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docx
遵义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2024年6月一、建设基础5(一)通道区位条件不断改善6(二)流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6(三)流通市场建设成效明显7(四)物流枢纽设施日趋完备7(五)开放平台支撑更加健全8(六)流通营商环境逐步优化9二、总体要求9(一)建设思路9(二)基本原则10三、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11(一)提升商事服务水平11(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2四、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14(一)高标准建设商品市场14(一)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16(三)完善多层级商贸网络18(四)推动流通业态转型升级19(五)构建流通企业发展生态20(六)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2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23(一)完善物流设施网络23(二)提升冷链物流能力25(三)发展逆向物流服务25(四)打造应急物流体系26六、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27(一)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27(二)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28(三)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化智能化发展30七、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31(一)加强金融供需对接31(二)发挥金融机构作用32八、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33(一)推广应用信用承诺制34(二)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34遵义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公开版)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是我国现代流通网络的组织中枢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个部门印发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明确将遵义确定为功能型现代流通支点城市。遵义作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重要枢纽节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也是贵州向北开放协同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在遵义布局建设功能型现代流通支点城市,统筹推进“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有利于发挥其在重要农产品和农资骨干流通走廊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能源和矿产品原材料骨干流通走廊建设中的连接支撑作用,高效率串接和组织现代流通网络,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一、建设基础2023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达4601亿元,常住人口658.06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1.8%和17.0%,均居全省第二、西部前十。区域经济实力雄厚、商贸流通持续繁荣,部分特色产品供需两旺,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提升。(一)通道区位条件不断改善遵义北衔接重庆、成都、贵阳三个都市圈“一市双(机)场”“高速成网”“动车通达”“公路通组”“水运通航”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初具雏形。北向成渝大通道已形成川黔、渝贵两条铁路干线,兰海、蓉遵、银百等5条高速公路I,依托乌江、赤水河两条水运通道与长江主航道相连。南向粤桂滇大通道已建成或在建杭瑞高速、黔桂铁路、泸遵高铁等多条交通要道,开通运行陆海新通道班列、黔粤通道班列、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国际货运班列。空中航道持续拓展,航线总量达到59条,基本构建起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二)流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物流产业持续提升,货物运输总量1.392亿吨,居贵州省第2,物流企业2000多家,其中A级物流企业11家。以酱香白酒为首位,生态特色食品、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基础材料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白酒产业产值居全国前三,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数量、优质农产品数量稳居贵州省第1。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遵义号”陆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开行359列。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应急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粮食、食用油储备任务完成率分别达80%和1包括兰海岛速、罪遵高速,银仃Iftii4,兰海岛通乂找、道武高逸(在世)5翁高速.2为2022年数据.68%。铁海联运“一单制”全面推广保税区报关单无纸化率100%,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标准化托盘使用率达60%。外汇金融服务实现“三个就地办”,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力度加大。(三)流通市场建设成效明显市场规模稳步壮大,形成了以茶叶、酒类、辣椒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34家,年交易额达到385亿元。酱香白酒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80%,每年向贵州省外销售成品酒近40万吨。特色农产品流通规模大,辣椒种植面积居全国地级市辣椒主产区首位,产量占据全省三分之一,每年向贵州省内外销售干辣椒约50万吨、辣椒制品约40万吨;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是贵州省茶叶出口第一大市;红粱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位。能源产品保供持续巩固,电力总装机近1()0()万千瓦时,每年向外输出电力数十亿千瓦时;页岩气开采形成产能12亿立方米,辐射贵州周边县市、渝南、川南等地区。矿产品流通需求较旺,铝、锦、钛等金属材料和建材产业具备规模优势。(四)物流枢纽设施日趋完备遵义已基本形成以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和遵义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园区为核心的“两主+八辅以物流枢纽体系,已建和在建,就地可以办理外汇结算业务、就地可以进行涉外企费名录登记备案、就地办理颁好S1.