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知识考点.docx

    • 资源ID:156869       资源大小:568.73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知识考点.docx

    第一章导论一、本书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是以国际收支和汇率作为核心的研究变量研究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进而研究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短期来讲,国际金融学就是一门从货币角度研究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学科。但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从长期来讲,国际金融学就成为从货币角度研窕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提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二、本书的国情基础1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自19782010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中国经济的总规模超过40万亿元,按当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国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生活直觉都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一总量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相除后,中国的人均GDP和各国相比还排在一个相当靠后的位置.03 .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需求较高,同时,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未来中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从世界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货币角度看,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用什么到世界市场去换取更多的资源,以什么方法和价格去换取世界的资源,如此众多问题,必定进一步影响中国国际金融学理论的发展。4 .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与就业、资源和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存在矛盾。(1)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适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经济以较高速增长才能吸收新增劳动力就业。(2)劳动力就业要求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从而增加了对现有资本、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3)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居民的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仍难大幅度提高。(4)大量新增的劳力一方面使中国对外交往中劳务输出较多;另一方面使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格竞争力较强。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产生了影响。现在较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能够有较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人口红利。然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变化,适龄劳动力会减少,社会储蓄率也会卜降。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模式和外部平衡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5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主要是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这种增长可被称为外延型经济增长。在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虽然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得到持续增加,但本国自然资源也在日益消耗,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出口持续增加和外资持续流人共同导致了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可维持性日益脆弱。中国经济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劳动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力廉价,中国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形成廉价劳动力的重要原因。在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可以低于劳动边际产出,从而企业倾向于雇佣更多的劳动力,由此造成了劳动对资本和技术的替代,更阻碍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效率的提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6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1978年,中国出口总额占GDP的百分比约为4.65%,到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J26.68%,201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总额达15777.5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长总额的贡献和拉动分别为9.2%和0.9%。考虑到为出口部门服务的其他上下游产业的就业和产出,出口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会更大。三、本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构建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的理论框架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I.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外部平衡应当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目标,即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必须伴随着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同步提高,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可持续必须以国内经济增长为前提,维持外部平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2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不足的国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当注意本国资源的节约和外国资源的利用。在维持外部平衡时,应当注意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采用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等手段引导国内资源的节约和国外资源的利用。3我国适龄劳动力丰富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增长,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是要素充分利用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福利水平提高的要求。由于大量劳动力在涉外经济领域工作,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整需要考虑到就业水平的维持。4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现阶段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追求,应当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所考虑。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也将逐步变得相对稀缺,加之其他生产资源(要素)还会越来越紧张,因此生产方式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5 .中国经济规模对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离不开世界市场。因此,任何经济政策的出台,不仅要考虑国内的需要,也要考虑维护和珍惜个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场环境的需要。四、本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江率四节(核4»国际收支阑际收支失衡及其调?!率为对格N收IBi的义汇作相价对际支6«由于国际金融的出发点就是在货币媒介下,国际间赤字国和盈余国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方式进行的经济交流,所以本书以国际收支为切入点来构建全书的知识体系。本书首先介绍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并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加以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路径。从货币角度看,国际收支失衡的各类原因和调节的各种手段都可以归结为相对价格的失衡和调节。因此,本书以货币的相对价格即汇率为核心,介绍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条件下外部平衡调节的短期调节理论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条件下外部平衡调节的长期调节理论。随后本书介绍汇率制度选择、外汇直接管制、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干预等内容。最后本书介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对内外均衡的影响,以及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协调。本书的研究逻辑见图1-1所示:内部均饱条件下的外部平临向国图1-1本书知识路线图第二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1 .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2 .国际收支定义的解释(1)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的交往,印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2)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以交易为基础,而不是像其字面所表现的那样以货币收支为基础。