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专家共识2024(全文).docx
-
资源ID:1538352
资源大小:28.2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专家共识2024(全文).docx
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专家共识2024(全文)摘要肌骨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对明确该类疾病的危险因索、规范和创新诊疗方法卜分重要,为进步促进肌骨系统疾痛临床研究规范化,满足当前临床研究实践需要,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及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蛆织专家基于国际权威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学标准和指南,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实践,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专家共识,旨在促进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规范化、科学化。肌骨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骨骼、关节、肌腱、韧带和肌肉等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创伤性疾病、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先天发育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骨与软组织肿瘤等1.-4o大部分肌骨系统疾病可导致疼痛和行动力丧失,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5。随着全球人11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肌骨系统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2o然而,目前肌骨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有些治疗手段往往局限于对症治疗,疗效方限且安全性风险不明。临床研究从具体临床问题出发,通过采用标准、严谨、合乎伦理要求的研究设计,以明确疾病的影响因素并评价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针对性解决重要临床问题。开展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旨在:(1)明确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2)评价现有治疗手段的疗效与安全性;(3)探索更准确、更明确的诊断技术和方法;(4)探索安全方效的治疗新方法。综上,为进一步促进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规范化,满足当前临床研究实践需要,填补国内肌骨系统疾病领域临床研究方法学指导空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竹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国外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学标准和指南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丑生实践,制订符合国情的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专家共识,为临床研究的研究设计、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方法学指导,对中国肌骨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第一部分本共识制订方法学一、共识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共识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发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批准制订。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组织骨科、运动医学科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领域的59名资深专家成立工作组。本共识启动时间为2023年1月,定稿时间为2024年2月。二、共识使用者与应用目标人群本共识使用者与应用H标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相关的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和医学生。三、证据检索共识制订工作组成立了证据检索与评价小蛆,根据我国临床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方法学M题,通过检索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学指南、共识、综述类文献及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章,确定共识的初步框架。经共识制订专家组讨论评估和反馈意见,进一步明确本共识的关注方向。四、推荐意见形成共识制订专家组基于证据评估小组提供的国内外证据及自身的临床研究经验,同时考虑我国肌骨系统临床研究开展的真实情况及特点,初步拟定了共识推荐。共识制订工作组所有专家于2023年6至10月对推荐意见初稿进行了反复讨论、反馈及修改,最终达成共识。本共识不具备强制性,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和医学责任认定依据,仅供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相关的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和医学生参考。第二部分研究方案制订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临床研究选题耍基于临床实践中暇待解决的、关键的、而要的临床问题,经过严格、全面的文献检索与总结以及向相关领域内专家咨询,遵循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基本原则,明确研究对象、研究的干预措施或暴海因素、研究的对照人群、主要和次要的结局指标,最终将重要的临床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所制订的研究方案,旨在问答特定的研究问题或者检验特定的研究假设。