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概述1第一节规划背景1第二节主要依据2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3第四节规划思路与目标3第二章发展基础4第一节整体概况4第二节"十三五"交通发展回顾5第三率发展形势和要求14第一节发展形势14第二节生态发展要求18第三节产业发展要求20笫四章指导思题和发展目标21第一节指导思想21第二节发展思路和发展原则21第三节发展目标23笫五章重点任务26第一节加快空、铁、水等区域交通物流体系理设26第二节完善互联互通公路网及城市道路路网27第三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桥头堡.32第四节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34第五节建设完善的市域静态交通体系36第六节打造智慧化市域交通系统38第七节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39第八节提高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41第六章重点工程项目44第七章实施保障48第一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8第二节政策保障49第三节资金保障49第四节科技与人力费源保障50第五节加强建设与养护的管理51第六节建立评估考核体系52附录53第一章规划概述第一节规划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具有基础性、服务性、引导性、战略性属性,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加快研判市十四五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谋划新形势下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重点,提出适合市的交通发展思路、目标、战略,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强有效供给,加强与大湾区轨道交通、航空、高速公路、水路等交通对接,构筑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明晰的综合交通发展布局体系,指导近期交通设施建设,市必须进行“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制定新的交通运输建设发展规划,以适应市新一轮发展的需求,为市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省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是市实现绿色城起,争当湾区新秀的重要时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市以“强骨架、构网络、建通道”为总体思想,将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进一步坚定交通运输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把交通发展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加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关上位规划、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本规划。第二节主要依据一、法律法规(I)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正),2017年11月(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14)(3)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2010年)(4)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0年)二、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2)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2011年)(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4)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14年)(5)城市琮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三、上位及相关规划(1)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2013年)(2)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3)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4)省航道发展规划(2020-2035年)(5)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6)黑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7)广佛肇交通基础设施衔接规划(2011-2030年)(8)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9)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10)港总体规划(2008-2030年)(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13)市中心城区姝合交通专项规划(14)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15)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1-2030年)(16)市县道网规划(2021-2035年)其他相关规划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本规划范Ig为市行政辖区(不含大旺华侨农场),包括东城街道、城中街道、贞山街道、大沙镇、江谷镇、下带镇、地豆镇、龙甫镇、迳口镇、黄田镇、威整镇、罗源镇、石狗镇及大南山林场,总面积1166.9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第四节规划思路与目标本次编制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促进发展。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布局通道路网、市域路网和道路运捡网,完善市域与周边铁路、高速公路的连接通道,升级改造干线公路,推进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和安保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要紊流通、全面完善市域发展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第二章发展基础第一节整体概况一、区域概况市属于省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省中部,市东部,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下游交汇处,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塌,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相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市距市区约42公里,距广州约70公里,距佛山约65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市域水陆路交通便利,广佛蹙城际轨道交通,国道321线、省道263线、省道118线、广茂铁路、二广高速、江肇高速、肇花高速、广佛肇高速贯通全市,境内西江、北江、绥江内河通航里程128公里。距离东站约30分钟车程,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约1小时车程,属于广佛肇1小时交通圈。二、规划基础“十三五”期间,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至2020年末,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位居各县(市、区)前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7.5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5.2%,GDP总量位居各县(市、区)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分别增长7.18%、9.1%,7.16%,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在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多次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县市成为省唯一纳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唯一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的地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佛肇轻轨、广佛肇高速、汕湛高速(段)、大桥、飞鹅岭防汛道路等一批外联内通道路建成通车,基本实现“镇镇通高速”,对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步伐全面加快。