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去国怀乡” 辨释.docx

    • 资源ID:1485186       资源大小:10.5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去国怀乡” 辨释.docx

    “去国怀乡”辨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句一直没有争议,都释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最近有人提出了新解(见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11期辨“去国怀乡”之“怀”),认为这个“怀”字应当释为“归”;“怀乡”就是“回到家乡”。其理由是:第一、“去国怀乡”应是“忧谗畏讥”的缘由,但二者又没有因果联系;其次、“去国”与“怀乡”相对,若把“怀乡”理解为“怀念家乡”,其意思就不相对了。这两条理由都不能成立。首先,“去国怀乡”与“忧谗畏讥”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两句都是记述迁客联人登楼览物所生之情,不是因“去国怀乡”而“忧谗畏讥”。文意脉络是特别清楚的。人民教化出版社古代散文选译释这几句为:“(看到上边所说的那些光景)就会想到自己离开朝廷,怀念乡里,忧愁人家说自己的坏话,惧怕人家讥讽自己,(只觉得)满目萧条,百感交集,因而发生哀痛的感情。”(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段译语精确地反映了作者思路,表达了原文语意,“去国怀乡”与“忧谗畏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这句时说:“者:被饰代词,这里是&Isquo;的状况’。‘去国怀乡感极而悲&rsqu。;是它的修饰语。”这就从语法结构上指出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是一组联合式短语作代词“者”的定语。由此可见,说“去国怀乡”应是“忧谗畏讥”的缘由是毫无依据的。其次,认为“去国”与“怀乡”相对成文是不错的。可是,以为把“怀乡”理解为“怀念家乡”就跟“去国”不相对,那就没有道理了。我们说“去国”与“怀乡”相对成文,有两层意思:一是二者对偶,“去国”跟“怀乡”无论词性、词义,乃至平仄都是对得很工稳的:二是可以把“去国怀乡”理解为“去怀国乡”,即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我们不行能运用“互文”的规则,从“去”有“离开”义而推出“怀”必为“回来”义的结论。因为对偶,不仅仅有“反对”一种,还有“正对”、“串对”。“怀”字具有“归”义也是不错的,但这个“归”不是“回来”之“归"。"怀''作"归”讲,一是“归向”、“归附”义。该文所举5个例句就有4句的“怀”字是这个意思:“怀敌附远”(贾谊论积贮疏)、“戎狄怀之”(国语·普语·叔向贺贫)、“黎民怀之”(尚书Smiddot;大禹谟)、“小国所望而怀也”(左传·成公八年)。没有一个例句中的“怀”字是“回来”义。二是“赠送”、“给与”义。诗经·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毛传:“怀,归也。”诗经·鲁颂Smiddot;洋水:“食我桑甚,怀我好音。”郑笺:“怀,归也。”闻一多诗经新义:“怀,读为归。”广雅·释诂:“归,遗也。遗,亦与也。"我们不能够因为“怀”可以训释为“归”就把它理解为“回来。”须知古注是以古语释古语,古语的“归”可通“馈”、“遗”。至于该文所举“怀俄怀哉,曷月予还归我”(诗经Smiddot;王风·扬之水)一例中的“怀”字更是不能释为“回去”的。郑笺:“怀,安也。思乡里处者,故日今亦安不哉,安不哉?何月我得归还见之哉?思之甚。”朱泰诗集传:“怀,思。”今人多沿用朱传。如:江阴香国语注解诗经(1982年版更名为诗经译注):“怀,是心里思想。”高亨诗经今注:“怀,思念”。向黑诗经词典:“怀,惦念、怀念。”蒋立甫诗经选注:“怀,惦念。”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怀哉,犹言‘惦念啊!’”无论依据古注还是今注,这个“怀”字都不能释作“回来”的“归”。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是写那些政治上失意的“迁客骏人”,被朝廷硫远,客游外乡,登楼览景所产生的哀痛心情。假如“怀乡”是“回到家乡”,就不会哀痛了。古人乡土观念极重,文人墨客多因回乡而喜,离乡而悲。苏轼说:“乐莫乐于还家乡,难莫难于全大节。”(贺赵大资致仕喜)朱敦儒写道:“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采桑子·彭浪矶)所以,从文意看,“怀乡”也决不是“回乡”。古人表达“回到家乡”的意思,没有用“怀”的,大多用“归”、“还”、“回”等。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家乡。”(史记·高祖本纪)“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古人表达思念乡土的意思却大多用“思”、“怀”等词。如:1、征夫怀远路,游子恋家乡。(汉代古诗)4、恋互文,思念。2、去时怀土兮心无绪。(蔡琰胡笳十八拍)怀土,即怀乡一,思念家乡。3、旅梦寒灯屋,乡怀昼雨楼。(齐己酬王秀才)乡怀,即怀乡。4、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李商隐无题)怀古思乡,思念古人、思念家乡。综上所述,我们从词义、句意、文意以及古人的用词习惯等多方面考察分析,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只能诠释为:“离开国都(或朝廷),思念家乡”,绝不行释“怀”为“归”。

    注意事项

    本文(“去国怀乡” 辨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