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docx
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前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我市地处浙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地质环境更杂,地质灾在类型以山区突发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平原区地面沉降为次。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增多。为切实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为地质灾在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6温州市地质灾击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6规划遵循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地质灾击防治管理办法及地质灾宙防治条例等法规,依据C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浙江省地域灾害防治规划和冬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A等相关规划,根据温州方地质灾害现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按照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确定了20032020年我市地质灾击防治工作的总体l标、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划定了四类防治分区,基本确定了未来18年内,特别是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制定了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本C规划共分六个部分,附表四张.6规划由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与浙江省第十地质大队有关专家共同进行编制.在搜集、整理有关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同时,吸收,借鉴大量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多年来阻州市地质灾击防治工作方法和经脸,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态势,按省厅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制。规划B基准年:为2002年,规划期限:近期到2007年,中期到2012年,远期到2020年。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一)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汉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邻福建省,西连丽水市,北接台州市,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d18'之间,Wi域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全市现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二市,永嘉、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洞头六县,现有乡H7个、镇129个,总人口738.81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27人。温州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裕皱带,中生代以来的活动大陆边缘,分布大量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和侵入岩,形成独具古火山特点的地膜特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是梯形倾斜,绵亘有涧宫、括苍、雁荡诸山脉,群山叠崎,溪潦潴潺,平原处河网如织,纵横交错汇集于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江川河流,由西向东注入东海。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面枳9212平方公里,平原2059平方公里,岛屿17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018.1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2552009富米之间,据百年资料统计,最大年降雨时2919.8亮米(1911年),最小年降雨量1103奉米(1979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常有台风,近52年的台风资料统计,严重影响有46次,直接登陆有U次,台风圾大风力达12级以上。温州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国首批M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5至6番J998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12%以上的年递增率,累计增长81.3%,年均递增12.6%o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60.97亿元,工业总产值2273.66亿元,温州经济呈现出以市场为主导的鲜明特色。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洞头五岛相连工程、而速公路部分路段、东瓯大桥等)相继建成.城镇建设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展里未来,温州市新一届政府勾绘出了一幅宏伟的发展前景,“一港三城”战略构想的实施,必聘加快推进温州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温州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与战略格局审定为向东、跨江、面海、扇形,将有170多项浩大工程、1700多亿巨额投资建设,实现温州成为省三大中心城山之和浙南闽北大都市的宏伟目标。(二)地质灾宙现状与发展趋势1 .地质灾宙现状至2003年3月,我市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基本结束.据区划成果资料,我市共发现地质灾宙(隐患)点1191处,灾害类里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而沉降和地面羯陷,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是我市最主要和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除地面沉降属缓变性地质灾害外,均属突发性地防灾害。