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docx

    • 资源ID:1509272       资源大小:23.6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docx

    【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与生态重塑;进行职业化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重新定位职业化新特征;推进国际化发展,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赴现代化的征程中体现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教育新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期待。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类型,在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强国建设,职教何为?职业教育如何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把数字化作为发展新突破口,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挖职业化新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努力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一、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与生态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领域,也对教育和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有人把教育数字化理解为对教育的技术赋能,即用数字技术改造现有的教学模式,如建设智慧教室、虚拟实训室等,把技术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手段,实现“数字化+教育”的模式创新。事实上,教育数字化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的内涵,其更深远的目标在于将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实现人机融合,促进师生更好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在时空观、资源观、实践论上实现深度变革。(一)时空现:从有限时空向无限时空转变,数字化构建个性化、全民性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数字化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对未来教育的想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对个体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自学校教育诞生以来,班级授课大幅提升了教育的效率,但学校、班级、学制、学时等时空因素的限制,让教育衍生为标准化、大众化、同一性的教育模式。教育成为在有限时空、面向有限人群、利用有限时间进行的教育。数字化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职业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全民终身教育成为可能。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让教育面向每个个体,推动了个性化职业教育。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22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是在现有的招生考试体制下,不能回避职业教育学生考试分数偏低的现状,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同样的教育内容面向不同个性的教育对象,班级教育在数字算法时代显得过于单一与统一,缺少针对性和定制化。职业教育虽然强调通过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强化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师徒制,但是传统的学校管理和实训管理依然摆脱不了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改变同一性教育,借助数字技术对职教对象进行精准画像,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一人一张课表一份职业技能晋级路径图”,让算法助力职教学子更好成长。数字化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育面向人人,推动全民终身职业能力的再培训。当前,新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城镇化建设催生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传统的学校教育储备的知识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终身职业的需求。大量进入新产业从事新职业的就业者需要系统全面的职业能力培训,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也需要标准化的岗位能力的培训。职业教育数字化打破了学校固定教育对象的教育模式,面向人人,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大空间”,通过深度的产教融合,把最新的岗位技能转变为数字化资源,提供给再就业需求者、技能优化需求者。比如托幼行业从业者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虽然这一群体具备育儿的基本经验,但是在城市就业的过程,需要更高质量的托育服务水平。职业院校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发挥职业院校托幼专业师生的理论优势、讲授技能、表达技巧,打造系列托幼数字教育资源,持续开展相关从业者的行业准入的数字化教育。经数字化评价考核后,合格者颁发行业准入证书,通过数字化构建职业教育全方位融入社会再就业人群的教育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二)资源观:从有限的职教课程转变为海量的数字资源,数字化重构职业教育的内容体系数字技术铺路架桥,只实现了技术层面的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还需要海量的数字资源于路桥上高速运转,让整个数字化系统运作起来。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时数量相对固定,课程教授的教师大多局限于校内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教师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课程数量、课时量和教师队伍数量极容易造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脱节。数字资源构建了学习的“大空间”,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让全国的职教学子共享全国双一流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优质课程资源;组建了“大师资”,汇集了全国职业院校的箜师和能工巧匠,让职教学子接受专业领域或感兴趣领域最优秀的师资;推出“大课堂”,即打破了职教学子原有学校固定课程与课时的限制,跨专业、跨领域、跨学校、跨区域、跨教育类型选择课程,真正实现按需选择,自主定制的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但是,在数字资源建设的初期,难免出现传统课堂搬上网络的问题。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在以下方面做足文章。一是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互联互通,即数字资源的使用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数字化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指引师生用好数字资源;二是数字资源要做好“微”文章,即改变传统课堂45分钟的标准,从网络信息接收的有效性角度出发,按照知识点、问题点、技能点等,建设小而实、微而精的职教数字资源;三是做好表达方式的转变,即数字资源相较传统课堂,是海量信息中的被选择资源,如果不能生动呈现,满足学生需求,与学生产生共鸣,资源就容易被忽视,无法抵达教育对象,发挥应有价值。我们要始终明确,今天的教育数字资源是与网络热门应用的流量资源竞争,只有增加数字资源的连接性、生动性、实用性、互动性,才能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三)实践,论:从传统课堂到数字化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关键在教师教育数字化关键在教师。有观点认为,数字化会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事实上,教育数字化在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上,能够推动教师在人机融合的未来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是什么、如何提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2022年,欧盟发布了“数字能力框架2.2”,从“信息与数字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五个方面描述了数字化时代公民需要具备的21项能力。此前,欧盟也发布了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框架,涵盖6个领域、22种能力,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和专业发展;适应资源多样性,有效选择并开发数字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已有的评估方法,开发新的评估方法;促进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习者的数字素养等。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的教师数字素养明确提出,“教师数字素养”就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并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5个一级维度,每个一级维度还包括若干二级维度和三级维度。如数字化应用就包含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数字化协同育人四个二级维度标准。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数字化应用的不断创新,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也会不断提升。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来说,数字素养还应该包括教师所教授的岗位必须具备的数字素养以及引导职教对象掌握岗位所必需的数字素养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靠个人自学,另一方面需要从人事管理的角度对包括专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职员工进行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训,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实践中推动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能力的快速提升。