贷创款产品稳外贷”贷款支持.“两主“:以阁老坝铁路货运站为核心的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以遵义新舟机场为核心的遵义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辐射给北、面向成渝地区的物流分拨枢纽:“八辅”:李家湾物流园区、遵义汇川)综合物流园区、遵义传化公路港、新雪域冷桂物流园区、中国辣椒城综合物流园区、黔北快递物流园区、黔北智IS物流园区、新浦中桥刿流园区,以服务产业和城市物150亩以上物流园区9个,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正在申请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成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冷链物流基地,累计建成仓储物流136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容量115万立方米。阁老坝铁路货运场占地面积居贵州省第1,规划年货物吞吐量1300万吨。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不断优化,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网点)覆盖率达90%,创新推出“交邮融合+”发展模式,乡镇地区实现快递网络全覆盖,邮政业务总量居贵州省第2。(五)开放平台支撑更加健全遵义已构建起“3国家+11省级”的开放平台体系S,遵义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平台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2.03%。遵义新舟机场航空口岸成为贵州省第二个开放口岸。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05.7亿元,排名全省第二。主导产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已建成4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吉他、茶叶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过半。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拓展,在波兰马拉设立海外配送仓,进出口贸易拓展至152个国家和地区,对RCEP成员国贸易额达13.3亿元,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遵义国流为主。S3个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开放区一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高新区、遵义标保区.11个省级开发区一仁怀经济开发区、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新浦经济开发区、习水经济开发区、赤水经济开发区、湄潭经济开发区、凤冈经济开发区、余庆羟济开发区、正安经济开发区、绥阳经济开发区、娄山关经济开发区(娄山关高新技术开发区)O际辣椒博览会。(六)流通营商环境逐步优化深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行动,持续优化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服务体系。“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持续深化,社保、公积金事项整体融入自然人综合窗口,13项“一件事一次办“加快落实。市县两级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98类电子证照与政务服务事项共享调用,探索推行“交房(地)即办证”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三减一降”6,开展“两长”进大厅走流程优服务和“百千万”企业诉求化解行动,2023年新设立市场主体12.37万户。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3遵义“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移动端可申报事项超1200余项,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居家办”。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搭建“信用中国(贵州遵义)”网站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贵州遵义)平台,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二、总体要求(一)建设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和遵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具体指:"凝时1«.N材料'碱环IV和降成本”.改革,统筹推进“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建设,全面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聚流、引流、导流、控流、分流、拓流功能,充分发挥遵义综合区位优势,促进与黔中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联动,强化连接西南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重要农产品农资、能源产品和矿产品原材料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世界酱香白酒酒用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国内最大的大宗茶出口基地,强化农产品农资储备和应急保障功能,着力打造辣椒农产品骨干流通“廊长”,建设粮食、茶叶两大类农产品骨干流通“主节点”,构筑“1廊长+2主节点”骨干流通体系,联结全国重要能源和重要矿产品原材料骨干流通走廊,建设国家“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和关键矿产保供基地,提升服务和支撑骨干流通走廊能力,实现产运储销贸有序衔接和畅通运行,成为全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样板。(二)基本原则集聚要素,融合创新。把握新发展阶段现代流通体系运行新特征,强化城市流通要素集聚,深化关联领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水平,促进生产消费紧密衔接,培育价值创造能力强的流通新经济。联动开放,畅通循环。强化与周边战略支点城市间商贸、物流、交通网络联动发展,提升物流商贸流通功能,加快融入全国骨干流通走廊,引导城乡现代流通体系融合发展,有效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率、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导现代流通规范有序发展。系统观念,保障安全。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促进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融合联动。加强现代流通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增强流通体系安全风险管控和抗冲击能力,发挥对保障基本民生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作用。三、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一)提升商事服务水平1 .