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施政智慧.docx
宋太祖的施政智慧论起古代英主,国人大多张口即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之统一天下,汉武帝之大张汉风,唐太宗之纳谏致治,更是常挂嘴边。至于宋太祖的历史贡献,却是不甚了了。宋史太祖本纪称:“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陈寅恪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宋太祖作为宋朝“声明文物之治”的顶层设计人,其襟抱之阔大,旨趣之美善,特别是烛照其间的智慧之光,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亮点。黄袍加身借兵变上位周易革卦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得遇非常之机,骤然得志,即可大有作为,光照四表。公元960年夏历正月的最初几天,赵匡胤正是经历了这种“虎变”之旅。正月初一,赵匡胤等一群大臣正在后周朝堂向小皇帝恭贺正旦,北方边境正、定二州急报忽至:敌国契丹入侵,敌对割据武装北汉也出兵与之配合。形势紧急,赵匡胤时任后周禁军首领殿前都点检,理所当然奉诏统兵迎击。赵匡胤立即部署,派副手殿前副都点检领兵先行,自己统大军继之。正月初二,前军刚动,京城就盛传:“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赵匡胤闻之暗喜,也有点惧怕,密问家人:“外间汹汹如此,将若之何?”其姐正在厨房忙活,闻之大怒,抄起擀面杖就追打过来,呵斥道:“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赵匡胤默然离家,借兵变上位的谋划遂坚定不移。正月初三,赵匡胤亲领大军出征,一路上军纪严明,军容整肃,正义而威严,人心渐安。当晚驻军陈桥驿,赵匡胤心定神安,喝点儿小酒,乘醉入睡。将士们则相与密谋:当今皇帝幼弱,未能亲政,我辈拼死破敌,谁个晓得?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也好建功立业。正月初四,天还没亮,将领们就迫不及待,全副武装,直叩赵匡胤寝室房门,嚷道:诸将无主,愿立点检为天子!赵匡胤未及应声,已有人将专供皇帝穿着的黄袍披在他身上,众人随之罗拜呼“万岁”,挟持赵匡胤上马,拥之反向南行,直向京师。正月初五,赵匡胤统军入京。后周朝堂上,大臣例行的早朝尚未结束。在强大的军威震慑下,六神无主的后周君相,不得不乖乖从命,按照赵匡胤的旨意,草草举行“禅让”仪式,于是后周寿终,大宋勃兴,赵匡胤由后周军将“虎变”而为宋朝开国之君,“不终日而帝业成焉二改朝换代,天大的事变,却进行得如此顺利,如此快捷。盖因在此之前,类似事变总是频频发生,赵匡胤不过顺势为之。自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赵匡胤建宋之前,短短五十三年,已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兴亡紧继,帝王“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拥聚重兵的武将,多怀帝王之想,时机略现,举兵即成。周世宗刚将赵匡胤擢升为殿前都点检,就撒手人寰。而其子年方七龄,懵懂中仓促即位,后周朝廷,一时间主幼臣疑,内外交困。拥精兵、聚良将的赵匡胤乘机举事,自然水到渠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切如意。杯酒交心除体制痼疾李白有诗慨叹:“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赵匡胤却是个例外。他称帝时虽然只有34岁,却早以人品和干练享誉朝野。他出身武将之家,自少从军,熟知军中故事,并亲历后周太祖郭威“裂黄旗以加其身”而代后汉的军事政变,如今自己又顺手操其故伎,瞬间建宋代周。亲闻、亲见、亲历,都让赵匡胤深感拥聚重兵的武将频出,是王朝频易的祸根。不再有武将拥兵自重,他开创的宋,才能超脱前此五代旋兴旋灭的厄运。宋太祖赵匡胤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就是被史家盛赞、民间盛传的“杯酒释兵权二建隆二年(961)夏历七月的一天,晚朝罢后,宋太祖在宫中设宴,特召正任禁军要职的石守信等几位昔日故旧饮酒。喝到酣畅时,宋太祖屏退左右,举着酒杯,满怀感慨地说道:“朕与公等昔常比肩,义同骨肉,没有几位的相助,坐不到这个位上,感念几位的功德,没有穷尽。但做天子也太难,实在不如从前做节度使快乐,我如今整夜都不敢放心入睡啊!”石守信等问:“这是何故?”