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实用技术汇编 (第一批)2024.docx
-
资源ID:1539773
资源大小:98.90K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道路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实用技术汇编 (第一批)2024.docx
道路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实用技术汇编(第一批)交通运输部科技司2024年5月编制说明2024年5月1口,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高边坡塌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了支持开展全国性道路高边坡风险排查、加强后续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向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企业及专家、学者广泛征集道路工程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实用技术,经专家初步遴选,形成第一批实用技术汇编,包括道路高边坡检测、巡查与隐患探测技术15项,道路高边坡典型灾害应急处置技术15项,道路高边坡监测及预警技术42项,道路高边坡加固设计与滑坡治理技术8项,共计80项。供山区道路建设与运营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参考,希望这些技术措施能够为提升道路交通高边坡安全能力提供帮助。第一部分道路高边坡检测'巡查与隐患探测技术11 .滑坡灾害牛顿力智能监测预警系统22 .“南水坤宁”号巡检查险车33 .公路无人机低空巡检、精密调查和快速勘察技术44 .道路路基空洞/塌陷风险快速检测与应急处置修复技术55 .天地一体道路高边坡A1.智能化巡检监测技术66 .公路路基浸润面监测预警技术87 .道路深层隐伏空洞高精度无损探测技术及装备98 .路基隐伏灾害快速探测技术109 .三维探地雷达快捷检测路基隐蔽病害技术I1.10 .高大边坡与堤坝工程智能监测预警技术1211 .基于激光致声技术的公路沥青路面及路基缺陷无损检测技术.1412.高边坡沉降光学自标定轻量化形变监测技术与网级预警系统1513.基于探地雷达和A1.识别的车载路基病害快速检测及辅助决策技术1614 .路基空洞识别与检测技术1715 .岩质高边坡地质灾害非接触式监测预警技术18第二部分道路高边坡典型灾害应急处省技术191 .道路高边坡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应急处置快速决策技术202 .道路灾后快速应急路面铺装技术213 .轻质泡沫混凝土在高填方路基中的填筑与病害处理224 .高边坡水毁路基快速修补超高延性复合矿物基胶凝材料技术.235 .公路土质边坡钢管螺旋桩应急快速处治技术246,钢轨抗滑桩与挡墙组合结构用于滑坡应急处治技术257 .装配式UHPC桁架锚钉板及T型挡土墙技术268 .重大道路高边坡滑塌后紧急抢险、应急加固及快速修复技术.279 .高聚物锚杆边坡应急抢险与快速加固技术2910 .用于公路高边坡加固及地灾抢险的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301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区段导航平台动态限速及边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3112 .高陡边坡圆形抗滑桩与微型钢管桩联合快速支挡施工工法.3213 .重大降雨及多雨地区损坏路面快速修补加固技术及设备3414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后快速评估和快速治理新技术3515 .道路塌陷区域提升及填充加固应急抢险材料36第三部分道路高边坡监测及预警技术37(一)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381 .基于“前期观测”与“长期监测”的高速公路边坡灾害地表变形监测技术382 .无信号山区环境道路高边坡多源一体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403 .高速公路高边坡北斗GNSS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414 .道路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实用技术425 .道路边坡安全监测高精度视觉测量系统436 .土质高陡边坡可视化监测与灾毁路段联动预警技术447 .道路高边坡检测监测预警与加固防治一体化关键技术458 .空天地一体化的高危边坡安全运行智能监测技术469 .基于北斗的公路边坡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技术4710 .北斗多源装备边坡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系统4811 .公路高边坡、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4912 .基于卫星和无人机联合的道路高边坡监测预警技术5113 .基于北斗定位与通信通导一体化道路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技术5214 .