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日标纲要.docx
-
资源ID:1525396
资源大小:125.82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日标纲要.docx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二O二一年八月前三I第一茸”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环境2第一节“卜三五”发展成就2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7第章怠要和11第,节指导思想I1.第二节发展原则11第三节战略定位13第四节发展目标M第三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2第一节拓展优化石化区发展空间22第二节推进血点片区开发建设23第三节推进城市隹成区更新提质24第四节推动海洋海岛合理开发利用25第五节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空间25第四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7第一节高标准构纸现代化路网27第二节全力支持遵州推进轨道交通建设28第三节加快建设现代化枢如港28第四节加强与周边航空枢纽联动发展29第五章加快推迸创新型开发区建设30第一节搭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30第二节培育科技创新主体31常三节增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创新实力32第四节埴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2第五节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33第六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与保护34第六窟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36第一节发展壮大“1+2”先进制造业36第二节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37先三节培育发展故略性新兴产业38第四节发展总郃经济39第五节培百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40第六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41第七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2笫七空深度觥入新发展格局44第一节全面促进消费提成扩容44笫二节发挥有效投傀拉动作用45第三节推动更i水平对外开放45第Pq节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46第八章深度叁与“双区“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49第一节深度参与黑港澳大湾区建设49第二节全力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51第三节深度融入“一核一帝一区”区域发展格局52笫九官营造一流营商环境54第一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54第二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55第三节优化政务服务55第四节建设“数字政府”56第十堂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品质湾区58第一节制定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58第二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9第三节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6()第四节完善防灾减灾体系60第十一章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62第一节全面头脑乡村振兴燧略62第二节建设美丽乡村63第三节深化农村煤合改革63先四节巩固拓展脱拓攻坚成果64第十二章建设国内一流生态湾区65第一节推动球色低硬循环发展65第二节全面改M生态环境质量66第三节加快牛.态体系建设66第四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68笫十三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70笫一节提高居民收入70第二节改善群众居住出行条件71第三节更好涌足挪众文化生活鼐求72先四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3第五节推动效,高明St发展74第六节打造健康大亚湾74第七节织牢民生保障网75笫十四首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8第一节加进和维护国家安全78第二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区79第三节建设平安大亚湾79第四节建设放心市场80第五节筑室安全发展防我81第六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82第十五章凝聚加快打造幸福湾区的强大合力84第一节加赤党的集中统一额导84第二节以高朋量党建引额推动高质St发展84第三节完善监督体系85第四节加研社会主义政治建设86第十,1.jx保规纲要到88第一节深入开展比学社K1.活动88第二节加好配套政策方案制定实施88第三节野化人才与项目支撑89第四节强化规划管理90附件I: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垂点专项规划一览表91附件2: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规划更大建设项目汇总表92附件3: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规划主大建设项目(工程包)汇总表93-kX-刖百“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广东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惠州要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大亚湾开发区要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争当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科学编制大亚湾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凝聚全区干部群众共识,向主要目标任务聚焦用力,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大亚湾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未来一段时期大亚湾开发区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本纲要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环境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大亚湾开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努力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的发展目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大亚湾开发区发展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活力更旺、后劲更足,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综合实力进步跃升。首创重大项目专班机制,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成效卓著。中海油惠州石化炼油二期、中海壳牌乙烯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患州乙烯、中海壳牌乙烯三期、恒力(惠州)PTA、慧聪一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等重大项目落户建设。服务业、总部经济、创业创新平台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共引进产业项目77宗,涉及投资额近20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5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二五”末增长3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3%,税收总额(含海关代征税)增长49.4%。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级)。大亚湾石化区已落户项目96宗,总投资2409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占比90%,“优等生俱乐部”基本形成,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全国第一0坚持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释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服务业占比从“十二五'末的22.7%提高到32.4%。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全社会研窕与开发(R&D)经费投入翻了一番,规上工业企业R&D人员突破万人大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7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工业企业数量比重全市第-O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已累计引进市天鹅团队13支,占全市37.1%。大亚湾科创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众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不到场”办理。在全国首批实行“二十四证合一“,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4小时,注销登记控制在2个工作日。