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监督管理手册(工业应用类).docx
能被提升或使源降至安全位;11 .贮源井水处理和自动补水系统:贮源水井应采用去离子水并设有水处理系统,确保水质达到标准要求,还应设有自动补水系统和水位连锁装置,当水位降至最小屏蔽层高度以下时能自动补水,并将源降至安全位;12 .通风系统:确保辐照室内臭氧及氨氧化物浓度低于标准要求,通风系统还应与控制台联锁,1旦发生故障,则不能升源,或保证源自动降至安全位;13 .辐照室内无人复位开关按钮:辐照室内应设置2-4个无人复位按钮,并与控制台连锁。每次升源前,操作人员必须完整巡视检查1周,依次按动无人复位按钮后方可升源,复位开关未复位时,不能升源;14 .源架保护装置:防止辐照箱或辐照产品碰撞源架,导致卡源事故的发生;15 .断电降源:辐照装置在运行时出现断电超过10秒时,源应自动降至安全位;16 .烟雾报警:辐室照内应安装烟雾报辔装置,并与降源装置联锁,遇有火灾险情时,源自动降至安全位。四、必须建立的管理管控制度及应有的基本合适的内容和相关档案资料1.通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的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三同时”验收文件;8 .辐射安全培训制度:辐射管理管控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相关计划,应有人员及时间的基本安排。其他人员的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应有的培训合适的内容(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启动等,时间安排等;9 .个人剂量及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管控制度:从事辐射操作及维修人员应定期记性个人剂量检测,同时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个人剂量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应存档管理管控,转岗、辞职、辞退人员应保存30年,从事辐射工作至退休的人员应保存至75岁;10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1)每次运行辐照装置时必须做好使用运行记录;(2)装源前后应清点并做好详细的台帐登记,装源人员、辐射防护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签字,记录保存至装置退役;(3)退役源在送贮或返回生产厂后,应办理备案手续并进行记录,该记录应保存至辐照装置退役;11 .监测合适的方案:应有监测的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的频次并有完善的监测记录,每年至少安排1次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及自行监测结果按要求存档;12 .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以及制度更新的记录:应有应急机构,应急的各执行机构(如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五、检查重点1.钥匙控制:放射源的升降开关、辐照室人员通道门和货物通道门的开关必须采用同】把钥匙,或多把钥匙牢固串结1起,这1把钥匙或1串钥匙还必须与1台有效的便携式辐射报警仪牢固连在1起,并指定专人保管使用。2 .便携式辐射监测报辔仪:辐射监测报警仪能正常运行。3 .固定式辐射监测仪:安装在辐照装置控制区内,必须与人员通道门的连锁装置形成1体。在货物出口处安装,应与辐照装置控制台联锁。4 .警示标志:在通往辐照室的人员通道门上和货物进、出口门上设置规范、醒目的警告标志,并设置显示室内源安全状态的指示器(灯),且运行正常。5 .辐照室人员通道门联锁装置:与源的升降开关联锁,确保开门时源处于安全位置,升源后若门被打开,源应自动降至安全位。人员通道门的内侧应设有开门按钮,确保误留人员可撤离。6 .迷道内防人误入连锁装置:人员通道和货物进、出通遒内应设置2-3道防人误入安全联锁装置(1股可采取光电装置),并与声光报警装置或降源联锁。1旦有人误入,即报警并使源降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序号检查项目设计Bift运行状击备注12D警示装置福照空进出口门上设置电肉辐射警告标志13辐照宓进出口门上方设置显示放财源状况的指示潺14*E人员通道门机连钺人员相道门与双升降设置联锁装置15通道门内仰设置鉴念开门按钮16*F防人误入与误留装置人员通道设置23道防人误入的紧急降源装£17*板物进入通道设置23道防人深人的紧急降源装置IS4货物出口通道设筑2-3道防人误入的索急降源装置19指示人制出1的自发光牌(或常亮光标20辐照室屋顶设置屏蔽塞弓升降诲联馍214停电无法打开人员通道门224控制区设置设置2-4个顺序无人交位按忸23*G紧急降源装置控制区设置常急降混袋置2"控制台上设置紧急降液装置25*断电自动降源26源架紧急迫降装置27H货物进出口的控制货箱设置堵门功能28门与货物传送系统配合开关29停电时门闭合不能开启(推码式)3俨1其他辐照室内有烟雾报警装置并与通风和源升降联锁31贮源井水循环处理系统32自动补水系统33水位。升降源联镣4,法规执行情况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W无备注1许可证1.1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1.2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KI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困种类或者范园改变或超出后是否办理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手续13持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是否办理Jfi新中诸领取许可证手续1.4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SnH有效期限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2环评2.1挣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得到批准2.2是否有放射湖.场所退役环境曲响评价有否批文退役通过终态验收3放射鼻3.1放射源台帐(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和活度、来源和去向3.2是否的放射魂进出1.l放射源的进出U审批档案齐全33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转让审批或备案齐全3.4增MZ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城项11类放射源室内探伤1、监督检查目的工业II类放射源室内探伤(Y探伤),主要用于焊接部件质量好坏的情况检查。因此探伤场所检查重点是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源被盗或者失控,避免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受到意外辐射照射。二、检查程序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使用工业Y室内探伤的监督检查。三、必须具备的防护设施1.电离辐射警示标志:进出口大门应设置规范、醒目的警示标志;2 .声光报警装置:大门处设置声光报警系统,且运行正常;3 .安全联锁装置:门机联锁装置能正常运行,如遇异常情况,能即时停止工作;4 .通风装置:通风设施运行良好;5 .紧急制动装置:在室内大门处安装紧急开关,在发生误入情况下能停止工作并使误入人员及时撤离;6 .固定式剂量仪:固定在探伤室内或迷道口处,可以操作室显示剂量数值的仪器;7 .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制度:(1)辐射装置、设备及核仪器应定期维护维修,并有维护维修记录,有维修人员及验收人员的交接登记及签字;(2)防护设施及警示装置(联锁装置及警示灯等)应定期维修维护,应有维修记录,并有维修和验收人员的签字;(3)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核;8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1)辐射防护负责人和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辐射安全专业知识和防护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2)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必须佩带个人剂量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3)针对辐射装置制定具体的防护和安保措施。