地后灾害(隐患)分布我市三区、二市、五县境内的陆域范围,涉及全市225个乡饿,大多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据统计,地质灾宙(除忠)点在规模上有大型3处,中型29处,小里1159处,已造成人员死亡Ill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373万元(其中突发性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6146万元,占96%),以及大量房屋倒塌、农田毁坏、交通中断、水利设施破坏等重大损失.我市地质灾击防患点多面广,涉及与影响城镇居民、乡镇村落、厂旷企业、道路交通和水利工程设施等众多方面,Fl前绝大部分点仍处于不程定或稳定性较差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口达32461多人,潜在经济损失在48787万元以上,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滑坡(隐患)滑坡(的患)是我市地质灾害中垃为常见的类型,所占比例为58%,遍布全市山地、丘陵与岛屿。威至2003年,全市共发生大小滑坡448处,其中中型8处,小型440处,发现滑坡隐患241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10处,小型230处:以土质滑坡为主,岩质滑坡较少:滑坡(海患)体坡度陡缓不一,一般为2065°,有时与崩塌体相伴出现。上质滑坡多与火山(沉积)岩、花岗岩地质体相关,岩质滑坡则与火山沉积盆地内的沉积岩地质体相关。人类工程活动和强降水因素的强加作用是我市滑坡(隐忠)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汛期和台风暴雨期是发生滑坡的高发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达7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783万元,占突发性地质灾害的61.6%。1990年10月1日平阳县鳌江镇山外村荆溪山山体发生剧滑,方量达12万方,造成6人死亡、13人出伤、轻伤100多人,损坏房屋1073间,冲埋农作物47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100万元。(2)崩塌(隐忠)崩塌(隐患)是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共发生450处,约占3随,主要分布于公路沿线、露天矿山、陡崖及高陡边坡地带。类里以岩质崩塌为主,部分土成或岩土混合,规模多为小型,中里1处,人为作用(开挖公路、切坡建房)、降雨和重力作用是发生崩塌的最主要因素。全市因崩塌造成3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13万元,约占突发性地质灾害的6.7K1999年9月4日永嘉县桥头镇间水坑村附近330国道公路边坡发生1200方的崩崩体,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3)泥石流(隐患)主耍发生于火山(沉积)岩分布的深切狭窄沟谷、坡降较大的山区,沟谷型泥石流是我市主要发生并造成严克危害的泥石流类型。至2003年,全市共发生泥石流38处,泥石流隐患7处。其中中型6处,小型39处。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水土流失、强降雨或暴雨,对泥石流分布区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据统计,全市因此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947万元,约占突发性地质灾击的31.7%。1990年9月4日苍南县蒲城乡西门外村牛城岭因特大暴雨引发2万方的泥石流,冲毁民房40间、农田发6亩、道路3.5公里、桥梁3座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30万元。(4)地面塌陷本市仅发现1处,位于苍南县矶山镇温州矶矿内的鸡笼山矿段、福德湾村南坪山及南阳居民区一带,系由温州矶矿地卜.采坑引起的地面局部卜沉,影响范围0.18平方公里,达中型规模,有2000多村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严重威胁51人,潜在经济损失达100O万元。(5)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共发现6处,分布于龙湾永中街道、乐清天成、平阳钱仓、昆阳、螯江及鹿城滕桥卜岸等地。其中,龙湾永中街道一带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以永中街道为中心约4.8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并已出现明显的地面沉降迹象,最大卜沉幅度达18师米,平均沉降速率30亳米/年:乐清天成乡带约2平方公里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地面下沉幅度最大已达45厘米:其它4处也有明显迹象.过量抽取深乂孔隙承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最直接原因。地面沉降已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地面建筑物变形、农IH根毁、防洪排涝能力降低等直接后果和一定的经济损失,正日益严道影响上述地区的正常生活牛.产、经济建设与城镇规划等。2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我市现状地质灾击发生历史较长,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但主要发生在1977年一2002年,1990年以后有明显蝌多趋势,1999年为高发期。据调查分析,我市发牛的地质灾害大部分由人为因素引发,约占80%以上,长降雨和暴雨是产生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较可能发生地侦灾害的重点地段分布于:丘陵山区内的重要城镇周边,在建和规划中的重点工程,金温铁路、金明温高速公路等主干交通沿线和或要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山区县乡级公路沿线,大中型矿山的尾矿废渣堆场和闭坑、废弃、露采矿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险要地貌,以及自然斜坡较陡、风化残坡枳层较厚、火山沉枳岩发育的山区等。陵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由削坡建房、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将会明显增多,市区周边、永嘉南部、乐清的乐成镇和北雁景区、鹿城西部、瑞安西部、平阳东部、苍南西南部、文成的玉壶、大彷、珊溪及泰顺的罗阳、泗溪等地是未来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和重点防葩的地区,龙湾一瑞安东部平原是地面沉降最易发生和严强的区域。综合分析我市地质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历史和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气象趋势预测,我市今后每年将新增地质灾害1030处,多发时段主耍集中于67月的梅汛期和89月的台汛期,以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和公路崩塌灾害为主。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并加以落实,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及存在向避1 .地痂灾害防治工作进展自1990年贯彻6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B以来,我市地质灾害调隹与防治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一地质灾害调查区划与防治规划工作全面展开。