大力实施东城片区、彭冲湾片区改造建设工程,新建或改造市政道路约13.7公里,城区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四好农村路”工作成效明显,被省交通厅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荣获“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称号,绥江沿线自驾休闲游线路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奇石河椒游风景区等4个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第二节“十三五”交通发展回顾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集中力量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格化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和“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形成了以快速交通网络“东进西优北拓南联二商速公路干线“二纵二横”,国道、省道、县遒“三纵四横”主通道路网的公路交通网为主体,以铁珞、水路为辅助,以交通综合管理执法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强,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外通内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1)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迎来新的发展,广停肇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市步入城轨时代。广佛肇城际铁路简称“广肇城际线二是连接广州市、佛山市和市的重要通道,呈东西走向,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放射线路之一。(2)公路网络运输体系逐渐完善截至2020年底,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51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30.02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均公路里程为28.74公里/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快速公珞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开通了广佛肇.汕湛(清云段)两条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5公里,动工建设省道260线、263线改造等项目。全市已基本形成快速交通网络“东进西优北拓南联“,高速公路干线“二纵二横”,国道、省道、县道“三纵四横”主通道路网的骨架网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3公里,密度为9.69公里/百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水平日渐提升.完成水仙路、畔台一至三路、贵华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建设,完成广佛肇轻轨站连接线(A线)、东进大道三期(国遒321大沙段)等建设工程;推进商业大道东西延线,贞山新城“四横四纵”路网,东城片区、彭冲湾片区、珠宝玉器产业园周边市政路网等市政道路开工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突显。“十三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约312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改安全隐患路段约100o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63个项目,里程达215.604公里,新改建桥梁16座,维修及修复危桥16座,实现乡镇和建制村100%通车率。市全力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断深化,2021年获得“全国四好农村公里示范县”称号。(3)水运港口优化提升明显“十三五”期间,市拥有5个水运港口,与“十二五”末期数量一致;新增码头泊位1个,总量达18个。货物吞吐量显著增加,“十三五”货物吞吐总量增加至4340万吨,较“十二五”3060万吨增加1280万吨,增长约41.83%。.集装箱吞吐量由“十二五”期间总量117.41万TEU增加至“十三五”末期151.19万TEU,增长约28.77%,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明显。岸线资源进一步整合,港口布局逐步优化。(4)枢纽设苑建设取得新成效客运站场建设稳中有升.市拥有市粤运汽车站、市槎山客运站、市汽车站东城站、威井客运站、石狗客运站等多个客运站。其中,市粤运汽车站,占地面积11046.77平方米,停车位约75个,发车方向有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地。市槎山客运站,占地面积4395平方米,停车位约60个,主要承担市内大沙、江谷、罗源、威整等各乡镇农村客运。为完善物流网络,推动资源输入输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2019年完成罗源镇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占地总面积2593mj,其中物流园区1600mjo公交场站方面,市中心城区有12个公交首末站,中途停靠站点190个,4个公交停车场,分别为高狮停车保养厂、槎山停车保养厂、高狮邓寨公交停车场和清东停车场,占地总面积为27140平方米。多式联运取得新成效。积极发展水公铁多式联运模式,市永泰码头、南江码头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佛山货运中心签署了关于为港口码头周边货主提供从业务咨询到提箱还箱的全流程集装箱运输服务的合作协议。在港港区永泰港码头设立考港澳大湾区首个铁水联运的“无轨铁路货场”,携手广铁集团试点推行水公铁多式联运新模式,打通了“北狼南运、东联西拓”的铁水联运绿色通道。专栏1“十三五”时期全市公Jfr水膝运量发展情况指标单位2015争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15-2019与地,逮2015-2020隼均,逑公膝客运量万人230238237238226I1.1.-0.m-20.0«公路货运量万吨653638671773631636-1.69-1.1%水珞货运量万吨20812853535445-50.54%-44.43%港口费,吞吐量万吨61666989389197791010.4(A.6.8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26.728.233.435.329.9:11.I2.05%-2.87%(一)舒适便捷的综合运输服务稳步提升(1)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客货运输能力稳中有交。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陆路运输交通工具共278990辆,其中汽车81179辆,摩托车196789辆,挂车914辆,其他类型车108辆;拥有水路运输机动船19掖,总净载重量达8699吨,总功率达3181千瓦。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公路营运性客运量从平稳下降趋势转为断崖下降,但公路货运和港口吞吐量均保持一定的年均增幅。至“十三五”末期,市“十三五”实现全社会客运总馋达1053万人次、客运周转总量达14386万人公里;货运总量达3683万吨、货运周转总量达176777万吨公里。公路货运方面,至2020年底,拥有载货汽车共15033辆,货运量为636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5437万吨公里。水路货运方面,至2020年底,拥有运输机动船19股,货运量45万吨,货物周转量7534万吨公里。公共交通日渐便捷。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农村客运车辆63辆,新能源纳电公交车113辆,开通城乡客运线路10条,公交线路15条,建有乡镇候车亭31个,全市13个镇(街),113条建制衬通客车,已全部实现客车通达率100%,其中78个建制衬通农村客运班线,35个建制村通公交路线。(2)邮电业务服务提升明显“十三五”以来邮电业务规模快速扩大,行业整体实力提升明显。至2020年底,全市邮电行业拥有19所邮政所,实现业务收入4.06亿元。实现全市113个建制村“村村通邮”目标,构建完成农村邮政网络,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3)疫情防控保障人民健康2020年初,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市交通部门针对8个高速出入口4个市县交界联合防控检疫点以及汽车客运站等重点区域,累计检查车辆194319辆,检测人员达431861人次,移送医学隔离和观察44人。