9 .辐射安全培训制度:辐射管理管控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相关计划,应有人员及时间的基本安排。其他人员的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应有的培训合适的内容(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启动等),时间安排等;10 个人剂量及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管控制度:从事辐射操作及维修人员应定期记性个人剂量检测,同时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个人剂量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应存档管面报告报环保部门。每年必须安排1次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13 .有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及废源产生的,相应的处置合适的方案与落实情况;14 .辐射安全年度评估报告:(1)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2)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3)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4)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台账;(5)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6)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7)核技术利用相关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8)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五、检查重点1.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出入口处应设置规范、醒目的警示标志;2 .防护措施:声光报警装置、门机连锁装置、屏蔽防护门、工作室内及控制台上紧急停机按钮及出口处紧急开门开关均应能正常运行;3 .通风设施:应正常运行;II类放射源室内探伤监督检查表1 .丫射线探伤机和放射源基本情况(每台探伤机填1份)探伤机名称探伤机编号心大装海活度(Bq)探伤机所含放射源核素名称枚数源编码出厂活度出厂时间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序号检查项目O-Mift运行状态备注A场所设施隔室操作2*控制台有的匙控制3的匙由专人管理管控4*门机联侬系统5*探伤室内监极设施6»迷道7»防护门8通M设施*照射室内紧急停机按钮10.控制台上索急停机按钮IP出口处紧急开门开关124出入IJ处电阳辎射警泞标志13出入口处机器工作显示14场所内文字说明、滔光等警示154B监测i便携式幅射剂Jft监测仪16*个人剂量计17*个人剂Ift报警仪18C应急物资个人防护用品19应急处理工具(加长柄夹具等)20灭火器材4,法规执行情况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W无备注1许可证1.1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1.2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KI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困种类或者范园改变或超出后是否办理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手续13持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是否办理Jfi新中诸领取许可证手续1.4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SnH有效期限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2环评2.1挣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得到批准2.2是否有放射湖.场所退役环境曲响评价有否批文退役通过终态验收3放射鼻3.1放射源台帐(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和活度、来源和去向3.2是否的放射魂进出1.l放射源的进出U审批档案齐全33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转让审批或备案齐全3.4增MZ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城项5.上次检查整改情况已完成:未完成(说明理由):维修记录,有维修人员及验收人员的交接登记及签字;(2)防护设施及警示装置(联锁装置及警示灯等)应定期维修维护,应有维修记录,并有维修和验收人员的签字;(3)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核;7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1)辐射防护负责人和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辐射安全专业知识和防护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2)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必须佩带个人剂量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3)针对辐射装置制定具体的防护和安保措施。8 .辐射安全培训制度:辐射管理管控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相关计划,应有人员及时间的基本安排。其他人员的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应有的培训合适的内容(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启动等),时间安排等;9 .个人剂量及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管控制度:从事辐射操作及维修人员应定期记性个人剂量检测,同时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个人剂量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应存档管理管控,转岗、辞职、辞退人员应保存30年,从事辐射工作至退休的人员应保存至75岁;10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1)每次使用含源设备时必须做好使用记录,源的使用和归还必须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的签字;(2)换源前后应清点并做好详细的台帐登记,辐射防护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签字;(3)退役源在送贮或返回生产厂后,应办理备案手续并进行记录;11 .监测合适的方案:应有监测的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的频次并有完善的监测记录,每年至少安排1次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及日常自行监测结果按要求存档;12 .