2000年后,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区)已开始了专项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防治规划工作,基本完成了鹿城区、瓯海区、永嘉县、乐清市的区划与规划,并逐步向其它各县(市、区)铺开。至2003年初,全市的地质灾吉调杳与区划工作已初步完成,基本查明了我市地质灾宙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并开始若手建立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击数据库,编制县(市、区)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明显进屣。初步建立了我市市、县(市、区)二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落实r相关职员:基本建立了汛期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行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和建设用地地质灾需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了地质灾宙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提高了地J贞灾害勘查、治理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群测群防工作得到了重视。一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突发性地侦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对已发现的地痂灾害隐患点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了监测贡任人,并在临灾预报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由部、省、地方共同出资,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永嘉瓯北镇屿塘山滑坡进行了治理:瑞安赵山渡公路崩塌、温州机场路山体崩塌、乐清西门滑坡、永嘉西溪茶一村滑坡泥勺流、洞头东屏大而滑坡及金温铁路沿线等地质灾宙的治理己全面实施,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已陆续完成了治理:另外,还对温州杨府山、泰厥泗溪幽门滑坡、瑞安桐溪滑坡等10多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勘查,为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至2003年初,全市发现H已完成初步调查的地质灾害(降患)点达1191处,广泛分布于全市的山区、沿海平原及岛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主要以区划调查与应急调查相结合,目前已完成勘查、治理或搬迂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尚不到50处,还有近千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待进一步包清,玳要的地质灾击隐患点尚需作进一步勘查与评价。平原区地面沉降调杳程度较浅,地面沉降监测网尚未建立。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直有增无减,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见和沉降范围还在不断地增大和扩展,按目前地下水开采状况和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地面沉降还将加剧发展。矿山地历灾害防治工作尚未起步,历年来形成的大时露天采场和细采矿山有待系统调查与规划防治,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和技术需加强研窕与评价。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将不断推进,人为诱发地侦灾害有增多趋势。一一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防治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手段落后,管理难以及时到位,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地面沉降监测网也正在建设之中,群测群防网络尚不完善。全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尚未建立,难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随着地质灾击防治工作的大幅度增加,无论在地质灾击勘查与评价研究上,还是在地质灾杏监测与治理中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与推广,现有勘查防治技术和技术人员的数量与素痂均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尤其是乡镇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用的方法还较原始、技术手段落后,缺乏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m,群测群防工作质量与成效差,无法无正实现全面有效的地质灾在监测与预测、预报、预警。-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除部、省打也侦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夕卜,尚无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性管理条例和保障法规实施的规章性管理办法,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检隹机制有待加强与完善。目前,全市有八I多个或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每年还有新增的灾杏(随患)点。因经费严重不足,大量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的勘查与治理,仍在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四)地版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1 .地质灾害易发区截至2003年初,全市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了地质灾害调台工作,初步取得了区划成果资料。通过对已有区划成果资料的利用和综合分析,依据地质灾需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地形地貌和气候植被特点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定性评价和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将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类共65个区(附表一),面积8833平方公里,约占温州陆域面枳的75乐其中高易发区21个,面积908平方公里,中易发区28个,面积3084平方公里,低易发区16个,面枳4841平方公里。