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开发区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常住人口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开发区扩容提质,建成区面积比“十二五”末增长17%;道路总里程增长41%;人居环境进步改善,完成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商旅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万达广场、灿邦广场等一批中高端商贸综合体投入运营:建成红树林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虎头山文化公园、黄金海岸公共泳场等一批公园和休闲设施;基本实现“一村(社区)一公园”全覆盖。旅游高峰年份接待游客达68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4亿元,成功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内涝点和内街小巷整治成效显著。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助推全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底色进一步擦亮。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强度“双控”有力,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大亚湾石化区被评为国家首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绿色城乡护蓝、清水、净土、碧海、增绿、低碳“六大行动''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形成严密网络,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8%。重点河涌整治全面达标,黑臭水体全部出列。新建污水管网187.6公里,生活污水H处理能力由5.5万吨增至29.8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在全市前列。饮用水源、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100%。建成2.3平方公里的环石化区绿化隔离带,建成区绿地率达4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社会民生领域五年累计投入221.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长68.2%o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扩)建中小学校17所,新增优质学位2.4万个,规模居全市各县区首位。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市最高。城市“10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低保标准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六项底线民生保障标准、老年人津贴标准全市最高。获评“广东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平安大亚湾、法治大亚湾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三年攻坚胜利,连续8年获评“惠州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秀县(区)1.深化全而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连续3年居全市前列。升级优化全省首个系统性市场化人才新政。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从严规范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台政策激励部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激发。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落实巡察制度,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表I:大亚湾开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2015年基数值“十三五”双划目标值“十三五”实际完成数备注202。年计划数计划年均增长(%)2020年实际完成值实际年均增长(%)一、妓济发展I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506.383012.97036.72人均GDP(万元)24.7429.«66.33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亿元)1020I5(X)8.01756IIJ4社会消费品军售总额(亿元)39.452.21U1.t66.16.6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8.6140.54I43.42.4就中:进口总额(亿美元)12.7713.41I18.07.1出口总额(亿美元)25.8427.13I25.4基本持平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710以上32.47现代股务业物市占服务业惕Qffit匕及(%)32.53719.62019年数据8先进,捶业耀Ott占耻工t粉m比甲(%)«6.89085.1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2.79596.9-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7.88595.97二、创新驱动IOR&D支出总量(亿元)10.222.216.819.5I31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4.88.522.7A6.412as新技术企业个数(个)2090I1.1.40.913SI冰制迎k榭咂占肚"拗咂比豆国24.81227.914互联网普及率(%)759099.5三、社会民生15常住人口(万人)20.5827.86.244.4416.6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407421.020.45952.417城镇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90.595.51.1971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IW1000I(X)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2.34.93IO4.9410.919城乡居民收入比1.87:11.8:11.83:120恩格尔系数(%)3936.5一28.52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190.014-0.014序号指标2015年基数值“十三五”规划目标值“十三五”实际完成数备注2020年计划数计划年均增长(%)2020年实际完成侑实际年均增长(%)四、生态文明22耕地保有量(公顷)724.4628-6603201S年土地支更调先数据23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0.27674.570.023124万元GDP用水陵低(%)9.1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市下达2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22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市下达任务26单位GDP二氨化碳排放降低(%)_2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3完成市下达任务98PMU浓度(微克,立方米)311728地表水质量挣留抒I媵水比例(%)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南下达任务劣V类水比例(%)29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二氧化(%)5.24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市下达任务化学需敏量(%)4.12露气化物(%)8.09氨氮(%)9.0330MB盖率()43.7244.530.3744.3303注:1.地区生产总伤、全员劳动生产耶、居民人均可支M收入增匕为次M增长.2 .常住人口城钠化率、常住人口等指标数抠为第七次人口普什数据,普言必准时点为2020年I1.月1日零时,2015年基期数涉及常住人口的依据悔未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唧整.与2020年数据不可比.3 .耕地保有"h旃堵建设用地规模、胞使GDP二班化碳排放得低、空气防依、地表水历H1.主要污染物扑放总收收少等6项指标按市破终核定目标僮执行.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综合分析国情省情市情区情,“十四五”时期,大亚湾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利好因素,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区上下要清醒认识自身发展优势和风险挑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大发展,实现大突破。从外部环境看,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积极防范化解外部风险挑战、尽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富有成效,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份自由贸易协定,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投资协定,与“带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后发国家和地区赶超跨越提供了战略机遇。总体看,外部环境中利好大亚湾开发区的因素仍然居多。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国制度红利、人才红利显现;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科技创新活跃,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勇破“低端锁定”困局,一些关键环节实现“国产替代”。