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docx
【讲义文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话语集合,其对于回应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和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大价值。为呈现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这一核心议题的研究现状,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后发现,学界主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建构基础、建构内容、建构意义、建构路径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探讨,研究内容较为丰富、视角较为多元、深度循序渐进,拓展了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认识,为跨学科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启示,但当前研究仍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确、研究深度有所欠缺、研究系统性较为缺乏等不足。鉴于此,学界应当在深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增强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促进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统一、加强现实性和实践性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话语建构;研究综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146是新征程上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势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这一重大命题,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这些成果有助于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一、理论界聚焦的重要研究论域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现有研究主要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建构基础、建构内容、建构意义、建构路径等。(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话语来自于语言之中,原是指一个语言序列。”2学界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归纳为一种政治表达系统,在具体概念定义上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1.实践反映观。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概念堆砌的产物,而是由社会实践建构起来的。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3Io有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话语体系是对实践活动的体系化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多维图景的话语呈现4U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并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构建580o从实践角度来分析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概念,实质上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根本来源,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抓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根本性质和科学内涵。2 .中外比较观。从话语表述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式”已经指明了现代化的场域,自然包含着与西方现代化相比较的逻辑。有学者以此为基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一套有别于西方一元论现代化系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表意系统6。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概念是基于与西方现代化比较来立论的,只有将西方现代化作为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参照,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更为突出中国的特点和优势7o有学者认为,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是对现代化的典型误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积极打破西方现代化叙事垄断而建构的观念,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价值的现代化新观念8o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需要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用中外比较观来定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最终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这一概念系统。3 .多要素集成观。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话语的产生和传播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话语秩序建立的程度就是“要素之固化为相对长久的集合体的程度”965。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综合表达形式,是包括一系列概念、范畴、语词和论断的集合10103。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特征、要求、原则、步骤等通过系列概念范畴建立起来的语言符号系统114o有学者则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归纳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生成、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重大原则等一系列概念总和的表达系统1213。多要素集成观主要是从话语的直接构成要素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概念,学者们基本上将其归纳为一种综合性语言表达系统,这种定义方法可以较为清晰地揭示一般性话语的内涵和特征,同时也是研究政治话语的一种重要方法。(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总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进行了探讨。1.理论和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13,党的理论源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现出的话语立场和概念论断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10105.有学者从现代化的方法逻辑、目标任务和内容特征三方面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话语资源为根基的14。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话语体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立场的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更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人民性和真理性15。有学者从文化涵养的角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民为邦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历史文化滋养1680。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理论对我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借鉴和超越基础上建构越来的17。2 .历史和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口831作为依存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本质上是特定主体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符号表达。有学者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现代化历程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的继承,其生成和演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19。有学者从党史出发,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雏形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其确立期,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是其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其成熟期20。有学者指出,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直接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源头活水21101-102o3 .责任和价值基础。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破解时代难题、承担国际责任和彰显自身价值的重大工程。有学者指出,面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中国在大变局下需要彰显大国责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构建国际交往理性和文明规则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2217。有学者提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世界话语权激烈竞争形势的回应,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21102-103o有学者认为,当今西方文明正悄然衰落,人类迫切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找寻新的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回应时代关切,彰显中国”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和价值中建构出来的1218。有学者指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方式2358。(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理解。1.话语构成要素维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语言学的理论和范畴出发,将话语构成的要素集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容。基于这样的认识,有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分成三大方面:一是在功能指向上呈现的目标话语、本质特征话语、原则要求话语和路径方法话语;二是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的理论性话语、实践性话语、制度性话语、价值性话语;三是在内在属性上呈现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41。有学者认为,以要素为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结构包括理论主题、基本范畴、逻辑主线和价值内核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范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现代化,逻辑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价值内核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1220-22。