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咏怀古迹》赏析.docx
唐诗咏怀古迹赏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赴:奔赴。形容群山连亘,势如快马奔赴。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明妃:王昭君,名埼,汉元帝宫人,竞宁元年(前33)被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村:昭君村,据说在今湖北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紫台:紫宫,指汉宫。连:这里是联婚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匈奴所居。青冢(zh6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传说“胡中多白草,王昭冢独青,号青冢”(归州图经)。省识:察看。春风面:美貌的容颜。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合画工描绘宫女容貌,按图召幸,昭君不肯的赂画工,遂被画工将画像点破,不得召幸。后匈奴单于人朝求亲,元帝按图遣昭君前往。临去时元帝召见昭君,方知容貌为后官第一,但已后悔莫及。环佩:古时妇女佩饰,代指昭君。胡语:胡音。指昭君既嫁胡人,其琵琶亦自演奏胡音。琴操:“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敬。”曲中论:在乐曲中寄托情怀。既点明昭君怨恨流传千载,也含蓄地说明了诗中也寄托着诗人不为朝廷所用、长期漂泊的怨恨。译文千山万壑的体势好像要奔赴荆门山,在荆门山下还有王昭君出生和生活过的山村。她一离开汉宫就直奔北方大漠,如今只留下了被黄昏暮色所笼罩的一座青冢。(元帝)仅凭图像哪能知青春美貌,王昭君空虚的魂魄也会陵着环佩响声在月夜归来。王昭君千余年用琵琶弹出胡人的曲调,分明从曲子里能体味她的怨恨。简析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起句不凡,但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些出人意外,由此可见昭君在诗人心目中的分量,值得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郑重地写她。颔联诗人只用简短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雄浑有力,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颈联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尾联则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昭君的“怨恨”既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是她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显然,杜甫在此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寓居在昭君的故乡,家乡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便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