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

    • 资源ID:1525114       资源大小:352.12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年8月第四节突出大湾区大市场需求优化“菜篮子''产品供应47第五节突出保多样增效益提升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53第六章发展精细农业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59第一节聚力打造核心增长极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平59第二节聚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62第三节聚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农业对外合作高地66第四节聚力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69第五节聚力促进小农户发展建设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73第七章塑造精美农村全域实施岭南特色乡村建设行动77第一节全面推进乡村特色风貌提升77第二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79第三节建设乡村便捷高效生活圈82第四节修复保护乡村生态系统85第五节创新提升乡村治理体系89第八章培养精勤农民全力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力军93第一节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93第二节加快提升农民精神风貌96第三节高质量推进创新创业98第四节实施农民收入跃升计划I(K)第五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102第九章巩固拓展成果助力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104第一节促进脱贫攻坚政策平稔过渡104第二节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06第一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更加坚实“卜三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重大部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新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生猪年末存栏恢复到常年的83%,“粤字号”农产品质优量增,产出约占全国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的水产品,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林牧渔业产值7901.9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超2352万亩,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农业发展由要素依赖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变。全省纳入全国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15.91万家,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5.05万个和3.67万个以上,土地流转率达到50.45%,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蓬勃兴起,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4: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超过135亿人次,农产品短视频矩阵营销成为新亮点,-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全省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7%以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2%以上。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步伐明显加快,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87%以上,农村光纤入户率近57%,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9%。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文明乡风、纯朴民风、良好家风加快形成。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顺利完成,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等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开展。农业开放合作机制和政策加快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民持续增收,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万元,提前两年实现翻番,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51以下,恩格尔系数降至37.1,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成就表明,“十三五”时期是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的时期,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广大农民昂首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第二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更加紧迫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并加速向“三农”领域传导,“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制约更加凸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压力尤为凸显。全省粮食生产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菜篮子”产品缺口较大,饲料原料、食用油料、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自给能力亟待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履行好国家粮食安全广东责任、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更大更重。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的问题尤为凸显。全省农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供给结构不优,经营效益偏低,“卡脖子”技术瓶颈明显,园区化、绿色化、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融合化水平还不高,与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任务依然繁重。加快乡村建设的要求尤为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全省最为突出的矛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整体面貌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全力塑造精美农村、加快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任务十分迫切。培育高素质现代农民强化粮食安全供给保障。推广应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加强粮食收储设施建设,重点提升仓容资源薄弱地区仓容规模,逐步淘汰小散旧粮库,实现储备粮相对集中存储。提升珠三角主要粮食物流枢纽的集散功能,完善珠江-西江内河码头联运接驳功能。新扩建粮食深水码头,增加中转仓容,有效衔接省际运输。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支持省内粮油企业在主产区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加工基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宽粮源渠道。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质量追溯提升、机械装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合理引导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市场化收购,健全完善优粮优价市场机制。第三节突出战略资源保障强化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力推动全省糖料蔗、天然橡胶、油料作物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夯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建设糖料蔗生产基地。以品种改良、宜机化改造、绿色技术应用等为重点,建设150万亩以上糖料蔗生产基地,确保全省糖料蔗产量稳定在1460万吨以上。加快良种推广应用,建设健康种苗生产基地,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提高蔗糖分,推进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培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田间道路配套,加大甘蔗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建设力度,推广甘蔗采收后蔗叶粉碎还田技术、地膜回收技术、制糖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天然橡胶产能。推进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产能提升建设,着力改造60万亩橡胶园,建成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加工仓储条件配套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挖掘增产潜力,确保关键领域用胶安全。