(3)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4)国际收支是个事后的概念。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是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所以它是对已发生事实进行的记录。二、国际收支平衡表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计账原则而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1)账户分类国际收支账户可分为三大类:经常账户。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交易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a货物。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b.服务。服务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C收入。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d经常转移。为了抵消所有权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以达到平衡而建立的平衡项目。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问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二级账户。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即各种无形资产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金融账户包括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各个项目按净额记录。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的不同,金融账户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a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h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对于债务证券而言,它可以进步细分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C.其他投资。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它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d储备资产。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资产,包括货币用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和其他债权。错误和遗漏账户。为了抵消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造成的结账时借贷双方不平衡,而设立的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的抵消账户(2)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国际会计的通行准则,即每笔交易都由两笔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复式记账法运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点: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方记录的是资金的使用和占用,贷方记录的是资金的来源。将各个科目的记录汇总后,正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顺差(或盈余),负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逆差(或赤字)。(3)记账货币在记账时需要将国际经济交流中使用的多种货币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即记账货币或记账本位币。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例<1)记账实例(略)(2)小结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记入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个账户进行汇总,可能会产生贷方和借方数字不等的情况。若贷方大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顺差(或盈余),用正号表示;反之则用负号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余额由贷方减借方的差来表示,符号为正,表明经常账户盈余,反之为亏损: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符号为正,表明资本和金融账户盈余,反之为亏损。两部分是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产生的,是自发性的.储备资产的余额为负,意味着该年国际交易使储备资产(以外汇为主)增加了,反之储备资产减少。这个余额是被动产生的。经常账户余额加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减去储备资产账户余额后的数值,就是统计误差和遗漏。统计与误差账户中,借方表示净流出,贷方表示净流入。理论上,经常账户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就是储备资产的变动额。实际操作中,由于统计渠道各异,产生的差异就是净误差与遗漏。(2)从国际收支的结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实际货物的出口来获取顺差,以及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进行管制。(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连续多年保持“双顺差”,储备资产不断增加。由于外汇数量的充裕,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价格有下降的趋势,人民币则逐步升值。当把外汇向中央银行结算人民币时,中央银行在购入外汇的同时,发出等量的人民币,导致基础货币增加。三、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1 .国际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在国际收支的中,所有的交易都可以按照发生的动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而从事的交易。而补偿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当这一差额为零的时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逆差2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1)贸易收支差额贸易收支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当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作贸易顺差或盈余;反之则称作贸易逆差或赤字。(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经常项目包括有形货物收支、无形货物收支(即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前两项构成经常项目收支的主体。(3)基本账户差额基本账户差额是经常账户加上长期资本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账户中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所形成的余额。(4)综合账户差额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如果考虑基本账户差额的话,综合账户差额可以理解为是基本账户差额加上短期资本流动账户差额)。(5)外汇收支差额一国对外交往中,涉及货币支付和没有涉及货币支付的交易都被记录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中,涉及货币支付的交易构成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其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官方外汇储备和汇率水平的变动。<6)国际收支不平衡口径之间的关系和选择贸易收支差额、经常账户收支差额、基本账户差额和综合账户差额之间的关可以归纳如图2-1所示。图2-1各种口径的国际收支差额示意图贸易收支差额(有形货物收支)经常账户差额=®+无形货物收支、收入、经常转移基本账户差额=+长期资本流动综合账户差额=+短期资本流动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1)临时性不平衡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2)结构性不平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包括两层含义: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3)货币性不平衡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因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4)周期性不平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5)收入性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6)预期性不平衡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实物角度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不应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资本品进口增加、经常账户逆差。金融角度a.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平衡;b.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7)币值扭曲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名义比价持续背离了与外国货币的实际比价,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实际价格持续较高进而导致出口持续相对下降、进口持续相对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亦然。4.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从国际收支余额和其他经济变量比例的角度,如果收支余额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比例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能够长期保持而不再继续增长,那么这种收支状况就是能够持续的。