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方案.docx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目录1 总体技术要求11.I基本要求11.2 设备、材料选用原则11.3 智能化系统主要设备、材料一览表2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含冷源群控)22. 1概述22.2 标准和规范32.3 技术要求43视频监控系统13. 1概述13.2 标准和规范13.3 技术要求24出入口控制系统54. 1概述54.2 标准和规范54.3 技术要求65 入侵报警系统105.1 概述105.2 标准和规范105.3 技术要求116 综合布线系统126概述126.2标准和规范127 动环监控系烧151.1 1概述151.2 标准和规范161.3 技术要求178DCIM系统291.1 1概述291.2 标准和规范301.3 技术要求30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39概述439.1 标准和规范439.2 技术要求4310 吸气式烟雾探测报警系统481.1 1设计说明481.2 系统技术条件481.3 系统及探测主机技术要求491 总体技术要求1.1 基本要求1)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化集成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平台DCIM)、谆合布圾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含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系统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含冷源群控)、动环监控系统电气消防系统扩容(含火灾自动报警、吸气式姻雾探测报警系统)。2)各子系统接口管理应符合招标方在设计依据中所列相关规范要求,其中动环系统预留南.北向接口,其余各子系统需预留北向接口与DCIM综合管理平台C接口,以便后续实现与DCIM综合管理平台的联调。3)投标人应负责本期建设子系统南向、北向接口开发、对接、调测、测试,动环监控系统由招标方负责接口调测,其余子系统纳入综合管理平台对接等费用由投标人承担。办各子系统具备全网时钟的校对,确保系统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钟,并通过权限设置,除最高管理员外,系统时钟不可更改,时钟同步精度应小于1秒。5)投标人中标后应在工程实施阶段提供确保安全运行的全套设备,且全部设备均含在签的合同价中。投标人应提供各系统硬件、软件的电子版以及挑质版安装文件、安装手册、正式软件许可、加密手段等相应密科。1.2 设备、材料选用原则D设备、材料的设计、制造、安装、检脸、试舲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国际通用标准.2)投标人在中标后所选用设备的制造厂必须通过IS09001、IS014001认证,提供认证证书熨印件,所选用的设备必须通过国家级的型式试验。3)设备生产所用的材料应符合和达到国家材料质量标准。4)投标人中标后所投的设备在验货、安装及调试过程中若发现存在零褂件或材料有缺漏、系统功能弱化及缺失等现象,投标人应无条件予以解决,直至满足招标方、监理及检舲衡门的验收要求,不得额外向招标方另行收取任何费用。5场地其他相关条件6)场地海波高度:投标设备及其所有的部件、仪骞、工具等组件均能适应安装位置所在所在的海拔高度,而不影响指示的性能。7)室外安装设备的其他性能要求:所有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应有足够的抗第1I风沙、防雨雪、防紫外线等能力,以满足设备全年正常运行。所有气象防护性能均应按安装地最不利条件设防。投标人应根裾当地气象条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提出相关的应对黄略1.3 智能化系统主要设备、材料一览表D本工程涉及的主要智能化系统设备、材料见下表O2)本技术说明是对本工程中涉及的乙供智能化系统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3)乙供设备.材料的相关森料待投标人中标后由发标人根据合同约定提供。乙供动环监控系统项乙供乙装乙供交换机241/48口/二层/低编三S台乙供乙装乙供网络机柜600x600x2200.600x1200x2200.每台机柜带2条交流PD(J台乙供乙.装乙供M户埔PC高埔养台式电脑Unteli78GB内存VOOOGR硬盘SSD128GB23.8英寸白乙供乙.装乙供动环工控系统股务桂台乙供乙.装乙供特能化集成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平台DCIM)项乙供乙装乙供建筑设&密控系统冷源褥控)项乙供乙.装乙供炼合布鼓系统项乙供乙装乙供出入口控制系统项乙供乙装乙供视频监控累统项乙供乙装乙偶入侵报警系统项乙供乙装乙供弱电桥架包括智企化、动环用就电桥梁米乙供乙装乙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项乙供乙装乙供也气火灾密控系统项乙供乙装说明:本表列出的为各项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及材料(仅供参考),实际工程中应按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配置。