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docx

    • 资源ID:1565967       资源大小:27.0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docx

    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近期,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交叉叠加,造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呈高发态势,患儿多以发热、咳嗽、咯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优势,根据此次疾病中医证候特点,选择临床多见的若干证候,特制定本方案。一、预防方案(一)中药内服方药:黄黄6g、白术5g、防风3g、北沙参6g、蒲公英4g、炒麦芽4g、桔梗3g、生甘草3g°用法:3岁以下,每口半剂:3岁以上,每口1剂。煎服法:代茶饮,或将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5天。中成药:玉屏风散,黄黄颗粒,童康片,按照说明书服用。(二)中医外治1 .芳香疗法方药,蕾香6g、苍术6g、莒蒲6g、草果6g、白芷6g、艾叶6g、苏叶6go用法I水煎室内熏蒸、研末香炉点燃或香囊佩戴。注意:对上述药物成分过敏或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禁用。2 .小儿推拿方法:按揉百会、足三里,厚腹,捏有。注意I相关操作需经过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或培训。3 .贴敷疗法药物I甘遂、细辛、苏子、莱麻子、臼芥子等。用法:以一定比例研末,以醋或姜汁混合后做成饼状,贴敷在相应的穴位。适用人群:以寒证、虚证(肺虚、脾虚、肾虚)为主的患儿,取穴按需选择(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肾俞等)。注意:1岁以下,对药物成分过敏或皮肤有渍烂者禁用。(=)饮食起居1 .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温度适宜,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用菊花、金银花代茶饮:也可用孽葬、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等煎水或熬粥食用。忌过食热性食物,如牛羊肉、辛辣等食物。2 .预防、起居及时接种疫苗;外出佩戴口革,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勤洗手,不随意抠鼻、揉眼:咳嗽、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适度有氧运动。二、治疗方案(一)中药内服1 .轻症1.1 风寒袭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脉I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治法:辛温解表,散寒止痛。基本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主要组成:荆芥6g、防风4g、羌活5g、柴胡6g、前胡5g、独活5g、枳壳4g、川萼4g、辛夷6g(包煎)、生甘草3g。加减:头痛明显,加葛根6g、白芷6g:恶寒无汗者,加桂枝6g、麻黄3g;咳声重浊者,加向前5g、紫苑6g:呕吐者,加姜半夏4g、旋覆花6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I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荆防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1.2 风热袭表证主症:发热或未发热,咽痛,轻咳少痰。舌脉I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基本方药:银翘散加减。主要组成:金银花6g、连翘4g、桔梗6g、牛劳子6g、芦根8g、玄参6g、白芍5g、鸡内金5g、荆芥5g、钩藤6g(后下)、甘草3g.加减:咽红咽痛明显者,加木蝴蝶6g、射干6g:咳嗽者,加苦杏仁3g、前胡6g;呕吐腹再者,加装香6g、竹茹4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g(后下)、枳实5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Om1.连服3-5天。用法,3岁以下每日1/2剂,3用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I可选用儿童清咽解热U服液、小儿宝泰康颗粒、四季抗病毒合剂、连花清痕颗粒/胶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退热糖浆、热炎宁合剂;咽痛重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选用羚羊角散、紫雪散。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1.3 风寒夹湿证主症I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可伴有恶心呕吐。舌脉I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治法:解表除湿,兼清里热。基本方药,九味羌活汤加减。主要组成I羌活6g、防风4g、苍术6g、细华1.5g、川莺6g、白芷6g、生地6g、黄茶6g、甘草3g、柴胡6g、葛根5g.加减I湿偏重者,加佩兰6g、薄香6g;呕吐者,加竹茹6g、姜半受4g:泄泻者,加黄连3g、慈松仁6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取,连服3-5天。用法I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I可选用九味羌活颗粒/丸、荆防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以消化道为主要表现者选用翦香正气口服液(无酒精型)。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2 .重症2.1 风热闭肺证主症:发热,咳嗽,气急,咽红。舌脉I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治法:辛凉开闭,宣肺止咳。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主要组成:金银花6g、连翘6g、炙麻黄3g、炒杏仁6g、生石哲IOg(先煎)、芦根6g、牛劳子5g、桔梗4g、大枣3g、甘草3g。