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十一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纲要.docx

    • 资源ID:1484076       资源大小:52.42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一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纲要.docx

    “十一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绢要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为使城市管理事业发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适应镇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镇江、法制镇江的须要,建设和完善与镇江市城市特点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城市管理事业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同时为适应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并为编制镇江市限制性具体规划供应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的专业指标要求和依据,制定本规划。二、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和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3 .国务院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6/28)4 .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3/2/19)5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法(建设部第27号令)6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方法(建设部第139号令)7 .城市公厕管理方法(建设部第9号令)8 .江苏省户外广告管理方法(1997/8/28)(二)规范性文件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工作的确定(国发200217号)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389号)11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在江苏省镇江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试点工作的复函(国法函2002174号)12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13 .关于推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看法(计投资2002)1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15 .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在镇江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苏府法字200234号)16 .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实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工作的通知的看法17 .江苏省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编制纲要(苏城建2002105号)18 .关于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运营监管看法的通知(苏建函城200564号)19 .镇江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镇政发2005113号)2().镇江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惩罚权试行方法(镇江市政府令等21号,2005/12/29修订)21 .镇江市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方法(镇政发200279号)(三)技术规范(标准)22 .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DGJ32/TC01-200,1)23 .江苏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DGJ32/C01-2004)24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6595)25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26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27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28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2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30 .城市粪便处理厂(场)设计规范(CJJ64-95)3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限制标准(GB16889-1997)32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限制标准(GB18485-2000)3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34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213号)35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36 .镇江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5-2020)(2005/10)其次章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原则“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城市管理迈向更高管理平台的重要机遇期。做好“十一五”城市理管工作,对我市城市管理的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一五”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市管理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解决城市管理领域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城乡管理的统筹发展,把城市管理发展切入到镇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把镇江建设成为“沪宁线上管理最好的城市”。实行“十一五”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市民创建优良的创业和居住环境。