2运筑设备监控系统(含冷源群控)2.1 枚送1)本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对以下系统实行设备运行管理,并根据设定叁数进行控制,以达到管理便捷,节的能源及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2)徙筑设备监控系统(含冷源群控)根据数据中心内空调冷负荷的需求,监控高压冷水机组及其配套冷源设备.3)通过Al群控笑略及控制算法通过对制冷系统内冷水机组、间接蒸发冷却塔、水泵、蓄冷域等各设备及阀门进行集中监测和联合控制,自动调节优化各设备运行工况,使制冷系统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运行。末谓系统监控以机房模块为单位配置,对机房内各台空调(末端)设备进行远程监视,并根据负荷需求及变化情况,用自适应技术进行空调设备启停、轮巡、温度设置等实时调控,以实现整个机房空谒系统安全、高效、节能运行的目的。AI群控策略功赣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控制、设备监控、故障检测:运行模式切换、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运行能耗智能优化等功能,以实现对数据中心赘个空调系统的监视和Al智能控制功能.4)建筑设备系统应呆用集散型控制,实现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控制器层应能通过网络控制器与控制中央直接通讯,同时DDC之间也能进行直接通讯。通讯网络采用全开放的BACnet网络协议.5)投标人系统所选软件的产品,应由同一厂家提供,以使系统能实现无健联接投标人应提供一切必需的硬件及软件,以确保该系统全面的正常运行。在确保兼容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软件系统应采用新近版本。管理控制软件必须是基于标准数据庠设计的应用系统。2.2 标准和规范在本部分中引用的标准和规范,应是现行版本标准。所有提供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测试、脸收等标准应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国内相关行业已实施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但不限于:1)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2) E智能运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3) £民用运筑电气设计标准3(GB51318-2019)4) &竦合布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5) 4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09X7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3(GB50348-2018)7)延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2017版)8) d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10)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15)11)数强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GBT51314-2018)2.3 技术要求2.3.1系统目的主要实现对本工程机房中心及展示中心的空调速筑设备监控系统、新风换气系统、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空调设备、电怫设备等进行,视及节能控制。2.3.2系统功能本系统对建筑物内各类速筑设备进行监控管理,使各类设备有效而合理地运行,节约能源消耗。具体功能包括:系统动态图象显示、数据采集、报表打印、动力设备的启停控制与监视、各类参数的实时控制与监视、参数与设备非正常状态的报警等。采用先进的、集散型网络结构实现系统的实时集中3控管理和分散现场控制功能;管理分级,软件与硬件分散配置:盥控管理功能集中于中央站,有相当操作级别的终难,实时性强的控制和调节功能由分站完成。中央站停止工作不影响分站功能和设备运行,局域网络通信控制也不应因此而中断。越控的界面应为图形化的中文界面,便于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掌握,方便控制管理,监控界面要求直观形象;采用高可靠性的设备,以保证各设备问良好的协调性且长期运行良好;需采用优化的控制方案,实现节能控制。2.3.1系统要求本工程在机房中心及展示中心设置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网络设备的配置.