简化行政审批。深化流通领域“证照分离”改革,提升流通领域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商事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一窗通办'2+2,模式”“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推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加大“i遵义”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化应用,促进政务服务从“网上办”到“掌上办”。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扩大桐梓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四证一图同发'试点范围,助力全市流通领域企业“拿地即开工”成为新常态。2 .优化监督检查。加大流通领域行政执法监管力度,推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平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应用,推进“互联网+监管”联合监管,创新移动监管、远程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模式。优化流通领域企业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完善“信用中国(贵州遵义)”网站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贵州遵义)平台功能,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搭建遵义市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开展流通行业运行安全监测、货源监测和消费行为分析,提升流通领域风险监测和安全管控能力。3 .清理不合理规定。清理流通领域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等各类不合理政策措施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流通领域通用性资格资质清单,统一规范认证程序及管理办法。建立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各类违规审批事项清单的清理整治。清理招投标领域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外企业设置的不合理规定和限制,促进各类流通企业向遵义集聚。(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加强政策统筹衔接。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与政务服务事项的关联匹配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高效排查。制定遵义现代流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流通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为流通领域企业提供用地等要素保障。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对流通体系规划、交通、生态、科技、人才、民生等市场协调力不足的领域,加大政府各部门间政策的协同配合,完善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2 .健全规则标准体系。加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流通领域不同层次的各类标准相互统一,促进标准之间有效衔接。加快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健全流通标准实施的监督和评价制度。推动商贸、交通、物流领域基础设施、装载工具、票证单据、作业规范等相互衔接和应用。全面推广“遵义号”班列“一单制”,扩大市内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标准化托盘使用。加强标准在认证、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与成渝地区商贸流通标准化合作,建立一体联动、高效运行的供应链体系和城市共同配送体系。3 .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加快推进流通领域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建立流通领域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制度和跨区域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部门协同监管,维护流通领域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支付方式、支付时效、预付款比例等建立规范支付的有效机制。开展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的不良行为量化管理。加强国有企业市场公平竞争审查,创新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模式,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4 .破除地方保护。建立健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长效机制,加强事前公平竞争审查和事后反行政垄断执法,强化流通企业内部自身监管和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媒体等多元化外部社会监管协同,整治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建立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与成渝等周边地区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开展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行动,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促进流通领域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四、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一)高标准建设商品市场1 .加强市场产销渠道对接。强化遵义与其他流通节点城市双向衔接、产地直供与销地直采双向融合。推动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新雪域农产品交易中心、遵义金土地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对接河南、黑龙江等产粮大省,加强优质大米、小麦、食用油等入遵,提升粮源调度、储备调节能力,保障粮食供应充足、品类丰富、价格平稳、流通有序。推动中国茶城、遵义茶叶集团等加强与知名茶企、国际茶商、行业组织合作,开拓四川、重庆、湖南等周边地区市场,开辟欧美、日韩、中东、东南亚、港澳台地区等消费市场,打通国内国际茶产业链的流通环节。加强清洁电能外输通道建设,提升与四川、西藏、新强等地“西电东送”主要外送通道衔接能力。2 .打造专业市场体系。提升特色商品交易市场辐射能级,构建“一核心四节点”骨干市场发展格局。做强遵义中心城市商品市场核心区,打造虾子国际辣椒城、粮食仓储物流产业园、新雪域农产品交易中心等辣椒、粮食领域国际化农产品专业市场群。做强播州国际建材城等钢材、铝材、钛工业材料领域工业品市场,依托遵义碱厂、金赤化工公司建设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特色化工品市场,推动建设贵州电力交易中心遵义分中心,建设贵绳物流园贵煤储配交易中心,完善煤炭中转、交易平台,打造关键矿产、能源电力专业市场集聚区。