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以及制度更新的记录:应有应急机构,应急的各执行机构(如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事故控制和缓解的措施合适的方案(如发生事故时,封锁现场划出警戒范围等),上报渠道畅通,即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向谁报,通讯方式是什么(如电话号码),辐射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的渠道。突发事故应第1时间报当地环保部门,发生放射源被盗及丢失报当地公安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发生人员受照射时报当地卫生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事故处理(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OmSv;任何1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量O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o(2)对于年龄为16岁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岁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mSvo2.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I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InlSv,则某1单1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0和防护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2)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必须佩带个人剂量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3)针对检查装置制定具体的防护和安保措施。8 .辐射安全培训制度:辐射管理管控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相关计划,应有人员及时间的基本安排。其他人员的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应有的培训合适的内容(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启动等),时间安排等;9 .个人剂量及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管控制度:从事辐射操作及维修人员应定期记性个人剂量检测,同时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个人剂量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应存档管理管控,转岗、辞职、辞退人员应保存30年,从事辐射工作至退休的人员应保存至75岁;10 .射线装置使用登记制度:(1)每次使用检查装置时必须做好使用记录;(2)射线装置台帐。11 .监测合适的方案:应有监测的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的频次并有完善的监测记录,每年至少安排1次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及日常自行监测结果按要求存档;12 .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以及制度更新的记录:应有应急机构,应急的各执行机构(如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疔救护等,事故控制和缓解的措施合适的方案(如发生事故时,封锁现场划出警戒范围等),上报渠道畅通,即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向谁报,通讯方式是什么(如电话号码),辐射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的渠道。突发事故应第1时间报当地环保部门,射线装置被盗及丢失报当地公安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发生人员受照射时报当地卫生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编写事故放生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的书面报告报环保部门。每年必须安排1次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13 .辐射安全年度评估报告:(1)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2)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3)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4)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5)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nSvo3.放射源箱体泄漏辐射水平剂量限值放射源箱体外的漏射线空气比驿动能率控制值(UGy4)-1)检宜系统类型再翻射源箱体外龙面5cm距辐射源箱体外表前100Cm固定式系统I(KX)100移动式系统500204.检查系统建筑物外场所辐射水平距固定式检查系统检查厅墙外侧表面30C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uGyh7°在非主线束照射区域屏蔽墙体外表面30cm处和出入口门外栏杆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PGyh-1。八、监督检查频率与合适的内容该类相关项目的监督检查频率为每年1次,监督检查的具体合适的内容见监督检查表。九、监督检查意见核实上次检查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序号检查项目设计造运行状态备注20D应急物资辐射监测仪隅21部示标志和警示线22灭火寄材注:如*号的相关项目是正点项,有“设计堇造”的划没有的划X;“运行状态”正常的戈不正常的没有的大IX:不适用的均划/,不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3.管理管控制度序号检查项目成文制度执行情况备注I*A域合羯射安全代理检控规定2检察系统运行安全操作Mt程3*羯射防护负责人职责与授权制度4*B放射源管片管生产例位:放射源管理管控规定(联买'领用、保管盆存、运输和朴让)5*使用单位:放射源管理管控规定安全锥护和保存)6C场所诃理智控保安管理管控规定7观管理管控规定8*安全叮防护设施等推脩。维护等制度*D监测管因:管控监测合适的方案IO监测仪衣使用与检验管理管控制度IlE人员管理管控翻射工作人步健饿管理笆控制度12翻射工作人力培训1/再培训管理管拽M度13辎射1: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管控制度14*F羯射故应急预案4.1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IftW4.2个人剂成监测记录4.3仪器使用与检验档案Jf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W无备注55.1放射源台账(放射性同位索的核性名称、IB厂时间和活度、来源和去向)5.2废源送贮的具体情况记录6福时安全设黛管理管控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7故与事件是否有辐射安全犷故和事件辐射安全货故是否按规定报告8人员管管控8.1是否为粗射工作人员建立健康管理管控档案8.2箱射工作人员上面前培训,再培调档案9年度坪估报告HI、IV、V类放射源固定式in、IV、V类源使用场所1、监督检查目的固定式III、IV和V类源使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线上传输系统、物料使用量的控制系统和1些科研、校验等。涉及对象复杂,应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源被盗或者失控,避免人员误入辐照场所受到不应有的辐射照射。