因此,要把坚持城市管理为市民、城市管理发展靠市民、发展成果由市民共享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和动身点,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质量,依法爱护市民群众的共享城市管理成果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全体市民参加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坚持突出更快更好的发展原则。坚持城市管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着开拓创新,坚决咬住把镇江建设成为“沪宁线上管理最好的城市”的目标不放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特色、争一流的精神,以新的业绩创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成果,努力把镇江建设好生态型社会。一一坚持城乡管理统筹发展的原则。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动身,统筹城乡区域环境发展,要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向辖市、城镇和村落延长,把整治和有效管理农村容貌和环境卫生,切实提高农夫生活环境质量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依托城市,辐射镇村,资源共享,从城市到乡镇再到自然,逐步建立统一的环境管理系统,从而形成城乡统筹的一体化的长效管理格局,促进农村容貌和环境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全面打造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形象。一一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原则。要把城市管理纳入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轨道,进一步完善管理法规,强化管理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削减办事程序,阳光操作,严格依据行政许可法实施管理,使行政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管理之下。一一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原则。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增加依法管理的责随意识,通过提高执法技能,提高运用法律进行管理的实力。要始终把握执法的正确方向,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做到顺应民意,善待群众,服务人民。一一坚持体制和科技创新的原则。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主动探讨新形势下的城管体制的改革,依据管理重心下移、管干分别的原则,努力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切实把城市管理的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城管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结构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实力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实力,推动创新型城管机制的建设。其次节能禽良目标依据镇江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化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提出的建设''沪宁线上管理最好城市”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建设符合现代城市须要的管理体制。依据城市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要求,在强化市政府对城市管理高位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区、街办(含建成区内建制镇)和社区的城管机构实行为块管理为主,业务管理接受市城管的指导,建立起指挥有力、上下联动、全民参加、常抓不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符合市场需求城管运作新机制。依据“管干分别”的原则,逐步解决当前“千管合一''的状况,将城市管理经营权属从管理职能中剥离,依据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探究、建立以项目化、市场化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城管存量资产,将城管经营权属资源化。建立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管理方式。科技创新是城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是要通过科技的创新,逐步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管理模式,力争在环卫数字化管理、执法装备信息化和夜景灯光智能化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构建社会化城市管理的新体系。城市管理是项综合性管理,人的素养在城市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必需整合全社会力气共同参加城市管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全区域城市管理责任区制度,明确管理主体责随意识。同时,要通过与传媒、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以及社区互动,构建社会化管理体系,实现全民参加城市管理。一一建设一支能管善管的执法管理队伍。着力建设一支与城市发展规模和现代城市管理任务相适应的政治素养好、业务实力强、懂法善管理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发展的须要,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公安保障”的执法体制,主动探究执法与管理有机结合,互为促进执法管理新机制。第三章城市容貌管理城市容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发展及其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形式之一。加强城市容貌管理,创建美妙的城市环境,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节3T品位地政善城市主战区容荻城市容貌是城市形象的核心所在。必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留意特色、提高品位。(一)打造城市容貌达标精品路制定城市主城区容貌达标精品路、广场、景点、城市出入口等街景容貌美化亮化规划设置方案,并在网上公布,公开征求专家和市民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上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整体规划指导下,依据政府引导、临街单位参加、市民自愿的原则,有步骤地推动城市容貌达标精品路建设。在“十一五”期间,主动开展中山东路等12条城市容貌达标精品路活动。2006年首先在中山东路进行达标试点,主要抓好户外广告、店牌店招、搂宇清洗、夜景灯光、公用设施整治5个环节。依据简洁明快、因势利导、分类整治、留意效果的原则组织实施。取得阅历,尔后分四年,分别在中山西路、解放路、正东路、长江路、电力路、梦溪路、学府路、东吴路、丁卯路、朱方路、运输河路组织实施。(二)开展临街单位容貌达标评比活动。