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资料-邓树勋运动生理学2版真题练习题.docx

    • 资源ID:151029       资源大小:42.6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资料-邓树勋运动生理学2版真题练习题.docx

    绪论练习题一、简答题。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山东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运动生理学则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运动下的人。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并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科学。(2)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必要性运动生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它对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运动生理学,首先可以掌握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功能系统发展的影响和规律,使其有目的地通过相应手段来发展与提高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能力。学习运动生理学可掌握不同年龄、性别的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便根据其不同的特点,科学地组织锻炼。学习运动生理学可学习并掌握评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或手段,使之客观地评价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价值与效果。二、论述题。试述目前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选择其一进行详述。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大摄氧量的研究;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关于个体乳酸闭的研究;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运动对骨伤肌收缩蛋白结构和代谢的影响;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运动与控制体重;运动与免疫机能。(2)运动对骨伤肌收缩蛋白结构和代谢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激烈运动后产生肌肉酸痛与肌肉损伤或肌纤维的结构改变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负荷运动后骨伤肌结构和机能变化与骨伤肌蛋白的代谢有关。大负荷运动可导致骨伤肌蛋白解聚或降解加强。随着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微电极、色普分析、同位素示踪、核磁共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先进的仪器和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大负荷运动后骨韶肌机能变化,以及促进骨伤肌的机能恢复的生理机制,将运动对骨伤肌机能影响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1章练习题一、选择题吸收过程的主要部位是在()。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胃B.小肠C.大肠【答案】B【解析】A项,胃主要用于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进一步被吸收。主要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有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B项,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项,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也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判断题基础代谢率测定时,环境温度越低,所测的代谢率也越低。()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基础代谢测定时,不仅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所测的代谢率也不一定越低。三、名词解释题1 .基础代谢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C25C、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排除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生理活动都比较稳定,体内能量的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代谢率比较稳定。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通常以kcal/nPh来表示。2 .基础代谢率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宁波大学2014年研答:参见课后习题第一大题第6小题答案。3 .能量代谢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答:参见课后习题第一大题第1小题答案。四、简答题6.简要回答影响能量代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影响能量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等。(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着。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量显着增加,因为肌肉活动需要补给能量,而能量则来自大量营养物质的氧化,导致机体耗氧量的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右达安静时的1020倍。肌肉活动的强度称为肌肉工作的强度,即劳动强度。劳动强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来表示,即可以把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劳动强度的指标。由于随之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因此,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必须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2)精神活动因为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糖氧化释能,安静思考时影响不大,但精神紧张时,产热量增多,能量代谢率增高。(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在安静状态下摄入食物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摄入的食物本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例如摄入能产IOOkJ热量的蛋白质后,人体实际产热量为130kJ,额外多产生了30kJ热量,表明进食蛋白质后,机体产热量超过了蛋白质氧化后产热量的30%。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糖类或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为其产热量的4%6%,即进食能产IOokJ热量的糖类或脂肪后,机体产热量为104106kJ0而混合食物可使产热量增加1()%左右。这种额外增加的热量不能被利用来做功,只能用于维持体温。因此,为了补充体内额外的热量消耗,机体必须多进食一些食物补充这份多消耗的能量。