(Z)行业管理体系成效显著(1)交通领域规划指引不断加强市编制了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2017-2035)、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机市大沙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等与交通领域相关的规划文件;制定了市大沙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0-2023年十大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为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2)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紧抓安全生产红线,不断健全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完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提出“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并落实,强化协同监管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聘请第三方专业力量对交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覆羞式检查,明确整改对象和整改时间。建立了市交通运输局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实现“非现场执法”全市全覆盖。在全市主要交通干道设置了9个非现场检查系统,全天候监管超限超栽运输车辆,有效减少了违法运输车辆上路。二、主要存在问题(一)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网络有待完善(1)市域中北部区域高速公路便捷性不足截至2020年底,市中北部地区跨市高速出行仍需通过省道或县道完成,高速公路便捷性不高,通往等港澳大湾区的现状高速公路仅有广佛肇高速、二广高速。需加强高速公路联络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高速公路出入口站点建设,增强市中北部地区对外交通联系。(2)市域普通公路技术等级低截至2020年底,市普通公路技术等级、密度偏低,全市二级以上公路仅18.99%,容易造成局部道路拥挤,通行效率低。(3)市域主干道路网结构不平衡市域内缺乏东西向主干道路网,东西向交通通行能力不足,例如江谷镇区至龙甫镇区需绕行至中心城区、江谷镇区至迳口镇区需绕行下布镇区等。(4)市城乡村公珞建设水平不平均市域部分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路况稳定性差。部分农村公路巳完成“四好农村路”改造提升,但大部分农村道路技术水平低、安全设施不足。专栏22020年市公庵网技术评价指标汇总衰指标全省市市数值排名数值公路里程(公里)221801.714435.771516药速公路里程(公里)ICM39.2689.96113J5速公路受税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5.814.63159.68路网面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124.796.918130人口密度(公里/万人)19.334.5728.74襄济密度(公里/亿元)2.16.48:.7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191131619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29.3211721.4瞥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9089.616-普逋省道三线及以上公路占比(%>82.868.920-平均技术等级3.53.5212-(5)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落后截至2020年底,市辐射大西南地区运输通道能力不足,水路运输通道能力薄弱,码头泊位级别低,数量少,大型货运船只无法通航等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好西江、北江的黄金水道,过度依赖公路运输,与大西南地区缺乏高效快速的运输通道。全市货运枢纽集中分布在大沙镇、中心城区,梯级物流节点体系不健全,市域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点建设落后,各乡镇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运输能力,运输通道基础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停车配套设施又供应不足,导致市民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二)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1)客货服务质量需优化升级市现状旅客运输一体化水平和便利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运输方式间换乘不够便利,传统出租车服务相对单一,较网约车缺乏便捷性、透明度,运力调控难度大。货物运输信息服务仍未实现共享,造成信息闭塞、科学管理手段落后;运输装备标准化程度低,货运车辆以中小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的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营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老旧严重;联程联运、多式联运发展缓慢,大型仓储、物流园区仍然缺乏,规模化运输经营主体仍然较少。高等级公路与港口、铁路站场的衔接不畅,集疏港运能力不足,枢纽集疏运能力较弱,船舶运力结构比较落后,200总吨以上的船舶占比低,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的需求。客货枢纽“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市内公交线路网结构不完善,导致常规公交吸引力不足,农村客运班线时间可靠性需进一步加强。(2)交通与产业融合度不高市有奇石河景区、贞山旅游景区、南江工业园、江谷精细化工产业园等旅游景区和产业园,产业资源布局分散,数量多,但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的运输线路缺少整体规划统筹,造成市内重点产业、景区之间缺乏便捷的快速联系通道,景区、产业园等联动效率不高,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基础薄弱。()用地资金环境约束问题突出(1)用地指标紧张,生态环境制约严重市目前基本农田集中分布于市域南部,生态保护红线、林地保护线集中分布在市域西北部,道路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林地保护区域等存在报批困难等问题。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的日益深化,规划通道预控、战略空间留白不足,将成为未来交通线性工程的规划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2)建设资金统筹压力大市经济在市排名前列,承担联通大西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枢纽作用,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压力大,但地方配套资金较为缺乏。项目建设成本上涨,传统建设领域投资收益下行,对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金吸引力不强,PPP项目受现有收费政策条件限制推进难度大,银行贷款等融资面临较大困难。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压力较大。第三章发展形势和要求第一节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期。编制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是指导“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机遇(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交通要发挥先行作用,担当好国内大循环的“主动脉市应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作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进一步强化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通道支撑,着力拓展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深度和广度,全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节点城市。打通大湾区现代流通体系,补断点、畅堵点、解痛点,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经济,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推进形成“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大工业”的发展格局。(一)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根据交通运报部相关要求,适度超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102项国家重大工程涉及交通项目,加快推动打通“断头路”、水运通遒项目等开工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稳中有增,加快形成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市应紧抓机遇,加快推动城市主要道路网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交通建设重点,着力构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三)抓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中共省委在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抓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打造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12312”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市市通350高铁“,加快推进“5+4”骨干机场项目、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建设,大力推进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强国际铁路货运和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密国际航空、海运、铁路运输班次。