极端天气对道路高边坡雨情和变形进行智能监控及预警分析.5515.山区高速公路长距离不断间边坡变形连续监测和实时报警.57(二)基于各类传感、视觉识别的监测技术5816 .基于Ai视觉、分布式光纤传感(DAS)以及区域智能大模型融合的高速公路高边坡的自动化预报、监测、预警技术5817 .道路高边坡支护与监测一体化智能筋、智能锚杆技术5918 .高边坡岩土体锚索预应力损失超限预报与智能化快捷预应力锚固技术6019 .道路高边坡灾变全过程智能监测与实时预警技术6120 .基于常时微动的道路高边坡崩塌监测预警技术与成套装备.6221 .复杂孕灾环境下公路高边坡长期安全性态监测及预警技术.6322 .道路高边坡变形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6423 .山区极端降雨多雾环境下公路边坡安全风险可视化预警技术.6524 .边坡智能安全监控预警装备、系统及平台6625 .山区公路边坡安全风险管控技术6726 .公路高边坡安全害隐患早期识别6927 .公路边坡路基地颁安全风险评价与灾害监测预警技术7028 .边坡灾害多维度协同监测与预警系统7129 .道路高边坡灾变全过程智能监测与实时预警技术7230 .高速公路道路状态安全实时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7331 .高山峡谷区高速公路边坡复合链生灾害风险防控关键技术.7532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道路高边坡全断面立体监测预警技术7733 .基于微波位移感测的道路高边坡监测与实时预警技术7834 .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高边坡监测与实时预警技术7935 .南方多雨地区公路路基滑坡应急期安全监控及处置技术8036 .公路高边坡监测预警系统8137 .基于灾变理论的多源信息融合边坡监测技术8338 .边坡监测无人机载SAR成像雷达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8439 .重大冰等灾害后路面性能快速检测、病害预测及处置技术.8540 .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运营健康监测及预警技术8641 .道路高边坡区域变形的动态监测与风险主动预警8742 .基于微波光子相移的滑坡灾变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88第四部分道路高边坡加固设计与滑坡治理技术901 .道路边坡安全建议及应急预防措施912 .地震滑坡(公路)治理与边坡灾害防治技术研究953 .粉煤灰基气泡轻质土路基结构与填筑关键技术974 .基于智能士工格栅的道路高边坡加固-预警一体化技术985 .多雨地区边坡夹层内排水结构设置同时加固边坡施工工法.996 .不良地段高坤方路基处治技术IO1.7 .混凝土微型钢管群桩加固高速公路滑坡带路基边坡施工技术.1028 .高韧性混凝土喷射支护技术103第一部分道路高边坡检测、巡查与隐患探测技术I.滑坡灾害牛顿力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一)功能与用途道路高边坡滑动面力学信息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测与精准预报。(二)技术简介该技术以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上提出的岩石力学灾变牛顿力变化定律和双体灾变力学模型为理论基础,Fi主研发了适用于滑坡大变形灾害的NPR锚索及滑坡灾害牛顿力远程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提出r基于牛顿力变化的滑坡灾变预警模式和预警准则,实现了滑坡灾害监测-侦警-控制一体化目标。目前全国已建立823个牛顿力监测点,监测范围内的14次滑坡灾害均提前3.5-20小时发出预警,成功的解决了滑坡短临预报的科学难题,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2. “南水坤宁”号巡检杳险车(一)功能与用途研发的“南水坤宁”巡检查险车具备“日常体检”、"应急查险”、多源数据远程传输、现场风险研判等功能,可开展公路隧道内部隐患、外部变形及综合灾害的风险检测预报。(二)技术简介研发的“南水坤宁”巡检查险车包括指挥方舱、无人探测车和无人巡查机,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应急快速探测模式下:可分辨S公路隧道路面探测深度1/10的隐患,探测深度N30m,可识别边坡坡面变形范围q2m,探测速度>10kmh:2 .高精度详细探测模式下:可分辨公路隧道路而探测深度的1/20隐患,探测速度>1处隐患点h,探测深度30m;除驾驶员外,仪器操作和辅助操作人员数量M人;3 .车载仪器支持全球卫星定位/北斗定位、高速通讯功能。(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3 .公路无人机低空巡检、精密调查和快速勘察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利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公路边坡低空巡检,低空领域调查测绘与灾害定性评价,针对快速变形期及突发地质灾害的快速勘察评价。(二)技术简介以现场调查为主、辅以无人机等高精度测绘设备的方法,收集公路沿线地质情况并提取致灾因广,确定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并对市点段落、重大灾害进行灾害分区。