对不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划定为地膜灾宙不易发区,面积约2951平方公里,约占温州陆域面积的25%.2 .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宙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牛.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地区,主要指突发性地质灾宙所影响的范用,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可能发生并造成危害的影响区域范围。我市地质灾害大多皇单点分布,少数为多点成群或面状分布,不同灾害类型具有不同的危险区分布特点:滑坡、崩塌危险区大多局限于点上及其下方数I米至百米范围内,呈点状或小区域型分布,距离可能受宙对象较近,突发性较强:泥石流危险区多分布于沟谷及沟口,呈线形、扇形展布,路径距离较远,发生强度股较大,影响范阳较广;地面塌陷危险区限T地下矿山开采区内,出面型分布根据地质灾害(院患)点的稳定性与潜在危害程度,同时考虑灾宙(隐患)规模与发生灾情大小,全市共有577处稔定性差或较差、危害程度较大以上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约占总数的48乐主要分布于:温州西部及其周边山体;永嘉县南部的瓯江与桶溪江沿岸、北部及西部:乐清市的乐成镇、智仁乡、白丁镇、福溪乡、仙溪镇、龙西乡及芙养镇等地:洞头县的东屏镇:瑞安市北部的芳庄乡、金川乡、林溪乡、湖岭镇,西部的龙湖镇、平阳坑镇、营前乡及东部的桐浦乡、莘牌镇等地:平阳县中部的鳌江镇,西部与北部及南鹿岛:苍南县南部沿海及西部:文成县的中部、南部及东北部:泰顺县南部及中部。这些灾害(隐患)点中主要为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滑坡(隐患)点有314处,约占54%,规模达610万立方米,崩塌(隐患)点有233处,约占40%,规模30万立方米,其它为泥石流(隐患)点26处,地面沉降3处,地面堀陷I处。除少数为潜在发生点外,大多数点已出现过程度不同的灾情,造成6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97万元,且发展趋势仍处于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差状态,单点威胁人数1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一旦发生灾情,将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稳定性评价原则,将稳定性差或较差且危害程度达到重大级以上或灾害(隐患)体规模为大、中型者确定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我市共有重大地质灾在(隐患点85处,分布于永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乐清、瑞安等县(市)及温州三区。其中,以滑坡(隐患)点居多,崩塌(随患)点和泥石流(隐患)点次之,大型规模3处,中型24处,小型58处。尽管总体规模以小型为主,但为数不少的灾宙院患点已发生过灾情,Il灾害体稳定性差或较差,严重危胁当地众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除少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治理或正在进行勘杳与治理外,大部分点尚未开屣治理工作(附表三).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从温州市实际灾情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一港三城”的发展战略布局,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IR点,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有效遏止地质环境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完善地质灾宙防治管理体制,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为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我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地质环境。(一)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使地质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2 .从实际出发,使地版灾害防治与城镇规划、工程建设、下山脱贫和矿山整治等相结合,做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相统一.3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统组织安排,多方协谢配合,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优先安排至大地质灾击幽患点的治理,分期分批消除各类地质灾害隐患。4 .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进行地质灾吉的监测预报和综合治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社会化防治系统,多方筹资,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力度,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结合政府治灾专项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三)规划目标1 .规划息目标到2020年,鞋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体系,全面查清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危险性和危需程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报孩警系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使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宙隐患点基本得到整治:完善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击危险性评估制度,基本消除人为诱发地质灾害隐患,将他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被动应急状态转变为有组织的、专业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宙的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 .到2007年近期目标基本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行政管理地质灾害监管体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博本查清全市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形成原因、稳定性和危害程度,划定地质灾宙易发区和防治分区,完成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易发区内镇(乡、街道)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的编制。