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x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EnergyefficiencydesignstandardIbru1.tra-1.owenergyresidentia1.bui1.dings(征求意见稿)中国计划出版社1总则1.0.1为降低居住建筑能耗,提升居住建筑品质,规范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特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降低居件建筑能耗是本标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节能设计,减少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对能源的消耗,尤其是对非可再牛.能源的依赖。此外,提升居住建筑品质同样是本标准的重要关切。节能设计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还能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如提高舒适度、增强健康性、减少噪声污染等,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条文说明】本标准不仅适用于新建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项H,对于已存在的建筑进行规模扩大或功能扩展的项目,只要其扩建部分按照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标准进行设计.也应遵循本标准.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达到超低能耗标准的顼目,I可样适用本标准。改建设计需结合原有建筑条件,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措施,如外墙保湿、门窗系统升级、高效热回收通风系统安奘等,使改建后的建筑符合超低能耗建筑的各项指标要求。1.0.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0.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U1.tra-1.owenergyresidentia1.bui1.ding适应特定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暧、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目.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居住建筑。【条文说明】幽低能耗居住建筑是以严格控制能耗为设H目标,首先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大幅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提升建筑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降低整体能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超低能耗运营,在满足严格的能耗控制H标的同时,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须达到较高的热舒适标准,即,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确保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这是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基本前提。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主要技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2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窗:3无(极少)热桥的设计与施工;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5高效新风热(漫)回收系统:6充分利用可再生施源,作为对比,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在供暧、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等主要能耗领域的能耗水平,应至少比行业标准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B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M-2016、£更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的能耗降低50%以上。2.0.2性能化设计PerfOrmanCC-baseddesign以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为优化F1.标,利用建筑模拟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多轮迭代优化,最终达到预定性能要求的设计过程。【条文说明】性能化设计是一种以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和能源效率为核心,借助建筑模拟工具进行精细化设计和优化的过程,旨在确保建筑在实际运行中达到预定的性能标准.实现用户舒适度与能源效率的双i氏提升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追求可持续性与高品质室内环境的重要方法论.性能化设计的目标包括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健康性和建筑运营的能源效率.一方面,性能化设计需要关注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品质、光照水平和声环境等参数,这些参数也接影晌居住者或工作人员的生理舒适度、心理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性能化设计还需要关注能效指标,如建筑能耗强度、供暖空调系统的能效比、照明功率密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碳排放强度等。