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湿地保护修复制度行动方案.docx
2024年湿地保护修复制度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印发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我县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以及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求,按照白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市人民政府以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全面保护湿地,修复提升湿地功能,规范利用行为,为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建设美丽提供重要保障。(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全面保护、分级管理。将全县所有湿地纳入监管保护范围,通过分级管理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权属单位的责任,重点加强自然湿地、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2 .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在坚持保护优先、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多重功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Fl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4 .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全县各级林业部门要做好湿地保护修复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三)总体目标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二、主要任务()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1 .建立组织管理体制。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县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解决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文旅、生态环境等有关主管部门以及湿地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保护修复相关工作。建立县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推进和协调落实全县湿地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县林业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体旅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2 .建立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组织认定我县国家、自治区重要湿地和般湿地名录。认定后的重要湿地要设立界碑、界标,标明湿地面积、类型、主要生态功能和保护物种、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等,做好分类管理,建立管理档案,落实保护责任。(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3 .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要加快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设立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小区等湿地保护地的方式,加强对国家和自治区重要湿地的保护,提高湿地保护率。(县林业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4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和补偿办法,建立稳定的湿地保护修更长效机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构建政府补偿与市场化补偿相结合的补偿体系,明确实行湿地生态补偿的湿地类型、保护要求、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牵头,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一)落实湿地保护目标1 .制定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我县湿地保护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把湿地保护的任务和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县林业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贲落实)2 .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当前自治区正在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待调查结果公布后,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及要求落实到位,依法依规加强保护管理,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县发展改革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三)完善湿地修复制度1 .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组织制定湿地修复管理办法,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对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相关管理部门和用地单位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调查、论证和评估,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对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能够确认责任主体的,责成其自行开展湿地修复或委托具有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兔;对因历史原因、自然灾害或公共利益遭受破坏退化的,经科学论证确需恢复的,由湿地所属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修复责任,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县林业局、县水利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2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根据湿地保护规划,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重要湿地和自治区重要湿地。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围网拆除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确保湿地生态用水需求。(县林业局、县水利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3 .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被侵占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分析被侵占原因,落实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制定恢复方案,通过各种湿地恢复措施,限期恢复原有湿地及生态功能。各有关部门要在水源、用地、管护等方面.,为增加湿地面积提供有利条件。在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时,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小镇、湿地乡村,增加湿地面积。(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4 .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湿地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对湿地修复工程方案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竣工评估和后评估。依法公开湿地修复方案、修复成效,接受公众监督。(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四)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完善湿地监测体系。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辖区内一般湿地的监测评价。加强对湿地面积变化、湿地生态质量变化、水生生物的监测,强化对具有饮用水源功能的河湖库水环境质量监测,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水平。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获取的湿地资源相关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加强生态风险预警,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发生不良变化。一般湿地资源的监测评价信息,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运用监测评价信息,为保护修复湿地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五)健全湿地用途管控机制1 .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各湿地主管部门完善涉及湿地相关资源的用途管控制度,合理确定湿地相关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时限,进一步加强对取水、污染物排放、野生动植物尤其是命.类等水生动物资源利用、挖砂、取土、开矿、林木采伐、引进外来物种和涉外科学考察等活动的管理,避免对湿地生态要素、生态过程、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造成破坏。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自治区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白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破坏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涧游通道,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工程建设确需征收、占用湿地的,建设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方案,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文件应当包括湿地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2 .严肃惩处破坏湿地行为。认真落实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湿地保护管理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对湿地利用进行监督,逐步建立重要湿地监控网络,实时监控重要湿地保护状况,对湿地破坏严重的地区或有关部门进行约谈。探索建立湿地利用预警机制,遏制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探索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湿地执法机制。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情节严重或逾期未恢复原状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三、实施时间安排()研究启动阶段(2023年2月中旬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县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县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二)全面推进阶段(2023年2月至2023年6月)。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各项工作。(三)检查验收阶段(2023年7月至12月)。采取自查、全面检查的方式,对全县开展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进行全面对照检查。迎接自治区和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的湿地保护修复验收考评。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11程,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狠抓监督落实,进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确保实现湿地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局要将湿地保护修复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全县湿地保护修复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保护地的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优惠贷款,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机制,重点开展喀斯特湿地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江河湖库水生态安全、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等研究;制定湿地保护修复技术规范,加快湿地重点技术领域先进、适用、成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应用湿地保护修复、湿地污染治理、外来生物防控、湿地生态产业、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四)加强宣传教育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丰富湿地保护修复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等渠道,宣传普及湿地科普知识,依托湿地公园建立一批湿地保护教育基地,抓好广大中小学生湿地保护知识教育,动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相关知识传播,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