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doc

    • 资源ID:15259       资源大小:726.9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doc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摘 要形貌与尺寸规整可控的纳米晶体的合成是目前十分引人注目的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制备合成中的形貌调控与其功能化是这些纳米材料能够得到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者们希望在纳米晶的任一阶段均能实现控制并在期望的阶段停止,从而得到尺寸、形态、结构与组成确定的纳米晶体。本文对纳米材料的根本概念、纳米材料的分类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以与纳米技术应用状况作了介绍,并基于晶核的生成、晶核进化为晶种以与晶种生长为晶体三个阶段,论述了各种在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中,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如何调控晶体形貌。探索纳米粒子的调控合成对于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关键词:纳米材料,晶核,晶种,形貌控制目录1 前言12 纳米材料的简介12.1 纳米材料的概念12.2 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22.3 纳米材料的分类22.4 纳米材料的根本特性42.4.1 量子尺寸效应42.4.2 外表效应42.4.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52.4.4 小尺寸效应52.4.5 介电限域效应52.5 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62.5.1 物理特性62.5.2 化学特性8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93.1 物理方法93.1.1 气体蒸发法93.1.2 真空冷凝法93.1.3 物理粉碎法93.1.4 机械球磨法93.1.5 溅射法103.2 化学方法103.2.1 气相反响法103.2.2 沉淀法103.2.3 水热反响法113.2.4 溶胶-凝胶法113.2.5 微乳液法113.2.6 醇盐分解法123.2.7 喷雾热解法12化学复原法124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134.1 纳米材料形貌研究的意义与进展134.2 纳米材料形貌控制主要机理13纳米粒子合成的动力学过程分析134.3.1 成核阶段的控制144.3.2 生长阶段的控制164.3.3 熟化过程的控制17纳米粒子合成的热力学过程分析185 生长环境相对晶体生长形貌的影响195.1 溶液过饱和度的影响195.2 溶液pH值的影响205.3 温度的影响215.4 杂质的影响216 结论与展望22参考文献231 前言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技术,将会像20世纪70年代微米技术在世纪交的信息革命中起的关键作用一样,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工业革命。近年来,纳米技术正向各个学科领域全面渗透,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1,2。纳米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学科包括有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物理学和化学、纳米力学和纳米测量学等学科。这些新兴学科的开展趋势和潜力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会是一个纳米技术的世纪。这个由纳米技术主导的世纪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给人类新的信息时代、新的生命科学时代、新的医学时代、新的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时代。目前,纳米技术的根底和应用研究正在我国兴起,为使我国在这场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中能够赶上世界新技术的开展潮流,与兴旺国家齐头并进,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正不断涉入纳米技术的不同研究领域 ,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纳米微观形貌的研究一直是当今材料研究领域的热门,获得具有规准、均一的纳米晶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磁学性能并能满足实际技术应用一直是材料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3。同时通过研究形貌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作为一个模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量子效应的演变规律。从90年代末至今,科技工作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来制备尺寸可控、单分散好纳米晶,研究纳米微观形貌的演变、控制演变过程、研究相关成核生长机理也相继开展起来。