二、检查程序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固定式111、IV、V类源使用的监督检查(刻度装置用源和固定式探伤除外)。三、必须具备的防护设施1.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标识线(In类源);2 .放射源管理管控:放射源编码与源对应,源罐与主体设备采取焊接等方式加固;3 .贮存场所:放射源因在设备维修、检修被拆卸等状况下,必须存放在单独、安全的场所暂存,存放场所必须设置有效防盗装置或设施;4 .视频监控装置:必要时可采取视频监控的方式确保放射源安全;5 .便携式剂量监测仪(III类源或IV、V类源数量较多的):能正常运行;6 .个人剂量报警仪:能正常运行;7 .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每季度进行1次个人剂量监测,并建有个人剂量健康档案。四、必须建立的管理管控制度及应有的基本合适的内容和相关档案资料1 .通过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的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三同时”验收文件;2 .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合格的相关证明;4 .操作规程:(1)辐射装置的操作程序;(2)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及仪器的操作程序;(3)仪表的操作程序;5 .人员岗位职责:辐射防护负责人、辐射监管及操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要求;6 .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制度:(1)辐射装置、设备及核仪器应定期维护维修,并有维护维修记录,有维修人员及验收人员的交接登记及签字;(2)防护设施及警示装置(联锁装置及警示灯等)应定期(3)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4)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台帐;(5)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6)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7)核技术利用相关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8)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五、检查重点1.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标识线(In类源);2 .放射源管理管控:放射源编码与源对应;3 .贮存场所:必须安装防盗装置,源罐与主体设备焊接牢固;4 .视频监控装置:确保源始终在视频监控之中;5 .便携式剂量监测仪:能正常运行;6 .个人剂量报警仪:能正常运行;7 .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每季度进行1次个人剂量监测,并建有个人剂量健康档案。8 .应急预案:有应急机构组织,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有记录,按相关计划进行应急演练,并与环保部门联动。9 .辐射监测:按监测合适的方案进行场所辐射监测,同时定期对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记录完整有效。并验固定式111.IV、V类源监督检查表1 .固定式皿、IV、V类源信息装置名称放射源核素名称放财源编码使刖场所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序号检查项目三-Bift运行状态备注I*场所设施放射源循码与源对的2*场所分区管理管控川类源3*场所外围电出粕射标志4屏蔽防护5*放射双忏闿定可塞的安装方式6防盗装列(贮存场所必须)7放射源隔掰措雁8B源容器源容器电面懦射标志*带有源闸的源容潜IO源容器有明显的开关状态显示Il放射源位H能锁定124C监测设备便携式辐射剂量监测仪13个人剂贵计1-1个人剂量报警仪15D应急物资个人防护用品16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17*消防器材18放射源应急加数材料或容器19警示标志和标识线(山类源)注:号的相关项目是左点项,有-设计说造”的电没有的划X:“运行状态”正常的划“,不正常的次有的知X;不适用的均划/.不祥尽的在备注中说明.6.存在的主要问题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绦字:被检查单位代表签字:8 .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定期送检,每季度进行1次个人剂量监测,并建有个人剂量健康档案;9 .对现场作业要求:在现场作业时必须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在边界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及警示绳等,同时安排人员值守,每次作业完成后应有监测记录;四、必须建立的管理管控制度及应有的基本合适的内容和相关档案资料1 .通过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的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三同时”验收文件;2 .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合格的相关证明;4 .操作规程:(1)辐射装置的操作程序;(2)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及仪器的操作程序;(3)仪表的操作程序;5 .人员岗位职责:辐射防护负责人、辐射监管及操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要求;6 .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制度:理管控,转岗、辞职、辞退人员应保存30年,从事辐射工作至退休的人员应保存至75岁;10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1)源的使用和归还必须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的签字;(2)换源前后应清点并做好详细的台帐登记,辐射防护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签字;(3)退役源在送贮或返回生产厂后,应办理备案手续并进行记录;11 .监测合适的方案:应有监测的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的频次并有完善的监测记录,每年至少安排1次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及日常自行监测结果按要求存档;12 .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以及制度更新的记录:应有应急机构,应急的各执行机构(如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事故控制和缓解的措施合适的方案(如发生事故时,封锁现场划出警戒范围等),上报渠道畅通,即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向谁报,通讯方式是什么(如电话号码),辐射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的渠道。突发事故应第1时间报当地环保部门,发生放射源被盗及丢失报当地公安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发(7)核技术利用相关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8)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五、检查重点1 .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场所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警戒线;2 .放射源管理管控:放射源编码与源对应;3 .贮存设施:应具有临时贮存库;4 .