做优中国酱香白酒供应链产业总部基地、遵义医药产品交易中心、国际汽贸城等白酒、医药、汽车领域消费品专业市场。壮大仁怀白酒、湄潭茶叶、赤水竹产业、桐梓方竹笋四大特色商品市场节点。做强仁怀酱酒交易中心,打造白酒产业物流中心。依托湄潭、余庆、凤冈、正安等国家级农产品(茶叶)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着力培育出口型企业,做大湄潭中国茶城,争取举办国际性茶叶展会。持续做大赤水竹博城、桐梓中国竹笋交易中心等特色商品市场。3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引导商品市场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交易场景数字化重构。加快商品市场5G网络、智慧终端等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推动商业市场无接触购物消费新场景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商贸流通平台,支持汇川国贸、新蒲方圆荟等购物中心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商品市场。推动播州、汇川、新蒲新区等大力开展智慧农贸市场建设试点。4 .创建商品市场创新示范城市。对标国际一流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升级,打造辣椒、粮食、白酒等全省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商品市场创新示范城市(市场)创建。推动虾子国际辣椒城建设全球生态辣椒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区域性辣椒科研基地、世界辣椒食品加工及火锅原材料加工集聚基地,打造100万吨级全球辣椒商贸流通中心,争取举办辣椒国际性交易展会。推动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粮食仓储物流产业园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红粱、小麦等粮食交易集散枢纽。完善中国酱香白酒供应链产业总部基地交易、评估认证、基酒储藏等功能,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交易中心。(二)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1 .畅通生鲜农产品流通。完善冷链设施层级和网络布局,建强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冷链物流基地,提档升级新雪域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冷库群、新蒲新区冷库群,打造“一主两辅”冷库群,建设遵义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城乡末端农产品流通网络,提升生鲜农产品流通设施水平,鼓励商超、社区零售网点、快递分拣中心改造,加强冷链自提柜、储藏柜、社区配送站等末端节点建设,完善社区生鲜配送中心。健全生鲜农产品流通地方制度体系,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商超物流,加强农产品“产地直供”“整筐入库”“生鲜上架”与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2 .加强跨区域联动联建。畅通跨区域流通大循环,优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支持虾子国际辣椒城、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国际性、跨区域农产品流通渠道网络。加强与重庆江津双福国际农贸城、渝东国际农贸城、贵阳新路口农贸市场等平台联动发展、错位互补,共建毗邻地区农贸专业市场联盟。3 .完善“菜篮子”建设储备。结合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储备机制。健全“菜篮子”储备商品数量、价格市场运行监测指标和储备规模目标区间制度,建立生活必需品重点保供商贸流通企业名单。支持设施农业“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和城市销地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打造红花岗、汇川、新蒲新区、绥阳、桐梓等“菜篮子”产品保供和在地储备基地。加快汇川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红花岗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绥阳蒲场黄金茶及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等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健全供应链网络和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区域性骨干特色农产品市场。推动建立遵义'菜篮子”统一调度平台和运营中心,制定应急紧急调运和紧急进口预案及物流优化网络计划,加强“菜篮子”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蔬菜配送直销网点,提升产销“点对点”对接能力。(三)完善多层级商贸网络1.优化城市商业设施布局。加强商圈和商业街区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区域性重点商圈、步行街、便民生活圈提能增效。建设高铁新城中央商务区、新蒲奥体中心中央活动区,完善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商务办公场所。提升汇川区奥特莱斯购物广场、吾悦广场、亨特广场、星力城等商业综合体、中高端商业区等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加强丁字口商圈、汇川商圈等特色商圈建设,推动重点商圈智慧化改造,打造苏州路夜市、播州保利夜市街、茅台镇醉里水街等潮流购物精品夜市。推进红军街、林达美食城等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商业街区。优化社区商圈便民商业设施布局,支持新雪域等大型商贸企业在社区配置生鲜超市、农产品直营店,建设日用商品、餐饮网点和日常生活服务网点配套体系,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 .完善商贸公共服务配套。以新蒲奥体中心、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为载体,健全商贸流通全产业链生态圈,鼓励设置旅游、娱乐、影院、健身、美容美体、儿童游乐、健康美食等体验式业态,构建“衣、食、住、行、文、旅、购”等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中心。推动商业街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完善苏州路、红军街等星级酒店、商业步行街、美食天地、咖啡酒吧等消费设施,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建设新型消费集聚区。推进商贸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商品追溯信息平台功能,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特殊行业管理。3 .改造提升县域商贸设施。改造提升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推动各县(市)打造1一2个核心商圈,加强红花岗区、绥阳县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建设完善冷藏设施、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一体化建设。