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基础测试含答案.docx

    • 资源ID:1480510       资源大小:37.7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基础测试含答案.docx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基础测试第一单元基础达标测试卷题目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小草和大树都是。2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可食用,如小麦:有的可药用,如:有的可用作工业原料,如O3 .昆虫的眼睛包括和,复眼由许多的小眼组成。一般昆虫都有对复眼,头顶上还有1到3个背单眼。4 .经济作物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的农作物。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分为5 .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动物可以分为和。6 .动物的皮肤,有的,有的有,有的有虢片,还有的有7 .生物能,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8 .草本植物是指具有的植物,木本植物是指具有的植物.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有()oA.玩具狗B.石子C.大豆2 .卜.列动物中,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是(.褐马鸡B.宠物狗C.大熊猫3 .下列不属于植物的用途的是()0A.药用B.房屋建设C.制造汽车4 .毛绒玩具和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A.外形特征B.有无生命C.能否运动5 .下列植物属于药用作物的有()0.人参B.玉米C.小麦6 .下列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有()o.鱼B.蝴蝶C.蜘蛛7 .()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鸟类B.昆虫C.哺乳动物8 .油菜花的颜色是()。.黄色B.紫色C.粉色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大豆种子在没有水的环境中也能发芽。()2 .大树和小草都有绿色的叶子,都会开花结果,只有高矮不同()3 .蒸储水里没有营养物质。()4 .我们的衣食住行与植物息息相关。()5 .薄荷和三七既是药材,又是经济作物。()6 .校园的小花园很漂亮,里面除了树是生物,其他的都是非生物。()7 .卓的茎很柔软,叫木质茎:树的茎与枝干很硬,叫草质茎。()8 .桃树的叶子为圆形。()四、连线题。(共10分)1.将下列动物分类连一连。金鱼螃蟹青蛙蜥蜴蚯蚓音椎动物无存椎动物麻雀狗蛇蝴蝶蝗虫五、箍答题。(第1.2小题每题5分,第3.4小题每题6分,共22分)1 .机器人属于生物吗?为什么?2 .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3 .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植物?4 .你认识哪些昆虫?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参考答案:一、1.非生物生物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达标测试卷题目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每到天气将要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的飞往天气的南方。2 .莲的叶柄和箱中有很多,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环境中仍可生存。3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在。4 .莲生活在中,仙人掌生活在干旱高温的中。5 .蝙蝠“回声定位”接收声波的器官是06 .鱼的侧线是一种,不仅能感知水体的,还能感知的方向。7 .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o8 .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和.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 .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0A.舌头B.尾巴C.热眼10 .我们这个地区每年(),燕子会成群结队的飞往南方。A.春季B.熨季C.秋季11 .下列植物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是()。A.仙人掌B.莲C.棕榔12 .响尾蛇是通过哪个感官来发现田鼠等小动物的()。A.眼睛B.舌头C.“热眼”13 .下列植物能够在沙漠里生存的是()o.莲B.仙人掌C.向日葵14 .冬天,需要越冬迁徙的是()。A.燕子B.麻雀C.乌鸦15 .动物在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为了美观、好看B.抵御冬天的寒冷C.为了防御天敌。16 .动物的体型越大,身体散热越()。.快B.慢C.无法确定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7 .熊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无关。()18 .蝙姐的“回声定位”需要嘴和耳朵的参与。()19 .鱼的侧线不仅能感知水体的族动,还能感知水流的方向。()20 .燕子的越冬地就是它的繁殖地。()21 .动物的皮肤都有毛发。()22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他在黑夜中仍能捕捉飞蛾。()23 .响尾蛇能敏捷捕食,是依嵬热眼这种特殊感官。()24 .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的感官,能感知水体的震动。()四、连线题。(共10分)25 .将下列动物器官具有的功能与其人类仿生机械连起来。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模仿鸟类的翅膀模仿鱼类的膘模仿响尾蛇的“热眼”A.人类制造了潜水艇B.人类制造了飞机C.人类发明了雷达D.人类制造了冷光灯E.人类发明了红外线成像技术五、简答题。(第1.2小题每题5分,第3.4小题每题6分,共22分)26 .北极熊是怎样御寒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有关系吗?27 .羊绒衫和单毛衫都是羊毛织成的,它们的保暧程度一样吗?说一说它们的区别。28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有哪些表现?29 .冬去春来,气温上升,很多动物纷纷脱下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隆冬季节,寒风刺骨,许多动物又换上了“棉衣”。动物为什么会发生季节性换毛与换羽?1. 变冷的温暖2. 孔缺氧的3. 刺肉质茎沙漠中生活4. 水沙漠5. 耳朵6. 特殊器官水体的设动水温和水流7. 阳光水营养物质8. 低温食物短缺9. C10. C11. A12. C13. B14. A15. B16. B17. X18. 19. 20. X21. ×22. 23. 24. 模仿萤火虫的发光般/A.人类制造了潜水艇模仿酬的回声定1由B.人类制造了飞机25. 模仿马类的翅厚,人类发明了雷达模仿鱼类睇'd.人类制造了冷光灯模仿响尾蛇的“热眼E.人类发明了红外线成像技术21 .观测天气一会儿就能完成,不需要长期坚持。()22 .