性能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建筑模拟工具来支持设计决策和方案优化。这些工具基夏柴的物理模型利算法,模拟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和使用场景F的热湿传递、光照分布、空气流动和声传播等现象,以及相关的能源消耗情况。在确定性能目标后,通过使用建筑模拟工具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模拟分析,识别影响性能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改变围护结构材料、优化空调系统配对、调整建筑朝向、增加遮阳措施、改进自然通风策略等).反更迭代模拟计算.直至设计方案在模拟结果中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性能目标。这过程可能涉及多学科协作和多次反饿循环,体现了性能化设计的动态优化性质。最终形成的建筑设计方案应在模拟计算中全面满足或超越预先设定的建筑室内环境参数标准和能效指标要求.以便建筑在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够为用户提供既定标准的舒适室内环境,同时在能源效率和减排等方面表现出色.实现设计初期设定的高性能目标。2.0.3建筑气密性bui1.dingairtightness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非正常渗透的能力,通常以室内外压差为50PU时1小时内换气次数()来衡量。【条文说明】建筑气密性是评价建筑围护结构阻止无组织空气渗透能力的垂要属性,通过压差试物进行检测,并常以换气次数I,作为后化指标。优秀的建筑气密性仃助提高建筑能效、保隙室内环境质微和降低运行成本.建筑气密性是指当建筑处丁封闭状态时其阻止外部空气未经设计途径(如门窗、通风口等)而无序渗透进入建筑内部的能力。这一属性直接关乎建筑的能源效率、空内空气质的以及热舒适性,因为无组织的空气渗透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热量损失、湖气入侵、外部污染物进入以及室内环境控制难度增大。建筑气密性的检测通常采用压差试验方法进行,这是一种通过在建筑内部和外部之间制造一定的压差,观察在该压差作用卜.空气通过建筑外壳渗透的速率,以此评估建筑盛体或局部的气然性能。压差试验通常在实验室条件卜或现场实际环境中进行,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建筑气密性的重要手段。换气次数是建筑气密性的种标准化表征方式。它是当室内外年差达到50J1.j.建筑在1小时内因空气渗透而发生的等效换气次数。K“数值越低,表示建筑的气密性越好,即在相同乐差下,无组织空气渗透量越少。这指标便于不同建筑之间的气密性比较.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筑书能标准中用来规定建筑气密性限值的重要参数.2.0.4气密以airtight1.ayer由气密性材料、专用部件及可能包含的抹灰层等共同构成的连续、封闭构造层,用于防止空气在史筑围护结构非设计开口处无序渗透。【条文说明】气密层是指在建筑用护结构中,由具备优异气密性能的材料、专用连接部件以及可能包括的抹灰层等共同构建而成的一道连续、封闭的构造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阻止空气从建筑外壳作设计开口(如缝隙、接头、孔洞等)无序灌透,确保建筑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能源效率.气密性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低渗透性、能防有效阻挡空气通过的建筑材料,如气密膜、气密胶带、气桧窗框密F条、专用气浴型材等.这些材料通常具有低透气率、而弹性、持久耐用等特性,以确保在建筑使用周期内持续保持良好的气密效果。相关部件则指专门设计用于增强构造连接部位气密性的配件,如气密型向部连接件、接缝密封件、管道穿墙套管的密封组件等。这些部件与气密性材料配合使用,确保在各种电条构造节点处也能形成严密的气密屏障。抹灰层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纳入气密层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砖石结构或轻质隔墙等困护结构中。抹灰层可以采用具有较高密实性和良好粘结力的眇浆或专用气密涂料进行涂抹,形成一层连续的封闭表而,仃助于弥补基层材料可能存在的微小孔隙,进一步增强整体气密性能”气密层作为连续构造展的意义在于,它必须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整个周界形成无缝隙、无断点的封闭肝障,防止空气在任何一点发生渗透,这种完整性时保持建筑内部稳定的温湿度环境、防止能源浪费、提升室内空气质也以及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如湿气、污染、噪声等)对室内空间的影响至关至要。2.0.5气密性材料airtightmateria1.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用于密封室内缝隙,防止采暖、空调空间的室内空气无序向室外或非采暖空调区域渗透的专用材料。【条文说明】气密性材料是应用于建筑困护结构中,专门用于密封缝隙、防止采暖、空调空间内部空气无序向室外或非采暖空阔域渗透的专用材料。如气密膜、气密胶带、气密窗小密封条、专用气密型材等.这些材料通常具有低透气率、高弹性、持久耐用等特性,以新保在建筑使用周期内恃续保持良好的气率效果。气密性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堵体、楼板、门窗接口、管线穿越部位、结构接缝等可能存在空气渗透障出的位置。这些材料通过有效填补和封闭结构缝隙,确保建筑外壳的气密完整性,对维持军内环境的槎定性和能源效率起到关键作用。2.0.6防水透汽材料WaterPrOofandVaPor-Pe1.neab1.emateria1.兼具防水及水蒸气透过功能的材料,用于保温材料迎水面,尤其适用于湿度较大或可能发生冷凝风险的部位,既能防止外部水分进入保温层,乂能使保温层内水汽透出,保持其干燥.