加减:咳嗽痰多,加瓜要6g、天竺黄6g:热重者,加黄苓6g、桅子6g、板蓝根6g;热重便秘者,加桑白皮6g、大黄3g(后下)。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I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小儿豉翘颗粒,疏清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儿麻甘颗粒、小儿清宣止咳颗粒。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2.2 痰热闭肺证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扇,痰黄黏稠,面赤口渴。舌脉I舌红,苔黄肮,脉滑数。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尊荡大枣泻肺汤加减。主要组成:炙麻黄3g、苦杏仁3g、生石西IOg(先煎)、清半受4g、黄岑6g、陈皮6g、桑白皮6g、浙贝母5g、全瓜篓6g、琴茯子5g(包煎)、枳实5g、鸡内金6g、大枣5g、生甘草3g。加减I大便秘结加大黄3g(后下);舌质暗有瘀斑,加丹参5g、红花5g:痰盛者,加竹茹6g,天竺黄6g;热盛者,加连翘6g、黄苓6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小儿肺热咳喘I服液/颗粒、小儿清肺止咳片、连花清咳片、宣肺败毒颗粒、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肺咳颗粒,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2.3 毒热闭肺证主症:高热炽盛,咳嗽喘憋,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脉:舌红芒刺,苔黄糙,脉洪数。治法I清热解毒,泻肺开闭。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主要组成I黄连3g、黄与6g、大青叶6g,赤芍5g、桅子6g、炙麻黄3g、苦杏仁3g、生石旁IOg(先煎)、水牛角8g(先煎)、玄参6g、芦根6g、甘草3g,生姜2片。加减:大便不通者,加全瓜篓6g、大黄3g(后下):咳嗽重者,加款冬花6g'前胡6g;烦躁不安者,加钩藤6g、白芍6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3岁以下每口1/2剂,3-6岁每口1剂,6-9岁每口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对高热不退、高热惊厥、神昏澹语者,可选用牛黄清心散、安宫牛黄丸。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2.4 外寒内饮证主症I发热恶寒,咳嗽,痰稀色白,或痰呈泡沫状,烦躁,气喘,胸满,或不得平卧,或口干不欲饮,或手足不温。舌脉I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略腻,脉浮紧。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基本方药:小青龙汤加减。主要组成:生麻黄3g、桂枝4g、炙甘草3g、干姜4g、细辛1.5g>五味子5g、法半熨4g,臼芍6g、苍术5g、陈皮5g、瓜姿6g、浙贝母5g、款冬花5g、蜜紫苑5g。加减I若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IOg(先煎)、黄岑6g:兼喉中痰鸣,加杏仁5g、射干5g: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包煎)6g、苍耳子3gO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用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口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小青龙糖浆/颗粒,积食明显选用小儿消积止咳1.1.服液等。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2.5 痰瘀互结证主症,咳嗽,气喘,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或胸中烦热,或胸痛,痛如针刺,大便干结。舌脉I舌质红或瘀紫,苔黄腻,脉涩或数。治法:清热化痰,活血通络。基本方药I清气化痰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组成:陈皮6g、苦杏仁3g、枳壳5g、黄苓6g、全瓜姿6g、茯苓6g、清半夏5g、桃仁5g、红花5g、当归6g、生地黄6g、川芳5g、桔梗6g、赤芍5g、甘草3g.加减I胸闷者,加香附6g、郁金5g:大便秘结者,加枳实5g、厚朴4g:食欲不振者,加麦芽5g、谷芽5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Om1.连服3-5天。用法,3岁以下每日1/2剂,3用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I可选用二陈丸、血府逐瘀片/胶囊。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3 .危重症参照相关诊疗方案积极给予现代医学救治。3.1 心阳虚衰证主症:面色苍白,唇指紫绢,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温,多汗,肋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萎淡漠,小便减少。舌脉:舌质淡紫,脉疾数、细弱欲绝,指纹紫滞。治法I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基本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药物组成I人参4g、附子5g、烟龙骨15g(先煎)、烟牡蛎15g(先煎)、白芍6g、炙甘草6g.加减I面色唇舌青紫,右胁肋下施块明显者,加当归6g,红花6g、丹参6g:呼吸不整或叹息样呼吸者,加山茱萸6g、炙麻黄3g、熟地黄6g。气阳虚衰可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少量频服以救急,还可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用法I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急煎频服。