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支持乡镇商贸设施共建共用,引导乡镇商贸中心向周边农村拓展服务。完善镇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业网点。(四)推动流通业态转型升级1 .支持电子商务创新规范发展。打造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数字化消费集聚区和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完善电商配套公共服务,创新发展冷链电商、冷链资源交易及结算等新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贸易,推进中国遵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建设,打造头部跨境电商、创新型企业、商贸物流企业加速集聚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发展“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等模式,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体验店,扩大消费品进口。2 .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交邮融合+”项目以及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农商互联示范县项目,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协同、创新、高效的农村电商生态圈。推动邮政、供销社、电商、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加快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乡镇快递网点数字化改造,完善智慧仓储、自动分拣、射频识别、新能源配送车等设施,提升村级配送效率。发挥县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自建物流优势,面向电商平台和中小商户,提供家电、建材、农资、农产品等第三方配送。加强农村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育,提升农村电商服务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的能力。3 .强化政府流通大数据应用。充分发掘商贸流通大数据应用价值推动流通过程透明化、数据处理实时化、物流信息集约化。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化建设,争取布局通道算力中心遵义分支机构,推进流通大数据整合、分析与利用,增强跨境物流运营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强化物流运行智能化监管调度,建设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广数字提单、数字交易等场景应用,完善跨境结算等服务功能,提升电商快运、零担专线等货运服务,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实体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商品市场转型、零售模式创新、商圈数字化改造工程,支持汽车、家居建材、金属材料等传统专业市场加强数字化建设,增强仓储分拨、电商物流、信息处理等高效协同能力。(五)构建流通企业发展生态1.做大做强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实施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和特色商贸企业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入库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壮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梯队。增强骨干商贸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物流公司等积极对接国内外产销市场,布局全球网络,争创国家5A级物流企业。支持遵义交旅投公铁物流管理公司、贵州海远供应链管理公司等持续壮大,培育供应链龙头。积极引进京东、阿里菜鸟等国内外综合型及专业型物流企业来遵义设立分支机构或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区域性总部。2 .做优做精区域特色商贸企业。实施“中华老字号”“贵州老字号”培育计划,壮大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本地特色商贸企业,做强遵义粮油(集团)公司等绿色农产品商贸流通企业,提高辣椒、茶叶、粮食等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习酒、黔北娄山等“中华老字号”"贵州老字号”等商标品牌保护。推动企业适应新消费、新零售特点,扶持一批商贸流通领域专业运营服务机构,培育酱酒、绿色食品等领域商贸物流咨询、规划、设计、金融、境外服务等服务品牌。3 .加快中小微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支持政策,建立遵义商贸流通领域种子企业分类育苗机制,加大对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城乡共同配送、农村快递、特产电商、农资平台等领域的农村物流服务企业。鼓励中小微商贸企业挖掘细分市场潜力,拓展经营领域和服务范围,培育独特竞争优势,提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活力。(六)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1.推进本城市内外贸一体化。深化遵义海关国际化合作,强化内外贸监管规则衔接,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提升通关、结算便利化水平。探索推动跨关境安检前置,推动设立遵义特殊商品监管场所。发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联运班列等运营平台作用,通过“干支结合,集零为整”,推动揽货增量,创新拓展粮食、能源等大宗货物定制化进出口专线,打造高效集疏运体系。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支持遵义综保区推动保税维修业务拓展。鼓励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贸易,支持相关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绿电绿证服务,提高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二手车内外贸提质增效、提升内外贸全流程服务、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力度,持续提升全市内外贸规模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积极争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试点示范,推动新蒲新区、播州区等市场集聚区规模较大、境外采购商集聚度较高的地区积极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 .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支持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物流公司、遵义粮油(集团公司等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海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及售后服务等业态,通过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地区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分拨中心、海外仓。