宋太祖说:“原因很简单,天子这个位子,谁不想坐?”石守信等皆惶恐跪地,一边叩头,一边说:“陛下咋说这话?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起异心!”宋太祖说:不能这样说。你们虽然没异心,如果你们的下属中有妄想大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石守信等顿时被吓傻了,皇上这不是怀疑我等会谋反吗?那可是杀头灭家之罪啊!于是连连磕头,涕泣哀求:臣等愚昧,没想到这点,愿陛下怜悯,指示一条生路。宋太祖真诚地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既然如此,“尔曹何不释去兵权”,放弃正担任着的中央禁军要职,到地方上去任节度使,拿着高俸禄,买些好田宅,多养些歌儿舞女,天天饮酒寻乐,以终天年。“朕后宫中有诸女,当约婚以示无间“,我还要和你们结成儿女亲家,你我君臣之间亲亲热热,“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石守信等磕头感谢:“陛下替我等想得这样周全,真是起死回生的大恩德啊!"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说自己身体欠佳,请求免去现职。宋太祖高兴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当即给以丰厚的赏赐,调任地方。石守信名义上虽还兼着旧官,“其实兵权不在也二从此,像殿前副都点检这样的禁军高官,便再也不任命了,中央禁军再无威权过重的武将,随后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兵制改革,“点检做天子”之类的闹剧,自然也就戛然而止。就这样,宋太祖用一杯酒,轻轻松松地解决了五代内乱的祸根中央禁军里“权臣擅命”的问题。但地方上“藩镇握兵”的局面依旧,特别是其中一些过去与赵匡胤“有旧”的宿将,依然故我,既影响地方治理,也潜伏着尾大不掉、威胁皇权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宋太祖依然是用了一杯酒。开宝二年(969)冬十月,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安远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等人入朝,宋太祖在皇宫后苑设私宴招待。酒喝到气氛热烈的时候,宋太祖体贴关切地说道:几位都是国家“宿旧”,理应坐享清福,却让你们“久临巨镇”,为国事繁忙,这可不是我优礼贤德的本意啊!话说得委婉,意思却表露得直白,要请几位主动离岗。武行德等竞相“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试图以此为讨价资本,继续行使节度使的威权。王彦超却很知趣,立即奏道:久任藩镇,无功可记,“愿纳符节,入备宿卫二赵匡胤闻之大喜,对武行德等说:前朝异代的事,还有啥好再提的,“彦超之言是也第二天就免去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之职,分别加上太子太傅、上将军等名位,调进京师供养起来。名分特崇高,实权半点无,不要说捣乱、作乱,动动念头也不敢啊!于是,诱发半个世纪、五个朝代动乱频生的历史大难题,酒杯一举,便随之化解。在宋太祖这里,酒,仅是借以氤氟化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以便进而用真心、真情、真话“伏其心”,最终与共饮者交心,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从而将皇权与将权的矛盾、为国与为己的利弊融释尽净,达成共识,化解难题。如此一来,皇位稳如磐石,功臣尽享富贵,社会得免动乱,百姓也少流离。杯酒释兵权,交心消危机,真个是“御得其道二创制融冰开统一新局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彻底废除封建割据,以郡县制度管理域内,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政权。汉承秦制,加以完善,朝廷有效管理地方,地方绝对听命朝廷,四百年间,国家强盛,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至东汉末,为防范和镇压农民起义,派重臣到地方任州牧,委以一州军政财政大权,地方权日重,中央权日轻,地方割据再兴,国家统一受到严重威胁,终至破坏,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动乱四百年。隋唐再度统一,再现秦汉之盛。至唐玄宗天宝末,朝廷再蹈汉末覆辙,边防重镇设节度使,委以兵权、财权、人事权,威震一方,遂有安史之乱。