(4)环境温度人(裸体或只穿薄衣)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C的环境中最为稳定。实验证明,当环境温度低于20C时,代谢率开始有所增加,在I(TC以下,代谢率便显着增加。环境温度低时代谢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地引起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增强所致。在2030°C时代谢稳定,主要是由于肌肉松弛的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045°C时,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体内化学过程的反应速度有所增加的缘故,这时还有发汗功能旺盛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五、论述题。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宁波大学2014年研答:参见课后习题第二大题第1小题答案。2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生理范围内,前负荷与肌力的关系为:()。宁波大学2014年研A.初长度愈大、肌力愈大B.适宜初长度,肌力最大C.初长度与肌力呈双曲线D.反比关系【答案】B【解析】若在肌肉收缩前加于肌肉一定负荷(称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即改变肌肉初长度,实验表明,最初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但当初长度增大超过某一长度时,张力反而减小。如果在坐标图上将肌肉在不同前负荷作用下长度与张力的变化绘制下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称为肌肉收缩的长度一张力曲线。该曲线类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顶点显示适宜初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2.在肌肉收缩的亚细胞水平上,肌力大小取决于()。宁波大学2014年研A.ATP水解速率B.活化横桥数目C.对抗横桥数目D.肌动蛋白数目【答案】B【解析】根据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在肌肉收缩的亚细胞水平上其机制为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同时活化的横桥数目。二、判断题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若在肌肉收缩前加于肌肉一定负荷(称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即改变肌肉初长度,实验表明,最初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但当初长度增大超过某一长度时,张力反而减小;适宜初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长度一张力关系可用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加以解释。肌肉长度处于适宜水平时,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因而起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故表现出收缩张力最大。与此相反,如果肌肉拉得太长、粗、细肌丝趋向分离,起作用的横桥数目减少,肌肉张力反而下降。同样,如果肌肉过于缩短,细肌丝中心端在肌小节中央交错,起作用的横桥数目也减少,肌张力将急剧下降。三、名词解释题等长收缩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参见第一大题第8小题答案。四、简答题简要回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有以下四种收缩形式:(L)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的收缩。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等长收缩可以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要保持一定得体位,某些肌肉就必须做等长收缩,如做蹲起动作时,肩带和躯干的肌肉发生等长收缩以保证躯干的垂直姿势。(2)等张收缩,是骨骼肌向心收缩的一种。等张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丁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所谓“等长”,是指外加阻力恒定时,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但可达到最大肌张力;与同为向心收缩的等动收缩不同,等长收缩往往无法达到最大肌张力。在整体的情况下,往往是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都有的混合形式收缩。<3)单收缩,是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而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4)强直收缩,是指在给肌肉以适当频率的重复刺激时,由于单收缩相继累加而表现出大的持续性收缩状态。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五、论述题1 .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苏州大学2015年研答: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有以下几点:(1) ATP功能的连续性肌肉工作所完成的各种运动形式即技术动作,可能是周期性的、非周期性的、混合的;也可能是间断性的、连续性的。在完成所有运动时,能量供应必须是连续的,否则肌肉工作会因能量供应中断而无法实现。(2)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肌肉活动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对能量需求有所不同,强度越大耗能也越大,这要求产能速率必须与耗能强度相匹配。(3)功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肌肉在完成不同强度运动时,优先启动不同的功能系统与运动强度的对应性是由产能和耗能速率的匹配关系决定的。(4)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根据能量统一理论,无氧供能方式是一个统一体。启动哪一种方式供能取决于运动强度,当运动强度耗能速率大于有氧产能最大速率时,产能更快的无氧方式,以满足该状态的代谢需要。2 .试述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全过程。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全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环节:(1)肌肉在舒张状态下,细胞液钙的浓度较低(<10moLL),肌钙蛋白(TnC)不与钙结合,则TnC与Tnl、TnT的结合较松散。横桥结合的ATP被分解为ADP和磷酸,横桥处于高势能状态,其方位与细肌丝垂直。此时,TnT与原肌球蛋白紧密结合,使原肌球蛋白遮盖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部位,阻止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同时,Tnl与肌动蛋白紧密结合,也阻止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肌肉处于舒张状态。(2)当细胞液内钙的浓度增加到IOmoLLIOmoLZL时,钙离子便与肌钙蛋白结合,之后,TnC构象变化,从而增强了TnC与Tnl、TnT之间的结合力,使三者紧密结合,削弱了Tnl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力,使肌动蛋白与Tnl脱离,变成启动状态。同时,TnT使原肌球蛋白移动到肌动蛋白螺旋沟的深处,而排除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结合的障碍,于是,肌动蛋白便与肌球蛋白的头部相结合,产生有横桥的肌动球蛋白,在此蛋白中,肌动蛋白使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大大提高,故肌球蛋白催化ATP水解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横桥改变角度,其结合点也因此暴露,而水解产物的释放又使横桥的位置恢复,再与另一个ATP结合,如此循环,细丝便沿粗丝滑行,肌肉发生收缩。