在组织城市容貌达标精品路建设的同时,以省“城市管理创优”考核为载体,制定临街容貌达标单位(广场、楼宇)考核标准,以楼宇立面清洁、店牌店招设置规范、门前责任制落实、夜景灯光设置美化、楼宇立面无乱钉乱挂、厨窗整齐无乱贴乱画、门前无外溢无占道促销等主要内容,实行网上公布开展评比活动。“十一五”期间努力创建150个城市容貌达标单位(广场、楼宇),每年创30个达标单位。其次节健全街巷、社区容貌长效餐理机制依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进一步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建立健全街巷、社区容貌长效管理机制。(一)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的容貌管理职能和工作范围。促进街巷、社区容貌管理。加大对街巷、社区店牌店招管理检查力度,确保街巷、社区店牌店招设置规范、整齐划一,道路顺畅,市场井然有序。街巷、社区主要干道做到无占道经营、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画、无乱钉乱挂、无乱雄乱放、无晾晒衣物等。(二)依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街道全部社区设置“公共信息栏”,以削减街巷、社区、楼道乱贴乱画、乱钉乱挂的行为,削减清理乱贴乱画工作量。(三)严格街巷、社区容貌管理工作的督查考核,指导区城管局抓好社区楼道乱贴乱画清理试点工作,实行乱贴乱画清理定人、定岗长效管理责任制。第三节进一步提高城市户外广告菅理水平广告标记设置应当遵循平安、科学、美观的原则,与城市功能、总体布局和环境相协调。市区户外广告设置将会同规划、公安、市政、工商等部门严格依据规划方案要求联合审批,严格查处擅自设置的违法广告。会同公安、规划、民政等部门加强对定点设置标记牌等的管理工作。广告牌、店牌店招、指示牌等户外标示,应严格依据城市街景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市区临街店牌店招设置要求:同幢建(构)筑物做究竟边平、左右齐、挑出尺度一样、色调调和、整齐划一。标记牌、路名牌、地名牌、门牌和交通指示牌等标记的设置地点及位置应适当,规格、色调应当分类统一,形式、图案和内容与街景协调,保证文字规范、用语精确,并保持平安、整齐、醒目、完好。第四节强化缄市户外广告平安营理做好城市户外广告的平安工作。制定防范措施,预防台风、飓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难引发户外广告的倒塌等重大事故。要建立并完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设立应急管理机构,确定责任领导和联络人员。加强对广告经营者和广告主的应急管理学问宣扬,在户外广告设置前,城市户外广告管理机构与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要签订户外广告设置平安责任书,明确平安事项、防灾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要留意对户外广告及其设施的日常检查,刚好发觉平安隐患,刚好整改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综合运用多方力气,提高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实力。第五节加强缄市在景灯光建设粕值理制定出台镇江市城市夜景灯饰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宣扬和管理力度。制定临街建(构)筑物夜景灯饰设计与方案(效果图)实行网上公布,征求专家和市民看法。加强对市区新建工程的夜景灯饰提前介入按规划方案设置,实行跟踪监管验收工作,不断完善中山东路、解放路、大市口广场、长江路周边、梦溪广场、金山公园、塔影湖周边美化亮化工作,细心策划南徐新城夜景灯饰规划方案,努力提高城市夜景灯光品位和档次。并接入市夜景灯饰限制中心统一管理。市区临街楼宇、广场、景点夜景照明按规划方案进行设置。市区临街楼宇、广场、景点夜景灯光设置工作实行“双百”、“双优”统一管理模式。即:楼宇、广场、景点夜景灯饰设置达100处,无线灯光摇控统一起闭装置100个。政府、供电部门实行电费双实惠。促进市区新建工程的亮化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实施这项工作。第六节加强清洗行业的规范菅理清洗行业是一个城市颜面工程。加强这一行业管理,为城市供应卫生、清洁的保障。(一)出台镇江市市区机动车清洗保洁管理暂行方法。建设30家室内规范的车辆清洗站(点),规范机动车清洗行业。加油站、新建加油站应将车辆清列入其服务内容之一,设置机动车清洗站。有条件的停车场应将车辆清洗列入其服务项目。城市出入口处建设大型自动化的车辆清洗站2座。有条件的街巷、小区内建设小型室内车辆清洗站。取缔全部的公路洗车场所,确保市容和环境卫生整齐,道路交通畅通有序。(二)依据江苏省城市容貌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城市楼宇清洗管理,对主次干道上的楼宇实行清洗登记造册,对明显有碍城市容貌的,反响较大的要发通知单,限期清洗楼宇。楼宇的清洗应当没有积存的灰尘,必要时可以出新。第七节加强临时苑点设Jt僮理“十一五”期末,除特殊须要外,临时摊点全部入室经营。第四章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系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因此,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必需依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目标,完善环卫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全面推动我市环卫事业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统筹城乡环卫工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保洁水平和管理质量,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整齐,卫生的生活环境。第一节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Jt系就以城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体系以全过程管理的“3C”模式为指导,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规划垃圾处理、处置与管理体系。(一)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规划1 .实施净菜进城:主城核心区、南徐新区、丁卯新区、大港分区净菜进城率“十一五”期末达到30%。2 .推广运用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用户和自然气用户普及率为95%以上。3 .推广绿色包装:进入消费市场的包装物中,可回收包装物“十一五”期末达到20%,一次性可降解包装物期末达到10%。4 .餐饮业及社区厨余垃圾源头减量:规划期末餐饮业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选择1个社区建立厨余垃圾减量化试点社区。(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1 .加强宣扬教化,提高公众参加意识;制定分类收集政策及管理方法;开展分类收集试点;加强分类收集配套的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设施应与分类收集配套;垃圾车在收集时间上可区分对待不同类别垃圾;充分利用现有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规范化管理个人收集(拾荒);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立分选预处理线。2 .大力推动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建设,建立分拣、回收网络,提高回收利用率,通过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实行资源化。