有学者根据话语要素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内容归纳为四个部分:一是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普适性要素;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性要素;三是“走自己的路”历史实践的依托性要素;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支撑性要素24o2 .话语对象维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以具体领域为对象归纳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容,通过外延式概括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内容。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有什么”这个重大命题: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等领域的现代化模式;第二,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和前提2539-40o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空间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26。有学者从话语体系关涉的对象出发,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归纳为政治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对外话语体系,并指出这四大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样态2712-13o3 .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本质相统一的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内涵。有学者将其作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内容的切入点和分析框架,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容28。有学者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说明了“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辩证关系,也勾勒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2921o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有标识性的原创话语,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30。(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实践发展和国际传播的一件大事。学界主要围绕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来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了其世界意义。1 .理论意义。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意义的探讨主要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维度中进行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话语贡献2542。有学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彰显了历史自觉、历史主体、历史主动、历史自信的学理特质,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术语革命意义上的深刻阐释31。有学者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超越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角度来分析其理论意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建构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批判和借鉴,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理论的超越32。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西方模式、西方标准、西方话语作出了中国回应,实现了对西方后现代性语境的超越33o可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也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重大超越,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2 .现实意义。学界主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观层面、增强人民群众强大信心和价值认同等中观层面研究其现实意义。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话语指导3448-50o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传播,对内可以使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卓越贡献,对外可以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278-9o有学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对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正确认知和增进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口0103-105o有学者从党和人民主体的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吴艳东、闫晓瑞(2023)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信心和底气115。王海军、郑阳(2023)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同2927o在世界影响这一层面,学界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为世界现代化理论提供丰富样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典范等角度进行阐述。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话语疆权,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样态,向世界昭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全新路径1681-83o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克服了西方现代化治理模式顽疾,满足了后发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要求,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意义传播116。有学者从重塑世界现代化话语表达格局的视角出发,认为建构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可以彰显中国话语及其建构的国际话语表达体系,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话语35。这也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18299。(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如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深化这一研究的核心。当前,学界主要从实践深化、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多元叙事、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1.在实践深化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夯实其建构基础。有学者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五大原则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路径10108。有学者从话语主体的角度进行揭示,认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运用好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历史合力3451-52o有学者指出,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源泉,具体路径包括注重实践案例的传播、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搭建中外学者的国际学术网络等,通过实践探索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传播力和群众认可度3619-20o2 .在理论创新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阐释内容。要建构起系统完备且富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有学者指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30o有学者从守正创新的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提出了“守正”就是要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要求;“创新”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脉络中创新,既不走复古路向,也不走西化路向1223。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自身的话语体系,既吸收西方现代化理论中关于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现代法治等合理性因素,又要摒弃其内含的资本至上、两极分化、箭权主导等弊病,实现人类现代化理论的更新与拓展1681o3 .在人才培养中壮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宣传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关键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凝聚起全方位和系统化的宣传力量。有学者认为,培养一支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广泛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话语宣传队伍,需要加强对外语言和文化学习、意识形态教育、行业规范化管理筝培训,建立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584-85o有学者从政治、学术和生活维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党员干部和媒体工作者需要在把准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内在关联,理论界需要立足中国实际推进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37o有学者指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宣传队伍需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研究,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一批享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专业人才队伍38o4 .在多元叙事中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广泛认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以增强话语对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理解和普遍认同。有学者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国际传播效能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话语议题设置,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表达,推动中国现代化话语和世界话语的对话与沟通2362。有学者从微观叙事的视角出发,认为个体的、微观的表达和日常生活叙事更容易达成对话与理解,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拓宽日常生活性的议题2223o有学者从话语传播和文化认同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指出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撰弃传播者本位思想,减少说教式传播,以讲故事作为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新方式,以细节的个人叙事代替宏大叙事,这样更易引发话语对象的情感共鸣39。