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和世界意义.docx
-
资源ID:1521809
资源大小:21.2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党课讲稿】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和世界意义.docx
【党课讲稿】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和世界意义【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绿色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方向,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趋势的深逐洞察,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准确把握,对高质量发展形势要求的科学研判。绿色生产力把绿色纳入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结构范畴,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生产力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变革方向,作为生产力跃升的重要动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重大创新成果。发展绿色生产力将有效助推中国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产业结构的绿色重塑、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进程以及消费模式和发展动力的绿色变革,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绿色方案,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引擎,将有力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生产力演变和跃升的过程。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人类社会生产力跃迁和进步提供了科学指引,受到了国内国际广泛关注和研究探讨。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J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绿色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方向,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深入的起步阶段。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世界意义。一、发展绿色生产力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关键力量。纵观历史,生产力的演变与变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绿色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其产生也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时代背景、战略考量,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生产力演进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趋势的深邃洞察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总体依从于自然,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虽然不断提升,但仍未突破自然的限制。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幅提升,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在人类中心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不可避免地打破了生态系统固有的循环和平衡,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出现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历史的教训表明,依赖资源大量投入、大量消耗的传统增长模式,这样的生产力发展路径难以为继。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是确保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为区别于工业文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迫切呼唤与之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样态。(二)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准确把握近现代史表明,科技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都会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乃至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人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自18世纪以来,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这三次革命,都大幅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开发利用强度、规模的大幅提升。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三次革命仍未摆脱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蔓延,以及资源能源危机的扩大,绿色化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以及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通过绿色科技对传统生产方式、增长模式进行绿色改造,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区别之前三次革命的重要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新方向。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DaVidPreeCe)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陵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生物多样性经济等也应运而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8年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绿色新政”或“绿色增长战略”,积极抢占绿色发展的制高点。从现实来看,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所在。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全球共识的引领下,新能源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光伏、风电、新型储能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三)对高质量发展形势和要求的科学研判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然而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生产力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低收入阶段的“马尔萨斯陷阱”,还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中等收入陷阱”,全要素生产率偏低是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本质是生产力“质态”的落后。这就要求从注重“量态”到注重“质态”的转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然而,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资源能源约束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突破的瓶颈。同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以及未来需求仍会保持刚性增长等,进一步加剧了制约。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之一,优质生态产品成为新的需求。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走欧美老路是难以为继也是行不通的,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二、发展绿色生产力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模式和特征。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需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作为全新的概念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绿色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疑新创新成果。(一)把绿色纳入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结构范畴从法国经济学家、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Quesnay)首次提出“生产力”概念以来,其内涵及其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生产力理论演变来看,早期生产力理论经历了从最初的土地生产力到劳动生产力,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总体来说,传统生产力理论,把自然作为工具,将生产力视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实质是人与自然对立的生产力观。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也大都倾向于将大自然视为人类经济的外部因素。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生产力的概念,承认自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源头,还预见性地发现人类的生态需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力观的重要源头。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显现和蔓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生产力”逐渐进入理论的视野,强调生产方式的生态化改造、自然价值的保护等。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经历了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绿色生产力一方面将绿色作为生产力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及绿色驱动整合统一,实现了生产力观的跃升。(二)把绿色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就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新生产力不断取代旧生产力,从而实现生产力现代化的过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本质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如果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组织模式,在提高产出的同时,在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维度上增加了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那它必然无法满足“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要求,就不属于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高质量发展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转变,要求摆脱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降低“含碳量”,增加“含绿量”。(三)把绿色作为生产力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变革方向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内在要求生产力各要素具备绿色属性和特征。从劳动者来看,新质生产力要求劳动者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具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和满足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绿色化的需求。从劳动资料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等生产资料的创新发展。从劳动对象来看,新质生产力要求将传统劳动对象拓展创新到新能源、新材料、数据、信息等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的劳动对象,并且强调传统劳动对象特别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另一方面,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率配置是实现生产力跃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要把绿色、低碳、循环作为根本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四)把绿色作为生产力跃升的重要动能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绿色是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绿色生产力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绿色生产力以新技术和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以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优质生态产品为需求牵引催生新消费、新产品、新产业、新市场,带来发展模式、供应模式、消费模式的变革;此外,绿色生产力以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环境治理效率。