哈尔滨和海口的气候差异不大。()23 .云量指天空中的云量,分为晴天、多云、少云。()24 .气象站应该建在高大建筑附近。()四、连线题。(共10分)25 .将下列自然灾害与防灾自教方法相查,尽量爬到高处,看到救援队大声呼叫洪涝发生时远离可能有高空坠落物的地方台风来临时不慎落水要镇静,牢牢抓住树木等漂浮物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以及足够的食物、饮水等五、简答题。(第1.2小题每题5分,第3.4小题每题6分,共22分)26 .气温变化比较大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写出两点?27 .校园里同一时间不同环境(是否背阴、地面状况等)中的气温是否一样?我们测量气温的时候应该怎样操作?28 .怎样测量气温才会更准确?1 .雷雨极大2 .通风无阳光直射3 .雷雨破坏力4 .风向北风135 .气温降水6 .较大雷雨天气较小极大7 .高空气象观测、气象卫星探测更准确8 .云量W,雨9 .AlO.CU.A12.B13.A14.C15.A16.C17.×18.×)9.×20.×21.×22.×23.×24.×25 .洪涝发生时台风来IIm26 .降温要增加衣服,升温要减少衣服:影响农业生产,不同地区气温爵低不同,能够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不同。27 .校园里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湿是不一样的,背阴要比阳光下温度低。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28 .测员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约15米比较合适。29 .我知道的气象灾宙有沙尘暴和山洪。沙尘暴的危杏主要有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等:山洪会冲毁房屋、IH地、道路和桥梁,常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翼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成卷题目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校园里建一个小小气象站,可以及时了解02 .风向仪的指向代表的方向。3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塑料、。4 .在使用雨量器时,每次使用前都要保证瓶中水面与瓶身刻度。5 .气象站应该建在校园中比较、的地方,远离高大O6 .除了地面观测,气象观测站还要通过气象观测、气象一探测等手段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7 .利用对制作的风向仪进行测试,并做出调整,直至能快速、准确地测出O8 .根据观测的,对原有计划进行=制订可实施的,将观测结果用记录下来。两周并坚持,以便获得更多的数据。9 .我们可以从天气阴猜、风力、动植物的活动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观测并记录,制作气象信息表。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0 .气象站的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A.温度计B.风向仪C.雨量器11 .你认为气象站建在()最合适。A.教学楼旁B.操场C.教室里12 .下列城市中,冬季寒冷漫长的是()0A.沧州B.广州C.哈尔滨13 .卜雨的时候,动物的异常表现有(庶子低飞蚂蚁搬家13蜘蛛收网A.(2)B.C.D.14 .假如你是学校气象站的小站长,你会从()这几方面来观测天气状况。风向风力气温降水量云量A.B.C.D.(IW)15 .在气象站,()需要放进百叶箱里。A.雨量器B.温度计C.风向仪16 .可以随时跟踪云层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的是().A.百叶箱B.气象卫星C.风向仪17 .卜雨的时候,动物的异常表现有(多选)A.燕子低飞B.蚂蚁搬家C.蜘蛛收网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8 .在实验探究中,要实事求是地记录科学事实。()19 .百叶箱是用来装各种各样树叶的一种装置。()20 .气象站只能为我们提供风向和风速的气象数据。()21 .雨量器是用来测量某一时刻的降水量的。()22 .制作完雨量器后,不需要用尺子,估计个大概就行了。()23 .地面观测就可以准确地测量天气。()24 .百叶箱只能测量空气的温度。()25 .我们设计与制作前,要先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四、简答题。(第1.2小题每题5分,第3.4小题每题6分,共22分)26 .怎样制订观测天气的计划?27 .观测气象时,我们应该如何放置观测仪?28 .如何制作风向仪?29 .如何制作雨量器?雨量器如何使用?五、综合题(10分)30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如下图是某一周的天气预报,请用所学知识完成卜题。日期:今天星忙星期二星劭四星期九一修-淋米力一%:,根据气象符号,今夫的天气是;星期二的天气是.气温最高的日期是;会出现降雨的日期是;会出现阴天的日期是1.天气情况2 .风吹来3 .胶带剪刀直尺4 .相重合5 .平坦开阔建筑6 .海空卫星7 .吹风机风向长期观8 .实际情况调整观测计划不同形式连续观测测9 .温度10 .U.B12. C13. 14. A15. B16. B17. ABC18. 19. ×20. X21. ×22. X23. X24. X25. 26. 答:制订观测天气的计划,可以从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和工作步骤等方面来考虑,大胆创新,将自己小组的观测计划制订得尽可能细致、周密。27. 答:观测仪放在校园不同的地方会影响观测结果,观测到的数据也不一样,温度计应放在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应放在距地面1.5米高的百叶窗里,以防止日晒雨淋。雨量计要放在没有遮挡的室外空地上:风向仪要放在通风、没有遮挡的室外,距离地面约2米的地方。28. 答:制作风向仪所需要的材料: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空'一根竹签、两根吸管。步骤:1将纸片剪成三角形。2将三角形沿横线水平剪成两部分。吸管两端剪开口,端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端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支常。将竹签插着吸管的平衡位置。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制作成个与花盆底样大小的同形纸片,并在中间剪个小孔。将带有小孔的圆形纸片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聘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将“箭”插入吸管,简易的风向仪就制成了。29. 答:制作雨量器所需要的材料:塑料瓶、胶带、剪刀、直尺。步骤:剪下塑料瓶上部的三分之22将剪下的部分倒着放入下半部分,瓶体交接处用胶带固定。3向瓶内加适量的水,在瓶底形成清晰可见的液面。4:用防水记号笔在粒身外沿水而画条线标记为雨量器刻度的起始位置。下雨前将雨加器放置在室外无遮挡的平整地面.两停后用直尺量出从起始刻度线到瓶中水面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本次降水量。30. 多云晴星期四星期四星期五

    注意事项

    本文(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基础测试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