【条文说明】防水透汽材料是一种桀防水与透汽于体的高性能材料,主理用丁保温材料的迎水面,尤其适用于湿度较大或存在冷凝风险的环境,旨在防止外部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依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通过合理布局建筑空间,运用被动式设计手段,以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同时,应提升主动式设备能效,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F1.标要求。【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在规划H设计阶段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旨在确保建筑从盛体到细节均符合超低能耗目标的要求。具体说明如下:1侬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的特定气候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等因素,以及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填特性、植被覆盅、周边建筑影响、微气候效应等具体条件。这喳因素对建筑能耗有着直接影晌,例如,寒冷地区需要若重考虑保温与冬季太阳能利用,而炎热地区则更关注遮阳与自然通风.场地条件则可能影响建筑布局、朝向、地下空间利用(如地源热泵)等设计决策.2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居于建筑性能模拟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以预测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卜的能耗表现、室内环境品质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等关键指标。这种方法是在设计初期就通过模型计算来评估和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从而做出最优选择.性能化设计有助精确掌控建筑能耗,避免单纯依赖经验或规则性标准可能导致的节能潜力未被充分挖掘.3合理布'局建筑空间:空间布局对建筑能耗有显著影响。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萦凑型布局:减少建筑表面积与体积比,降低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或热增益.2)功能分区:依据使用功能和热需求差异,合理安排房间位过,如将领繁使用的空间也于南向以利用太阳能,符热敏感空间远离热桥或冷侨区域。3)流线组织:优化建筑内部交通动线,减少无效空间,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输送能耗。4运用被动式设i手段:被动式设计是降低建筑能耗需求的JR要策略,上要包括:1)自然通风:通过建筑设计引导自然风流,如利用风压差、热代差形成有效的穿堂风、烟囱效应等,然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2)天然采光:最大化利用日光照明,通过合适的窗户尺寸、位巴、朝向以及内表面反射率设计,减少人工照明需求。3)生态绿化:利用绿化植被、绿墙、绿色屋.顶等手段,通过蒸发冷却、遮阳、减缓风速、吸收雨水等多种方式,辅助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提开生态环境品痂。5提升主动式设备能效:时丁必需的主动式建筑设备与系统,如空调、采暧、照明、热水供应等,应选用能效等级高的产品和技术,如变频空调、热泵系统、1.ED照明、高效热回收装置等,确保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设备本身的能耗。6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中融入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如:D太阳能利用: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电或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水.2)地热能利用:条件允许时,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取浅层地热能用于供I度或制冷C3)其他可再生能源:视具体情况考虑风能、生物侦能等的利用。3.1.2 本标准中的室内环境参数及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标,涉及的各专业设计技术措施的性能指标为推荐性指标。【条文说明】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确保为居住皆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这是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她本前提,本条规定本标准中的室内环境参数及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标。为了最大限度体现性能化设计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贡献,本条规定涉及的各专业设计技术措施的性能指标为推?F性指标,以鼓励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实现趣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目标.3.1.3 建筑能耗指标计算应符合第7章的规定.3.1.4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进行全装修设计。【条文说明】实现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F1.标,需要综合运用多项技术手段。如果不按全装修设计,则应用在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均无法保证在用户自行设计的装修活动中得到最终落实,从而无法真正实现超低能耗设计目标,所以,本条规定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进行全装修设计。3.2 技术指标3.2.