优化胶园树龄结构和品种结构,推动老龄残次胶园更新,提高胶木兼优和高产高抗新品种比例,鼓励推广宽行密植+套种、高值高效农林复合模式,拓展胶园功能,优先支持特种胶园、生态胶园、超高产示范胶园建设。促进产后初加工、精深加工、军工胶研发和产地仓储设施优化建设,加快落后生产线技术改造和环保设施设备升级。第四节突出大湾区大市场需求优化''菜篮子''产品供应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接大湾区大市场需求,建设优质安全蔬菜生产基地,推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促进草食畜、肉(蛋)禽和渔业等发展升级,稳步增加优质安全“菜篮子”产品供应量。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建立完善“菜篮子”农产品稳价保供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优化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完善珠三角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粤东粤西粤北产地市场建设,提升补强冷链基础设施,提高大型批发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批农产品核心物流园区。持续开展“菜篮子”信息动态监测预警工作,建设全产业链信息监测体系,加强市场流通形势研判和产销衔接,引导科学生产、稳定供应、销售顺畅。建设优质蔬菜生产供应体系。推动蔬菜产销区域合作,保障总量平衡和季节、区域、品种均衡供应及质量安全,确保全省蔬菜产量达350()万吨以上。重点加强城郊型商品蔬菜基地、粤西北运蔬菜基地、粤北夏秋蔬菜基地、粤东精细及加工型蔬菜基地建设,以连栋塑料大棚、防寒避雨棚为主,适度发展防虫网室和连栋温室,推进品种优质化、作业机械化、设施智能化、防控绿色化、管理数字化,扩大城郊设施蔬菜发展规模。推进蔬菜高标准“五化”基地创建,重点集成推广壮苗培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加强省际合作,严格认定标准,构建形成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推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促进生猪生产长效稳定发展。坚持转方式促转型,推动小散养殖向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养殖转型、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厂(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活猪向调肉品转型。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统筹实施养殖场(户)升级改造、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疫病防控与无疫小区建设等项目,确保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生猪年出栏3300万头以上,猪肉245万吨以上,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减数控量、提质增效,重构屠宰行业布局,加快屠宰厂(场)关停并转和绿色化标准化改造升级,完善“两证两章一报告”制度,推动屠宰加工和养殖生产配套布局,引导屠宰企业从销区向产区转移,实施屠宰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工程,支持建设养殖、屠宰、加工、配送全产业链示范企业,合理控制全省屠宰厂(场)数量,确保规模企业屠宰量占比达85%以上。推动特色畜牧产业转型提质发展。重点做强特色家禽产业,突出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怀乡鸡、杏花鸡等特色品种,建设以梅州、惠州、江门、茂名、睾庆、清远、云浮等市为主的家禽优势区,确保全省禽肉产量稳定在140万吨以上,支持建设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提升家禽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畜禽就地屠宰,建设完善冷链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充分挖掘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潜力,推广天然草山草坡改良、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南方饲草青贮等技术模式,加快建设雷琼黄牛、陆丰黄牛和雷州山羊等优势养殖区,确保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30万头和100万只以上,牛羊肉产量达到6万吨左右。持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重点在大湾区城市群周边、粤东粤西大中城市郊区以及粤北地区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与饲草料配套体系,加快品种改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改造升级养殖装备,提高国产乳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渔业转型升级。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和养殖证核发,科学保障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广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模式,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65%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提高捕捞渔船作业抗风险能力,推动内陆江河捕捞逐步退出,全省捕捞渔船减船20%以上,近海捕捞量逐年递减。有序发展远洋渔业,组建远洋洵业集团。持续增强水产种业发展活力,实施水产种业振兴工程,推动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岭南水产种业创新中心,打造广东水产种业“南繁硅谷工布局珠三角百万亩鱼塘整治提升,建设水产品鲜活和冷链物流运输基地、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联结国内国际水产市场;布局珠三角沿海和黑东粤西两翼深水网箱产业集聚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打造“粤海粮仓”,强化渔港建设、管理及区域经济联动,吊珠成链打造陆海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牧一体化发展的渔港经济区;布局内陆渔业产区和粤北生态发展区提升基础设施,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精准渔业,建设一批特色水产产业园、生态渔业公园、精品渔业示范区。第五节突出保多样增效益提升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构建丰富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供给体系,引导市场消费升级,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效益。做优岭南特色水果产业。着力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做强品牌,提高岭南特色水果产业效益,到2025年,全省果园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水果产量在1650万吨以上。优化岭南水果产业布局,重点做强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柑橘、柚子等6大优势品种,在粤西、粤东与珠三角地区创建万亩精品园区、千亩标准化基地和百亩示范片联动一体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优势产区,加强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产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支持梅州、肇庆、清远、韶关、云浮等市建设柑橘类优势产区,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果园建设,建成全国优质柚果生产供应基地和特色柑橘标准化基地。粤北、粤东突出发展“小而精,、,小而专,水果产业,重点建设三华李、猾猴桃、鹰嘴蜜桃、水晶梨、乌酥杨梅、樟林林檎、无核黄皮、蓝莓、葡萄、澳洲坚果等特色产区和粤北落叶果生产供应基地,加强水果产地商品化处理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粤东地区重点发展青梅、油柑(油甘)、橄榄加工型水果品种,延伸加工型水果加工链条,打造全国青梅、油柑(油甘)、橄榄之乡。发展茶叶南药等高效产业。积极扶持英德红茶、潮州单极茶、客家绿茶、江门柑茶、韶关白毛茶、海丰莲花茶等优势品种发展,引导和支持粤东单丛乌龙茶区、粤西大叶种绿茶区、粤北优质红茶区以及特种绿茶、白毛茶区等五大优势产区建设,拓展茶园休闲文化功能,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动公用品牌整合。做强南药产业,以化橘红、阳春砂、广陈皮、巴戟天、何首乌、广蕾香、广佛手、沉香(林业部门管)等为重点品种,扶持发展道地药材,建设云浮、肇庆、茂名、江门、阳江、湛江等南药优势产区,支持国家级肇庆南药市场建设,建设一批岭南中药材良种繁行基地和优质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到2025年,全省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推动特色花卉苗木转型升级,发展盆景、观赏苗木、兰花等优势产业,提升建设珠三角高档盆花、城市绿化与美化苗木产区,粤北珍贵珍稀苗木、兰花与珍稀花卉产区,以国兰和蝴蝶兰为重点的粤东粤西盆花、盆景及红树林树种苗木产区。稳步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菌、林药、林花、林茶、林禽等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1.专栏9岭南特色农业培育工程(一)岭南特色水果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优势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热带优质水果、加工型特色水果、落叶水果三大产业发展带。