(3)当细胞液钙浓度下降(VlOmoLZL)时,Ca与TnC分离,TnI又与肌动蛋白结合,从而使肌动蛋白恢复静状态。同时原肌球蛋白也恢复原位,从而使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不能结合,肌肉不能转为舒张状态。横桥头部变构和摆动的同时,ADP和无机磷酸与之分离,导致横桥头部再结合一个ATP分子,进一步导致横桥与结合点亲和力下降并与之分离,解离之后的横桥头部分解ATP,重新恢复高势能状态。若肌浆中Ca2+较高,横桥便与下一个结合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肌浆中Ca2+升高也激活了纵管系统膜上的钙泵,钙泵消耗ATP将Ca?+重新泵回纵管内部,肌肉开始舒张。3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同时在不同感受区域内分别给予几个阈下刺激而引起的反射,称为中枢兴奋的()总和。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时间B.空间C.时空【答案】B【解析】连续给予数次阈下刺激或同时在不同感受区域内分别给予阈下刺激就可以引起反射,这种现象称为中枢兴奋的总和。连续给予数次阈下刺激而引起的反射称为时间总和,同时在不同感受区域内分别给予几个阈下刺激而引起的反射称为空间总和。2 .兴奋在生理学中特指()。宁波大学2014年研A.静息电位B.跨膜电位C.动作电位D.锋电位【答案】C【解析】兴奋性是一切生命体所具有的生理特性。不同组织细胞兴奋性是不一样的,其中神经、肌肉和腺细胞兴奋性最高,称之为可兴奋细胞。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将在细胞膜两侧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因此,兴奋性又特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同义语。兴奋是产生可传播动作电位的过程,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及其传导是兴奋的本质。二、名词解释题1 .阈强度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阈强度,又称阈值,是指在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一时间变化率条件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阈值或阈强度是评定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最简易指标。2 .动作电位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3 .脊髓反射苏州大学2015年研答:脊髓反射是指脊髓固有的反射,其反射弧并不经过大脑。完成反射的结构为脊髓灰质、固有束和前后根。脊髓反射可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躯体反射指骨骼肌的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内脏反射是指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4 .神经元的类型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神经元,又称神经原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神经元的类型根据种类所属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假单极、双极多极;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将其分为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按照释放的递质得不同分类: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能释放谷氨酸、Y-氨基丁酸、肽能神经元。四、简答题L简要回答小脑对人体运动有哪些调节作用,举例说明小脑损伤时人体会出现哪些功能障碍。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1)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作用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赣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它对运动的调控作用表现在:小脑是控制和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主要机能是调节肌紧张、控制身体平衡、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小脑在结构上不仅与前庭神经核有往返纤维联系,还与脊髓、视听传入信息及大脑皮质构成突触联系。(2)小脑损伤出现的功能障碍小脑损伤时,机体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出现运动过度或不足、乏力、方向偏移,失去运动的稳定性。不仅表现出共济失调性震颜,还使运动学习的编程受到很大影响。2简要回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征是什么?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神经冲动是指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这种传导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如果神经纤维受损,兴奋传导将受阻。(2)绝缘性一根神经干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它们同时传导兴奋时基本上不互相干扰。(3)双向性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引起的兴奋可沿纤维同时向两端传。(4)相对不疲劳性与突触传递比较而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是相对不容易产生疲劳的。3.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是什么?试分析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神经调控的特点。宁波大学2015年研答:(1)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的含义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有两层含义: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指人体建立运动动力定型的结果。运动技能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本质区别就是有肌肉活动的参与,运动技能必须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来实现,如果没有骨骼肌的收缩,人体便无法进行任何运动。全身600多块肌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互相配合工作,神经系统是运动器官的发动者,在建立运动技能过程中,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肢体相关参与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了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形式格局,使条件反射趋于系统化,大脑皮质机能的这种系统性就称为运动动力定型。从条件反射理论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一切随意运动严格地讲都是反射。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层为运动基础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由刺激引起反应,第一个动觉调节着第二个动作,第二个动觉调节着第三个动作,依此类推,于是就产生了运动技能的连续性运动反应。