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在2024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docx
-
资源ID:1517856
资源大小:19.9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副局长在2024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docx
副局长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副局长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副局长在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副职在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副局长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社会组织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引导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创新驱动,激发科技类社会组织创造活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我国登记有4万余家科技类社会组织,广泛活跃于科技创新领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社会力量。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好科技类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开展学术研究、凝聚科技人才、培养科研骨干、推进科学普及、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科技类社会组织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引导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服务科技创新。鼓励科技类社会组织整合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科技要素配置、学术自律自净等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着力提升科技类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推动科技类社会组织以加强理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议事规则、规范换届选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活动监管、细化财务管理、推行信息公开、提升决策质量,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确保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三是持续优化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会同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科技类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供给,健全登记管理制度、制定促进发展措施、完善评估评价体系、落实优惠支持政策,推动科技类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聚焦国际视野,促进社会组织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以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等属性,在国际交往中具有独特优势。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依托优势融入全球发展布局、扩大国际交流协作、吸纳先进技术经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有序推进国际性社会组织建设。探索国际性社会组织设立、运行、管理新路径,完善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组织登记布局。加强沟通协调,凝聚发展共识,构建有效完备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体系,推动我国发起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方面展现作为。二是有力服务科技创新全球合作。支持社会组织密切国际双向人才交流,积极向国际科技组织、研究机构等推荐输送专家学者,探索吸纳海外友华科学家加入社会组织科创团队。鼓励社会组织与国际同行加强科技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举办双多边技术研讨、开展标准研究论证等方式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搭建科技开放合作舞台。三是有效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往。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环境资源、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合作,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国形象。支持社会组织努力争取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深度参与国际民间经贸合作,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地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成果。聚焦动能转换,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具有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的独特作用,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主体。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链接各方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更好服务传统产业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高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做国家战略布局的帮手。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及时跟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发挥横向协调和纵向沟通优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二是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手。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广泛开展理论研究、行业调研和数据统计,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凝聚行业共识作用,制定行业自律规约,修订行业标准规范,调解行业内部纠纷,维护行业公共权益,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三是做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手。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离企业最近、懂企业最深的独特优势,加大联系和走访企业力度,主动搭建企业间的供需对接和沟通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整合资源、转化技术、纾困解难,在应对风险、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实现跨越性转型升级。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副局长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更好地发挥行政区划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政区划工作的重要任务。下面,我谈几点体会。第一,要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背景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明确了一批副省级城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市管县(市)体制,构建了市镇体系框架,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布局优化,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和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助力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生产力水平和民生福祉水平大幅提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飙、审时度势,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指引我们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把准生产力革新方向、优化领域、实现路径,体系化谋划行政区划设置,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促进生产要素更加高效配置、更加充分跨区域流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第二,要找准行政区划工作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中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用得好就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用不好也可能成为掣肘。行政区划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职责范围、配置行政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在推动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空间载体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推进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卡点和瓶颈,亟需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促进新质生产力更加科学均衡布局。我们要围绕促进新质生产力优化布局,服务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畅通各类要素流动,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创新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改变生产组织形态,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服务进一步优化行政、土地、环境、人才等货源配置,促进区域、科技、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政策协同,形成要素在地域间的差异化配置和优化组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分工格局重构,进而推动相应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重构,进一步激发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优质生产力活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服务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破除区域和制度壁垒,助力打造发展新高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第三,要深化行政区划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彰显行政区划力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我们要以更具前瞻的战略眼光、更加有效的务实举措、更为积极的主动作为,发挥好行政区划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是在深化行政区划战略研究上下功夫。深化行政区划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作为研究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的重要方向,全面分析梳理当前行政区划设置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问题,系统提出优化思路和路径,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的新时代行政区划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确保行政区划相关研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配性、同向性、联动性。二是在加强行政区划总体统筹上做文章。把握好城市和乡村、中心和区域、规模和结构、层级和幅度等多方面关系,紧盯影响“协同”、“均衡”、“联通”、“提质”、“增效”的堵点卡点问题,体系化谋划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划格局,更好发挥行政区划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政策有效供给、优化生产力形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在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上求实效。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紧扣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关键,健全完善行政区划调整综合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改革探索行政区划结构性优化、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推进优质生产要素更大范围、更加顺畅、更为高效地流动和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与此同时,综合运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探索建立数字化行政区划管理平台,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供决策支持,为跟踪评估行政区划调整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行政区划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提供基础支撑。