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ocx

    • 资源ID:148010       资源大小:56.4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ocx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安岗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化和世界经济的进展变化等方面具体研讨,最终还就IT革命的地住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IT革命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1 .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熟悉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创造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叉绽开的,社会进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采用已有的科学学问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动科学的进展。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争辩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依据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内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这简洁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创造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学问体系。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依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绚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学问体系。沈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可见科技学问之丰富。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缘由。这需要我们重新熟悉世界经济史和科技革命的问题。2 .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考虑到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由于熟悉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学革命的成果仍要通过技术革命来体现。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依据李约瑟的争辩,公元1世纪到18世纪,至少有26大项超前约十个世纪的技术创造由中国传到西方,而同时西方传到中国的技术创造只有4大项。这足以说明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东方先进科技的肩膀上进展起来的。古代科技革命由于本身零散的特点和缺乏资料,很难细分出阶段来。我们我国朱宁等学者在变乱的文明一书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个技术性标志:炼铁、造纸和印刷术。值得确定的一点是,古代科技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分散了古人的实践和才智,并且构成了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月前后开头,以蒸汽机的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次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月开头,以电的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年月开头,以电子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二、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和规律1 .技术一经济范式(IeCh-economicparadigm)。范式(paradig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闻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争辩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争辩之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1983年,C-佩雷兹(CPerez)在发表于将来杂志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汲取中提出了技术一经济范式这一概念。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又进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我们我国学者王春法(2001)将技术一经济范式定义为肯定社会进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打算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肯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一经济增长范式的更迭。技术一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一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缘由。技术一经济范式的结构图标如下:生学术步内科技进业理构企治结术系革技体变技术结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实绩生学术步外科技进度构化素制结文因图中的关键要素概念是由克弗里曼等领先提出,并且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成本较低并且相对成本快速下降:其二,在长期内几乎无限的供应力量;其三,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因素即是所在技术一经济范式中科技进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又打算着该技术一经济范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因而在各种不同的技术一经济范式中居于核心地位。2 .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技术一经济范式有助于解释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进展的影响路径,但是局限之处在于只争辩了技术与经济两个范畴,而对社会变革没有涉及。这可能是由于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不会变化的。所以这范式不能揭示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行能揭示技术变革对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笔者在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结构图标示如下页:这种范式可以解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假如承认农业文明中有科学技术进步,就应当说明科技革命如何使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说明这其中的变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 .科技革命影响经济活动的深层规律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入的生产和交换活动。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围绕人类自身的解放而绽开的,这与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相全都的。首先是人类从自然界奴役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畜牧技术、农耕技术、医药学问、天文地理学问等使人类步入了农业文明,保证了人类的生存繁衍,并有了可以交换的剩余产品。其次是人的身体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解放。这个过程在农业文明时期便已开头,如轮子的创造使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各种金属工具、刀具、机械的创造都使人类从笨拙的体力劳动转向技巧性劳动。在近代工业文明来临的前夜,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人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使这一进程加速。各种能源的开发和采用,使人类把握了超过自身很多倍的动力,实现了历史上无法制造出的经济奇迹。电的创造和应用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而且是一场掌握技术革命的开头,微电子技术使生产可以达到自动化掌握。假如说能源动力革命是人的体力的解放,掌握技术革命则是人的神经指挥系统的解放。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进展,人的大脑的搜寻和储存信息功能也会部分地得到解放,人们便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把精力集中与大脑的思索和制造创造,这将极大地推动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每一层次的人的解放,便会兴起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便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农业、工业社会莫不如此。