一一初步建立起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和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网,重要突发性地质灾害安排群专结合监测,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一一逐步完善地侦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在易发区内和能导致地防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行地质灾宙危险性评估。一一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有22处约25%的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勘查与治理:调减地下水开采总最,使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点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基本整治。一一实施示范性工程,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县1个,地质灾害防治示范点、段6处,地面沉降监测示范区I处,地面塌陷监测示范点1处。建立地质灾击预警体系,初步实现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平原区地面沉降的预测预报预警:组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主要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提供主要地质灾害信息适时查询。通过上述工作,使人为诱发地质灾击状况基本得以控制,突发性地质灾击发生率和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明显降低。3 .到2012年中期目标一一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县(市、区)、乡(镇)一:级行政管理地质灾害监管体系,使整个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一一进一步完善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监测网覆盖到地质灾害较为严乘的行政村,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市地质灾在空间数据库,基本建立基于Gl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初步完成的盖全市的突发性地质灾击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实现预测预报成功率达到30加大地质灾击治理力度,现有28处约33%的突发性或大地质灾击除患点得到勘查与治理或避让,地面沉降得到全面控制。一一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照治,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根本好转。通过上述工作,使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工作基本做到可预测和有计划地进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进一步降低。4 .到2020年远期H标一一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法规、制度.一一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成切实仃效的地旗灾害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成功率达到50%.一进步加大地侦灾害治理力度,重大地质灾害陇患点基本得到勘查、治理或避让,地面沉降得到全面控制.一一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为全社会服务的地侦灾害信息网络。一一开展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新景区的地质灾杏调查,对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和区划。通过上述工作,使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人为诱发因素基本消除,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为降低。三、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与易发区分布,体现“以人为本”,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治灾能力,着重考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的地区、城镇与重要社会经济区,并保持各县(市、区)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预防区(附表二)。(一)重点防治区(八)1 .温州北部山区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有乐清北雁景区重点防治区1处,面积192平方公里。本区地处乐清市北部,涉及雁荡、芙蓉、仙溪、龙西、雁湖及福溪等乡镇,人口密度约390人/平方公里,有温州市最负胜名的北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县乡公路发达,理要水库1座。区内地形发杂,为低山丘陵地貌,山高坡陡,切割强烈,报岛.海拔1056.6米,地质构造1朵发育中生.代火山构造,大殳分布火山岩、花岗岩和沉积岩。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人类活动频繁,主要人类工程活动有道路修建、建房等。区内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107平方公里,低易发区面积85平方公里,发生地质灾害16处,其中滑坡(隐患)8处,崩扇(隐患)7处,泥石流1处,均为突发性地质灾击,已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目前仍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随患,威胁村民255人,水库1座,县乡公路3条,潜在经济损失155万元,重大地质灾害院患点1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景区内尽可能减少人为工程建设活动,以保持原有去态地质环境为重。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做好前期可行性论证和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程,避免人为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尽量减少人为破坏。近期,加强监测,以做好群测群防工作为至点,对现有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群众监测,并在专业人员指导卜辅以坡面防护、削坡减我、地表排水或支挡等措施进行简单治理,或帮助仃条件的居民搬迁避让。中远期,在加强群众监测的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采取以搬迁避让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措施,现有的1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考虑采用避让措施.2 .