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行业的投资研究报告.docx
自动驾驶行业的投资研究报告自动驾驶是全球智能出行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及机器人。根据灼识谄询的资料,2022年全球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2,098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到人民币6,146亿元,合年均增长率为24.0%。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462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人民币1,702亿元,合年均增长率为29.8%。在所有应用场景中,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技术最成熟,市场规模最大。一、自动驾驶行业的相关基本概念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指能使车辆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对周边道路、行人、障碍物、路侧单元及其他车辆的感知,并自主运算做出决策,从而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代替人为操控,实现车辆安全自主地行驶的解决方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和意义,例如保障行驶安全、优化交通出行效率、提升驾驶体验、改善出行方式和降低人工成本。自动化驾驶可分为1.O级至1.5级,6个等级。实现1.I至1.5级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通常被称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在动态驾驶任务中执行不同程度的持续车辆运动控制。实现1.o级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不属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范畴,因为其只能对部分目标和事件进行探测和响应,无法执行持续的车辆运动控制任务。1.O级的主要功能包括车道偏离预警(1.DW)、全景式监控影像(AVM)和前向碰撞预S(FCW)o根据驾驶系统接管车辆控制的程度及其功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分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和自动驾驶系统(ADS)解决方案。实现1.1.至1.2级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通常被称为ADAS解决方案,其可在动态驾驶任务中持续接管不同程度的横向及纵向车辆控制,而实现1.3至1.5级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通常被称为ADS解决方案,其可在特定情况下持续执行全方位动态驾驶任务。下表载列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定义及分类:S1.分被铺丽植向1MH目啊伟MMIftM1.SttnADAS.1.1.ft1.2S组打”助破踹口柳MADS1.3三有许件M««裱减麒用白轨斤«*A)三M1.4ft级棣长卦版M1.5三完全日系黄系笠糕目前,全球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正向1.2+级车辆自动驾驶迈进。三管监管机构尚未对1.2+级给出正式定义,但业内普遍认为它是一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赋予车辆超出1.2级能力的功能,并提供一系列接近1.3级的附加功能。然而,向1.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过渡,需要更明确的监管指引,尤其是在发生事故时的法律责任方面。自动驾驶主要依赖于三层核心技术架构,即感知层、决策层与执行层。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新兴科技企业一般侧重于感知层和决策层方面的软硬件技术内部研发。对于执行层,则主要与OEM和汽车电子元件供应商合作,最终完成系统集成。1、感知层感知层通过车载传感器和路侧辅助系统探测环境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决策层。车载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路侧辅助系统主要包括高精地图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2、决策层决策层使用感知算法、规划算法、决策算法、控制算法和应用软件与芯片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制定后续策略,向执行层发出指令。3、执行层执行层根据决策层发出的指令,执行车辆操控命令,这涉及到生成转向角控制策略等策略的控制系统,以及方向盘、制动器和加速器等传动装置。自勤JK殷核心技堆梭用於女知的小藏傅感界:刚於定位的第勘条统OG依«*Mw*aa*AMM4ffKtt金修定G泰嫉Vixtta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业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业链上游由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高精地图、云服务,定位系统和V2X技术。产业链中游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构成,包括传统一级供应商、新兴科技企业和科技巨头,负责提供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内燃机汽车的完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业链下游由OEM和出行服务提供商构成。下表载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业链:自勤焦峡解决方案SE案侵上SG零件假"*M1.O出行修供啕V2X中1»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OEM正加快其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怖局,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全球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经历快速发展。根据灼识谄询报告,全球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人民币5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人民币1,87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8%。自动驾驶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促使ADAS作为乘用车主要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2022年全球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870亿元,占99.7%的巨大市场份额。然而,由于接受度有限以及缺乏全面的法律框架来明确事故责任,ADS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进程缓慢,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仅为人民币6亿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销售市场。于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24.0百万辆,其中前十大OEM占总销量的72.1%。