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府——感悟千载儒风文脉传承.docx
走进孔府感悟千载儒风文脉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等地,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孔府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嫡系长支的府笫,作为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孔府及其代表的儒家文化发源地在历史上传承文脉千年不摄,新时代又得“两创”风气之先,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等突出特性的生动体现与有力证明。“天下第一家”孔府,又名“衍圣公府”,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鼓楼北街西侧、孔庙东临,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嫡长子孙世代居住的府第,集宅院、官衙、家庙于一体,规模仅次于明清皇宫,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后,其阙里居所被改建为庙宇以作祭祀、纪念,其嫡长子孙依庙而居,世称“袭封宅”。历代王朝在尊孔崇儒的同时,一再对孔子后裔封赐进爵。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始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经元末战乱,明初对孔府孔裔更加优礼。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敕建衍圣公新宅,并诏令有权设置官署,孔子第五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希学奉敕在庙东建府。后经多次改扩建及重修,至明中叶奠定今日孔府之规模。现今孔府有前后九进院落,楼房厅堂数百间。在布局上,横向分东、中、西三路建筑,纵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外活动场所,后部分是家族生活场所。中路建筑是孔府主体,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是处理公务之地;后为内宅,是饮食起居之所。东路有报本堂、桃庙、九如堂、一贯堂、慕恩堂等,是家庙所在地。西路主要为读书学礼、诗文会友及闲居之所,有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整个孔府集宅院、官衙、家庙于一体,建筑精美、分区明确,装饰考究、珍藏丰富,是明清官式建筑群的典范。除个别历史时期外,历代衍圣公皆生活在孔府,主持孔子祭祀,管辖府内、宗族事务,有的还要作为官员参与地方政务。至1935年改封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衍圣公共历32代、880余年。孔府的发展史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接受史,儒家思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的体现和明证。作为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孔府与祭祀孔子的孔庙、孔氏专用墓地孔林合称“三孔”。“三孔”于1961年成为首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如今“三孔”是纪念孔子等儒家圣哲、展览展示儒家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诗礼传家尊荣源自文化,孔府之为“天下第一家”,与其诗礼传承密不可分。从“诗礼庭训”的教子之方到内宅壁画的廉洁警示,从“食不厌精”的饮食哲学到“不重则不威”的服饰美学,孔府在家风,政德乃至饮食、服饰等各方面传承践行“诗礼传家”理念,形成了具有深厚儒家底蕴的孔府文化。孔府“诗礼传家”理念源出孔子。据论语记载,孔子曾两次在庭中唤住穿庭而过的儿子孔鲤,先后问其是否学诗、是否学礼,当听到否定的回答后,孔子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鲤遂学习诗礼。这就是著名的“孔鲤过庭”“诗礼庭训”典故。孔庙“诗礼堂”即为此而建,孔府东、西路建筑又称东、西学,也体现了对诗礼的重视。“诗礼传家”成为孔府重要承传。明万历年间,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制颁孔氏祖训箴规,提出为人处世的十条准则,强调“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崇儒重道,好礼尚德”等。清代中叶,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珍制定六十四字家训,也强调“苦读诗书”“恪守信义”等。“天下第一家”的诗礼传承,是中华民族诗礼传统的典范。孔府不仅注重私德修养,也特别强调公德教育,因衍圣公不仅是孔氏嫡裔、袭爵贵族,明清时期列文臣之首,还往往是政府官员。在孔府内宅与衙署之间的照壁上,绘有一头名为贪"的贪婪神兽,画面中它已将八仙的宝物据为己有,仍不满足,妄图吞掉天上的红日,结果落海而死。这幅著名的戒贪图旨在警示从内宅前往衙署的衍圣公,须事事秉公不可贪婪徇私。孔府的廉洁文化其来有自,孔子强调“为政以德”“政者,正也”,主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就引用了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名言,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孔府对儒家重礼思想的继承发扬还体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传承两千多年的孔府菜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官府菜,空调技艺精湛考究,色香味形独具一格,体现了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哲学,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府保存有明代以来各类传世服饰8000余件,贯彻了孔子“不重则不威”等服饰美学,也是儒家礼制思想的重要体现。代变新声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孔府拥有档案、古籍、服饰、祭器等文物藏品达69万多件,但受限于客观条件,保护、展览、研究相对滞后。2018年11月26日,耗时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开馆试运行,首批2000多件文物即来自孔府。孔子博物馆建成后,陆续迁入这些珍藏,予以保护修复,运用科技赋能,通过主题展览、学术讲座、社教活动等形式,让藏之深阁的文物“活”了起来。今年“五一”假期,孔子博物馆再次成为体验儒家文化的网红新地标。孔子博物馆已成新时代“新三孔”之一,另两处为孔子研究院和尼山圣境。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时专门来到这里,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目前,孔子研究院和孔子博物馆已划转至新成立的全球儒学研究实体平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2018年9月建成试开园的尼山圣境是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区,尼山因孔子诞生地而闻名。尼山圣境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训于一体,是沉浸式体验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老三孔”魅力不减,“新三孔”代变新声。山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以曲阜、邹城、泗水三市县为核心区,以周边具有相同或相近历史人文资源的区域为协作区,以全省其他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资源的富集区为联动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将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思想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和为贵”矛盾纠纷调处品牌,连续举办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舞台,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两创”成果。