5 .在技术运用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传播效能。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打造全方位和立体化的传播空间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借助具象化的载体输出意识形态价值,以增强受众对话语体系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通过多元媒介进行建构,利用直观可感的具象载体传播内容,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话语通过图像、音乐、文字、视频等媒介显现出来38。有学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通过全球直播、内容平台和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推向全世界3619o有学者提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智能技术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空间,受众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实际,“触摸”中国现代化的脉络,从而提升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40o二、分析与评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外化表达的过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概念、基础、内容、意义、构建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一)已有研究成果取得的成绩1.丰富的研究内容拓展了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实质上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生发的话语集群,当前学界研究范围不仅涵盖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历程、基础、内涵、意义、路径等层面,还涉及话语体系本身的理论、概念、范畴、规则、逻辑、实践等要素向度,呈现出多样化和全景式的研究景象。虽然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等不尽相同,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如此大规模和大面积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研究的内容,也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命题外延,为人们全方位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多重路径,标志着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问题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和水平。2.多元的研究视角为跨学科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构提供启示。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至少存在四种研究视角:一是历史视角,不仅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置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中进行考察,还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历史等维度中进行研究;二是中西比较视角,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和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了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的中国立场、中国理念、中国特色、中国价值、中国方案;三是文化视角,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视角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文明之根、精神之基和力量之源;四是世界视角,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升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重塑了世界现代化话语格局,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全新路径。多元化的视角为多学科开展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3.日渐深入的研究进路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建设。作为一种话语研究,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是伴随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逐渐深化而产生的,在研究之初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同质化的倾向,许多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研究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基本等同。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研究转向更为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思考,在研究主题上由总体的宏观式探讨转向个性化的深度分析,在研究内容上由依附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研究转向话语体系本身的中微观研究,在研究切入点上注重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内涵、困境、路径等问题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发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功能和作用等。这些研究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建设的有力表现,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学术性和学理性的基本建构。(二)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概念界定不明确,学术共识尚未达成。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石,话语体系是由特定概念和范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符号系统和表达系统,是一定知识体系的外在形式。概念界定对于研究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统一性和标志性概念。学者们要么从话语体系产生根源的角度分析其概念,要么从中外比较的视野揭示其概念,要么从语言学中多要素集合的视角定义其概念。这些诸多的概念界定具有许多相同点和共同点,基本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核心要素,但由于缺乏统一性概念,有些概念之间还存在不兼容甚至相互对立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的混乱,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进一步深化。2 .研究深度有所欠缺,高质量成果较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较为崭新的研究领域,学界的相关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学理性和学术性探索还不够,宏观式话语建构分析和历史解读式研究较多,深入探讨宏观问题背后的逻辑性和学理性以及从话语形成和传播规律的原理性视角揭示建构过程的研究较少。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重视话语在实践的创造性变化中的功能,”也重视话语在保证它们的再生产过程中的功能”935。例如,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不是单向性的生产过程,而是通过话语再生产机制实现的动态建构过程。但鲜有学者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再生产机制的本质要求、结构要素、内涵特质、运行过程和生成规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无法完整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普遍性、特殊性和规律性。3 .研究系统性缺乏,学术体系尚未形成。话语体系建构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进行系统和整体的把握。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生发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社会、生态等研究领域,囊括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话语体系建设等研究主题,包含话语对象、话语目标、话语内涵、话语实践等话语要素。但当前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框架结构,对一些具体问题把握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也略显不足。例如,在归纳和提炼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成要素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只是粗线条式地罗列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要素,而对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整体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则鲜有提及,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三、未来研究展望话语体系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涉猎广泛,但仍存在一些模糊甚至空白的研究领域,需要多方位、深层次和立体化地展开。(一)深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从学科建设做起,”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41,指明了基本理论建设对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内涵、特征、目标、原则、意义、路径等系列问题,整体上这些基本问题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话语建设的核心首要是理论建设”42,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基本理论研究需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一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本质和特征、历史和现实,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深化话语体系建构理论研究,借助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深入探讨话语体系建构的依据、目标、条件、路径等,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方法论依据。三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基本理论研究,在总结和升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时代风格和符合发展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二)增强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18230系统性和整体性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理论需要。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正处于由碎片和浅层研究向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的转变阶段。为尽快促成这一转变,需要综合发力,久久为功。