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NEV)制造国家,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前十大OEM指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集团、奇瑞控股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按品牌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自2021年以来,由于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而在2018年至2020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当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有限,相关技术也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灼识谄询报告,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人民币9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人民币41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4%,占2022年全球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的22.1%o未来在整车架构集成化和软硬件技术不断进步的趋势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应用于更多乘用车车型,同时ADS解决方案和行泊一体方案的量产也将迎来提速,进一步提升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渗透率,并不断提升单车价值量。根据灼识谄询报告,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人民币1,145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6%。下表载列2018年至2027年按收入计全球及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全球及中S1.乘用隼自勤鸾段解决方案市埸烧模,按收入St,2018年至2027年估tt含年均-K率按自勤化程度亶I分的全球乘用隼自勤殿解决方案市埸烧模,按收入-2018年至2027年估It合算,26年”口年至2"年怙t全蟆决方*wj<17MAoSM怏方案/23g按自勤化程度副分的中§8乘用隼自勤解决方案市埸烧模,按收入It2018年至2027年估It-一年均x8*m隼皿隼变zm隼信t»中RI1.1.用IMW决方案4MIIDSM½1CI343»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的增长驱动因素(一)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增长近年来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快速发展。中国己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18年的1.0百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6.5百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8.3%,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18.0百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6%。由于新能源乘用车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长将推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量提升。(二)OEM汽车智能化怖局加速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正在成为OEM比拼车型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OEM加大自动驾驶相关投入并积极推动车辆智能化升级,从而加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三)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不断提升软件和算法的进步和完善、传感器精度和芯片算力的提升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基础,推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稳步发展。(四)消费者自动驾驶需求旺盛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己成为购车者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消费者对更高效安全的驾驶体验需求逐步提升。旺盛的需求将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渗透率并加速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五)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支持全球各国已将智能化却认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并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的增长。例如,于2023年11月,中国政府发怖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通知,允许搭载1.3级和1.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特定智能网联汽车在限定城市区域开展上路通行试点。五、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的未来趋势(一)全栈自研能力优势逐渐凸显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够简化软硬件的调试难度,同时深度融合传感器数据与智能驾驶算法,实现迭代。具备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并且提供多种形式的解决方案,满足OEM的需求。(二)ADAS解决方案的进一步标准化,ADS解决方案商业化目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量产主要集中在ADAS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研发和生产成本的下探,ADAS将持续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成为汽车的标准化配置,同时在算法、芯片、传感器、高精地图等技术进步的红利下,ADS解决方案将逐步实现商业化量产落地。(三)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崛起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变,行泊一体方案将行车和泊车功能集成于一个域控制器,逐渐替代现有行泊分离方案。随着技术不断升级,行车及泊车功能将通过单SoC控制,实现传感器深度禊用、计算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提升驾驶体验。(四)多传感器融合使用增长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对信息的多级别、多维度组合并导出有用的信息,可全面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并提高智能化程度和准确性。该技术包括数据级融合、特徵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具体而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会预先输入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建立强大的数据关联,减少数据丢失,确保高精度的感知结果。(五)中国本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市估率将逐渐提升目前国内已形成了一批具备较强影响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相较于外资厂商具有产品迭代快、服务响应快、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等优势。