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docx
-
资源ID:1541435
资源大小:45.95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docx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深圳市开展和改革局前言4第一章信息化现状与形势5一、“十五”回忆5二、形势与机遇8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开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根本原则10三、开展目标H四、战略重点13第三章主要任务16一、基础设施16(一)建三三埠*W1.Scm部J三息三16(二)加感信息干道拇!股施建设,健全信息平安(M障体系17(三)1.三下一(W,建y三1J撷雌18二、城市管理19(四)建中施|喇三息、怡,ftw瞰sm峨20(五)构建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提;谶H冼划刑处aUj21(八)言息三%喇硼阙QJ21(七)儡平22(八)加强公共平安和人口信息系统定设,创新社会治安溶麒式23(九)完部能殛腿礴提交般行舐味平24G-)推进口岸和蝌箔理信息化,加快电子TI岸“大稣进程24(十-)加曲I踢鹤言息化却殳,据制谚缔TH蹬能25三、公共效劳25(十二)推JmfS息断,创三m:麒26(+)撷E教育信息化隔习型社刽幅息化M般26(十四)推进劳动神I会保阐德化完善社会保障出竣妗游系27(十五)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啜劳水平27(十八)m跌曲哪文化皿傀蚊化f愉胪赚28(W建设信息彳W,Tn固福28(十八)推广IeWJ多领域刚乱满足人Rd宛济展需要29四、产业和经济29(十九)%嫩“冰浴株蝴姊,增包H自息产业新做29(二十)突出开展软件业和信助娣业,优化信息产业结构30(二)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31(-)力I腆也子商务应H皮撑体系建设,阚电子商务普郦测31(二十三)1三if含息化,i三timH本系32(二十9推i邺疏信息化斓期岷物海河跳展33第四章对策与措施34当今世界开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面临着信息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开展战略,"十一五"时期,深圳要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继续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是坚持以科学开展观建设国际化城市、自主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条件、重要内容和重要推动力。经过“卜五”期间的建设,深圳的信息化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了推动我市信息化的全面开展,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市委市政府对“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本规划本着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深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开展策略,是未来五年信息化开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为了更好地突出信息化工作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中的作用,更好地表达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与以往的规划相比,本规划改变了以信息化结构要素编制的传统体例,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功能、特别是效劳功能开展的思路进行编写。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社会各行业、政府各部门和广阔市民的意见,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第一章信息化现状与形势一、“十五”回忆“十五”期间,我市根本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开展目标,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局部指标已经到达兴旺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深圳已成为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支柱产业主导地位的形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开展,提升了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1、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市政务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电子政务在构建效劳型政府上取得成效。一站式效劳、基础信息共享、政务信息公开和跨部门协同业务工程有所突破:网上信息发布、查询、申报和联合审批等网上政府效劳初见成效:行政电子监察、城市运行监控与应急指挥等信息系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效劳水平,方便了企业和市民,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效劳型政府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我市大中型企业85%左右实现了办公自动化,50%以上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95%左右建立了内部网,30%以上开始使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电子交易。电子商务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开始出现;网上购物、物流配送等现代商务手段正在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成效突出。银行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化支付结算和效劳体系。2005年全年TMP0S交易总额达1067亿元,累计发卡达1900万张。证券发行和交易全部实现无纸化和电子化。交通、物流信息化进展加快。智能交通示范工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ED1.应用等初见成效:港口信息化效果显著,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到达1619.68万标箱,成为排名世界第四的货运港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和口岸通关等方面的深入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有明显开展。全市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90舟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近230个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各类医疗和保健网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效劳,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已使300多万投保者受益,宽带网已覆盖我市大局部社区,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2、信息产业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主导作用“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方面继续保持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成为全市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不断提高,2005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46.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6现在以计算机通信、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开发了一批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品生产体系,2005年实现软件产值560亿元,软件出口18亿美元。3、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我市已建成包括电信网、播送电视网、计算机网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基础通信体系,建成了宽带Ip城域网,完成了播送电视网的双向改造,实现了集图像、数据、语音为一体的高速信息传输。至2005年,我市通信网络光缆总长度到达2.5万皮长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7万门,移动交换机总容量1671万门,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57.3万户,互联网用户276.2万户,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到达212部/白人,互联网普及率33.4/百人,城市信息化综合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4、信息化支撑环境逐步完善"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立法、市场、人才、投资等环境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决定等一系列关于信息化的政策和规章、文件,并通过多种专项资金扶持信息产业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得到重视,营造了有利于信息化的开展环境。深圳较为成熟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信息技术企业融资和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批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成功融资。