(2)不同运动技能形成阶段的神经调控特点在发动认识动作阶段学习者一般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只是有时候按照所想象的动作不自主地进行模仿。通过内在思维的联想过程,唤起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建立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即希望学习。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习者学习运动技能初期,各种新异刺激,经过大脑皮质的分析,还不能精确地指令效应器做出准确的反应。生理原因是兴奋在大脑皮质处于扩散状态,分化抑制和反馈能力差。两个信号系统沟通不完善,条件反射不牢固。在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学习者随着反复练习实践和对所学动作的初步领会,运动技能会逐渐改善和熟练,大脑皮质对所输入信息的分析能力逐渐精密,能把动作准确地连接起来,使动作逐步协调、准确。在大脑兴奋和抑制集中,内抑制完善,定型形成,分化抑制逐步完善,反馈能力增强,两个信号系统沟通完善,条件反射牢固。在巩固与应用自如阶段学习者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对整个动作或动作的某些环节,可能暂时变为无意识的,可以由大脑皮质兴奋性较低或不适宜部分的控制下完成。达到自动化。五、论述题简述小脑对运动的调控作用。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小脑是躯体运动调节的重要中枢。它与脑的其他部位通过三条途径发挥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一是通过它与前庭系统的联系,维持身体平衡;二是通过与中脑红核等部位的联系,调节全身的肌紧张;三是通过与丘脑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控制躯体的随意运动。(1)小脑的结构概述小脑依进化的先后和机能差异,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各部分又再细分为若干小部分。(2)小脑的功能古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动物切除绒球小结叶后,其四肢活动仍正常,但它却坐不稳,也不能平衡地站立,陷于平衡失调状态。由于绒球小结叶是从前庭核发展起来的,前庭核是维持躯体直立和平衡的重要结构。并且前庭核又接受来自内耳迷路前庭器官的传入冲动。所以破坏绒球小结叶后,就阻碍了前庭核的冲动进入小脑,而且小脑也控制不了前庭核,终致平衡失调。旧小脑与肌紧张调节有关如以电刺激侧小脑前叶,即能抑制同侧伸肌的紧张性,单独切除动物的小脑前叶,会引起肌紧张亢进现象。因此,前叶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它可能是通过网状结构抑制区,转而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来实现的。小脑前叶对肌紧张的调节除了抑制作用外,还有易化作用。如刺激猴小脑前叶两侧部位,发现有加强肌紧张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网状结构易化区,转而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而实现的。新小脑对肌张力及随意运动的调节a.对肌张力的调节灵长类动物新小脑特别发达,对肌肉力量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小脑损伤后,常出现同侧肢体的肌肉张力减退和无力现象。b.对随意运动的调节新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对随意运动的协调。这主要是通过两条反馈环路实现的:第一,大脑皮层运动区-脑桥-小脑-红核-丘脑外侧核-再返回大脑皮层运动区。第二,来自肌肉、肌腱等处本体感受器的兴奋-脊髓小脑束-小脑-红核-丘脑-大脑皮层运动区。小脑接受传入信号后经整合通过反馈环路返回皮层运动区,实现躯体运动的协调、准确和稳定。当小脑半球损伤后。除上述的肌肉无力外,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随意运动失调。如随意动作的速度、范围、强度和方向,都不能很好地控制。4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 .激素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激素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有机物质。仅需很小剂量的激素便可以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激素是一种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化学信使。所有的多细胞生物都会产生激素,植物产生的激素也被称为植物激素。动物产生的激素通常通过血液运输到体内指定位置,细胞通过其特殊的接受某种激素的受体来对激素进行反应。2 .内分泌系统宁波大学2014年研答:内分泌系统(endocrinesystem)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同时它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二、简答题1 .简要回答激素生理作用的一般特征。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参见课后习题第1题答案。2 .简要回答甲状腺素生理作用。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甲状腺激素几乎刺激所有的代谢途径,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因此对代谢的影响十分复杂。(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提高基础代谢率是甲状腺激素最显著的效应。甲状腺激素可使绝大多数组织的产热量和耗氧率增加,与Na-K-ATP有关,酶尤其以心、肝、骨骼肌和肾等组织最为显著,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生大量热能。(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基本作用是诱导新的蛋白质包括特殊酶系的合成。但激素过多时,蛋白质分解,呈负氮平衡。甲状腺激素也是胎儿和产后高级神经和全身组织生长发育所必需,儿童期缺乏时,生长发育停顿,智力显著减退,但过量时由于过多蛋白质分解也可抑制生长。对糖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可自多方面影响糖代谢。主要通过调节其他激素特别是儿茶酚胺及胰岛素对糖原的作用。小剂量激素增加糖原合成,大剂量则促进糖原分解。甲状腺激素尚可促进葡萄糖及半乳糖在肠道吸收,故口服葡萄糖后常出现高血糖,提示过多甲状腺激素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对脂肪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合成和降解,以降解较明显。甲状腺激素促进胆固醇浓度降低,甲减时血胆固醇常增高,主要由于胆固爵分解减慢。对甘油三脂和磷脂代谢的影响也基本相同。甲状腺激素还可通过增强腺昔环化醐CAMP系统的影响和组织对儿茶酚胺、生长素等脂肪动员激素的作用而促进脂肪分解。(3)对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神经细胞树突和轴突的形成,髓鞘与胶质细胞的生长以及脑的血流供应,均有赖于T3、T4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刺激骨化中心发育、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的生长。(4)对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不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对已分化成熟的神经系统有提高兴奋性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增加。2.简述生长激素(GH)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异常对机体的影响。I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生长激素,又称HGH,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1)生长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生长生长激素能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生,蛋白质合成增加。