(三)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规划规划新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1座,由政府扶持一批废旧物资再生利用企业。(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后转运或直运到城东垃圾卫生填埋场,近期清运率100%;期末逐步过渡收运到新建焚烧厂和新建卫生填埋场,清运率达到100%。(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近期采纳卫生填埋为主,远期以焚烧和卫生填埋相结合为主,同时辅以生物预处理和分选线及废品回收加工的综合处理方式。规划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卫生填埋场作为区域性垃圾焚烧厂,服务范围可涵盖扬中市和丹阳市部分乡镇生活垃圾。第二节晚等我市城乡环卫工作以“村保洁、镇转运、市(县)处理”为指导,统筹我市城乡环卫工作,全面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一)建立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政府监管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编制完成镇村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实现环境卫生设施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布局合理,发展适度,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结合镇村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区域地理特点,制定镇村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建成环境卫生基础设施100%,每个老自然村设置数量足够的垃圾收集容器(垃圾箱、垃圾桶、果壳箱等,每个村民集中居住点每2()户至少有一个标准的垃圾收集容器,并按居住人口密集度建设三类以上公厕。依据“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使垃圾清运率达8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机辖市所在地集镇可依据实际状况逐步添置机械化清扫工具,力争“十一五”末,机械化清扫率达40机(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农村环境卫生的专业化运行、规范化运作。每个自然村依据区域清扫保洁的范围配备肯定数量的清扫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实行统一聘请录用、统一业务培训、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检查考核,努力形成规范的环卫运行网络。农村环境卫生资金投入要确保环卫基础设施、基本环卫清扫、清运、管理和维护经费,并按各级财政可支配资金同期同比例增加。辖市、区集镇配备环境卫生执法人员,明确执法主体,严格执法责任,提高城镇环境卫生的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建立环境卫生应急预案,并建立有效运行的突发事务应急处理机制。(三)努力提高农夫环境卫生素养。实行多种形式提高农夫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参加爱护环境卫生,营造一个人人关切环境,时时留意环境爱护的社会氛围。(四)开展环境卫生达标镇村活动。依据''城乡一体,典型示范,稳步推动,全面达标”的工作思路,到“十一五”末,共建成环境卫生达标镇70%,达标村80%,其中示范镇30%,示范村40%,第三节提高保洁水平和菅理质»结合实际,落实责任主体,加强我市遒路、公用设施以及居住区的保洁水平和管理质量。(一)加强城市道路保洁。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制定相应的保洁质量标准,严格日常保洁工作的检查、考核,合理运用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我市道路保洁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挖掘我市道路保洁作业市场化的潜力,对符合条件的道路全部推向市场,新建道路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二)加强公用设施保洁。坚持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在实施规划建设的同时,落实责任区建设和保洁经费,制定保洁规范、标准,探究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管理接轨的城市公用设施保洁管理模式。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管干分别”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一线作业队伍的监督管理和分类指导,完善保洁力气,提高保洁质量,健全相配套的检查、考核机制,力争建立一套法规健全、程序规范、运作有序的城市公用设施保洁管理体制。(三)加强居住区保洁。结合本市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居住区,制定、实施相应的环卫设施配置标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逐步对老居住区内需淘汰的环卫设施更新换代。对于日常保洁作业,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保洁质量标准,在片区建设、老区整治的过程中,进一步延长保洁时间、扩展保洁项目,严把卫生检查考核关,合理运用奖惩机制提高一线作业队伍的工作主动性,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完善市区的“三位一体”环境卫生管理作业体制。第四节推动环卫事业产业化发足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全面推动我市环卫事业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一)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环卫管理体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本规划的实施,须要对现有的环卫管理体制进行适度改革,重点是强化环卫设施的行政管理只能,加强调查探讨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逐步把环卫服务业向市场经济形式转变,实施特许经营方法,完善环卫资质审查制度和环卫专业服务公司运行模式。(二)环卫行业产业化发展。激励各种全部制企业进入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环卫作业。逐步建立环卫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运营作业市场化的良性机制,如是立大型环卫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实施专业公司合约承包制,激励大型环卫设施建设的BoT模式。激励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逐步推动楼宇清洗、车辆清洗保洁、单位(小区)及城市广场(绿地)保洁等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三)环卫市场化运作。优化环卫资源配置,重组环卫市场结构,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实现环卫行业“事企分开”和“管干分别”;完善环卫作业收费制度;实施“生产者责任”政策。(四)加强环境卫生的规范管理。