将无人机低空巡检技术引入公路路面、边坡、桥涵、排水及防护设施巡检工作中,利用自主开发的公路无人机低空巡检软件平台,实现包括航飞大数据管理、软件自动建模、变化检测、信息提取与分析、行业管理与报表生成、三维展示、智能识别等功能。快速变形阶段的地质灾害体往往急需保通或快速处置,根据多年抢险救灾经验,提出r一种地质调查辅以少量钻孔综合物探的快速勘察方法,可用于查明灾害特征。(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4 .道路路基空洞/塌陷风险快速检测与应急处置修复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路基隐患的快速检测,科学应急处置,保障道路安全。(二)技术简介通过三维探地雷达快速无损检测手段及时发现道路路基空洞和塌陷风险,结合聚氨酯和高聚物快速修补增强材料与快速注浆技术实现路基应急处置。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自主研制车载三维探地雷达系统,可快速、非接触、远距离、全断面实现道路隐蔽性病害的数据采集、实时侦处理及塌陷隐患智能定位,探测深度0-5米,分辨率小于等于0.4米,在不干扰正常运营条件卜实现道路快速病害普查和定期体检;2 .以高效聚氨酯修补材料与高聚物注浆为核心,对检测出的空洞进行迅速而稳固的修补,及时恢复道路使用安全:3 .研发韧性注浆加固技术,利用中空锚杆、自进锚杆或花管成孔,之后进行注浆封孔,采用渗透型高聚物注浆材料进行锚固注浆,利用渗透型高聚物渗透进土体孔隙并胶结周围土体,形成注浆锚固体,实现土质边坡快速韧性加固。(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5 .天地一体道路高边坡AI智能化巡检监测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低成本、全时空的道路高边坡病害巡检识别与»(二)技术简介开发基于卫星雷达InSAR与车载视觉的道路高边坡AI智能化巡检监测系统,主要对边坡滑动、崩塌、坍塌、倾倒和错落等变形与病害进行智能化辨识与风险研判预警,主要关键技术如下:1 .基于InSAR的高边坡变形隐患识别技术采用JSInSAR、PSInSAR.Stacking.SBASsD1.nSAR等技术方法,实现对高边坡缓慢连续蠕变情况的长期连续监测、稳定性评估和风险隐患预警。2 .基于视觉A1.的高边坡病害自动识别技术采用车载视觉传感设备、边缘处理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植被干扰严重及地形起伏较大区域的边坡信息精准采集,以及对高边坡连续中速变形和快速变形/突变情况的快速比对识别和风险隐患预警。3 .道路高边坡病害数据“一张图”展示技术面向WEB平台或移动平台,采用基于GIS技术架构的数字化“一张图”实时显示技术,实现边坡病害、位置等时空数据直观化呈现:通过病害特征和时空信息精准去重,按照预设条件自动推送风险隐患预警信息:支持病害应急处置作业优化、自动派单、验收核算等任务的全过程自动化闭环管理。技术优势:天基卫星适用于长期蠕变变形体监测,车载视觉设备适用于突变类型变形体监测,两者结合可实现道路高边坡病害检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支持智能化的日常巡检,适用于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农村公路等各类道路.(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6 .公路路基浸润面监测预警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对道路路基地卜.水浸涧面变化进行监测和预警(二)技术简介在多雨地区,降雨在路基土体的入渗是驱动路基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原因。设置全花管测压管、IiI动采集仪器,同步设置阵列式位移计,实时感知高边坡地下水位和连续变形:水位和位移监测分别配置智能分析和预警单兵模块,实时监控路基地下水发展变化情况,对路基边坡抗滑稳定性提出预警信息。(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7 .道路深层隐伏空洞高精度无损探测技术及装备(一)功能与用途采用深地多波无损探测仪对公路路基地卜.塌陷、空洞等病害进行无损探测。(二)技术简介开发的全数字智能化无损多波深地病害探测装备可对地下塌陷、孔洞、溶洞、软弱夹层、断层等不良地质体结构进行精准定位和探测,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探测深度可达地下60m,平均分辨率1m:2 .包括自主研发的大能量变频可控冲击震源、地震多波场模拟仿真技术、基于节点和网格技术的数字化高精度深地多波物探装备、高精度地震多波数据处理算法和地震多波数据分析软件系统:3 .探测效率高、准确度高,可在深层道路地卜.病害领域推广应用。(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8 .路基隐伏灾害快速探测技术(一)功能与用途暴雨、水灾、冻融、滑坡等灾害后,快速检测路基是否存在脱空、空洞、疏松体、富水体等病害,进行公路路基隐伏塌陷风险源的快速探测与识别。(二)技术简介采用车载三维地质雷达,在不中断交通、不降低车速的情况下,对填方路基、存在不良地质的路基、边坡出现重大病害的路基段等进行快速检测。