2 纳米材料的简介2.1 纳米材料的概念纳米(nm)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10-9m),约是三、四个原子排列起来的宽度。纳米材料是指物质的粒径至少有一维在1100 nm之间,且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纳米材料(NSM)的概念最初是在80年代初期由德国学者Gleiter教授提出来的4,5,事实上,早在1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利用燃烧的蜡烛形成的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或着色染料,科学家们将其誉为最早的纳米材料。1861年,随着胶体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开始对1100 nm的粒子系统进展研究,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化学家们并没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尺寸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崭新层次,而仅仅是从化学角度作为宏观体系的中间环节进展研究。190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上,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4。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8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合成了纳米块体材料,至今己有近30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从研究的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这一阶段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第二阶段(1990-1994)利用纳米材料己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粒子与纳米粒子复合,纳米粒子与常规块体复合。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以纳米颗粒以与它们组成的纳米丝和管为根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根本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纳米丝、纳米管、纳米微孔等。2.3纳米材料的分类纳米材料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具有原子簇和原子束结构的称为零维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具有纤维结构的称为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棒);具有层状结构的称为二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片),以与各种形式的复合材料。按化学组分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按材料的物理性能可将纳米材料分为纳米半导体、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超导材料、纳米热电材料等。按应用可分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储能材料等4。在大多数情况下,粒子是理想的单晶,然而在粒子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一般为几十纳米,在同一个粒子,常发现存在各种缺陷如孪晶界、层错、位错,甚至还观察到不同的亚稳相共存。当粒子尺寸减小时,在几纳米围存在不同组分的亚稳相,甚至存在非晶态。即使在理想单晶的情况下,超微粒子也表现与大块样品不同的结构特点。1粒子具有所谓壳层结构。由于外表原子数目约占50%,外表层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一外表层,原子排列既无长程序,又无短程序。人们称它为非晶层,组织变质层或残留应力层。可以认为,粒子外表层的实际状态更接近气态。2粒子外表原子活性大,易于吸附气体分子,形成吸附层。反过来,吸附层的存在也会影响外表层的结构。3在粒子部,存在结晶完好、周期排列的原子,部的结构也和大块样品的晶体结构略有不同。图2.1 不同纳米金属粒子的形貌图近年来,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进步,可以合成各种形貌的纳米材料(如图2.1所示),上面一行的颗粒为单晶体,第二行是由孪晶组成的颗粒,最后一行是壳核结构的颗粒。纳米材料的根本特性2.4.1量子尺寸效应各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特定的光谱线,如钠原子具有黄色的光谱线。原子模型与量子力学已用能级的概念进展了合理的解释,由无数的原子构成固体时,单独原子的能级就并合成能带,由于电子数目很多,能带中能级的间距很小,因此可以看作是连续的,从能带理论出发成功地解释了大块金属、半导体、绝缘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介于原子、分子与大块固体之间的超微颗粒而言,大块材料中连续的能带将分裂为分立的能级;能级间的间距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当热能、电场能或者磁场能比平均的能级间距还小时,就会呈现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Quantum size effect6-7。