同时为保僮网络的整体高可靠性,系统采用双汇聚双链珞,且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棉件都支持冗余,具备电信级高可靠性;汇聚层和接入层之间采用单模万光光纤连接。系统整体处理能力一致,不存在有部分区域成为整体网络系统的性能瓶颈.系统具备快速扩展的能力,通过增加业务板实现整体处理能力提升。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能够同步提升,扩容后不应存在性能瓶颈。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功能区域的增第4贯加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运行。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核心区域不存在单点故障(单模块、单设备或单链路故障)整体系统易于管理,操作界面统一、简便。系统加番保护,安全性强,可靠性高,能够抵御各柠攻击。系统具有前瞻性,具备各种主流的标准接口和协议,在不更换设备的前提下,具备强大的可扩充性,能够快速与其他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2.3.2系统组网要求1)实现楼宇间的光纤连接,保证未来各应用系统的实施以及满足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大信息盘的传输。2)从网络结构上讲,通过分层次、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使得网络更易于建设扩展。无论从网络规模上增加,性能上的提高,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3)网络设备上,本系统的网络设备采用可簟性设计,汇聚交换机支持冗余把置,支持冗余主控交换网板,主控交换网板之间的切换不影响数据的将发,汇聚交换机关钺郎件如电源、风扇等冗余配置。2.3.3监控范围A.对于新风机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DDC监控内容如下:1)风机运行,手/自动开关、故獐状杰;2)风机压差监测、过速网报警监测:3)风机启停控制;4)水阀调节控制:5)新风阀开关控制6)送温湿度检测;7)水阀开度反债;8)新风阀开关反愦实现控制如下:1)送风温度自动控制:根据传感器实测的温度值自动对冷水阀开度进行PlD第5贯运算控制。通过调节水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达到用户的设定值。2)新风机启停控制:根据事先设定的工作时间表及节做日休息时间表,定时启停新风机,自动统计新风机运行时间,提示定时对新风机进行维护保养。3)过港网报警:监测过港网的状态和报警,当其发生报警时.发出警示提醒使用者,并在图形操作站上显示及打印报警,同时指出报警时间。4)风机压差报警:运用风机压差开关实际检测风机是否运行正常;当运行不正常时,发出警示提醒使用者,并在图形操作站上显示及打印报警,同时指出报警时间。5)联锁保护控制:风机停止后,电动调节阀自动关闭;风机启动后,其送风状态没有返回时报警,并联锁停机,并在图形操作站上显示报警。B.对于通风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DDC监控内容如下:D风机运行、手/自动开关、故障状态监测:2)风机启停控制;3)对千消防平时两用风机,消防控制优先,BAS只控其低速档:4)对于消防专用风机BAS不监控。5)实现控制如下:6)时间程序自动启/停送风机,具有任意周期的实时时间控制功能。7)监测送排风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号,并累计运行时间。8)中央站彩色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叁数,包括状态、启停时间、累计运行时问及其历史数据等。C.对于给排水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DDC监控内容如下:1)监测排污泵运行状态信号、故障报警信号及手自动状态;2)控制棒污泵的启停;3)监测亲水坑商水位、低水位:4)实现控制如下:5)系统启动后通过彩色图形显示,显示不同的状态和报警,显示每个参数的值,通过鼠标任意修改设定值,以达到最佳的工况。6)系统每一点都有列表汇报,趋势显示图,报警显示。7)监测水池液位,并根据液位的高低启停相应的棒污泵并作限位报警。D.对于电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DDC监控内容如下:1)电怫运行状态监测;2)电梯故障报警:3)电梯上下行运行状态。E.时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时空调建筑设备越控系统进行总体控制,监控内容如下:D通过冷水机组自带的通讯接口监测机组内部各设备的运行参数,机组自身的节能控制由其自带的控制系统完成。2)冷源设备进出水口娱阀开关控制、开关状态、故障状态;水流开关状态检测。3)冷冻、冷却水泵后停控制,运行、故源、手自动状态监测;变频控制及频率反馈、运行时长,运行电流。