开发的公路路基隙伏塌陷风险源快速探测方法与装备可以用于上述灾害源的快速探测,主要技术特点为:1、以下载移动平台为基础,能在不阻断正常交通情况卜.,快速检测路基灾害源发育程度:2、路面下方采用多极化方向、多频率三维探地雷达,能够兼顾不同深度和分辨率;3、路面融合视频+机器学习模块,与探地雷达结果相互印证、立体定位:及时确定病害体类型、范围、深度等,并评估危害性。(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9 .三维探地雷达快捷检测路基隐蔽病害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利用三维探地雷达装备不停车快速检测道路结构层及路基隐蔽病害,实时字生数字图像,快捷判定病害类型并预售重大风险。(二)技术简介在不限制车速、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利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通过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实时挛生数字图像,快捷判定病害类型并预警重大风险。实现通过开挖方式即可快速判断道路结构层和路基隐蔽病害:异常体、疏松体、富水区以及空洞与裂缝。技术特点如F:1 .三维探地雷达技术,检测速度为80-110公里/小时,探测深度覆盖0-5米;2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病害智能识别与三维重构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检测结果的可视化:3 .结合检测图谱快捷判定并预警重大坍塌风险:4 .形成病害报告,包括病害类型、三维位置等,以便养护决策。(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0 .高大边坡与堤坝工程智能监测预警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对在建和运营公路与水运工程等高大边坡及堤坝的稳定性进行智能化监测与预警。(一)技术简介开发的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管理平台,通过监测采集:地表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锚杆应力、土体含水率、地下水位、建筑物变形等传感器数据,可以实现远程对在建和运营公路与水运工程等高大边坡及堤坝的稳定性进行智能化监测与预警。主要技术特点如卜.:1.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对边坡水平及竖向位移的精准监测,监测精度水平方向±2mm,竖向±5mm:2 .利用4G或5G无线网络,实时上传数据,实现对边坡稳定性全天候、全自动24小时不间断监测;3 .通过仿真力学模型+AI大数据驱动的分析评估系统,对北斗卫星和其他地面智能传感终端获取的多维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和处理,精准识别监测对象的安全状态和风险等级;4 .通过短信、微信、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时报警,确保管理人员和现场人员实时接收预警信息,保障及时处置隐患和险情。(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联系地址:11 .基于激光致声技术的公路沥青路面及路基缺陷无损检测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公路沥青路面及路基性能状况的快速检测.(二)技术简介开发基于激光致声技术的包括路面裂缝、路基空洞缺陷的快速检测装备,可用于重大雨雪灾害后,路面使用性能快速检测、病害预测及病害处治,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基于激光致声技术的路面路基缺陷快速检测装备,能在不阻断正常交通情况下,快速检测路面和路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并进行自动损坏识别分析;2 .用于沥青路面裂痕及路基塌陷空洞的快速检测。(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2 .高边坡沉降光学自标定轻量化形变监测技术与网级预警系统(一)功能与用途进行高边坡沉降形变的轻量化监测与网级滑坡灾害预警。(二)技术简介开发的高边坡光学监测技术及预警系统,可用于道路高边坡长期远距离实时形变监测及区域级边坡灾害预警,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针对高边坡沉降长期监测需求,将免靶标数字图像相关算法与自标定靶标相结合,可实现全自动轻量化边坡沉降光学监测I。2 .针对高边坡形变远距离测量需求,对远距离热对流及环境振动扰动下的光学测量数据进行自主降噪,可保证边坡沉降长期监测的高鲁棒性。3 .高边坡形变监测预警系统,能实时分析边坡形变状态,汇总边坡监测多源数据,及时识别危险区域并进行网级边坡灾害预警。(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3 .基于探地雷达和A1.识别的车载路基病害快速检测及辅助决策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公路路基使用性能的车载式快速检测、处置对策(二)技术简介基于探地雷达AI识别的路基病害快速检测及辅助决策技术,用于强降雨后、地质灾害、道路老化等多种场处下路基使用性能的快速检测、病害自动识别及辅助决策,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车载式多功能路基快速检测装备系统,能够快速检测路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并进行自动病害/缺陷分析,识别出路面结构层厚度,以及垫层不密实、结构层富水、沉降、空洞等典型病害;2 .