2.4.2外表效应纳米材料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极高的外表原子分布,对于金属簇的堆积和增大方式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假设簇按照与块状金属一样的立方ccp 或六方hcp规律堆积,这种堆积方式使体系的自由能最小。即一个中心原子被12个外层原子包围,形成13原子簇M13,为一层簇,然后层层增加,分别可形成2层、3层以与更多层的簇,各层簇的原子总数Mn 与层数n有关,为10n22 个,这就是幻数簇,如图2.2所示8。图2.2 幻数簇Mnfcc 堆积由于金属的纳米尺寸带来的以上这些特殊性质,近年来引起了物理、化学和材料学家对大簇研究的极大兴趣。例如,在纳米分子器件、胶体金属催化剂、超细陶瓷材料、掺杂金属簇的玻璃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9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在催化领域,金属簇的优越性表现在它们的高比外表积,而且外表金属原子的电荷分布、配位能力和几何构型对催化反响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金属簇催化剂可能表现出特殊的催化性能,这为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开辟了道路。另外,对结构确定的小金属簇和大簇在催化过程中的变化进展各种光谱测定,观测其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也有利于对金属催化反响机理的认识。2.4.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宏观物理量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同样具有隧道效应这些均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根底研究与实用都有重要的意义。它限定了磁带、磁盘进展信息存储的时间极限。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根底,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这些量子效应10。小尺寸效应当物质的体积减小时,将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而只有那些与体积密切相关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半导体电子自由程变小,磁体的磁区变小等;另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纳米材料是由有限个原子或分子组成,改变了原来由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体属性。当纳米材料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磁性、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与熔点等与普通晶粒相比都有很大变化,这就是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11。这种特异效应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新领域,例如,随着纳米材料粒径的变小,其熔点不断降低,烧结温度也显著下降,从而为粉末冶金工业提供了新工艺: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移随晶粒尺寸变化的性质,可通过改变晶粒尺寸来控制吸收边的位移,从而制造出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可用于电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等。介电限域效应介电限域效应是指纳米粒子分散在异质介质中由于界面引起的体系介电效应增强的现象。这种效应主要来源于粒子外表和部局域场的增强。当介质的折射率比粒子的折射率相差很多时产生了折射率边界,导致粒子外表和部的场强比入射场强明显增加。这种局域场的增强称为介电限域12。2.5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纳米粒子具有大的比外表积,外表原子数、外表能和外表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外表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与介电限域效应等导致纳米粒子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外表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热学性能纳米粒子的熔点、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的低得多。由于颗粒小,纳米粒子的外表能高、比外表原子数多,这些外表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与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的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能小得多,这就使得纳米粒子熔点急剧下降。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热温度。