一项考虑周密、合理、全面与可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能够很好地指导流行病学研究有序开展,对获得真实可能的研究证据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研究前,研究者需明确研究目的,选择样本所足够、具有R好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类型,研究变盘要求客观、灵敏和特异,需应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6。本共识将重点阐述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两大类流行棉学研究设计。(一)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组(或多组),分别接受不同干预的临床试验研究,通常被认为是研究治疗措施疗效和安全性的及佳方案。例如,最新研究发现: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与结构无明显改善作用7;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可安全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8,这两项研究便是采用的随机对照试敷设计。其优点是用随机的方式将研究对象进行分蛆,使比较物之间的背景因素可达到均衡分布,彼此几乎完全可比,控制了混杂偏倚;但由于伦理的限制,随机对照试验只能用于检验对健康有益的因素或措施的作用。1 .根据研究假设撰写研究方案(protoco1.):开展随机对照试酷之前应根据已有的研究假设,确定并撰写研究方案C研究方案可经过同行评审的评议,由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委员会针对研究方案的研究设计提出建议,并通过伦理审杳,对于涉及人类遗传样本采集、检测等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在科技部进行省案。研究方案还缶线匕注册,以便于后续研究的开展和发表。2 .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考虑是否能代表目标人群,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外推性;干预组和对照组应为同一来源的人群;应制订合理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使研究对象具方更好的内部一致性。样本房计算和预试验的开展有利于研究者对后续正式试验进行人力、财力及研究时间上的规划9o3 .随机化、分配除藏和苜法:随机化指所彳丁研究对象有同等的概率被分配到干预蛆或对照组,有效的随机可实现比较组间预后因素的可比性,从而消除潜在的混杂偏倚C分配隐藏是指为r防止随机分组方案提前解密采用的种方法,例如将随机分配方案密封在按喉序编号的不透明信封或外形相同的药物容器中进行递送。百法是指为了避免干预实施、数据收集和评价过程中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倚,使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知道干预措施分组情况(双百设计)。如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手术、针灸等干预)无法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实施苜法,可采用单自设计(即仅对研究对象实施盲法)和其他方法减少偏倚的产生10»4 .确定结局变量及测量方法:结局变量包括主要结局变量和次要结局变地。选择结局变量时需明确测量结局的时间及方法,以避免产生信息偏倚。结局变最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目的和干预效应,具有可行性、客观性以及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测及方式应能被研究对象所接受,5 .分析策略:数据分析时可采用不同的分析策略:(1)意向性治疗分析:指参与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无论其是否真实接受该分组的治疗方案,最终都被纳入所分配组进行统计分析“该分析策略可保留随机化的优势,但可能低估干预措施效果或高估安全性风险83。(2)遵循研究方案分析84:即只对完成随机分组时所指定的治疗方案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该分析策略能反映试验药物的生物效应,但可能产生选择偏倚,高估干预效果或低估安全性风险。(3)接受实际治疗分析85:指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接受的治疗而不是随机分配的治疗进行分析。由于比较的对象非随机分蛆,该分析策略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在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干预措施的效应时,可同时使用以上3种分析策略,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二)观察性研究尽管随机对照试验常常被认为是临床研究中最接近真实评价的研究方法,但仍然存在失访偏倚、测量偏倚、伦理问题、随机对照试酷中的干预方式与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成本高昂和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检验效能不足等诸多问题。观察性研究是指在没有施加干预措施的条件下,客观地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状况,描述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作为对随机对照试脸证据的补充,观察性研究证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逐步成为疾病危险因素识别、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医疗决策部署、医保制度制订等各个方面参考的重要证据。观察性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偏倚,这些偏倚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和外推性,并限制观察性研究数据在因果推断中的强度和解读。因此,为了减少偏倚对观察性研究证据的影响,研究者需要尽早确定研究问题、谨慎周密地设计研究方案、制订数据分析计划,评价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基于已有数据集的可行性评价:观察性研究中的已有数据集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医保数据等。由于这些已有数据集的数据采集并不针对某个特定研究目的,因此,此类数据集的完榴性和准确性常常存在一系列问题。利用已有数据集开展临床研究前需进行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暴露变量和结局变量的测黄是否准确、研究对象的关键基本信息是否记录准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与合并症等)、数据清理方案是否合理、缺失值的数Gt和类型是否会对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等2.数据收集的可行性评价:观察性研究常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开展数据收集。