一是持续拓展多维度研究,整体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对象、理论原理、实践要求等,加强多领域、深层次和全方位的研究,避免单一视角的分析。二是不断深化理论阐释研究,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实践效果来看,宽领域、全方位、一体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但相应的理论阐释却落后于实践要求,对此需要紧跟实践和时代步伐,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实践的理论总结、理论阐释和理论升华。三是继续推进理论建构研究,当前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研究条块过多,各条块之间缺乏理论梳理和理论整合,因此需要系统性梳理、总结和提炼其本质内涵、生成依据、发展意义、建构规律等,剖析各要素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有学理性的理论。(三)促进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统一在话语研究中,”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成为彼此相互需求的东西”979。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中,大问题把握式的宏观研究居多,小问题切入式的微观研究相对不足,这不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双管齐下,全面加强研究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1832。一是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分阶段历史研究,弥补当前研究笼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不足。可以聚焦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深入探讨阶段化时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目标、条件、内涵、路径、经验等,实现现代化话语和民族复兴话语的有机统一。二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探索研究,从话语主体角度出发,结合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历史任务等,揭示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可能性、迫切性和必然性,并深入研究不同时代领导集体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三是聚焦某一特定话语教体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规律,可以“以小见大”,从报纸报刊、政策文本、法律法规、新闻广播、宣传标语等话语载体中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要素、特点、过程和一般规律等,实现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深度统一。(四)加强现实性和实践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22。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实践命题,依存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也是一个实践性命题,需要将其置于实践性和现实性中进行考察,并将实践性和现实性作为衡量研究成效的标准和尺度。在当前研究中,许多学者能够根据现实需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多样路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宽泛研究居多、具体研究偏少,逻辑推理居多、实证研究偏少等不足,因而未来仍需要加强实践性研究,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是加强数据统计研究,聚焦某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部门,充分搜集、整理和分析涉及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数据信息,为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现实依据。二是加强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田野调杳、社会观察、实地采访等方式搜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有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归纳和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思路、评价尺度和检验标准等。三是加强口述史研究,特别是在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历程中,注意亲历者代表的叙事,通过口述史料来研究和重构现代化历史中的话语结构、集体记忆和语言变迁等,既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新的史料,又可以从丰富生动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福柯.福柯说权力与话语M.陈怡含,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28.3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4齐遒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成样态与功能指向J.探索,2023(2).5刘慧文,武雯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方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6).6李智.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J.人民论坛,2023(18):104.7陈金龙,李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方式J.学术研究,2022(11):1-6.8祝大勇,彭娜.西方国家误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视角、叙事话语与价值判断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4,25(1):92-99.9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1.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吕丹红,祖金玉.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问题论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4).11吴艳东,闰晓瑞.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三维论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3(3).12武豹,吴学琴.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段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4.14毛磊,张今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生成逻辑、内在意蕴与基本遵循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6):10.15吴学琴.在回答“四个之间”中生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9):79.16刘世强,杜敏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其世界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3(10).17韩庆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兼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成功创造和建构起来的J.哲学研究,2023(8):15-26.1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9肖政军,杨凤城.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历史生成、现实构建与未来展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1-16.20王慧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百年建构的历程、逻辑与启示J.理论导刊,2022(1):44-47.21陶蕴芳,饶伟.国际话语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4).22王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建构路向探索J.北京社会科学,2023(11).23崔宇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际遇、历史演进与基本遵循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3(5).24冯冉,陈锡喜.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动力机制、结构要素与误区规避J.思想教育研究,2023(4):12-14.25李永进,刘赞.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语境、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6).26谭权洁.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的建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34(4):18.27雍滨瑜.“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39(2).28岳奎,赵鹤玲.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媲变与传播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1):6.29王海军,郑阳.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体系建构与时代审思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3(3).30冯海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创新路径J/01.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72024-02-26.https:/doi.org10.19898/ki.42-1704C.20230829.01.31顾海良.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与学理探寻J.理论视野,2022(11):26-34.32廖洪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超越西方现代化话语的逻辑理路J.湖湘论坛,2023,36(6):52-62.33李雨豪,郭丽双.中国式现代化对后现代性话语的超越:兼论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之理论局限J.南海学刊,2023,9(6):18-20.34曹勇,曾嘉敏,刘欢.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J1.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35杨彬彬,李福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世界意义J.观察与思考,2023(1):64-65.36梁英,庄小萱.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24(4).37代玉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三重维度及其系统构建J.求索,2023(1):43-47.38吕伟松,赵庆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要素、逻辑和策略J.学术探索,2023(7):63.39许向东,丁兆铉.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建构及其国际传播J.对外传播,2023(9):12.40杜仕菊,叶晓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理论旨趣、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3(6):45.4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6.42韩庆祥.话语建设的核心首要是理论建设J.理论视野,2018(1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