4)冷冻、冷却水供回水压力、温度监测,通过其压力、温度监测完成冷冻冷却水泵的变频控制。5)冷冻水集、分水器的供回水温度、水流量监测,计算出末端总负荷情况,完成冷水机组的加减机控制。6)间接蒸发冷却塔风机启停控制,变须控制及频率反馈、运行时长、运行电流;运行、故障、手自动状态监测。7)间接蒸发冷却塔供、回水蝶间开关控制及开关状态反馈。8)冷却水供回水温度监测,通过其监测值对比设计法度完成同接蒸发冷却塔风机启停台数及频率控制.9)具备旁通阀开度远程控制及开度反馈、故障状态监测。10)板式热交换器冷冻、冷却侧水管温度监测,并依据其监测值对比设定值完成电动阀控制。11)储水箱、间接蒸发冷却塔、能冷塘高低液位监测。12)监测室外温度、相对湿度、湿球温度,进行制冷模式切换控制;补水泵启停控制,变频控制及频率反馈、运行时长、运行电流;运行、故障、手自动状杰监测。13)冷却用水量监测。M)软水箱、电离净水装置,胶球清洗装置、加药装置,定压补水装置定等系统配套设备通过相应厂家提供的接口监测。2.3.4功能要求D无论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芟筑设备笈控系统均不能由于系统自身的原因,对冷水机缎、各类循环泵、间接蒸发冷却塔等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任何不良影晌,应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不能由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软件及硬件等原因导致机电设备损坏、系统停机等事故.2)投标人应联合冷水机组厂家制定确保冷水机组安全运行的控制方式.例如避免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温度突变、避免冷水机组计划外停机等:应联合水泵厂家制定确保水泵安全运行的控制方式,尤其避免水泵过热,气蚀、剧烈振动等。当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自身发生故障并不能继续正常工作时,应及时告警通知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维续对制冷机房的控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根据制冷机厉系统运行要求,确保冷源转换时,系统的平稳过渡,避免在切换过程中出现系统停机等故障。3)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逐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通信协议,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和产品,采用开放的技术与标准,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协议,保证系统互联或扩展时的无障碍和高效率,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控制器应支持TCP/1P、群按Bacnetx1.onTalk,Hodbus、SVIP等国际标准通信协议。4)系统在完成各类设备自动发控的同时,应能满足机电设备本身所固有的控制工艺的要求。5)为便于分步实施,也有利于长远发展,迂筑设备监控系统应留有足够的扩展第8贯空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所有软、硬件均预曲开放性的扩展接口。6)设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的设备.在手动状态下,系统可监视其工作状态、设定其运行参数,并在操作站上能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及故漳报警显示。7)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集中控制和调节,确保冷水机缎、冷却水循环泵、冷冻书循环泵、冷却水塔、各类阀门、各类传感器等所有电气设备合理配置、高效运行.使整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处千节能状态运行.降低定筑设备监控系统自身的能耗损失,提高速筑设备监控系统制冷效率.达到整个数据中心机房的绿色、节能效果。8)系统应能实现对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自动测量和控制.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和管理以及最佳启停控制,系统节能运行.报警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历史数据分析,能源管理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专业设备运行和内置数据报表,要求系统除对本期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外,并具备远期扩容的能力。