市应积极响应交通强国建设,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物流网,形成覆盖全市域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构筑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四)“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要求加快构建直连直通'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将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全面合作,进一步推动广州和深圳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市位于广深都市圈1小时和广佛肇半小时交通圈内,又处于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必经通道,是大湾区优质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地。应以交通发展为先导,加快构筑支撑市全面对接国家和省综合运输大通道,主动对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组团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完善东融南拓的交通大动脉,推动高铁、城轨、高速公路、西江黄金水道和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水陆空联运综合交通网络取得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直连直通发展格局,支撑深度融入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五)加快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强化交通支撑引领作用落实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有关要求,立足“一核”、协调“一区”、对接“一带”,助力市打造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全力构筑“三大交通圈+双枢纽”大交通格局,实施东进战略,要求市加快融入珠三角交通圈、经济圈、产业圈、城市圈步伐。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与大湾区核心城市间的直联直通。市将全力做好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持续打通交通“堵点”、“断点”,健全外联内畅交通体系。积极补齐乡镇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交通发展形势以交通对接为先导,大力推进与大湾区基础设意互联互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发挥作为市链接大湾区及大西南的区位优势,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互联互通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汇聚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全面对接市打造链接大湾区及大西南的综合交通枢纽群,建设交通强市。强化枢纽服务功能,增强在市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7-2025年)提出:加快“内畅外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建成以高速公路、城际轻轨为主干线,国道、省道、县道公路为主通道的公路网,实现与珠三角地区及周边市际路网的无缝对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东进西优北拓南联”的公路网,往东联通广佛,对接广佛攀半小时交通圈;往西优化联接广宁怀集,通往广西及大西南;往北增加与清远路网的接口,并通过清远路网衔接号北地区;往南联接新区和市区、疏通新区-大沙新城-高新区的交通联系,共建市域一小时交通图。建设市域快速路+主干道+乡道珞网。完善市域快速路网,以城区为核心,形成“一环五射”的市域快速路系统;规划建设“四横三纵”七条市域主干路,加强城市篥中建设区与各镇以及各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完善乡村道潞,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建设“骨架支惮、网络串联”的乡村道路结构。第二节生态发展要求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要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节能和低碳发展,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一、构建生态化交通网络推进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坏同发展,推动形成与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交通网络。依据省生态保护红线(2021年6月)数据成果,市市域内有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202.59平方公里。在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时候,要最大限度避让各类环境敏感区和基本农田。对于确实难以避绕的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基础设施,需在充分论证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地下或空中穿(跨)越等低影响的方式通过。对于航道和港口等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关注并减馈航道整治、航运枢纽和码头建设、港口围填海等活动对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影响。推动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并起来”“架起来”,充分利用交通廊道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分割。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无害化”穿(跨)越生态敏感区技术和标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友好程度持续提升。二、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市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引导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原生动植物保护、表土收集利用、湿地连通等工作,降低新改建交通基础设施对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推动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尽量减少道路建设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推动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护岸,恢复底栖环境,加强增殖放流,建设洞游通遒,尽可能保护水生物种及其完整生境。针对早期巳建交通基础设施遗留的生杰环境问题,结合改扩建工程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推动钢结构桥梁、环保耐久节能型材料、温拌沥青、低噪声路面、低能耗设施设备等应用,降低全生命周期资源能源消耗。三、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持续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发挥铁路、水运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加大货运铁路建设投入,显著提高大沙产业平台大宗货物铁路水路货运比例。加快构建以北站、大沙站为客运枢纽的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体系,强化公路、城市客运与铁路、民航、水运相衔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滚装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及物流效率。依托大沙货运物流基地、港口等,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千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四、发展清洁高效的运输装备优化交通装备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完善供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生产效率和整体能效水平。