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我市现有4所大专院校设置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38个,每年为深圳培养信息技术类本科、大专毕业生2000多人,接受信息技术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人员达20万。深圳居民信息消班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达31.2%,高水平的信息消费为我市信息化开展提供了H大的市场空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深圳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比方:信息化管理体制薄弱,组织体系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保障:信息化投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投资效益欠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缓慢,共享程度低;信息产业的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电子政务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信息化相关的法规标准滞后于信息化开展;信息化开展不平衡,存在“数字鸿沟”等问题。二、形势与机遇未来五年是信息技术推动全球社会和经济快速开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信息化开展面临难得的开展机遇。1、国家信息化开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开展的方向。党中央确定的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展战略,是加快我市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产业开展的H大动力。深圳领先的信息化成果和产业兴旺、人才会聚的优势,为深圳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格局中率先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优越条件。2、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加快信息化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再创辉煌面临着环境、资源承载力难以为维的严峻挑战,通过信息化创新开展模式、提高开展质量、节约开展本钱、优化增长方式,对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已成为深圳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推动力。3、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是深圳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开展的区位优势。深圳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开展同时面临内外两个市场、内外两类资源的有利环境,在以CEPA和深港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深圳扮演起承转合的角色,为信息化拓展了广阔的开展空间。通过加强区域信息化合作和交流,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深圳面向世界,效劳香港,效劳珠江三角洲,效劳全国的藉射、带动作用。4、信息产业的领先地位是深圳信息化开展的比较优势。以下一代网络(XGN)、第三代移动通信(3G)、数字电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为深圳信息产业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开展空间。数字通信的产业优势将使深圳在新一轮信息化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抢占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的开展契机。继续稳固和开展信息产业的优势地位,已成为深圳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内容。5、加速推进信息化的条件根本成熟。未来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快推进信息化的经济和体制基础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的开展拓宽了信息化应用的空间,形成信息化与支柱产业融合与互动开展的新格局。在“十五”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市信息化建设重点转向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的时机根本成熟,加快信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探索、加快发挥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加快以信息技术完善政府公共效劳的行动进程、加快实现信息产业由大转强的产业战略等根本条件已经具备,深圳信息化将进入更高水平的开展阶段。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开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把信息化作为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举措,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开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协调开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根本原则“十一五”期间,深圳信息化开展的根本原则是: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立足需求,注重效益:面向市场,开拓创新:以民为本,效劳开展。1、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开展,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2、立足需求,注重效益。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把经济效靛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走低本钱、高效益的信息化开展之路。3、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枳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开展动力。4、以民为本,效劳开展。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开展全局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效劳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三、开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深圳信息化开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普及深化,信息化综合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根本建成“数字深圳”,为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具体目标1、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深化初步建成电子政府。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和公共效劳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的技术支撑;政府各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和协同办公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政府网上效劳水平明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人口、法人机构、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根本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数字化城市建设进展显著。城市自然地理空间资源全面数字化,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各专业信息系统协同运作和数据共享,城市运行、管理、效劳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企业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商务交易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生产本钱和交易本钱显著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电子商务成为市场交易的常态行为。平安认证、信用效劳、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的应用支捺环境根本完善,重点领域应用到达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到2010年,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工程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60$以上的行政许可工程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工程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政府公共效劳上网率到达50%以上:9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600亿元:物流总木钱占GDP比重降到14%以下。2、信息产业保持国内领先稳固和开展深圳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实现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的转变。H主知识产权、H有商业品牌的企业和产品比例大幅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局部领域到达国际领先水平。软件业和信息效劳业有突破性开展。