面对这场教育革命、教学革命、课堂革命,职业院校教师只有积极迎接挑战,才能够在职教改革的新征程上塑造新优势,真正成长为教育强国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担当。二、职业化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明确二十条改革举措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让中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的轨道。尤其是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不久,出台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明确了改革的三项战略任务和五项重点工作,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改革的快车道和发展的黄金期。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因此,今天的职业教育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中重新定位职业化的新特征,找准新要求,明确新定位,才能在强国建设中展现职业教育的大担当。(一)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中国式职业化中国式职业化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职业化。据2022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20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9所,共计8722所。年度高职(专科)招生538.98万人,超过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约71万人。职业教育承担着助力更多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责任,承载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教育责任,更肩负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技能培训的使命。二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职业化。教育部2023年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3年)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这些专业是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在科学剖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对接现代产业机制,服务产业基础初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基础上确定的。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强大教育支撑,丰富的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的紧密关联以及随中国充满活力潜力的经济动态调整专业,都是国外不可比拟的中国职业化特色。三是德技并修的颗业化。中国式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还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大国工匠”,深挖职业精神,深耕中国职业文化,做足“大”文章,提升''专"技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战略性体系化的职业化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战略性更强、格局更大、体系更广、质量更高的职业化,必须打破“低层次”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必然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着眼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职业化。这就需要我们至少在两个方面扩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内涵。一是提高站位,面向全局动态探索职业化。今天职业院校的职业化绝不是在传统办学基础上的深化、细化和固化,要放眼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放眼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寻找职业教育的新机遇。比如京津冀地区职业院校要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立足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迭代,及时更新职教专业目录紧跟区域发展战略,契合发展需求,布局职教专业,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体系中定位职业教育,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二是横向协同,打造共同体聚力再出发。近年来,职业教育强化了协同聚力意识,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把同类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为共同体,形成更大的职业教育实体,推进行业教育标准化、职业化、产业化,在宏大场景中系统谋划推进。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就把职业教育向前推了一大步,立足产业园区,汇集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多方力量,目标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和民生需求的重要领域,推动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向更深层次拓展。对于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来说,这是新课题,但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破题。(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是面向现代化岗位的“人”的职业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最终要落到“人”的职业化上。从时代视角、战略布局到职业院校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还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面向现代化岗位定位“人”的职业化。今天职业教育面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若干岗位,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现代化转型,其中既有新技术带来的岗位技术标准的更新,也有技术变革带来的岗位理念和思维的迭代。同时,新兴产业催生了一批新兴岗位,这些岗位对“人”的技术技能以及岗位素养的要求完全是全新的。因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所有岗位技能都更加凸显技术性、创新性。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通过频繁且精细化的调研,面向现代化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职业化。8000余所职业院校,是经济发展强大的技能人才的支撑力量,也容易形成人才培养的固化格局。有些院校长期固守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师资队伍偏向理论化。职业化是一个动词,实现“人”的职业化,必须实现“人”与时俱进的职业化。这就需要把现代化岗位上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新流程等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动态建设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学生职业化的前提是教师的职业化。传统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理论知识储备较足,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加上产业更迭,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更新的紧迫感和焦虑感。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引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加入教师队伍,聘请产业导师特聘岗,助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四是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为学生职业化成长创造更多可能。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学历门槛,有利于职教学子成长的社会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加强中高本贯通式培养,打通学历上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职称评价通道。如北京探索的建立“金蓝领”技术技能人才荣誉体系,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奖牌的本市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在京工作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享受相关待遇。这些都为学生职业化成长创造了更多路径和广阔空间。三、国际化发展:共赴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主张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同世界各国共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职业教育因为与产业的高度关联,越来越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力量,成为为各国现代化培养大量具有国际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因此,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国内意义,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意义。如何在更大的舞台展现中国职业教育的智慧和力量,是摆在中国职业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一)科学吸收借鉴先进经脸,高质量建设“留学中国”品牌,做好“引进来”大文章“引进来”包含多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科学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经验,做好本土化转化。