数据收集类型主要包括:自然人群队列的建立和随访、疾病注册注记和随访、公共健康监测等。此类数据集在建立之前已确定了具体的研究目的,需要收集的条目和数据也较为明确,因此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均较好。但开展数据收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样本量常受到限制C开展数据收集工作前,研究者需要预先制订好数据收集方案,主要包括以卜几个方面:确定潜在研究对象、样本砧大小、数据条目和类型、抽样方案(招募方案)与质控方案等。3 .观察性研究的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的主要研究类型为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自身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1)队列研究:队列研究以研究开始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不同暴露程度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组,随访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较各组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确定暴露因素与结局的联系,达到检验病因假设的目的。例如,既往研究采用的瞻性队列研究发现11服曲目多的骨关节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口服非用体抗炎药的患者,表明曲马多可能升高骨关节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86;另有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显著升高870队列研究的优点是能明确提出暴擀与结局时间先后的关系,可直接获得发生率等绝对指标,暴露资料都是在疾病发生之前收集,资料相对可靠等;其局限性在于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实施难度较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易产生失访偏倚等88。(2)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确诊某特定疾病的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收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盥史,测陆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达到检脸病因假设的目的89o例如,既往研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纤维肌痛患者相比对照组出现中枢痛觉敏化的风险显著升高90;另方研究发现骨肉制患者与对照组的氧化水饮用情况无显著差异,即饮用氟化水不会增加骨肉痛的发生风险91。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罕见病和诱导期长的疾病,相对于队列研究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旦较易组织实施.此研究类型的局限性在于不适用于研究极端罕见的暴露、容易受到回忆偏倚的影响、不能获得发病率等绝对指标等。(3)自身对照研究:自身对照研究以自身为对照,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按照是否暴需于某种因素分为暴露期和对照期,通过比较研究对象自身暴露期与对照期的疾病或其他结局的发生或进展的比例情况,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或者将研究对象分为患病期和对照期,回顾性寻找自身暴露情况,比较患病期与对照期的暴威比例,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例如,既往研究通过回顾性比较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前两天(风险期)和无痛风发作期(对照期)的樱桃食用情况,发现食用樱桃可显著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92;另有研究通过比较成人在阿片类药物服用期间与未服用期间的骨折发生率,发现服用阿片类药物可升高骨折发生风险93。由于自身对照研究中的对比均发生于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时期,大部分潜在的混杂因素是保持稳定不变的(例如遗传因素),故该研究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可避免大量未知或无法测后的混杂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94。(4)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杳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和相关因索的分布情况的一种研究类型,研究目的主要为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或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为病因研究提出初步线索或研究假设95o例如,既往横断面研究发现,高龄、超重及跌倒史与件折风险升高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96;另有研究发现高龄、女性、营养不良、居住在农村地区和正在使用的药物数量与肌少症患病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97。横断面研究的优点是其是寻找病因或危险因索线索的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法,但难以确定暴露与结用之间的前后时序关系、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等。4 .暴露和结局:暴露变量是指影响疾病的发生进展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变显;结局变俄是指在暴露变盘的作用内产生反应的变依,包括疾病状态(发病或进展)、健康状况、健康相关事件和死亡等。常见暴露变啾的选择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状态、精神心理状态、膳食营养摄入、体力活动水平、家族遗传因素以及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与治疗方式等。不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其结局变址不同,可通过定期问卷或电话随访来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发生结时事件及其健康状况,或定期进行临床检查来获得生物学测量和影像学检查等结局指标,也可从医院记录、疾病登记系统和死亡监测系统等获取98。