9)系统应符合开放式的设计标准,笫三方接口的标准与下列国际标准协议兼容:OPC、SW,Modbus.BACnet.ObiX标准,完全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传递各种监控及报警信息。提供其它基于网络的应用,向上传输被集成的详细实时的设备数据,为上一级的系统集成建立良好的基础。10)系统采用基于B/C/S混合系统(浏览器/客户端/服务器)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为两层网络结构,分别为管理层和控制层,两层网络均具有足筋的开放性且应易于扩展,为将来运营和维护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梃供便利。控制网络采用环网网络,数据中心核心制冷控制系统采用双UPS保厚的供电,制冷机房群控控制器配置冗余热备。11)系统由服务器/客户端、现场控制器(DDC)等殂成。空调运维值班室设有操作站控制整个机楼空调设备客户端.工作站软件借助于Windows等多任务环境作为是本系统的管理与调度中心,实现时全系统的集中监督管理及运行方案指导、以及对本株机房的被控设备进行监测、调度、管理,实现设备的远动控制。服务器畲配置双机热冗余«12)系统运行模式(根据室外湿球温度自动判断系统运行模式,自动切换运行模式)。1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按程序编制的时间和顺序控制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泵、电动煤阀、间接蒸发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并实现各设备间的联锁、联动和过程控制。19)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保证空调系统安全运行的保护功能。20)系统必须具备多层级控制.设置普通级、操作员级、管理员级和工程师级.确保系统的安全。21)系统必须实现多控制模式;智能全自动模式、单机联动模式、管理员模式。22)系统须提供一键式安全自动启动,方便用户的同时,使机组自动运行.自动追踪系统最佳运行状态,无需用户多余考虑,同时须具有操作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舱进行预设机组和泵组的优选方案功能。23)冷机启动与关机根据系统需求.启用相对应机组.在加战机殂时采用“软启动”模式,首先降低运行机组的运行工况.然后启动下一台机组。最后将多台机组同时加大运行负荷。在减载时采用“软关机”模式。苜先提高多台机组的运行工况,然后停止一台机组的运行。通过“软启动”和“软关机”可以避免机组在启动和停止时对电网造成的巨大冲击确保机组和配电站的安全。2Q冷机加减载运行逻辑冷水机组的加减机控制逻辑有多种选择,相对可靠、节能的方式是以压缩机运行电流R1.A与图定电流的比值为依据。当系统的负荷增大时.控制系烧会自动对当前系统实际的冷冻水总供水温度与冷冻水供水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并且自控系统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加我叁数进行判断,如果满足加载条件.则自动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下一台机泡以满足系统的密要。25)实现制冷系统的各种运行模式(D小负荷运行:当空调系统的负荷低于单台冷水机组最小运行负荷(的20%)时,集中空调系统采用冷水机组与蓄冷球交替运行模式。空调系统由蓄冷水罐供冷,当蓄冷水端放冷完毕(通过蓄冷水罐出水温度与出水温度设定值比较判定,可序号对鬃说明力设施/控电池监测单体电池电压、电流.遏度,电池域的妞电压、坦电流、环境温度等叁数配电仪表实时Ifi测读取配电仪表电流、电压.功率、电量等或抠高压配电开关柜实现新压配电开关柜断路器、电动底身车、接地开关的远程控制,实时代测读取微机保护装置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参量及住置信号、斯路器的分合闸电流波形等机械转性信号.高任配电开关柜后部就电、关键位置温度等叁弱。小母蝮小母战输入电流.输入相电压、输入功率四数、输入线电压、轴入有功功率、总输入功率因数,总输入有功电能.总输入有功功率,输入开关状态、支路输出电流、支路榆出功率、支路输出开关状态,支路输出支路接及端子温度,支路输出支路开关温度、支路电能等。低压配电池/箱实施测读取UPS.变压器、低压柜留能仪表、ATS等参数环境设施益控背板空调风机工作电压、送风温度'送风过度.风机层计工作时间;开/关机状态:其他报警佶号,包括高温、高湿、低温报警.温湿度监测退湿度的温度、湿度冬数.漏水监测空调及水管四周,公共区域水管的漏水状况.除过界实时装测除湿器叁数,控制除过界后停、温度设定。备注:设备监控对象的内容是暂列项,须以必要性、重要性的原则读取和显示监控对象的内容,最终内容在调试阶段与业主协调确定。7.3技术要求7. 3.1功能要求8. 3.1.1系统功能要求1)发控平台界面系统应呈现全中文界面,图形化设计。界面的结构、层次应清晰明了,能够以树状图、电子地图方式显示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系统界面由用户确定模板再行施工。A.基于工作任务功能的导航,可制作与用户现场设备实际分布保持一致的界面,正常操作都可以在IE端或客户端进行,支持模板化管理页面;B,子页面导航树可按大楼-楼层-房间逻辑查找,也可按设备-楼层-房间逻辑查找。