世界经济的萌芽、形成和进展也是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的解放而逐步绽开的。4 .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1925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著作长波周期中,争辩了资本主义140年中36种价格、价值额和产品生产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半世纪左右的长期波动,从1780年到1920年共分为两个半长周期,20年月正处于长波的下降波。这一理论被后来的30年月大危机所验证。他认为,经济长波的产生是由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更新换代在经济生活中所引起的长期平衡周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循环中第一次提出,技术革新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起因。他用技术革新来解释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被后人称为长波技术论。以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为基础,以西欧现代长波技术论为主体,由包括西欧大部分长波学者和美国一些长波学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长波学派之首的现代长波技术论学派。这一流派高度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进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对科学技术进展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流派中,英国克弗里曼的劳工就业长波论,美国格门施的长波变形模式论,荷兰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长波理论。他们都把基础技术创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最根本缘由。关于长波理论仍有很大争辩,谁是谁非有待事实去验证。我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是经济长周期波动的首要缘由。我的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有助于说明这一点。三、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1 .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诸要素变革(1)劳动资料的变革。劳动资料(主要包括工具、机器和设施)是人类劳动阅历、技能和科学技术学问的结晶。劳动资料的水平是科学技术进展水平的显示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展,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前的机器只包括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三个部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由于掌握论、信息论和微电子学的进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器系统的结构发生了质变,增加了掌握机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采用电子计算机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运行的全程监控。此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2)劳动对象的变革。由自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学纤维等新型材料。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进展,人们对材料的争辩已经深化到了微观层次。纳米技术将制造很多新兴的材料。劳动对象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人工化、合成化和微观化。(3)劳动者素养的变革。随着人类自身从体力到脑力的解放,对劳动者素养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靠体力和娴熟劳动已不适应生产力进步的需要。“蓝领”人数相对下降、“白领”人数相对提升的趋势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更加富有制造性的工作。劳动者素养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专业化和智力化。(4)组织与管理的变革。组织与管理是一切具有肯定规模的共同劳动的机构所具有的职能,它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现代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进展到了很高水平,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成为打算生产进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管理科学的进展和管理中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使管理可实现全球范围的高效运作。2 .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内在结构的变革在生产力系统内部,科技、教育、信息、组织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的作用日益增大,而实体性要素的作用在相对减小。现代生产力的进展也主要地依靠非实体性要素的改善和提高。科学技术己经成了生产力进展的打算性力气。四、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产业结构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安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关系。产业结构随着生产力的进展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这种转移般在两个层次上进行,即产业内部结构重心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重心的转移。1 .农业结构的进化农业中分化出了手工业,后来进展成现代工业,而农业本身也在科技革命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发生着持续的结构性变革。特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消失了农业全盘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和工业化的趋势,使农产品产量、质量以及品种数量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畜牧业由于更适于高科技的规模化生产,其进展明显快于种植业,满意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肉蛋奶等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面对农业的服务业、农用加工制造业、石化工业、生化育种等行业蓬勃兴起,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农业结构的进化,农业就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农牧业人口不断下降,并向服务业和工业部门转移。2 .工业结构的进化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结构也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生产的纺织品主要是满意广阔农业世界对衣着的需求;其次次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主要是由于机器生产在轻工业中的扩展,推动着机械工业及为其供应原材料和动力的钢铁、煤炭、石油等重化工业的新技术群和产业群的兴起,有效克服了重化工业对资源和能源的铺张,并推动了工业产业的高科技化。总的趋势是以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再到高科技工业,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转入学问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科技投资和治理投入大幅度提高,整个工业结构向自动化、高科技化、智能化进展。3 .三大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和可以说是近代三大产业的雏形。历史上产业重心发生了两次大转移。第一次是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也就是由第一产业向其次产业转移。从原始社会末期到产业革命前期,农业始终是主导产业,产业革命后,工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提升,提升为主导产业部门。其次次是由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也就是由其次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从战前起开头,并由于战后科技革命而大大加速。其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其次产业的比重由停止转为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快速提升。这一过程以科技革命带来人的逐步解放的进程是相全都的。