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环境参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3.2.1超低雒匐B住建筑主襄房间室内环境IHfc室内湿环境参数冬季夏李温度<r>20W26相对湿度())3060主鬟一间新风At(h人)N0湘度不保证率gWIO注:I冬季察内次彼“不参与设备i型小能耗指标i1:当产寡地区不设置%调设篦时.Q室内热湿坏地参数可不参、设番地型和能效指标的计当0热冬暖和湍和地区不设置供暖役能时,冬季系内热JU环境6J可不参与设的选型和能耗指标计算,2新风麻的人均建筑面枳技32mi人,I主要房间:拈会叮什七套内的卧室、客J八餐厅、书历.4温度不保证车当不设俄暧设施时,全年室内阻度好于20t的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当不设空调设施时,全年室内丛度Hrr26C的小时SC占全年时间的比例.【条文说明】本条旨在为设计人员提供套科学、严浊的室内环境设计参数,作为构建健康、舒适且节能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指导依据“在进行性能化设计、能耗计算和评价时,所采用的室内环境参数应与本条所规定的参数保持一致,确保设计与评估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核心诉求。为此,本条若出规定了影响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关键参数温度与相对湿度:“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人体感知的热舒适程度及建筑的能耗表现。设计时,应以满足人体热舒适需求为目标,而对于工艺性建筑空间,则应依据其特定工艺要求另行设定相应的环境参数。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当人体穿着适宜且处于静息状态时,室内温度为2(TC时母为舒适,I8C时无明显冷感,而15C以下则易产生冷感。根据热舒适模型(PMV)分析,冬季(-1<PMV1>对应的舒适温度区间为18C24C.基于节能与舒适兼做的原则,本标准在北方集中供暧常设温度(18C)基础上适度提升至20C泞在在确保生活侦殳、提升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尽可能实现甘能目标。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凭借良好的气密性与新风热回收系统,尤其在冬季室内外湿是较大的地区.相较于普通建筑更能有效维持室内相对湿度“实证研究表明,北方冬季超低能耗建筑的室内湿度通常可保持在30%以上.表3.2.1中所列冬季室内相对湿度为舒适度要求,不纳入设备选型与能耗指标计罚.此类建筑通过被动式设计及高效气密性,有效防止冷风渗透导致的室内海度下降,为居住者营造适宜的湿度环境.在特定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凭借其优越的节能性能,可能无需主动供暖或供冷系统即可确保室内热舒适度。计算显示,对于夏热冬暧和部分温和地区,若不设置供暖设施,全年室内温度低于20C的小时数(过冷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应WI0¾:而在部分严寒地区若不设空调设施,全年温度高于28'C的小时数(过热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也应WK)M这表明,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超低能耗建筑可通过被动式技术和优良围护结构,使夏季室内保持良好坏境,或在冬季无需主动供暖系统,仃效改善室内低温状况。如此,部分气候区的超低能耗建筑在不增设供腰和空调设施的情况下仍能大幅度提升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优于常规建筑.本条中所称“主要房间”,特指建筑中人员长期停密的空间,如卧室、起居室、办公室等“对手人协短期停留的公共区域,如走廊、电梯厅、地下车库等,其热湿参数应依据实际需求设定,并需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此类空间的环境调控应兼顾使用者体5以建筑功能及节能效果,确保辂体建筑室内环境的和谐统一。3.2.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3.2.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指标名称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温和地区更热冬暖地区年供暧需求kUVsa)<18<15<o<5年供冷需求kUh(rB)3.5÷2.0×WDHjn'+2.2XDDH£建筑能耗淙合但:“OkkWh/加d).j1.(或7.4kgce11ria/建筑气密性(换气次数N50>0.6注:I»-WI,<*<M-bu1.1.>dereeItours20)为一年中室外出球湿度淘于20T?时刻的过球没收与20C-帕的累计值(单位rh)12DOI1.(Dry-bu1.bdegreehours2S)为一年中室外1球湖Ui干囱匕时刎的T球出度与289差Sft的累计值(单位rh)3也仅能耗徐合效为年供暧、供冷、照明、和电梯的一次能四消耗Iib«便为套内使用向物,其计"规定见第7章.【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遵循的能效指要求.作为判断建筑是否达到超低能耗标准的重要约束条件.能效指标的计克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中具体规定。能效指标涵盖供暧、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悌系统的能耗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房。能效指标包括建筑能耗综合值和建筑本体性能指标两部分,两者需同时满足要求。建筑能耗综合值是反映建筑总体能效的关键指标,其中已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的页献.建筑本体性般指标针为居住建筑,以供暖年耗热成、供冷年耗冷城及建筑气密性作为约束条件,照明、通风、生活热水和电梯的能耗在建筑能耗综合值中一并考虑,不单独设限。本条中能效指标的设定迸循了以卜.原则:1大幅度提高能效:尤其在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可擀弃传统供暧系统,发热冬冷地区在无供暖设施3冬季室内环境显著改善。2大幅降低实际能耗:通过高效利用自然资源、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等被动式技术减少建筑能耗需求再借助高效供暖、空调及照明技术降低系统能耗,结G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建筑总能耗降低。