子页面可返回上一级,也可返回总览。C.在视图界面中通过图形、仪表盘、趋势图、曲线图等形式对所有数据进行展示,并有设备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综合数据分析;D.系统需提供自主更改界面的组态工具,有设备模型库,设备模型能反映出设备外形特征,可在线对界面的框架结构进行调整、对监控单元的位置调整、拖拉设备模板道行数量增减等操作,要求工具简单、易用;E.信息搜索功能:输入关钺词后,列出关键词的所有信息并可按时间、类别排序:F.系统能自行珍断通讯链路、数据采集器、交换机运行和故障状态,并能将这些信息上传在监控平台显示,当通讯链路中断,能从系统平台定位通讯中断链路,并报警。G.图形界面应保证相互独立,不应使用共有画面。2)终端要求系统支持PC客户端的B/S及C/S的浏览方式,终端能提供完整的历史事件、系统日志、记录事件和历史数据,还可以实现远程权限管理,报警设置,调度实时页面等。A.远程访问机制:通过IE浏览实现监控,基于当前广泛使用的B/S技术,支持不少于100个IE用户同时访问:B.本地管理机辆:通过工作站来实现,法于当前广泛使用的C/S技术,支持不少于100个Client同时访问,C/S架构方式要求对客户端数量增加不收取授权费用:C.移动终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员英先设置的权限查看和操作不同的页面。3)系统权限管理A.用户对平台软件透行操作,需先通过登录,输入用户名、密码,经系烧验证后根据用户分配的操作权限和管理范围逆行操作。在登录前系统应处于锁定状态,只能显示,不能操作,但报警界面的自动弹出应不爻限制;B.操作权限:系统管理员(用户)的操作权限级别参照不少于5级结构,每级根据项目特点分配相应权限:C,可按区域、部门、职能等业务模式进行权晟划分,便于权限的分级管理:D.授权资源包括功能、设备、页面等;E.可查询到系统内各用户登录和退出的时间.操作内容等信息。4)报警管理A.警报输出要求支持并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颜色.姮信、页面报警.声光:设置预告信号和事故信号.并产生不同的音响报警及闪光,自动推出相应画面,对应事故、故源没备的图形发生闪动变位,滔口提示事件内容及处理指导:B.报警TTS播报内容可自定义选择报警内容,如地点、内容、属性等;C.报警声音按报警级别不同可自定义设置:D.有报警页面展示方式,展示的方式可针对大楼-楼层-机房逻辑展示,进入该机房内即可有看该机房内所有设备报警信息,并能按设备、级别对报警进行分类,支持告警级别重定义。E.系统有单独的设番级和测点级报警页面,在正常时候,报警设备页面不显示,在报警时能在任何页面弹出报警弹窗,弹窗能够展示所有报警的设备,支持动态修改告警阀值和条件:H.报警特殊功能:即在系统全部正常时,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时间发信息告诉用户系统一切正常:G.报警分析:内嵌报警分析工具,可灵活按照各种维度(空间、子区域,日期)提供报警统计并分析,比如各房间的报警量统计,精密配电柜按日、月、季度统计并分析,温湿度报警按日、月、李统计分析等,支持WOrd、excel格式导出及打印;H.系统能够自行设置一定的时延和屏蔽,支持批量设置,在此时延期间产生而又恢焚的报警不上报,系院支持针对每条报警设置时延;I.报警过逮:系统要支持报警过滤功能,报警应能分层、分级、分类处理,报警过逾策略可用软件自带编辑工具,提供页面供用户设置报警规则,可以实现模糊字查询报警:J.具备报警事件记录功能,统一自动保存3年的历史报警记录,所有人员都无法修改或者册除;K.当报警发生时,双击该条报警或右健单击系统可切换到设备的运行状态界面,通过图标展示和位置定位的方式,直观的告知用户报警的对象和具体位置,点击相应的报警图标即可查看报警的详细信息;1.系统应具有警报确认功能,并详细记录警报确认的操作人员ID。M.报警信息需支持循环报警语音播放,可配置单次播报或循环播报。告警可按状态进行分类和筛选,可分为新产生、未确认、已确认等状杰,可批量确认,确认报警时需输入密码。未确认的报警可设置循环播报。N.报警信息除了包括底层基础设施设备的告警外,还包含系统本身的一些告警;比如系统平台的自诊断告警;接口、网络中断告警等。软件可自诊断各节点的通讯情况,需一键测试报警功能。5)报表要求A.系统的报表管理可全部在IE沸或客户端完成,包括浏览、查看、打印、生成文档等:B.系统提供丰富的报表模板,且支持报表组态功能,支持报表客户1.oGO定制化,提供自定义报表模板修改工具,允许用户根据零要选择生成单项报表或组合报表,可生固定格式或活动格式的报表,可以通过横姒坐标对象(元素)、或运算条件生成报表:C.报表的生成分为自动和手动,提供曲线图报表和数据报表两种方式,且提供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李报表、年报表等供用户选择:D.报表必须具备统计和分析的功能,能根据不同机柜或不同的客户生成电更账单,支持多种格式(htmkExcel.Word、PPT,PDF)导出:E.报表系统提供灵活简便的多种查询功能,以及对比分析功能,并提供丰富的展现形式,例如提供各测点值查询,日志查询,事件查询等,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选择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曲线、柱状,饼型等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F.