内资供应商市占率由2018年的5%以下增至2022年的16.7%,预计2027年将超过25.0%«六、ADAS解决方案行业的进一步分析(一)ADAS解决方案功能介绍ADAS解决方案包括1.1.及1.21.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1.1.级ADAS功能主要包括自适应巡航(ACC)及车道保持辅助(1.KA)。1.2级ADAS功能主要包括交通拥堵辅助(TJA)、智能巡航辅助(ICA)、自动泊车辅助(APA)及遥控泊车辅助(RPA)。1.2+级ADAS解决方案赋予车辆超出1.2级基本功能的功能,包括自动变道(A1.C)和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oA)。ADAS功能可协助驾驶员更好地应对道路情况,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提升驾驶的舒适度。(二)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随着消费者对ADAS功能的接受度提升,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中国乘用车的ADAS解决方案渗透率由2018年的20.9%增至2022年的55.4%,预计2027年将达到94.7%。2022年中国搭载1.1.级ADAS解决方案、1.2级ADAS解决方案及1.2+级ADAS解决方案的乘用车销量分别为5.6百万辆、7.4百万辆及0.2百万辆,分别占整体搭载ADAS解决方案乘用车销量的42.3%、55.9%及1.8%。在技术不断升级及成本下降趋势下,ADAS解决方案将逐渐由1.1.级升级为1.21.2+级,且自2021年起1.21.2+级ADAS解决方案已成为主流ADAS解决方案。下表载列2018年至2027年按自动化程度划分的中国搭载ADAS解决方案的乘用车销量:中SS搭戴ADAS解;夬方案的乘用隼量m,按自勤化程度削分,2018至2027年估t台年均2018年至2022年至2027市金ADS解决方案的廉用阜27rrIX<r1.I124%«8.2%附注:中国搭载ADAS解决方案的乘用车销量包括搭载ADAS解决方案的乘用车的国内销量及出口销量。根据灼识谄询的资料,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人民币93亿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41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3%。于2022年,按收入计,1.1.级ADAS解决方案、1.2级ADAS解决方案和1.2+级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分别为人民币79亿元、人民币291亿元及人民币44亿元,分别占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的19.1%、70.4%及10.5%。在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成本逐渐下降的趋势下,ADAS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推动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灼识谄询的资料,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人民币1,140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5%o下表载列2018年至2027年按自动化程度划分的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按自勤化程度M分的中§3乘用事ADAS解决方案的市埸规模,按收入年至2627年估21.>SM22M221227*tttt45J%22J123«6ID223*/4S.72023M2024H2025<f226<1.2O27依川伍Y倍M<A»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可分为行车、泊车和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其中泊车解决方案是指通过遍怖车辆周围的传感器探测车辆周围环境和有效泊车空间,并规划泊车路径,控制车辆的转向和加减速,使车辆半自动或自动完成泊车操作的功能。根据其功能和驾驶员参与程度,自动泊车可分为五种解决方案:半自动泊车辅助(S-APA)、自动泊车辅助(APA)、遥控泊车辅助(RPA)、记忆泊车(HPP)及自主代客泊车(AVP),其中APA是指可通过精准的车辆定位和控制系统,使车辆沿规划的路径自动完成泊车的解决方案。APA目前是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的主流解决方案,在2022年中国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的渗透率超过85.0%。HPP及AVP解决方案所探用的技术已达到1.3及1.4级自动化的若干技术要求,赋予车辆优于1.2级自动泊车解决方案的先进能力。然而,由于实际泊车场景的限制,以及驾驶员须对车辆保持监控及承担责任的法律义务不明,该等解决方案在现实场景中并未完全实现1.3级和1.4级自动驾驶,被归类为1.2+级解决方案。根据灼识谄询的资料,中国乘用车ADAS泊车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人民币10亿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81亿元,g合年均增长率为69.2%,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人民币217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1.6%0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化趋势下,现有分离的行车和泊车解决方案将逐步演变为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实现行车和泊车传感器的深度用和计算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预计中国乘用车行泊一体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比单独的驾驶解决方案和泊车解决方案增长更快,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8.1%o下表载列2018年至2027年按解决方案类型划分的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按解决方案型副分的中g三乘用隼ADAS解决方案的市埸烧模,按收入St,2018年至2027年估St22,5,12.1%中案用*ADAS第决方室O行车解决方案453%28.8%2018年至2022年2022年至2。27年估tt(三)ADAS解决方案行业的进入壁垒1、技术壁垒研发ADAS解决方案是一项杂的任务,需要供应商在ADAS软件算法、域控制器及传感器领域具备充足的技术知识积淀。对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其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完善的研发团队并积累相应的知识和经验。2、客户资源壁垒国际及境内OEM均对于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有严格的准入要求。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须就其ADAS解决方案面临长期且杂的验证流程,以确认其符合OEM要求的高标准耐用性、可靠性及车规级品质。因此新进入者很难快速获取OEM的供货资质,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3、资金投入壁垒为保持产品竞争力,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保证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设备、技术、研发等方面是否有充足的初始资本投入是阻碍行业新进入者发展的关键因素。(四)ADAS解决方案行业的主要成功因素1、全栈自研能力拥有全栈自研能力的供应商具备更强的产品竞争力,一方面能够以更全面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高解决方案中的软硬件契合程度;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于核心零部件的供应管控,从而保障供应链稳定并降低成本。