张恒来源:学习时报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发挥数字贸易优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大数字贸易国际交流“朋友圈”,鼓励企业在数字贸易领域开发新成果、应用新场景,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推广应用数字贸易领域的技术应用、实践案例、规则标准、倡议报告等一系列成果,营造积极的国际贸易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更多我市实践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数字贸易发展。一、我市数字贸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数字贸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21至2023年,我市数字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由2024.3亿元增加至2355亿元,其中,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301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054亿元。预计2024年全年数字贸易进出口额为266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5%左右,成为新时期我市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数字贸易领域机制不断创新。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新模式,吸引亚马逊海外购首个前置保税仓落户;设立全国首家中东欧跨境自提中心,开展“跨境电商+保税组套”业务试点;制定跨境电商领域的58条制度创新清单,其中39条被商务部采纳并向全国复制推广。在全国首推服务贸易出口信用保险普惠平台,2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级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2023年有12项我市经验入选服贸会、数贸会示范案例。(二)数字贸易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在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档,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考评连续两年在37个城市中排名第7位。拥有59个国家、(省、市)级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升级、自贸实验区我市片区的获批进一步深化了数字贸易平台体系。(三)数字贸易龙头企业不断涌现。24个品牌入选省级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占全省总数的20.4%,企业设立海外仓个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9和1/6,跨境电商特殊区域海外仓出口占全国1.3o2023年,8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5家企业入围浙江省数字贸易百强榜,1家企业获得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奖。(四)数字贸易展会活动不断推进。培育打造了一批全国领先、具有我市辨识度的数字贸易领域专业展会。中国(我市)出口跨境电商博览会作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活动,影响力已经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球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风向标。连续5年举行中国(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坚持每年在国家各类重点展会亮相,通过统一组展方式集中展示企业形象,“我市服务品牌”辨识度不断提升。2023年,累计组织企业参展超过600家次,达成签约项目130个。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重点,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围绕建设和完善数字贸易产业、平台、生态、制度、监管五大体系,积极营造一流发展生态,努力打造全国数字贸易先行市。(一)主动参与,承接数贸会溢出效应。一是加强贺信精神宣传贯彻。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提高全市政府职能部门、区(县、市)和广大企业对发展数字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如何发展数字贸易的理解。二是推进项目落地。根据数贸会期间签订的采购订单、合作项目,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后续跟踪管理信息平台,持续推进采购协议的落地转化工作,争取订单、项目转化率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强互动协作。深化与杭州常态化联络机制,研究形成一批数贸会与中东欧博览会、“两区”建设等互动的重点举措,唱好杭甬“双城记”,提升示范带动效应。(一)科学谋划,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新格局。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数字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数字贸易工作任务分工,在政策标准、综合服务、产业集聚协同等方面统筹安排、协同推进。二是聚焦重点发展。突出港口、开放、制造等特色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贸易合作,持续拓展跨境电商、数字港航等标志性品牌,发展''丝路数贸”。三是鼓励探索创新。充分利用好数字贸易发展新蓝海新机遇,领先入场、借鉴经验、找准定位,立足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强化政府政策精准引导,聚焦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探索和建立数字贸易相关标准、规则。(三)壮大队伍,激发数字贸易主体活力。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发展,推进服务外包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融合,培育一批“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示范企业。引导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企业与龙头制造企业合作提升供应链能力。瞄准DTC(直面消费者)品牌、跨境电商直播等新赛道和新兴国家等新市场,培育孵化一批跨境电商新兴领域单打冠军。二是拓展应用场景。拓展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场景,加快数字港口建设,探索设立A1.智能通关、货物自动申报、区块钱资质单证验证等数字化支婵功能系统。深化大宗商品贸易全过程数字化赋能,推动我市大宗商品流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三是提升集聚载体。立足自贸试验区我市片区、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推动数字贸易集群建设,突出跨境电商、数字物流、数字会展等优势,打造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特色数字贸易出口基地。(四)优化环境,营造数字贸易一流生态。一是完善政策引导。进一步健全组织、研究、培训、统计等数字贸易发展支撑体系。瞄准数字贸易前沿产业,在龙头企业、创新示范、项目引进、园区集聚等方面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二是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引进数字贸易发展所需各类优秀人才,完善包括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内的社会化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鼓励我市高等院校与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数字贸易学院。三是推动国际合作。依托自贸试验区我市片区,创新数字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方式,在数字服务市场准入、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先行探索。积极对接RCEPxCPTPP等对数字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限制等方面的规定,深化拓展与协议国家和地区在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