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当前,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绿色产业正在孕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形成新需求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竞争优势,必须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方面,要把绿色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增强绿色技术供给,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绿色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绿色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特别是加强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协同推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三、发展绿色生产力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加速器新质生产力具有革命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的特征,实现了对生产力内涵要求、要素结构、路径模式、动力机制等的全面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绿色生产力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生产力,将有力促进中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加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进程。(一)助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绿色低琰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股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冬的经济增长。2012年至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6.8%,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202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比2012年分别下降45%和40.85%。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大幅下降。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在GDP翻一番的情况下,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3%,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能源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仍居高位。同时中国城镇化进程尚未结束,能源资源需求仍会保持刚性增长。以发展绿色生产力为引领,中国将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力争到2035年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助推产业结构的绿色重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7%和33.6斩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比重超过17%o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风电机组制造产能占全球六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中国产业结构偏重及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突出,还存在各行业绿色转型进程不同步、东中西部面临的绿色转型问题各不相同等问题。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以发展绿色生产力为引领,中国将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三)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进程2020年,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已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形成各方面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一方面,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2012年至2023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缸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了13.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约8.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降碳时间紧,降碳规模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等交织,而且石油、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保障能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实现“双碳”目标仍面临较大挑战。以发展绿色生产力为引领,中国将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如期实现目标。(四)助推消费模式和发展动力的绿色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我国共识和行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方面,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时尚,绿色产品消费日益扩大,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950万辆。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需求和绿色消费需求正在催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绿色市场。多数研究认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的投资规模在100万亿元以上。中国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此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环境产品出口国,环境产品出口市场份额达到22.2乳这些都进一步表明,绿色已经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新动力、新引擎。以发展绿色生产力为引领,中国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高水平保护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促进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四、发展绿色生产力为全球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已经在中国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攫力。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提出的原创性概念,同时也是对全球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世界之间、时代之间等全球性问题的回答,其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特征,不仅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绿色生产力具有全球共通性,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新动能。(一)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持续面临复苏滞缓、增长乏力、不确定性增加的低迷形势,同时逆全球化思潮也加速全球经济分裂,急需新的动能。绿色生产力在推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联合国积极呼吁和推进投资绿色、投资自然。一方面,发展绿色生产力带动绿色低碳投资的新需求。根据联合国的测算,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气温上升控制目标,全球需要总投资大约为90万亿美元。这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力。另一方面,发展绿色生产力将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及其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和实现。国际性行动计划”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提出,从现在到2030年,如能恢复3.5亿公顷退化土地,就可以产生价值9万亿美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使约10亿人口摆脱贫困,创造约8000万个就业机会,为全球经济增加2.3万亿美元的增长,并防止3.7万亿美元的气候相关损失。事实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生产力,将自然作为投资的重要领域,增殖自然资本,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有力助推全球经济发展。(二)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绿色方案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现代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所谓“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但任何现代化的道路都需要一定的时机和条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具备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所拥有的宽松资源环境条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1年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认为,在50%的概率下,控制在1.5摄氏度温升水平时,全球碳排放空间为5000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面临的问题与需求也不相同。从现代化发展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串联式”发展路径。而当前的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叠加发展,是一个“并联式”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既需要现代化,还需要推进绿色化。如何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双赢,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此外,发展中国家还面临推动绿色发展资金和技术缺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关于巴黎协定实施全球盘点的决议中关注到,发展中国家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的资金需求缺口正在扩大,资金需求在2030年前为每年5.8万亿美元至5.9万亿美元。发展绿色生产力,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路径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三)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引擎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nt6FiioGuterres)在2023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开幕式上表示,2015年各成员国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只有15%的目标按预期进展,许多目标出现逆转。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具雄心的行动。治理乏力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困境。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一方面,坚决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贡献全球四分之一增绿,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提前完成碳减排2020年目标、自然保护地达到17%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绿色产品和制度供给。在中国推动下,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82%,陆上风机与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分别下降约35%和41机在过去10年中,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近6亿吨。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迫切且艰巨,特别是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仍存在巨大绿色产能缺口,需要世界各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彰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以自身的绿色改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发展绿色生产力也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治理方面的重大贡献,将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贲任的压实、更加内生于协调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具有系统性协同性。中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理念智慧和实践经验,将有力促进各国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峭长,将为重塑全球环境治理格局、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进程提供重要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