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docx
-
资源ID:1520788
资源大小:17.1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调研报告】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docx
【调研报告】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构建楼宇治理新格局。在推进过程中存在楼宇治理规范化不足、楼宇治理法治保障缺失、楼宇治理虚化空转、楼宇治理人才队伍专业化不强等问题。要加快商务楼宇治理规范化建设,完善楼宇党建引领机制,探索创新楼宇自治体系,深化“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楼楼联动”“楼社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楼宇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词上海党建;商务楼宇;党建引领;治理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实践新模式,商务楼宇已成为上海市基层治理重要的承载地和实践区。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上海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的实践特点商务楼宇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开始,以静安区中华企业大厦、浦东新区嘉兴大厦为代表的上海楼宇在全国率先开展“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党建创新实践,并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推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不断提升楼宇服务能级。自2020年以来,普陀区以“亿元楼”上海近铁城市广场等10幢楼字为试点,建立实体化楼宇党委和楼委会,将“居委会”模式向商务楼宇嫁接,以管理模式破局推动基层党建破圈。2021年5月,上海市“党建引领楼委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普陀区举行。自此,上海楼宇党建由从侧重建支部的“1.0版”,到注重优服务的“2.0版”,再到着力强功能的“3.0版”,发展到以“楼委会”为代表、以“善治理”为典型标志的“4.0版”,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做实楼宇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商务楼宇像是“竖起来的社区“,企业和员工流动大,游离于传统组织体系之外,楼宇党建涉及面广、涉及主体多,决定了楼宇党建无法简单沿用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必须进行党建模式创新,以整体性实体化的党建方式破解楼宇党建的困境。楼宇党建“4.0版”立足让楼宇党组织更有利于资源整合、服务发展、推进治理,以楼宇内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在具有地标性质、规模能级高、经济效益强、党员数量多的标志性楼宇,单独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总支);在具有一定辐射效应,有一定数量党组织和党员的商务楼宇,单独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总支)或在两个以上楼宇建立联合党委(总支),隶属于街道社区党委。制定楼宇党委工作职责,突出楼宇联合党委(总支)在楼宇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体地位,建立强大的基层党组织覆盖网络把广大党员凝聚起来,汇集多方力量、多元主体,为多元治理的实践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二)搭建楼宇治理载体,推进楼宇治理主体多元化在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总支)的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楼宇治理格局。在楼宇中建立“楼委会”,制定楼宇治理公约楼委会议事规则等,建立议事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搭建多方共商共议的平台,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街道、楼宇产权方和物业方、楼宇企业和员工、楼宇所在居民区党组织等各类主体充分联动起来,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如,静安区在凯迪克大厦组建的楼委会,成员由楼宇党委书记、产权方代表、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等9人组成。楼委会组成人员广泛,在“一核多元”的楼宇治理结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提供更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以楼宇治理项目化运作为抓手,提升楼宇治理效能目前,商务楼宇治理普遍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化运作和管理的方式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协作,共同推动楼宇治理。如,静安区凯迪克大厦楼委会建立了项目认领制度,由楼委会牵头搭建平台,将楼内不同类型的项目归纳整合,建立项目信息库,并公开发布,组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企业、党员群众认领,楼宇党委负责审核、监督、实施及跟踪问效。项目的设计和征集过程就是一个征集民意、整合民意的过程,将有不同治理需求的主体通过一个个项目联结,增强了楼宇主体楼宇共同体意识。项目聚焦楼宇企业和员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推动解决楼宇治理难点、热点;并且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认领,挖掘出了一大批楼宇能人和热心的志愿者。楼宇内各类企业及其员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楼宇、社区公益志愿活动,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四)推动楼社联动,构建街区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包括楼宇内的多种所有制类型企业和产权方、管理方、行政方等多元利益主体,以及楼宇外的诸多利益相关参与者,如社区、行业协会等。推动党建引领商务楼宇辐射治理范围,有利于整体提升楼宇治理效能。