境控制基于站外天气情况、站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细颗粒物)值、PMlO(可吸入颗粒物)值、人员密度等指标,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进行运行模式智能优化,对站内温度、湿度、照明、风量等指标进行实时调整,为乘客提供给舒适的乘车环境。行车环境控制实时监测地铁的行车环境,在监测异常时报警并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行车安全。5.3.19 环控系统宜具备环境感知功能,通过采集车站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在环境参数达到临界值或超标时,进行分级预警,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处理。5.3.20 环控系统宜应能获取智能水表及节能系统数据,在平台上梳理节能运行模式数据,对车站运行耗能进行总结分析。5.3.21 智慧车站应把车站公共区和公共卫生区的环境参数展示到乘客信息屏幕上,让乘客享受放心舒适的乘车环境。5.3.22 智慧车站应具备智能化节能功能。5.3.23 智慧车站应具备智能照明功能,实现自动感知环境、可根据人流量、环境光线、时间等因素调节照明亮度、降低能耗,提高乘客的舒适度与安全性。5.3.24 智慧车站应采用节能照明、可再生能源、智能能源管理等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3.25 智慧车站宜支持:5.3.26 估功能;2设备异常能耗分析与告警功能;3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制定照明控制策略;4通过人工调节、优化节能控制工艺及大数据分析策略,实际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5.4 运管功能5.4.1 智慧车站应具备实时采集车站工作人员位置和工作状态信息的功能,并符合以下规定:1应实现车站执勤当班人员进出信息自动记录功能;2应具备危险区域登录功能。通过预设“危险区域”,一旦有人进入系统就发出提不信息;3应在工作面人数超过上限时,发出超员提示;4当执勤人员进入特定区域超过时间上限时发出超时警报;5应实现网络查询功能。系统数据可在外网显示,并让有权限的管理人员查看。6应具备紧急报警功能。5.4.2 智慧车站可针对车站工作人员搭建人脸识别、无感过闸环境。5.4.3 智慧车站宜采用智慧边门,通过人脸识别代替刷卡方式进行边门门禁权限认证。5.4.4 智慧车站应采用智慧票检与安检一体化技术,实现一站式检票、安检联网、防检融合与智能分析等功能。5.4.5 智慧车站宜采用站务单兵系统,实现车站巡检和人员定位功能,实现综控室人14员与现场人员的实时沟通。【条文说明】:站务单兵系统通过单兵眼镜与手持移动终端搭配使用,可实现视频远程采集、语音对讲、巡视辅助、设备管理、现场取证等功能。5.4.6 智慧车站应具备任务管理、预案管理、巡检管理和车站人员岗位管理等功能。5.4.7 应实现对委外人员的注册、现场认证与登记、现场工单备案与管理、白名单识别和管理等功能。5.4.8 智慧车站可支持车站工器具及备品备件的无人仓储。应根据用户综合调度的功能需求提供智能站务管理服务通用的在线、离线HMl组态和配置功能,实现对站务人员工时统计和自动排班等功能。5.4.9 智慧车站宜支持车站台账的全量电子化智能应急指挥管理服务,实现应急事件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演练等功能。5.4.10 智慧车站应提供智慧客流分析预测服务,支持车站总客流分析与决策、车站分时客流与决策、阵列总客流分析与预测、阵列分时客流分析与预测、票卡累计对比、票卡分时对比等功能在一个画面进行多专业综合运行状态显示及控制。【条文说明】:阵列分时客流预测:实现以曲线图显示各个阵列的分时客流预测数据。基于阵列历史分时客流数据预测阵列未来一段时间的分时客流数据,为闸机、TVM阵列的布局机器优化提供未来数据依据。5.4.11 智慧车站应提供智慧能源管理服务,支持电能质量分析、电压监测、功率监测、功率因素、报表分析等功能。【条文说明】:功率因素,按照设备的功率因素进行标准的统计计算。通常以柱状图、曲线图的形式显示智能电表一段时间内的功率因素变化。5.4.12 智慧车站应具备设备监视功能,通过画面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及运行过程。【条文说明】:设备监视功能实现对车站内电扶梯、闸机、售票机、查询机、CCTV、站台门、端门、应急门、水表、电表、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区间液位仪等车站重要设备的监控。5.4.13 智慧车站应具备系统和设备的控制与调节、参数设置功能,实现单点控制、模式控制、程序控制功能。5.4.14 智慧车站应具备控制视频图像的切换、处理、存储检索和回放,云台、摄像头方位/角度预制以及实时PTZ控制的功能。【条文说明】PTZ控制指云台全方位(上下、左右)移动及镜头变倍、变焦控制。5.4.15 智慧车站应具备完善的报警、报警管理、报警关联分析的功能。应提供画面和声光报警。对于重要报警宜定义主动推画面和三维空间设备自动定位功能。应提供实时报警、历史报警查询、管理及导出功能。【条文说明】重要报警包含重要设备的报警和视频分析报警。声光报警指报警声音和报警高亮显示。5.4.16 智慧车站应具备实时、历史运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等运营辅助管理功能。5.4.17 智慧车站应具备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支持对历史数据记录处理、分析、统计、导出和存档。5.4.18 智慧车站宜具备车站三维空间可视化功能,宜采用BIM建立地铁车站和重要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与设备的基础属性信息、实时监测信息等建立映射关系。宜包括以下功能:1宜具备车站空间总览功能;2宜具备在三维空间中叠加展示车站主要设备及其工况信息的功能;3宜具备车站空间分层漫游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动漫游两种方式;4宜具备在三维空间中对重要设备进行状态监视的功能;5宜具备在三维空间中对重要设备进行控制操作的功能,如摄像头实时画面的调用及PTZ控制;6

    注意事项

    本文(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技术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