纳米粒子尺寸小,外表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例如,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 nm尺寸时,如此降低27,2 nm尺寸时的熔点仅为327左右。银的常规熔点为670,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因此,超细银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以进展低温烧结,此时元件的基片不必采用耐高温的陶瓷材料,甚至可用塑料。采用超细银粉浆料,可使膜厚均匀,覆盖面积大,既省料又具高质量。例如,在钨颗粒中附加0.10.5重量比的超微镍颗粒后,可使烧结温度从3000降低到12001300,以致可在较低的温度下烧制成大功率半导体管的基片。磁学性能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外表效应等使得它具有常规粗晶粒材料所不具备的磁特性。纳米粒子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时进入超顺磁状态,这是因为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粒子显现超顺磁的临界尺寸是不一样的。光学性能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特征量相差不多。例如,当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外表使处于外表态的原子、电子与处于小颗粒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外表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粒子的光学特性有很大影响,甚至使纳米粒子具有同质的大块物体所不具备的新的光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宽频带强吸收。纳米粒子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如铂纳米粒子的反射率1%)吸收率强,使得纳米级时的各种金属纳米粒子几乎都呈黑色。纳米粒子大的比外表导致了平均配位数下降,不饱和键和悬空键增多,导致了纳米粒子红外吸收带的宽化。许多纳米粒子对紫外光有强吸收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半导体性质,即在紫外光照射下,电子被激发由价带向导带跃迁引起的紫外光吸收。蓝移现象。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粒子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向短波移动。这是因为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加所至。在一些情况下,粒径减小至纳米级时,可以观察到光吸收带相对粗晶材料呈现“红移现象。量子限域效应。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激子玻尔半径时,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小粒径的限制,局限在很小的围,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激子,引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的重叠,这就很容易产生激子吸收带。纳米粒子的发光。当纳米粒子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光。纳米粒子分散物系的光学性质。纳米粒子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分散物系(溶胶),纳米粒子在这里又称作胶体粒子或分散相。由于在溶胶中胶体的高分散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分散物系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例如丁达尔效应。2.5.1.4纳米粒子悬浮液和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纳米粒子形成溶胶时会产生无规如此的布朗运动。扩散。扩散现象是在有浓度差时,由于粒子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引起的物质迁移现象。粒子愈大,热运动速度愈小,扩散系数愈小。沉降和沉降平衡。如果粒子比重大于液体,因重力作用悬浮在流体中的粒子下降,但对于分散度高的物系,因布朗运动引起扩散作用与沉降方向相反,故扩散成为阻碍沉降的因素。粒子愈小,这种作用愈显著,当沉降速度与扩散速度相等时,物系达到平衡状态,即沉降平衡。纳米粒子传感性质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大的比外表积,高的外表活性,与外表活性能与气氛性气体相互作用强等原因,纳米粒子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如光、温、气氛、湿度等,因此可用作各种传感器,如温度、气体、光、湿度等传感器。光催化性能光催化是纳米半导体独特性能之一。这种纳米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通过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促进有机物的合成或使有机物降解的过程称为光催化。化学特性纳米粒子的化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其高效率的催化与选择性方面。