宋太祖清醒地认识到,要保赵宋长治久安,就必须融尽化绝“君弱臣强”这一坚冰,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树起“如臂使指”的大一统运行机制。尽除汉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近千年众多王朝的历史积弊,使命何等重大,宋太祖运作起来,却举重若轻,除旧布新,创制立规,着着妙棋,尽显施政智慧。1 .再举杯酒先止跋扈宋太祖为人宽厚大度,仪态豁如,亲和力很强。宋代国史和野史多记,遇难事,他常能先在酒筵中与相关者交心融情,乘酒香顺势破题,干戈不动,刑罚不举,即为后继措施的推行巧移挡道顽石,平稳拓基。据王巩闻见近录记,宋太祖即位之初,各地节度使多为后周旧人,他们仍像五代时期一样,“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跋扈二但王朝新建,立足欠稳,不能对之轻动。像前文所叙两次“杯酒释兵权”一样,一天,宋太祖将这些节度使召集皇宫便殿,“赐饮款曲”。推杯换盏之际,顺便打问:各位在节度使任上所收租赋,除去给朝廷上交的之外,每年自己能得多少钱呢?节度使们回答后,宋太祖与之商量:朝廷直接把钱给你们,你们回朝,经常和我饮酒作乐,怎么样?节度使们乍一听,钱不少得一分,还免却租赋征收之劳,真乃皇恩浩荡啊!皆拜谢遵旨。宋太祖也说到做到,随之下诏,如数给钱。自此,“州县租赋,悉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百姓得免地方随意盘剥之苦,朝廷也增强了对地方的权威,各项改革的实施自然得以顺利开展。2 .尽抽精锐削其兵力节度使们之所以能在地方威福自任,敢与朝廷争重,兵权独握实为主因。宋太祖于乾德三年(965)八月下诏,令各州军择本地兵士中骁勇善战者送往京师,以补充王朝中央禁军,并在禁军中挑选强壮者“定为兵样,分送诸道。令照之选兵。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分发各处,令诸道长吏和都监照之募兵,教习使其精进后,送到京师禁军。同时,多次派出数路使者“分诣诸道,择选精兵,凡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二宋太祖对这些精兵宠爱有加,既“厚其粮赐”,又“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以当百二各地见此,都知自己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对朝廷除了一切遵命,哪还敢有半点异心!3 .置转运使弱其财力自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各地方镇屯聚重兵,自收赋税,名曰"留使”“留州”,很少上缴朝廷。偶尔给皇帝送点,则美其名曰“贡奉”,还要讨取皇帝恩赏。宋朝初建,犹循常制。乾德二年十二月,宋太祖下令各州:自今日起,每年所收民租和盐、铁、酒专卖所征之税,除地方必要开支外,凡是钱和丝绸,“悉辇送京师二而且督催急迫,不容稍缓,即便官府暂缺车和牛,也须租用民间车牛,及时送到。次年二月又重申此令,并特别强调:“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于诸道设置转运使,赋予转运使极大的权力,专掌地方财政。4 .州设通判分其权力宋太祖深感方镇权力过大,为一方百姓之害,“故设通判之员,使敛以绳墨通判名为副职,实则事权甚重,州府公务,并须长吏、通判联署,方能施行,且通判还肩负朝廷派往监察地方政务之责。宋初的方镇,后来的州郡长吏,都畏之敬之,不敢稍有怠慢。长吏行事,常为通判所制,昔日方镇的威权自用,从此绝迹。欧阳修归田录记下一则知州怕通判的真实故事。钱昆在朝已官至少卿,因生性爱吃螃蟹,寻思着找个能满足口腹之欲的州郡去任长吏,顺便享受一下。有司问他想去何州,钱昆脱口而出:“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一时传为笑话。5 .知州知县处处朝官唐末至五代,不仅藩镇皆武臣为之,他们还有权自委属吏,颐指气使,俨然一方侯伯。宋太祖即位后,即着手根除这一乱象。先召后周留任藩镇会于京师,赐宅邸、厚俸禄,让其坐享清福。随之即“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知府,以朝臣的身份,奉朝廷之命主持州郡政务军务。并于乾德元年六月开始,各州郡的县一级政府,相继均由朝廷直接命朝臣知县事,简称知县。这样,全国地方州、县两级长吏,皆为朝臣,亦皆唯朝廷之命是遵。随着宋太祖各项政治措施稳步而扎实地推进,秦汉开创的大一统行政机制得以恢复并高度完善、高效运作,王朝域内,自可长治久安了。宋太祖在维护国家高度统一方面迸发出的施政智慧,值得借鉴。