生长激素对软骨的作用是通过生长激素而起作用的。促进代谢通过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与氧化;抑制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前萄糖,提高血糖浓度。生长激素对脂肪和糖类代谢的作用似乎与生长激素无关。调节免疫功能生长激素几乎对所有的免疫细胞都有促使其分化、调节其功能的作用。(2)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对机体的影响幼年期生长激素缺乏,将出现生长停滞,身材矮小,但不影响智力,称为株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产生巨人症。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五、论述题简述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促进糖转化为脂肪并储存于脂肪细胞,因而使血糖降低。如胰岛素缺乏,则血糖浓度升高,甚至出现尿糖。(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磷酸甘油,脂肪酸与-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促进筑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5章练习题一、选择题剧烈运动时血浆PH值()。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趋于酸性B.趋于中性C.趋于碱性【答案】A【解析】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无氧代谢占优势,肌肉内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中的NaHC0,立即与其产生中和反应,形成H2CO3,H2CO3进一步分解,生成为H2O和CO2。Co2由肺排出体外,从而缓冲机体内过量的酸性物质。当碱性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如NaoH进入血浆后,H2CO3则与之起反应。过多的HC01排出,从而缓解了体内的碱性变化。二、判断题1 .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白蛋白。()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白蛋白(清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正常时白蛋白占总蛋白的40%60%,有广泛的载体功能。2 .红细胞在低渗透液中会发生皱折现象。()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胀破,不透明的红细胞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溶血即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C-25C)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醛、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三、名词解释题血红蛋白容量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或HGB),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两条链和两条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四、论述题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血液是心血管内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在机体物质运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机体的防御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生理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液能维持水、渗透压、酸碱度和体温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2)运输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3)调节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称靶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防御和保护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总称为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总称为抗原),从而免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机体损伤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6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C.等于深吸气量【答案】【解析】A项,肺活量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不是肺的最大容量;B项,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亳升,女子约为2500亳升,壮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年和老年人较小,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C项,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某人的胸围差越大,表明肺的功能越强,说明他的肺活量越大。2 .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肺通气B.外呼吸C.内呼吸【答案】A【解析】A项,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B项,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C项,内呼吸也称组织呼吸,是指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二、判断题由于每分肺通气量是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故呼吸频率愈快,通气效率愈高。()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由于每分肺泡通气量是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故呼吸频率越快,肺通气效率越高。三、名词解释题1 .呼吸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答: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即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宜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到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2 .时间肺活量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作最快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测验时,要求被检者在深吸气后,以最短时间将全部肺活量气体呼尽。在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监测中,时间肺活量是常用的敏感指标。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一个较好的动态指标。

    注意事项

    本文(资料-邓树勋运动生理学2版真题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