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基管理系统,能够对路基使用性能进行技术评价、病害预测及养护辅助决策分析。(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4 .路基空洞识别与检测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道路路基空洞识别与检测。(二)技术简介利用SSP地震散射技术系统、基于地震波散射成像的道路空洞扫描RDSCan技术、探地雷达扫描技术等快速准确检测识别空洞,通过开发快硬性发泡填充材料,对边坡内空洞和裂隙进行快速填充。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路面现状空洞检测识别技术:对道路的软弱边坡地质结构与岩土波速进行探测或成像,反映地下结构的分层情况和岩土介质力学性状。2 .空洞裂隙快速填充技术:采用强度高、耐磨、耐化学腐蚀、快速填充、无污染等技术特点的快硬性发泡填充材料对边坡空洞裂隙填充、坡顶道路基础内空洞填充以及道路面层下部坑洞填充。(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5 .岩质高边坡地质灾害非接触式监测预警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实时反馈岩质高边坡侵入、塌陷等险情。(二)技术简介本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解决长期以来威胁高速公路安全的岩质高边坡险情问题。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全自动安全预警巡检策略和环境自适应异常检测技术。包含分级巡检、巡检路线规划等;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在恶劣天气条件卜.的边坡监测。2 .硬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供电保障和大容量信息传输子系统。3 .软件系统。包含自动巡检、图像采集、异常分析、侦警预报等功能。(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第二部分道路高边坡典型灾害应急处置技术1.道路高边坡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应急处置快速决策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道路高边坡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应急处置快速决策。(二)技术简介开发道路高边坡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应急处置快速决策系统,主要对土质边坡的弧形或平面滑移、土体流动,与岩质边坡的坡体崩塌、滚石坠落等典型高边坡地质灾害进行灾前预防治理及灾后应急处置的快速科学决策,技术特点如下:1 .基于本体失稳-路网阻断分析的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通过对边坡本体稳定性分析和边坡失稳后对路网阻断的级联影响分析,评估高边坡的潜在失稳概率及其在路网中的重要程度,综合评估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2 .基于物理模拟-数值仿真的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加固措施量化技术:基于高边坡地质灾害仿真再现及治理加固措施模拟,评价加固措施的可靠度、工时、成本等指标,量化加固措施各项定额。3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边坡预防治理-急处置快速决策技术:基于高边坡历史灾毁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选施工前短、长期安全性高、投入资源少的治理加固措施。(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2 .道路灾后快速应急路面铺装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灾后路面快速恢梵,保障救援通道全天候畅通。(二)技术简介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和高性能聚氨酯快速路面铺装材料均能迅速恢复灾后道路,具有施工快捷、成本经济、耐久性好的特点,能够减少救援现场扬尘与泥泞,保障安全救援。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沥青混合料冷拌冷铺技术:常温施工,快速开放,成本低,适用于中低交通量道路快速修复;2 .高性能聚氨酯快速路面铺装技术:快速固化,高强度,耐久性好,抗水性强,适用于潮湿环境快速铺装。(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3 .轻质泡沫混凝上在高填方路基中的填筑与病害处理(一)功能与用途进行公路高填方路堤的填筑施工及边坡灾害治理。