3与国麻先进水平相当:能效指标设定应与国际相近气候区水平相当,体现建筑节能发展的前沿趋势。4建筑规划4.1 一般规定4.1.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要求,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设计方案。【条文说明】性能化设H是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的核心方法,贯穿设计全过程:其特点在于以性能目标为导向,通过定量化分析与优化,确定建筑方案的关键性能参数。这兆参数并柞直接取自规范,而是基于对气候特征、自然资滁、居住习惯等深入理解,以及对建筑平面布局、朝向,体形系数、开窗形式、采光遮阳、室内空间组织等进行适应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能耗模拟软件进行定出分析的结果。设计过程中,应首先以气候特征为指导,结合传统建筑的被动式措施,设计建筑平面布局,朝向、体形等.最大限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随后,结合机电系统方案、可再生能源应用及捽制策略.将设计方案输入能耗模拟孜件,分析其是否满足超低能耗目标和其他技术经济指标。根据模拟结果,反笈调整、优化设计策略和参数,直至达成性能目标.性能化设计方法潦程如图41.1.所示I.设诃初步方案2.定状分析及优化确立能耗目标和评价方法分析驾翟嚼滥;生活rJTO*ViVUW<,j形成项目初步方案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I建筑空间和布局优化"I::基于优化算法自动寻优:机电能源系统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I基于经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收动寻优控制策暗及使用模式优化1.i3.技术经济判定能耗模拟及指标判定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判定图J11.性能化设计方法据架示意图4.1.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外困护结构应避免过多凹凸变化,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顶、底、侧面接触室外空气的凸(飘)窗。【条文说明】过多的围护结构凹凸会增加建筑外衣面能耗传递面积,不利于节能,同时增加建筑材料消耗、施工难度,可能引发工程质量问题,不符合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理念.4.1.3 室内空间布局应有利丁利用当地气候特点实现白然通风【条文说明】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有益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健康生活,还般在熨季降低建筑能耗,过渡季节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实现节能目的。4.1.4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计算体形系数时,应将凸(飘)窗空间的体积和外表面计入整体体积和外表面中。计算窗墙比时,凸窗透明围护结构面积以其展开面积计。同时,凸(JX)窗的顶板和底板应满足外墙保温性能要求,不按屋面和架空楼板处理。【条文说明】凸(飘)窗部位实际也是室内空间,与主体空间对建筑建筑能耗的影响完全相同,不应因为凸(飘)窗不计算建筑面积而区别对待,所以,凸窗空间的体枳和外表面也应列入计算体形系数的体积和外表面中,在计算窗墙比时,凸窗透明围护结构的面积也应以其展开面积计算。同时,为了简化计算,计总外友面位置的凸(孰)窗的顶板和底板均应满足外堵的保温性能要求.不用按屋面和架空楼板考虑“不同情况凸(飘)窗的体枳和表面枳计算范围如图4.1.5所示:凸(飘)窗平面示意凸(如窗剖面(一)凸(演)窗剖面(二)图4.1.5结构性徐桥保温落B1.示意图4.1.5 建筑室内装修应采用无污染、环境友好型材料和部品,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的规定。【条文说明】为保障人员在建筑内工作、生活的健碾安全,应防止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危害,居住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应满足*建筑环境通用规范3GB55016要求。4.2场地规划4.2.1 建筑场地规划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环境,可参考下列规定:1通过场地风环境分析优化建筑布局,预留曳季主导风向风路,营造良好的室外风环境:2建筑朝向应有利于日照、采光与通风。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减少冷风渗透:3合理控制透水铺装材料使用:4实施更层绿化,活动场地、广场设置乔木或构筑物遮荫,降低场地热岛效应:5进行噪声专项分析,采取降噪措施,确保卢环境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要求.【条文说明】在进行建筑场地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场地的风环境特征通过对场地进行风环境模拟或分析,了解不同季节尤其是夏季的主导风向、风速及风场分布情况。据此优化建筑布局,确保建筑群落设计既能有效利用熨季主导风向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乂能避免形成风速过快、风向紊乱等不利于人体舒适度和建筑节能的风环境.倏留足够的风路空间,保证鼠季风能在建筑间顺畅流动,降低建筑外表面及室外活动区域的泡度,提升室外环境的舒适度.建筑的朝向选择应兼顾日照、采光和通风的需求。优先选择有利于获取充足阳光照射、减少冬季室内冷负荷的朝向,同时神保主要生活和工作空间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本入口的位置设计应避免食面冬季主导双向,以减少冬季冷风直.接吹入建筑内部,降低冷风渗透导致的热量损失,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室内舒适度。