报表系统提供计算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加减乘除、开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峥谷平值等,支持以曲线、柱状、侨型等形式展不OG.报表系统支持word.excel格式导出我.打印。H.可自动生成充放电曲线.方便后期查询电池充放电情况。I.可定期对电池健康情况进行评估,自动生成评估报告,并绐出合理建议。J.能对多个电池数据曲线显示在同一坐标图上造行相互比较,至少能生成以下曲线: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流变化曲段.所有电池的单体电压曲线、电池内阻曲线。K.中标人须积极配合招标方时定制化报表的开发工作,包括本项目工程投产后系统免费康保期内的报表定制化要求。6)数据管理A.数据存储:采用冗余备份存储数据,并具有数据库优化存储谯略。能自动将历史数据、报警日志、操作日志、数据库数据等备份并子必要时进行恢复.B.实时敕据:系统能移监控到相关设备的实时参量,并能实时进行查询。系统可提供自定义时间跨度的实时动态曲线。C.历史数裾:对预设的监控对象有关麻数.可通过鼠标右键直接进入当前参数的历史数据查看,系统自动保存历史效裾,多年历史数据保存,须枭用无损数据压缩技术,任何历史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修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系统能提供多种形式的历史教据曲线,并能自定义时间跨度。D.查询功能:系统自动保存监测事件记录、报警记录与系统操作事件记录。环境变量、设备运行状态变量,配电状态变量等各类受控监测事件、监测数据记录,以及网络远程操作、现场手动操作、系统自动操作、短信指令操作等各类系统操作事件记录构成完整的系统安全记录体系.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有关设备的事件查询,迁应支持设备对象定位。E.根据最终存储空间的大小,用户可自定义硬盘容量报警,用户可设置硬盘存储容量阈值,而对旧的历史数据进行删除.7)日志管理A.系统提供基于数揖库的日志功能,提供操作日志的界面。系统日志原则上不可被任何人修改,除最高级用户外.系统日志也不能被删除。报警日志等。所有日志可以通过IE根据查询条件即时生成报表,并可打印输出。C.系统日志的默认保存时间为三年。超过保存时间需要删除时,由最高级用户根据时间段进行刮除。8)能耗管理A.统计出数据中心的能耗系统图,确定实时能耗,可按房问、业务区域、设备、逻辑关系分别进行能耗统计:B.提供机柜级(kWh)的电能使用情况,可按机柜显示一个时间周期内机柜的能耗及成本,能给出用电异常告警;C.提供能耗仪表盘,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各级能耗数据的实叶和历史值进行分析时比,找出节能区域;D.展示形式多样,支持历史查看,支持数据列表、折线图、柱状图和饼状图展现方式、支持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进行计算显示。7.3.1.2系统自身管理/系铳能对自身透行管理,提供管理界面,监视自身的进程运行状态:同时监控系统内各级单元的连接状态,发现连接中断/恢复,并产生告警。/用户级别:支持区分至少管理员和普通操作员两种角色:权限分配:支持赋予不同用户不同操作权限:/刍统登录和操作控制:系统应具有对试图登录系统的用户进行鉴权的功能,对用户实施的操作进行要权的功能。/系统的构成必须保证高安全性,枭用必要的防范措施,如果用具有SS1.安全机制网络,使整个系院受到非法入侵时所造成的破坏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7. 3.1.3系统对时系统支持NTP协议,服务器、工作站能接收局域网的对时信号,再与各硬件设备进行全网时钟的校对,确保系统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钟。8. 3.1.4系统其它功能系统支持提供在线中英文楮助,提供详细的在线操作指南,对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辉答。系统应具备有一定的远程诊断和维护能力。9. 3.1.5系统安全要求为晌应国家网络安全法等相关网络安全政策要求,本系统自身应进行有关网络安全设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系统应采用高安全设计,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加固,管理软件与采集器之间传输通道必须采用加密传输,对于敏感数据和密码等应加密保护,可有效防御窃听、伪造、篡改、越权访问、病毒、网络入侵等危害动作,避免管理系统安全成为用户网络中的安全短板。 第三方数据校验:系统对来自客户端、第三方系统等外部实体的数据的每个请求,应在使用这些数据之前都进行严格的校验,确保数猾符合业务规则,基础的校验包括语法验证、数据类型、数相长度等。