近年,上海各区商务楼宇积极推动楼社共建,构建街区治理新格局。如,普陀区推动实现了26个楼委会与10个街镇党群服务中心、52个居委会结对共建,将楼宇党建与区域化党建、居民区党建统筹推进,打破“治理孤岛”,彰显“楼宇党建+社区治理”的“溢出效应”。静安区聚焦重点商圈、街区,探索建立以楼宇企业为重要治理主体、多方面参与、共同行动的商圈党建联席会议、街区治理联盟、街区治理委员会等共建共治机制,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互融共生的楼宇和街区“善治理”模式。二、当前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楼宇治理规范化不足近年来,各区将社区治理模式向商务楼宇嫁接,探索商务楼宇治理模式,推动党建、治理、营商“三位一体”相互融合、互促共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楼宇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各区关于商务楼宇治理自治组织的名称不一,有“楼委会”“楼务会”“楼管会”“楼事会”等名称。各区楼委会组成人员及自治制度不规范,缺乏统一规定。由于名称、制度不一,缺乏规范,给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各区交流和扩大宣传影辔带来困扰和障碍。(二)楼宇治理法治保障缺失当前商务楼宇治理过程中,缺乏相劝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楼委会等楼宇治理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是否将其定位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尚不明确。不同治理主体参与商务楼宇治理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治理机制欠缺法治规范监督,极大地影响了楼宇治理效能。(三)楼宇治理虚化空转各区之间楼宇治理发展由于起点不一,发展参差不齐。楼宇产权性质不同给楼宇治理及其成效带来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有的楼宇只停留于建立了楼委会治理组织架构、相关制度,但由于产权方利益内驱力不足等原因,制度落实困难,使治理实效陷入空转而无从谈起。(四)治理主体公共参与意识薄弱各区商务楼宇治理成效不一。由于当前的商务楼宇治理主要还是依赖党政部门自上而下地推动,没有把企业和行业组织充分发动越来,因此,普遍存在着楼宇治理共同体困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团组织发展不充分,楼宇内企业员工沟通交流和互动不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意愿较低;群体意识和公共精神不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楼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人际关系冷漠、黏性不高,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等。还有的楼委会缺少企业普通员工代表,员工参与不足。(五)楼宇治理人才队伍专业化不强楼宇专职党群工作者专业化不强,经验缺乏,面对成分复杂、诉求多样的多元群体缺少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治理手段;有些楼宇党组织书记流动,楼宇党组织工作缺乏连续性,党务工作者队伍青黄不接,导致楼宇党组织无法长期有效领导楼宇的多元治理。三、推进党建引领商务楼宇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一)加快商务楼宇治理规范化建设1.推进商务楼宇治理规范化楼宇治理方兴未艾,有关部门应及时对当前各区的商务楼宇治理组织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可以和社区的“居委会”相对应,将名称统一规范为商务楼宇事务治理委员会,简称“楼委会”。在总结各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上海市民政局制定关于上海市商务楼宇事务治理委员会设立相关的指导意见,明确楼委会的性质、设立原则、设立条件、设立程序,明确商务楼宇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楼委会自治机制和规章制度。2.完善楼宇治理评估反馈机制,推动楼宇治理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商务楼宇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以各主体对楼宇服务、楼宇活动、楼宇品质的协调治理等为衡量商务楼宇治理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估,总结、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改进不足。二是对商务楼宇治理各主体的参与度、参与效果进行评估。对积极参与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给予奖励,更好地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楼宇治理兴趣和意愿,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协同治理环境。(二)完善楼宇党建引领机制,探索创新楼宇自治体系1.强化党建引领机制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商务楼宇治理的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融入到商务楼宇治理全过程。首先,进一步完善党组织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建引领楼宇治理体系,打造党建引领下的楼宇治理共同体。“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执政党的组织威力,来自于纵向贯通和横向交织的强大组织体系。纵向上,通过组织覆盖,构建''区域党建联盟一社区党组织一楼宇联合党委一企业党支部一党小组”党建主体架构,纵向建链,形成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垂直化“动力主轴”;横向上,创新组织设置,在设置区域化组织之外,整合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同类行业企业等组建党建联盟。通过纵横向的党建链条,以党组织为枢纽,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区域化党建优势,盘活资源,扩大共享空间,把隶属不同系统、行业、楼宇的相关党组织“串联”成为紧密型的楼宇党建共同体,促进社区与商务楼宇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资源共享和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提升楼宇治理的效能,推动商务楼宇形成“强政治、惠经济、聚人心”的蓬勃发展趋势。