建设水果高标准生态智慧种植基地200个,打造广东荔枝、龙眼、香蒸、菠萝、柑橘(柑桔检)、柚六大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打造特色优势水果生产重点县30个,建设100个荔枝高标准示范园(二)茶叶优势产区培育。高标准创建50个“粤字号”生态茶园,推动建设五大粤字号茶园优势产区。(三)南药振兴计划.支持云浮、碓庆等地建设一批南药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四)特色农业转型建设。建设一批林卜.经济立体种养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特色花卉示范园区第六章发展精细农业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发展精细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在农业全面升级中培育“粤字号”精细农业新优势。第一节聚力打造核心增长极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平构建乡村产业聚集发展重大平台,打造跨县集群产业园,拓展特色产业园,创建功能性产业园,建设产业强镇和特色专业村,培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打造跨县集群产业园。围绕粮食、生猪、家禽、岭南水果、蔬菜、茶叶、南药、花卉、油茶、水产、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优势特色产业带,按照构建大区域、引进大企业、依靠大科技、做强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建设批跨县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优势产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全覆盖,健全跨县协作机制,发挥科技、品牌、交易等重大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性、安全性和自主性。以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实施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建设形成粮食、蔬菜、岭南水果、畜禽、水产、饲料等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及茶叶、南药、苗木花卉、现代种业等若干数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推动建设渔港经济区,尽快形成全省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体系和“一张图”,开展渔港改革试点,实行县乡两级“港长制”,促进依港管船、管人、管渔获,明晰渔港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完善渔港经营许可制度,鼓励社会资金参股投资,促进渔港建、管、护良性循环,提升渔港有效避风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渔港建设和城镇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向渔港聚集。拓展特色产业园。突出抓重点强弱项,推进智能化升级、产业链拓展延伸、科技集成应用、投融资政策创设和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坚持调结构提效益导向,持续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大类特色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业县(市、区)、主要特色品种省级产业园全覆盖,推动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宓民兴村强县产业。支持建设成效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增效,以现代种业、丝苗米、生猪、家禽、南药、岭南水果、苗木花卉、水产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粤字号''优势产业为重点,按照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的要求,建设一批产值50亿元以上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省形成国家、省、地市、县(市、区)四级产业园梯次创建、全面推进的格局。创建功能性产业园。适应农业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按照“核心技术+产业融合+场景实践+示范推广”的要求,围绕现代种业、设施装备、数字农业、农业品牌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前沿领域,面向全省探索创建批功能效益显著、要素高度聚集、产业集群发展、设施装备先进、辐射带动有力的功能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提升功能性产业园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聚集,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服务力和带动力的产业联合体,提升主导产业整体效益。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立足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带动、以村镇为平台、以产业为基础、以要素融合为机制,聚焦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芒果、柑橘、蔬菜、丝苗米、茶叶、花卉、南药、畜牧水产、林下经济和地方特色稀有品种开发升级,深入发展“一村一品、值之比达到2.6:1,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2.0万亿元。坚持助农惠农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电商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共享网点服务资源,支持农村快递发展与“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紧密结合,支持智能投递终端“下乡”,推进村邮站建设,加快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农村偏远地区网络布局,健全农产品寄递网络,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完善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畅通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区冷储、冷链配送等环节,构建覆盖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障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加强产地冷藏保鲜基地建设,重点在粤东粤西粤北果蔬、肉类主产区及沿海水产优势区,改造建设一批具有预冷处理、初级加工、分拣、储存、包装、信息处理、交易等功能的冷库、集配中心和“田头小站”,落实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在农村建设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的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销区改造提升一批冷链配送中心、冷藏箱、冷藏柜等终端销售和配送设施。支持全省重要物流节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枢纽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区域配送中心。到2025年,全省新增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200万吨以上,鲜活农产品产后损耗降低15%以上,农产品预冷保鲜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美丽经济。以美丽村庄、美丽讦镇建设为载体,发展旅游休闲与创意体验农业。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入全省全域旅游发展,建设珠三角都市农业休闲核心区、北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区、沿海休闲渔业与渔港旅游带、粤港澳创意农业体验湾区、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休闲养身试验区。开展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及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文化旅游特色村等创建。引导农业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施南粤乡村传统文化活化工程,创新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推广“乡村+节庆”“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川乡村+民宿川乡村+美食''等发展模式。持续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到202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8亿人次。挖掘乡村价值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扶持发展乡村创意和康养农业,支持文化创意及设计企业向农业、农村拓展业务,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推广“消费者需求+商家响应''预售定制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培育农业健康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整合当地优质医疗资源、农业养生保健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农业健康养生产业基地。探索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支持利用乡村闲置农房、田园等资源,建设产品认养、托管代种等共享农场,试点扶持农机装备、冷链仓储等共享经济建设,培育共享农机、共享仓储等新业态。突出区域特色提升“粤字号”农业品牌。