建成高水平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形成国内一流规模的软件产业链,凸显软件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相应领域培育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骨干企业。以数字内容产业为中心的信息效劳业有量的突变和质的飞跃,成为深圳信息经济开展中的新亮点。信息技术与游戏、动漫、影视和娱乐等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在跨平台、网络化和多媒体的数字内容效劳上有新的突破。到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7000亿元,出口500亿美元。软件业产值1800亿元人民币,软件出口总额60亿美元,信息效劳业增加值900亿元,其中,数字内容效劳业增加值300亿元。3、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效劳进入社区和家庭,市民可充分享受信息化开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市民信息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播送、电视全面数字化,互联网普遍进入家庭,网上购物、娱乐、通讯、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普遍应用。到2010年,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例超过35%,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110台,数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0乐互联网普及率.60%,拥有智能系统的居民小区到达90粒100%的街道、80%的社区建立社区效劳网站,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65咏4、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通信基础设施建成自动交换的智能光传送网和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积极推进传统电信网向NGN演进,保障网络业务的可持续开展,在技术水平和业务种类上处国内领先地位,通信能力和效劳质量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到2010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00万门,主线普及率为70%;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00万门,3G终端普及率达20%。5、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信息化的体制、机制、立法、政策、标准、平安保障、评估体系等有重大突破,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环境根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化具备可持续开展的能力。信息技术研究和试验开展的条件得到改善,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成若干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效显著,形成与信息化开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能力和吸引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来深研究和开展的环境。四、战略重点1、创新政府公共效劳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效劳模式,增加效劳内容,扩大效劳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业务协同: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公开,全面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杳询、申报和联合审批: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移动通信等多种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效劳,推动效劳型政府的建设。2、培育新的知识创新型产业集群优先开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突出开展软件业和以数字内容效劳为重点的信息效劳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信息产业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国际市场的支柱产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育主业突出,效益良好,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型产业集群,率先在深圳建立高效益、集约型知识经济。3、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全面开展。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信息效劳系统:完善覆盖全市、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公共卫生的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开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平台,提供普遍效劳,缩小数字鸿沟。4、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加快人口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合理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和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引导和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与开发利用,构建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5、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数字化和有效共享,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城市各专业管理系统协同运作,对城市空间和对象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增强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综合监管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和效劳水平,加快深圳现代化、国际化进程。6、改善电子商务的开展环境建立企业资信和个人消班资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鼓励行业H律,培育公平、公正、诚信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打击网络经济犯罪,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网络经济意识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完善平安认证、信用效劳、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法律环境、标准标准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开展。第三章主要任务一、基础设施以基础信息库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资源、平安保障和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现代化城市的信息基础支撑体系.(一)建设基础数据库,构筑数字城市的信息基础一-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建设和整合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健全政务网络应用支撑环境和平安保障体系。按照基础层、平台层、专业层和节点层四个层次,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中心,基础层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平台层首批建设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专业层由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和公共效劳的需要,建立完善各自的专业数据库:节点层要加快建立各区节点数据库。要明确界定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提高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整体应用水平,全面支持政府部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协同办公。一公共效劳信息资源建设。建设城市公共效劳信息资源体系,将全市的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娱乐、旅游、公共交通、社区效劳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和发布公共信息的社会化效劳。一一综合经济信息资源建设。围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的开展,重点整合支柱产业信息、行业信息、国内外经济贸易动态信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供求信息以及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支持相应的信息效劳。重点建设和完善企业资信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面向支柱产业需求的专业化信息系统、面向经济贸易开展的商务综合信息系统,以此构建支择经济建设和市场运转的综合经济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建设行业数据中心和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整合公共基础数据库,建立和维护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实现跨平台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平安备份,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效劳。