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副局长在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同志们: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社会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我们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智慧康复、绿色发展、科技赋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笫一,要聚焦智慧康复,打通现代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新赛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生产力的载体。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兼具市场属性和福利属性,具有广泛应用空间,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未来产业,更是新兴产业。我国有近3亿老年人、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呈现出科技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已累计培育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余家,22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共出台相关政策90余项,打造产业园30个,入驻企业533家,产业营收190多亿元。下一步,我们要聚焦数字化转型,坚持需求牵引和场景思维,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打通新赛道、搭建新平台,实现“弯道超车一是积极发挥局际联席会议作用,出台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推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专项资金投入,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推动搭建全国统一的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数据统计。三是构建“康复辅助器具区域中心+租赁适配点”服务模式,将残疾人康复服务、养老服务、互联网共享服务、医疗服务等不同类型的主体纳入康复辅助器具综合适配服务,增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的广泛性和可得性。四是通过“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智能机器人”等科技创新专项,全方位加强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研发,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跨界融合,通过与医疗、养老、体育等领域深度合作,开发出更加多元化、综合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第二,要聚焦绿色发展,推动殡葬管理服务行业新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殡葬行业与绿色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我们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殡、葬、祭各环节及殡葬服务全过程,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各项激励奖补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的殡葬新风尚。殡葬行业从根本上讲应当坚持公益属性,推行以义取利,但殡葬服务产品、设备供给等方面涉及产业化、市场化,应充分发挥市场的有效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当前殡葬领域相关产业正处于产品迭代、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下一步,我们要推动殡葬行业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供给绿色化的新产业。一是把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绿色环保等理念贯穿于殡葬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全过程,在殡葬设施建设、火化设备设施配备、殡葬用品标准制定、丧葬习俗改革中全方位体现绿色发展要求。二是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提高殡葬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殡葬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方式多样化,健全绿色生态殡葬供应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服务业。三是培养高素质的殡葬人才,充分依托民政系统研究单位和民政职业院校,加快建设殡葬专业人才队伍,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拓宽人才引进方式,把各方优秀人才集聚到殡葬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来。第三,要聚焦科技赋能,激发社会事务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赋能也成为社会事务领域的高频词,我们既想方设法让群众享受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最新成果,又多措并举为群众生活、办事提供最大便利。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区域内通办“,极大方便了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现“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追踪等技术让更多流浪乞讨人员早日回归家庭;人工智能、3D打印融入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环节,助力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元宇宙、生命晶石把现代科技思维融入传统殡葬行业,助力绿色节地殡葬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逐步提升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一是持续加强科技与信息技术在指挥调度、发现报告、街面巡查、救助寻亲等工作环节的深度应用,持续提升救助服务时效性、便利性、可及性。二是持续加强婚姻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智能化设备配备,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和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尽快实现“全国通办”,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火化设备和殡葬用品科技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推广“身后事”网上办、一次办。四是持续强化“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主动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便利化水平。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副职在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同志们: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作出的重大判断和理论创新。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快推进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民政职业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下面,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第一,要深刻理解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已经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形势新挑战赋予民政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赋予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更重,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期待更高,必须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力增加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殡葬等领域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整体需要。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民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创新工作手段,推进民政工作网络通、数据通和业务通,完善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信息核对共享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管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第二,要准确把握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对民政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需求。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民政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变化,积极推动民政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需要升级传统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民政领域需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逐渐形成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的民政产业体系。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新型人才队伍。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高效和智能化,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劳动者支撑。民政职业教育要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人才培养关键着力点,逐步向复合型、创新型、智能型和生态型方向转变,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新型劳动工具和持续创造新型劳动对象的战略人才、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发展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需要提供创新支撑。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民政职业教育要畅通民政领域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核心关键、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民政领域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第三,要切实以民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靠创新人才。民政职业教育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对标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培养更多符合民政领域需求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培养民政领域创新人才。聚焦民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服务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围绕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殡葬服务业等产业,培养掌握相关产业高端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弥补民政行业高层次人才短板,促进民政职业教育供给和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二是大力推动民政领域科技创新。着眼民政领域重大需求与行业发展前沿,创新科教融汇机制、途径和传承载体,以民政科技创新、民政文化、民政职业教育、民政职业标准为科研重点建设方向,大力开展战略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强化与重点企业合作,瞄准产业前沿、生产一线,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服务民政领域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三是大力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向民政中心工作聚焦,重点加强养老、殡葬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及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培训1,打造前瞻性强、专业性突出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和高标准的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民政特色鲜明的政行企校共融共育共享的培训格局,着力发挥数字教育的叠加、倍增效能,培养更多能促进加快形成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开展民政领域学术、理论、文化等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化人才教育项目,提高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引导教师以全球视野强化有组织科研,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努力开辟民政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领域。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