温州中部山区崩滑流与平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处温州中部,包括温州市鹿城、瓯海、龙湾三区,永嘉南部,乐清中部及瑞安东部,面积1034平方公里。按区域分布划分为瓯江楠溪江下游两侧一温州市西南部、乐清市乐成镇一白石镇、龙湾一瑞安东部3处重点防治区.本区域是温州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交通发达,城镇密集,厂矿集中,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工程设施完善,人文资源丰富。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地形变化大,地势西高东低,地质构造夏杂.火山构造与火山沉积盆地叠加分布,火山岩、沉积岩广泛发育。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主要反映在道路交通、城镇拓展,工矿企业发展、水电设施建设等。其中3个重点防治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山地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滑坡(隐患)170处、崩塌(除患)72处、泥石流(隐患)18处,其次为平原地面沉降3处。地质灾宙发育程度高,有高易发区367平方公里,中易发区263平方公里,低易发区82平方公里。多年来因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宙,已造成人员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1855万元,而且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卜分严重,直接威胁人员4159人,潜在经济损失14448万元,分布有重大地质灾宙隐患点30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检杳力度,对在易发区内的工程项目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重点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地质环境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近期,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和5处突发性强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专结合监测,实现监测预报预警;对现有地质灾击防患点的治理以工程为主,综合考虑采用生物措施和搬迂避让手段,有10处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宙随忠点,依其危杏程度、危险性及早安排勘查与治理工作,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治理贡任人,并监督其实施:对永嘉均塘山等8处已治理点实施检查笑核:龙湾永中镇一带因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已有明显迹象,乐清天成和鹿城上戍的地面沉降也还要作进一步调直,这3处地面沉降的防治关键在于建立监测网络,安排地面沉降监测,并逐步调减地卜冰开采总量:对已闭坑的建筑石料矿山开展专项调查,并加以综合治理:建成5个崩塌滑坡地侦灾宙治理示范点、段,1个地面沉降监测示范区。中远期,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大地侦灾害防治力度,时9处亚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生物措施治理或避让,对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网络建设。3 .温州西部山区崩滑流地质灾害近点防治区包括瑞安市湖岭镇一金川乡、瑞安市龙湖镇一枫岭乡省道公路沿线、文成县玉壶镇周边、文成县大济镇一常石乡一带、文成县珊溪镇一巨屿镇、泰顺县泗溪镇、泰顺县罗阳镇7处重点防治区,面枳266平方公里。各重点防治区的范围相对较小,错落分布,地处温州西部中低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高,地形地貌史杂,分布火山岩、花岗岩及沉积岩,火山沉积盆地与火山构造褥加,地质构造灾杂.经济发展欠发达,以农业、林业、种植业和采矿为主,村落民居较分散,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在农IH水利、道路交通、乡钝建设和矿山采石等方面。各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为典型的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有115处,以滑坡、崩塌为主,其中滑坡(随忠)83处,崩塌(隐忠)31处,泥石流仅有1处。地质灾宙发生频繁,规模较大,危宙面广,已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0多万元,目前主要威胁对象为城镇居民和村民、学校、公路、水库及引水工程等,成胁人员5154人,潜在经济损失3660万元,目前分布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求要地质灾害吃患点,如直接威胁学校、公路、水库和城镇居民集中区等,应以工程治理为主,避让为辅,结合当地政府扶贫济困政策实施民居搬迁工程。各工程建设项目要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并做好评估、论证和防治工程。近期,重点加强般地质灾害(院患)点的防治工作,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和5处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专结合监测,明确、落实防治贲任人,强化动态监测,并实施预报预警:文成县大帝镇下沙烽滑坡隐患、泰顺县泗溪镇隘门滑坡等5处重大地质灾害险患点及早安排勘查与治理工作,对1处已治理点进行检杳竟核;交通、水利等部门要组织对县级以上主要交通干线和重要水库库岸等的地质灾杏专项调查,并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安排防治工作。中远期,进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大地侦灾害治理力度,时14处重大地痂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与治理工作。4 .温州南部山区崩滑流塌与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平阳鳌江镇西部一钱仓镇、苍南县南宋镇一矶山镇一役关镇一带2处重点防治区,面积338平方公里。各区地处温州南部低山丘陵区,山高坡陡,最高海拔850米,主要分布火山岩、沉积岩和花岗岩。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规划中铁路等交通干线从中通过,地方经济成长迅速,工矿企业蓬勃发展,道要矿产地有大型明矶石矿山】座,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道路与村镇建设及采矿等”地质灾害除山区突发性的滑坡(哙患)37处、崩塌(隐患)17处、泥石流2处外,还有地面沉降3处、地面塌陷1处分别由地卜抽水和地卜采矿活动引起。