3 2邪陷厥阴证主症:壮热不退,口唇紫绢,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询语狂躁,神识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舌脉:舌质红绛,脉细数,指纹紫。治法I清心开窍,平肝熄风。基本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药物组成;羚羊角片3g、钩膝6g、菊花6g、生地黄6g、白芍6g、虎杖6g、黄苓6g、郁金6g、浙贝母5g、生石西Iog(先煎)、生石决明6g、生甘草3g.加减:抽搐者,加假案6g、白疾藜6g;痰多者,加天竺黄6g、胆南星5g、石苜蒲5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mb用法I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急煎频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牛黄清心散、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4 .恢复期4.1 阴虚肺热证主症I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脉: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I养阴清肺,润肺止咳。基本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物组成I北沙参6g、麦冬4g、西洋参3g、五味子5g、生石膏6g(先煎)、淡竹叶5g、桑叶5g、芦根6g、丹参6g、玄参5g、川贝Igs生甘草3g。加减:反复低热者,加青蒿6g、知母5g、黄苓6g:咳甚者,加桑臼皮5g、百部5g、枇杷叶4g;干咳不止者,加五味子5g、河子5g:盗汗者,加帽龙骨9g(先煎)、暇牡蜗9g(先煎)、酸枣仁3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t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口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I可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口服液/膏、生脉口服液、槐杞黄颗粒。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4.2 肺脾气虚证主症:咳嗽无力,喉中痰鸣,面白少华,多汗,食欲不振,大便溥。舌脉: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I补肺健脾,益气化痰。基本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I太子参5g、炒白术3g、茯苓5g、炙甘草3g、法半夏3g、陈皮5g、木香3g(后下)、砂仁3g(后下)、黄黄5g、鸡内金5g。加减I虚汗多、动则汗出者,加煨龙骨9g(先煎)、煨牡蛎9g(先煎),或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咳嗽较甚加百部5g、紫苑5g、炙款冬花5g;纳谷不香加炒谷芽5g、炒麦芽5g0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用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颗粒/丸、玉屏风颗粒、童康片、潞党参IJ服液。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4.3 代虚血瘀证主症I神疲乏力,气短,动则益甚,颜面微浮,大便稀滞或便秘不畅,小便清。舌脉I舌淡暗或有紫斑,脓沉涩。治法:补气活血。基本方剂: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党参5g、白术4g、茯苓4g、桃仁5g、红花5g、生地黄5g、当归4g、白芍6g、川茸5g、生甘草3g°加减:气短明显者,加黄黄5g、太子参5g、白术6g;不寐者,加五味子5g,酸枣仁6g.: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1.,连服3-5天。用法:3岁以下每口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口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常用中成药:可选用黄芭颗粒、血府逐瘀片/胶囊等。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二)中医外治1 .推拿疗法(1)症见咳嗽予清肺经、揉肺俞、揉膻中、点揉列缺。(2)症见发热予开天门、清天河水、推坎宫、运太阳、点揉风池、清肺经。(3)症见头痛、鼻塞、流涕予开天门、推坎宫、点揉迎香、揉太阳、点揉风池、掐揉耳后高骨。(4)症见肌肉酸痛、恶风予揉肺俞、清肺经、推膀胱经、点揉风池。注意I相关操作需经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或培训。2 .穴位敷贴用于咳嗽症状者。药物:寒性咳嗽将延胡索、炒白芥子、甘遂、细辛以3:1:1:0.5比例,热性咳嗽将延胡索、黄岑、桑白皮、甘遂以3:3:3:1比例,分别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放于敷料之上,大约宜径2-3cm.做成厚度为03cm的敷贴。操作:可贴于患儿双侧肺俞、膈俞、大推、定喘、膻中、天突等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4h,连用3-5天。注意:穴位贴敷请在医疗机构中进行。3 .耳穴疗法用于发热、咳嗽症状者。耳穴取肺、咽喉、气管、神门、三焦、内分泌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口贴1次,双耳交替贴压。注意I耳穴治疗请在医疗机构中进行。4 .拔罐用于肺部啰音较多及咳嗽较重者。操作:患儿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依据患儿身高及胖瘦程度,选直径2.545cm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于双侧肺俞穴及啰音密集处,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每个部位反复10次左右,酌情加减。对能耐受的患儿,闪罐后可在肺俞穴、睥俞穴、肺部罗音密集处(阿是穴)留罐10分钟。注意I拔罐治疗请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婴幼儿需谨慎操作。

    注意事项

    本文(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