加强环境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地方性环卫管理规章与健全标准化管理;加速环境卫生法规建设,进一步发挥环卫协会社团组织的作用;主动开展职业道德教化和行业自律活动。第五节健全环卫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一)区域划分。依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及各分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环卫需求等级区域:第一级区域:主城核心区、南徐分区、丁卯分区、大港分区其次级区域:谷阳分区、谏壁分区、高资分区第三级区域:中心城区外围乡镇(一)环境卫生公共设施1.公共厕所。“十一五”期间拆除公厕20座,改造30座,保留159座,新建公厕120座,其中一类公厕47座,二类公厕73座;远期拆除公厕43座,改造58座,保留208座,新建公厕241座,其中一类公厕81座,二类公厕160座。公共厕所规划见下表:公厕建设规划规划期限建设措施一类公鹿二类公三类公鹿等外公用合计现状74015210209近期拆除00101020改建二类0030030保留7401120159新建477300120合计541431120309远期拆除0043043改建二类0058058保留54143110208新建8116000241合计1353611105072.废物箱。“十一五”期间规划总量为2200个。3 .生活垃圾收集点。''十一五"期间规划生活垃圾收集点总量为1747个。4 .粪便前端处理设施。对于主城区运行状况不好、操作困难的公厕化粪池,应予逐步拆除,粪便污水纳入市政地下污水管网;新区大港,丁卯开发区以及乡镇的水冲式公厕普及率低,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宜保留化粪池或新建粪便污水前端处理设施。(二)环境卫生工程设施1 .垃圾转运站。“十一五”期间规划转运站总量为23座,其中保留现状转运站10座,拆除1座,易址重建1座,新建18座,其中近期新建13座(含易址重建),远期新建6座。转运站总体设置规划见下表:生活垃圾转运站总体设置规划规划分区人工收集面积(平方公里)机械收集面积(平方公里)转运站数量(座)近期远期近期远期近期远期主城核心216.61426.41111南徐分区9461635丁卯分区7.244.81646大港新区10.23.86.815.212谷阳分区862923谏壁分区84.827.211高资分区l.s61.2911中心城合计68.235.236.898.823292 .水上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新建垃圾码头5座,共配置作业船只6般,其中机动垃圾清扫船2敏,垃圾打捞船4艘。规划岸线占用长度为60()米700米,占地面积共100O平方米。3 .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近期扩建城东垃圾卫生填埋场;“十一五”期末新建1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理实力500吨/天,供“十二五”规划期运用,总用地限制在100oOO平方米;期末重新选址新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总用地限制在500000平方米以内。4 .废弃物综合利用厂。规划新建1座废弃物综合利用厂。5 .涉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对外轮在航行中和外籍入境人员的生活垃圾及所产生的其它垃圾应实行单独收集、存放、运输及处理。6 .环卫应急堆场规划在城市西区建设环卫应急堆场1座,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7 .平安填埋场。规划2010年在城西建设专供垃圾焚烧厂烟尘无害化处理平安填埋场1座,占地面枳约40000平方米。(三)环卫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期内的环卫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投资及用地规模表项.目投资(万元)“十一五”期间投资0元)用地(平方2一、环卫机具车辆1清扫车30164802洒水车40104003粪便102204垃圾5吨20234005垃圾2吨10131406机动小车520010007特种1571058其它104409垃圾清捞船20360环卫机具车辆小计2645二、环卫公共设施1新建改建公厕4950112402废物箱0.0622001323垃圾收集点0.513006504粪便前端处理设施100I环卫公共设施小计583211240三、环卫工程设施1转运站2500450182城东垃圾填埋场3新垃圾填埋场4垃圾焚烧场130000500005生物预处理6垃圾分选线110005007环卫码头5031508车辆清洗站10022009环卫应急堆场15004000010综合利用厂11300其中废纸再生中心1400废塑料再生中心1400餐厨垃圾处理中心1500环卫工程设施小计35650135518四FXX场所1停车场64350435002环卫服务基地3300300003环卫休息点106666019X0环卫工作场所小计531075480五、环卫管理1监察汽车、摩托502通讯、取证器材1034教化培训政策宣扬10()20I5科研信息506信息系统100环卫管理费用本计330六、其它费用1社区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处理试点1502分类U收集试点14914其中分类I攵集宣扬14分类收集箱0.81000800流淌收集车(5吨)257100其他费用小计964I合计II.50731222238(四)环卫工作场所规划1.环卫工人作息点。近期规划环卫工人作息点77座,远期105座。环卫工人作息点规划与公厕和转运站合建,不再另外选址,环卫工人作息点设置及用地规划见下表:环卫工人作息点设置及用地规划规划分区规划数量(个)用地面积(平方米)近期近.期主城核心30900南徐分区10300丁卯分区11330大港新区9270谷阳分区10300谏壁分区260高资分区515()中心城合计7723102.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规划末共新建6座环卫停车场,总用地限制在43500平方米。3.环卫管理服务基地。规划期末共新建环卫管理服务基地3座,总用地限制在30000平方米。(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环卫资金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加大城市环卫经费投入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环卫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1 .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允许和激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营运、管理和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以形成多元投资格局。2 .完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依据“谁污染、谁付费”、“多污染、多付费”的原则,开展生活垃圾收费,促进生活垃圾处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提高镇江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卫生水平。3 .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开放镇江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环卫服务市场,建立特许经营制度,促进环卫事业发展,提高运行效率,保证环卫作业平安。4 .实行政府选购,建立稳定的还贷制度。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生活垃圾设施建设、营运和环卫其他作业服务市场,其前提是建立有保证、稳定的还贷机制,营运应有政府进行选购,并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对获得的经营权的企业进行还贷承诺。