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加固:系统应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使用各种加固手段进行加固。如限制和禁用不安全的服务、限制登录次数和登录时间、限制连接数和连接时间、限制内存大小、限制访问珞径、限制操作权我等。/敏感数据保护:系统应该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如加密保护、加害传输,并不存储在应用程序的内存中。防止敏感数据未经授权的泄漏.确保数据内容无法被未经授权的实体或个人获取。/用户鉴权:系统应对用户进行登录认证,必须先暨录才能访问,对每一个需要授权访问的请求都应核实用户的会话标识是否合法、用户是否被授权执行此操作。对于多次登录失败的,皮锁定账号IP. 密码策略:应使用强密码策略与密码修改策略,如长度限制、字符级合及弱密码检测等:系统的用户密码、手机号、邮箱等个人信息的存储需经过加密处理,不允许明码存储;/安全访问怖议:系统应使用业界公认标准安全的协议来登录后台服务器或访问设名.安全协议参考SSHV2、HTTpS、FTPS、SNMPv3.T1.Svl.1,T1.Svl.2o/日志管理:日志需包含安全日志、系统日志和操作日志,涵盖系统内所有的用户活动和操作指令,且不允许赵除,并支持将日志上传到日志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置。对系统的安全事件、系统情况、操作动作等都做到有迹可循,可查,可珍。用户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登录和注销;漕加,出除用户和用户属性(彬号、口令等)的变更:用户的锁定和解锁,禁用和恢复:角色权限变更;系统相关安全配置(如安全日志内容配置)的变更:重要资源的变更,如某个重要文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指令包括但不限于:对系统配置参数的修改:对系统进行启动、关闭、重启、暂停、恢复、倒换;对业务的加战、却较:软件的升级操作,包括远程升级和本地升级:对重要个人数据的创这、刮除.修改;所有张户的命令行操作命令.系统应对以上内容进行测试,并使用至少3种主流杀性软件对系统进行病毒扫描(例如:AppScan.Nessus.BurpSuite,NGS,Symantec,MCAfee等)«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日志、系统日志、操作日志、系统备份文件能够自动定时备份到动力网中指定的监控电脑。7. 3.2系统性能要求1)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架构迸行设计,除基本内核外,功能模块均是可扩展的插件,能分期扩展,实现容量扩展、功能模块扩展.满足招标方对软件功能模块的酒城、以及任何模块出现故障.都不会扬晌同级别的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2)系统应具有兼容性,向上能向更高层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交互数据,向下能集成各种弱电智能化系统,与第三方系统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交互。支持的接口、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基于TCP/IP的SNMP、OPC、ODBC.API.Socket等。3)系统能支持OraCle.SQ1.Server.PostGreSQ1.等主流数据库,对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具备有效的安全限制措施.防止数据被破坏、窃取等事故发生。4)管理功能全面,能充分满足数据机房自身各种业务的管理要求。采用完全的中文操作环境,界面简炼、友好,招标方的运行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可掌握自行修改逻辑联动及画面,系筑有免维护设计方法,能对自身数据进行监控,可根据设置自动清理历史数据和日志记录。5)系统具备故障诊断和分析工具,能帮助维护人员迅速判断故漳原因,井具备有效的维护工具和系统自恢复工具,能保证及时准确排除故障。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通过远程诊断和维护的能力:当供电中断或系统宕机后,系统能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自动恢复,硬件设备在恢复供电后应能自动根据设定程序重新启动。系统软件在恢复供电后,会自动按用户设定重新启动,并能自动接收上传的数据,从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6)单核系统设计容量可以接入的魅控测点数不少于30万点。7)系统性能指标见下表系统性能指标项目描述指标在爱用户数系统支持同时在线的用户数不小于50冗余切换双机切换时间(秒)2系统响应、实时能性能界面数据初新时间(秒)3报表查询能力(分钟)>20000点设备报警响应时向(秒)W6数据存储时长实时.报警数据存储时间(年)1历史、报表、日志数据存储时间(年)3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