2、全面完善的产品布局全面布局硬件传感器、软件算法以及整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具备更好的客户响应能力,可以根据下游OEM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3、丰富的OEM供货资质近年来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成本管控己成为OEM最重视的要素之一。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或面临一定的价格竞争压力,导致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及毛利率下降。然而,拥有多个OEM合格资质的供应商具备更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品牌知名度,有助于维系现有客户和拓展新客户。(五)ADAS解决方案行业芯片历史价格变动原材料成本是提供ADAS解决方案的最主要支出,占总成本的50-70%oADAS解决方案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被动器件和结构件等,其中芯片成本占解决方案整体成本的30-40%。受疫情影响,芯片行业2021年至2022年经历缺芯。市场稀缺导致芯片价格上涨,涨幅达到10-20%。因此,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应对芯片短缺,不得不选择提前囤货。2023年芯片供应逐渐稳定,导致芯片价格下降5-10%o此前参与高价囤积芯片的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或将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展望未来,随着国内本土芯片厂商不断实现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提升,芯片本土化程度将持续提升,从而降低芯片缺货风险,芯片价格趋于稳定。七、ADS解决方案行业的进一步分析(一)ADS技术主要应用场景1.4级自动驾驶技术广泛应用于港口和矿山运输、最后一英里配送、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储能等(低于每小时50公里)封闭场景,其中1.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港口和矿山运输上正面临不同阶段的商业化,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充电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储能场景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预期将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储能场景中,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包括能源服务机器人、储能设备及软件管理平台,预计将促进不同地点的能源高效输送及管理。作为此类解决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能源服务机器人是一个搭载电池包并具备1.4级自主驾驶功能的电动自主机器人。利用1.4级ADS技术,能源服务机器人能够在各种杂环境中实现精确定位、先进的路径规划算法和可靠的避障策略。这些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并针对不同地点的分怖式能源供应需求提供高度灵活、高效的能源服务。(二)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行业概览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两类服务,即(i)通过将自动驾驶技术与机械工程、电池管理等多领域跨学科技术相融合,实现储充设备的安全自主行驶,为个人用户提供移动式充电服务;(ii)在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医院、学校、火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景为企业用户提供涵盖储充设备运营服务和能源管理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三)传统充电及储能解决方案面临的挑战1、在广泛部署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至关重要。然而,安装充电桩面临巨额前期成本、电力设施限制和监管障碍等重大挑战。此外,若干地区(如偏远山区和老旧社区)面临地理限制,阻碍了充电基础设施安装。2、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与基础设施可用性不匹配传统充电基础设施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此类静态基础设施通常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多变的充电需求,往往会导致高峰期容量不足,而非高峰期资源置,因此迫切需要探用适应性强且灵活的充电解决方案,以优化有效利用率。3、传统充电基础设施投资的盈利能力受限传统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充电桩的使用率不固定,盈利能力有限,导致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此外,传统的工商业储能设施探用固定和集中的方式部署储能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满足局部和临时性的储能需求,导致利用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受限,从而延长了投资回收期。(四)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价值定位1、扩展应用领域由于其灵活特性,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提高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能源服务机器人可用于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电力管理公司、旅游景点、学校、医院、火车站、机场、居民楼和办公楼等各种场所,而在这些场所建设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可能不切实际或不具经济效益。2、提高充电服务的灵活性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不受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提供按需充电服务,在高峰时段对传统充电桩形成补充及加强。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与充电桩可用性之间不匹配的矛盾。3、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提供调峰和电力交易等各种能源管理服务。这样就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能源交换,为固定设施无法有效储存或利用电力的地区提供额外电力。4、提高资产利用率凭藉ADS技术,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在传统基础设施可能无法到达的地点和无法提供服务的时间提供充电服务,从而优化资产利用率。通过ADS技术为充电基础设施赋能,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适用于更广泛的地点和用户需求,从而提高整体资产利用率。(五)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随着对电动汽车充电及储能需求的口益增长,以及对更灵活的移动能源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增加,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根据灼识谄询的资料,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亿元(按能源服务机器人的收入计),并预计将继续以342.