纳米粒子由于尺寸小,外表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大,外表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部不同,外表原子配位不全等导致外表的活性位置增加,这就使它具备了作为催化剂的根本条件13。最近,关于纳米粒子外表形态的研究指出,随着粒径的减小,外表光滑程度变差,形成了凸凹不平的原子台阶,这就增加了化学反响的接触面。有人预计超微粒子催化剂在二十一世纪很可能成为催化反响的主要角色。尽管纳米级的催化剂还主要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它的应用前途方兴未艾。催化剂的作用主要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反响速度,增加反响效率;二是决定反响路径,有优良的选择性;三是降低反响温度。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必须满足上述的条件。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在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己取得一些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催化剂的优越性。以粒径小于300 nm 的Ni 和Cu-Zn 合金的超细粒子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催化剂,可使有机物氢化的效率是传统镍催化剂的10倍;超细Pt 粉、Pd 粉是高效的氢化催化剂。超细的Fe,Ni与-Fe2O3混合轻烧结体可以代替贵金属而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剂;超细Ag粉,可以作为乙烯氧化的催化剂;Au超微粒子固载在Fe2O3、Co3O4、NiO中,在70时就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目前,关于纳米粒子的催化剂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主要以贵金属为主,如Pt、Rh、Au、Ag、Pd,非贵金属还有Ni、Fe、Co等。第二种以氧化物为载体把粒径110 nm的金属粒子分散到这种多孔的衬底上,衬底的种类很多,有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钦、沸石等。第三种是碳化钨、-Al2O3、-Fe2O3 等纳米粒聚合体或者是分散于载体上。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3.1 物理方法气体蒸发法在容器中导入低压的氩或氦等惰性气体,通过发热体加热使金属熔化、蒸发,蒸发的金属原子和气体分子碰撞,使金属原子凝聚而形成纳米颗粒。通过对蒸发温度、气体种类和压力控制颗粒大小的控制,一般制得颗粒的粒径为10 nm左右。蒸发源可用感应加热,电阻加热,对高熔点物质可用激光、等离子体、电弧和电子束加热。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是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14。其特点操作简单、本钱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材料是一无外部热能供给的球磨过程,也是一个由大晶粒变为小晶粒的过程。用这种方法除可制备单质金属纳米材料外,还可以通过颗粒间的固相反响直接合成化合物。在纳米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中,认为球磨过程是一个颗粒循环剪切球变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晶格缺陷不断在大晶粒的颗粒部大量产生,从而导致颗粒晶界的重新组合。球磨法除用于纳米晶纯金属的制备外,还可用于制备纳米金属间化合物,随着球磨技术的开展,目前已在FeB,Ti-Si,Ni-Si,V-C,W-C,Si-C,Pd-Si,Ni-Mo,Nb-Al,Ni-Zr等十多个合金系中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晶粒尺度的纳米金属间化合物。此外,还可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溅射法此方法的原理是在惰性气氛或活性气氛下在阳极板和阴极蒸发材料间加上几百伏的直流电压,使之产生辉光放电,放电中的离子撞击在阴极的蒸发材料靶上,靶材的原子就会由外表蒸发出来,蒸发原子被惰性气体冷却凝结或与活性气体反响而形成超细粉。该方法可以制备高熔点金属超细粉,也可制备化合物超细粉,假设将蒸发材料靶做成几种元素(金属或化合物)的组合,还可制备复合材料的超细粉。此方法最大优点是粒径分布很窄,粒度整齐。3.2 化学方法3.2.1 气相反响法气相反响法是通过金属蒸气或化合物气相的化学反响生成各种纳米粉末的方法,其特点是:(1)原料金属化合物具有挥发性,提纯较容易,生成物纯度高,不需要粉碎;(2) 气相中物质浓度小,生成粉末的凝聚较少;(3)控制生成条件,容易制得粒径分布窄,粒径小的微粒;(4)气氛容易控制,除氧化物外,用液相法直接合成困难的金属、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均可合成15。沉淀法沉淀法是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得原料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然后再经过滤、洗涤、枯燥、加热分解等工艺过程而得到纳米粉16。沉淀法由可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就是使溶液中的某一种金属阳离子发生化学反响而形成沉淀物,其优点是容易制取高纯度的氧化物纳米粉。