引导遵义制造业、农产品加工领域企业应用电商发展数字贸易,鼓励商协会抱团参加境外展会,支持企业境内外参展抓订单,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扶持力度。支持遵义装备制造、航天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升应用数字贸易综合能力,拓展海内外市场。壮大一批内外贸竞争力较强的优质贸易企业,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3 .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推动内外流通市场衔接联通,积极搭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优化内外贸融合发展环境,加强出口转内销、进口等内外贸融合发展。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建设贵绳物流园、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等重点平台进口商品分拨中心、进口商品展示展销平台。鼓励企业运用直播电商拓宽电销渠道,鼓励企业自建电商直播基地,力争培育一批有运营、有规模、有数据的直播基地,大力引培MCN机构,帮助本土品牌实现线上内容营销和品牌推广。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一)完善物流设施网络1 .构建“1+3”物流枢纽体系。创建1个国家物流综合服务基地,依托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积极创建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适时启动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工作,规划建设箱管中心、拼箱中心、物流公共订舱平台,打造黔北最大的产业供应链服务基地和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打造农产品、工业品、商贸3大专业物流分拨中心,重点推动虾子国际辣椒城、新雪域农产品交易中心、遵义国际商贸城等提质扩容,在遵义国家高新区、经开区规划布局大宗工业品分拨中心,完善辣椒、粮油、茶叶、特种合金材料、高端铸锻件、电商快递等特色农产品、工业品、日用品分拨集散功能。2 .提升城乡配送能效。完善城乡一体化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城市、镇街、村社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一体化配送网络体系。加快完善城乡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重点支持社区电商投递终端、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建设,提升末端网络服务能力。强化城乡配送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力发展仁怀“快递+酒”、湄潭“快递+茶”、正安“快递+吉他”、新蒲“快递+辣椒”、赤水“快递+竹产业”等特色物流服务。3 .提升水陆空运输能力。加快完善遵义货运枢纽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培育发展铁路冷链车板专用运输、铁路笼车运输等多元业态。创新货运组织模式,构建“经营网点一汽运班车一铁路分拨中心一货运班列”一体化综合物流运营体系。增强货物集结效率,强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重点发展“公铁联运”、水陆联运,加快发展高铁快运,推动中转货物“当日到、当日发”。推动阁老坝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强化“港站一体化”建设,强化主枢纽分工协作、畅通主辅枢纽“微循环”,加快李家湾物流园、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等铁路进港进园、无缝衔接。深化与贵阳、重庆“支转干、小转大'中转模式,联合开展区域托盘循环共用运营中心建设,引导集装箱、周转箱、甩挂运输等标准化运输,合作研发适航于乌江的标准化船型,提升货物中转能力。依托新舟机场和茅台机场空运条件,探索推出“高铁+航空”联运创新产品,规划发展卡车航班线路。(二)提升冷链物流能力1 .强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融入国家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建立以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为中心枢纽、以农商旅互联综合体为县级冷链物流节点、以移动预冷共享中心为村镇触角的“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冷、分拣包装、预冷储藏、初加工等配套设施,加大冷链物流全流程监管力度,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损耗,推动“遵品出山”。升级冷藏车等冷链物流流通设备,加大重型冷藏运输车辆的配置,基本实现冷藏运输车辆供需平衡。2 .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星地。加强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冷链物流基地和遵义北部(汇川)物流园区建设,健全遵义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对接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支持黔北现代物流新城、遵义北部(汇川)物流园区联合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在遵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公共型保税冷库,打造集保税加工、通关集散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运作基地。(三)发展逆向物流服务1 .构建逆向物流服务平台。推动流通、电子商务、物流等企业利用销售配送网络,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支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网络,开发及运营互联网回收平台,整合各类回收网点、中转站、回收分拣中心、再生资源产业园、旧货交易、物流、拆解处理企业、个体商户等资源,建立全流程溯源的逆向产品回收模式,实现逆向产品收集、存放、转运、处理等环节信息化管理。2 .做大“再制造”逆向物流。推动汽车零部件、动力蓄电池、再生钢、再生铜、工程机械、机模、重型机床、医疗影像设备等重点领域和资源再制造装备发展,大力引进再制造关键零部件企业,完善再制造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发再制造产品,加快推动形成旧件回收、关键件配套、整机再制造、再制造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产业链条。通过“再制造”产业发展,带动逆向物流业务发展。(四)打造应急物流体系1 .建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以粮油为重点,建设统一的管理调度平台和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监管平台。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依托粮食批发市场、骨干企业改造或建设一批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科学合理调整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加快构建遵义市级库为主体、县库为支撑、乡镇储备点为基础、村社储存室为补充的市一县一镇一村四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2 .