其次,完善基层党员引领机制。党的先进性最终需通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来体现。楼宇党员是楼宇治理的骨干力量。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引领机制,选准配强楼宇联合党委书记和企业党支部书记,发挥书记们的表率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普通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的全程参与、全面引领,推动楼宇员工广泛参与楼宇公共事务治理。2.进一步织密楼宇自治组织体系在商务楼宇治理中,楼层是楼宇治理的基础。要完善楼宇多元多层次善治体系,建设楼宇治理共同体。借鉴街道一小区(居委会)一楼栋(楼组长)一居民的社区治理层级,在楼宇治理中建立街道一楼委会一若干楼层(楼层长)一白领员工的治理架构,实施楼层长工作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楼层,织密楼宇治理组织体系,及时听取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沟通协调楼层日常事务,并培养楼宇社区治理达人。进一步健全议事协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楼宇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鼓励企业和白领员工全程参与、深度参与、出谋划策,塑造和培育“楼中人”参与楼宇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以自下而上的议题形式整合共性需求,及时破解楼宇企业发展和服务难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深化”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工作机制,凝聚人才商务楼宇作为“立体社区”,是众多年轻、活跃的从业人群工作、生活和交往集聚地,建议深化“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党群共建”工作机制,以联系青年、服务楼宇为着力点,打造“党建引领+群建赋能”新模式,培育白领员工楼宇公共精神,增强其对所在楼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一是大力培育楼宇社团。针对白领员工日益多元的精神需求,推动楼委会等自治组织根据楼宇单位资源优势和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具有公益性、文化性、群众性并且契合楼宇企业员工需求的各类楼宇社团组织,指导他们制定章程和管理规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场地供应和资金支持。以兴趣引导、合作拓展等多种方式,创新楼宇社团活动形式,实施社团项目认领活动。通过高密度、高频次、高吸引力的公共交往和互动,丰富楼宇白领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楼宇社区文化氛围,使楼宇社区成为凝聚各方的新纽带。二是健全楼宇人才共享机制。通过走访排摸建档,摸清每幢重点楼宇人才底数,建立楼宇动态人才库,推进互通交流、资源共享,保障”企业需要、人才需求”的“双需求”,让楼宇内的人才流动起来,畅通交叉成长渠道,形成楼宇人才楼内楼外“双循环”模式。三是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由楼宇党组织和楼委会牵头设计党建、公益、文体等一揽子活动项目,创新楼宇志愿服务新模式,创建志愿服务品牌,吸引白领员工常态化参与楼宇内部及周边社区志愿服务。(四)创新“楼楼联动”“楼社联动”机制1.创新楼宇党组织设置方式,推动楼宇内部联动以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创新楼宇党组织设置方式。尊重企业和党员的意愿,按照党员岗位性质、兴趣爱好甚至作息规律等,创设“地缘”“业缘”“趣缘”等特色党支部。引导各企业根据经营特点和优势及其员工和党员的构成状况,推进支部结对共建,促进楼宇内各支部间联动。大力倡导成立业主沙龙或企业家论坛,定期开展活动,促进合作和交流,共谋发展。2.探索居民区党组织和楼宇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楼社联动推动居民区党组织成员和楼宇党组织成员相互兼任对方的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担任支部委员或副书记,实现党组织联建,为活动联办、共商共治打下组织保障。深入盘活居民区楼组和商务楼宇资源,公开征集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和资源清单,以项目为导向,开放共商,实现楼宇和社区共建共治、嵌入式发展。(五)进一步加强楼宇治理人才队伍建设1 .推动机关干部下沉楼宇常态化由各区出台文件,选拔优秀的街道机关干部到楼宇挂职,担任楼宇党总支第一书记,选派商贸等相关经济部门干部进驻重点商务楼宇。深化落实楼委会直接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度,全面推动机关干部下沉常态化、责任下沉制度化。2 .完善楼宇治理人才队伍培育机制一是完善楼宇党群专职人员的梯次队伍培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楼宇治理人才赋能体系,形成楼宇治理人才梯次队伍培养机制。对在楼宇党建、楼委会工作中表现突出、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一定年限的专职党群社工,在参加事业编制考试时给予一定的加分。或者优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一批事业心强、有责任心、有志于楼宇党建工作的党员到楼宇党建、楼委会工作岗位上去,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楼宇党建工作者队伍。二是加强楼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队伍建设。当前各区对楼宇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招录、晋升、待遇等政策不一,队伍建设专业化不强,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加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解决楼宇治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开展资格认证。综合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任职年限、工作实绩和认可程度等因素,研究制定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办法,与激励保障直接挂钩,健全完善退出机制。完善定期晋级制度,形成梯度管理、晋位升级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