根据研究类型及研究目的不同,应选择合适的相应肌骨系统疾病结局指标(表1)。5 .混杂因素:混杂因素是指与暴翡和疾病均相关但在各组中分布不均,可能导致观察到的暴露与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被高估或低估的因素。混杂因素褥满足以卜.3个条件:(1)必须与疾病相关,是疾病的危险因素;(2)必须与暴露相关,即在暴碎组间不均匀分布;(3)不是暴露与结同因果链h的中间环节99。表3列举了既往以常见肌骨系统疾病为结局的观察性研究中常考虑的混杂因素。在开展研究时,除了判断潜在混杂因素是否与暴露和疾病均相关,还应判断此因素的发生分别与暴露和疾病发生之间的时序关系来确定该因素是否需要校iE。绘制因果有序无环图(DAGS)有助于研究者厘清暴露、结局与其他协变过(如混杂因索、中介变依和碰撞变量)之间内在关联,进而选择合适的混杂因素进行校iE1.OOo6 .偏倚的识别与处理:观察性研究中常常出现的三大类偏倚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1)选择偏倚:选择偏倚202是指在观察性研究中,由于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未被选入的对象之间出现了某些特征的差异而产生的系统误差。选择偏倚彳很多种类,常见的选择偏倚有入院率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冲撞分层偏倚、永恒时间偏倚和现用者偏倚等。入院率偏倚203:是指研究对象是医院就诊或住院患者时,由于入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倚C在医院住院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时,由于不同疾病研究对象住院率的不同,可使本来无关的疾病与暴露之间产生虚假关联C控制入院率偏倚应尽量避免以单一医院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照可同时设立社区对照和医院对照。检出症候偏倚203:是指某因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没有关联,但该因素引起的某些症状或体征促使患者及早就医,导致该人群中此疾病有较高的检出率。控制检出症候偏倚可在不同病情、病程和临床亚型的病例中获取所需样本。无应答偏倚203:是指因各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调杳研究工作中所提出的问题的研究对象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从而产生的偏倚。在研究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以提高应答率。对无应答者应尽城获取有关信息,对无应答者或失访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将抽样调杳的结果与应答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当无应答率或失访率较高时,应慎重解读分析结果.冲撞分层偏倚204:是指当研究者校正或限定r受到两个相互独立的变量X和丫影响的中间变量Z时,会产生X和丫的虚假关联,从而导致偏倚。例如,早期骨关节炎是发生在肥胖与晚期骨关节炎之间的中间环节,当研究者限定在早期骨关节炎的人群中检验肥胖与晚期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时,则会阻断肥胖早期骨关节炎,晚期骨关节炎作用路线,通过肥胖T其他因素T晚期骨关节炎作用路线导致肥胖和其他未知因素产生虚假关联,进而可能得出肥胖与晚期骨关节炎不相关芟至是负相关的结果。控制冲撞分层偏倚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确认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与暴露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而决定是否需要校正或在限定该特征的研究人群开展研究。永恒时间偏倚205:是指开展观察性研究时,错误地把暴露开始前的一段随访时间不恰当地也在了暴露组,导致暴露组的危险效应值被低估,保护效应值被高估的一种偏倚(图2)。例如,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时,研究者将生物制剂治疗组的随访开始时间定义为首次接受治疗的时间,而将对照组的随访开始时间定义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时间或使用其他治疗方式的开始时间。由于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之前可能未接受治疗或已尝试其他治疗方式,并且在开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之前存活了一段时间,这段“永恒时间”被错误地分配到了生物制剂治疗组,导致了永恒时间偏倚,使得生物制剂治疗方式的保护效应被高估。控制永恒时间偏倚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谨慎选择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随访开始时间,将两组的随访开始时间进行匹配,并采用时间依存CoxIn1.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和假设检验。现用者偏倚206:是指当治疗组或暴雷组的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已经处于暴露状态或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才开始随访研究对象而产生的一种偏倚(图3)。部分接受治疗或暴露的研究对象可能由于耐受性差停止治疗或暴露,或早于研究起始时间已经发生了结局事件未被纳入研究,而药物耐受性好或者身体素质较好的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并被随访,导致暴露因素或治疗方式的疗效或安全性被高估C控制现用者偏倚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采用新使用者设计,即限定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没有暴露史或治疗史,在随访期间新发生的暴露或治疗被识别为暴露或治疗组,并以此为开始时间,进一步随访至结局事件的发生。(2)信息偏倚:信息偏倚是指在观察性研究实施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或结局的方法缺陷导致从研究对象获取的信息错误而产生的系统误差2O7o信息偏倚主要包括回忆偏倚、调杳偏倚和错分偏倚。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特别是数据收集方案设计时应严格做好质盘控制,尽砧采用客观指标,对调行员进行统一培训,对主观评价方法开展信效度的检龄等方法避免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当研究者采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或医保数据等真实世界数据开展观察性研究时,常见的混杂偏倚为适应证混杂和虚弱混杂。