五、科技革命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科技革命与生产关系或制度之间仍旧存在这样一种辩证关系。1 .三次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科技革命首先是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变革必定引起新兴产业部门的兴起,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陈旧的产业及其生产关系的地位必定衰落,而新兴部门及其生产关系会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必定到来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器大工业战胜了工场手工业,工业资本主义得到确立和进展;其次次科技革命是重化工业、飞机汽车制造业、电力通讯、军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群兴起,由于产业本身进展的需要,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促使高技术产业的崛起,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大量跨国公司的消失,同时大量拥有高技术的中小企业涌现,风险投资业蓬勃进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呈现出我国垄断资本主义与中小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通过我国垄断资本主义为传统产业推行全球化战略查找市场,另一方面又保证了科技领先的产业的进展。2 .制度对科技革命的重要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制度对科技进步也是如此。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经济的进展有必要查找制度因素的作用。闻名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认为,技术进步率的提高既源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乂出自创造者有能猎取他们创造收益的较大份额的可能性。他所指的后种缘由便是强调学问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没有在整个西方世界同时消失,而先在尼德兰和英格兰地区消失,是由于这两个地区最早进行了产权结构方面的变革,从制度上激发和爱护了经济领域内的创新活动。这些分析无疑具有正确性,然而他的结论是对经济增长起打算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笔者认为制度性因素是科技进步的条件性因素,即外因而非内因。内因仍旧是人类本身的需求,而市场经济中表现为市场需求,在非市场经济中表现为某利益团体的需求,是这种需求造成了人们探究科技的动力,当然学问产权越明晰,这种动力越完全。依据以上分析,我们仍旧坚持制度是条件性要素而非打算性要素的观点。制度可以加速和放慢甚至窒息经济的进展,而不能说学问产权制度是经济进展的动力。六、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中心转移以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萌芽期、初步形成期和最终形成期。这三个时期的划分都与科技革命亲密相关,萌芽期是以“地理大发觉”到产业革命约300年,主要是以手工工场为物质基础的国际分工;初步形成期是以产业革命到19世纪70年月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我国的成型,大约100年时间,使工业文明取代了传统的农业文明;最终形成期是以19世纪70年月其次次科技革命开头,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经济形成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不断完善,通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输出来不断传播科技革命成果的过程。世界经济中心从17世纪以来大体上经受了三次转移。第一次是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产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工业资本战胜了没有强大产业支撑的商业资本;其次次是19世纪末20初,世界经济中心开头从英国向美国和德国转移,后起的美国得益于其次次科技革命的强大动力,在20世纪中叶全面代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第T次是在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从美苏两极走向多元化和多极化世界,美国的重心地位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但是由于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并消失了所谓“新经济”,美国的重心地位一时难以动摇。可以看出,每次世界经济的转移都与科技革命同步,说明其中有较大的相关性。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有巨大影响。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完善。科技革命一方面通过高技术含量产品向全世界集中来推动国际分工,另一方面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供应物质技术基础,促进商品、人员、技术、资本和货币的跨国流淌,形成国际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科技革命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性运作成为可能,这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七、将来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展望关于下一次科技革命是否到来有很多争辩,而焦点主要在关于IT(信息技术)革命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观点及分析。目前有两类观点,一种人为IT革命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高潮,由于没有走出微电子技术的范畴;另一种人为IT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将使人类步入学问经济的社会,而且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信息文明社会的到来。笔者认为IT革命具有科技革命的性质,依据人类解放的规律,第一、二次科技革命解放了人的体力,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放了神经指挥系统,而IT革命则具有部分解放大脑的信息搜寻、存储和简洁推理的功能,让人类更集中精力于制造性的工作。不过IT革命在生产中的作用仍有缺陷可寻。虽然IT革命带来信息产业的兴起,而且对传统产业的交易费用具有大幅降低的作用,但是在对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方面仍旧走不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范畴,而且这是生产力的核心构造。纳米技术的消失可以部分地弥补这块陷,它使劳动对象深化到了微观分子结构领域。生物工程技术如基因工程可以使人类克服很多不治之症,从而使人类进一步从疾病的制约中解放,大大延长寿命。生物工程还可以在农牧业、生化工业等领域发挥作用。依据克弗里曼“关键要素”的三个特征推断,具备条件的有IT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三大技术,他们将构成新的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形成。依据康氏长波理论和熊彼特长波技术论,21世纪初应为世界经济提升波阶段,应有新的技术革命诞生。我的简洁结论是,以IT技术为中心,以纳米技术、基因技术为侧翼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加上风险投资制度创新的普及,下一次科技革命仍有可能在本世纪初叶在美国绽开。到时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仍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中国有必要抓住这次扭转乾坤的机遇,迎接中华民族的真正腾飞。参考文献:英李约瑟(1954):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中译本),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一重新重视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心编译出版社,2(X)0年3月第1版。池元吉,赵凤彬:新编世界经济概论,吉林高校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o赵涛:经济长波论,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吴光宗,戴桂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航空航天高校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王玉仓: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王春法:新经济:一种新的技术一经济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3期。高世楫:技术和组织创新与新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3期。朱宁等著:变乱中的文明一霸权终结与秩序重建(公元IoOO年_一2000年),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00年IO月第1版。

    注意事项

    本文(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