(二)技术简介开发的轻质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性,较好的流动性以及良好的施工性,具有较好的强度及整体稳定性,可用于桥梁台背回填减少或防止桥头跳车、在高填方路堤修筑中换填以减少上部荷载增强路堤整体稳定性、塌方路基的快速修复等,主要技术特点如下:以开发的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为基础,基于GEO计算软件进行高填方路堤填筑方案设计及稳定性验算分析的设计方法。结合地质勘察成果及深孔位移监测对潜在滑动面进行推测分析的高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用于高边坡路堤及病害修货的填筑及病害处治施工工艺。(三)技术来源4 .高边坡水毁路基快速修补超高延性复合矿物基胶凝材料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快速修复高边坡岩十.体空洞、裂缝和软弱层等潜在危害。(二)技术简介针对传统路基修复材料难以满足在富水环境使用问题,发展韧性高、延性大且耐久性的应变硬化复合矿物基胶凝材料,实现渗、疏水特性与冻融环境适用性,主要技术特点如下:超高延性复合矿物基胶凝材料具有韧性高,延性大、优异的能量吸收和裂健宽度控制能力以及抗渗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抵制有害物质的入侵,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实现低温富水环境胶凝材料结构强度形成,-2(C严寒环境温度条件下24小时强度接近40MPa(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5 .公路上质边坡钢管螺旋桩应急快速处治技术(一)功能与用途用于公路土质边坡防护、灾毁边坡修复快速加固。(二)技术简介开发的叶片式钢管螺旋桩土质边坡防护加固技术,可用于公路深挖路堑、高填路堤边坡加固,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路段路基边坡加固以及灾毁路基边坡修复快速加固等,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无需开挖、掘进,直接旋转拧入土质边坡,施工便捷、快速。2 .对施工作业场地条件要求简单,便于施工组织。3 .适用于各种土质防护加固。(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6 .钢轨抗滑桩与挡墙组合结构用于滑坡应急处治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对处于变形阶段的滑(边)坡进行快速应急抢险加固,有效避免重力式挡堵坡脚的大体枳开挖和由此诱发的工程滑坡。该技术还对已有挡墙的变形开裂加固十分有效。(二)技术简介钢轨抗滑桩抗滑能力强,布置灵活,随着近年来相关施工机械的快速发展,施工所需作业面小,施工简便快捷高效,对岩土体扰动小,只要钢轨插入岩土体,就能即时发挥抗滑作用,加固效果好,能比较准确地探明潜在滑面的位置及时调整设计施工,在场地受限的狭小作业平台上具有施工优越性,与挡墙有机结合起来,可有效减少挡墙截面和重量。尤其对于失稳后需要应急抢险而传统支挡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边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已在湖北省公路沿线400多个边滑坡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效果良好。(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7 .装配式UHPC桁架锚钉板及T型挡土墙技术(一)功能与用途破碎岩体边坡快速支护及加固、高边坡路基快速填筑和灾后应急保通。(二)技术简介使用装配式UHPC混凝土面板提高施工效率,增强坡面的耐久性和美观性。有助于保持原有的地貌特征,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逆作法施工方式,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提高设计的适用性和施工的便捷性。以装配式T型挡土墙为核心的路基快速填筑、支找技术:预制单元均为标准构件,设计可灵活选择单元型号:简单装配即可回填墙后填土,现场施工工序少、速度快:适用于应急抢险、保通等对工期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建设。(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8 .重大道路高边坡滑塌后紧急抢险、应急加固及快速修复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对重大道路(尤其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塌事故,提供应急处置与小型化检测装备,提供紧急抢险保救援、应急加固防塌方以及快速修复促通车全套的边坡滑塌处置实用技术。(二)技术简介开发包括钻锚支体化紧急抢险技术、高性能锚固应急加固技术、超早强快速修熨技术和无线无源小型自动化检测装备,可用于道路高边坡滑塌的快速、高效应急处置。主要技术特点如下:钻锚支一体化紧急抢险技术能在道路高边坡滑塌后,快速对滑塌边坡进行紧急支护,为抢险救援提供安全的生命通道。其特点是,该技术可以实现钻孔、锚固与支护功能于一体,且施工完成时即可充分发挥支护功效,具有施工速度极快、边钻边锚边支、效率极高的突出优点。