5 .保证环卫设施用地。任何机关、团体、个人不应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挪用环卫设施用地。对于特殊状况,运用环卫设施用地应同时征得市城市规划部门和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并应负责刚好补还用地面积。第六节先誉环卫tfr*系新建设加快完善环卫信息系统建设和设备配置,提高环卫行业的科技含量。(一)科技发展机构和技术推广。组建市环境卫生科研机构,科研内容覆盖市域城镇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制定“科教兴环”战略规划。明确科技工作方向,突出科技工作重点,提出科技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确保环卫科技工作有效开展,提高对城镇环卫建设和管理的贡献率。(一)环卫科学化管理。''十一五”期间,主要是建立“三个平台、一个系统”,即:建立环卫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做到环卫作业自动化管理;建立环卫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新产品、新技术信息,引导扶持环卫科技成果评价和中介机构,加强专业技术服务;建设技术沟通合作服务平台。搭建技术沟通平台,为开展学术沟通、技术引进和成果推广等科技发展供应服务;建立技术沟通网络,开展与发达城市环卫行业各种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和沟通;建立环卫数字化指挥系统。建设镇江市环卫数字化指挥系统,对城镇环卫作业和管理实行在线监控,使环卫各项活动都能在网络化的数字空间中合理有序进行。第七节加强垃圾处Jt的科学营理加强建筑垃圾处置的管理,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对餐馀、粪便等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置的全程化科学管理。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确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的出台,对规范我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特殊是近几年来不断增加的城市建设和片区改造,以及装潢垃圾,不能仅仅停留在出土和消纳平衡状态,须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围绕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通过政府对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在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同时维护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一)实行城市建筑垃圾的求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建筑垃圾处置减量化和资源化,是搞好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建筑垃圾处置必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需开拓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废弃采石场宕口、凹地等设立弃置场,回填建筑渣土和废弃泥土,填塘复垦、植树造林方面做了尝试。探讨和探究建筑垃圾综合处置,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进行再生水泥、再生骨料和再生砌块的试验等,在资源再利用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使建筑垃圾资源得到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利用,以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管理目的。(二)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的立法工作,新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地方性法规要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建筑垃圾的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形成了建筑垃圾处置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建设施工单位、运输单位首先应做到遵纪遵守法律,按规定办理申报手续、缴纳相关费用,具备相应的处置实力等。同时应充分相识到建筑垃圾处置的公益性,在处置过程中坚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合理化。我们要主动探究有效的市场监管途径,利用“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协会”这个社团组织,加强行业自律,避开不良竞争。从市场准入、市场规范、严格执法等方面入手,加强政府监管,形成规范有序的渣土市场,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同时,主动探究长效管理方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加大渣土执法力度,探究球筑垃圾长效管理的方法,逐步建立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强化新建小区及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装潢垃圾清运处置的管理;二是规范辖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明确统一申报程序、统一文书格式、统一收费标准。三是规范渣土运输市场,查处违规车辆,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推动城市渣土管理持续和健康发展。第八个环卫应急体系值理与组织构架环卫应急管理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环境卫生突发事务的应急管理系统组纨构架,包括各层面突发事务应急管理的组织构架、职责配置和协调机制设计、信息反馈和处理要求。围绕应急目标,制定环境卫生突出事务的应急预案。市城市城管局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地方依据环境卫生管理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别提出全市性的、区域性的应急预案。(一)生活固体废弃物、城镇公共保洁方面应予考虑的应急预案有:(I)各种油料运输途中因突发事故引起的道路污染应急预案;(2)各种禽畜因病疫引起的禽畜尸体处理的应急处理;(3)生活垃圾填埋场因沼气泄漏引起火灾的应急处理;(4)城镇建、构筑物因各种缘由倒塌后建筑废弃物清运处置的应急处理;(5)因灾难性气候缘由及其他恶劣气候导致运输系统中断所引起的生活垃圾出路受阻的应急处理;(6)因传染病流行引起的特种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应急处理;(7)生活垃圾渗沥液泄漏突发事故引起的水域污染应急处理;(8)因灾难性气候缘由印发的城镇道路交通受阻的应急处理;(9)其他因突发事故引起的环境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二)建立协调机制。依据形势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十一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