在场地硬质地而铺装设计中,应介理选川和布置透水性良好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有助雨水迅速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场地排水状况,降低暴雨积水风险。同时,透水铺装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场地绿化植物生长,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雨水收臾利用系统等因素,适度控制透水铺装的比例和布局.防止过度透水引发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等问题,在场地绿化设计中,推行多层次、彩样化的植被配置,即实灌复层绿化。复层绿化包括地被植物、漉木、小乔木和大乔木等多个层次,能够有效增加化覆盖率,提高场地的蒸腾降温能力,吸收和反射太阳相射,降低场地表面温度.对于活动场地、广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应种植高火乔木或设置遮阴构筑物(如遮阳拥、遮阳廊架等),提供必要的阴凉空间,减少阳光宜射造成的高温环境,从而减轻场地热岛效应,提升户外活动的舒适度。在建筑场地规划阶段,应对场地周边的噪声源进行识别和评估,进行噪声早项分析,预测场地建成后可能受到的噪声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设置声屏障、绿化带、隔声窗等,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功能区(如卧室、教室、医院等)与噪声源的距离,确保建成后的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为居民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4.2.2 建筑群总体布局、单体建筑平面、立面i计及门窗设置应仃利于自然通风。【条文说明】在建筑群布局和平面设计时,应兼顾功能需求、夏季避免直射,冬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过渡季和夏季组织好空内外自然通风,改善热舒适环境,减少空调运行时间,降低实际能耗。4.2.3 严寒地区建筑出入口及寒冷地区面向冬季主导风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门斗。【条文说明】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入口处设置门斗能有效阻挡冷空气直接进入室内,实现节能并提高室内舒适度。43建筑围护结构I非透光围护结构43.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应根据性能化设计计骈确定,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1产寡A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介数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K)£3层>3层屋面0.10WO.10外培WO.150.20架空或外挑楼板0.15WO.20外门不透光部分1.20W1.20非供暖施下空顶板(上部为供暖房间时)WO.30WO.30分隔供展与非供暖空间的隔焙、楼板WO.80WQ.80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1.301.30分隔供暧设计温度温差大于5K的隔堵、楼板1.501.50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iK)WW3层>3层室内地面22.0022.00地下室外墙(与土城接触的外墙)2100>2.00«4.3.1-2产寡B区居住建筑BI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这3层>3层屋面0.150.15外堵0.150.20架空或外挑楼板WO.15WO.20外门不透光部分冠1.20W1.20非供暖地下室顶板(上部为供暖房何时)0.300.30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楼板0.80WQ.80分隔供一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W1.301.30分隔供暧谀计温度温差大于5K的隔墙、楼板1.50W1.50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S3层>3层室内地面Z1.802.80地下室外墙(与土塘接触的外墙)22.0022.00表43.1-3严东C区居住建筑BI护结构热工性能介效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ZGn2-K)W3层>3层屋面0.150.15外地0.200.25架空或外排楼板0.20WQ.25外门不透光部分1.20W1.20非供暖地下室丁无板(上部为供暖房间时)WO.300.30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崎、楼板0.800.80分隔供暖与非供暧空间的户门W1.30S1.30分隔供暧设计温度温差大于5K的隔瘠、楼板1.501.50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W3层>3层室内地面>1.801.80地下室外崎(与土堞接触的外墙»2.002.00表4.3.IT寒冷A区居住建筑国护结构热工性能介数困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Z(B1-K)W3层>3层屋面0.200.20外堵0.250.30架空或外挑楼板0.200.25外门不透光部分1.1O1.10非供暧地下空段板(上部为供暧房间时)0.300.30分隔供暖与非供暧空何的隔墙、楼板WO.80WO.80分隔供暖与非供暇空间的户门W1.30W1.30分隔供暖设计温度温差大于5K的隔墙、楼板W1.50W1.50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K)W3层>3层室内地面1.6021.60地下室外描与土坡接触的外堵N1.80>1.80表4.3.1-7夏娜冬冷B区居住建筑B1.