适应证混杂208:常发生在医务工作者已知或预知治疗方式的疗效后,将特定治疗方式选择性地给予特定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由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很强的关联,同时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研究的结局事件,如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如果不考虑适应证混杂,则会推断出治疗方式与结局的虚假关联。虚弱混杂209:常发生在医务工作者在面对身体状况极弟(接近死亡)的研究对象时,通常会枭用较为保守的治疗方式,而不会给予研究者感兴趣的治疗方式.当该研究感兴趣的结局事件为死亡(或与极弟身体状况相关)时,由于对照组中身体状况极差的人较多,会导致对照组中死亡率高于治疗组,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被高估。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可考虑采用活性对照组来控制混杂,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加以限制或匹配已知混杂因素等方式来控制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则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逆概率加权、亚组分析等设计避免混杂偏倚对因果推断的影响.7 .样本盘估算:样本肽是在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旅性的前提卜.所需要的最小观测单位数C样本量不足时,抽样误差大,检验效能低,用于推断总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差;样本肽过大时,则会增加实际调查过程中的难度,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样本含量的估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三种估算方法:一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经验或咨沟同行专家,该方法较为粗略;二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杳阅样本例数估计表来确定样本含量,但该方法受到列表的限制;三是根据确定的条件代入专用公式计算,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根据研究设计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8 .统计分析:(1)假设检验:目前公认的传统假设检验通常为差异性检验,即首先假设两个变量之间无差异,同时也有一个备择假设,即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数据能够提供反对无效假设的证据,那么这种假设即被拒绝而承认其备择假设C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检验假设在临床试验中用于判断药物的疗效时是不合理的,它不能准确区分两种药物疗效差异的方向性和体现差异大小所揭示的临床实际意义。因此,国际上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在临床试验中普遍使用置信区间法以临床意义的差异A来进行非劣效、等效或优效性假设检验(图4)。非劣效性检救:研究目的:检胶试验药物A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是否不劣于对照药B;假设检验:A.无效假设:A-B-;B.备择假设:A-B>-;结论:A药与B药差异的置信区间下限大于设定的判断界值-A时,可认为A药不差于B药;适用范困:常用于待验证药物与已上市的有效药物或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以求能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择。等效性检验:研究目的:检验试验药物A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是否与对照药B无差异;假设检验:A.无效假设:A-B-或A-B>A;B.备择假设:-<a-b<结论:a药与b药差异的置信区间落在设定的界值(-,)范用内时,可认为a药与b药等效;适用范用:常用于对同活性成分的药物之间的比较。优效性检验:研究目的:检验试验药物A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是否优于对照药B;假设检验:A.无效假设:A-B;B洛择假设:A-B>结论:A药与B药羌异的置信区间下限大于设定的界值A时,可认为A药优FB药;适用范I司:常用于以安慰剂为对照的试脸。(2)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统计推断则是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临床研究数据类型主要分为计量、计数和等级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要合理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203o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可按照以卜思路进行:因变址是单变址、双变量还是多变量;结局指标屈于二种数据类型中的哪一种(连续资料、分类资料或等级资料);暴露因索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样本分组为单样本、两样本或多样本;研究设计为独汇设计还是配对或配伍设计;是否满足检验方法所需的前提条件。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等通常不涉及时间变量,而现代高级统计方法是经典统计分析方法的延伸和发展,表现在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深度上,如重复测破设计资料的分析、生存分析、判别分析等。第三部分研究方案实施一、研究伦理及知情同意临床研究的对象是人,应当尊重受试者的自主意愿,遵循方益、不伤害、公正和保护隐私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杳办法相关规定,经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开展研究,正式开始前还需按照“完全告知”的原则,由研究对象本人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研究负责人在申请伦理审杳时应当向伦理审杳委员会提交以下材料:(1)研究材料诚信承诺书;(2)伦理审查申请表;(3)研究人员信息、研究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机构的合法资质证明以及研究项目经费来源说明;(4)研究项目方案、相关资料;(5)受试者知情同意书或样本、信息的来源证明等;(6)科学性论证意见;(7)利益冲突声明;(8)受试者招募广告及其发布形式;(9)科研成果的发布形式说明;(10)伦理审查委员会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经伦理审杳委员会批准后的项目在实施前应当将项目相关信息、伦理审查意见和机构审核意见等按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要求上传,并根据研究进展及时更新信息。