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力推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后疫情时代,我国吸引利用外资的优势得到巩固强化,外资企业纷纷扩大在华投资规模,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出现加速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为大亚湾开发区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从省内环境看,广东常住人口超过日本,经济总量追上韩国,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开放水平高,转型升级、领先发展的态势明显,致力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以更大魄力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制造强省、海洋强省,建设高水平的美丽广东、幸福广东、平安广东。联动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深莞惠大都市区和深圳都市圈建设,成为深莞惠区域合作重要动力。广东系列战略部署极大增强了大亚湾开发区发展优势。从惠州市情看,惠州交通支撑H益增强,营商环境H益优化,地缘、空间、人文、生态、产业等优势明显,特别是处于广州、深圳、香港三大都市圈战略交汇枢纽,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文化圈交汇融合中心,地缘、人文优势国内独一无二。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惠州湾和惠州沿海经济带,着力建设“3+7”千亿级产业园区,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和生命健康“2+1”产业集群,启动“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流城市为大亚湾开发区提供了巨大动力。从大亚湾开发区自身看,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临近香港和深圳,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湾区、惠州沿海经济带和海洋发展区的核心板块,拥有向内地拓展经济纵深的重要通道(京九一惠大铁路)、支撑扩大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港)。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已建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石化支柱产业,经济基础扎实,经济社会发展多项指标居惠州前列。大亚湾开发区有能力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但是,也应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己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大亚湾开发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空间还需加快谋划拓展,发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功能还不够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品质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人民生活品质还有较大改善空间等等。综合判断,“十四五”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扎扎实实办好大亚湾自己的事情,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双区”建设战略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把大亚湾开发区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国内一流开发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第二节发展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服从服务国家和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坚持全区一盘棋,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实体经济优先。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第三节战略定位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对标世界一流石化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世界一流园区建设管理经验,坚持专业化、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载体,打造国际一流的安全环保、综合配套,实现国际一流的园区管理,建设成为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国内一流开发区。对标国内一流开发区,比学赶超,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内生活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争取未来五年,产业基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保品质国内一流,行政效能形成良好口碑,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不断争先进位,区域形象全面提升,在国内外形成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开发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流城市重要支撑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培育新增长极。争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促进大项目、优质项目落户,壮大支柱产业,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促进全市“盘棋”,支持惠州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增强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惠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开发区窗口优势、临深临港优势、产业集群优势,支持惠州打造更高水平改革开放高地。第四节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立足区情,充分衔接国家、省、市发展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确定大亚湾开发区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大亚湾开发区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高品质生态系统,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到2035年,大亚湾开发区以较高标准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柱产业实现多元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炼化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年产乙烯800万吨、芳烧500万吨,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达到较大规模,石化产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建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港口物流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建成海洋经济强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提高,经济总量迈上多个台阶,人均GDP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一流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社会建设走在国内开发区前列,基本公共服务以较高标准实现均等化,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生活服务设施和网络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建成教育强区、人才强区、文化强区、卫生强区、体育强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居民收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建成高品质生态系统。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基本形成,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能源结构显著优化,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蓝色湾区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生态环境主要指标稳居全市前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建成具有更高颜值的美丽湾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城乡管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充满活力,安全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建成本质安全型开发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人民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显著提高,新时代大亚湾精神深深扎根,岭东雄郡精神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更加协调。