一一传统介质存储资料的数字化。“十一五”期末,主要政府部门和事业机构的资料数字化率到达90%,其它机构资料数字化率在2010年前要增长4-5倍,公共效劳领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比“十五”期末也要有较大福度增长。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影视中心、数字化医院要扩大规模、增加数量、提高水平和应用效益。(二)加强信息平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平安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建立健全信息平安管理制度,重点建设一批信息平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我市信息平安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平安防护能力,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平安。1、公钥基础设施建设以闩主知识产权的公开密钥技术为基础,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贡任认定机制,保障我市财政、金融'电力、交通、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要领域的信息平安。一一根据国家密码管理法规的要求,按照满足需求、方便使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合我市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密码装备和效劳管理体系。一一建设区域性的网络信任体系,建立并完善第三方认证机构,积极开发基于数字证书的平安解决方案,推动数字证书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加快电子签名的推广应用,确保网上交易和信息传输的平安可靠。一一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办公应用中,实施强身份认证和授权许可。2、建立信息平安监控体系基础信息网络的运营单位和各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或运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自职能领域内的信息平安监控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加强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提高对无线电信号的监测能力。建立覆盖我市的全频段无线电监测网,维护空中电波秩序。3、完善信息平安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基础设施一一建立完善信息平安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平安通报制度,制定和完善信息平安应急处置预案,并纳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及时发现、处置和应对突发信息平安事件的能力。一一重点领域和行业进行灾难备份建设,以保障业务连续运作。灾难备份基础设施的选址和规划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提倡资源共享、互为备份、平战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灾难备份设施建设和提供技术效劳,提高信息平安应急响应能力。4、加强信息平安测评认证一一实行信息平安等级保护制度,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定期进行平安测试和风险评估工作。一一建设信息平安测评认证平台,不断提高信息平安产品和技术的检测能力,加强对信息平安产品和系统的检测认证,实现与国际测评认证机构有条件的互认。(三)推进下代网络,建设先进的基础网络设施一一建设IiI动交换光传送网,提高传输速度和带宽。传输网络要逐步向全程全网的智能光传送网演进,在城域骨干网引入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并逐步向城域中维传输网推广,最终开展成为全程全网的智能光传送网。-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融合传统电信网与IP分组交换网。遵循“结合现网、注重业务、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开展以IP分组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推进传统电信网与IP分组交换网的融合。一一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推进规模商用。移动通信网络在继续提高GSM和Cf)M网络覆盖率的基础上,择机建设以IP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并进入规模商用。一一建设由高速路由器组成的高速节点,结合光纤传输网,加速互联网的高速化,逐步向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开展:构建具有质量保证的、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的多业务承载网络,并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开展提供商用试验平台。一一加强宽带接入网建设。坚持“积极推进、适度超前”的总体开展策略,建设可运营、可管理的宽带接入网。继续推广和开展各类数字用户线技术(xDS1.)、混合光纤同轴网(HFC).光纤以及局域网(1.AX)等接入方式,同时重点研究和建设宽带无线接入,推广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一一推进“三网融合”。整合现有电信网、互联网、播送电视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多层面推动“三网融合”.二、城市管理建设数字城市,完善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深化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人口管理、应急指挥和口岸通关等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k(四)建立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全过程数字城市规划和管理一一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维护和更新机制,以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为基础,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以城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基础,对城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分类和地理信息编码,设计全市基础单元网格,构建全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一一统一规划,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一一利用城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建成和完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在内的城市专项规划信息系统,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设计、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规划业务全过程协同管理,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并向社会提供增值效劳。一一进一步加快全市地理影像、地籍、土地利用以及其他国土资源和房地产数据的标准化、标准化和档案数字化,完善更新机制,为土地使用管理和城市住宅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加强土地保护监管、地质灾害预警以及国土和房产信息效劳系统的建设,应用遥感技术对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一一建立城市建筑、绿地、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专业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和维护;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指挥调度系统、业务流程处理系统和业务监督管理系统;运用移动定位、遥感遥控等信息技术,推进移动市政管理,提高市政管理效率和水平。一-加快地下管网资源数字化,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库,合理使用城市地下管网,提高全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水平°(五)构建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提升城市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构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联动平台,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数据库,完善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使用、维护和管理的标准和机制,形成全市协调、协同、协作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一一在市应急指挥中心一、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建设、整合资源、远近衔接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全市各级各类资源,形成全市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提高政府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的信息获取、快速反应、组织协调和防灾减灾能力。一一加快相关部门的专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建立以危险源、应急预案等各类数据库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增强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应急和救助救灾的能力。