只要经济维持增长,经济效率不断提高,定程度的国际收支差额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改善,或者,在未来可以通过成本较低的调节而得到消除,不至于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从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特定的国际收支状况是特定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发展阶段的反映,而且,在收支顺差或逆差不至于危害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一定时期内的收支逆差或顺差,可能比长时间的收支平衡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虽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是较优的选择。但是,一般而言,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本国支付能力和信用水平的下降,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本国将大量的实际资源提供给外国消费,而不增进本国的实际福利水平,这都会损害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1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是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1)货币价格机制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下,本国物价水平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便宜,进口商品相对昂贵,出口相对增加,进口相对减少,贸易差额因此得到改善。该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图2-2所示:图2-2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过程图汇率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图2-3所示:图2-3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收入机制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图2-4所示:I国际收I,、|对外支17国民收1J社会忠,.辰I,J贸易收II支应至卜归另加降I'1需求卡降卜亲下司,xi图2-4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图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且其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3)利率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4)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作用。现代经济中的各种干扰会使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降甚至失效。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往往以紧缩国内经济为代价,这会造成国内的就业、产出下降,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2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1)支出转换型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2)支出增减型政策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融资型政策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该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替代性。(4)供给型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利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特点是长期性,在短期内难有显著效果,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创造条件。(5)道义与宣示型政策道义与宣示型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所采取的、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收支调节政策。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1)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弹性的基本概念。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弹性。弹性越高,意味着数量对价格的变动越敏感。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用公式表示为:Em+Ex>l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贬值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时滞的原因是:a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b.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供给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而进口商则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增加进口。在短期内,由于上述原因,贬值有可能使贸易收支继续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贬值后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曲线描述出来,如图2-5。以时间为横轴,贸易收支余额为纵轴,贸易收支变化的曲线呈J形,因此,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贸第收支逆差图2-5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交换比价),即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T为贸易条件;PX为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Pm为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贸易条件改善(T上升),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商品;反之亦然。本币贬值时贸易条件的变化取决于进出口供给、需求弹性的大小:令K=供给弹性的乘积(SxSm)/需求弹性的乘积(EXEm),>l,贸易条件恶化;KVL贸易条件改善;K=I,贸易条件不变。弹性论的评价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吸收论)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吸收论的基本理论。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国民支出(E)=消费(C)+投资(I)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把对外贸易也考虑进去,则:国民支出(E)=消费(C)+投资+出口(X)-进口(M)移动恒等式两边,得:X-M=Y-(C+I)(2-1)式(2-1)中,X-M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代表。C+I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则有:B=Y-A吸收论的政策主张。吸收论的政策主张就是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当国际收支逆差时,一国的总需求(总吸收)超过了总收入,运用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又会使总收入下降,因此,还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来消除紧缩性政策的不利影响。达到外部平衡的同时保持内部均衡。吸收论认为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要有闲置生产资源。只有存在闲置生产资源,贬值后出口生产才能扩大。b.吸收倾向小于1。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吸收的比重小于1。吸收论的归纳和评价。a吸收论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或总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b.就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讲,吸收论从贬值对国民收人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C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需求),同时又采用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和收入,从而使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平衡。d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宏观来看,它不够全面和自相矛盾。(3)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货币论)货币论的假定前提:a.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b.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c.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在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MS=Md(2-2)式(2-2)中,MS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d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Md=Pdf(y,i)(2-3)式(2-3)中,Pd为本国价格水平,f为函数关系,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f(y,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余额)的需求,Pdf(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其中,Ptl=ePf,Pf为外国价格水平,即购买力平价成立。Ms=m(D+R)(2-4)式(2-4)中,D指来自国内的基础货币;R是来自国外的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为叙述方便,取m=l,可得Md=MS=D+RR=Md-D(2-5)上式(25)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AR、z!Md和AD分别表示国际储备的变动(即国际收支)、名义货币需求的变动和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意义:a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是一国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和企业就会增加货币支出,以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货币余额;而整个国家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便表现为货币外流,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亦然。