安全措施:应设置安装防盗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及安全连锁装置;5 .便携式剂量监测仪:能正常运行;6 .个人剂量报警仪:能正常运行;7 .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定期送检,每季度进行1次个人剂量监测,并建有个人剂量健康档案;8 .管理管控制度:具有完整的放射源安全巡检记录、放射源使用登记记录及现场监测记录。9 .对现场作业的防护要求:作业时,应将被检物体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40Gy/h的范围划为控制区,将控制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uGyh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边界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及警示绳等,每次作业完成后应有监测记录台移动式111.IV、V类源监督检查表1 .移动式皿、IV、V类源信息装置名称放射源核素名称放财源编码使刖场所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序号检查项目三-Bift运行状态备注I*A场所设施放射源循码与源对的2*使用场所警示标志和警戒线3场内有文字说明、声甘、光电等警示4*亡存场所保安设施.5*装置设有安全锁(山类源装M)6*安全锁与海联锁(电控小类源装置)7*放射源回位自钺装附(电控Bl类源装黄)8*有源的位置指示器川炎源装黑)*B源容器带有源用的源容器源容器有明显的开关状态显示、放射课位置健镣定IO4源容器本身有电自辎射标志IPC监测设备便携火辐射剂量监测仪12个人剂量计13个人剂衣报警仪14D包装满足国家规定要求的包装容隅15E运输运殆时装置或源容器与车身固定且安全率能16F应急物资个人防护用品17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18消防器材注:加”号的相关项目是Ii点项.有“设计短造”的划没有的划X;“运行状态”正常序号检查内容检查姑果W无备注1.3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超HRr效期限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2管理管控3.1放射源台张(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和活度、来源和去向3.2是否有放射源迸出口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齐全3.3放射源的转移使用是否备案3.4是否存放射魂的特让将让审批或备案齐全3.5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改项3.6度源返回生产厂家或送贮的具体情况记录3.7是否有放射派送贮松贮备案档案齐全3KM4.1工作区域和环境柏射水平测量档案4.2个人剂假监测记录43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4与事故5.1是否有箱射事故或事件5.2曾射安全事件和#故是否按现定报告5人员管理管控6.1招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管控档案6.2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调及纭调档案7年度讦估报告情况下能停止工作并使误入人员及时撤离;6 .固定式剂量仪:固定在探伤室内或迷道口处,可以操作室显示剂量数值的仪器;7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室显示器监控到探伤室内全景的视频监视装置;8 .便携式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仪器能正常运行,;9 .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佩戴,定期送检,建立个人剂量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和体检报告。四、必须建立的管理管控制度及应有的基本合适的内容和相关档案资料1 .通过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的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三同时”验收文件;2 .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合格的相关证明;4操作规程:(1)辐射装置的操作程序;(2)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及仪器的操作程序;(3)仪表的操作程序;被检查单位代表签字:11 .监测合适的方案:应有监测的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的频次并有完善的监测记录,每年至少安排1次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及日常自行监测结果按要求存档;12 .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以及制度更新的记录:应有应急机构,应急的各执行机构(如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事故控制和缓解的措施合适的方案(如发生事故时,封锁现场划出警戒范围等),上报渠道畅通,即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向谁报,通讯方式是什么(如电话号码),辐射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的渠道。突发事故应第I时间报当地环保部门,发生射线装置被盗及丢失报当地公安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发生人员受照射时报当地卫生部门同时报当地环保部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编写事故放生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的书面报告报环保部门。每年必须安排1次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13 .使用移动式射线装置的单位将射线装置转移到我省使用的:转移前应提供经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相关资料和完整的作业合适的方案,使用时应定期报告和请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现场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同时有接受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管控的记录台帐。14 .辐射安全年度评估报告:(1)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2)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3)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4)射线装置台账;(5)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6)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7)核技术利用相关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8)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五、检查重点1 .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场所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警戒线;2 .便携式剂量监测仪:能正常运行;3 .个人剂量报警仪:能正常运行;4 .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定期送检,每季度进行1次个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