如果原料溶液中有多种成分阳离子,因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所以经沉淀反响后,就可得到各种成分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含有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纳米粉的重要方法。目前,共沉淀法已被广泛用于制备钙钛矿型材料、尖晶石型材料、敏感材料、铁氧体与荧光材料的纳米粉。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响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的释放出来,参加溶液中的沉淀剂不立刻与沉淀组分发生发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响使沉淀剂在整个溶液缓慢生成。向盐溶液中直接加沉淀剂,易造成沉淀剂的局部浓度过高,使沉淀中夹杂其他杂质。采用均匀沉淀法,只要控制好生成沉淀剂的速度,就可防止浓度不均匀现象,把过饱和度控制在适当围,从而控制离子的生长速率,获得粒度均匀、致密、便于洗涤、纯度高的纳米粒子。水热反响法水热反响法是指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进展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响。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许多化合物表现出与常温下不同的性质。如溶解度增大,离子活度增加,化合物晶体结构易转型等。水热反响正是利用了化合物在高温高压水溶液中特殊性质,制备纳米粉末。该方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型好且尺寸大小可控。3.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末的根本原理是:将醇盐或金属的无机盐水解,然后将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枯燥,焙烧,最后得到纳米粉末。此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颗粒均一且细,过程易控制,凝胶颗粒自身的烧结温度低,但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块状材料烧结性不好,枯燥时收缩大。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纳米微粒的有效方法17。微乳液是指热力学稳定分散而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宏观上均匀而微观上不均匀的液体混合物。微乳液中,微小的“水波被外表活性剂和助外表活性剂所组成的单分子层界面所包围而形成微乳颗粒,其大小可控制在几与几十纳米之间。通常是将两种反响物分别溶于组成完全一样的两份微乳液中,然后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两种反响物通过物质交换而彼此遭遇,产生反响。然后使纳米微粉与微乳液别离。再以有机溶剂除去附着在外表的油和外表活性剂。最后经枯燥处理,即可得到纳米微粒的固体样品。该法得到的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易于实现高纯化,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醇盐分解法醇盐分解法是利用醇盐能溶于有机溶剂并可能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的特性,制备超细材料的一种方法。此法主要包括金属醇盐的合成。醇盐的混合和加水分解等步骤。该法最大的特点是从溶液中直接别离所需的高纯度纳米粉末。醇盐水解法制取的纳米粒子粒度比其他方法制取的细,粒径为0.05m, 而水热合成法为0.1m,草酸盐共沉淀法为0.5m,沉淀混合法为0.51m。此法的优点是纳米粉末颗粒分布均匀,性能优异,纯度高,形状易控制。缺点是价格较高,金属有机物制备困难,合成周期长。喷雾热解法喷雾热解就是将含所需正离子的某种盐类的溶液喷成雾状,送入加热至设定温度的反响室,通过反响,生成微细的粉末颗粒18。此法综合了气相法和液相法的优点:(1)可以很方便地制备多种组元的复合粉料,且不同组元在粉粒中的分布非常均匀;(2)颗粒形状好;(3)无论成分多么复杂,从溶液到粉末都是一步完成。化学复原法用化学复原法制备金属胶体和簇的复原剂有许多种,如H2、CO2、柠檬酸与其钠盐、硼氢化物、硅氢化物、金属钠等,可将金属盐或有机金属络合物前体中的金属离子复原为零价态,随后金属原子再聚集成簇。胶体和簇的大小与其粒径分布与制备条件有关,例如金属前体的种类、温度、溶剂、复原剂的复原能力以与保护剂的保护能力等都会影响最终得到的胶体的状态。4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4.1 纳米材料形貌研究的意义与进展纳米粒子由于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由其制成的新型材料在催化、发光、磁性、半导体与精细陶瓷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且与粒子的结构和形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当二氧化钛粒子的粒径为200nm时,对可见光的散射率最大,遮盖力最强,可广泛地用于高档油漆、油墨颜料;而当其粒径减小到10-60nm时,如此具有透明性和强的紫外吸收能力,可用于高档化妆品、透明涂料等。此外,纳米粒子形貌的不同也会影响其性能,进而影响其用途。例如:长条状的氧化锌晶粒做橡胶添加剂;颗粒状的氧化锌用于涂料;片状的氧化锌由于具有优异的紫外屏蔽性能而被用于化妆品等19。