高性能锚固应急加固技术能在道路边坡滑塌抢险结束后,对滑塌边坡提供高性能的拉压竟合型锚杆锚固技术,在同等钻孔长度条件卜.,承载力nJ以提高一倍,在相同承载力条件卜.,锚固钻孔深度可以缩短约30%,施工速度更快捷。而且可以采用整体式预应力张拉方式,张拉效率更高,预应力损失更小。超早强快速修复技术可以在道路高边坡滑塌应急加固过程中,提供用于锚固注浆与支挡混凝土的超早强剂,实现强度的快速上升,达到快速修熨与道路恢熨的目的。无线无源小型自动化检测装备可以为偏僻高陡滑塌边坡应急处置.过程中,提供支挡结构、锚固结构等承载力检测等小型化装备,实现最大检测油压70MPa,单机净重量不超过20kg,尺寸不大于30Cm的便携式功能,且采用无线通讯、无交流电源检测,主机通讯距离达100Om的自动化检测功能。解决传统承载力检测设备笨重、电源接驳困难、手动检测操作繁琐等问题。通过上述成套关键技术,很好地解决道路高边坡滑塌后紧急救援、应急加固、高效检测、快速修复的系列难题。(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9 .高聚物锚杆边坡应急抢险与快速加固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可进行公路土体边坡失稳险情快速抢险加固和永久修复(二)技术简介研发的高聚物注浆傩杆技术,利用中空钻杆成孔,之后进行注浆封孔,最后使用高聚物注浆材料进行锚固注浆。利用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快速反应膨胀、挤密土体且能与周围土层产生粘结效应原理,实现土质边坡即时锚固。具有无水注浆、施工快捷,快速起效、低扰动性等特点。(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0 .用于公路高边坡加固及地灾抢险的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功能与用途进行公路边坡加固,尤其是应急抢险加固。(二)技术简介开发的包括包括钢管桩体、撑紧机构、上拉机构和上顶机构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可用边坡工程加固,尤其是应急抢险工程加固,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采用无缝钢管和连接钢管形成快速连接的状体;2 .通过钢管桩体、撑紧机构、上拉机构和上顶机构实现桩体F1.动找正,提高桩体整体性和承载能力;3 .用于边坡工程加固和应急处治。(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区段导航平台动态限速及边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一)功能与用途基于降雨和地质灾害大数据分析平台,重点区段道路发生滑坡、塌陷、大变形等灾害时,通过导航预警等方式及时向交通参与者发出预警。(二)技术简介对高速线路动态建立3d、7d.Kki降雨区划图,搜集目标区域在滑坡前出现连续降雨并爆发密集的地质灾害数据:动态建立以红外遥感为主要监测手段的区域变形大数据库,并统计地质灾害发生地点、时间;动态划分各区段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通过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收集灾害信息,达到预警标准时,应急系统第时间通过消息推送、短消息、语音电话等反馈给管养单位,同时通过百度、高德等导航平台进行风险提示,动态限速,在灾害发生区段至少500米外范围通过广播、信息发布板等通告驾驶员,指挥其停止行驶或减速行驶。(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2 .高陡边坡圆形抗滑桩与微型钢管桩联合快速支挡施工工法(一)功能与用途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陡岩土复合边坡滑移控制,施工无需大型设备,适用于狭窄复杂地形,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二)技术简介先采用微型钢管桩对边坡上部进行快速支护,待初步稳定后再进行预应力锚索圆形抗滑桩及挡墙的施工,形成“微型桩+圆形抗滑桩”上下两级联合支护体系,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传统施工方法更加安全,效果好、效率高。1 .采用旋挖钵机直接钻孔打桩,实现一机多用且移动方便,施工速度快、安全性较高,在工程造价上至少节省50%。2 .陡坡或危险滑动面增设微型钢管桩群支护,微型桩按照1.2m梅花型平面布置成桩群,微型桩桩群顶设置钢筋碎冠梁,提高桩群整体性,微型桩采用分序交叉施工,施工速度快。3 .抗滑桩采用机械钻孔,桩顶竖向打设两组预应力锚索,桩身配筋在边坡主滑方向设置加强筋,实现最大化支挡效益。桩顶设置系梁,增强桩体整体性,抗滑桩之间设置挡土板,n土板后与开挖工作面之间的空隙用砂砾石(碎石)填充50cm厚作为反滤层以便渗水,形成预应力锚索圆形抗滑桩加挡墙支护体系,稳定性强、安全性高。4 .先采用微型钢管桩对边坡上部进行快速支护,待初步稔定后再进行抗滑桩的施工,形成“微型桩+圆形抗滑桩”上下两级联合支护体系,治理效果更彻底。5 .对于抗滑桩旁的道路施工,采用条带开挖、分层压实,挖出与保留条带相间排列,用保留的条带土柱支撑抗滑桩与挡墙传递的荷栽,防止抗滑桩的倾覆变形。(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3 .重大降雨及多雨地区损坏路面快速修补加固技术及设备(一)功能与用途公路边坡或公路路基结构塌方现场制备流态固化土填筑加固。