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邮政快递、机场、铁路货场、港口等领域应用。强化交通运输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相关研究,明确行业碳排放控制时间表和路线图。五、加强外部协同和内部监管进一步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国土空间规划”、林业草原部门“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环境部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碳排放玻达峰等相关规划和要求的协调衔接。严守法规底线,把握相关政匏,提前整体谋划,从源头上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环境友好程度。加强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协同合作,按照大气、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分工,配合完成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严格落实交通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国家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开展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和后评价,特别关注规划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以交通低排放控制区为重点,推进交通大气、水污染物排放监测监管。第三节产业发展要求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将与市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对接,进一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构建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布局,支撑其提出的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等,推进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对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产业布局成果,重点满足精细化工工业园、O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区产业园、南江新型材料产业园和考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包括富溪湾区产业共建园、现代物流园)的交通需求。同时,加强市北部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区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支撑乡村振兴落地实施。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宽彻新发展理念。以交通强国建设等上位规划为指引,推动市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以等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O特别合作试验区建设工作分工方案和市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所要"''所能”为导向,立足城市“一核一轴一廊''新格局,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双驱”的历史机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行业创新管理水平。以“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率、促协调”为理念,努力建设更合理、更畅达、更低碳、更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助推市东进战略实施,为市全方位参与号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交通运输基础保障,为市加快建设珠三鱼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作出的担当和贡献。第二节发展思路和发展原则一、发展思路在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按照“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全面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按照“立足广佛肇、对接深港澳、融入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思路,着力构筑起对接大湾区一小时、广佛肇半小时、市域一小时“三大交通圈”。建立低碳、绿色、多层次、多模式、衔接紧密、运作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理念,努力建立布局合理、能力充足、衔接顺畅、服务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发展原则(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继续加快交通建设,补齐短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增强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统券嫌旗、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统筹交通建设、养护、运输、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切实改善城乡交通运输条件;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3)转型升级、智慧发展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实现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全面融合,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4)低碳集约、绿包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把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运捡服务提升和技术装备升级的各个环节,推进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5)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服务。(6)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行政管理体制、交通投融资体制、公路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市根据“创新、高效、绿色、开放、共享”的指导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绿色交通”的理念,规划好每条路,节约每寸资源。打造“东进西优北拓南联”的公路网,构建“七纵七横”市域干线公路网,保障干线路网能顺畅连接所有乡镇,与城区、重要工业园区路网有机衔接,有效屏蔽过境交通,优化出入境交通环境;与区域绦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并充分发挥公路的集疏运优势。以高质量出行圈、高效率物流圈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车路”云协同的智慧交通示范城市,支撑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专栏3商质量出行国和商效率物流圈1.高质量出行期:市城内30分钟公路通勤圈,广佛等30分钟轨道交通通勤圈,一佛蒙1小钟公路通勤图,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高侏交道图,与省内其他城市2小时高铁交通图,与周边省会城市3小附高侏及航空交通GB.2.高效率物流四:省内设区市当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周边国宓3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6天送达。二、具体目标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全市各类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8公里,其中新增15公里。完善公路干网建设.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679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537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32%;三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606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36.12%:具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