h国际收支的调节,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货币余额需要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货币论的政策主张。a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在本质上都源于货币。因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货币政策来解决。b.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应政策。因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的稳定函数,而货币供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可由政府操纵。因此,膨胀性的货币政策(D增加)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C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而且效果短暂。如果在施加干预措施的同时伴有国内信贷膨胀,则国际收支不一定能改善,甚至还可能恶化。总之,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货币论的评价。a对假定前提的评价。货币论认为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但如果它不是稳定的,那么国际收支就不能仅仅从货币供应的变化中预测出来。另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产量和收入没有影响,也不尽切合实际。h对政策主张的基本含义的评价。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该政策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价格不变。货币论政策主张的含义或必然后果,就是以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C对理论意义进行评价。货币论的最重要贡献是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从货币主义的角度为国际收支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而为国际收支调节提供了一项新的可能选择。(4)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的比较,以及对货币贬值和国际收支关系论述的对比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的比较弹性论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它仅仅研究贬值(相对价格变动)在什么条件下能带来净出口的增加,而没有考虑净出口增加带来的收入提高,是不是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抵消净出口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改善。吸收论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它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考虑的是收入变动带来的国际收支变化,但没有指出收入变动的原因和条件。货币论将国际收支视作居民调节实际货币余额的手段,具有强烈的货币主义色彩。在货币论的框架内,收入变动、利率变动、汇率变动都先带来货币需求的变动,然后与货币供给对比形成差额,进而通过国际收支来调整,这和凯恩斯主义的吸收论有着很大的不同。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对货币贬值和国际收支关系论述的对比就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言,弹性论和吸收论阐述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层次和阶段。事实上,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需要以弹性论和吸收论同时满足为条件:a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如果社会上存在闲置资源,且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那么在进口需求不增加的情况下,贬值可以通过增加净出口来改善国际收支;b.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时国内吸收增加的数量)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4A)小于收入的增长(¥),新增的国民收入才不会被吸收的增加所抵消,贬值才会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弹性论是吸收论中收入变动的微观基础,吸收论则进一步指出了弹性论实际发挥作用的条件。货币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它认为,货币贬值改变国际收支的关键在于,贬值改变了名义货币需求。假定“一价定律”成立,公式(2-3)就可以改写成为:Md=ePff(y,i)式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e为本币衡量的外币价格(直接标价法);Pf为国外的价格水平;f(y,i)为根据本国国民收入和利率决定的实际货币需求。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导致Pd=ePfT导致Mtl3在来自国内的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本国居民为了维持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对国内产品的消费来增持货币,国内产品外流,外汇内流,国际储备增加,来自国外的基础货币增加,从而居民的货币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国际收支改善。如果要通过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则在本币贬值的同时,国内的基础货币供应(D)不能增加。因为R=Md-D,若D与Md同时增加,并且AD=ZkMd,则贬值不能改善国际收支:若aD>ZMtl,贬值还会恶化国际收支。弹性论和吸收论都认为成功的贬值对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用。而货币论认为贬值能暂时性地改善国际收支。4.国际收支调节中汇率水平的作用(1)汇率水平对贸易收支的调节汇率对贸易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是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行的。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需要满足几个条件: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要适应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扩大生产的要求;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即存在能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资源。汇率对七类贸易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可以归结在表2-1中。表2-1汇率在解决国际收支失衡中发挥的作用(以贸易逆差为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汇率政策如何应对失衡其他政策的搭配临时性汇率按照供需状况浮动即可调整固定汇率制下为避免汇率重新定不平衡位的成木.可使用融资型政策网节结构性短期内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降低出”商品产业政策不平衡价格,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担国内调整的压力货币性本币贬值,以抵消国内价格上升对出口价将本币贬值和紧络货币供应结合不平衡格的影响起来网际收支失街的原因汇率政策如何应对失衡其他政策的搭配周期性本币贬值以减少进口消除由国内需求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不平磨旺带来的贸易逆差收入性如果收入只是留时性提离则本币勒值以防止经济过热的健政策不平衡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增长预期适度贬值以消除逆差贬值幅度既不能使采取扩大国内资本品生产的产业性不平衡资本品进口价格出现太大上升乂赞促进消费名的出口政策、控制过度投资以减少逆差币值扭曲调整币值即变动汇率(2)汇率水平对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调节汇率对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影响有两条途径:就实物资本品而言,当本币贬值时,相同数量的外国资本能够换取更多数量的本国生产要素,长期资本流入。就证券等金融产品而言,本币贬值时,如果本国其他基本面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则外国投资者会预期本币汇率在未来会回到原有水平,即当前贬值,未来升值。因此,外国投资者会为了未来在升值后抛出获益而在此时买入本国的金融资产,带来短期资本的流入。当汇率发生变动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西方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调节政策调节的结果与前面的分析不同:图26汇率对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阻隔汇率水平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各种自动调节机制或政策调节路径要发挥作用,都或者需要假设“汇率不变”,或者本身就以“汇率发生正向变动”为手段。汇率作为相对价格的集中表现,其作用不只是能够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还能进一步影响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相互关系。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一、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1 .外汇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1)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2)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我国规定外汇具体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2 .汇率及汇率的表示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的表达方式有两种:<1)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这称为外币的直接标价法。在本书中,如果没有做特殊说明的话,我们将用直接标价法来表示汇率。(2)固定本国货币的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出外国货币的价格,这称为外币的间接标价法。套汇交易和抵补套利交易:(1)套汇。当同一货币的汇率在不同外汇市场上存在差异时,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外汇汇率较低的市场上买进外汇,在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外汇来获得收益的行为。(2)抵补套利。利用两国金融市场短期利率的差异,将资金从低

    注意事项

    本文(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知识考点.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