围绕“大而优”大宗农产品和“精而美''特色农产品,开展“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打造标志性“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形成10个品牌价值超百亿元的国家级区域公共品牌,发挥社会组织、联盟作用,完善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建立品牌目录制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企业品牌,引导企业文化发展、企业家精神培育与企业品牌建设相结合。支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文化游与“小而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相结合,培育一批农民网红品牌形象代言人。提升全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推广,粤字号,农产品数字化矩阵营销模式。强化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建设,提升“粤字号”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高水平办好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专栏10农村产业融合升级工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新建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实现优势产业跨县集群、农业县(市、区)、主要特色品种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实施优特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建设510个国家级优挎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实施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行动,支持跨县建设一批千亿级子集群及数百亿级子集群,培育30个M域性优打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农牧渔业大县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国。(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创建3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扶持乡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专业镇,建成批全国示范村镇。(三)建设渔港经济区。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照园港联动、产城限合,升级改造15个沿海通港,建设渔港经济区17个,推动形成沿海渝港经济群“(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创建地市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县级区域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和镇村级出头冷链保鲜仓储设施体系,建设IO个地市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50个县级区域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100o个乡村物流设施示范村,以及100个农产品产地低温直销电商配送示范中心。优先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快递进村',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农产品寄递网络。(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行动。创建30个省级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址点县,100个省级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500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介2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点打造IO条南嗯古繇道精品旅游示范线路,(八)“粤字号''品牌提升支持丝苗米、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柑橘、水产等岭南特色优势农业品牌提升,重点培育10个以上品牌价值超百亿元的“以字号”标杆区域品牌.创建,字号”农业品牌联盟,开展农产品品牌大赛等活动,实施“粤字号”农产品品牌“走出去”工程。持续建设完善全省农产品“12221”市场与营销体系。建设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提升“粤字号”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建设“羯字号”农产品推介中心,定期组织各类,粤字号”农产品推介活动。支持省供销社完善“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第三节聚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农业对外合作高地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大市场、大需求优势,深化粤港澳台农业交流合作,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互进。培育农产品贸易新动能。加强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创新贸易促进方式,稳定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紧缺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支持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培育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基地,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粤字号”农业品牌形象,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际认证和注册,加强企业培训,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各环节管理,推动形成一批出口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对外营销促销工作,组织企业、社会组织等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农业展会活动,支持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深挖“粤字号”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潜力,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实施农业服务贸易促进行动,鼓励东莞市探索创建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广东农业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广州市建设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扶持打造省级及以上远洋渔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经贸投资与科技交流合作,参与全球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境内两类平台,以外带内、以内促外,形成推动农业对外合作的双轮驱动和高水平双向开放格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走出去''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农业对外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力度,推动农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应发挥积极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省际及粤港澳台农业交流合作。加强与兄弟省份、港澳台对接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业交流合作,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打造标准化、现代化、便利化平台。重点建设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示范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等。支持港澳流动渔民转型升级,稳定发展港澳流动渔民队伍,以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为示范基地,支持港澳流动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业、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流通、冷链、销售等渔业相关产业,推动深圳、珠海先行先试出台支持港澳流动渔民转型升级政策,推进港澳流动渔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挖掘省际间资源优化配置潜力,深化粤黑农业对口合作,创新粤陕合作模式,促进“南品北上、北品南下”合作向实向深发展。积极搭建粤台农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快粤台农业合作园区和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专栏H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工程(一)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行幼。支持建设一批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支持农业企业参与重要境外展会,提升“畤字号”农产品国际影响力。(二)“带路''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支持农业“走出去”企业搬入全球农产品供应徒,争取在金融、财政、通关、检疫等领域试行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探索建设若干农业对外合作园区。