推进应急物流设施建设。打造应急物资储备节点网络,支持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李家湾综合物流园建设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城郊大仓基地等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布局建设专用仓储、隔离区、快速中转换装等“平急两用”物流设施,完善骨干物流通道多向调运功能,提升应急物流中转集疏配送能力,强化干支仓配应急运输组织衔接。建设遵义区域性应急救援航空基地,打造“地空结合、多方联动”的立体救援网络,实现1小时事故灾害地区全覆盖。3 .健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建设遵义市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健全应急物流快速响应机制和运转保障机制,完善市级层面跨部门、跨县市区的应急物流保障预案和处置机制,保障重点领域供应链安全。推动县市区开展储备合作试点,建立县际间应对农产品农资突发事件会商协调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应急物流队伍,由遵义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筹领导,构建市级统筹、部门主管、企业参与'的三级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六、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一)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健全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探索构建统筹多种运输方式,集决策(规划)、执行、监督、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模式。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明确各级执法机构职责分工,完善交通运输执法程序。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全面整合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水上运输等交通资源,探索打造市级综合交通运输投融资平台和建设运营主体,完善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金融机构筹资等多元化交通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加快县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支持仁怀创建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推进农村客货邮运行机制、基础设施、运输线路、运营信息等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推动凤冈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高标准谋划增补收费公路改革创新、桥旅融合发展试点。(一)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1 .加强“铁公水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加大对市内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审批、建设和运营等支持力度,重点推进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专用铁路建设。推动川黔铁路升级改造,尽快启动渝贵高铁建设,释放渝贵铁路货运潜力。积极争取将广安一涪陵一柳州铁路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提升陆海新通道中通道运输能力,推动遵义一昭通一瑞丽铁路开展前期工作,畅通连接中缅、中老等泛亚铁路大通道。加快构建“1环4横5纵'高速公路网,推进遵义中心城区至桐梓、绥阳、湄潭、金沙快速通道建设,提升遵义都市圈内部互联互通水平。推动G352习水桃林至大水、G210桐梓燎原至上厂等国道升级改造,消除待贯通路段和瓶颈路段。加快推进豪江S534、S535与遵义连接线公路建设,升级改造G243、G210.G546等国道,实现黔川渝结合部沿边路网无缝衔接。加快乌江遵义港三星港区建设,协同推进涪陵贵州港口中转基地建设,联合铜仁、涪陵、彭水、武隆推动乌江水运主通道提升至三级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常年通航。尽快启动新舟机场(民用部分)、茅台机场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双机场服务能力。2 .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联合贵阳积极创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统筹推进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普通货运站和货运集散点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多港联动,多向衔接、内外联通”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支持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李家湾物流园区、北部(汇川)物流园、遵义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重点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发展,推动阁老坝铁路货运站扩能改造,完善铁路货运场站设施,提升铁路站场管理水平及综合业务规模。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新建连接机场、火车站、重要港口、物流园区等枢纽节点的集疏运公路200公里左右,加快推进三星港进港公路等项目建设,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顺畅转换。3 .加快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立体应急交通体系,提升保障各类灾害事故发生时的救援救护、避难疏散、物资保障等运输需求的能力。探索将交通运输系统的韧性纳入交通运输规划目标,围绕主要交通通道和重要枢纽节点,依托现有设施预留应急功能。优化多层级应急通道和应急交通节点布局,高效衔接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救援、应急物资物流、应急医疗卫生等设施。完善遵义新舟机场、遵义茅台机场和余庆港区沙湾码头等主要航空水运设施的应急设施设备配置。(三)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化智能化发展1.优化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式。研究出台针对性激励引导政策,持续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生产类物资公转铁、公转水。支持渝黔联动公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遵义港一余庆沙湾港口现代物流园等多式联运项目建设,推动铁路、水运运输比重实现稳步提升,公路货运量占比降至85%左右。积极推广“散改集”运输方式,加强贵绳物流园、李家湾物流园等物流园区集货仓储设施、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