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科学借鉴了世界上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引进德国的“双元制”,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融合澳大利亚的TAFE经验,推行“双证书”;借鉴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工厂”,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世界职业教育也将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进行数字化革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搭建更多的对话平台,增强交流互鉴。二是高质量建设“留学中国”品牌,吸引更多世界青年走进中国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当前职业院校中来华留学生相较普通高等院校偏少,且学生以短期学习中文为主要目标。我们也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到中国职业院校学习,且对互联网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这意味着,中国的职业教育只有积极融入国际合作交流的重点领域,找准国外青年的发展需求,做强“中文+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项目搭建青年回国就业的平台,才能够创造“留学中国职业院校”的无限魅力。三是对标国际化标准,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标准,对标国际化标准。这就需要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梃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岗位技能标准,在与国际国内现代化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二)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做好“走出去”大文章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也是沿线国家教育互学互鉴的十年。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事实上,十年间,中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如同“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一步步描绘成了“工笔画”,走出了中国特色。其中,“鲁班工坊”“丝路学堂”“丝路青年学院”等都是积极落实行动计划、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职教实践。截至2023年,中国已经在25个国家建立了“鲁班工坊”。“鲁班工坊”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依托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优势,开设当地发展急需的专业,如铁道运营、电信运营、新能源、机电一体化、中医药、烹饪等。“鲁班工坊”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开设,也走进了发达国家。如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原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天津市烹饪技术学校)和英国奇切斯特学院合作,在英国设立烹饪相关专业的“鲁班工坊”。今天,“鲁班工坊”不仅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交流中华文化、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北京也在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积极建设“丝路工匠”“丝路学堂”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打造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开办“中国一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与哈萨克斯坦院校联合开设“丝路青年学院”在不同领域,面向不同国家,用职业教育的力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职业教育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职业教育要在更大的格局中,用更大的胸怀去书写国际化篇章。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再到2017年在日内瓦提出“五个世界”总体框架,十余年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文明互鉴的作用,也是“五个世界”建设的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还要在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共同体上下功夫。国际职业教育共同体既要立足于地区和双边层面命运共同体来推进,也要立足于“五个世界”寻找职业教育共同体的更大发展空间。一方面,要紧跟国家和地区共同行动,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如基于中非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建立的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推进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在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中,寻找共同体发展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支撑点,在服务双边发展中构建区域职业教育对话平台、人才培养机制、职教服务模式等。另一方面,要在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五个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框架中,推进构建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对标世界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大格局,融入全球发展大格局,推动构建更高质量的世界职业教育大格局,彻底解决中国职业教育的“生源危机”和“质量危机”的宏大课题和全新课题。四、结语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并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职业教育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新技术、新任务变革的一体化新要求。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然要以数字化与世界对话,职业化必然是面向全球的职业化,数字化重塑了职业化标准职业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只有把握好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做好三个方面的互联互通,才能够真正塑造中国职业教育的新优势、新动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大的职教力量。StrategicThinkingontheDeve1.OpmentofDigitaiization,VocationaIizationandInternationaIizationofVocationa1Education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ofapowerfu1.countryineducation,vocationa1educationshou1dreaIizehigh-quaIitydeveIopmentandgraspthedeveIopmenttrendofdigita1.ization,vocationa1izationandinternationa1.ization.Weshou1dpromotCdigita1.transformationtorca1.izethein-depthchangeandeco1.ogica1.reshaingofvocationa1education;Gxp1.orevocationa1.izationandrepositionthenewfeaturesofvocationaIiZationforChinese-sty1emodernization;PromoteintcrnationaIizatiOnanddoagoodjobofboth"bringingin1.*and"goingout",andref1.ectthenissionand*esonsibi1ityofChina,Svocationa1educationinIheprocessofbuiIdinghumandestinycommunityandmodernization.Keywords:vocationa1.education;digita1.ization;Vocationa1.ization;internationa1.ization;neweducationa1.eco1.ogy贲任编辑周敏收稿日期:2024-1-6作者简介:乔东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青年学研究。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求是,2023年第18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人民日报,2022年4月21日。袁振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郭府宁、苑平、王佑镁:培养数字化教师: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20年第8期。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登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1044634.htn1.)。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23年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2日。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一一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求是,2023年第18期。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登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679.htm1.)o孙金诚: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一一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职业教育合作成果综述,人民政协报,2023年11月29日。

    注意事项

    本文(【党课讲稿】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