地质灾害危险对象主要为村镇居民、厂矿、公路交通等,威胁人员3407人,潜在经济损失1853万元,目前存在重大地脂灾害隐患点11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近期,加强地质灾宙(随忠)点的监测,落实防治竞任人,安排2处滑坡隐患群专结合监测点、1处温州积矿地面塌陷群专结合监测点、2处地面沉降监测点:对5处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结合地方经济布同、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和旷山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统筹安打,分步实施。鳌江侬西部的滑坡隐患采取工程或避让措施进行治理:矶山镇的地面塌陷、滑坡(随患)点的治理结合矿山生态地膜环境整治,采用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相结合的措施:蹩江、昆阳的2处地面沉降重点加强监测,并进一步调减地下水开采总S1.中远期,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预报预警系统,通过群专监测和群众监测,强化对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预报预警工作,并开展4处池大地质灾吉隐患点的治理工作。(二)次重点防治区(B)(1)温州中部崩滑流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为温州市大罗山一瑞安北部山区,面积238平方公里.该区地处温州中部的丘陵平惊地带,主耍位于温州、瑞安的城市建设规划范围,有三洋湿地和大罗山组成的温州生态园是温州未来的大都市中心花园,甬台温高速公路、】04国道、县乡公路及规划中的温福铁路从中通过,城慎发展迅速,人口相对密集。随着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对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区内主要分布火山岩和花岗岩。由工程建设、开山采石等主要人为因素的作用,容易诱发产生崩埸、滑坡等地侦灾害,危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分布有滑坡2处,崩塌隐患1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强化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做好地质灾击危险性评估、论证和防治工程建设。对现有3处一般地质灾需隐患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宙,首先要落实防治贪任人,加强监测预警,并做好工程治理工作。(2)其它山区、岛岭崩滑流地质灾宙次重点防治区包括永嘉县南部、中部与西部,乐清市中西部,洞头县本岛,瑞安市西北部,平阳县西部、南赛列岛北部,苍南县中西部及东部沿海,文成县东部、西部,泰顺县东部、南部、珊溪水库区等共M处次重点防治区,面积2192平方公里。这些防治区多处于温州僻远山区和岛屿,村落居民相对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以农业、林业、渔业及采矿为主,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区域地貌以山地为主,地质构造更杂,火山岩、沉积岩、花岗岩广泛发仔,地质灾宙频发,分布有452处,规模以小型为主,均为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其中滑坡(隐患)253处、崩堤(隘患)181处、泥石流(隐患)18处,主要威胁对象为村镇民居、道路交通、农田水利设施及学校等,现仃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以控制地J贞环境条件恶化为重点,加强群众监测,建立行之有效的群测群防网络,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及早安排落实:其他地质灾害(幽患)点在加强监测的同时,辅以恢更植被、支挡排水等防治措施,并分批分期实施。现有重大地质灾害随忠点中,近期,安排3处群专结合监测点,1处(泰顺仕阳中学泥石流隐患)勘查与工程治理,并对另2处已治理点(永嘉县西溪乡茶一村滑坡泥石潦、文成县南田中学滑坡隐患点)进行检查史核:中远期,安排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其中涉及水利部门的有2处,交通部门的1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三)一般防治区(C)范围包括温州北部、西部、南部山区与沿海,以及温州东部列岛,面积6559平方公里地貌以构造侵蚀低山、丘陵为主,东部沿海由大小岛屿组成,地形起伏大,地势险峻。区域内火山岩、沉枳岩、花岗岩广泛分布,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随患)280处,均为突发性,以滑坡、崩塌为主,其次为泥石流,规模般较小。历年来区域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程度一般,绝大部分为人为切坡建房引起,此外采石、建路也是重要的人为因素.区域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多、小、散为特点,潜在危害程度较小,稳定性多为较差或差,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主要防治和监管任务:对现有地质灾击隐患采取监测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为情的防治措施,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支挡排水、削方减我和恢更植被等手段加以治理,主要在于群测群防,加强监测预警,防患于未然。近期,安排1处(苍南县宜山镇球山公园滑坡院患)重大地质灾害院患点的治理工程。中远期,对泰顺县岭北乡上坤滑坡等4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治理工作。(四)预防区(D)范围为温州东南沿海温瑞平原区,面积915平方公里.本区域主要处于各城镇建设规划区,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和商业网点密布,人为活动频繁。除绝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堆枳物覆盖外,仅见个别的孤山残丘,极少发生重力型地质灾害,现有2处滑坡隐患,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较轻。由于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和工业企业频繁抽取地下水而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的潜在危险普遍存在,目前乐清天成、平阳钱仓等部分地区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本区地质灾击防治武点是大力宣传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强化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加强地卜冰资源保护,禁止超采或不合理开采地卜冰资源的行为,适当控制和调减地下水的开采总量,预防地面沉降的发生。四、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一)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 .主要任务一一完成全市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防治规划编制通过开展各县(南、区)地J贞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