(三)粤港澳农业合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示范工程、喀港澳大湾区(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惠州粤港澳2录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等。支持港澳流动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业、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流通、冷链、销售等渔业相关产业,推动深圳、珠海先行先试出台支持港澳流动渔民转型升级政策。第四节聚力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倡导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推广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农业集约化生产技术,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和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实施农业节水行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全面施行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加强灌区骨干渠系节水改造、田间工程配套、易涝区治理和农业用水管理,实现输水、用水全过程节水,到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5。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终端用水管理机制,推进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用水计量。开展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与关键栖息地,加强南海伏季休渔及珠江流域禁渔期执法管理。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科学建设人工鱼礁,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强化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统筹建立全省农药、兽药等投入品追溯系统,全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利用及饲料“禁抗”,业产地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到2025年,全省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尾水处理装备设施配套率达到80%以上。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治理,扎实推进耕地污染防控。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耕地转移的防控机制,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根据耕地上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实行耕地分类管理,对无污染耕地实施优先保护,对受污染耕地实施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进一步完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和标准,扩大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和研究,筛选和推广适合当地、节本高效的技术模式;按分区管理、分类防控、协同治理原则,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管控,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休耕轮作、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等措施,强化重度污染耕地的风险管控。建立全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工作,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构建以产品为主线、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集成一批先进适用的综合体,打造一批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引导合作社、村集体拓展服务领域。支持供销合作社强化以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i体”综合合作为主线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服务组织建立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基地,探索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整合、服务需求供给对接等多种落地模式。发展联合社、联合体、联盟、协会等新型服务组织形式,依托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搭建区域性、综合型助农服务平台。鼓励农业企业向现代农业服务商转型,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策支持、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平台,提供需求匹配、服务交易、作业管理等服务。健全农事服务协办体系,为农业生产者、农业服务组织提供中介服务。加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建设、价格指导、质量监测、合同监管、纠纷调处等行业管理工作,建立服务主体名录管理、信用评价体系,推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促进多元主体融合发展。以带动和富裕农民为目的,鼓励各类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挥其统一经营功能,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各类生产第七章塑造精美农村全域实施岭南特色乡村建设行动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域部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在农村全面进步中展现岭南特色精美农村风韵。第一节全面推进乡村特色风貌提升以村庄精美、家园精美、景观精美为目标,强化规划管控,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奋力实现广东农村面貌根本改变。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基础,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科学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划好村庄建设边界,明确村庄类型,优化县域国土空间和村庄布局,把村庄规划纳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搬迁撤并。突出优化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作用,规划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和公共设施,实现县域内城乡设施共建共享、均衡发展、整体提升。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鼓励有条件地区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帮扶、托养照护、康复服务。加强医疗保障工作。坚持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将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低收入家庭救助对象等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救助范围,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农村低收入家庭救助对象。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适当比例补助。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性病签约服务。均衡城乡医疗保障待遇,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逐步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欠发达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第四节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健全协作帮扶机制,做好协作帮扶顶层设计和考核体系,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乡村建设帮扶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协作模式,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成效。健全协作帮扶机制。完善协作双方省市县.三级定期互访、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商重大事项。完善省东西部协作前方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省对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监督。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储备及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对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全覆盖,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充分发挥广东金融支农联盟作用,完善提升政、银、保、担、基“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广东省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强化财政优先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