若研究涉及基因、器官、组织等人类遗传资源,需按照有关管理条例提前报备。二、现场数据收集现场调查实施前应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制订现场工作手册,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的实施步骤、调查方法及调查问卷条目的解释等,用于指导现场工作的开展。现场调查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和设备应提前准备好,并在调杳过程中注意校准,以减少系统误差。调查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则可进行预调查,充分动员调杳对象。调查正式开始后,应规划好每天的工作量,在现场设立不同的功能分区,逐一核查研究对象是否完成研究项目,若有遗漏要及时补查。完成每天的调查工作后,还需要对当天的现场工作进行审杳、总结,保证调查有序、高质埴地完成C病例报告表(CRF)是临床研究中数据收集的种常用手段,在提高临床研究数据质量以及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方便数据的交流与汇总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数据获取协调标准(CDASH)210被监管部门推荐作为CRF设计的基本标准,其组成部分包括CDASH模型、实施指南和相关元数据表。CRF设计应由研究方案设计者、数据录入人员、统计分析人员、数据管理及质控人员、临床医师及伦理委员会等多方面人员参与,在设计中应注意遵循方案、内容完整,符合法规及相关标准,易于理解、有标准操作规程,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布局合理等。三、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质受控制是临床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应在临床研究的研究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结果评价阶段以及数据分析阶段的全过程中实施C研究方案中应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可能出现的影响研究精确性与真实性的问题,并针对各类问题制订详细的质盘控制措施:例如,研究开始前应对研究参与者进行责任分工和指导培训,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手册以及标准化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正式参与工作;要严格确保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排除标准,采用规范合理的研究方法、技术、标准的问卷,所有的仪器设备应经过计依认证,以确保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数据正确无误;问卷调杳时要记录好问卷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评估问卷的准确度和完成度;主观评价指标需要进行信效度的检验;实险室检测中通过设计标准对照和平行样本,监控实验质Sb另外,应尽啾避免在研究开始后修改研究方案,如果必须修改方案应标注具体原因和时间。研究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安排专人负资管理,防止数据的丢失、泄灌、破坏或误用等。纸质型数据需进行扫描和电子存档,与扫描电子数据完全核对一致后,将纸质型数据进行销毁;电子数据中的隐私数据需匿名化处理后保存;存放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全面、规把、严格的用户管理办法;数据管理负责人严格遵守数据备份要求,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四、数据分析结果解读P值是指从无效假设所规定的总体做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或等于及小于)现彳样本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解读,P<0.05成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然而,研究中常存在对P值解读错误或进行人为操纵、基于P值是否<005进行一刀切等问题,近年来对P<005这一法则存在着种种质疑与批评211c研究人员进行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解读时应避免追求单纯的“统计学”差异C例如,不能以P<005来断定整个研究的结论,而应该综合研究设计、样本量大小与样本代表性、数据质量、统计分析方法等多维度来思考研究变成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关联;应关注效应点估计值与区间估计值(如95%CI);研究的汇报结果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髻如与具有临床品.著性的最小差值进行比较,以辅助判断研究结论可能的临床或公共卫生意义。第四部分研究报告撰写一、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应该按照CoNSoRT声明进行报告撰写212o该声明包含25个条目组成的清单和一个流程图。清单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到讨论部分的写作进行了规定,并对试验注册、试验方案和资助情况的说明做出了要求。流程图则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登记、分配、随访和分析阶段的流动情况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二、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应该按照STRoBE声明进行报告撰写213oSTRoBE清单覆盖观察性研究的二种主要研究设计一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包括标题和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其他信息六大部分共22个条目的撰写要求,以为更好地报告观察性研究提供指导。综匕临床研究的研究设计、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应该渗透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数据收集、数据库搭建、数据录入、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方案制订等环节都极大影响了临床研究的质属。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方法专家共识的制订有助于促进肌骨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规范化,保障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提升临床研究的质量,为我国肌骨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