护结构焦工性能参数国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热情性指标D2.5热情性指标D>2.5屋面WO.30WO.30外崎0.601.00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SI.OO分户墙、楼梯间防墙、外走廊隔堵1.20分户楼板1.20户门通往封用空间2.0通往非封闭空间或室外W1.60表4.3.16熨编冬地区居住建筑国护结构热工性能弁数附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热情性指标D2.5热情性指标D>2.5屋面0.300.30外墙WO.50W1.20表43.1T0和A区居住建筑BI护结构处工性能敷困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nfK)1.热情性指标DW2.5热情件指标D>2.5屋面0.300.30外墙WO.400.HO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80434当雨水较多地区的保温构造采用倒置式保温构造时,保温层外部至少应设一道防水层,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的防水层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4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的规定,且应有择放保温层内水汽的技术措施。【条文说明】倒置式屋面与正置式屋面相比,倒置式屋面的显著优点是防水质量更容易保证,而防水质殳是房屋质房问题中最受各界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很多降水放大的地区往往更带空采用倒置式屋而。从围护结构保阻性能的业度而言,若倒置式屋面的保温层外部无任何防水措施,尽管保温材料的吸水率较低,。!较多的雨水会进入保温板材之间、保温板材与基层之间的缝隙,相应则会产生较务的热桥效应。43.5 在冬季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2C的地区,采用倒置式保温构造时,应强化保温层外侧的防水措施,以有效防止雨雪水渗透至保温屋。I:条文说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r2c的度的地区往往伴随者较多时间的结冰天气,一道防水层的防水可染性是较低的,旦这一道防水层损坏导致雨雪水进入,则会进一步导致冻涨现象对防水层和保温层破坏,并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本条对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低于2C的地区提出了强化保温层外测防水的要求。强化保温层外测的防水措施,如增加保温层厚度或层数、加大排水坡度、对保护乂的健隙采取密封措施等.43.6 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应优先按外保温设计。【条文说明】外保沏体系不仅容易减少热桥面积,也会使主体结构材料的蓄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室内热环境稳定,所以,应优先按外保温体系i殳计。是,实际设计工作中也仃一些特殊情况无法做外保温,或者外保温会带来结构设计难位的情况.例如因结构构件不能转折.且因其他因素结构构件无法退让出保温所需空间的情况.所以,本条提出优先按外保温体系设ih出现无法避免的局部保温可以按内保温设计。437外困护结构保温性能计算时应根据建筑外墙做法特点考虑热桥对保温整体性能及局部内表if温度的影响,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热桥,当无法完全避免热桥时,应按附录B要求对外用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进一步修正。【条文说明】热桥对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仃着较大的不利影响,而1,现实设计中大址存在着因各种客观原因存在热桥的情况.实际改计过程中.由J做少对热桥而枳规模的地化约束,导致执行时凭主观判断的情况大依存在,也导致¥议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争议,本条规定按附录B对不同规模比例的热桥情况的热工计算进行进一步修正。43.8对于非因技术原因无法实施热传导阻断措施的热侨部位,应采取热传导网断措施,并进行专项的热桥消除或削弱设计。【条文说明】消除或削弱热桥的设计是保溟工程中项关键旦细致的任务.传统保温设计往往采用笼统的表述方法,易于忽略同部细节,导致建成后的建筑存在大量未在设计阶段预见的热桥现象。因此,本规定强调应对热桥部位进行专项的消除或削弱设计。热桥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减少不利的儿何形态热桥,如外挑热桥构件:2避免形成穿透式热桥;3选用高热阻性能的保温材料:4用保温材料妥善包裹热桥区域:5仃效切断热桥处的热埴传递路径:6缩减热桥中低热阻材料的占比或表面积;7选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覆盖热桥部位内外表面:8在适宜情况卜.,以点状热桥替代线状热侨以减少热损失。439当热桥部位凸出主体保温围护结构表面距离过大时,凸出部位的热桥保温需要有定的外展距离(图439),其最小外展距离可参考卜列公式计算:1.>×d×1.22(43.9)式中:1.站构性热桥保温外展宽度;1结构性热桥构件中主要材料导热系数.其中,当最不利热桥材料的找面占整则入1为最不利热桥材料的导热系数:个结构性热桥构件故面的5%以上时,2一一热桥保温材料导热系数:D一一热桥保温材料计算厚度或允许厚度,图4.3.9结构性热桥保WiSBI示意图UK护结构外保阻;2-热桥保阻;3-主体由护结构:4-凸出主体根护结构的构件;5IR性热析材科:6-最不利热桥材料【条文说明】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造型、建筑组合、结构安全等原因,导致有些部位存在热桥凸出主体保湿围护结构表面距离过大的情况.热桥保湿的目的是为J'满足室内防结际和避免因内表面温度过低而降低舒适性,但由于其热阻世远小于主体保温墙体,当热桥向外突出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沿凸出长度方向的凸出构件自身热阻即可满足热桥保温后的热阻要求.闪此若全部把这种凸出的热桥构件全部用保温材利进行处理会产生较大的浪费.与低碳建筑的节材理念不符。由于实际设计工作中缺少对凸出主体墙面过大尺寸热桥构件延展长度的依据,本条针对此进行补充,以便具体设沐时有据可依。43.10 管道穿越外围护结构时,应预设套管并留足间隙。预留洞内径应至少等于穿墙管线直径与所需保温材料厚度之和。【条文说明】穿过外墙的管线与外墙预留洞之间的缝隙若不采用定厚度保温材料埴充,则公布此处形成热桥“(图4.3.10)图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