目前,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展,器件的高度集成和微小化也对材料的尺寸和形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不仅要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本征性质,而且还需要通过对无机材料的尺寸和形貌控制对其性质进展裁剪和调整20。只有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形貌的有效控制,才有可能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等高科技领域中21。所以在纳米粒子的根底研究中,有关纳米粒子的形貌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何根据不同用途,寻找简单的方法,控制反响条件,合成颗粒尺寸、形貌可控的纳米粉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2 纳米材料形貌控制主要机理对分子前驱体进展动力学控制引起的晶体各向异性生长是合成纳米材料高级形状的有效方法。决定纳米材料形状的三个主要因素为:(l)外表能和选择吸附,(2)种晶相的选取,(3)生长体系的热力学或动力学控制。纳米材料的最终形状是生长动力学和热力学之间的平衡。在较高的温度和低单体浓度下,热力学生长机制有利于纳米晶的各向同性生长。在高单体和前驱体浓度下,动力学过程有利于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各向异性生长机制。纳米粒子合成的动力学过程分析要实现对于纳米晶的结构、尺寸、形貌、维度、均一性的控制,必须首先对于纳米晶的形成过程有清晰的了解。结合液相胶体成核生长理论和晶体生长理论来分析纳米晶合成中的动力学过程,从胶体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纳米晶的生长都会经历成核、生长两个过程22(图),其中成核所需的过饱和度较生长所需更高。生长基元扩散到晶核的外表,发生沉积而后生长。从液相化学反响形成胶体颗粒的过程来看,一般起始物溶解度相对较高,首先形成澄清透明的溶液。改变条件推动化学反响进展,使难溶的生成物出现,过饱和度上升,出现形成固相的推动力。反响达到一定程度,过饱和度突破成核所需临界值,难溶物结晶析出,成核阶段完成。之后溶液保持较低过饱和度,是纳米晶生长的过程。如果在这一生长阶段中,某一区域局部的过饱和度再次突破成核所需临界值,会再次成核。两次或屡次成核造成胶体颗粒生长时间不一致,会导致产品粒度差异变大。这一成核-生长过程完毕后的“熟化过程(Ostwald ripening)是一个大颗粒“吃小颗粒的过程,它对于最终产物的形貌、尺寸和性质亦有着显著的影响。图 纳米晶生长图表首先快速均相成核从而致单体浓度过饱和;晶粒聚集生长,单体浓度降低;在成核、生长阶段,通过控制晶相参数可最终决定纳米晶的尺寸和形貌23。 成核阶段的控制对于最终产物维度、尺寸和形貌的控制,各种调控方式依颗粒种类、尺寸形貌等结构的要求不同而变化,并且可以在合成的各个阶段实现。对于纳米晶粒的生长而言,成核过程对于获得单分散纳米颗粒是关键。一般说来,成核过程可分为三类:均相成核、异相成核和二次成核。在此,仅以不需固相界面的简单均相成核为例,阐述其如何聚集溶质分子进而产生生长核心。均相成核是指在一个体系各个地方成核的几率均相等(理想、统计平均的宏观看法)。实际上,处在母相与新相平衡条件下的任何瞬间,由于热起伏(或涨落),体系的某些局部区域总有偏离平衡态的密度起伏。这时,原始态的原子或分子可能一时聚集起来成为新相的原子集团(称为晶核),另一瞬间,这些原子集团又拆散,恢复成原始态的状态。如果体系处于过饱和或过冷的亚稳态,如此这种起伏过程的总趋势是:促使旧相向新相过渡,形成的晶核有可能稳定存在,从而成为生长的核心24,25。因此,要想大量制备尺寸均一的纳米颗粒,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爆发的方式成核,使成核和生长两个阶段得以别离,统一的生长过程可以造就尺寸大致一样的纳米颗粒。为此需要降低成核所需克制的能量,使成核相对容易,增加成核数量,同时在纳米颗粒成核之后迅速使反响物消耗殆尽或改变外部条件终止反响,这样颗粒自然无法长大。根据晶体成核理论,对于球形晶核而言, 式(4-1)其中,总自由能变化G 包括新相形成时产生的新界面和新体积的自由能之和。V 为原子集团的体积,r为晶核的半径,kB 为玻尔兹曼常数,S为饱和度,而为每一单位外表积的外表自由能。当S>1 时,G 在晶核成核半径r*处有一正极值(如图4.2所示), 式(4-2)这一最大的自由能正是成核的活化能。当原子集团尺寸一旦大于成核半径时,其自由能便会降低并逐渐生长成稳定晶核,最后形成纳米晶粒。晶核临界半径r*可由dG/dr = 0决定。图4.2 外表自由能G 在晶核成核半径r*处有一正极值24对于一定值S,所有满足r > r*的晶核将会生长,而所有r < r*的晶核将会溶解。从以上等式可推出,如果要促进成核,减小成核半径r*,可通过提高反响的饱和度,或者减小外表能来实现。提高饱和度可由改变温度来实现,而固液界面的力可以通过添加外表活性剂来改变。实验结果也证实这些都是有效的制备尺度均一,半径较小,短时间迅速形成的高质量晶核的方式。在实际晶体生长系统中,经常会有不均匀的部位存在,通常可发生非均相成核。所谓非均相成核,它与均相成核的不同点在于:均匀成核时,晶核在母相区域各处的成核几率是一样的,而且需要克制相当大的外表能位垒,即需要相当大的过冷度才能成核。而非均相成核,如此是由于母相已经存在某种不均匀性,例如悬浮的异质颗粒、基片、容器壁或坑洞等。这些不均匀性有效地降低成核时的外表能位垒,使得成核有利,核便会优先在这些不均匀性的位置成核。这些有效地降低成核位垒的物质,能促进成核作用,故称这些物质为成核催化剂。4.3.2生长阶段的控制使用极高活性的反响物,在瞬间完成成核,之后进展同样的生长过程-这不是每个反响体系都可以获得的。而且反响物活性极高往往会带来原料的制备不易、本钱上升、储存和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等等。为此,要在温和条件下得到完美的纳米晶体,就需要改良制备方法。