一一建立统一的110、1】9、122接处警系统,并与全市应急指挥系统实现联动。一一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有线通信、移动通信、数字集群和卫星通信设施的建设,为各相关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通讯保障。(六)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宏观决策能力一一遵循“需求导向、供方响应、协调确认”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按需共享。将政务信息分为强制共享类、条件共享类和不予共享类三种类型,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共享,列入条件共享类的可按设定条件提供给指定的机关单位共享,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其他依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标准,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列明共享信息的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共享范围、更新时限等。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纳入电子监察范围。一一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加强系统的平安保密功能建设,使其符合传递机密以下公文信息的要求。推进机关之间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协同办文及跨部门业务全程网络化办理。一一建设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不断完善发改、统计、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经贸、科技、规划、建设、房地产、交通、物流、国际贸易规则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整合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推动相关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一一建立网上决策咨询平台,对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重要工程、重大政策法规等,通过网络实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一一进一步完善“深圳领导决策信息效劳系统”和“公务员之窗",使之成为各级领导获取决策参考信息和党政机关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内部信息的发布平台。各单位的专业数据库建设应同步规划与决策效劳系统和“公务员之窗"的互联互通。一一完善和拓展行政行为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府采购、信访处理等政府主要行政办公业务进行电子监察,催促各政府部门梳理业务流程,标准行政审批的权限、方式、程序、时限和收费,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不断完善行政责任体系。(七)推进数字环保,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建设城市.环境在线监测、环境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生态监察、电磁物射、机动车排污检测等业务数据收集、处理、加工的网络化管理。一一建立城市陆地和海洋生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生态环境实时监管,提升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环境平安和污染源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为市民参与城市生态保护、环保与环卫行动及其监督提供效劳。(八)加强公共平安和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一一利用全市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和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一一推进政法信息网的建设,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建立平安高效的政法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设政法应用系统和平安管理系统,提高政法工作效率和战斗力。一一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根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一一加强以公安情报信息系统为龙头的应用系统建设,建立情报研判、预警、反恐、经济平安、禁毒等公共平安管理信息系统,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一一应用全市标准地址信息,逐步实现各应用系统地址信息的标准管理;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对全市实有人口和出租屋的有效管理。一一整合公安、人口和方案生育、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税务、综治办等部门与人|相关的信息资源,逐步建立包含人口根本信息、扩充信息和应用共享信息三个层次的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和完善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根本建成全市人口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提高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管理效劳水平,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外来工和流动人员提供便捷效劳。(九)完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提高交通运行管理水平一-建立城市交通监控网络,动态监测交通流量,实现区域道路联网监控:建设车辆导行系统,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及控制系统,提高交通监控和疏导能力。一一建立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标准,整合与交通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的信息,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运营和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效劳。一一建立交通数据库,完善系统体系和检索主题,形成系列数据和分析系统,为运政管理和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效劳。一一推广行车和停车一卡通,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收班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效率;完善交通规费智能化征收系统,方便市民缴费,一一建立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发倘平台,完善公交出行导向信息系统。建立公交计算机图文管理系统,推动公交电子站牌的应用,推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应用,发布交通电子地图,提供准确的交通运行信息。一一全面推广客运电脑联网生票调度系统,实现网上售票。(I)推进口岸和海关管理信息化,加快电子口岸“大通关进程一一建立覆盖深圳陆、海、空口岸及二线检查站的信息网络,实现口岸之间、查验部门之间、查验部门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查验部门与通关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口岸查验各效劳单位的信息设施等资源的合理共享,根本实现口岸通关无纸化。一一完善口岸管理综合信息网络,实现与香港I片管理部门的信息联网和口岸全方位运行监控。-建成深圳电子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本钱,加强监管,方便企业。(I一)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综合监管能力一一建设工商(物价)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企业监管、商标、广告、合同管理、消权维权、公平交易执法、价格管理、价格监督检查等各项业务的全员、全面、全过程信息化,提高工商物价工作现代化水平。一-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和特种设备平安电子监管,建立质量监督专业数据库群,进一步完善产(食)品质量平安电子监管、特种设备、标准化、计量、行政执法等5个主要业务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政府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和效劳水平。一一建设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数据中心及工作平台,实现完整的市场准入、监督检杳、检测管理、案件管理、信息公示等业务管理功能,加强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装品的电广化监管,建立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一一建设农产品平安管理数据中心、蔬菜水果质量平安监测监控系统、水产品质量平安信息系统和肉产品质量平安监控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信息,指导生产和消费,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三、公共效劳以提高城市效劳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深化电子政务在社会公共效劳领域的应用,逐步建立以市民和企业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基础,多种技术手段相补充的电子政务公共效劳体系。整合各种效劳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旅游等便民利民的信息化公共效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