(二)技术简介开发的模块式流态固化土振动搅拌设备,可用于自然灾害后公路路基水稳层和基层及塌方边坡支护浇筑回填材料的现场制备填筑,主要技术特点如下:流态固化土以土为基料,取材方便,大流态可泵送,自硬性好,无需夯实碾压,作业速度快,适合狭小、异形断面快速填筑施工:1、强度和凝结时间可调,时效性好,抗渗,抗震,耐久且绿色环保;2、模块式设备,装、拆和转场方便且占地小,适宜偏远地区或特殊现场,中小批量集中制备交付;3、现场拌合,配合拖泵可输送30()m,作业覆盖面积大,有效解决救援现场外援道路填筑材料内运交通难题。(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4 .黄上地区公路边坡灾后快速评估和快速治理新技术(一)功能与用途针对黄土地区工程边坡进行防控治理(二)技术简介研发了具有自排水、固结挤密功能的虹吸锚杆、电渗锚杆、排水板复合胎串锚杆和石灰钉锚杆等支护结构和快速拼装快锚扩体锚索、形状记忆合金锚杆、气囊式锚杆框架等可回收式支护结构。可用于黄土边坡的病害处治,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将自排水、电渗等技术引入边坡工程中,使其既能够主动排水乂能加固边坡。2 .将形状记忆合计和气囊引入边坡工程中,使其能够在灾后重建中快速搭建,形成支护力,满足抢险救灾时效要求。3 .用于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快速治理技术。(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15 .道路塌陷区域提升及填充加固应急抢险材料(一)功能与用途道路塌陷区域提升及填充加固处置。(二)技术简介开发的双组分加固填充型聚氨酯灌浆材料,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等建筑物的地基快速维修及填充加固处置。材料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 .密度小:固结体密度在020.4g/cm3之间;2 .工箍便:注浆后15分钟之内够达其抗压强度的90%,对交通影响小;3 .高膨胀性:材料自由体枳膨胀可达液体体枳的5倍:4 .防水:固化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5 .安全:材料稳定耐久性好,对环境无污染。(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联系地址:第三部分道路高边坡监测及预警技术(一)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1.基广'前期观测”与“长期监测”的高速公路边坡灾害地表变形监测技术(一)功能与用途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灾害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实现低成木、由点到面的边坡灾害普查前期观测和重点边坡长期监测。(二)技术简介当前高速公路边坡灾害监测受限于较高的监测设备成本,只能对重点边坡进行监测,但往往发生边坡灾害的点位却没有在监测范国内,且边坡灾害具有突发性,从而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技术方案着力于解决该痛点,具体内容为:本方案由亳米雷达、GNSS等多种监测设备共同组成。针对存在边坡灾害风险隐患的点位先期采用亳米波雷达进行观测,使用1-2部亳米波雷达,在坡面设置若干角反(金属观测标),实现整个坡面的地表位移观测。当发现坡面出现位移时,经过进一步踏勘分析,根据需要制定进一步的监测方案,包括采用亳米波雷达、GNSS,深部位移计、雨量计等多种监测设备,从而实现对重点边坡的全天候监测。亳米波雷达边坡监测设备的优点:精度高(0.1mm)、采样频率高(每秒10次)、监测距离达Ikm、成本低,与GNSS等监测设备相结合弥补了监测设备成本较高的缺点。亳米波雷达的适用场景为2m范围内没有强金属干扰物且满足亳米波雷达与角反通视的边坡体(以土质边坡监测效果更佳)。单台亳米雷达监测覆盖范围的宽度约为2(X)m,高度约为8()m.:(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2 .无信号山区环境道路高边坡多源一体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开展无信号山区公路的边坡全方位自动实时监测与安全预警。(二)技术简介道路高边坡多源一体闩动化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包括北斗定位、GNSSH动位移观测系统、微变监测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针对无信号数据传输的山区公路,进行高边坡表面变形、岩土应力、内部变形等精准实时监测,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以北斗与GPS双星四频GNSS模块的位移观测系统为核心的本地组网+多链路通信技术,支持20km基线,解决无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难题。2 .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实现对高边坡表面位移监测亚毫米级微变位移提取(测量精度0.0Imm,分辨度0.025°,测量射程IO-100Om),实现自动、连续、稳定的位移监测。3 .采用BP神经网络多源信息融合算法,进行GN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