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在成核后的纳米颗粒外表制造“钝化层,阻碍随后的生长步骤。这种方法被成功应用于制造5 nm以下的均匀氧化物纳米颗粒26。这样获得的纳米晶耐高温性较好,产品在退火后,部颗粒晶化,但没有明显的团聚和长大。直接参加极小的纳米颗粒作为晶种进展随后的生长步骤也可以防止成核阶段时间过长导致的产品尺寸不一。工业上非晶SiO2 和聚苯乙烯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便采用这种方法27。外表活性剂对于生长阶段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于某些活性面生长的抑制,以凸现其他面的生长活性。在这种情况下,外表活性剂不再作为溶剂充斥反响体系,而更多的是作为溶质分散到水或者其他溶剂当中,通过在产品固液界面的吸附来实现对生长过程的调整。4.3.3 熟化过程的控制在沉淀形成之后的Ostwald 熟化过程是一个反响物溶解-再沉淀的过程。由于此时饱和度已经降低,根据等式(4-2),其相应的成核临界半径增大。因此,任何小于新成核半径的晶粒将会溶解。假设反响在此刻停止,将会得到尺寸不一的纳米晶,包括大颗粒、小颗粒以与新饱和度对应的成核颗粒。而Ostwald 熟化过程是一个小颗粒溶解,大颗粒长大,降低外表能的过程。在反响溶液中任一固液界面上都存在着各种参数的化学平衡,由于形成晶粒的尺寸不同,通过溶液的单体溶质浓度各异。因此,此浓度梯度的均质化将会最终“消除小尺寸的晶体,供给给大尺寸的晶体生长。根据这一“重置/再分配原理,如果可以控制初始晶核的尺寸分配和聚集类型,即可达到控制产品形貌和结构的效果。如下列图,为四种不同类型的Ostwald 熟化过程,控制生长形成四种部空心的球体结构28。对于第一种空心结构,以二氧化钛为例,最初圆形的二氧化钛纳米晶聚集体是由低浓度的四氟化钛水解而得到的。处于中心部位的纳米晶被认为是比拟小而且在延长老化时间(100 h)的情况下可以被逐步去除,这样就留下了一个圆形空隙。而且人们发现一些无机或有机的添加剂可以加速这一熟化过程的进展。对于第二种壳-核结构,以硫化锌为例,在一种一步合成的过程中,硫化锌是由硝酸锌与硫脲反响而得到的, 这种结构的形成可以归结为在硫化锌前驱体中固有存在的尺度和密度变化所引起的。TEM照片可以证实壳结构是在原有球形聚集体外表成核所形成的,由于Ostwald熟化作用,外表的硫化锌晶体不断长大,吸引下层的小晶体从而形成壳-核结构。当球形纳米晶部晶体的脱除发生在较小的或者密度不均一的区域时就会形成第三种空心结构。如果同时结合了以上所述的这几种质量转移和再定位的过程,Ostwald 熟化可以形成更复杂的第四种结构。图 四种不同形式的Ostwald 熟化形成部空心结构右边系列TEM 图表示(a) 锐钛矿型TiO2 空心球;(b) Cu2O 中空结构;(c) ZnS 核-壳空心球体2002年,Tutschka 等利用维里理论,导出了多分散体系的 Helmholtz 函数表达式薛永强29在经典热力学和外表化学的根底上,在体系的吉布斯函数中引入外表积变量,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粒度对化学反响热力学性质和平衡常数影响的关系式;利用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锌分别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响,测定出不同粒径、不同温度时每个组分反响的平衡浓度,从而计算出平衡常数,进而得到化学反响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通过不同温度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可得化学反响的标准摩尔反响焓rHm 和标准摩尔反响熵 rSm;通过不同粒度反响物反响的实验,得到粒度对化学反响的热力学性质和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 Polak 等设计了纳米限域体系中化学反响平衡态的模型,指出:在密闭体系中合成纳米结构的材料时,条件的波动和化学计量数密切相关,并且在小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温度决定反响的平衡常数。Xue30提出了分散电池和分散差电池的新概念,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 利用电化学反响的摩尔吉布斯函数与电动势的关系并借助于外表化学势,导出了电极电势和电动势与组成电极纳米微粒粒度间的热力学关系式,讨论了粒度对分散电池电动势电化学平衡常数、摩尔反响熵、摩尔反响焓、摩尔反响热的影响规律。结果明确:分散电池的电极电势电动势平衡常数、摩尔反响熵、摩尔反响焓、摩尔反响热不仅与温度、压力、电极材料和成分、电解质与其浓度有关,而且还与电池(电极)的分散度有关如果该电池中的分散相为电池(电极)反响的反响物,如此随着该分散相分散度的增加,电动势(电极电势)和平衡常数增大,而摩尔反响熵摩尔反响焓和摩尔反响热减小;如果该电池中的分散相为电池(电极)反响的产物,如此分散度的影响正好相反。对纳米材料生长热力学的研究,微量热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优越性。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已经大量用于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发现不同种细菌的热谱曲线具有不同的富有特征性的模式,与细菌生长的各个阶段能很好地吻合,且这种热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特征性。这种技术也被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生长热力学。美

    注意事项

    本文(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