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至2027年的人民币914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亿元,并预计将继续以273.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至2027年的人民币347亿元,反映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及中g三智能移勤能源解决方案市埸烧模,按能源服移械器人的收入tt,2023年估ti至2027年估St2023年估料2。3年估升2025年估才t2026年估升2027年估(六)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行业的增长驱动因素1、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上升,导致充电服务需求激增。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至U46,5757GWh,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增至318,166.4GWh,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6.9%o新能源汽车车主对便捷灵活充电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正推动先进充电技术、创新移动充电解决方案和高效充电网络管理的发展。2、峰谷电价差持续拉大中国实行峰谷电价机制。于2023年9月,共有20个省市的峰谷电价差高于0.7元kwh,且多个省市的价差较2022年同期有所扩大。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利用峰谷电价差,减少电网资源的使用,降低成本。3、工商业储能装机容量不断增加随着鼓励工商业储能应用的支持性政策出台,以及各地实施分时电价机制拉大峰谷电价差,储能系统投资的经济效益已显现。2022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为10.8GW,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约5.6GW,其中中国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容量约257.4MW,同比增长36.9%。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和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为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释放了更大的市场潜力,以满足对工商业储能的不同需求。3、海外市场对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巨大欧洲等海外市场因其能源交易市场成熟,可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高,峰毅电价差距大,储能资产盈利能力强,因此对储能设施的需求巨大。随著全球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提高,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同时,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传统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安装和人工成本较高。因此,海外市场对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巨大。4、先进的管理及预测技术管理及预测技术进步令更准确的能源使用模式预测及储能分配得以通过算法实现,从而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性能和弹性。例如,先进的调度算法可根据特定区域的用电量来匹配该区域的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而用户用电行为分析等大数据分析可使调度算法作出更快、更准确的回应。该等技术需要长期投入时间和资金进行持续升级和迭代。(七)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行业的主要竞争力1、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由硬件组件(如充电和储能机器人)及可实现能源使用的流畅管理和优化的软件控制系统组成。具备软硬件解耦的能力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阶段的客户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包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定制的硬件或软件组合,以及可快速部署的附加解决方案。这种灵活性提高了整体能源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迭代潜力。2、领先的技术ADS技术、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等领先技术在提高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效率、可靠性和表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持续的研发努力和先进的ADS技术ADS技术使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在不受固定位置限制的情况下运行,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通过持续的研发努力,ADS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并提高其在区域建图与跟踪方面的表现,使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能够将其服务范围从封闭地点延伸至整个城市区域。通过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提供服务,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可优化运营效率,使能源管理系统变得更先进、更强大。(2)尖端的电池技术,适应性强,性能卓越尖端的电池技术可提高电池的效能和使用寿命,使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够满足在任何地点的能源充电及存储场景的杂要求。具体而言,适应性强的电池可在各种温度下保持较高的充电及放电效率。此外,循环寿命长的高性能电池对于长时间不间断、可靠地储存能源至关重要。(3)实现能量交换的双向充电技术双向充电功能等先进充电技术的探用,使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能够在能源服务机器人与电网之间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能量交换。该能力有助于在能源用户与电网之间建立更加动态及互动的关彳系,实现能源平衡和能源交易,通过提供辅助服务(如削峰填谷、负载均衡或需求回应)来提升电网的稳定性。3、与能源管理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建立伙伴关保与能源管理生态系统中的电网运营商、业主和物业运营商等主要参与者合作,可使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获得广泛的资源网络,这对于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成功部署及集成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至关重要。4、与OEM深入合作通过与OEM合作,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可将重要部件集成到车载系统中。用户还可利用车载设施召唤能源服务机器人,提供一体化充电服务,提高充电效率,改善充电体验。此外,与OEM的深入合作能够使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触及更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户,并与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