城乡融合、城际融合、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更多实效。“十四五”发展目标:总目标十四五”时期,对接省、市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开发区升级版,着重拓展用好“五个空间”,努力建设“五个湾区”,力争实现“五个跨越”,到2025年,大亚湾开发区基本建成国内流开发区、世界流石化园区,区域实力、质效、功能、品位、后劲全面提升,对惠州市、广东省的发展形成更多更强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专栏I: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发展总目标概述拓展用好“五个空间”:拓展优化空间(石化区)低密度开发空间(新兴产业园塘横片区、港口片区、翅涌片区等)更新提质空间(城市建成区)海上空间网络空间努力建设“五个湾区.':各类要素充分集聚的活力湾区外引内联兼容并蓄的开放湾区自然秀美城乡整洁的美丽湾区经济平稳社会和谐的安全湾区人民生活品质较高的幸福湾区力争实现“五个IWr:大亚湾开发区跨入国内一流开发区.形成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强的综合实力、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大亚湾石化区聆入世界石化园区第一梯队,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公共配套、园区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实现鳄越式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总部经济企业,把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总部经济生态和总部经济效应形成。区域颜值竞争力实现新畤越.城乡更新提质和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新境界,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区域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大跨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达到珠三角核心区平均水平。“卜四五”发展具体目标: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约13%,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排名实现较大进位,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基本建成活力湾区、开放湾区、美丽湾区、安全湾区、幸福湾区“五个湾区”,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GDP等主要指标继续居全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1+3”产业发展平台支撑作用全面凸显,石化区基本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园建成千亿园区,港口现代物流经济带取得重大突破,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1+2”先进制造业做强做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创新引领获得新支撑。创新发展支撑条件显著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支柱产业、号F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比2020年翻一番,达到39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基本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及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级经开区的中上水平。改革开放创出新局面。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与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我力全面提升。“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开发区机构规范清理完成,体制优势进步增强,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市场主体更有活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制度创新取得重大成效。石化区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H益丰富,文化产业快速崛起,弘扬开发区精神,升华大项目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新时代“大亚湾精神”,高度融入惠州城市文化,凸显“岭东雄郡”城市精神。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陆海统筹得到加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实现双赢,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工业企业普及绿色制造,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主要污染物实现减量化排放和无害化处理,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主要生态指标居全市前列,建成高品质、高颜值湾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民生难事,让群众住房更有保障,出行更加便捷,就业更加充分,生活更有质量,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生活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让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自豪。区域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城乡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代化交通体系初步成形,市容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城乡品质面貌持续提升。平安大亚湾和法治大亚湾建设深入推进,全周期管理意识深入人心,以党建为引领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国内流本质安全型园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军民融合更加深入,城市运转更加智蕊、高效、安全,与周边地区实现联动发展。表2: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完成值“十四五”规划目标属性2025年年均缗长E经济发展I地区生产般值(亿元)7011130013.1预期性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848.55预期性3常住人U城纨化率()96.9980.23预期性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7.655预期性5固定资产投资般(亿元)1756(五年累计)1800(五年累计)基本持平预期性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6.I15017.81预期性创新7全社会研发好将投入增长(%)14.87预期性8数字经济核1产业增M勺占地区生产总值匕鹿(%)_25预期性9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2.74514.67预期性5E动IO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家)H1.22214.87预期性I1.各级工程中心数量(家)214214.87预期性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完成值“十四五”规划目标属性2025年民生福祉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5621476.5预期性13城镇调查失业率(%)2.5以内2.5以内预期性14人均预期寿命(岁)78.578.8!.3预期性1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约束性18养老保怜参保率()9898预期性煤色转型1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陵幅(%)按市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爆排放降诩按市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2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8知居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初I约束性2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1.I类水体占比例(%)按市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23森林覆盖率()44.3344340.002约束性安全保出24限食综合生产能力按市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25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按省市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注I1.,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卡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魔为实盯地逸.2 .常住人”城惬化率指标数据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善炎标准时点为2020年I1.月IRWo3 .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